问题

人类进化为什么把体毛和尾巴进化掉了?

回答
说起我们人类祖先为何“脱胎换骨”,丢掉了满身蓬勃的毛发,甚至连灵巧的尾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背后可是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智慧的自然选择大戏。绝非一时兴起,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为了在生存的赛跑中拔得头筹。

体毛的“告别”:散热之功,功不可没

想象一下,在非洲那片广袤而炙热的土地上,我们的早期祖先,那些生活在稀树草原上的古猿,每天都要面对火辣辣的太阳。那时候,环境的变化可是极其剧烈的。人类进化早期,我们的祖先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在那里,树冠的遮蔽能够为它们提供天然的庇护,厚厚的毛发也足以抵御阳光的直射。

然而,当它们踏入开阔的草原,一切就变了。草原上,阳光肆无忌惮地倾泻而下,寻找遮蔽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全身覆盖着浓密毛发就成了一个大大的“负担”。毛发虽然保暖,但在酷热的环境下,却成了散热的障碍。想想看,如果你包裹得严严实实,即使在夏天,也只会觉得越来越热,难以舒展。

这时,自然选择就展现了它“无情”的一面,也展现了它的“高明”之处。那些毛发相对稀疏一些的个体,在炎热的环境下,更容易通过皮肤散发身体内部的热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们不容易因为过热而感到疲惫,能够更长时间地活动,尤其是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要知道,捕猎和躲避捕食者往往需要体力,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能够保持体温正常,就意味着生存的几率更高。

于是,那些“散热更快”的祖先,更有可能找到食物,也更容易躲避危险,从而将自己的基因,包括那相对稀疏的毛发基因,传递下去。就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优胜劣汰”,我们身上的毛发逐渐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效的散热机制——汗腺。

我们人类拥有比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要密集和发达的汗腺,尤其是大汗腺。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汗液从皮肤表面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降温方式。这就像我们随身携带的“空调系统”,让我们能够在非洲草原上保持活跃,进行长距离的迁徙和追逐猎物。

当然,有人会说,那我们还有一些体毛,比如头上的头发,还有腋下、阴部的毛发。这些毛发的存在,自然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头上的头发可以保护我们免受强烈的紫外线照射,防止大脑过热。而腋下和阴部的毛发,可能与性吸引力、气味传播或者减少皮肤摩擦有关。但与我们覆盖全身的祖先相比,这些保留下来的毛发,其数量和功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尾巴的“告别”:平衡之器,为何不再需要?

至于尾巴,这个曾经是我们猿类祖先在树上攀爬、跳跃时保持平衡的“神器”,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们的早期祖先,生活在树上,需要灵活的身体和协调性。尾巴就像是它们身体的“第五肢”,帮助它们在枝桠间轻松自如地穿梭,维持身体的重心。你可以想象一下,猴子荡秋千的时候,尾巴的作用有多大。

然而,随着我们的祖先越来越多地走向地面,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对“树上平衡”的需求就大大降低了。在地面上,我们的行走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能够携带工具、制造工具,甚至进行更复杂的劳动。但与此同时,直立行走也改变了我们的身体重心和平衡方式。

在直立行走时,我们的骨盆结构、脊柱弯曲以及腿部和足部的构造,都在帮助我们维持平衡。我们的腿部肌肉更加强壮,脚踝和脚掌的结构也更适合在地面上行走和奔跑。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内耳前庭系统——那个负责感知身体位置和运动的器官,变得更加发达,能够更精确地感知和调整身体的平衡。

在直立行走的情况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反而可能成为一种“累赘”。想象一下,当你挺直身子走路时,如果身后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可能会在移动中带来不便,甚至会影响你维持平衡。更何况,在草原上,尾巴并没有在保持平衡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反而可能成为捕食者更容易捕捉的“目标”。

因此,自然选择再次发挥作用。那些尾巴逐渐变短的个体,在地面上的活动中并没有受到劣势影响,反而可能在某些方面更加方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尾巴的长度不断缩短,最终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仅仅是一块小小的尾骨。这块尾骨,虽然不再有实用的功能,但却是我们曾经拥有尾巴的有力证据。

总结起来,体毛和尾巴的消失,并非是“退化”,而是“适应”。

体毛的稀疏化,是为了更好地散热,以适应在炎热的非洲草原上进行长时间的活动。
尾巴的消失,是因为直立行走改变了我们的平衡方式,尾巴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再是必需品,甚至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这是一场关于适应环境、优化生存的伟大进化。我们失去了满身的毛发和灵巧的尾巴,却换来了更强大的智能、更灵巧的双手以及更高效的散热机制,这些都是我们成为今天人类的关键。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用,所以消失”,这并不是“用进废退”。退一步讲,你最多只能说这是“废退”。“废退”与进化论的自然选择理论并不矛盾。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可以看后面的具体解释。

