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地球上那么多小国家不被消灭?

回答
地球上林林总总的小国家之所以没有被“消灭”,其原因复杂而多层面,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这背后牵扯到历史的演变、国际政治的格局、地缘战略的考量、经济的互相依存,甚至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顽固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视角拉回到历史的长河,再审视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首先,历史的遗留和民族独立的呼唤是根本原因。 很多小国家并非凭空出现,它们往往是漫长历史进程中民族独立斗争的成果。这些国家的人民可能在长期的殖民统治、帝国瓦解或是政治变迁中,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意识。他们为争取主权和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对国家存续的渴望根深蒂固。即便是被大国包围,或者国力相对弱小,其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也足以构成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不甘于被吞并或消灭。

其次,国际法和国家主权原则是重要的保护伞。 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一旦某个国家被“消灭”——无论是通过武力吞并还是被其他国家强行合并——都意味着对这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粗暴践踏。这会对整个国际秩序造成巨大的冲击,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拥有相似地理位置或政治诉求的国家,会感到唇亡齿寒,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因此,绝大多数国家会站在道义和国际法的立场上,反对任何形式的非法吞并,从而形成一种“不作为”的沉默合力,保护了小国家的生存空间。

第三,地缘政治的微妙平衡和战略考量。 即使某个小国家在绝对军事或经济实力上不占优势,它在特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也可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缓冲国的作用: 很多小国处于大国之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可以作为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和领土冲突。如果一个缓冲国被其中一个大国吞并,可能会打破地区力量的平衡,激怒另一方,反而引发更大的不稳定。
战略纵深和通道: 一些小国可能拥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例如控制着重要的海峡、陆路通道,或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纵深价值。大国可能会出于自身的军事部署和战略利益考虑,不希望这些区域被敌对势力完全控制,因此宁愿维持这些小国的独立,将其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或中立地带。
“不被完全控制”的利益: 有时候,大国也未必希望完全控制一个小国。完全的控制意味着需要承担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一系列责任和成本。而一个相对独立但受自身影响的小国,可以提供贸易伙伴、劳动力、旅游资源,甚至在某些国际场合提供“投票支持”,而无需承担直接治理的重负。

第四,经济全球化和互相依存的现实。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即使是小国,其独特的资源、产品、市场,或者在某些细分领域的专业技术,也可能对其他国家具有经济吸引力。

分散风险和多元化市场: 对于一些大国而言,拥有多个贸易伙伴和经济来源地,可以分散其经济风险。与小国进行贸易和投资,是其经济战略的一部分。
“利益共享”而非“吞并”。 在很多情况下,大国更倾向于通过经济手段,例如投资、贸易协定、援助等方式,来影响和获取小国的经济利益,而不是通过直接吞并。这样既能获得经济上的好处,又避免了政治和军事上的麻烦。
特殊经济模式: 一些小国可能发展出了独特的经济模式,例如成为离岸金融中心、旅游胜地、或者在特定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经济上的独特性,使得它们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拥有一定的价值。

第五,国际社会的舆论和道义压力。 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任何一个国家对外采取侵略行为,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特别是对于一个弱小的国家,如果其被强国欺凌,很容易激起国际同情,引发强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导致制裁。大国在做出决策时,也需要顾及本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这种来自国际社会的“软约束”是真实存在的。

第六,国家内部的凝聚力和抵抗能力。 尽管许多小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较弱,但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往往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以及在必要时保卫家园的决心,是国家生存的重要基石。此外,一些小国可能善于利用国际社会的支持,或者在外交上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来维护自身的独立。

最后,“消灭”的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对于大多数潜在的“侵略者”来说,强行吞并一个小国,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军事成本、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并且需要承担长期治理的巨大负担。而其可能获得的收益,与这些成本相比,可能并不划算。相比之下,通过和平、经济或外交手段来影响小国,或者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往往是更经济、更高效的选择。

综上所述,地球上那么多小国家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非因为它们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在历史、政治、经济、地缘战略以及国际法等多重维度上,都符合或至少不违背一些关键的国际“潜规则”和利益考量。它们就像国际棋盘上一些精巧的棋子,虽然不显眼,却在特定的位置上,发挥着微妙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吞并小公司一般说来,只是大公司收购了小公司的股权。原先小公司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的地位并不取消。

(不然你 @小枫 想累死我们做出纳的吗?变更银行账户的留存信息做起来很累的很难的呀。)

