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国籍落在马来西亚好还是落在中国好?

回答
孩子国籍落在马来西亚还是中国,这确实是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更好”,关键在于你更看重哪些方面,以及你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规划。我来给你详细分析一下,尽量让你感觉像是和一位有经验的朋友在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会有这个选择?

首先,为什么会出现“落在马来西亚还是中国”的选择?这通常是因为父母一方是中国籍,另一方可能是马来西亚籍,或者父母双方都持有中国籍,但一方长期在马来西亚居住或工作,符合马来西亚的出生国籍政策。

落在中国籍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 如果你的家庭主要在中国生活,或者你希望孩子从小就深切地体验中华文化,那么中国国籍无疑是首选。孩子将更自然地融入国内的教育体系、社会环境,更容易理解家族文化和传统。
国内教育资源: 如果你的孩子计划在中国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拥有中国国籍会非常方便。可以就近入学,享受国内的教育政策,包括高考的便利性。国外学历回国认可度高是一回事,但国内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是不同的体验。
社会福利和权益: 作为中国公民,孩子在中国享有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如医保、养老金(虽然对小孩来说不那么 immediate,但长远看是考量)。在国内生活和工作,各种证件办理、旅行便利度都更高。
回国便利性: 无论你在哪个国家,拥有中国国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以中国公民身份出入境中国,无需签证,回国探亲访友、居住生活都极其方便。
职业发展(国内): 如果你设想孩子未来在中国发展事业,中国国籍在某些领域的准入、晋升等方面可能更有优势,尤其是一些涉及国家安全或核心技术的工作岗位。

劣势:

海外出行限制(与外籍身份对比):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经常前往海外,尤其是一些对中国护照免签政策不那么友好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护照在旅行便利性上可能不如某些国家的护照。
多重国籍问题: 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如果孩子最终选择定居并加入其他国籍,原则上需要放弃中国国籍。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父母一方是中国籍,孩子持有中国护照,但若在海外出生并自动获得他国国籍,可能会面临一些“灰色地带”,但合法合规地持有两国身份在大陆地区是会被要求选择的。
潜在的国际视野限制(与拥有他国身份对比): 有时候,拥有另一国国籍可能会在某些方面为孩子打开“国际通道”,例如在某些国家留学或工作时拥有更便利的身份。

落在中国籍的案例场景举例:

父母都是中国籍,计划回中国发展: 那孩子中国籍几乎是必然的,能让孩子在国内生活、学习、工作都顺畅无阻。
父母一方中国籍,一方马来西亚籍,但计划定居在中国: 孩子入中国籍,方便在中国上学和生活。未来若有需要,可以在符合条件时再考虑其他国籍。

落马来西亚籍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国际通行便利性: 马来西亚护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享有免签证待遇,这对于经常需要国际旅行的家庭来说是个巨大的加分项。比如可以相对方便地前往东南亚国家,也包括一些欧美国家。
“跳板”效应: 有马来西亚国籍,可能为孩子未来留学西方国家(如英美澳新等)提供更多便利,例如可能更容易获得奖学金,或者在申请签证、入学方面更有优势。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马来西亚作为跳板,更容易获得某些国家的永久居留权或国籍。
多元文化环境: 马来西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这里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不同族裔的文化。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从小就能接触到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背景,培养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经济和地理优势: 马来西亚是东盟(ASEAN)的重要成员国,其经济和地理位置具有一定优势,作为区域枢纽,可能为孩子未来的商业或职业发展提供不同的视角。
教育体系: 马来西亚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也有很多国际学校,提供英式、美式等教育,学费相对西方国家有竞争力。孩子可以根据家庭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路径。

劣势:

国内身份的缺失: 如果孩子拥有马来西亚国籍,那么他在中国就不再是“中国公民”了。这意味着孩子在中国将无法享受中国公民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权益。在中国上学需要办理外国留学生的入学手续,这通常比本地学生更复杂,费用也可能更高。
身份认同和文化隔阂(在中国): 如果孩子长期在中国生活,但持有马来西亚国籍,可能会面临身份认同的挑战,以及在融入国内社会时的一些不便之处。
回国和定居的不便: 如果孩子想在中国长期居住、工作,需要申请工作签证或居留许可,其便利性远不如中国公民。
职业发展(中国): 在中国,一些敏感行业或特定岗位可能对国籍有限制,持有马来西亚国籍可能会影响某些职业选择。
国际教育成本: 虽然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相对便宜,但如果计划让孩子接受欧美顶尖教育,最终还是需要考虑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