1)体毛的功能主要是保持体温,这对于恒定体温的哺乳动物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a)自从人类懂得用兽皮以及火来取暖,体毛就变得不那么有用了。

  b)况且,没有体毛反而带来了好处,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散热。为什么陆上短跑之王猎豹只能短跑?因为剧烈运动产生的热量无法迅速散去,持续积累就会损伤猎豹的身体,特别是脑。早期以捕猎为生的人类肯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体毛更有利于长时间地奔跑。

  c)我们仅存的体毛主要是为了解决摩擦带来的困扰(包括人与人之间在特定活动中发生的摩擦,你们懂的),头发则仍是为了保温,以保证本已非常耗能的头部尽量不再浪费能量用于维持温度。

2)尾巴的功能在灵长类来说主要是固定身体、运动中保持平衡、以及偶尔做攻击的武器。

  a)人类从树上来到地下生活之后,就用不着尾巴来固定身体了。

  b)人类行走和奔跑时用发达而灵活的上肢来保持平衡。从质量大小来说,双臂的平衡效果肯定超过细细的一根尾巴。当然,如果上肢不发达就惨了,比如同样双足行走的霸王龙,只好拖着一条极其粗重的尾巴了。

  c)把尾巴当作武器来用,对于懂得使用工具的人类来说,实在没什么必要性吧。

3)盲肠的确切功能目前仍有争论,有人说它有免疫方面的作用,也有人说它完全无用。

  a)盲肠的前身是食草动物用来长时间发酵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一个消化道结构,所以是死胡同(通畅的胡同就无法长时间存留食物了)。人从灵长类祖先开始就很少吃草和树叶了,所以盲肠的作用越来越小。

  b)盲肠的减小趋势可能受到了人类医学发展的阻碍。在没有安全的盲肠切除手术的年代,急性盲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致命疾病。这就从人类的基因库中去除了导致盲肠较大的基因。(较大的盲肠有更大的机会容纳更多的食物,也就有更大的机会导致急性盲肠炎。)

