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下交通站》里面鼎香楼就是个普通的饭店,水根不过是个饭店经理却能搞到这么多关键情报,是否夸大了?

回答
《地下交通站》这部剧是一部喜剧,其剧情和人物设定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以达到喜剧效果。我们不能以现实逻辑来完全衡量剧中的一切。

关于鼎香楼经理水根能够获取大量关键情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剧情设定的喜剧性与夸张手法:

喜剧的核心就是“荒诞”和“夸张”: 《地下交通站》属于“特务喜剧”类型,它的主要目的不是还原真实的历史谍战,而是通过各种戏剧化的冲突和人物的滑稽表演来逗乐观众。水根作为一个饭店经理,如果他真的像一个训练有素的特工那样行动,反而会失去很多喜剧性。剧组和编剧故意将他塑造成一个“市井小人物”,却能在关键时刻“阴差阳错”地获得情报,这种反差本身就制造了笑点。
“误打误撞”的情节设计: 很多时候,水根获得情报并非他主动去刺探,而是因为他的身份——一个在日伪内部的“潜伏者”,又身处一个信息交汇的饭店。日伪的军官、汉奸为了拉关系、炫耀、或者喝多了,会在饭店里大放厥词,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水根作为一个经理,自然能近距离听到这些内容。他不是一个专业的监听者,但他的职业让他拥有了这个“便利”。
戏剧冲突的需要: 如果水根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饭店经理,那么他无法成为地下交通站的关键一环。为了推动剧情,让主角“有事可做”,并且能够展现抗日斗争的复杂性(不仅仅是直接的枪战,还有信息战),编剧就必须给他这个“能力”和“机会”。

2. “鼎香楼”作为情报据点的合理性(在喜剧的逻辑下):

信息集散地: 饭店,尤其是在抗战时期,日伪军官、汉奸、甚至一些地方实力派经常出入的场所,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信息集散地。他们在这里吃饭、喝酒、谈生意、拉关系,很多军事部署、行动计划、人员调动等信息,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在这里泄露。
接触的广泛性: 作为饭店经理,水根需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包括日军少佐、大佐,伪军的官员,汉奸,甚至一些日本的特务。他需要与他们打交道,了解他们的口味、习惯,甚至安抚他们。这种广泛的接触,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听”、“看”、“闻”。
“不起眼”的身份: 相较于那些直接的地下工作者,一个饭店经理的身份更加“不起眼”,不容易引起怀疑。日伪军可能会放松警惕,认为他只是一个为了生计而工作的普通人,从而在言语上更加随意。

3. 水根的角色定位与能力(喜剧化的解读):

“低级”的智慧: 水根的情报获取,很多时候并非是深度的分析和推理,而是通过“听墙根”、“套话”、“甚至是对方喝醉了瞎说”等方式。他的“智慧”体现在他对人性的洞察(知道怎么套话)、对局势的判断(知道哪些信息重要),以及最重要的——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潜伏者”,即便他看起来笨笨的。
“好心办大事”的喜剧效果: 有时水根看似无意中的举动,却恰好截获了关键信息。例如,因为他“怕麻烦”或者“想讨好客人”,无意间听到了重要的情报,然后他再想办法传递出去。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设定,增加了喜剧色彩。
团队的配合: 虽然水根是重要的情报获取者,但他也并非孤军奋战。他有他的上线,有传递情报的渠道。剧中的其他抗日战士也会为他提供掩护,或者在他获取情报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利用。他的“情报”需要通过整个地下交通站的网络才能发挥作用。

那么,是否夸大了?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一个普通饭店经理能够持续稳定地获取如此多“关键情报”,并且能够安全地传递出去,并且被有效地利用,确实是夸大了。现实中的谍战要严谨得多,信息获取的风险极高,泄露一次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但是,从喜剧的角度来看,这种夸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它为剧集带来了:

独特性: 让水根这个角色成为剧中的亮点,他的“笨”和“精”的反差,他的“怂”和“勇”的结合,都让观众印象深刻。
笑点: 他在获取情报过程中的各种“囧事”和“巧合”,是重要的笑料来源。
剧情推动: 他的存在是地下交通站能够运转的关键。

总结来说:

