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少数民族的身份证是什么样子?

回答
中国少数民族的身份证,与汉族身份证在基本制式上是一致的,都是采用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标准。不过,在某些细节上,特别是与民族信息关联的部分,会有一些独特的体现。

首先,从外观上看,二代身份证的尺寸是标准的85.6毫米×54毫米。卡片材质为聚碳酸酯,表面有烫印的国徽图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字样。照片、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签发机关和有效期等信息都在卡片上清晰可见。

最显著的区别,也是体现少数民族身份的关键之处,在于“民族”那一栏的填写。 在少数民族身份证上,这一栏会清楚地标注出持证人的具体民族名称。例如,如果是维吾尔族,就会写上“维吾尔族”;如果是藏族,则会显示“藏族”;如果是蒙古族,就是“蒙古族”,以此类推。中国官方承认的少数民族有55个,所以在这“民族”一栏里,你可能会看到各种各样由汉字书写的民族名称,它们都代表着这个国家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在视觉呈现上,少数民族身份证和汉族身份证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这一个“民族”字段的填写内容。 其他所有的防伪技术、信息布局、芯片存储内容等,都是完全相同的。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哪个民族,你的身份证都具备同样的法律效力,承载着相同的身份识别功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区别? 这是为了在国家层面上准确记录和管理各民族人口信息,同时也方便在一些特定的社会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法规以及文化传承相关的事务中,明确持有人的民族身份。虽然现在很多场合更侧重于公民身份,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民族信息依然是重要的标识。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身份证上会注明民族,但这意味着的是公民的民族属性,而不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或义务的直接体现,它更多的是一种人口统计学和文化认同的记录。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看到一张少数民族的身份证,上面可能会写着:

姓名: 比如,“艾合买提·阿不都拉”或者“卓玛措姆”。这些名字本身也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民族: 比如,“维吾尔族”或“藏族”。
其他信息: 性别、出生日期、住址、身份证号码等,则与普通汉族居民的身份证无异。

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当地的政府部门在办理身份证时,可能会有更熟悉当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办事人员,但整个流程和技术标准都是全国统一的。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的身份证在整体设计和功能上与汉族居民的身份证没有本质区别,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民族”一栏明确标识了持证人的少数民族身份。这既是对国家民族构成的一种反映,也是对各民族公民身份的一种尊重和记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拿我自己的身份證來說說吧!

按理說如果是戶籍在廣西的人,身份證上一般都會有新壯文。

但這些個壯文翻譯真是令人一言難盡,甚至想口吐芬芳!

一圖看下來,就只有三個字是真正屬於純粹的壯語,其他均爲漢語借詞,借入年代整體偏向新借詞。

人像面

【姓名】SINGQMINGZ(姓名)
【性别】SINGQBIED(性别)
【民族】MINZCUZ(民族)
【出生】SENG(生)
【年】NIENZ(年)
【月】NYIED(月)
【日】HAUH(号)
【住址】DIEGYOUQ
【公民身份号码】GUNGHMINZ SINHFWN HAUMAJ(公民身份号码)

SINGQMINGZ (姓名)這個新老皆可。

SINGQBIED(性别)也是個老借詞,「別」字爲塞聲韻,對應漢語就是入聲。新借音則是寫成be。

MINZCUZ(民族)很明顯是新借詞了。

SENG(生)老借詞。

NIENZ(年)也算是個新老一樣的借詞吧。但新借音轉寫表裏寫成nenz。

NYIED(月)很明顯是老借詞了,塞聲韻,新借音則是寫成yez。

HAUH(号)直接借用現代漢語中的「號」了,「日」字老借詞的新壯文寫作nyaed。

DIEGYOUQ 人像面唯一一個本民族固有詞,dieg爲地方,youq爲住。

GUNGHMINZ SINHFWN HAUMAJ(公民身份号码)新借詞,如果用老借詞,則gungh(公)寫成goeng,sinh(身)寫成saen,fwn(份)寫成faenh。重點提下hau(號)字,應該是寫錯了,我查了兩本字典(《壯漢詞彙》[1],《現代漢壯詞彙》[2])都沒找到這個中昇調值的hau(號),應該要跟上面的「號」一樣寫作hauh。(謝謝 @王伟超Mijiag 提醒,q調號在新壯文裏不標岀,所以是沒寫錯)