  c)任何进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很有可能仍处在盲肠消失这一进化过程之中。以鲸鱼为例,鲸鱼无用的后肢已经在进化中“废退”了,但不彻底。鲸鱼返祖重现后肢的比例高达千分之一以上(想像一下,如果每一千个人中就有一个长着尾巴,你不觉得奇怪吗?)。所以说这个进化过程尚未完结,恰好能够被我们观察到。盲肠的事情大抵也是如此。


~~~~~~~~~~~~我是如果你知道废退的原因就可以跳过的分隔线~~~~~~~~~~~~~~~~~

“废退”的本质原因在于:不需要的性状与重要有用的性状都可能发生基因的突变。有用的性状发生突变之后,这样的个体无法存活,或生存优势降低,会被淘汰;而无用的性状发生突变之后不影响个体的生存。最终,无用性状发生的突变可能就会被保留下来,造成“废退”的结果。

事实上,这种可能性非常高,因为“废退”在另一方面来看,是生存优势,也就回到了自然选择理论的框架内。

要知道,任何一个基因都是以表达成为蛋白质来发挥功能的。而蛋白质的存在对于细胞而言是个很大的负担:生产蛋白质需要氨基酸原料;生产出来的蛋白质如果折叠不正确还要重新回炉;折叠正确的蛋白质还需要翻译后修饰等再加工;加工好的蛋白质还要转运到细胞内正确的位置上发挥功效;发挥完功效的蛋白质还要再经历翻译后修饰,标记为废弃物;标记为废弃物的蛋白质还需要被分解,让原料重新再利用。

更何况,以上所有这些步骤当中,很多都是耗能的步骤。

显然,如此费劲才得以维持的蛋白质,如果还没有任何用处的话,显然不是无用那么简单,而上成为了一个累赘。要是一个无用蛋白的编码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这个蛋白质不再正常表达了,就能够让细胞把节省下来的原料和能量用到其它地方去,从而形成微小的生存优势。进化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很微小的生存优势,最终也能影响进化的发展历程。

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上有很多关于“废退”的例子。比如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自己制造维生素C,但人类不行,所以需要常吃新鲜水果蔬菜,否则就会患上败血症。同样不能自己制造维C的哺乳动物还有我们的灵长类近亲,以及果蝠和荷兰猪。有意思的是,所有不能制造维生素C的哺乳动物都是以水果为主要食物的,正常情况下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大量维C。于是,合成维C这个能力就被“废退”了。

但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灵长类(包括我们人类)以及果蝠和荷兰猪,三者废退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灵长类是在合成维C的一系列反应中的一个反应上出了问题,催化这个反应的酶的基因发生了一处突变。果蝠和荷兰猪的突变与此不同。这说明,这些突变是独立发生的。而人类与灵长类的突变一致,则说明我们是从灵长类祖先那里继承了这个突变。

另外,灵长类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个“废退”过程的缓慢性。由于中间这个酶的突变,导致维C合成途径上下游的酶也没用了。按理说,它们也应该“废退”掉。但实际上,我们的身体仍然在生产这些用处不大的酶。可见,“废退”的发生是很缓慢的。

user avatar

因为不把尾巴进化掉,月圆之夜我们可能变成这样:

user avatar

3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东非,拥有一身长长的毛发。

毛发能保护皮肤受伤、隔热御寒,抵挡紫外线。对于那时候的古人类来说,浓密的毛发应该是最美的象征。

他们看到现代人类,心中一定会嘀咕:俺的后代怎么进化得真TM丑。

但不想,地球在这个时候进入了第四纪冰期(距今200-300万年前~1—2万年前)。

你可能会想,长达200多万年的冰期,为了御寒人类应该进化出更长的毛发,为什么恰恰相反呢?

其实,动物的皮毛进化出来的时间,最多也就3亿年[1],这个时间点正好差不多在人和鸡祖先分野的时候。温度变化,并不是毛发进化的必要条件。

但进入冰期,却造成东非环境的遽变。

植被变少了,能养活的动物变少了,南方古猿的食物也变少了,还长期受到恐猫的威胁。

大量的南方古猿被饿死了。

某一些族群个体发生了有利突变。

他们的肱骨头方向与肘部轴线之间夹角进化得更小了:

胸大肌的屈曲力矩与扭转力矩,也对齐在了同一轴线上:

这样的进化优势在哪里?

显而易见,投掷能力得到了开挂级的提升:

人在投掷的时候,力量从腿到臀部,再到躯干、肩膀、肘部、手腕,每个关节都通过扭矩进行加速,在投掷出去的刹那,产生极高的角速度[2]。投掷时,人体的一些列动作,会把弹性能储存在肩部。然后向上臂释放绝大部分的能量,驱动大臂肱骨内旋转,以贡献投掷时最大的速度。

这些速度加成中,肱骨(上臂)在内旋转过程中,贡献的速度最大。

于是,其它的所有南方古猿全部灭绝了,这些突变了的族群后代存活了下来。

我们现在叫他们直立人:

那这和人类褪掉长毛有什么关系?

这是因为人类开挂,有了投掷能力后,无需比黑猩猩进化得更加孔武有力,只需要进化得更有奔跑能力,以及更加灵活的双手,就可以一直追着动物,突突突开射了。

于是人类的盆腔结构随着奔跑发生改变:

不仅仅是适应直立行走,也更有利于臀肌的附着。虽然人类奔跑的最高速度,和黑猩猩也差不多多少,但肌肉的耐力却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于是男人进化出了具有更高奔跑能力的翘臀。

而女人进化出了更具有支撑能力的宽臀。

臀部决定了你是否强大,所以臀部天生对人类具有高度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因为两性选择。

当然,为了跑步轻松快捷,人类也在这个时期,进化出了大长腿:

放错了,是这个:

上上一图,是日本古生物研究者、插画家川崎悟司所画的《跟动物交换身体》,有兴趣的可以去一观风采,绝对刷新三观。

在持久奔跑的状态下,人体会呈现高热状态。

擅长奔跑的原始人,在狩猎奔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高达1000W,这是静息状态下的10倍。

可以想象,一个1000瓦的热空调,温度调到37℃(假设有这么一档),连续开1~2个小时,整个房间会怎么样子。

于是,最早期的那一批直立人,就在耐力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因为中暑而死掉了。