落马来西亚籍的案例场景举例:

父母长期在马来西亚生活和工作,希望孩子就近入学,并享受当地教育: 马来西亚籍会更方便。
父母希望孩子未来能方便地前往世界各地,甚至在西方国家深造和发展: 马来西亚护照的便利性和“跳板”效应可能更具吸引力。
父母本身不是马来西亚籍,但有能力在马来西亚为孩子申请国籍(例如通过投资移民等): 这种情况下,拥有马来西亚国籍可以视为一种“规划”,为孩子增加一个国际身份。

如何做决定?

1. 你和你的伴侣的长期规划:
你们未来主要会在哪个国家定居?
你们希望孩子在哪里接受教育?在哪里发展事业?
你们自己是否打算长期在国外生活?

2. 孩子的教育和职业发展目标:
你希望孩子未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国内还是国际学校?哪个国家的教育体系?)
你对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设想?(在中国发展?在东南亚?还是全球化发展?)

3. 家庭的经济状况:
不同国籍在教育、医疗、生活成本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4. 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
你更看重孩子与家族文化的连接,还是更希望他从小就拥有全球视野?

一个更开放的思路:

其实,很多时候,这个问题并非“非此即彼”。

中国籍是基础身份: 如果你们是中国公民,孩子出生后自动获得中国国籍是自然的。即使孩子出生在马来西亚,也可以先按中国国籍办理出生证明和中国护照,然后再根据马来西亚的法律去办理他可能拥有的国籍。
“第二国籍”的考虑: 有些家庭可能会选择让孩子先拥有中国国籍,在符合条件后再为孩子申请获得马来西亚(或其他国家)的国籍,成为双重国籍(在法律允许的国家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例如,在某些国家出生,可以自动获得当地国籍,同时如果父母是中国籍,孩子也可以申请中国护照。但一旦到了要在一个国家长期定居和使用官方身份时,就需要符合当地的国籍规定。
长期来看,教育和能力更重要: 无论孩子拥有哪个国籍,最终能够立足于社会的还是他的知识、能力、品格和人脉。国籍只是一个身份标识,一个工具,它能提供便利,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限制。关键是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以及培养孩子自身的实力。

总结一下,我建议你和你的伴侣认真坐下来,列出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几点,然后逐一对比落在哪个国籍下,能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不必过于纠结于哪个“一定更好”,而是找到最适合你们家庭和孩子未来发展的那个选择。

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只想对那些说外籍更容易上好大学的人说:

1、大学主观愿意这么作是因为外籍生数量影响国际排名,拉升排名何乐不为?

2、国家之所以允许这么做,因为他们毕业后是不允许直接在中国就业的,与中国的毕业生没有竞争关系,而他们本身的就学也是在华消费,这种来华消的外国人,当然多多益散了!

3、就算几年后想方设法获得了来华工作的资格,国企和体制内的工作也不可能,而私企最看能力,没有相应的能力,那一纸高学历只会成为负担,除非企业是你爸开的。。。

4、想走捷径,高中之后去念个外国高排名的大学不比这靠谱么?要知道外国排名虚高的大学比比皆是,当然了,现在企业都学精了,海龟没有真能力一样是海带!

最后,我就想问问,现在多少当年给孩入了港籍后悔的?何况又是个马来籍,真有种49年叛变革命的感觉。。。

user avatar

知乎上,都轮到一个东南亚穆斯林国家的国籍也拿来和中国国籍比了,我也是呵呵了。

记得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不都是比美国,比英国,比日本么!

还比中国国籍含金量高!

90%吃猪肉,比20%吃猪肉含金量高70%。

user avatar

当然落在马来西亚好了!!!