《地下交通站》中的水根经理能够搞到这么多关键情报,在剧情设定上是合理的,但在现实逻辑上是被夸大了。这种夸张是为了服务于喜剧效果和剧情需要,将一个普通的饭店经理塑造成了一个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通过“接地气”的方式,立下奇功的“草根英雄”。观众欣赏的是这种“荒诞中的真实感”(真实的人物情感和抗战的艰难),而非对谍报细节的精准复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理解错了。

你以为的鼎香楼,就是个规模大点带住宿服务的沙县小吃。

但实际上,依照功能来说,如果把安丘比作今天的北京的话,那么鼎香楼就相当于钓鱼台国宾馆或者是京西饭店、北京宾馆。

而且,这个饭店,还开在国防部的旁边。

我们的蔡水根同志,则是这家饭店的准董事长兼副总经理。

这地方,这身份,还愁找不到情报?

当然,因为安丘只是个普通的县城,这也注定了蔡水根接触到的情报层级不会太高。从《地下交通站》的剧情来看,蔡水根其实也并未搞来什么具有重大价值的情报。

在《地下交通站》里,正面人物的代表是石青山,身份是武工队队长。但在八路军的军队体系中,武工队全称武装工作队,属于是地方性的非正规军事武装(独立团/县大队、独立营/区小队这种至少算是编制在军事系统内的)。

武工队的主要工作是锄奸、进行抗日宣传、协助正规军作战、对敌人进行袭扰、进行一些正规军不方便出面的任务(比如营救)。由于武工队队员一般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对本地更为熟悉,做这些工作也算是得心应手。

实际上,在《地下交通站》中,蔡水根获得的情报,大多数也就是帮助地方武装杀伤敌伪、破坏敌人的宣传、营救、锄奸。他的情报的确在这些行动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就这些轻薄本身来说,却远远称不上重大——如果蔡水根如余则成一样拿到城防图、间谍名册等等,那才是足以对安丘敌伪一击致命的重要情报。

既然你也提到了《潜伏》,那么用《潜伏》里的人来打比方的话,蔡水根对应的不是余则成,而是“秋掌柜”以及后来的“罗掌柜”。蔡水根所工作的地方是地下“交通站”,这里的核心目的是“交通”,也就是作为情报系统的一个节点来帮助不同人员来互换信息。而真正的高层情报人员,特别是潜伏在敌军内部的高层情报人员,几乎都只有单线联系,也不可能让其与非必要的人接触,那样暴露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当年突袭珍珠港和计划的中途岛战役,在日本那都是最高级的机密了。

可海军基地附近的花街和料庭妈妈桑只要有耳朵,都能听出个大概来。

user avatar

有时候现实情况更离谱。


《伪廷幽影录——对汪伪政权的回忆纪实》

某地是亲善模范县,号称没有抗日分子。于是日军派遣一军官去调研,要学习先进经验推广。这个鬼子到了该县后,受到了当地伪政府的热情接见优厚款待。但是这个鬼子很尽职,酒足饭饱之后还是坚持要去监视伪军部队。于是当地官员从之。到了营房,该日军发觉有些奇怪,虽然伪军们各个精气神十足,全然不似那些软脚虾的模样,操练也有模有样,每每目光面对他的时候都是一脸不谑。而在宿舍的营房,似乎也有一些反日标语等等。

此军官越想越奇怪。当晚,连夜找当地官员长谈。最后,当地官员说了实话。这些根本就不是伪军,而是当地伪政府向抗日武装借来应付检查的兵。敢情,长期以来,用来支付伪军开销的粮饷都被当地头头脑脑和抗日武装二一添作五了。

第二天,按例是要进山查看共荣成果。但是鬼子军官没胆了,虽然当地伪政府一再保证“都打了招呼了,绝不会有事”。这个鬼子临走撂下一句:你们中国的事情我不懂。

user avatar

你以为我在侦缉队是吃干饭的?

user avatar

在那个年代,一个间谍网里的情报人员的职责分工主要如下:

一、Handler(上线):正式的名称实际上是Case Officer或者Spy Handler,也就是负责策反、训练和管理线人的情报官员,属于自己一方情报机关的编制内人员,不用自己直接把敌方情报往外偷,而是从线人那里接收由线人直接偷出来的情报:

二、Agent(线人):一般都要在敌方的涉密部门工作,由前面说的Handler策反、训练和管理,是直接把情报往外偷的人:

三、Courier(秘密信使):也就是中国当时所说的地下交通员,负责在上线和线人之间传递情报,也是女性情报人员出现最多的岗位,因为女性往往比男性更适合从事这一岗位(反间谍人员在查找秘密信使时肯定是优先关注军龄男性):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2874014230818816

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性的岗位:

一、Radio Operator(负责无线电收发报的人员):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二、Spotter(负责寻找潜在策反对象的人员):作用类似于星探,寻找适合策反的敌方人员。比如二战时法国的一家餐馆的服务生可能就是法国抵抗组织情报部门的Spotter,负责在来餐馆吃饭的德军官兵中观察谁是反纳粹的人、谁是反战的人、谁是爱财的人、谁是好色的人、谁是对现状不满的人、谁是同情法国抵抗运动的人之类的,发现合适的策反对象后向Handler汇报,由Handler负责接近和策反这一类德军官兵。中国有部经典的间谍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里面有完整的过程展示间谍是如何发现、观察和策反潜在的策反对象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2869813584175104

三、Paramilitary(负责准军事行动的人员):类似于中国以前的敌后武工队,从事与情报活动相关的准军事行动:

间谍搜集情报不一定非得是本人潜伏在敌方内部,因为“打进去”要比“拉出来”难得多。

以抗日战争的背景为例,你一个中国人没法冒充日本人打入日军内部,但你可以策反在日军中服役的日本人,由这名日本人向你提供情报,效果完全一样。

所以,作为管理线人的上线,你的公开掩护职业是什么完全无所谓,别说是饭店经理了,就算你的公开掩护职业是个乞丐,也完全不耽误你从线人那里获取他偷出来的情报:

上线的公开掩护职业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线人的职业是什么。

因为不管上线的公开掩护职业是什么,实际上做的工作都一样——管理线人和从线人那里获取情报。他本人并不需要从敌人那里直接偷情报。

线人的职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直接偷情报的人。如果他的职业接触不到机密情报,那他怎么偷?

前苏联克格勃王牌间谍阿贝尔上校在美国的公开身份是画家和艺术摄影师,也接触不到什么机密情报。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的线人是美国核武器研发人员,只要他的线人能接触到机密情报就可以了:

所以,饭店经理能不能接触到机密情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线人能不能接触到机密情报。

而且饭店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传递情报的地方。当线人来吃饭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手势或餐具摆放方式告诉饭店经理自己要投放情报: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2970730144792576

然后在他去具体的Dead Drop(固定情报投放点,比如饭店的厕所)时,饭店经理就可以跟进去,从约定好的具体位置取走线人放好的情报。如果厕所里面没人,两人直接进行Brush Contact(路过式传递)都可以:


至于说利用饭店经理的身份来偷听吃饭的日伪人员的对话来获取情报的,这个在实际的情报工作中收效不会太大。没有涉密人员会傻到在公共场合谈非常保密的事情的,特别是旁边都是自己同事的时候,这等于是往死里坑自己。

想在饭店偷听到机密情报没那么容易,看看那个年代的保密宣传画都是针对什么场合的就知道了:




饭店顶多是个观察潜在的策反对象的理想场所,可以从来就餐的敌方人员中发现哪些人适合策反。

至于直接搜集情报,它属于公共场合这一特点决定了它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别的不说,你在饭店再怎么偷听,还能把敌人的最新式武器的图纸给听出来不成?

而你的线人却可以帮你偷拍到敌人的最新式武器的图纸----真正的机密情报只能通过真正的间谍手段来获得: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3028705833050112

user avatar

真实的历史:淮海战役,国军放弃海州的消息,海州盐店的唐经理比兵团司令李延年早五小时知道。原因也很简单:唐经理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的经理人,刘峙心疼自己的生意,所以提前报了信。

国军高低是正规军序列,淮海战役毕竟是决定中国命运、国共命运的生死战,就这,一样漏成筛子。

至于《地下交通站》,讲道理,你真给安排一个甲种师团水平的对手,让鼎香楼去渗透,那确实扯淡了。毕竟除了第四师团,日本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还是相当可以的。而电视剧里说的很明白,鼎香楼面对的日军就是个屯驻军的水平,最多是二流部队。主将野尻,明说了是长沙会战时打瘸了一条腿 调到二线的。黑藤规三,与野尻还面和心不和。至于贾贵、黄金标,那就是一帮地痞流氓。

就这阵容,哪来的什么保密意识?