但一开始,总会存在那么几个毛发变少的突变个体,出现了发达的毛囊,通过大量排汗来增加热量的散发。

他们不仅活了下来,也因为持久的奔跑,获得了更多的猎物,得以繁衍生息。

虽然不运动的时候,人体热量少,但狩猎得来的动物皮毛正好可以御寒。于是人体毛发减少的御寒劣势,也从来没有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过任何的威胁。

人类体虱大约是在100万年前从头虱进化而来的,说明我们的祖先,至少从那一时期开始穿上了衣服[3]。通过DNA溯源,研究者发现,人类的头虱又起源于大猩猩虱,时间在330万年前[4]

这说明,人类大约在100~300万年前逐渐褪掉了毛发。

而认为寄生虫让人类褪去毛发,则是一个很老的观点[5]。但从进化上来说,几乎不太可能,寄生虫无法造成如此大的选择压。

但人类毛发的而退化,并没有由此结束。

人类身上的汗毛分成两种,一种是肉眼明显可见的黑色毛发——终毛(Terminal hair)。

另外一种是细短浅的毳毛(Vellus hair)。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毳毛会逐渐转化成终毛。

然而,女性也保留了大量的毳毛,这属于一种幼态特征。

旧世界猴(例如猕猴)和猿之类的狭鼻小目,因为X染色体上的视蛋白基因发生变异,出现了三色视觉。

三色视觉除了方便采集水果外,也在繁衍上起到重要作用。除了人类外,狭鼻小目灵长类发情时,都会有着鲜艳的屁股。

随着人类直立行走,隐藏私处,也隐藏发情期,两性选择也就转移到了身体到。例如,褪掉毛发后的人类,很容易看到皮肤之下血液的颜色。

健康而年轻的皮肤,往往面色红润。当形成量性选择偏好后,后代的相应特征就会得到强化。雌性孔雀对雄孔雀的性选择偏好,总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人类毛发的进一步退化,则可能和KRTHAP 1基因有关。

角蛋白是毛发的组要组成成分,角蛋白的合成受到基因控制。KRTHAP 1角蛋白基因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失活了,从而导致毛发变薄,这可能是终毛退化成毳毛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这个基因失活的时间,大约是24万年前,但和我们具有75万年血缘差距的尼安德特人,同样存在相应的早熟终止密码子[6]

也就是说,毛发的进一步退化,正好是在智人出现的时间段。

其实这很好解释,人类从直立人进化到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共同祖先时,脑容量整整提升了500ml。人类的宗教、艺术等高级审美都是在这一期时期进化出来的。

除了两性选择外,随着社群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要,人类的面部也出现了更多变化。

例如,当我们出现激烈的情绪变化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改变我们的皮肤血流量,从而让我们的面部变得更加的红润。于此相应的,我们也进化出了强大的面孔和情绪识别能力。

多毛的面孔与人类相应的识别能力,以及高级审美的发展,都是相悖的。

从东方人和西方人对比,可以猜测,甚至5万年前的智人也可能比我们具有更茂盛的体毛。

男性更多终毛的保留,则是雄性激素的附加效果。其实男性在青春期,毛发大量生长之前,和同龄女性一样,同样是幼态特征的。


以上便是人类毛发褪去的大致过程,至于尾巴的退化,看这个回答:

参考

  1. ^ Meade Luke E; Jones Andrew S; Butler Richard J, A revision of tetrapod footprints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 of the West Midlands, UK, PeerJ, 2016, 4: e2718.
  2. ^ Roach N T , Venkadesan M , Rainbow M J , et al. Elastic energy storage in the shoulder and the evolution of high-speed throwing in[J]. Nature.
  3. ^ Toups M A , Andrew K , Light J E , et al. Origin of Clothing Lice Indicates Early Clothing Use by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 in Africa[J].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10, 28(1).
  4. ^ Weiss R A . Apes, lice and prehistory[J]. Journal of Biology, 2009, 8(2):1-8.
  5. ^ Pagel M , Bodmer W . A naked ape would have fewer parasite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ences, 2003, 270 Suppl 1(Suppl 1):S117-9.
  6. ^ Winter, H, Langbein, et al. Human type I hair keratin pseudogene phi (variant)hHaA has functional orthologs in the chimpanzee and gorilla: evidence for recent inactivation of the human gene after the Pan-Homo divergence[J]. Human Genetics Berlin, 2001.
user avatar

人和马那个更能跑。

依靠直觉大概是马把。

其实不然,人是哺乳动物中的耐力天花板,30km以上人可以轻松的超过马,人的构造就是一台无情的长跑机器。

而这台机器的核心就是毛发退化后全身汗腺,而有全身汗腺的加持人类就可以发展大长腿这种超低耗能的结构。

有这两个神器人就发展出了独特的狩猎方式:追逐狩猎。这个可以参考非洲原始部落的狩猎方式。

人是群体追逐狩猎,在哺乳动物中人就是一个奇葩,其他猎食者多是潜伏狩猎。长途追逐狩猎,简单的说就是一群人跑死猎物。

由于双足行走,人类可以解放手。

由于手的解放,人类可以退化嘴。

人类不用嘴猎食可是非常罕见的。

而退化的嘴给大脑腾出了发展的空间,加之长途追逐狩猎中的交流需求,人类就能发展出语言,进而产生文明。

