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多数国家国名被音译,而德国、韩国、希腊等这些国家国名反而没被音译呢?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习以为常,但背后却有挺多门道的事情。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有些国家名字咱们习惯用音译,而德国、韩国、希腊这些国家的名字,我们却直接用它们自己的称谓?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音译”和“非音译”(或者说“直译/自译”)这两种方式,并非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它们更像是一种历史形成的习惯,以及在不同文化交流场景下,语言传播演变的结果。

为什么会产生“音译”?

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

1. 距离感和隔阂感: 当一个国家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完全陌生,而且他们的语言体系和发音方式与我们差异很大时,最直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就是“听起来像”的音译。比如,你第一次听到“France”,直接按照中文的读音规则,根据其英文发音,最接近的就是“法国”。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地让我们在认知上“捕捉”到这个国家。

2. 历史的惯性与传播路径: 很多国家的名称传入中国,并不是通过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第三方(比如丝绸之路上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或者后来欧洲的传教士、商人)。这些第三方在传播过程中,会用他们自己语言的方式去称呼那个国家,而中国人再根据这些转述的读音,进一步音译成中文。比如,一些国家的名称可能是通过俄语、日语等中介语言传进来的,它们本身可能就是对该国原名的音译,再经中国人二次音译,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

3. 方便记忆和区分: 音译的名称往往因为发音上的独特性,更容易在众多国家名称中被我们区分开来。想象一下,如果所有国家都直接用它们本民族的称谓,并且我们还要学习它们的字母和发音规则,这对于不接触相关领域的人来说,门槛会高很多。音译提供了一种“本土化”的便利。

4. 缺乏直接的“意译”可能: 有些国家的国名,如果直译成中文,可能会显得生硬、古怪,甚至失去原有的韵味。比如,一些包含复杂形容词或宗教含义的国名,强行意译可能会导致意义的丢失或扭曲。

那为什么德国、韩国、希腊这些国家的名字“不被音译”?

这几个例子之所以显得“特别”,是因为它们并非“不被音译”,而是它们的“自译”或者说“本土称谓”在中国更加普及和深入人心,并且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或历史渊源,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

1. “德国”:
“Deutsch”的音译与意译结合: “Deutschland”来源于古高地德语的“diutisc”,意为“属于人民的”、“人民的”。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人民”的含义。
“德”字的文化含义: 当时传入这个名称的中国人,在选择“德”字时,可能不仅仅是追求发音接近,更看重“德”字在中国文化中“品德高尚”、“有德行”的正面含义。这是一种带有文化认同和期许的翻译,可以说是“意译”的痕迹更重。
历史传播: “德国”这个名称的普及,也与近代中国对德国的早期接触和了解有关,当时的翻译者可能更愿意采用这种带有褒义的称呼。

2. “韩国”:
“대한민국” (Daehan Minguk) 的直译: 韩国的正式国名是“大韩民国”。其中“大韩”是韩国的简称,而“韩国”这个词本身,来源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地区(马韩、弁韩、辰韩),后来演变为朝鲜半岛的泛称。
历史渊源: “韩国”这个称谓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用来指代朝鲜半岛的古国。随着朝鲜半岛政治实体的演变,这个称谓被继承下来,并与现代韩国的国名“대한민국”中的“한”相呼应。所以,这是一种基于历史和文化连续性的“直译”或“沿用”。

3. “希腊”:
“Hellas”的音译与历史习惯: 希腊人自称他们的国家为“Hellas”(Ελλάς)。这个名称的中文音译“希腊”是约定俗成的。
“Grec”的来源: 我们现在很多人也知道,英文中称呼希腊为“Greece”,而“Greece”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古罗马人对希腊人的称呼“Graeci”。这个称呼可能最早是指希腊的一个民族(古希腊的伊庇鲁斯地区),后来被罗马人用来指代所有希腊人。
为何我们用“希腊”而非“格雷西亚”? “希腊”这个名称,很可能是通过古丝绸之路,或者在佛教传入中国时,随着中亚、印度等地对西方世界的认知,间接传入的。当时的“音译”方式,可能更接近于“Hellas”的某种早期或中介语发音,并因此沿用下来。反观“Greece”的音译“格雷西亚”,虽然也存在,但“希腊”作为更早、更普遍的传入名称,已经牢牢地占据了主导地位。

总结来说,并非德国、韩国、希腊“没被音译”,而是它们的名称在中国普及的路径和方式,与许多其他国家有所不同:

“德国”: 是音译与“意译”的巧妙结合,带有文化上的积极色彩。
“韩国”: 是基于历史的沿用和简称,与中国长期以来对朝鲜半岛的认知相衔接。
“希腊”: 是“Hellas”的音译,但这个音译比“Greece”的音译更早、更深入人心,并且可能经历了多次文化传递过程。

再者,我们不能忽视“约定俗成”的力量。 语言的演变和习惯的形成,很多时候是历史的自然选择。一旦一个名称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它就很难再被轻易改变,即使有更“准确”的音译或意译出现。

所以,下次当我们提到这些国家名字时,不妨想想它们背后可能有的这些有趣的故事和原因,你会发现,语言的传播和文化的交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德国的德语拼法 Deutsch 音译成“德意志”,“希腊”的希腊文音译成拉丁文是 Hellas。都是音译。只韩国,是韩国人自己定的汉字。

