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宁愿溢价买华为,也不考虑性价比高还有现货的小米?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品牌忠诚度、消费者心理、产品定位、技术认知、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因素。为什么有人宁愿溢价购买华为,也不选择性价比高且有现货的小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品牌认知与情感连接:

华为:国家名片与民族情怀: 华为在经历了美国制裁的“至暗时刻”后,凭借其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实现了“回归”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情感认同。对许多人来说,购买华为不仅仅是购买一部手机,更是一种支持中国科技进步、支持民族品牌的行为。这种“国家情怀”的加持,使得华为拥有了其他品牌难以比拟的情感溢价。
华为:高端与技术实力象征: 经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和技术积累,华为已经将自己定位为高端科技品牌。其在通信技术、影像技术、AI等领域展现出的强大实力,让消费者认为华为的产品代表着行业顶尖水平。购买华为,也意味着购买了这份技术自信和高品质的保障。
小米:性价比与大众化形象: 相较而言,小米自创立之初就以“高性价比”著称,将科技产品带给了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这种定位虽然赢得了大量市场份额,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高端市场和品牌情感上的进一步突破。很多人认为小米是“务实”的选择,但可能缺乏华为那种“高大上”的标签和精神寄托。

二、 产品力与技术差异化:

华为的“黑科技”与创新: 尽管市场普遍存在关于华为芯片“缺芯”的讨论,但华为在其他方面的技术创新仍然非常突出。例如,其在影像方面的技术(如XMAGE影像系统)、通信技术(如多设备协同、信号稳定性)、以及鸿蒙操作系统在多设备互联互通方面的优势,都形成了独特的卖点。消费者愿意为这些“拿得出手”的技术优势买单。
小米的“性价比”与均衡发展: 小米在性价比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出色,用相对较低的价格提供了不错的配置。然而,在某些细分领域,如顶尖的影像算法、极致的通信体验等方面,可能与华为仍有差距。对于追求极致体验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华为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即使价格更高也值得。
鸿蒙生态的吸引力: 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的一大差异化优势。对于已经拥有多款华为设备(如手表、平板、耳机)的消费者来说,鸿蒙带来的无缝互联体验是小米难以提供的。他们愿意为这个生态系统付费,并持续投入。

三、 市场供给与“稀缺性”效应:

华为的“饥饿营销”与供不应求: 在经历制裁后,华为部分高端机型曾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种“稀缺性”反而可能营造了一种“值得拥有”的心理预期,让一些消费者即使需要等待或者支付更高的价格也愿意尝试。当一款产品很难买到时,它本身就带有一种价值感。
小米的现货供应: 小米通常能保证良好的现货供应,对于追求即时满足的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但反过来,充足的现货供应也可能让一些消费者觉得“没什么特别的,随时都能买到”,从而降低了它的“神秘感”和“稀缺感”。

四、 消费者群体画像:

追求品牌象征与社会认同: 一部分消费者购买华为,是出于对品牌地位和技术实力的认同,希望通过使用华为产品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对科技前沿的关注。这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消费。
忠诚用户群体: 华为积累了庞大的忠诚用户群体,他们曾经使用过华为产品并对其有良好的体验,即使面临困难,也愿意继续支持华为。这种用户忠诚度是小米等品牌需要长期积累的。
对科技有深入了解的爱好者: 另一部分消费者可能对华为在特定技术领域的投入和突破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愿意为这些技术“买单”,即使这些技术带来的体验提升并不明显。

五、 市场竞争与定位:

华为的高端冲击: 华为一直致力于冲击高端市场,而小米虽然也在向上发展,但在品牌认知和定价策略上,仍需时间来改变消费者对其“性价比”的固有印象。
心理定价: 华为的溢价一定程度上也是其品牌定位所决定的。消费者在购买华为时,已经将“高价”与“高品质”、“高科技”等词汇联系起来,这种心理预期会降低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