所以人类之所以能发展出智慧,源头就是褪去毛发的全身汗腺。

打个简单的比喻人有水冷发动机,而其他动物是风冷发动机。更本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

人不长毛换取的全身汗腺是一个神级技能。

如果有毛想要在陆地上混,那就需要哺乳动物的最强加力引擎:腰。依靠脊椎弹性的爆发力可以瞬间加速到一个非常高的数度。这样才能成为猎食者。而代价就是四肢着地。

没了手,你用什么杀死猎物?

只能用嘴,用嘴咬死猎物就意味着嘴不能退化,而是要进化。嘴不退化大脑的发展空间就会受限。

而更重要的是,依靠爆发的突袭狩猎对交流的需求非常小。人根本就不需要发展出语言,也就不可能发展出文明。

也就是说古猿演化成一种蹲草丛的剑齿猴子可不可以,不可以因为蹲草丛的有另一个顶级猎手猫科动物。狼都被逼成围猎型的动物了,更不用说古猿了。前有汪星人,在前面还有喵星人。自然抉择是非常残酷的,没有生态位只有死路一条。

放在古猿面前只有两条路,重新回到树上继续作树冠动物,发展出更强的耐力成为更强的追逐猎食者。

所以想在地面上生存只有褪去毛发一条路,不褪去毛发的都重新上树了。这都是让给猫和狗给逼的。

也就是说褪去毛发是核心性变,它会影响后续的一系列性变。

而头发、眉毛、尾巴、阑尾这些都属于中性性变,可有可无的东西。只不过有的选择了退化,有的没有而已。

物种的演化有用进废退一说,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活者就行的中性性变,没有固定的演化方向。

而且人类的基础属性非常高,大象的散热系统都没有人的好。哺乳动物的散热系统非常差,而人的散热系统远超有气囊恐龙。所以人有成为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底子,理由就是人的冷却系统是最强大的动物。

从320万年前,身高大约1米的露西,到160万年前成年身高估计为180厘米的图尔卡纳男孩。身高和脑量的急剧增加,以及身体各部位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说明了在南方古猿到直立人的转变期间,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件,使的人类的体型几乎曾长了一倍。

如果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人类的进化并不是渐进式的。从大约七百万年前的撒海尔人开始,一直到生存时代最晚的南方古猿的大概四五百万年间,人类的形态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虽然可以看到早期祖先的树栖特征越来越少,越来越适应在地面上行走,但是变化幅度并不太大。然而,从能人或直立人开始,人类突然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与各种适应跑步的形态特征一致。更重要的是,直立人的脑量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的提高。从215万年前南方古猿普莱斯夫人(Mrs. Ples)比黑猩猩大不了多少的脑量(大约485ml),到160万年前的图尔卡纳男孩约800ml脑量,都是在这50多万年间发生。

事实上,人的身体,从头到脚都充斥着适应跑步的证据。我们有低而宽阔的肩膀,较短的手臂,较窄的胸腔和骨盆可以更加容易地抵消跑步时臀部的前后摆动;长长的双腿可以增大步幅,非常粗壮的跑步肌肉——臀大肌,长长的跟腱能够在跑步时储存能量,瘦高的体型、无被毛有利于散热,短小的脚趾有利于稳定身体,足弓有利于减轻跑步时的震动,颈部韧带可以在跑步时平衡头部等等特征,都是人类对跑步的适应性特征。

人生而能跑。

人类以65kg的体型可以比肩500kg体型的四足动物。

最明显的证据就在每个人的身上。人在长跑时有个一拳超人式的限制器。前面很难但是一旦突破这个点人的长跑能力就激活了。这个东西就是体育老师在3000m或5000m时经常和你说的。大体上就是激活老祖宗留给你的长跑天赋。

而且人在慢跑时比马快,而且距离是马的一倍。至于其它动物就更不行了10~15km的耐力上限,完全不够看。

关于人到底跑不跑得过马,其实30㎞的临界点出自这里。

再加长距离人是跑的过马的,而且你要注意马的体重和人可不是一个级别的。

更新

文章观点大体来自于这里。

Bramble & Lieberman,2004, Endurance run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Homo, Nature(432).

《耐力跑以人类进化》自然杂志 432期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

  • 体毛消失是因为自然选择和性选择两个因素。
  • 尾巴消失和直立行走无关,在猴子进化为猿类时,尾巴就已经消失了,这距离猿类进化为人类开始直立行走还有一千多万年。

先说体毛 为什么 蜕变为汗毛?

首先要知道,人类最早起源的非洲大草原是在赤道附近,日晒强烈,气候炎热。而狮子、猎豹、野狼、羚羊都有大量体毛并且缺少汗腺,这些动物如果在烈日下长时间运动,很快就会导致中暑眩晕的症状。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短跑健将,但不是长跑能手。

动物的这种缺陷让没有体毛的人类拥有了巨大的狩猎优势,因为体毛少和汗腺发达的古猿可以更好的散热,运动奔跑的耐力远超过普通动物。

现代非洲原始部落的猎人在捕猎时并不急于靠弓箭、长矛马上击中猎物,因为动物都很警觉,通常在射程之外就逃掉了。更好的方法是围猎,猎人们在不同方向上不断的驱赶动物,并通过追踪动物的足迹,不停的追上它们。猎物在烈日下惊慌失措的狂奔,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刚一停下就被人类赶上,只好继续跑。不间断的奔跑导致体温过高,猎物很快就会因为中暑,四肢无力的倒地休息。等候已久的猎人再从容的靠过去,补上致命的一击。

远古的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石矛和石箭,但这些工具的射程有限,捕猎成功率并不高。必须靠集体合作进行长时间的围猎,才能提高捕获的成功率。而做到长期围猎的前提条件就是散热效率要高于其他动物,否则还没追上动物,自己就先中暑了。

人类通过缺少体毛获得耐力优势,再经过数百万年的狩猎活动,进化出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超强的大脑。这使人类变成可怕的猎手,也保证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

