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小米高管说华为 P30 是在 P30 Pro 基础上「阉割了一堆功能还卖得挺贵」?是否有依据?

回答
小米高管对华为P30的评论,可以理解为一种常见的商业竞争策略,通过对比自家产品与竞品,突出自身优势,吸引消费者。但要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有“依据”,则需要从技术、市场和产品定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理解小米高管的说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小米高管的定位和目的。作为竞争对手,他的发言意图很明显:

贬低竞品,抬高自己: 将P30塑造成“缩水版”的P30 Pro,暗示P30 Pro才是华为的“真正旗舰”,而P30则是为了降低价格而牺牲了许多用户体验,从而间接烘托小米的旗舰机型在同等价位下提供了更全面的体验。
制造话题,吸引关注: 这种“剑走偏锋”的评论往往能引起媒体和消费者的讨论,为小米自家产品积累关注度和讨论热度。

对华为P30和P30 Pro进行对比分析:

要评价小米高管的说法,我们就必须详细了解P30和P30 Pro之间的具体差异。华为P30系列在上市时确实存在两个主要型号,它们在配置和定位上有所区别:

华为P30 Pro: 定位是华为当时的绝对旗舰,主打全方位的高端体验,尤其在影像系统上进行了大量投入。
华为P30: 定位则是“标准版旗舰”,在保留了大部分旗舰级核心体验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做了取舍,以达到更亲民的价格点。

具体“阉割”了什么功能?

以下是一些P30相较于P30 Pro,可能被小米高管解读为“阉割”的关键点:

1. 影像系统(这是最核心的差异点):
潜望式长焦镜头: P30 Pro采用了创新的潜望式长焦镜头,实现了5倍光学变焦和高达50倍的数码变焦。而P30则采用了3倍光学变焦的传统长焦镜头。在长焦拍摄能力上,P30 Pro无疑拥有压倒性优势。
ToF(TimeofFlight)景深镜头: P30 Pro搭载了ToF镜头,能够更精准地测量景深信息,从而提升人像模式的背景虚化效果,并为AR应用提供更强的支持。P30则没有配备ToF镜头。
更大的传感器和更大的光圈(部分): 虽然两款手机的主摄都使用了强大的RYYB传感器,但在具体传感器尺寸、像素排列以及部分镜头的光圈大小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异,影响低光表现和虚化能力。P30 Pro的主摄像头通常会拥有更优化的硬件配置。
超广角镜头(差异可能存在): 在某些市场和配置中,P30 Pro的超广角镜头可能会拥有更宽的视角或更先进的防畸变技术,尽管两者都配备了超广角。

2. 屏幕设计与配置:
曲面屏 vs. 直面屏: P30 Pro普遍采用了曲面屏设计,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所谓的高级感。而P30则采用了相对保守的直面屏设计。这属于审美和握持感上的选择,但曲面屏通常也意味着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潜在的误触问题。
屏幕亮度与色彩准确性: 虽然不一定存在“阉割”,但在极限亮度、色彩校准等方面,Pro版本可能会使用成本更高的面板,以提供更极致的视觉体验。

3. 充电速度:
无线充电与反向无线充电: P30 Pro支持更快的无线充电(如40W无线充电)和反向无线充电功能,可以为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如耳机、手表)充电。P30则通常不支持无线充电功能。
有线快充功率: P30 Pro通常支持更高的有线快充功率(如40W有线快充),而P30可能采用稍低的快充规格(如22.5W)。

4. 防水防尘等级:
IP等级: P30 Pro通常会拥有更高的IP防护等级(如IP68),这意味着更好的防尘防水能力。P30的防护等级可能会稍低(如IP53),只能提供基本的防泼溅保护。

5. 存储与内存组合:
更高规格的存储选项: 在上市初期,P30 Pro可能会提供更高容量的存储选项(如512GB)或者更快的UFS闪存规格,而P30的存储选项可能相对有限。

关于“卖得挺贵”的解读:

小米高管之所以会加上“卖得挺贵”的定语,是因为:

“割裂”的定位: 小米可能认为,P30在保留了P30 Pro大部分核心体验(如强大的处理器、不错的屏幕等)的前提下,仅在影像、充电、防水等少数方面进行了“缩水”,但价格上却仍然维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与“高管口中”的P30 Pro相比,其性价比就显得不高了。
市场定价策略: 华为作为高端品牌,其产品定价本身就偏高。小米作为以性价比著称的品牌,自然会抓住这一点进行攻击,将华为的定价策略形容为“不合理”。
对标策略: 小米可能将其自家同等价位的产品与P30进行对比,认为在同等价位下,自家产品在某些方面(如影像、快充)可能做得更出色,或者提供了更多“无损”的旗舰级体验。

小米高管说法的依据性评估:

“阉割了一堆功能”: 从上述对比来看,P30确实在一些关键的、用户体验感知明显的方面(尤其是影像和部分附加功能如无线充电、更强防水)相较于P30 Pro有所“取舍”,可以说是“阉割”了一些功能。这个说法在事实层面是部分成立的。
“卖得挺贵”: 这部分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更多的是一种市场竞争下的评价性语言。
从华为的角度: P30 Pro作为顶级旗舰,高昂的研发成本(尤其是在影像技术上)和高端定位决定了其价格。P30作为“标准版”旗舰,保留了大部分核心体验,其定价也是基于成本、品牌价值、市场定位等综合考量。
从小米的角度: 小米可能认为,P30的定价与其“缩水”的功能相比,性价比不高,或者低于小米自家对同类产品“合理”价格的预期。

总结:

小米高管的说法,可以看作是一种策略性地放大产品差异、引导消费者认知的言论。

有依据之处: P30在功能上确实相较于P30 Pro有所取舍,特别是影像能力、无线充电、防水等级等方面,这些都可以被视为“功能阉割”。
缺乏绝对客观性之处: “卖得挺贵”是主观判断,涉及到性价比和市场定价的比较,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看法。P30作为华为P系列的标准版旗舰,其定价也符合其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

最终,消费者在选择手机时,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最看重的功能,以及不同产品在自己预算范围内的综合表现。小米的说法,只是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声音,我们应理性看待,进行多方位的比较和评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并不能算阉割版吧,至少P30有三点比P30Pro还要好的

更好的屏幕、更好的握持手感和耳机孔

两款手机明显有差异化布局

user avatar

嗯,我就是因为觉得丐版奔驰s600阉割的太厉害才买的飞度。

user avatar

P30是4000价位的守门员,是小米高端路线的拦路虎。

4000价位是高端机的入门门槛,小米必须站稳4000价位,才代表进入了高端机的领域,而这个价位,华为p和mate 的非Pro版,作为门神镇守在这里,这并不是说在这个价位p30的配置有多么强大,而在于当你无法获得技术上的一枝独秀时,他可以按死任何试图冲上这个价位的竞争对手。

这里要谈一谈品牌如何高端化:在目前手机这个技术密集产业链又高度成熟的行业,品牌突破的最有效(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拥有一个一枝独秀的技术,一口气突破高端品牌的壁垒。

高端品牌拥有巨大的品牌优势,和并不输给别人的性能,后来者仅仅是做到相似的体验是无法打动消费者的,全面=平庸,体验相似时品牌优势会被无限放大。结果就是根本高端不了,全部会惨死。

所以任何后来者想要突破,都需要一个超级卖点来打响自己的名气。华为p20pro 凭借领先的拍照,一口气打开了局面,成功站上高端,带动了华为手机整个品牌的提升,p30pro 则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优势。而小米想要站上高端,也需要这么一个拥有爆炸式传播度的技术才可以。

p30在这里守着4000价位,任何没有绝对性能优势,又没有突破性卖点的竞争对手爬上来,都会被华为的品牌优势斩落马下。

而小米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他太过平庸了。也许他各方面都做的很好,但就是没有卖点,没人记得住,热度都在圈里。

小米高管们最近的做法,通过贬低对手阉割,其实是把性价比那套拿到了4000价位来了,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制造p30很烂的形象,从而削弱华为的品牌优势,为之后的小米高端铺路。