总结来说:

有人宁愿溢价购买华为,而不考虑性价比高且有现货的小米,是因为他们看重的不仅仅是手机本身的硬件配置或价格,更是:

品牌所代表的民族情怀与自豪感。
品牌在技术创新(如影像、通信、操作系统)上的突出表现和领先地位。
品牌所带来的高端、科技的象征意义和身份认同。
华为生态系统(如鸿蒙)的独特价值。
对华为品牌过往经历的认同和支持。

而小米虽然在性价比和现货供应上表现出色,但对于这部分消费者而言,其品牌定位和产品力在某些核心体验上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他们对于“极致”和“情感连接”的需求。这并非否定小米的优秀,而是消费者选择的多元化和不同维度上的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厂商不是做慈善的。你觉得一个产品的性价比高,大概率不过是厂商在你看重的地方舍得花钱而已。

随便举个例子,小米的手机纸面参数的确好看,但很多地方其实也相当拉胯——比如前置摄像头。小米旗舰机经常爱用DXO分数来打榜,但自始至终,小米就没敢亮出过前置摄像头的分数。而如果你去看一下DXO榜单的话,就会发现小米11在前置摄像上的分数仅仅只相当于华为Nova5,也就是落后华为一到两代。

当然,这里所说的“落后”不是说小米没有技术,而是对于小米的用户来说,前置摄像素质差并不是什么问题,毕竟从用户群而言,小米用户2/3都是男性,对前置摄像的要求不高,甚至后置摄像也就是能扫个码就行。所以,只要把CPU、内存、屏幕等堆上去,参数好看些,就是有性价比的。

但是,还有一些主打女性用户群的手机,比如华为Nova、小米Civi、OPPO Reno、VIVO S系列等等,会在工艺设计、轻薄度、自拍优化等等方面进行优化。而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这些手机的纸面参数不怎么好看。比如,同样是骁龙7系的芯片,Redmi可以卖到千元,但小米civi就得有2000多。

你觉得处理器跑分高很重要,可有人就觉得手感好、自拍好看很重要。你眼里性价比的“性”,跟别人眼里的“性”根本不是一回事。你觉得一个产品很有性价比,但在另一个人眼里,这个东西却连最基本的“性”都无法满足,就更不用谈价了。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想要判断一个品牌的性价比,前提是你得对这个产品及行业有一定的了解,至少你也得能看懂产品的性能参数。但是,每个人从事的行业不一样,一个行业对另一个行业的人不了解是常事。一个数码达人不一定懂汽车,一个烘焙高手不一定懂钓鱼,一个养花专家也不一定懂文具,在你对另一个行业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想要买到靠谱和保险的产品,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直接买口碑比较好的头部大牌。

好比说你问你老婆如果有100万的预算要买什么车,你老婆大概率会直接选BBA或者路虎、保时捷这种。也许在同样的购车预算里,这几个品牌的性价比肯定不是最高的,可能买丰田、大众的某些车型才最有性价比。但可以肯定的是,买BBA的车,在品质和服务上至少不会比丰田和大众差,并且开出去得到的认可度也更高。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去谈什么性价比,只要自己能负担得起,用的合适,其实也就够了。而反过来说,你觉得小米很有性价比,不买的人都是傻,可换到另外一个产品领域,你就能确定你就100%能买到高性价比的产品?

user avatar

馒头加白菜炖豆腐营养均衡,顶饿还便宜,性价比无敌。

红烧排骨则高油高糖还是红肉,健康和性价比远逊。

可哪个食堂不是红烧排骨早早卖完,豆腐白菜还剩下一半。

user avatar

我假装不知道,小米出货量世界第三。

可能大家不生活在一个世界,或者大多数人眼睛只喜欢向上看。

随着市场不断收拢,经济增速越来越慢,大家口袋里的钱越来越紧。什么狗p情怀都是扯淡了,未来手机厂商会向腕表行业的经营方式靠拢,将价格区间牢牢控死,以价格区间内获得最大收益比来稳定市场地位。

user avatar

这个话题前几年放在苹果和国产机身上还是可以用那一套“死要面子活受罪”来解释的,但用在华为身上,好像不太合适。

华为P50系列卖五六千,小米11 Ultra也卖五六千呀。红米K40卖2000多,华为nova9也卖两千多呀,而且nova系列也一直卖得很好,nova9和Civi类似的定位就贵了100块钱。

这个时候再用那一套“死要面子活受罪”好像说不通吧?