而体毛多的古猿则因为散热不佳,耐力较差,比起体毛少的古猿获得食物的几率更少,当遇到大干旱等环境灾变时,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在非洲是这样,可在温带、寒带的人类,体毛多不是优势吗?

冰期过后,人类人口开始迅速膨胀,并在无意建跟随动物的迁徙走出了非洲,很快就扩散到整个地球。

他们迁徙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食物。因为一群野牛或猛犸象,可以保证一群人几个月的食物。为了捕猎食物,人们甚至穿越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广阔冰原,来到美洲大陆。

对于后来到达温带和寒带的人类来说,无体毛难于保持体温,这的确是劣势。但是因为人类已经学会用火来取暖、会制造兽皮衣服、住在山洞或自己搭建的帐篷里,这种劣势没有影响到生存,所以不需要重新进化出体毛。

以至于我们现在都很困惑,体毛多不是优势吗?

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人类祖先的生存环境和我们现在是截然不同的。


为什么人类的头部毛发可以无限制生长?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很浪费营养和能量的事情!

头部是体毛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包括头发、眉毛和男性的胡子,人类其他部位的毛发都退化成了汗毛,唯独只有头部各种毛发残留着。

更过分的是,人类的头发和胡子,如果不用工具修剪,头发、胡子的长度几乎没有长度限制,比如最长的头发能长到4、5米,胡子也能到2、3米,而其他毛发的长度却是有限的。这在其他动物身上极其少见。

长头发、长胡子,既耗费能量,也不方便生存,人类不但残留,而且还为这个不实用的玩意,提供无限的营养!为什么?

实在匪夷所思!唯一的可能,这是“性选择”而不是“自然选择”。

比如最近突然流行的“待我长发及腰时”,只能说,我们太喜欢长发,因为这样发型可以有各种变化,有利于找到对象!所以忘记历史书上头发蓬乱的、乞丐一样的原始人形象吧!

图片出处:

Human Evolution

我们祖先很有可能都是有发型的人!

而且考古证据也支持这个假设,注意看下面两个雕像复杂的发型

这个雕像完成于公元前2万4千年,

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

布拉桑普伊维纳斯雕像完成于公元前2万5千年前,

Venus of Brassempouy

史前人类早就能编制出复杂的发型,打理自己的头发,来获得性选择上的优势地位,反正至少女性都是有发型的。


性选择无处不在,而且造就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
比如雌孔雀喜欢会开屏的雄孔雀,这样的雄孔雀在自然中难以逃生,但是雌孔雀喜欢。

还有公鸡的五颜六色羽毛,并不能帮助他在自然界里隐藏,但是母鸡喜欢。

夏天里扯破喉咙、没日没夜叫喊的蝉们,虽然很容易暴露自己,但是不这样,连和雌性交配的机会都没有。

雄鹿头上庞大的鹿角,肯定各种行动不便。

性选择造就了太多这种例子,帮助生物演化出各种美丽的、怪异的、好玩的、华而不实的外观。


为什么 女人不长胡子?

如果女人张了胡子,再漂亮的脸蛋,再好看的发型,男人也不会娶回家的。

下面这些你喜欢?

纯女汉子,有中意的吗?

什么?你喜欢!!

这说明你的审美水平已经退化到百万年前了!


为什么尾巴消失?

有的人说是直立行走导致的,可在进化上看,这不成立。

其实尾巴的消失远远在直立行走之前,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完成了,至少是在2500万年前猿类起源时就完成了。所以更准确的说法不是人类为什么把尾巴进化掉了,而是猿类为什么把尾巴进化掉了?

通过下图可以看到猿和猴在2500万年前分离,而人类祖先则是500万年前才出现。

你有没有发现,虽然大部分的猴类都有尾巴,但是猿类没有尾巴,例如长臂猿、大猩猩、黑猩猩等,这些猿类都没有尾巴,所以没有尾巴是猿和猴的区别之一。


生活在2000多万年前的

原康修爾猿

(Proconsul)可能是猿类的共同祖先,至少那个时候就没有尾巴了,也就是当猿还在树上,没有直立行走之前,尾巴就已经消失了。例如下图所示

图片出处:

frontiersofzoology.blogspot.com

猿类为什么要舍弃尾巴?

猿类和猴类在树上的运动方式不同,一个靠摇摆,一个靠跳跃。

猴子在树上则是跳跃运动,从一个树枝上跑跳到另一个树枝上。

猴子的骨骼更像四肢着地的哺乳动物(例如猫、狗等),是奔跑跳跃型,也就是在树枝上奔跑跳跃,用尾巴来平衡身体。大部分猴子不需要抓握树枝在树枝之间摇摆运动。

猿类在树上是摇摆运动的,也就是抓住一个树枝摇摆到另一树枝。

相比之下,显然猴子更灵活和快速,那为什么猿类要用更笨的方式在树上运动?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猿类的体型太大,虽然四肢力量更强壮,但副作用是身体太沉,如果在树枝之间跳跃,很多树枝承担不了这么大的冲量,即使树枝能承担,猿的身体也承受不了跳跃产生的冲撞伤害。所以就改为相对温和的摇摆运动,用智力和团队协作来弥补行动的灵活不足,用强壮的四肢来猎杀动物,比如猎杀灵活的猴子。

珍·古道尔研究的岗贝(Gombe)黑猩猩正在吃红疣猴(Red Colobus Monkey)(版权David Bygott)

来自金星的亲戚──什么是倭猩猩?

既然猿类不需要跳跃,那尾巴来平衡的作用就不大了。这时没有尾巴的猿反而比有尾巴的猿更有生存优势,因为不需要为尾巴提供多余的营养了。特别是当遇到食物匮乏的灾难气候时,生存下来的机会更大。

为什么 人类 保留了腋毛?

腋毛在繁殖过程中是有用的,有利于性信息素的残留和持续散播。

只是后来文明了,穿上衣服,人们改用香水,才突然发现腋毛没用了。

为什么有盲肠这样无用组织和器官 残存?

无用并不导致废退,进化从来不是有目的的,不会故意的去废掉什么。只要不影响生存优势,多古老的东西都能保留下来。

例如,人类婴儿的掌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是灵长类婴儿抓住母猿体毛不掉下来的本能。其实在古猿直立行走后就没用了,但是几百万年来,并没有因为无用而废掉。

还有

人从受精卵到胚胎到婴儿的发育过程,你可以看到千万年来生物特征的残留。

人脑中脑干、小脑里数不清的远古神经系统,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

人的全身上下有很多遗留下来的无用的组织和拙劣的设计,都是因为不影响生存优势而仍然存在。