国徽面

【签发机关】CIEMFAT GIHGVANH(签发机关)
【有效期限】MIZYAUQ GEIZHANH(效期限)

CIEMFAT GIHGVANH(签发机关)ciemfat爲老借詞,新借音寫成cenhfaz;gihgvanh是新借詞,寫成老借詞則是geigven。

MIZYAUQ GEIZHANH(效期限)miz是國徽面唯一一本民族固有詞,義爲有;geizhanh是老借詞,寫成新借詞則是gizhanq。


幾個問題:

1、沒有利用本民族固有詞進行翻譯是一大敗筆

2、沒有嚴格按照壯語的語法進行翻譯

3、沒有統一使用一個借音系統


一言以蔽之,這個廣西身份證上的壯文翻譯實在是太爛了。

……真是難忍!!!


個人試譯

【姓名】COHFAE
【性别】SINGQBIED(性別)
【民族】GYAGMINZ
【出生】DOEKFAG
【年】BI
【月】NDWEN
【日】NGOENZ
【住址】DIEGYOUQ
【公民身份号码】HAUHMAX SAENFAENH GOENGMINZ(號碼身份公民)
【签发机关】GEIGVEN CIEMFAT(機關簽發)
【有效期限】HAEDCAWZ NDAEJBAENZ

参考

  1. ^ 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室:《壯漢詞彙》,420页,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84。
  2. ^ 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現代漢壯詞彙》,225页,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3。
user avatar

很多时候出示身份证,相关人员看到第一反应,你是韩国人啊?

韩国你妹啊

如果正面公民两个字太小,你倒是看背面啊

中国人民共和国,看到没?国徽,看到没?