又为我儿子解决一个潜在竞争者!+1

user avatar

马来西亚去朝鲜免签,如果有这个刚需建议入籍马来西亚

user avatar

本朝最近一次的入籍,是那两位科学家。

user avatar

严正推落马来西亚吧。

一 宗教是大问题,一不小心就完了,不如马来西亚江山一统绿。

二 民族是大问题,国内汉族是四等人,不如马来西亚华人地位高。

三 国家地位是个大问题,中国几乎是世界头号流氓,谁都不喜欢。

四 经济发展是个大问题,都快要崩溃好几次了,老百姓茶叶蛋都吃不上。

五 治安教育医疗是个大问题,国内警察无能老师无用医生无耻的信息处处可见时时可见,摊上一个负责的警察老师医生的几率超级低。

六 国民素质是个大问题。中国教育系统只有野蛮洗脑和低效考试,没有素质教育。

。。。。。。

我再想想有没有别的。。。

7.空气和环境,中国雾霾严重,环境恶化厉害,没有马来西亚的青山绿水碧海琼岛。

。。。。。

微笑脸。jpg

鉴于以上几点

建议孩子一定要选择马来西亚国籍,否则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user avatar

在土澳有不少已经拿绿卡的人就是不愿意入土澳国籍,有的生小孩还要故意回国生(就是想弄中国国籍)话说这有点在赌国运的意思。 你要按长远利益来和发展来看,中国国籍在以后肯定是最难也最值得拿的。在这边认识不少大马华人,在大马生意做的不错,但是由于政治原因,不少有钱的马来华人都愿意拿澳洲绿卡活着加入澳洲国籍。马来也好,土澳也好,现在已经和中国拉开距离来了,再过个10年20年的,估计着中国会领先不少吧

user avatar

9.22更补,还是不强行推爱国主义,不将爱国主义和要移民同胞挂钩。。。今天看到的微信朋友圈转的,原谅我现在才看到———林俊德院士生命最后一刻,原谅我一个山东大汉眼眶湿润。不评论评价。。。


9月19日更补,挂一个知友的评论。我表示尊重与理解,但是不赞同。从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中国内地与东南亚的教育差距在什么地方,也了解到为何孩子在国内耽误发展到底什么。奇文共赏,没有贬低人家或者拉人贬低的意思,我马赛克了名字。也希望知友尊重人家,如果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我会及时删除。

我一直认为语言只是一个工具,不会多种语言甚至英语不好不是原罪,可能出国确实能学的更好,但是只要愿意学,英语专业学生在国内同样正宗的美音,现在的小学生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很正常了。如果非要出国才能学,不出国学不好,去美国英国加拿大不更好吗,学习就学习,必须要移民吗?不会外语的就是低端人了吗?我是从事外贸行业的,虽然英语达不到native 水平,但是平时交流还可以,我不觉得我比公司不懂英语的同事哪里高贵,我们是同样的工作。我家里有医生有律师,我回老家连普通话都不说,一口山东方言,我们不觉得平时说普通话甚至方言哪里低端了。我表姐是日语翻译,留学日本top大学,没觉得学外语哪里上档次了,这是我们的工作,工具而已。只会说中国话可能确实考试受影响,还是好好学习,但是孩子,这不是原罪。



原答案,分割线。。。。。。。。。。。。

见过世面的有钱人果然思路清奇,中国国籍都沦落到和马来西亚做对比了。不知道发展中大国俄罗斯,印度,有没有对选择马来还是本国这样的讨论。

很多人从获得的权利,好处来分析入哪个国家好,完全没有半点民族情感和国家情感。因为出国玩签证方便就放弃中国国籍简直太好玩了。用脚投票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走的人多了,影响依然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基本都被当作穷人的核武器,成没见过世面的人的专属了。但是有一天国家有事,能顶上去的,还是具有朴素爱国主义情怀的人,没那么多利弊,“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好了,装逼结束。开始理性分析题主国籍选择问题。我的意见是入中国籍,理由如下。

1,政策具有不稳定性。很多答友说,入外籍好考清北。问题来了,你确定等你的孩子长大了,依然是这个政策,这个局面?

