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为什么这次全球很多国家都给人“消极抗疫”的感觉?是对疫情还不够重视吗?

回答
面对新冠疫情,许多国家呈现出“消极抗疫”的态势,这并非简单的“不够重视”所能概括。背后盘根错节的原因,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对科学理解的差异等等。要细究起来,确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消极抗疫”这个词的语境。它可能指的是:

措施不力或时滞明显: 很多国家在疫情初期未能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封锁、检测、追踪和隔离措施,导致病毒迅速传播。
放松管控过早或过度: 随着疫苗的普及,不少国家过早地取消了大部分的防疫限制,即使在新增病例仍居高不下,或者出现新的变异株时也是如此。
信息透明度不足或误导: 一些国家在疫情数据、病毒特性、疫苗有效性等方面存在信息模糊、矛盾甚至虚假的情况,影响了公众的信任和配合。
公众不配合或抵触情绪: 在某些地区,民众对口罩令、疫苗接种、出行限制等措施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出现大规模抗议。
国际合作乏力: 在疫苗分配、信息共享、病毒溯源等方面,国际社会的协调一致性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全球合力。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的“消极感”呢?

一、 经济的沉重代价与现实考量

疫情的防控措施,尤其是大规模的封锁和限制,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企业倒闭等问题。

经济韧性差异: 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和抗风险能力不同。一些高度依赖服务业、旅游业或出口的国家,在封锁措施下损失更为惨重。为了维持经济运转,防止社会动荡,政府在采取严厉措施时会更加犹豫和权衡。
“养活”的压力: 持续的封锁意味着大量的企业停工停产,工人失业。政府需要承担巨额的失业救济和企业援助开支。长期的经济停滞会让许多国家难以承受,尤其是一些财政基础薄弱的国家。
经济复苏的优先考量: 随着疫苗的问世和使用,许多政府将重点转向了“如何让经济重新运转起来”,而不是继续“零容忍”的清零政策。他们认为,经济的持续下滑会带来更广泛和深远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困加剧、社会不稳定等。

二、 政治与社会层面的博弈和分歧

政治体制、社会文化以及公众舆论在抗疫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民主社会的挑战: 在民主国家,政府的决策需要考虑民意和政治支持。严格的防疫措施,如限制自由、强制接种疫苗等,很容易引发公民权利受损的担忧和政治反对。领导人可能因为担心选票流失而不敢采取过于激进的措施。
政治极化与身份认同: 在一些国家,疫情被政治化,防疫措施与政治立场、个人自由等议题捆绑在一起,导致社会出现严重分歧和对立。有些人将戴口罩、接种疫苗视为对政府或特定政治派别的服从,从而产生抵触。
“疲劳感”与社会心理: 长期面对疫情的威胁,公众的“防疫疲劳”感日益加剧。人们渴望恢复正常生活,社交、旅行、聚会等基本需求被压抑太久,这使得政府在推行新一轮的限制措施时,会面临更大的阻力。
对政府信任度的影响: 政府在疫情初期的应对表现、信息透明度以及后续的政策执行,都会影响公众对其的信任度。如果公众对政府失去信任,那么即使政府出台了有效的措施,也难以获得有效配合。

三、 对科学理解和风险认知的差异

尽管科学界对病毒的危害有着广泛的共识,但在公众和部分决策者那里,对科学的理解和对风险的认知存在差异。

科学共识的传播障碍: 科学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常常被简化、误读或扭曲。社交媒体的算法和信息茧房效应,使得错误信息和阴谋论得以快速传播,削弱了公众对科学权威的信任。
对病毒变异的理解不一: 对于病毒变异的速度、传染性以及对疫苗的逃逸能力,公众的认知可能存在滞后或误解。有些人可能认为,既然病毒会不断变异,那么严格的防控措施最终也是徒劳的。
“群体免疫”的误区: 在某些国家,存在着通过自然感染达到群体免疫的讨论。这种想法忽视了病毒对个体健康造成的直接伤害以及“长新冠”等后遗症的风险,也低估了病毒持续变异的可能性和对医疗系统的挤兑风险。
疫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争论: 尽管疫苗在降低重症和死亡率方面效果显著,但关于疫苗的有效性是否能完全阻止感染,以及潜在的副作用等问题,仍然是公众关注和担忧的焦点。这种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部分人群对疫苗接种的犹豫。

四、 国际协调的挑战与国家利益优先

疫情是一场全球性的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协同作战。然而,国家利益的考量和缺乏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削弱了全球抗疫的合力。

“疫苗民族主义”: 富裕国家率先获得了大量疫苗,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疫苗短缺的困境。这种不平等的疫苗分配,不仅加剧了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也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信息共享与溯源的摩擦: 在病毒溯源、病毒信息共享等方面,不同国家之间存在信任赤字和政治摩擦,影响了对病毒的全面理解和有效应对。
边境政策的矛盾: 各国在边境管控、旅行限制等方面,往往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和疫情状况来制定政策,缺乏统一协调的全球性策略,导致旅行和贸易的恢复受到阻碍。