如果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也许可以用面子而不是体验这个东西来解释小米卖不过华为,但实际上,国产手机做了十年了。

小米是国产手机里最早做起来的,14年小米国内卖到了6000万台,是在华为之上的,小米在1999价位卖1000万台的时候,华为还在干嘛呢?

之后华为的销量节节攀升,高端不断突破,小米开始遇到各种问题,当初的那帮小米用户,有多少转出去了,为什么转出去?

承认小米的体验做得真的不够好,很难么?

小米11起售价3999,小米11 Ultra起售价5999,比华为旗舰机便宜么?

也不便宜。

然后什么口碑?

真实的用户口碑,不考虑面子的用户口碑,比华为旗舰机好么?

没有吧?

小米的参数是比同价位华为好看,按照各位说的,性价比比华为高。

可用过的人真的都说好了么?

参数上的优势真的反应到了体验上么?

华为今年卖4G手机,多少人说4G旗舰绝对不买,可最后买的用户,什么反馈?什么口碑?小米11什么口碑?

为什么?

因为营销?

因为面子?

醒醒吧,各位。

不要老觉得买华为的人有问题。

去年华为跌倒,大家都觉得小米要起飞了,然后到了Q4,小米国内大概率又第五了。

华为的品牌是起来了,但五年前什么地位?

华为和苹果的对比,五年前华为能和苹果比不?五年后华为能不能跟苹果比。

如果说品牌才是销量的根本,那华为是怎么把品牌做起来的,靠千亿营销么?

再比如折叠屏,同样是做万元机,Mate X2什么水平?Mix Fold什么水平?

水滴铰链解决折痕和合不上的问题靠的是千亿营销吹出来的?

楔形结构放入旗舰相机模组是靠千亿营销吹的?

华为在平板上积累多年的生态和交互带来的大屏体验是靠品牌面子?

承认吧,真的是实力有差距。

承认吧,真的是产品体验有差距。

user avatar

有时候不太乐意打破一些人的幻想,那就是事实上,所谓的性价比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华为有非常多产品是一点性价比都没有,但为啥买的人还是依旧络绎不绝呢,是因为人家的产品确实好,那个钱人家就是花的值。

打个比喻,可能不是太恰当:

你如果吃饱,那是不是只吃白米饭,吃馒头,吃面条,最有性价比,因为你需要的是吃饱而已,那为啥还要下饭菜呢?

说白了,每个人需求不同,自然而然对产品要求不同,人追求性价比本身没错,谁不想花小钱买个好东西,可是我们不能只陷入“性价比”之中,产品体验是“性价比”买不来的。


而且大部分人买个产品要的就是使用,不是拿出去装逼,要证明自己多会选择,眼光多好,这么性价比的产品居然都被我买到了。

你去使用的时候,发现通话不太好,发现网络不好,发现系统bug还多,发现手机续航还差,然后你安慰自己说,算了,谁让这是我因为“性价比”才买的呢,咬咬牙就过去了。

可是,当你工作了,毕业后,你会发现,你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折腾,我就想要个好用又稳定的产品罢了,多花点钱算什么。


不要总把别人当傻子,不要总觉得自己的眼光最好,事实是就口碑而言,小米的口碑你可以去问问身边使用过的人。

算了,多说无益,人总是需要慢慢成长的。

大家如果有需要买的产品,那华为这几款都非常不错,推荐有需要的用户购买哦。

user avatar

因为99%的人根本不懂手机,只是有些人让你以为你自己很懂。

你懂什么是性价比?你只是知道了cpu、运存、内存、摄像头和屏幕这几个参数而已,在加上个什么安兔兔跑分。这就是决定一台手机的全部吗?