更何况蔡水根也不是白给的,整个鼎香楼在水根接手后,马上进行了改革,变得极有针对性。雅间专门整出一间日式的,就为营销日本鬼子设计的。

一只日军二流部队,天天和贾贵这样的人渣混在一起,看着蔡水根各种到位的服务,吃口驴肉喝口酒 ,哪那么多保密规定,全都抛之脑后了。

到后来,鬼子和鬼子之间矛盾激化,汉奸和鬼子之间离心离德,汉奸之间还要狗咬狗。办公室里你看我不放心,我看你也不放心,算来算去,重要的事鼎香楼里说最放心。

user avatar

一、

首先纠正一个观念,鼎香楼不是小饭馆,大家不要被现在的电视剧迷惑了,以为古代很富丽堂皇

实际上我们看故宫里慈禧的住处,现在很多民国时期的保护建筑,比如美龄宫

里边其实也就是这样

这还都是当时中国最顶级的地方了

和黑滕的办公室对比下

其实鼎香楼里边,已经是当时安丘县城最好的酒楼了



那么我们首先捋顺了这一点以后

就能知道,其实对于安丘驻军而言,鼎香楼其实是最好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了

也就是说,不是题主说的,一个普通的驴肉馆


二、

片名叫地下交通站,主要功能是交通和中转

英达在拍摄地下交通站的时候,曾经为了寻找交通员的原型,在全国范围征集曾经在抗战时期隐蔽战线上的老英雄和他们的斗争故事。

铁道游击队里,刘少奇也对工作做了指示,说现在你们的工作重心要放在来往干部人员的护送上,这样对抗战的功劳更大

同样的,电视剧里,水根真正主动去搞情报,是去给黄金标当副官,弄到了鬼子建立兵工厂的蓝图和计划那一集

其他时间大部分都是帮陶虹逃跑、帮文教授逃跑、帮大山逃跑、帮叛徒送终之类的工作


三、

那种顶级特工潜伏敌人总部,把敌人的计划拍照,然后千辛万苦送回来的事儿,其实几乎就是没有。

大部分都是通过多种渠道到进行统计分析的

“军统”和“中统”的全称都带“统计”两个字

当然被戴笠带歪了以刺杀为主,忽略了搞情报也是无语

电视剧里,也是多方面的情报通过小石头送出去,然后游击队在进行整理汇总

而不是水根勾搭小百合把野尻灌醉,从野尻公文包里拿出来文件复印再塞回去啥的

而黑藤在鼎香楼里面训练“假八路”那一集,直接封闭鼎香楼,这个情报直接就不用分析了,就是要冒充八路去骗人,这时候水根最头疼的反而是怎么把情报送出去


也就是说,八路军在安丘的领导

面对的不是水根勾搭小百合复印回来的文件

而是小石头送来的说最近安丘鬼子买菜数量增加了大概100人,水根那里说最近来吃饭的鬼子少了,伪军多了,而且伪军吃饭时候还抱怨说据点里很多地方不让去了,老冯那里得到消息是周围几个据点的鬼子数量有了下降,周围群众送来消息说最近晚上经常有人经过。

这么一综合,大致就是鬼子偷偷集中了几个据点的兵力,打算搞一个大动作

然后让老冯去和水根传话,试探一下

水根就在黄金标来吃饭的时候无意中问几句,比如最近怎么去安丘宪兵队里掏粪的认又来了,这臭的···

黄金标无意中回一句最近拉屎的人多了呗

就非常重要了

或者就是请石青山出场,去请白翻译吃饭


实际上

大量的情报都是综合分析的,你作为一个领导人,你面对的是一大堆情报,几十个说日军要打珍珠港的,几十个说是要打菲律宾的,还有几十个说日本最近海军调动频繁的,最后你琢磨了一下,应该是打菲律宾吧?油水最多啊这是