国内民众在互联网时代对这个政策的猛烈质疑(参考近期的留学生投入与中小学投入数据引发的争论),政策目前悦来越向实用靠拢,不排除**利用朴素爱国主义换取稳定局面的情况,因为大旗很容易掌握,不排除之后的**利用写这个个大旗获得威望。不只中国,现在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就是朴素的政策观念越来越成为主流,特别是在移民危机,以色列颁布犹太法案,贸易战,美国限制移民政策大背景下,朴素的自利观已经压倒了她们标榜的自由。USA first之后。China first不见得不会出台。。包括外国人特惠待遇,还有****舆论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可怕的趋势,倒是国际上越来越严重。而且民间已经涌动了,光知乎揍老外,贴吧反黑人你就会看到,民间反洋垃圾甚至直接反洋舆论强度越来越大。这把火的柴火已经足够多了,那天出现几个反洋派大神煽动一下,即便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的神经病,也会造成极大的轰动。

最关键的是,为什么现在留学生政策宽松?一是先在留学生太少,需要优惠准入,先把量提上来,等留学中国成为大趋势后,肯定会严格准入,我不敢妄言时间表。但这是不远的事。跟外卖app优惠补贴是一样的,先让你用,后期盈利。

第二,国家目前要在国际争取更多的资源,优惠准入是在培养中国的代言人,目前卓有成效,很多非洲的军政高官甚至总理总统都是中国培养的给国家带来了很好的利益,典型的学费换联合国投票,奖学金换油田,优质宿舍换铁矿。你一个假老外,既无法获得他国地位,也没有商业利用价值,科学技术不见得高,中国凭啥培养你在你身上下注?何况还是唯利是图,不爱国的人。

第三,其实吸引华人留学是很好的事,文化一样,好交流,建立统一的观念。参考俄罗斯移民优先考虑俄罗斯文化圈的人。但是被有心人钻了空子,曲线救国,以后钻的人多了,自然名校国籍审查,上下几代审查的政策不见得不出台。参考人大附中国际班舆论。

随着国内民众的舆论压力,和最近几年**主义,保守主义的全球蔓延,很可能会改变宽松留学政策,而且如果有一件具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比如有一个留学生违反到的法律,引起类似于****一样的网络舆论,会极大刺激严格准入的时间表。我是做外贸的,每年都要办理邀请函,跟两年前相比,真对M和黑叔叔的审核严格度提高了n个等级,需要提交更复杂更多的材料,有时候我都气的要死,恨不得跟外事办吼起来。。

更为可能的事,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外国留学吸引住政策如果成功的话,留学生多了,中国人见的老外多了,没那么好面子,自然就严格了。

大家想一下当年的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不多说,你懂的。

还有一个就是大马的国内政策,小国的政策都是不稳定的,何况是小民族外加穆斯林势力的国家,不解释。

2,两国的发展趋势,这就跟1949年纠结加入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一样。。。。

我不是说马来西亚穷什么的,马来算是经济不错的国家,而是看发展趋势。你要说10年前纠结这个 问题我很理解,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了吧。医保社保都建立起来了,能享受的基础设施你自己体会,未来10年到20年,再回头看。。。

当然中国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而且经济势头其实不是很乐观,也不好说来个***,确实有点赌国运。虽然我不能说中国未来到底多发达,我只能说,中国复兴是大概率事件。。有人说国家强大跟你啥关系,你只是老百姓,还要被割。。。。

我不解释,只想说去你MLGB,三观不同,不想跟你说话。

3,其实像我这样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而言,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能说题主怎样,不能占着爱国的名号批评别人,毕竟每个人经历是不一样的,中国也不是那么好。但我想我还是选择能自由自在的跑遍名山大川,大草原,做火车好几天才到头的国家吧。我喜欢辽阔安稳的感觉,更爱祖辈生活在中国的亲人,可爱的妹子,熟人。

作为小老百姓,

有腐败,我治不了,就利用网络监督。

环境不好,我自己不乱扔垃圾。

国人有素质不好的,我保持自己的素养。

有黑恶势力,我配合国家打黑除恶政策。

技术不发达,我会好好学习。

被入侵,我会勇敢的拿起武器 。

总之,我不会跑。不用说装逼啥的,也不用夸赞爱国,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没有理由。

我知道对祖国的情感这个事不能强加给谁,不能教育谁,我们的生活经历不一样,观念不一样。有的人本来就是国际化家庭长大的,有的本来就是国外成长,有的人家里被强拆过房子,有的人被无良官员欺负过。被如果劝人入中国籍,不移民,是阻碍别人追求幸福的话,我不认同,但选择理解。我自己和我的家人热爱这个国家,可以说我穷,没本事移民,随便好了。愿祖国未来更美好。

没有对错之分。供题主参考。

user avatar

虽然我觉得移民很棒很不错。

但是马来西亚。。。

u kidding me?

这种二流国家你确定么?