是不是在你眼里随便来个厂把同样的这几个配件组装到一起做出来的手机就是一样的?

看着参数买手机和只看excel统计数据却从来不看比赛就以为自己懂球的人一样,都是一叶障目。

说到底,你对一台手机的真实性能了解很有限,你的真实数据只是冰山一角,你的所谓理性决策只是有限理性。

比如手机信号你能从硬件参数看出来吗?但是一个经常没网没信号的手机,跑的再快有什么用,当mp4吗?

比如手机稳定性你能从硬件参数看出来吗?频繁出bug你不头疼吗?你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闲的有时间鼓捣一个破手机,也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手机出了问题也耽误不了什么大事儿。你买个手机可能是重大购物决策,而有的人只是需要一台稳定的通讯工具。但是这种稳定性甚至你要用一到两年才能体会出来差别。

如果比配置,苹果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接受苹果的低配高价却不能接受华为呢?原因也很简单。一个是外来大户,一个是和你一样泥腿子混大的发小,人们能接受大户的牛逼,却不能承认和自己一样的发小现在真的比自己干得好。

所以,某种意义上不存在什么“性价比高”的手机,只存在便宜和贵的手机,因为“价”是确定的,“性”你在购买前其实并不完全知道。

而且,对性能的感知和要求是因人而异的,你对性能的需求并不一定是别人对性能的需求,并不是理论性能极限峰值高就叫性能好。

对性能的定义理解再全面充分一点,就不会出现你的问题了。


其实还有一个纬度可以解释你的问题:即便是黑子,骂华为基本也是骂“爱国营销”,“价格高智商税”,骂产品本身的就不多见。换句话说,骂华为的人中,很多并不是华为用户——这说明产品本身没什么大问题,骂的都是场外和定价。而且大多数人就是专门为黑而黑。

而骂小米的基本都是小米自己的用户,骂的也都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这说明问题是实实在在的。

至于选择哪个,在乎哪个,就看个人需求吧。学生时代我也是一切看所谓的性价比,因为那时候我穷,而且我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值钱,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鼓捣电子产品并且还觉得有趣,我的手机和电脑主要用来打游戏,至于出点小bug根本无所谓,因为我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会因此被耽误,最大的损失不过是一场游戏输了。

简单的说,那时一块钱对我的效用很高,而一个小时时间对我的效用并不高。因此我完全可以无视小bug和稳定性,只追求每一块钱能带来的巅峰性能。

那个时候的我,完全不能明白到为什么会有人用一万块钱买个什么游戏都不能打的轻薄商务续航十小时的thinkpad,而不是花8000买个4斤重续航2小时的游戏本,反正我在宿舍又不缺电,我也有的是力气。我把那些买商务本的都归结为人傻钱多被智商税,仿佛只有我是那个用一分钱淘到宝的聪明人。

