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宁愿溢价买苹果,也不考虑性价比高还有现货的小米?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见的问题,涉及到消费者心理、品牌价值、产品体验、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有人宁愿为苹果支付溢价,也不选择性价比高且有现货的小米?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钱多”或“傻”,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品牌价值与情感连接:

苹果的“信仰”与身份象征: 苹果公司多年来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高端、创新、有品位的品牌。拥有苹果产品不仅仅是购买一个工具,更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科技潮流的认同,甚至是某种身份的象征。这种品牌溢价深入人心,很多人愿意为此买单,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经济实力。
情感认同与用户粘性: 苹果生态系统的强大和用户体验的流畅,使得用户一旦进入这个体系,就很难离开。例如,iMessage、AirDrop、Handoff等功能,以及Apple Watch与iPhone的无缝联动,都极大地增强了用户忠诚度。这种情感上的连接和便利性是小米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制的。
“众所周知”的品质感: 尽管小米产品在很多方面进步显著,但苹果在消费者心中依然保留着“稳定”、“可靠”、“高质量”的印象。这种长期的品牌塑造和用户口碑积累,使得消费者对苹果产品更加信任,愿意为其“省心”而付费。

2. 产品体验与生态系统:

软硬件一体化的高度协同: 这是苹果最大的优势之一。苹果自己设计硬件、操作系统(iOS/macOS)和核心应用,这种垂直整合使得软硬件之间的配合达到了极致的流畅和高效。从用户界面设计、动画效果、响应速度到系统稳定性,苹果往往能提供更统一、更精致的体验。
操作系统的用户体验: iOS以其简洁、直观、易上手而闻名。虽然安卓系统(小米使用)开放性更高,功能更丰富,但其碎片化和潜在的不稳定性,对于一些追求纯粹和稳定体验的用户来说,是需要权衡的。苹果对用户界面的打磨和细节的关注,也带来了更好的视觉和交互感受。
强大的App Store生态: 苹果的App Store审核严格,应用质量普遍较高,且很多开发者会优先为iOS平台开发新应用或高质量版本。这对于追求优质应用体验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隐私与安全: 苹果一直强调其对用户隐私和安全的重视。虽然这方面存在争议,但其“封闭”的生态系统和对数据处理的严格控制,确实让一部分用户感到更安心。

3. 市场策略与渠道:

营销与造势能力: 苹果擅长通过精准的营销策略和一年一度的发布会来制造话题和用户期待。这些活动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线下渠道的体验优势: 苹果的直营店(Apple Store)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体验和专业的客户服务。消费者可以在店内亲手操作、感受产品,并获得一对一的咨询,这种线下体验是很多小米的线上销售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品牌形象的统一与高端感: 苹果的包装、店面设计、宣传物料都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和设计感,营造出一种高端、精致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巩固了其溢价能力。

4. 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与偏好:

开发者和专业人士: 对于软件开发者、设计师、音乐人等专业人士来说,苹果的设备(如MacBook、iPad Pro)及其配套的开发环境和专业软件是行业标准。他们可能需要这种特定的工作流和生态支持,性价比成为次要考量。
追求最新科技体验的用户: 苹果在某些领域的创新(如M系列芯片的性能、Face ID的安全性、ARKit的潜力)能够吸引那些渴望第一时间体验最新科技的用户。
注重保值率的用户: 苹果产品通常在二手市场上拥有较高的保值率,这意味着用户在未来出售旧设备时可以收回更多的资金,从长期来看,这种“折旧成本”的降低也是一种考量。
送礼需求: 在一些文化背景下,赠送苹果产品被认为是一种体面、有价值的礼物,更能体现送礼者的诚意和品味。

5. 对“性价比”的理解不同:

“性价比”的定义多元: 对一些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仅仅是硬件配置的高低,还包括了品牌价值、用户体验、售后服务、生态系统便利性等综合因素。小米虽然硬件参数亮眼,但苹果在其他方面(如品牌形象、软件体验的流畅性和一致性)也提供了其“价值”,只是这种价值不直接体现在硬件参数上,而是通过更深层次的体验来体现。
“不考虑性价比”与“溢价购买其他价值”: 并不是说他们完全不考虑性价比,而是他们愿意为苹果提供的“非硬件”价值买单。他们认为,为了更好的体验、更稳定的系统、更强的品牌认同感,多花一些钱是值得的。

为什么“有现货”也改变不了选择?

“现货”并非唯一驱动力: 虽然小米有现货,但对于那些目标明确的苹果用户来说,等待新款iPhone上市或者在官方渠道排队购买,本身也是一种“参与感”和“仪式感”。他们不急于一时,更看重最终的产品和体验。
对品牌的坚定信念: 有些用户对苹果品牌有非常强的忠诚度,他们会提前预定或者在新品发布后第一时间购买,即使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总结

总而言之,有人宁愿溢价购买苹果,也不考虑性价比高且有现货的小米,并非是对性价比的漠视,而是对产品价值的多元化理解。他们看重的是苹果在品牌价值、情感连接、软硬件协同的卓越体验、强大的生态系统、隐私安全、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份认同和生活品质提升。这些是小米目前难以在短期内全面匹敌的。