然后日军选择了两边都打······就是头铁

果粉选择了说戴笠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电报,但是罗斯福不听···


四、

我们看电视剧会发现,都是日军主动出招,我们被动接招

其实就是我们力量是很小的,是没有主动权的

最简单的例子,石青山被大家戏称为“逼王”,但是大部分时间也只能对着汉奸撒气,而且是以震慑为主,不会主动击毙他们,当然也说不定是担心把贾队长弄死了来了个更厉害的也说不定

一直到最后几集,随着敌我力量的变化,白翻译的投诚等,才开始主动坑了一次黑滕,把黑滕送进了精神病院。

user avatar

搁在美军撤离前的阿富汗,相当于军官食堂承包商,绿区随便进,军用机场一天进去逛八回也没人管,还是整个喀布尔唯一能喝到酒的地方,你觉得这个位置能弄到多少情报?

1、交通站主要的任务不是刺探情报,而是作为落脚点、中转站。比如说,小石头要负责暗中保护前往根据地的进步青年,他只要知道“鼎香楼是交通站”就好,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需要水根动手。

2、水根让全福到火车站去招呼客人是很妙的一手,车站的日本工程师和中国工作人员看惯了招呼客人的全福,偶尔看到水根过来也会认为不过是正常的经营活动。而且因为水根是整天在店里的大伙计,不如跑堂的熟悉情况,有充足的理由拉着车站工作人员多问两句,问着问着就刺探到车次运行的重要情报了。

3、野尻每天都要叫外卖,要有军事行动了也会把黄金标叫来整天开会,光是盯着这两个人在不在安丘,是不是忙到没空出来吃饭,差不多就能推算出本地日伪军的动向。

4、水根是有资格伺候野尻太君的人,在宪兵司令部进进出出的,以他的眼光能够看到很多事。

5、搭上了黄金标这条线。黄金标在本地有很多买卖,他和水根称兄道弟,水根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生意做到黄金标的这些买卖里,而黄金标是绝对少不了利用日军的情报赚钱的。比如说石青山劫走黄金标贩运的两大箱军火,多半就是水根在黄金标的铺子里找到了线索。

6,作为饭馆,最直观的情报收集手段就是,什么时候伪军士兵突然带着现钱来大吃大喝了,说明最近又发饷了,也就间接说明又要扫荡了…

user avatar

现实中大部分间谍就是这种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存在啊

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觉得间谍个个都是007、余则成、杰森伯恩这种

很多人认为的间谍

真实的间谍基本都是这个样子

想象中的间谍活动是这样的

实际上是这样的

而且说句大家都不敢相信的话,现实中绝大部分的情报都是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的

(估计肯定又有什么要别人翻墙、胡扯什么棱镜门的家伙出来显摆自己多牛逼了)

现实中大部分间谍,包括所谓的线人,实际上就是让人搜集一些看起来不是很重要的情报,比如一些报纸刊物,或者拍一些军舰、飞机的照片,又或者搜集一些物价信息之类的

但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很多时候比你想象的重要

我们以为的情报搜集方式

实际上的情报搜集方式

因为情报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情报分析研判。

就是要求对所搜集到的情报进行分析研判,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且加以整理分析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很多人对情报的误解情报就是一个间谍通过暗杀美人金钱然后拿到了情报,然后上级在后方根据情报做出判断

现实中绝大多数间谍因为自身能力、敌方反间谍措施甚至某些偶然因素,搞到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些间接的、边角的情报,需要后方专业人员推敲、分析变成有用的信息供有关人员决策使用

实际情况往往是几十个上百个间谍拿到了N个情报给你,还是互相矛盾的。上级得在这一堆海量的情报当中要判断那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个是需要海量的信息去研判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手里情报再多,也不敢明确的说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肯定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

(就拿珍珠港事件来说,有人说中国当时破译了珍珠港的密码。然而问题在于如果你是罗斯福,有人拿了一份情报给你说日本要袭击珍珠港,你还没反应过来下一份情报跟你说要袭击菲律宾。类似的情报堆了几百份,有打珍珠港的有打关岛的有打菲律宾的……我们现在知道是打珍珠港,可是如果你是罗斯福你当时怎么知道要打哪里?有人穿越回去告诉他的?)