后来工作了多年,每一块钱对我的效用逐步降低了,但是每个小时对我的价值逐步上升了。我开始知道了有时候贵的东西除了贵什么都好,便宜的东西除了便宜一无是处。

user avatar

随便举个例子。小米手表color和华为GT我都有。小米每天早上自动解除静音模式之后,穿戴APP无法自动连上,需要重启。

好玩的是,华为手机安装小米穿戴并无这个问题。

华为全系手表的睡眠监控真正有意义,哪怕你稍微打个瞌睡它也会发现你进入睡眠状态了。

小米至今无法在白天使用这个功能。

作为普通人,我只能认为两者技术实力存在着差距。

user avatar

我或许人傻,但是,钱并不多,甚至比较穷。

我说说我为什么买华为。

我买的第一部智能手机是多普达D600。

拿到手后,第一件事就是刷机。并且,还尝试跟着教程制作自己的主题等,玩的不亦乐乎。

后来,玩中兴的V880,,也是各种折腾。并且,这部手机特别适合折腾。

再后来,就一直用iPhone,直到华为Mate8,开始以华为Mate系列手机为主。

用Mate8的时候,已经懒得刷机了,最多换一换主题和壁纸,连字体都懒得折腾。

因为平时电话比较多,事情也不少,所以,系统是否稳定成了我对智能手机比较看重的一个点。除此之外,就是续航是不是给力,也是非常看重的一个点。

至于当时对华为这个品牌,我自己的认可度不高,好感一般,但也不至于讨厌。

在华为Mate8之后,我用了一段时间iPhone,但是,在华为Mate10发布之后又用回了华为Mate10。

对于华为Mate10,我自己不是特别满意。最主要的原因是,续航的优势没有那么明显了。对此,我找 @系统维护了我 抱怨过,他说Mate10 Pro会好很多。不过,通讯录管理高能非常强大,这一点,我之前也提到过很多次。对我而言,这一点非常好用也非常实用。

我一直觉得华为Mate系列在设计上的转折之作是华为Mate20系列。从这一代开始,华为Mate系列开始让我觉得挺惊艳的。不过,华为Mate20 Pro是华为当时送我的体验机,我自己没有购买。

华为Mate30 Pro,如果不是因为有素皮版,我自己可能会继续使用华为Mate20 Pro。但是,因为特别喜欢素皮版,就自己花钱买了一部橘橙色的素皮版。

如果说,之前喜欢华为手机,是因为续航好,后来可能就是因为系统越用越顺手,设计越来越出色吧。作为一个颜值党,我一直觉得从华为Mate20系列和华为P20系列开始,华为的设计越来越出色了,手机的颜值一直都在线。

我现在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是公司的惠普电脑,自己私人用的笔记本电脑是华为MateBook X Pro。我一直觉得这是我2020年买的最值得买的一部数码产品,不但颜值很高,而且用着真的很舒心。以至于华为今年让我体验的MateBook 13s,我也只是 偶尔拿出来用一下。因为,在MateBook X Pro面前,MateBook 13s的颜值还是差了一些。

华为Mate40 Pro,我也是自己花钱买的素皮版,不过,我现在以华为给的P50 Pro体验机为主,Mate40 Pro被我儿子用来听故事。

这些年下来,除了越来越习惯华为手机的系统之外,再加上现在笔记本电脑也是华为,手表和耳机也是华为的,就有点被华为“绑架”的感觉了。

另外,我自己买东西的时候比较看重品牌的口碑。这里所说的口碑,包括产品带来的口碑,和品牌处理一些事情时候的口碑,和品牌通过高管的言行传递给大家的口碑等。

说实话,在华为当年的“闪存门”的时候,我对华为真的挺反感的。也是因为不打不相识,因为这件事,认识了老刘。

后来,对华为了解的多了,和老刘等人沟通的多了之后,对华为的好感就慢慢多了一些,对华为这个品牌的认可度也就高了一些。

至于小米,我买的第一部手机应该是Redmi Note5,大屏幕,大电池,续航也不错。后来,老人用来玩斗地主等游戏,用了好几年。真的是又便宜又好用。

我自己买的小米第一部期间手机是小米10至尊纪念版,这部手机至今还在我的手机架上,但是,很少用它。有时候在想,卖了它,还能换两千多块钱。但是,想了想,觉得这部手机还是挺有纪念意义的,就一直留着了。

说实话,小米10至尊纪念版真心不好用。对于系统的不习惯,我觉得可以慢慢来,但是,整机的手感真的太差了。所以,当时,对于猛吹这部手机手感的几位老师,我觉得你们的良心真的不痛吗?

