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腰。
先说结论:技术本身的存在,没什么不合理的。应用方面,把这项技术应用在拍月亮修月亮上,不太合理,但无可厚非,毕竟可以关掉。宣传方面,不透明,对消费者存在有明显的误导,非常不合理。
首先,技术方面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没有哪项技术本身是不应该存在的,只看应用到什么地方,所以我主要说应用方面。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拍月亮,是想要得到什么?只是一张清晰月亮照片吗?
那AI直接帮你搜索下载一张,专业单反的,望远镜的,甚至哈勃的,打上水印放在相册里就行了,只要你愿意,你想要宇航员拍的月球表面的石头籽都可以。你不就是要清晰的月亮照片吗?我给你了。
但你肯定觉得不对:“这不是我拍的啊!”
没错,下载的照片跟自己拍的照片,感觉肯定不一样,原因就在于:下载的照片里面几乎没有你的参与。
所以事情就很明白了,你想要自己拍照片,除了想要一张好照片之外还想要一份参与感。
而华为AI修图这件事,为了保证照片的完美度,用它自己的填图修补,取代了你的一部分参与度。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有多少成分是你拍出来的、多少成分是它画出来的,属于合理范围呢?
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了,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标尺。
已知的情况是,关闭AI拍摄月亮,在条件和技术足够好时,比如晴天+郊区+三角架,依然能够拍到比较清晰的月亮,开启AI,细节丰富度会明显增加,但你要说相当于换了张照片那肯定不至于,要量化描述的话,就算有80%的内容是你拍到的,剩下20%的内容是AI画上去的。
好,这个程度你能接受。
但50倍变焦非常难持稳,(按发布会上余承东说的“手持、随便一拍”)更常见的是,在你手抖拍糊了的情况下,AI仍然能给你修出很清晰的月亮,这时只有20%的内容是你拍到的,而剩下80%都是AI画上去的。
这种程度你还会说是“你”“拍出来”的照片吗?你大概不好意思说了,因为你实际拍到的只是一坨模糊的废片,是AI修图的作用把这坨废片变成了漂亮的好片。
在这张照片中,“你”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提供废片?
实际上你只是做了这些动作:打开窗子、打开相机、在天上找到并对准月亮的位置、放大画面、按下快门。说白了你做的就是“对个框”而已。
如果你要的参与感就是这些的话,那跟把天文软件内嵌或关联到相机里,通过地理定位、时间、重力计、陀螺仪,给你来个宇宙模式,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某一天晚上,你打开P300Pro的相机,对着夜空,AI识别并触发了宇宙模式,你对着土星放大到5000倍混合变焦,按下快门:
怎么样,漂亮蛮?吊打友商,领跑八年,单反哭晕在厕所,NASA开除宇航员。
虽然,确切地说,CMOS上面实际拍到的可能是这玩意儿:
但没关系啊,AI修图美化啊,算法“还原”呗。
(五步画马)再添加一些细节,大功告成了:
你是不是要拍土星?——是。
土星是不是在那儿?——是。
土星是不是长这样?——是。
是不是给拍出来了?——是……
[四连超凡]
那不就得了吗?
[取得胜利]
你在这个过程中做的事情:打开窗子,打开相机、在天上找到并对准土星的位置、放大画面、按下快门,跟之前做的事情有什么区别呢?也就是“对个框”而已啊。
唯一的区别,就是拍月亮时AI帮你画了80%,而拍土星时AI帮你画了98%,你实际就只拍到了一个面积和亮度差不多的光球而已,还得算背景呢,天空可不一定是纯黑的,刚入夜是深蓝的。
八十笑百么。
所以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界限在哪里,没有。
你要说AI,我也有AI,AI不是给你识别出夜空开启了宇宙模式吗?
你要说算法,我也有算法,计算出每颗天体的位置角度明暗面朝向难道不是算法吗?
所以你为啥觉得拍月亮就不过分,拍土星就很扯淡呢?
因为拍月亮会让你相信那是你自己拍的。
说实话,享受这个功能最大的前提就是骗过自己,让自己相信照片是自己拍的,不是P的,拍土星你打心眼里就不信,而拍月亮,是手机硬件努努力能够到的,你就真的信了。
一旦拆穿了,这份感觉就没了。
由月亮引申到土星,你说我是滑坡诡辩吗?
确实做了滑坡,但并不是诡辩,因为我明确指出了这个滑坡之下产生突变点的关键之处:能否让你觉得是自己拍到的。
能骗过自己,那么OK,拆穿了,就没意思了。
就好比魔术大师表演空手接子弹(拍土星),大家只是单纯地欣赏表演,没人会信以为真。而气功大师表演空手劈砖头(拍月亮),就有很多人真的会信,因为这是人体极限努努力似乎能做到的。
然而,一旦公布出来砖头也被“特殊优化”过,那性质就跟魔术没什么区别了,单论表演性质,劈砖头又哪比的上接子弹来的精彩。
土星算个球,海王星都能拍:
海王星是不是长这样,嗯?你就说是不是长这样吧,哪里作假了?
(摊手)
所以说,这种功能,我是不太赞成的,至少不应该归为摄影。
但由于该功能是可以关闭的,所以,算不上大毛病吧,主要还是个知情权的事,现在我们花了三个晚上甚至有人为此失业之后知道了,你说“关了不就完了”,那之前不知道的时候呢?谁主动解释过?