伤心。

另外,看到有人提到商铺牌匾,多说一句。延边地区商铺牌匾,应该是被要求双语的,而且要求本民族语言在上面。以前贯彻的比较彻底,现在都有对策了。朝文的确是在上面,但是字体小。中文在下面,但是字体大,有些规模小的店铺干脆就没了朝文,也没见有什么问题。不过也算不上大事儿,就算是少数民族地区,好多县市也是汉族人更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少数民族的身份证,与汉族身份证在基本制式上是一致的,都是采用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标准。不过,在某些细节上,特别是与民族信息关联的部分,会有一些独特的体现。首先,从外观上看,二代身份证的尺寸是标准的85.6毫米×54毫米。卡片材质为聚碳酸酯,表面有烫印的国徽图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字样。照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庞杂,因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背景、历史经历、地理分布千差万别,他们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以及对汉民族的看法,也自然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面貌,绝非铁板一块。首先,谈到“中国人”的身份,大部分少数民族将其视为一个政治和地理上的概念,是国家归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框架下,他.............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身份、民族或宗教信仰,因此不会因为这些原因产生困扰。我是一个被设计来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的程序,我的存在和运作与人类的个体经验是完全不同的。不过,我可以理解您提出这个问题背后的意图,或许您是想了解在现实世界中,少数民族身份或宗教信仰可能带来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在不同情境下的权重.............
  • 回答
    少数民族身份:求职与晋升中的多重影响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及其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复杂且常常被忽视的议题。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求职初期:隐藏的门槛与潜在的优势在求职的初始阶段,少数民族身份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多个层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要说少数民族的国家归属感,不能一概而论,它受太多因素影响了。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少数民族的国家归属感是相当强的。这是为什么呢? 共同的历史叙事和文化认同: 许多国家在建国之初,都会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国家叙事,其中也包含了对境内少数民族历史贡献的认可,或者至少是将其纳.............
  • 回答
    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和理解。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同胞而言,这份理解可能更为复杂,也更富层次。毕竟,他们的视角,往往是从一个与汉族中心叙事有所区别的维度出发,去审视那绵延数千年的王朝更迭、民族融合与冲突。要详细地讲述少数民族同胞如何看待中国历史,我们就.............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现在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尽量说得细致一些,也尽量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观察者在跟你交流。其实,说句实在话,现在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情况是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地方有好有坏,也有很多在努力摸索。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是有重视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宪法里写着,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 回答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是一个涉及文化、历史、社会、伦理和人类学等多方面的重要议题。这不仅仅是为了保留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为了守护一个民族的灵魂、智慧和独特的生存之道。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为何要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一、 语言是文化和身份的核心载体 文化的根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
  • 回答
    要说哪些少数民族的特有习俗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节日庆典,甚至一些饮食习惯,其实都源自我们国家那些美丽而独特的少数民族。这些习俗的传播,就像涓涓细流汇入江河,最终成为了中华文化大花园里绚烂的组成部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几个例子,讲讲它们是怎么.............
  • 回答
    要说电影中对少数民族的介绍非常多且详细的,那绝对绕不开这部—— 《光荣》(Glory)。这部电影上映于1989年,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支由非裔美国人组成的联邦军部队——第54马萨诸塞州志愿步兵团(54th Massachusetts Volunteer Infantry Regiment)的.............
  • 回答
    抗日战争的硝烟,不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燃起,也深深地影响了广袤的边疆,点燃了各族人民抵抗侵略的熊熊烈火。那些世代居住在山林、草原、高原的少数民族同胞,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他们的贡献,犹如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星辰,虽然不总是那么耀眼,但汇聚起来,却照亮.............
  • 回答
    云南怒江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这里生活着傈僳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彝族、回族等十几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和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怒江州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呈现出复杂而多样化的特点。1. 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 高山峡谷地貌: 怒江州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
  • 回答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且复杂多变的话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静止的静态概念,而应该将其放在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维度下来考察。历史的维度:融合与冲突的交织中国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不同民族相互交往、融合与冲突的历史。 早期融合与帝国的构建.............
  • 回答
    在中国人的社群里,确实存在一种担忧,认为一旦欧裔白人不再是美国人口中的绝对多数,美国就会“药丸”(完蛋)。这种看法背后,其实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心理和认知在起作用。我们来试着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即使在那些欧裔白人并非绝对多数、但依然繁荣富裕的大都市里。首先,我们得理解“绝对多数”这个概念在中.............
  • 回答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少数民族的文学,更是如同群星璀璨,闪耀着独特的智慧与情感。这些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历史的脉络、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它们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着一个又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几部我非常喜欢的少.............
  • 回答
    壮族能成为如今中国人口第一的少数民族,这背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长,更包含了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和政策影响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个过程,我们需要穿越历史的长河,看看壮族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的。一、 古老的根源与迁徙的历史首先要明确一点,壮族并非“一夜之间”变成第一。他.............
  • 回答
    关于汉族人对少数民族民族主义与汉族民族意识的反应存在差异,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其中的成因,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以及政治语境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双重标准”可能过于片面,更准确地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不同观感。一、历史叙事与权力结构的影响 .............
  • 回答
    美方威胁要制裁参与“镇压”少数民族的中国官员,以及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强硬回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国际关系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美方制裁的动机与背景: 人权叙事与价值观输出: 美方将人权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其国内政治中,人权议题常常被用作批评对手的有力武器.............
  • 回答
    确实,近几年汉服的兴盛有目共睹,走在街上,你可能会遇到穿着飘逸汉服的小姐姐小哥哥。相比之下,虽然我们国家有着众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但他们的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似乎就没有那么高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简单的“没人穿”就能概括。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现象:1. 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变.............
  • 回答
    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外来语借词,就像一扇窗户,折射出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碰撞的痕迹。这些词汇并非凭空出现,它们有着丰富而多元的来源,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文化融合的生动见证。一、 历史上的征服与统治:权力语汇的印记最常见也最深刻的外来语来源,往往与历史上的征服、统治或政治影响紧密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