无论如何,必须要说明的是,除了小米10青春版和小米civi这样的手机之外,小米绝大部分手机的性价真的挺高的。所以,如果是我要给家里人买一部两千元以内的手机的话,之前肯定首选Redmi的手机,现在则会在Redmi和realme之间考虑,而不会考虑其他品牌。

在一些米粉看来,我是知名米黑或者不知名米黑,我觉得,嘴长在他们屁股上,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无论他们怎么说,也无论小米是否把我放在他们的黑名单或者白名单里,我依然想说的是,小米这十年左右的发展,品牌建设做的太烂了。

首先,如果小米一直围绕着“性价比”做品牌建设的话,载搞十年,品牌建设也不会有太大的长进。

我一直觉得,小米之前提出来的slogan或者企业远景——“让更多人享受科技的乐趣”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后面貌似又提的比较少了。对于注重性价比的人而言,可以花个别更少的钱买到性能更好的手机,享受科技的乐趣。对于喜欢高端旗舰手机的人而言,可以花较多的钱买到自己喜欢的旗舰手机,享受科技的乐趣。所以,随着小米品牌和Redmi品牌的区分,对于小米而言,完全可以一边坚持做性价比更高的手机,一边不断做好旗舰手机,服务不同的人群。

其次,小米的某些高管们真应该管一管自己的嘴了。或者,小米的公关部门真应该管一管这些高管们的嘴了。那种不断的立牌坊又不断的砸自己立的牌坊的事,真的对品牌建设百害而无一利。这样做唯一的好处是,让一些极端粉丝变得更加极端了,对小米更加忠诚了。但是,这部分人毕竟是小米众多用户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另外,对于5000元以上甚至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很多人在选择手机的时候,可能更看重的是品牌认可度,而不是性价比。

你说华为爱国营销也好,或者道德绑架也罢,但是,事实是,华为的品牌认可度或者品牌口碑确实要比小米高出不少。这也是小米的高端手机为什么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的一个主要原因。

最后,推荐两款性价比比较高的手机,一款是Redmi Note11,一款是Realme Q3i

realme手机系列的命名太不讲究了,据说将要发布的配置最高的期间是Realme GT Pro,说实话,为什么不搞一个识别度更高更有益于产品系列建设的名字?

user avatar

因为性价比不是每个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而且每个人对性价比的需求程度也不同。

如果单单讲性价比,

买衣服买最便宜且质量好的T恤就够了,很有性价比。各种品牌、各种设计,都是所谓的“智商税”;

吃饭就吃最简单的米饭有荤有素就够了,很有性价比,各种馆子、酒楼的,都是所谓的“智商税”,还不如你回家自己做饭;

买车的话,10W以内的足够了,最有性价比了,能开能坐人不就得了嘛,再往上的就是“智商税”,就是虚荣;

.......


很多人只会算物料成本,因为这些是有型的,看得见摸得着。但是无形的服务成本,研发成本他们却认为是智商税。

我本身是做手机生意的,各大品牌都做,电商,一年出货量30W台以上。但是我爸爸要买手机的时候,我却回到老家,找一家华为实体店,买一台给他。原因很简单,我爸年纪大了,而我身在外地,自己本身不用华为手机,很多手机功能,我远程无法教他。他哪里不会用,手机出了什么问题,线下实体店是最好解决的。而且华为的售后,我接触他们的工作标准,信得过。而这种线下服务,能真正做到位的,就是很多人所说的经销商、高毛利体系才能做到。我不缺那点钱,我缺时间,我需要的是他们的服务,这个就是我的需求。

对了,我们公司出货份额最大的四大品牌,哪四大你们猜,返修率最高的是小米。


能接受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大家的思想、需求都是不同的,并且能尊重他人,这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质疑我是米黑的,先看看自己的小米设备有没有我多。