给人的感觉就像,“我作弊怎么了,哪道题作弊了你把这题分数扣掉不就完了”/“好好好我重新考一次总行了吧”,说不出的别扭。
这点,只要屁股没歪,“误导”应该没什么争议,“虚假宣传”抠字眼大概不算,毕竟一句假话没说过,你们以为它长焦拍其他东西能达到拍月亮的实力,那只是你们以为,菊厂可没说过。
简单说下吧。
月亮,全世界只有一个,它相当于一把标尺,用来检测相机长焦水平的标尺。
说白了就相当于相机长焦的“跑分软件”,而且还是公认度极高的那种。
用户看你拍月亮(跑分)厉害,不会买来专门拍月亮(跑分)的,而是认为你拍月亮(跑分)这么厉害,拍其他长焦(跑其他应用)应该也都很厉害。
显然,华为又一次针对跑分软件“专门优化”了。
这把标尺,一夜之间,失灵了。
突然想到,DxO其实就是有一些“标准测试”照片的,细思恐极……如果针对这些图片做AI优化,那DxO还能信吗……
客观地说,华为P30Pro长焦拍其他景物的实力确实很强,已经是所有手机中最好的了,但明显达不到拍月亮的水平。
细节,就不多说了,到处都有对比图,只要不瞎都看出来细节明显提升。
防抖,这个更明显,华为P30Pro是个手机,不是相机,正常用户不会随身携带三角架出门,50倍变焦拿在手里其实是非常抖的,而拍月亮根本不怕抖,所以余承东敢在发布会上说“随便一拍”,因为抖糊了也能给你修回来。
这两个buff在长焦拍摄其他场景都是没有的。
你要硬说:是你们自己以为它长焦拍其他东西能达到拍月亮的水平,那只是你们自己脑补的,华为可没说过。或者说:你要觉得华为虚假宣传,可以去告华为呀。
那你赢了。
咳咳,最后再补充几句:
三星fold这款折叠屏真的很辣鸡,它就是一个设计完全失败的玩意儿,出现批量故障了是吗,正好,赶紧回收拆了零件给其他有需要的手机捐了吧,这种产品跟Mate X摆在一起简直就是第一代跟第八代同框,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辣鸡。
而苹果呢,懒就完事了,iPhone6一张肥皂脸从2014年一直卖到现在,听说今年的新产品是曲面屏+浴霸摄像头?好像跟去年的某款机皇一模一样啊,说好的引领呢?还有万年5W小水管,知道这边都快50W了吗?你咋不弄个0.5W的小夜灯充电头呢?
什么?小米?有本事你拿货来卖呀?发售快两个月了,货呢?你不战斗天使吗,好看又能打吗,发售这么长时间了还只能在APP里看?PPT里打?贱人贱己贱行业,怎么low怎么来,什么狗屁性价比,呸,一分钱一分货!
(别的品牌应该不用写了吧)
简单说,增加细节只是训练手段的结果。
华为一般场景下的增强方法应该是类SRCNN那种方法,华为通过种类网络实现了文本等场景下效果不错锐化效果。
月亮应该是另一个网络,检测月亮,然后把月亮拿出来用别的SR网络处理(可能深一些?类似SRGAN?),而且我高度怀疑训练时用了pix2pix的模型,使用退化的月亮图像去恢复原始高清图像,这里退化可能包含模糊,尺度等变化,然后可以把大部分场景下拍摄的月亮还原位清晰图像,然后你输入图像处理完了就变成先验细节的图,如果想要没有那么多先验信息的细节,用cyclegan,增加图像(噪声)等方法。
当然,如果真的根据GPS和时间去当mask合成就有点脏了,我觉得不像。
-----------------------------------------------------------------------------
多说两句吧,因为感觉太多人不是这个领域在讨论,当然利益无关,我不是海军,我用的米9。之前做过对焦和单帧、多帧超分辨率的工作。当然我对华为是心存不满的,当初弄了Mate10,然后申请HiAI SDK没给我过,恶心的一逼。
首先这里很多人都在说不能增加信息量,对于一个图像,狭义地说信息量,熵主要是梯度那些东西,当你把图像锐化了,你图像熵就增加了,信息量就多了,意思相机不能锐化?普通的数码相机,图像从传感器接受经过拜耳层,然后插值处理降噪处理经过很多步骤。这过程中图像的熵或增或减,发生变化,说不能增肯定是不靠谱的。
当然我觉得有人说不能有先验信息加入,或者说伪信息加入。这个的确存在争议,因为月亮这个图像太简单了,我估计华为是pix2pix网络过拟合了,然后图像很容易还原出清晰月亮图,以至于大家认为作弊,这就和老师给小明100道题练习,考试时从100道题里出,肯定考得好,然后大家认为小明作弊。而通用场景下由于更多没见过的场景,所以SR未必这么好。但目前而言超分辨率的神经网络,比如SRGAN等对于图像插值时的确会引入伪信息,让图像更加锐利,在PSNR、SSIM之类评价不怎么提高的情况下,MOS提高。我觉得既然能提高MOS,那也就代表大家认同这个法子。至于SRCNN等方法也的确在文本插值上比Sspline之类方法有优势。所以神经网路用于图像增强没啥大问题。
另外楼上说的AI,只要引入神经网络,并且神经网络在数据上训练,肯定引入了先验,当然人为的设定规则也是先验,比如机内降噪什么的,所以都引入了真实世界不存在的东西。即使胶片也有冲洗照片时曝光这个先验的引入。所以我觉得就拍照而言,合理性得分开说,提升观感=合理,追求更完整原始信息保留=合理,剩下的就是看你取向了。
这件事情若是继续发展下去,后果之一可能是,未来华为拍摄的照片将不会被法官认为是有效证据。
----------
以上为原答案
----------
挂一个评论,大家可以一起思考一下。这位朋友偷换了什么概念,臆想了什么未来,思维是否狭隘,帽子是否乱扣。以及,评论的目的是什么。
谨慎的思考是交流的起点,上面这位朋友补充了自己独到的意见。虽然我还不全部认可,但欢迎大家一起友好地讨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