小米在性价比方面具有优势,吸引了大量注重硬件配置和价格的用户。而苹果则通过其独特的产品哲学、市场策略和品牌积累,赢得了另一部分用户的青睐,他们愿意为这些无形但重要的价值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两种选择,反映了消费市场的多样化和不同消费者群体需求的差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拿着20块钱去食堂,面前有2个选择。

一个是性价比不高且不那么健康的宫保鸡丁加红烧排骨套餐,要价19

另一个是性价比很高且健康的白菜豆腐套餐,要价9块

反正我见过的所有食堂,那个性价比和健康都很差的套餐都被率先抢光。

而白菜豆腐就算食堂关门了也有的吃

user avatar

因为苹果个大,好看,讨口彩啊!加上顺丰速运,高大,上档次!这么一个要近70元呢。

有机小米虽然对健康好,但是卖相等普通。一斤也就是20元。而就算对健康好,总不能只吃一斤吧。

所以,选溢价高的苹果。

user avatar

第一,为什么买苹果就是性价比低?还不让人家利润高,非要买成本价才是性价比吗。

第二,小米有性价比吗?雷军都想摆脱性价比标签,就是被大量米粉拖着升不上去。

第三,便宜不是性价比,一分钱,一分货才是性价比,这是基于需求定的。每个阶层的性价比需求不同,以钱的高低来判断性价比,是小米追求高端总是不成功的主要问题之一。

低端品的核心需求就是低价,中端品的核心需求是一定质量保证下的低价,高端品需求就是质量。

问题是0-60分容易,90分以上就可能是无限分钱,一分货,这里面大量的难以量化的玄学溢价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实现身份符号象征。

如果你问苹果老用户可能还是系统粘性用惯了,新用户愿意接受品牌溢价本身就是在追求身份符号的阶层象征意义。

你以为你在嘲笑某些人的智商,某些人在嘲笑你根本不懂他们的快乐。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你说的啥。我就知道闻泰牌手机。

user avatar

iPhone 13 哪来的溢价.... 现货早就遍地是.

iPhone 13 Pro 之前缺货了好久, 现在也是有货的.

且不说使用体验, iPhone 13 并不是 21 年的招牌机型, 发售后到了双十一就有优惠了, 当然抢首发也可以走官方二十四期免息, 算下来其实差不太多. 如果到了小米 12 发布之后还能在二手平台回收到 4.7K, 那说明保值率还可以.

要是小米卖 5K 价位的旗舰, 双十一先降 1000, 然后又追加降了 400. 等于三个月出头就掉了三成.

看了下这个寄售的行情, 估计买家当时要是买 8+256 能回本一半都玄, 这才发布了半年不到.

要说为什么人家会买 iPhone, 就算不谈本身的体验, 之前积累的Mac/AirPods/iPad/Apple Watch 都是同一个生态系统下的体验基础.

要是谈设备本身的体验, iPhone 13 确实没有高刷. 但是就对一般人来说, 高刷本身和「易用性」「设计感」没直接关系. 反倒是优化不理想会增加额外的耗电, 系统的渲染效率不够高在高刷下更容易引发掉电快和卡顿.

别看小米今年也吹 LPTO 变速刷新, 吹小屏减重, 但是 xiaomi 12 续航还是不如 iPhone 13, 更不用说有真正实现框架级优化高刷的 iPhone 13 Pro.

另外拿手感碰瓷也是挺没品的, 真当消费者是没学过几何比例的小学生呢?

小米12的设计我觉得根本算不上旗舰机: 连 IP67 防水都没. 曲面屏中框就不说对屏幕的保护能力, 那个电源键的手感, 按下去就跟割肉一样. 而且厚度还是比 iPhone 厚, 重量甚至没有比 iPhone 13 更轻. 也就敢复读下比 iPhone 13 窄.

到了人家不锈钢中框面前, 还是只敢复读窄, 可问题是买 13 Pro Max 就是冲着大屏去的, 虽然不锈钢中框裸机手感不太行, 但是人家苹果皮革保护套手感做工一流.

所以小米看上去性价比高, 很大程度上只是局部碰瓷出来的结果. 就拿之前有些人动不动复读小米 4000/5000 毫安大电池, 但问题是 iPhone 的 A15 比火龙888/S8G1省电多了; 小米吹自己VC散热多好, 可问题是这玩意就是给处理器擦屁股的, 根本不应该拿来吹; 吹 MIUI 万物互联, 还不想想最近几年多少人新装修上的是 Aqara 的 HomeKit 全屋定制...

说到这里就不是什么「溢价买苹果」的事情了. 别人在享受设备生态带来的便利, 不管是生活体验还是工作效率都能带来提升. 而如果你还是关注「手机该买小米还是苹果」, 那说明你的生活体验还仅仅是围绕手机, 或者是手机上微信/支付宝/淘宝/抖音这几个 App. 自然是没办法理解为什么 iPhone 是一大部分人的默认选择.

user avatar

因为性价比不是他们的购买动机。

同理可证,劳力士,爱马仕。。。梦寐以求比垂手可得更有诱惑力。

user avatar

我就是那个曾经相信这句话的人。

然后我首发买了小米11pro。

我现在只后悔这5299为啥不添一点买iphon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