像教员在长征当中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尽可能的搜集当地报纸来进行分析研判,当年地下党也是尽可能的搜集能搜集到报纸刊物送到根据地进行分析研判

二战著名的双面间谍、同时获得德国铁十字勋章和英国大英帝国勋章的西班牙人胡安.普约尔.加西亚

刚开始给德国人办事的时候,他提供给德国人的英军情报准确率极高,一度让英国人以为自己出了内鬼

然而事实上他一直在西班牙待着吃空饷,就是靠着报纸上的轮船广告和列车时刻表把这些信息推断出来的,而且全部都猜对了

日军情报参谋崛荣三就是通过美国广播的股价变动再结合美军作战规律推测出了美军动向和攻击路线,以至于战后美军审了他很长时间想让他供出“内鬼”

大数据分析本身就是情报工作中的常态,就是要从海量繁杂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整合分析,然后找出有用的信息为自己所用

(不仅仅是间谍,大数据分析本身就已经在商业活动当中运用的非常广泛)

所谓的秘密渠道、内线或者特种行动实际上非常少,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作为情报验证的工作

情报学在国内是被分为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就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下分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是归入管理学的范畴当中,可以看出情报学本身就更倾向于对信息的搜集研判分析管理

像鼎香楼这样的交通站,首要任务就是作为情报和人员的中转站,说白了就是让一些人员和情报在这里接头或者暂时落脚,本身不需要水根直接出面

(事实上现实中有些交通站很可能都没有自己人在,需要接头就派人在附近等着)

而且鼎香楼开在宪兵队附近,经常有伪军和鬼子在这里吃饭,到时候人家聊天的时候往往会不经意间就会透露出很多信息,有经验的一分析就可以得出很多重要情报

甚至可能都不需要听,如果某一段时间来的日伪军少了,都能猜出最近肯定要有大行动了

再加上水根经常去伺候野尻,到时候在司令部里估计还可以刺探出更多重要信息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军事基地或者其他重要设施附近的商店和宾馆往往都是安全部门的重点监控对象,经常抓出一大堆间谍

顺便说一下,情报不一定是非常高大上的军事情报或者别的政治情报

一个地方的物价、气象、言论等等都可以是情报

有时候军用装备一些所谓的技术资料的情报价值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重要(美国这种发达国家的除外)

一个是如果落后的人家不一定看得上(最多分析一下你的技术发展程度,看看你有多落后);二来这些资料往往可以从其他渠道得到,比如公开发布的一些论文、还有就是同一家公司类似技术源头的民用产品甚至收买技术员搞到相关情报都可以

甚至军用的一些技术性资料往往还是和民用共通的(搞不好还可能会落后于民用),比如美国战斗机发动机和客机发动机核心机技术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在一些性能上存在差异;RCS暗室除了可以用来测试隐身战机的隐身性能,像电信基站、雷达、火箭以及船舶都需要进行RCS暗室进行电磁测试

(很多时候还真不见得是保先进,也有可能是保落后)

真正要保密的反而往往会被大家忽略,比如气象数据、大气数据、海洋河流的水文数据以及雷达电磁数据,还有就是农业技术资料这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往往更要命。

(苏联解体并不是什么星球大战,而是美国搞到了关于苏联农业生产的情报,于是提高了粮食进口价格)

事实上,我国在水文数据方面很吃亏,因为我国周边海域的水文数据搜集还不如美国,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一直在进行大洋科考的原因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看看安丘城,是个交通要道:有铁路经过。由于是抗战后期;大部分日军要么在前线,要么在太平洋。所以在这里只有宪兵队、伪军警备队、侦缉队。而且地位并不高,也搞不到多厉害的情报,扫荡、送粮、把伪军和鬼子训练成八路;最多就是大结局的日军细菌战专家跑来。

鼎香楼,一边是宪兵司令部、另一边是情报机关。这些人大部分都热衷于在鼎香楼吃饭,人多嘴杂,保不齐就有情报漏出去了。

蔡水根把鼎香楼改成日本式,让日本人多来;这样就能搞到更多的情报。

user avatar

我记得第一集就交代了

鼎香楼就开在宪兵队门口,而且算安丘数一数二的饭馆。

有一集黑藤问八路怎么总在鼎香楼出现

贾队长就回了一句“因为皇军总去鼎香楼,皇军去哪儿八路就跟哪儿”