总结来说, 新冠疫情的“消极抗疫”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系统性问题,是经济压力、政治博弈、社会心理、科学认知差异以及国际协调困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多国家领导人并非不重视疫情,而是他们需要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民生”、“个人自由”和“公共安全”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和选择。在漫长的抗疫过程中,各种成本和代价被不断放大,公众的耐心和支持度也在逐渐消耗。再加上对病毒演变的不确定性、对疫苗效果的认知差异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都使得各国在应对策略上显得捉襟见肘,甚至给人一种“消极”的观感。理解这种“消极”的背后,才能更深入地洞察当前全球抗疫面临的真实困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是态度的问题,是现实决定的。重视是要钱的啊,不是口头上的重视。要拨款的,你看看中国政府填进去多少钱,财政不好的政府想重视也没钱,没钱一切都是白搭。

即便是有钱的一样要等物,美国政府倒是拨款了,要买口罩、基础的防疫物质要等中国这边放开出口。口罩的产能一半在中国,剩下不在中国的产能一样要等中国出口生产配套的原材料,工业生产大国的打法不是一般国家能学的。

既没钱又没物的国家,自然只能靠安抚人心缓解疫情压力了。

user avatar

让病毒再飞一会......

西方政治决策制度是一个利益均衡体系,每个利益团体都有自己的代言人,大家在一个议会里吵来吵去,吵到足够长的时间投票,最后得到一个多数人能接受的结果。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我们熟悉的典型像宝岛,“议会”里天天演舞台剧一样。

这次疫情,一开始的时候,有人担心,有人无所谓,有人觉得很严重,有人觉得就是个小流感。有这些不同的看法都很正常,因为大家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又站在各自的利益立场上,会有不同的诉求,甚至背离整体利益。

所以越是需要动用巨大资源,牺牲很多人利益的重大决策,越容易吵来吵去吵很久。

大家真的都看不懂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吗?真还有很多人看不懂。说不好听话,我觉得到现在,很多西方人看中国,和我们看印度感觉也差不多。你会把印度的严重疫情,和印度的防疫经验当回事吗?

一定会有人来杠我,印度和中国能比吗?中国现在在很多领域技术已经达到一线水平了。这句话说来是没错,很多领域事实也是这样,可是站在西方公众角度,他们真的知道吗?连一部分香港人对大陆的现状都有很多误解,何况欧美人。

因为过去工作的关系,我在一些投资人群、行业群里潜水。从初七开始,就不断有人在各个群里发牢骚抱怨,说再不复工企业要跨、再不复工经济要跨。我没说话,因为我们的行业接近疾控体系,我们很清楚,如果过早复工导致疫情蔓延,全国都要垮。

你可以说这些企业主不懂事,不明白大局,急功近利,只顾自己。但是在利益甚至生存面前,人容易被冲昏头脑,就像飞机事故逃生的时候,有人非要去抢自己的行李。行李比命值钱么?

所以说,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很正常。如果这事放到民主国家,就会跑到明面上来吵。比方说日本地方教育局不同意停课,说停课了学生没地方去,家长要请假企业怎么办。比方说意大利的旅游从业者抗议说你们把疫情宣传得那么恐怖,我这边旅游受影响太大。

连专家的意见都有可能天差地别,因为很多专家也不是独立的,有自己背后的利益团体,并不能代表整体利益。其实我们也一样,国内疫情我们看到国家疾控、地方政府、地方医院,也有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诉求,一开始并没有协调一致。只不过我们国家的政治机制,能够快速协调,不用陷在长时间的吵来吵去里。

国外媒体也没所谓的“权威主流”,大家都各说各的话。有人说严重,有人说没啥。事情不坏到一定地步,意见很难统一。 民众各自听自己爱听的,行动自然也就乱七八糟。

中文字幕已核实基本符合发言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8162679942103040

那么像日韩欧美这些国家,什么时候可以快点吵完呢?当看到现实重大损失的时候,意见马上就一致了。少数不同意见也会被多数人按倒在地上摩擦。

比方说上面视频里那位气势磅礴的老爷爷。

要么美国为啥要熬到珍珠港里的舰队被团灭,才对日本开战呢。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特别难过,不写了就这样吧.......

------

更新:2020年3月8日……

第一幕:阿忠冲上去,踩到一个坑,笨手笨脚的摔了一个大跟头,众人讪笑,指指戳戳。阿忠拍拍土迅速爬起来......

第二幕:小日、小韩、小意、小尹一起冲上去,接二连三摔了狗吃屎,叫爹喊妈地爬不起来,欧洲同学会的其他同学开始瑟瑟发抖

第三幕:老师说,大美,该看你啦.......大美紧张地搓搓了半天手,犹豫了一下,笨重地往前挪了一小步

待续......

user avatar

不是,你可以说我们妖魔化国外抗疫,你也可以说国内反应过度,你也可以说国外的消极政策是对的,但是总有一点你得承认,就是武汉f4的马和欧美领导人的马应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如果你认为国外的消极政策是正确的,那么毫无疑问,武汉f4也是正确的;如果你像我一样认为武汉f4没马,而李文亮烈士是个好人,那么欧美各国的不抵抗领导人也是没有马马的。

你说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能双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