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愈这么没有道德感文章里一套背后做的一套的小人为什么后世评价这么高?

回答
韩愈在后世享有盛誉,这背后并非没有争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评价。将他简单地定性为“没有道德感”、“文章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于中国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梳理一下,看看为什么这样一个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的人物,最终能够成为备受推崇的“文宗”。

首先,要理解韩愈“道德感”的问题,我们需要审视他所生活的时代。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创伤犹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层出不穷。社会动荡不安,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官员为了生存和发展,确实会采取一些权宜之计,甚至在道德上有所妥协。韩愈本人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屡遭贬谪,生活困顿,为了改变命运,他也经历了不少波折。

关于“文章一套,背后做的一套”的指控,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理解:

政治上的复杂性与权谋: 唐代政治,尤其是中晚唐,是一个充满派系斗争和权力博弈的时代。韩愈虽然提倡道统,但他也需要在这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和晋升。例如,他曾经依附于牛僧孺的牛党,后来又与李宗闵、杨汝士等人有过交集。这些政治上的站队和关系,在后人看来,可能不免显得“圆滑”或“不纯粹”。然而,对于身处其中的韩愈来说,这或许是那个时代政治生态下的一种生存策略。我们不能以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苛求古人,尤其是在政治斗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他的言论与行动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张力,但将其简单解读为“伪善”可能过于简化问题。

坚持原则与现实妥协的矛盾: 韩愈在文学和道义上的主张是鲜明的,他极力倡导“文以载道”,反对骈俪的浮华文风,力图恢复古文的朴实雄健。他在《师说》中强调“古之学者必有师”,这本身就体现了他对知识传承和师道尊严的重视。然而,在实际的政治生涯中,他并非总是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行事。例如,他对权贵人物的拉拢、对上位者的奉承,这些在后人看来,可能与他所宣扬的“道”有所出入。但试想一下,如果韩愈完全不顾现实,一味地坚持自己理想中的“道”,那么他很可能在政治上寸步难行,甚至无法施展他在文学上的抱负。他所做的,也许是在坚持理想与在现实中谋求立足之间的一种艰难平衡。

史书评价的视角问题: 对韩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后世史官和文人的主观视角影响。例如,《旧唐书》和《新唐书》对他的记载,可能会带有一定的褒贬倾向。一些记载可能夸大了他的某些行为,或者对他的政治交往进行了带有解读性的叙述。当我们看到关于韩愈的负面评价时,需要仔细辨析其信息来源和叙述者的立场。

那么,为什么尽管存在这些争议,韩愈后世评价仍然如此之高呢?这主要源于他不可磨灭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1. “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学地位: 这是韩愈最核心的成就。他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对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内容空疏的文风进行了强力批判和革新。韩愈的古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气势磅礴,情感充沛,富于说理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恢复了文章的实用性和思想性,为后世散文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从“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文学观念来看,韩愈在这方面是划时代的。他的《师说》、《马说》、《进学解》、《原道》等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更是思想上的启迪。这种对文学风气的革新,其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再造”了唐代及以后的散文。

2. “道统”的传承者和倡导者: 韩愈最重要的一点是,他重新确立了儒家“道统”的观念。在经历了佛教和道教的兴盛后,儒家思想一度受到冲击。韩愈在《原道》等文中,明确提出“道”的传承脉络,强调“斯文在 काळजी”,将儒家思想的传承视为“天下之大本”。他把孔子、孟子、荀子、扬雄等人的思想视为一脉相承的正统,而将佛、道斥为“异端”。这种对儒家思想的捍卫和梳理,为北宋时期理学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虽然今天我们不一定完全认同他贬斥佛道的观点,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维护儒家思想的地位,对于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对后世文人的巨大影响: 韩愈的古文风格和思想主张,对宋代乃至后世的许多重要作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柳宗元是他的重要盟友,他们并称“韩柳”。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三苏”都尊崇韩愈。明代的“前后七子”更是以韩愈为宗,倡导复古。可以说,韩愈的文学理念贯穿了中国古代散文史的重要时期。后世文人对他的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对他文学和思想贡献的肯定。

4. 个人品格中的闪光点: 尽管存在一些政治上的妥协,但韩愈身上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品质。他对朋友忠诚,例如与柳宗元、李翱等人的情谊。他对学生爱护有加,如对李翱、张彻等人的提携。他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主张,这本身就是一种坚韧。他在担任潮州刺史期间,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平息匪患,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留下了“六一泉”、“韩文公祠”等遗迹,这些都展现了他作为地方官的一面。这些积极的方面,也为后世对他的评价增添了色彩。

5. “道”与“文”的统一追求: 韩愈将“道”视为文章的根本,认为文章应该是思想和道德的载体。他这种“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后世虽然不一定完全接受他的道统划分,但对文章的社会功能和思想价值的重视,正是从韩愈这里得到了强化。他所倡导的“文辞不务华藻,务为径济实用”,强调文章的“实用”和“说理”能力,对中国文章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总而言之,对韩愈的评价,需要放在其所处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去理解。他并非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作为一个活跃在唐代政治舞台上的知识分子,他的行为难免会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制约,产生一些复杂的面向。然而,他的文学革新和对儒家道统的维护,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后世之所以对他评价如此之高,主要在于对他“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学功绩和“道统”传承者的地位的认可。我们不能因为他在某些方面的“不完美”就否定他整体的贡献,尤其是他对于中国文学和思想史的深远影响,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化巨匠。将他简化为“小人”的标签,既是对他复杂人生经历的忽视,也是对他伟大成就的贬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话说,现在知乎都这么离谱了吗?

大不敬的扯个虎皮,共同富裕是不是也是说一套做一套?