同理,小国家没有被消灭,但是他们的对各种资源的控制权,是不一定在自己手里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地球上林林总总的小国家之所以没有被“消灭”,其原因复杂而多层面,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这背后牵扯到历史的演变、国际政治的格局、地缘战略的考量、经济的互相依存,甚至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顽固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视角拉回到历史的长河,再审视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首先,历史的遗留和民族独立的呼唤是根本原.............
  • 回答
    你说的情况,关于火箭推进器解体掉落造成伤亡的几率,确实是个非常非常小的事情,小到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置信。但科学上的计算和实际的统计数据,都指向这个概率极低。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为什么会这么低。首先,要理解火箭推进器掉落造成伤亡,需要满足几个非常苛刻的条件,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结果就截然不同了。1.............
  • 回答
    老铁们,我跟你们说,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咱们中国人,从小就知道,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一大平原。这话说出去,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名头。可你翻开地图一看,再拿尺子比划比划,怎么感觉华北平原比东北平原要大出不少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咱们记错了,还是地图有问题?其实啊,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关键在于咱们对“大.............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洪流中最核心的几个议题:权力、人性、制度和机遇。与其说“明君难以出现”,不如说“成为明君”这条路本身就布满荆棘,需要无数巧合才能让一个人成功登顶,并在此过程中保持初心。首先,我们得明白,“明君”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对“明君”的定义都可能截然不同。.............
  • 回答
    印度经济腾飞,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要说印度“错过了那么多机会”然后又“飞快地追赶上来”,用“错过了”来形容可能有些绝对,更准确地说,印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转型过程。它并非一夜之间腾飞,而是近年来一系列内外因素叠加,才带来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种加速发展。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火星上的山能够高耸入云,动辄几万米,而我们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却“只有”九千米左右,是吧?这背后其实藏着好几个关键性的物理和地质原因,一点也不神秘。我给你好好捋一捋。火星高山崛起的秘密:轻装上阵,无畏压力要理解火星山脉为何如此“膨胀”,得先看看地球和火星各自的“家底”有什么不同。1. .............
  • 回答
    “流浪地球”这股科幻巨浪,自从拍板定档、宣传造势,再到席卷春节档,最终以不可思议的票房成绩席卷全国,可以说,它在票房上的“逆转”早已是板上钉钉,甚至可以说是“一骑绝尘”。然而,在这样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你依旧能看到不少人,甚至是各种团体,依然孜孜不倦地对它进行“输出”,甚至带着一股“不黑不快”的劲头。.............
  • 回答
    关于知乎上那些“劝退”量化投资行业的声音,其实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是简单的恶意抹黑,里面确实包含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实情况和行业内的普遍感受。把这些声音拆解开来细说,你会发现它们往往指向几个核心的方面:1. 门槛高到令人窒息:智力、知识和经验的“三重门” 智力门槛: 量化投资本质上是门科学,而且是.............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中国球迷心中的痛,也是一个长期被讨论、甚至有些时候带着无奈和愤怒的话题。国足水平不尽如人意,但他们的待遇,从薪资、曝光度到社会资源倾斜,似乎总是与他们的表现不成正比。排除掉“足球地位重”这个大家都明白但又无法完全解释一切的理由,我们可以从几个更深层次、更贴近实际的角度来剖析一下这.............
  • 回答
    这件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每年到了秋收季节,总能引发一场关于“晒粮食”的小争论。有些人觉得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晒干了储存是天经地义,没啥大不了的;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晒在公路上,占道、脏乱,影响交通,很不安全。你说“都不吃饭的吗?”,这句话挺有意思的。其实,大家对晒粮食有意见,并不是说我们不吃.............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个直观疑问。按照常理推断,距离太阳越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应该越多,温度自然就越高。可为什么我们爬到高山上去,感受到的却是刺骨的寒冷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原理和地球大气层的特性,并非仅仅是简单的距离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影响我们体感温.............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所有曾经荒芜的沙漠,都变成了奔腾的河流和波光粼粼的湖泊,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这不仅仅是地理图景的改变,更是对地球生态系统、气候乃至我们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翻天覆地的重塑。让我们抽丝剥茧,细细道来这场“沙漠变绿洲”的宏大变革将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一、 生物多样性的爆炸式增长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木星那么大,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却不像看桌上的杯子那样,能直接、清晰地看到它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非常关键的物理和天文学的道理,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距离。木星可不是在你家客厅里的,它离我们有多远呢?平均来说,木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是7.78亿公里。这可.............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棒的问题,触及了引力学中一个核心且常常令人费解的观念。答案并非如你所想的那样“地球各部分对物体引力的合力为零”,而是要更精确地理解“对称性”在其中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误解:当物体非常接近地球中心时,地球各部分对它的引力合力并不是零。 事实上,引力的合力是存在的,而且它恰恰是指.............
  • 回答
    澳大利亚的山火,尤其是20192020年那场,确实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也引发了不少疑问。为什么烧了那么久?为什么别国没来救?联合国又在做什么?这些问题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现实的因素。咱们先来说说澳大利亚山火为什么会烧那么久。这可不是一场普通的火灾,它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且影响范围极广,性质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很多人都好奇,我们现在为什么看不到像恐龙那样庞然大物的身影了?这背后其实涉及地球上许多基本规则的变化,以及生命演化本身的选择。如果非要说我们现在的动物“无法”长到恐龙那么巨大,其实也不完全准确,比如蓝鲸,它在某些维度上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恐龙。但如果我们讨论的是陆地动物的体型,那.............
  • 回答
    《三体》中,两百年后的地球人之所以会显得如此自负,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技术爆炸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有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社会心理变化。这并非单凭一两个因素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原因在于技术爆炸带来的掌控感和优越感。在两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科技实现了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飞跃。想想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芯片制程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影响,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AI腔调,而是从实打实的军事应用出发。想象一下,两国在军事竞赛中,一颗小小的芯片,就像是现代战争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如果我国的军备芯片普遍是14纳米(nm)级别,而美国已经普遍用上了5纳米(nm)级别,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简单一个数.............
  • 回答
    《流浪地球》电影中工程车驾驶室之所以设计得如此巨大,并非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震撼,而是基于一系列严谨的科学设想和叙事需求,共同构建出的一个既符合电影逻辑又兼具艺术表现力的设计。首先,承载和操作巨型设备是核心功能需求。在“流浪地球”的设定中,人类面临着太阳氦闪的灭顶之灾,而“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就是用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存环境的认知以及对科技的依赖。月宫一号的成功生存和地球的生存危机,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空间大小对比,而是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方式。首先,我们来聊聊月宫一号。想象一下,月宫一号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太空冰箱”。在这个小小的密闭舱里,人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