相比之下,盲肠不算什么。

针对其他补充问题

文明对人类基因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人类文明产生的时间太短,不到1万年,根本就来不及进化出什么或淘汰什么。而且文明时代的法律、婚姻、医疗等保障,非但没有促进进化,而且使现代人的基因进化几乎陷入停滞。

乔布斯、爱因斯坦或奥运冠军,这些杰出人物对人类的基因毫无贡献,他们并没有因为杰出而获得大量的异性。而不如他们优秀的普通人也没有丧失繁殖权和生存权,精英和普通人一样,留下来的后代都不多。优胜劣汰的缺失让人类基因进化的基石已经不复存在。人类进步不再依赖基因,而是依赖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系统教育和自学,来拓展自身的能力,适应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人类基因的进化,现在已经让位给文化的进化。

除非有一天我们能解决伦理问题,能自己动手改进自己的基因。也许有一天,优化基因就像私有产权一样,成为每个人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那时候人类的基因才会重启进化的历程。


最后题主所说的

白毛女那种,正常的人类,进了深山老林后,自行生长大量体毛变成猿猴的事情,是真的吗?

真不知道出处在哪里?是传说神话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我们人类祖先为何“脱胎换骨”,丢掉了满身蓬勃的毛发,甚至连灵巧的尾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背后可是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智慧的自然选择大戏。绝非一时兴起,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为了在生存的赛跑中拔得头筹。体毛的“告别”:散热之功,功不可没想象一下,在非洲那片广袤而炙热的土地上,我们的早期祖先,那些生活.............
  • 回答
    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咱们人类身上其他地方的毛发越来越少,唯独头上这撮毛,却能越长越长?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这背后藏着一段挺有意思的进化史,也和咱们的祖先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息息相关。想想咱们小时候的照片,或者看看那些生活在原始环境里的人类,你会发现,我们的身体上曾经是覆盖着一层浓密的体毛的,就.............
  • 回答
    智人在进化过程中,阴毛(即生殖器周围的毛发)没有像体毛那样显著退化,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生理功能、环境适应、性选择、文化发展以及进化压力的综合作用。以下从科学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1. 体毛与阴毛的生理功能差异 体毛的功能: 体毛在灵长类动物中主要承担以下功能:.............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中,关于物理学发展被“智子”锁死的设定,确实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人类不去发展生化科技,利用生物进化来应对三体人的威胁呢?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对科技发展方向、人类的局限性以及文明生存策略的深刻思考。首先,我们要理解物理学锁死的影响究竟有多么深远。三体人的“智子”不仅仅是无法观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像围城一样,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却想出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头想进体制内?这背后可不全是虚荣心在作祟,更深层的原因是,体制内的工作确实能提供一些很多人追求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在社会上其他地方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1. 稳定,.............
  • 回答
    这个问题,你随便找个大城市里的年轻人聊聊,或者在街头巷尾听听长辈们的谈话,答案其实挺容易拼凑出来的。为什么这么多人削尖了脑袋想往“体制内”挤?这事儿啊,得从几个层面捋一捋。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份“稳定压倒一切”的感觉。你想想看,现在社会变化快得跟坐过山车似的,科技进步、经济波动、.............
  • 回答
    年轻人对“进体制”人群产生鄙视心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背后牵涉到代际观念的差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个人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信息传播的加速等诸多因素。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代际观念的差异: 改革开放的“拓荒者”与“守业者”: 上一代人,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中国足球长期以来面临的深层困境。如果抛开国籍和种族的标签,单纯从体能角度分析,认为中国人的体能不逊色于非黑人欧美人,这在宏观统计上或许有一定道理。毕竟,普通中国人在基础耐力、力量等方面,与许多欧美人并没有本质上的体能差异。然而,足球运动对体能的要求是极其复杂和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生命演化中一个核心的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有些生物那样,把后天习得的知识“遗传”给下一代?首先得明白,我们人类的演化,主要是通过基因来传递信息。基因就像生物的“蓝图”,它规定了我们身体的结构、生理功能,甚至一些基础的行为倾向。