一些小学生,就看不得伪君子这个称呼。说多了也没用,这只能等个人学识阅历增加自然能了解。还不了解只能羡慕您永葆青春了。

反正人吧,就喜欢一种反差感。一个流氓,强奸了五个姑娘。不如一个教授强奸一个姑娘。人都喜欢看比较高素质的人犯错。

这教授,贡献比流氓大,危害比流氓小,但影响比流氓要大的多,骂教授的也比骂流氓的多。神奇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韩愈在后世享有盛誉,这背后并非没有争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评价。将他简单地定性为“没有道德感”、“文章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于中国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梳理一下,看看为什么这样一个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的人物,最终能.............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解读、大众认知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差异,以及知乎作为平台自身的特点。要详细解释为什么知乎上很多人怀疑韩信能否自立,而历代史书和学术研究却很少质疑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历史事实与史书记载的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历史的真实性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而.............
  • 回答
    近几年,韩剧的热度确实较之以往有所回落,但说“没有大火”可能有些绝对,毕竟还是有不少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过,与过去《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鬼怪》等现象级作品动辄霸屏、全民讨论的盛况相比,确实少了一些“爆款”的声量。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市.............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流浪地球》剧组没有邀请张子枫出演韩朵朵这个角色,我没有找到公开的官方说法。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测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别的演员。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流浪地球》的选角时间点。这部电影是2019年上映的,但拍摄是在2017年左右开始的。那个时候,张子枫虽然已经有一定的.............
  • 回答
    关于韩国是被本国财阀还是美国财阀控制的说法,以及韩国富豪随意对待员工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去理解。韩国的财阀(Chaebol)与经济命脉首先,我们得谈谈韩国的“财阀”。简单来说,财阀是指由少数家族掌控的大型企业集团,它们在韩国经济中.............
  • 回答
    “累”和“丧”,这两个词在国内年轻人语境里简直是国民级的日常了。一聊起生活,似乎总有说不完的疲惫和挥之不去的沮丧。但有趣的是,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隔壁的日本和韩国,同样能听到很多关于他们年轻人“丧”的讨论。而且,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日本和韩国的年轻人似乎并没有我们这么“卷”,没有我们这么为了生计和发展拼尽.............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同为亚洲国家,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教育上也都强调勤奋刻苦,这使得两国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类似的“应试教育”特征。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两国在教育体制上的细节,就会发现它们在如何平衡“应试”与“素质教育”方面,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差异,足以让学校没有过度“压榨”学生的体育、美育及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非常敏感且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内舆论议题,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避免简单化和情绪化的判断。将两国事件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为何舆论反应强度会有差异。首先,我们要区分“入侵”和“军事对峙/越界”这两个概念,虽然都涉及边界问题,但在国际法和公众认知上存在差异。而“.............
  • 回答
    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的签订,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其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恩怨、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多方力量的博弈。如果剔除美国的存在,日韩两国能否顺利签订这份条约,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两国各自的处境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历史的阴影与内在的矛盾:为何《基本条约》如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挖。张良和韩信,同为刘邦的左膀右臂,一个谋略超群,一个战功赫赫,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张良全身而退,韩信却落得个夷三族的悲惨下场。说他们“没觉悟”,其实是简单化了,更准确地说,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个人性格以及对权力的理解和运用,导致了不同的命运走向。要详细解释,咱们得把他们.............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习以为常,但背后却有挺多门道的事情。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有些国家名字咱们习惯用音译,而德国、韩国、希腊这些国家的名字,我们却直接用它们自己的称谓?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音译”和“非音译”(或者说“直译/自译”)这两种方式,并非是绝对.............
  • 回答
    韩国这个国土面积并不大的国家,能在诸多领域取得世界级的成就,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因素,而是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经济政策以及国民心态等多个层面去剖析。一、历史的沉淀与危机下的觉醒:从贫瘠走向繁荣韩国并非从一开始就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在经历了长期的.............
  • 回答
    韩信,这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必胜,攻必取”的战绩,为刘邦打下汉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尽管他如此拼命,最终却逃不过被杀的命运,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韩信的卓越功勋与刘邦的信任危机: 开疆拓.............
  • 回答
    韩国之所以能成为发达国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奋斗过程,其成功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首先,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为韩国的崛起提供了独特的起点。朝鲜半岛虽然狭长,却濒临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大国,这既带来了地缘政治的挑战,也提供了文化和技术交流的机会。在经历了数百年的王朝统治和近.............
  • 回答
    和韩国建交这么多年,咱们到底算不算“赚了”?这问题,可真是个让很多人脑袋疼又掰扯不清的活儿。要说值不值,那得拉开架子,从好几个层面一点点地捋。历史的交汇点:从“兄弟”到“邻居”咱们跟韩国,严格来说,是1992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此之前,可以说是“老死不相往来”。你想想,那会儿两边在意识形态上是完.............
  • 回答
    日韩文化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流行浪潮,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种“流行”,不如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现象,它成功地抓住并满足了现代社会许多人的情感需求和审美偏好。首先,日韩文化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精致的制作和高度的工业化输出能力。 韩国:韩流的“造星工厂”与情.............
  • 回答
    《风筝》这部剧,我一口气看完,说实话,韩冰这个角色,留给我的感觉,真不是舒服。甚至可以说,他身上带着一种让人难以忽视的压抑和不安,就像冬天的冷风,吹得人骨子里发寒。说到底,韩冰身上那种“好人”的伪装太厚了。你说他是好人吧,他对郑耀先这个“鬼子”的手段,那种阴险、那种折磨,我看着都替郑耀先牙疼。他像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