新加坡虽然无聊,起码收入不错。

马来西亚???

哈哈哈哈,令吉不是美刀。

学校?厦大刚在马来西亚开了个分校。该国除了学制类似英国外,几乎没有任何科研能力(说几乎是客气)

2016 tables: Countries

马来西亚自然杂志发表进不了t50,不如塞尔维亚。亚太地区第10,落后于泰国。

那么回到基础教育,OECD PISA知道吧?就是上海市全球第一,中西部地区也超过发达国家学生水准的全球性学术能力评测。“大马”的部分

Country profiles

,文章太长,我们直击要点:

Ranking 52 out of 65 countries which took part in the survey, Malaysia scored 421 in Mathematics, 398 in Reading and 420 in Science respectively.

The global average score was 494 in Mathematics, 496 in Reading and 501 in Science.(source: Poor show in Pisa rankings)

你的小孩当然不会像在中国那么辛苦,因为学校什么也没有教会他们啊。

我国与发达国家主要差距在高等教育,马来西亚毫无优势,基础教育,更是被我国踩踏。

这种国家你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小孩,unqualified for the future。


对我国不满的地方,马国加倍满足你:

至于我国教育里有思想政治,毛泽东思想。呵呵,马国是君主立宪制伊斯兰教国家,what can you expect? 华人受高等教育有quota(所谓固打制)。

选举=民主自由?马国独立之后一直是巫统一党执政到现在知道吧。

言论自由?马国有内安法令,牛逼程度较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可以道里计。

腐败政府?马国首相najib先生刚上了华尔街日报,黑钱的方式毫无廉耻,手段低级程度我国官员望尘莫及。治安还差劲,如同深圳关外。


总而言之,马来西亚被一个既腐败且无能还专制的政府所统治,以绿教为主流,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如同屎。