比如,我们天生就会有呼吸的能力,有看到东西的大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社会环境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并非现代中国人“不”想把古代中医进化成现代医学,而是这个过程遇到了诸多挑战,并且,现代医学本身就是一条独立发展、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学体系。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进化”这个词来套用.............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之所以不能把巨人之力药剂一人一半分给团长(埃尔文)和阿尔敏,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巨人之力的特性、继承方式以及对个体的影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和“适不适合”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巨人之力并非像普通药物那样,可以简单地分割成两份,一个人喝一半就能获得一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当下文明发展模式的核心困境。我们为何会将一些看似不可持续、甚至带来混乱的趋势视为“进步”?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心理、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首先,我们得承认,“进步”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它内含着“更好”、“更高级”、“更发达”的意味。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知乎上关于华为的讨论,可以说是意见群体特别活跃的平台,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赞赏,有批评,有分析,也有情绪化的表达。正因为观点驳杂,才容易让人产生“华为被说的一无是处”的印象。但另一方面,现实数据摆在那里——每年应届生涌入华为的数量确实非常可观,这.............
  • 回答
    千百年来,罪犯充军一直是许多社会处理犯罪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背后有着朴素的逻辑和实际的考量。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军队的纪律和环境来改造罪犯,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甚至为国家效力。我们先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传统。首先,军队本身就是一种高度组织化、强调纪律的集体。进入军队,你就得遵守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很多足球迷心中的疑问。莱万多夫斯基,这个名字在近些年几乎成了“进球机器”的代名词,他的数据确实亮眼到让人难以置信。那么,为什么尽管进球如麻,他却很少能真正跻身梅西和C罗那个“超凡脱俗”的讨论圈呢?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其实比单纯的进球数字要复杂得多。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关于人类进化中留下“痒痒肉”(也就是皮下脂肪,尤其是某些区域的脂肪堆积)的原因,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很多我们身体运作的精妙之处。与其说是“痒痒肉”被“留下”,不如说是它在我们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在某些方面得到了保留和优化。让我们抛开那些冰冷的科学术语,试着从我们祖先的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人类的身体确实是花了难以想象的时间才演化到今天这个样子,但要说“喝生水都会拉肚子”,这其实有点夸张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个普遍的感受:现代人似乎比我们的祖先更“娇气”一些,一点点不干净的水就容易出问题。想明白这一点,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人类的祖先,比如早期智人.............
  • 回答
    人类之所以进化出爱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漫长岁月中,我们祖先在生存与繁衍的残酷选择中,一步步“筛选”出来的最有效的策略。这背后,藏着生物学的理性,也包容着情感的深邃。想象一下,我们早期的祖先,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想要活下去,仅仅靠个体是不够的,必须仰仗群体。而群体中,最稳定的单位,便是那些愿意.............
  • 回答
    人为什么会笑?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要说笑,可不是那么简单一句“开心就笑”就能概括的。它背后藏着挺多学问,跟我们祖辈的生存、社交,甚至大脑结构都有关系。首先,咱们得从最基本的需求说起:生存和安全。想象一下,在茹毛饮血的年代,大家聚在一起,突然发现某个人摔了个狗吃屎,样子特别滑稽。这时候,如果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人类大脑这个神奇的存在。为什么在地球生命的长河中,只有我们这条线长出了这么个玩意儿,而且还这么牛?这可不是偶然,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生命进化交响乐,而我们人类正是这支乐曲的演奏者。首先,得从我们的远祖说起。我们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和黑猩猩、大猩猩这些现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