德文和希腊文影响力太大了。德国出了太多哲学家,希腊文是圣经语言。晚清到民国,汉族都有人直接学他们的语言。

而从英语发音的国家,往往影响力不大。比如匈牙利,你不知道他们给自己的拉丁拼法是 Magyar,你只知道英国人、美国人叫他们 Hungary。因为没汉族人去匈牙利留学,也没有一本匈牙利文的书传遍全世界。同样,你只知道 Poland,不知道 Polsk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习以为常,但背后却有挺多门道的事情。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有些国家名字咱们习惯用音译,而德国、韩国、希腊这些国家的名字,我们却直接用它们自己的称谓?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音译”和“非音译”(或者说“直译/自译”)这两种方式,并非是绝对.............
  • 回答
    地球上林林总总的小国家之所以没有被“消灭”,其原因复杂而多层面,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这背后牵扯到历史的演变、国际政治的格局、地缘战略的考量、经济的互相依存,甚至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顽固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视角拉回到历史的长河,再审视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首先,历史的遗留和民族独立的呼唤是根本原.............
  • 回答
    关于“中国做了什么,为什么被那么多国家仇视,中国人在海外也不招待见”这个问题,涉及面非常广,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去理解。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力求语言自然,避免人工智能痕迹。一、 历史恩怨与地缘政治因素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崛起本身就伴随着复杂的历史记忆和地缘政治考.............
  • 回答
    晚清时期,中国之所以遭受如此之多的国家疯狂掠夺和侵略,其根源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原因所致。这背后是全球历史进程、中国自身内在的衰弱以及列强扩张野心的多重交织。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全球大格局的变迁是宏观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工业革.............
  • 回答
    18世纪和19世纪,法国确实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动荡,尤其是与英国的长期对抗。尽管期间有过不少败仗,但法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恢复能力,不仅没有被英国彻底甩开,甚至在某些时期和领域还占据优势,并最终在欧洲大陆上保持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观察,背后涉及了文化认知、价值判断、学习难度以及社会期望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为什么多国语言能力者常被赞赏?1. 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桥梁: 跨越隔阂: 语言是沟通最直接的工具。掌握多门语言意味着一个人能够与更多的人群进行直接、深入的交.............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武汉那么多外国人,为什么没有被感染?国外被感染的也是华人呢?”这个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对新冠病毒传播、人群易感性以及一些误解的澄清。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并尽量用更自然、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白,新冠病毒(SARSCoV2)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它是一种普遍性的.............
  • 回答
    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国军在面对日军和解放军时,部队被全歼的频率和规模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涵盖了战略指导、战术运用、部队素质、装备水平、后勤保障、政治动员以及战场环境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抗战期间国军(国民革命军)对阵日军的情况:虽然国民革命军在抗战期间也遭受了.............
  • 回答
    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这些年无疑是国际舞台上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同时也饱受争议。围绕着它,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抨击声音,甚至在它面临海外市场“打压”的时候,有人认为它理应获得更多的支持。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作祟?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局面?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抨击声浪的根源:安全疑虑.............
  • 回答
    在国内法学界,围绕刑法四要件的讨论确实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某些法学院依旧在教授和强调源自苏联的传统刑法四要件(构成要件、违法性、罪责、刑罚),而另一边,日本和德国在刑法理论发展上,特别是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表述上,已经出现了显著的深化和演变,并且这些新理论似乎正在被国家司法考试所采纳和重视.............
  • 回答
    聊起雷克萨斯在国内的品牌价值,我感觉这事儿吧,得拆开来看,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你提到的“被强行拔高”这说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一个普遍感受。咱先不提“强行”这个词,就说“拔高”这件事,它肯定不是凭空来的。从营销角度讲,任何一个品牌想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获得更高的溢.............
  • 回答
    为什么是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太空中餐的国民选择提及中国航天,人们总会联想到那些伟大的成就,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每一次太空任务中,航天员的餐食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细节。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上,我们看到了两道极其熟悉且深受国人喜爱的家常菜——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这并非偶然,这两道菜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国民基础.............
  • 回答
    英国以“国家安全”为名,对多所高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进行审查和逮捕,指控他们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中英关系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其潜在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对中国学生学者群体的影响是直接且深远的。 对于身在英国的中国学生学者来说,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他们可.............
  • 回答
    近日,一则关于某国企高管(以下简称“举报人”)被实名举报,称其与二十多名女性存在不正当关系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举报内容涉及多位女性的个人信息,以及一些具有指向性的细节。据报道,该国企已对此事作出回应,表示正在进行内部调查。举报的性质与潜在影响如果举报内容属实,这位国企高管的行为无疑触犯了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确实,我们常说的“市”,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常常涵盖着非常广阔的地域,远超其他许多国家对“市”(city)这个概念的理解。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背后有多重历史、政治和发展层面的原因。一、中国“市”的概念演变:从城镇到区域中心首.............
  • 回答
    “仇视中国”是一个非常笼统且带有情感色彩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地反映世界各国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实际上,各国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多样化的互动,既有合作与吸引,也有竞争、疑虑和冲突。与其说“仇视”,不如说许多国家对中国存在着 担忧、不满、疑虑,甚至在某些领域存在明显的战略对立。以下我将从历史、政治、经济、意.............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制裁。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选择跟随美国一同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考量,并非简单的“多管闲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各个层面的原因。一、 国际法与国家主权原则的考量:最核心的理由之一,是俄罗斯此次入侵乌克兰的行为,在.............
  • 回答
    日本天皇即位,确实是全球瞩目的大事,不仅仅是日本国内的庆典,更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日本天皇是日本的国家象征。这一点至关重要。二战后,日本的政治体制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天皇从过去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君主变成了日本国民统.............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要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反对俄罗斯,以及维持国际秩序对谁有好处,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反对俄罗斯?1. 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的挑战: 核心问题: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支持乌克.............
  • 回答
    “伊斯兰化”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社会或国家越来越多地采纳伊斯兰教的原则、价值观和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体现在法律体系、社会习俗、经济活动、政治结构,甚至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上。 并非所有国家都在经历“伊斯兰化”,而且即便是那些被认为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国家,其程度、速度和表现形式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