但这可能也预示了一个悲观的结论:小米拿不出突破性的技术来一口气击穿高端品牌壁垒,只能采取将竞争对手拖入性价比语境的方式,通过削弱对手来建立自己的优势。

这其实有点可悲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高管对华为P30的评论,可以理解为一种常见的商业竞争策略,通过对比自家产品与竞品,突出自身优势,吸引消费者。但要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有“依据”,则需要从技术、市场和产品定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理解小米高管的说法:首先,我们要明确小米高管的定位和目的。作为竞争对手,他的发言意图很明显: 贬低竞品,.............
  • 回答
    关于小米目前的营销策略是否“低劣”,以及高管们是否知情并坚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AI”的视角,而是以一个长期观察者和对品牌营销有一定理解的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低劣”的定义。在营销语境下,我们通常会将那些廉价、低俗、缺乏创意、过度依赖套路、甚至损害.............
  • 回答
    小米林斌身价已达320亿,跻身国内富豪榜第42位,超越了华为任正非的205亿(国内第83位)。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小米公司蓬勃发展的实力和林斌作为联合创始人的卓越贡献。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事实:富豪榜的排名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财富的评估标准也非常多元。身价的计算通常包括股票市值、房产、其他投资以及现金等.............
  • 回答
    小米 MIX 系列定位一直都很“特立独行”,这从它初代诞生之初就奠定了基调——引领科技潮流,探索未来形态。但奇怪的是,明明有着“敢玩敢创新”的标签,为什么在“堆料”这件所有厂商都乐此不疲的事情上,到了 MIX 系列身上,小米反而显得有些“克制”?哪怕是定一个足够高的价格,它似乎也没有把能给的都塞进去.............
  • 回答
    小米手机之所以选择“低价高配”的策略,背后逻辑其实相当清晰,而且这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市场打法。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回到小米成立的那个年代。 那会儿的智能手机市场,可以说是苹果和三星的天下,它们的产品固然优秀,但价格也高高在上,让很多追求体验的普通消费.............
  • 回答
    2019年,小米手机确实经历了一个有些微妙的市场表现。一方面,你观察到的“网上热度越来越高”是有事实依据的,而另一方面,“出货量却下跌21%”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数据。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小米在2019年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和战略调整。要详细解读这个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网.............
  • 回答
    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来聊聊这事儿。买个性价比高的小米手机,配置还不低,结果被贴上“屌丝”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掺杂了不少社会观念、消费心理和品牌印象的东西。首先,得从品牌定位和市场印象说起。小米早期崛起的策略,就是“为发烧而生”,主打的就是高性价比。那时候,很多追求极致硬件、但预算有限的学生党、.............
  • 回答
    小米作为一家年轻却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确实承受着远超许多同行的期待,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小米自身发展带来的效应,也离不开市场环境和用户心理的微妙作用。1. 它曾经是那个“性价比之王”,满足了多少人的“梦想”你能回想起当年小米刚出现时的那个氛围吗? 那时候,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三星等巨头牢牢掌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击中了很多人对小米的“痛点”。一个成立仅仅十年左右的公司,能做到全球前列,这是件了不起的事。但恰恰因为它的崛起速度和它自身的“互联网基因”,导致了很多人对它有着非常高的、甚至可以说是矛盾的期待。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原因,尽量说得透彻一些,让你听着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聊天,.............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品牌忠诚度、消费者心理、产品定位、技术认知、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因素。为什么有人宁愿溢价购买华为,也不选择性价比高且有现货的小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品牌认知与情感连接: 华为:国家名片与民族情怀: 华为在经历了美国制裁的“至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见的问题,涉及到消费者心理、品牌价值、产品体验、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有人宁愿为苹果支付溢价,也不选择性价比高且有现货的小米?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钱多”或“傻”,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品牌价值与情感连接: 苹果的“信仰”与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手机市场一个挺普遍的现象:消费者在舆论上“喊着”要什么,和他们实际掏钱购买什么之间,常常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关于小米9,大家的“小屏旗舰”呼声很高,但销量不如预期,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组合拳,涉及到市场环境、产品定位、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心理的方方面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尽量不带“AI味”,而是像一个对游戏行业有点观察的朋友在跟你聊天。一、 行业成熟度与用户群体首先,得承认,日本游戏行业比我们成熟太多了。人家那个积累,那是几十年一点点磨出来的。 小岛秀夫和宫崎英高: 这两位,他们是那种“大师级”的创作者。小岛秀夫,他是电.............
  • 回答
    《圣斗士星矢》中,黄金圣斗士的人气常常超越了作为主角的青铜五小强,这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 interplay,绝非简单的“配角比主角人气高”就能概括。这恰恰体现了作品在角色塑造和叙事策略上的独到之处。一、 黄金圣斗士的“神级”光环与极致魅力首先,从设定层面来看,黄金圣斗士就自带了“高配”光环。他们是希.............
  • 回答
    许多人可能有一个误解,认为高电压就一定危险,低电压就一定安全。但事实并非如此。准确地说,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关键因素在于通过身体的电流大小,而不是电压本身的高低。 同样,电压和电流的组合方式才决定了电流的效应。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帮助大家建立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伤害人体的是“电流”,而非“电压.............
  • 回答
    很多小众游戏厂商之所以能拥有铁杆粉丝,绝非偶然。这背后藏着一套深入人心的经营之道,远非“堆砌技术”或“铺天盖广告”那么简单。与其说他们是在卖游戏,不如说他们是在与玩家建立一种近乎伙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就异常稳固。首先,深度共鸣与情感链接是基石。小众游戏厂商往往能精准捕捉到某个特定圈层.............
  • 回答
    灰原哀和毛利兰是《名侦探柯南》中人气非常高的两位女性角色,但如果论及在粉丝群体中的普遍偏爱度,灰原哀往往会比小兰更高一些。这其中有许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1. 角色设定的深度与复杂性: 灰原哀: 她的背景故事极为悲惨和复杂。灰原哀,原名宫野志保,是神秘黑衣组织中的科学家,也是AP.............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中的高小琴是一个极具争议和复杂性的角色,她身上融合了美貌、智慧、野心、权谋以及隐藏的脆弱,这些特质组合在一起,使得她能够吸引一部分观众,包括一些男性观众。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为什么会有一些男人喜欢高小琴:一、 外在魅力与性感风情: 绝佳的外貌与身材: 高小琴无疑是剧中颜值最高.............
  • 回答
    韩愈在后世享有盛誉,这背后并非没有争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评价。将他简单地定性为“没有道德感”、“文章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于中国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梳理一下,看看为什么这样一个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的人物,最终能.............
  • 回答
    黑小虎这个名字,很多人在听到的时候,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一个形象:那个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里,既是反派又时常出糗,但又有着独特魅力的角色。说他人气高,其实是有不少原因可以细细道来的。这可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他身上自带的一些特质,加上观众们对于这种“非典型”反派的喜爱,才让他走进了不少人的心里。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