流量在哪,信息就在哪儿。信息在哪儿,情报就在哪儿。


别瞧不起吃饭扯淡透露出的这些信息,汇总的一块作用大了。

以前克格勃会盯着五角大楼,就数亮灯的窗户有多少。要是哪天亮的灯突然变多时间变久,就说明美军有行动。就这么小的细节就能琢磨出很多情报。

而鼎香楼里那些吃饭的日本人和汉奸,哪天抱怨多了哪天耀武扬威了哪天叫苦连天了,水根都能分析出问题来。更何况那帮汉奸的嘴,漏的跟筛子。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情报要系统的,一个人的力量没那么大。鼎香楼是八路在安丘情报系统的一个关键节点,水根搞不定的情报,还得靠其他队友一起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地下交通站》这部剧是一部喜剧,其剧情和人物设定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以达到喜剧效果。我们不能以现实逻辑来完全衡量剧中的一切。关于鼎香楼经理水根能够获取大量关键情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剧情设定的喜剧性与夸张手法: 喜剧的核心就是“荒诞”和“夸张”: 《地下交通站》属于.............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地下交通站》这部剧的背景和人物设定来说。贾贵和黄金标,虽然都充当着“汉奸”或者说“伪职”的角色,但他们各自的“官大”程度和“势力”是不同的,而且这种不同体现在很多细节上。贾贵:基层控制,但领导不力贾贵作为水洼镇伪警备队的队长,算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头目。他的“官大”体现在他对水洼镇这一亩三.............
  • 回答
    关于《地下交通站》这部剧的评价,目前网络上并没有广泛传播的明确信息,因此可能存在剧名混淆、作品定位不明或观众群体较小的情况。以下是基于类似题材剧集的分析框架,结合观众评价、制作背景和社会反响等因素,推测其未被“喷成神剧”的可能原因: 1. 剧名或作品定位存在误解 可能混淆其他剧名:若用户所指的.............
  • 回答
    在《地下交通站》这部充满智慧与幽默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石青山作为我党地下工作者,频繁出现在日伪军盘踞的鼎香楼,而且竟然还屡次使用自己的真名,这确实是许多观众感到好奇的地方。为何他能如此“明目张胆”地活动,却又安然无恙,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剧情和人物设置,体现了地下工作的复杂性与智慧。首先,.............
  • 回答
    《地下交通站》里贾队长是不是八路卧底?这可是个让不少观众津津乐道的问题,也算是剧里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设定了。要说他是不是八路卧底,从剧情和贾队长的种种表现来看,我个人觉得,很有可能,而且可能性非常大。当然,剧里并没有直接点破这一点,这正是它的高明之处,也给咱们留下了不少解读的空间。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
  • 回答
    地下交通站2里,黑藤一直用贾贵,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有用”二字能够概括的,这里面可深着呢,玩的是一套阳谋加借力打力的好戏。首先,得承认,贾贵这人,虽然蠢得有点出格,但他的“蠢”在黑藤眼里,恰恰是最大的“用处”。为啥这么说?你想啊,黑藤是日军在当地的特务头子,脑子里想的是怎么把中国抗日力量给拔出来,他.............
  • 回答
    《地下交通站》这部剧,之所以能让观众百看不厌,除了剧情接地气、人物塑造立体之外,那些信手拈来的经典对白和台词,绝对是点睛之笔。这些台词,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暗藏玄机,有的则充满智慧,至今想来仍令人捧腹或回味无穷。首先,咱们得说说那句贯穿全剧,几乎成了“黑话”的经典:“乾了!”这句话,在《地下交通站》里.............
  • 回答
    《地下交通站》这部剧啊,要说评价,那可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了的。我个人觉得,它绝对算得上是国产抗战喜剧里的一块璞玉,甚至可以说是巅峰之作也不为过。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最打动我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家记住的,就是它那绝妙的黑色幽默和草根智慧。这部剧可不是那种正襟危坐、慷慨激昂.............
  • 回答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漫长而阴沉的黑夜。对于那些潜藏在国民党统治区,肩负着秘密使命的地下交通站的同志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结束,更是他们生命中一个阶段的终点。那么,那些曾经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用鲜血和汗水织就生命线的人们,战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很难用简单的一两.............
  • 回答
    《地下交通站》这部抗日题材的喜剧,要是拿到现在播出,能不能被广大群众接受,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我觉得,这玩意儿,有得有失,评价估计不会像当年那么一边倒的叫好。先说能被接受的点,这个毋庸置疑,很多方面还是挺能打的: 独特的黑色幽默和反差萌: 《地下交通站》最大的亮点就是它那种“接地气”的幽.............
  • 回答