一定要想到马国的优点的话,嘛,你小孩至少可以受部分英文教育。

user avatar

“落在中国害怕孩子以后的发展”差点笑出声。233333

user avatar

马来西亚不需要入籍基本就可以完整享受马来西亚的全部福利和权利了,入中国籍然后马来西亚也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没什么区别。但是入了马国籍中国的好处就享受不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国籍落在马来西亚还是中国,这确实是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更好”,关键在于你更看重哪些方面,以及你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规划。我来给你详细分析一下,尽量让你感觉像是和一位有经验的朋友在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会有这个选择?首先,为什么会出现“落在马来西亚还是中国”的选择?这通常是因为父母一方是中.............
  • 回答
    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如果想要加入中国国籍,这中间的过程可不简单,更像是从一条截然不同的河流逆流而上。简单来说,最直接也最普遍的途径是申请中国签证,然后在中国境内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不过,咱们得把这话说透了,一步步来。首先,得弄明白一个核心问题:在中国法律层面,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天生不是中国人。 中国.............
  • 回答
    看到您这个问题,我完全能理解您纠结的心情。毕竟这是关乎孩子未来人生道路的重要决定,既要考虑实际的便利,也要顾及长远的发展。作为一对跨国夫妻,你们的考量会比一般家庭更复杂一些。咱们抛开那些生硬的官方条文,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聊聊,哪个国籍对孩子可能更有利些。先聊聊孩子拿泰国国籍,会有哪些方面的好处和可.............
  • 回答
    对于外国户籍的中国国籍孩子,其汉字名字的英文拼写通常遵循 汉语拼音 的规则。这是最标准、最普遍的做法,也是在各种官方文件、旅行证件、学校注册等方面都会被采用的标准。下面我将详细解释汉语拼音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 汉语拼音 (Hanyu Pinyin) 是什么?汉语拼音是中国国家语.............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强大了”以及“为什么好多公众人物将自己的孩子的国籍改为外国”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中国是否已经强大了?“强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衡量。如果从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等硬性指标来看,中国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已经非常强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和身份认同,需要从多个角度仔细权衡。没有绝对“好”或“不好”的答案,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实际情况、长远规划以及对孩子未来期望。咱们就一点一点地掰扯清楚,尽量说得接地气一些,把方方面面的利弊都摆出来,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
  • 回答
    当然,去美国生孩子,孩子到底能不能自动获得美国国籍,这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咱们就来仔细捋一捋这背后的逻辑,希望能把这事儿说清楚。首先,最核心的原则是出生地主义(Birthright Citizenship)。这是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Fourteenth Amendment)里的一条非常重.............
  • 回答
    孩子就读国际学校,家长确实会有一些要求,这些要求并非都是强制性的硬性规定,更多的是一种期望和建议,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并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理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这些要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我们不妨一项一项地聊聊:1. 对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的认同与配合: 理解并接受学校的教育理念.............
  • 回答
    关于“国外孩子很少哭闹”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印象,并不完全准确。实际上,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文化背景下的孩子,都会有哭闹的时候。哭泣是孩子表达需求、情绪和不满的天然方式,这是他们与世界互动的重要途径。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为什么会产生“国外孩子很少哭闹”这种感觉,以及不同文化下育儿方.............
  • 回答
    在国内,近视率高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家长都为此忧心忡忡。反观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孩子近视的比例似乎确实要低一些。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老外眼睛好”就能解释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户外活动:天然的“眼保健操”这绝对是国内外孩子近视差异中.............
  • 回答
    “我一直以为我上大学,家里肯定会给我攒够钱,但没想到,我自己真的得一点一点攒。”这是我一位在加拿大念书的朋友,名叫艾米,跟我说起她大学生活时的一句话。她来自国内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辛苦打拼,但家里的积蓄并不算特别丰厚,面对国外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艾米从高中时期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大学之路做打算。“自己.............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不少家长都面临的难题。不想让孩子在国内接受现在体系下的教育,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送去欧美名校,这条路似乎被堵死了。但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需要我们换个思路,找寻那些不那么显眼,却同样能为孩子打开一片新天地的方式。与其盯着“去欧美读大学”这个唯一的目标,不如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更宽广一些。.............
  • 回答
    在中国国内的父母与旅居海外的孩子之间,常常会出现“处不到一起”的情况,这并非简单的代沟,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剖析这些原因,希望能摆脱机器式的冰冷,更贴近真实的情感与生活:一、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根本差异: “集体”与“个体”的取向: 国内父母: 他们的成长.............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现实的考量,也反映了不同家庭对孩子未来规划的侧重点。很多人觉得,既然有能力送孩子出国,为什么不选择一条看似“更好”的路呢?但实际上,让孩子在国内读一个普通的二本,背后原因可比想象的要复杂和多样。首先,经济成本是绕不过去的坎。出国留学,尤其是去欧美发达国家,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
  • 回答
    在日本,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尤其是对国内孩子们的讲述,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同于我们想象中那样有统一、详尽的“暴行教材”,日本的教育体系和国民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更倾向于一种“国民从军史”或者“战争受害者史”的叙事框架,并且在不同时代有着显著的演变。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明白,日本对于“侵略”和.............
  • 回答
    中国当前低结婚率和低生育率的趋势,如果长期持续下去,无疑会给国家的未来带来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增减问题,更触及到经济结构、社会活力、文化传承乃至于国家战略的方方面面。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最直接的冲击将体现在劳动力供给的锐减和消费市场的萎缩。 劳动力短缺与结构性变化:随着适龄劳.............
  • 回答
    您好!孩子从国际幼儿园转到公立小学,关于国际幼儿园受到的教育是否有意义,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聊聊的话题。我非常理解您会有这样的疑问,毕竟两种教育模式差异很大,很容易让人思考其中的价值所在。答案是:有!而且意义重大,只是表现形式可能和您预期的不太一样。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国际幼.............
  • 回答
    《人民日报辣评:孩子,没出过国并不丢人》:一场关于“见识”的温和辩驳人民日报这篇题为《孩子,没出过国并不丢人》的文章,无疑是一剂为当下某些社会心态“降温”的良方,更是一次对“见识”与“价值”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在于它精准地捕捉到了社会中一种悄然滋长的焦虑——“没出过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你说中国飞速发展,这当然是事实,经济总量、科技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孩子未来的规划,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那么,是否还愿意送孩子出国?我的看法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愿意,但原因和之前相比,可能发生了.............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我国很多孩子不喜坐安全座椅,大哭大闹以至于大人被迫妥协”,以及“国外的孩子都老实坐吗?是怎么处理孩子哭闹的?”,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确实,在很多国家都能看到类似的育儿挑战。首先,关于“国外的孩子都老实坐吗?”答案是:不一定,但总体来说,在注重儿童安全和有严格法律法规的国家,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