另附上我自己用的手机品牌。

user avatar

我家里给父母以前各买过两台红米低端机,自己买过一台小米4s?以及当时在知乎炒的火热的Mix2s(现在还在当备用机),除此以外还有小爱音箱和一个小米牙刷小米乳胶枕头2个,华为买过两台低端机用了用给了亲戚,现在又买了一块华为的watch3pro?(真不记型号)

买手机我根本不看什么参数,能玩王者荣耀,能开微信打电话就行了。包括华为新款旗舰那些什么功能,我个人觉得也就是个噱头,实用性就那么回事。

但以后我确实只会优先考虑华为,我看的是公司管理层对外展示的态度,有些人面对外国打压顽强不屈,而有些公司的高管幸灾乐祸。实际上我觉得产品使用上并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说点我这种底层中年人的看法,遇到风口时无论阿猫阿狗都能飞黄腾达,但一个公司能做多大走多远,最终看的是这个公司老板的眼光格局和做人。而且有趣的是,一个公司的老板自己选的高管层必然也是符合老板的价值观的。所以我们对比一下卢xx和余大嘴。即使任总和雷xx不抛头露面,也可以知道他们的观念。

我们是消费者,为了用哪个品牌撕来撕去不是搞笑么?用小米就觉得用其他品牌的都是xx,用华为苹果就觉得用其他品牌的都是xx,这两种人根本没有任何区别。我喜欢华为我的女人喜欢小米,难道就要分手,我爸要喜欢小米我们还断绝关系?

当然,如果过几年小米被打压顽强不屈而华为拉胯了,我也会考虑优先选小米。

user avatar

消费层面不同

看重的东西也不同


以汽车为例

买奔驰的人

对性价比并不敏感

比亚迪丰田再便宜大碗 人家也不会买

user avatar

我老婆手里一直是华为手机产品线里的高端货,我手里是小车不倒尽管推的华为荣耀9X,两个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用得都挺开心。

首先,高端手机产品本来就不讲性价比不讲武德。也许手机屏幕质量提升10%,价格对应高15%。机载内存大10%,价格提升30%。关键是用户投入得到了更好的体验,用户愿意买单。

我老婆看中的是高端机精美的外观和舒适的手感,那块越看越舒服的屏幕,还有丝滑般柔顺的运行速度。

其次,手机有自我标识和群体认知的功能。现在的手机和汽车一样是给自己打标签的一样数码产品,没有规定,但是有默契。

体制内的用华为高端机的很多,抖音博主大量使用豪车+苹果顶级豪华pro max plus super的炫富组合,程序员群体用性价比高的小米多,电子厂的用oppo,vivo很多,这些标签并不绝对,但是很普遍。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购机的时候,自己所在人群的用机类型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的购买决策。

如果一个成功人士在高端商务场合开个小面包,穿个几十块的衣服,拿着800块的性价比手机,老板们就会觉得这个人奇怪。

如果一个月入5000的打工人手里拿着万元级别的顶级苹果,工友们也会觉得这个人奇怪。

这就是手机选择和群体认知的失配。

第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

我老婆的观点是,手机和使用者朝夕相伴,功能包括通讯,社交,摄影摄像,时钟,记账,游戏,影视娱乐和工作等,利用率高得吓人,看似高昂的单机价格平摊到每天的高强度使用,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而且人生在世,要对自己好一些。

我的观点是,小车不倒只管推。稳定可靠,样子过得去,功能满足,我不追求极致不打游戏也没钱炫富,有钱花在其他地方更好。

最后,追随本心最重要。

你追求什么?你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我自己技术人员一个,周边人群不势利眼,手机不打游戏,工作拍照靠单反,主要在通勤路上刷知乎,工作上微信Qq当热点,要求机器内存大,不卡顿,待机时间长。

用了要4年的荣耀9X到目前还是完美满足我的需求。

偶尔用用老婆的mate40 pro,感觉是。。。



真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