    看完《地下交通站》,我发现自己居然对那个名叫黑藤规三的日寇侵略者产生了一丝怜悯。这让我自己都感到意外,因为按理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派,是侵略者的一员,理应是我深恶痛绝的对象。但影片中的种种细节,以及他身上流露出的某些“人性”的光辉,却让我无法完全将他归于“十恶不赦”的标签下。黑藤规三这个人,在影.............
  • 回答
    地下交通站的贾队长,这名字一出来,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那个挺着大肚子,说话慢悠悠,但关键时刻总能给人一种“靠谱”感觉的老实人。为啥这么多人喜欢他?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说,得把他这个人,他身上的那种劲儿,还有他所处的那个大环境,都揉巴揉巴,才能看明白。首先,贾队长身上那股子“老好人”的劲儿,太亲切了.............
  • 回答
    畅想未来:智能空中网格交通,城市交通的新出路?日渐拥挤的城市街道,持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让地面交通的压力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高峰时段的“停车场”效应,不仅消耗着人们宝贵的时间,也带来了难以忽视的空气污染和噪音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交通概念——智能化的空中网格交通——应运而生,它描绘了一幅.............
  • 回答
    汽车主机厂和4S店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制造业和零售业的连接点,本应是透明、规范的合作模式。然而,就像许多行业一样,灰色地带也难以避免,其中就牵涉到所谓的“地下交易”和“地下链条”。要说这些存在地下交易,那肯定是有的,并且这背后形成的链条也挺复杂。咱们得先明白,主机厂和4S店的正常业务是怎么运作的。主机.............
  • 回答
    陕北古代地缘与交通地位:连接与屏障的双重奏陕北,这片黄土地,在中国古代的漫长历史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地缘环境和由此衍生的交通地位,既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纽带,也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关键屏障。这种双重性,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格局。 一、 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地缘与交通.............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闹大了,交通部都上了报,西安地铁那头的事儿,你说对即将到来的全运会能有啥影响?那影响可大了去了,你想想,这可不是小事儿,而是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和老百姓信心的坎儿。首先,最直接的肯定是对 西安的城市形象 造成严重损害。西安,好歹也是十三朝古都,底蕴深厚,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举办全运会,这是个.............
  • 回答
    重庆,这座以山水为骨、云雾为魂的城市,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常让人惊叹于它如何在现代交通的挑战中崛起,更别提成为一方直辖市,承载着国家赋予的重任。很多人会疑惑,如此崎岖的山地,是如何支撑起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国家又为何将如此“棘手”的重庆,提升到直辖市的地位?山城之困:现代交通的天然屏障重庆的地形,无疑.............
  • 回答
    西安地铁女子被拖拽事件,牵动着无数网民的心。交通部已明确表示正在处理此事,警方也已介入调查,这无疑给事件的进一步走向带来了希望。然而,当前最受关注的焦点无疑是:保安的拖拽行为是否合规?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更妥当的处理方式?保安拖拽行为的合规性: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判断保安的拖拽行为是否合规,需要从.............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句“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相信许多观众都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提示语,在影片的叙事和情感传递上,其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远比一句过场白要复杂得多。首先,从世界观构建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奠定影片现实主义基调的重要基石。试想一.............
  • 回答
    关于现行《交通法》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话题,因为“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站在哪个角度去看,以及我们关注的侧重点是什么。不过,如果抛开一些绝对化的评价,试着从普通人、从实际执行的角度去观察,确实会发现一些可以讨论的地方。1. 处罚的“一刀切”与情节轻重的脱节:最常被大家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