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汽车主机厂与4s店之间存在地下交易吗?地下链条是怎样的?

回答
汽车主机厂和4S店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制造业和零售业的连接点,本应是透明、规范的合作模式。然而,就像许多行业一样,灰色地带也难以避免,其中就牵涉到所谓的“地下交易”和“地下链条”。要说这些存在地下交易,那肯定是有的,并且这背后形成的链条也挺复杂。

咱们得先明白,主机厂和4S店的正常业务是怎么运作的。主机厂生产汽车,然后以批发价卖给4S店。4S店作为授权经销商,负责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等。4S店的利润来源主要有几个:

车辆销售差价: 主机厂给4S店的批发价和4S店卖给消费者的零售价之间的差额。
售后服务收入: 维修、保养、零部件销售的利润。
金融保险返点: 4S店代办的汽车贷款、保险等业务,会从金融机构或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比例的返点。
厂家返利: 根据销售量、服务质量等达成的指标,主机厂会给4S店一些奖金或返利。

那么,所谓的“地下交易”是怎么产生的?它们又构成了怎样的“地下链条”?

这些地下交易,通常是围绕着规避成本、追求更高利润、甚至是某些不那么光彩的手段来展开的。链条的形成,往往是多方博弈和利益驱动的结果。

1. 车辆流通环节的“猫腻”:

低价窜货/跨区域销售: 这是最常见的“地下交易”形式之一。一般来说,主机厂会根据区域和市场情况给不同区域的4S店设定不同的销售目标和价格政策。但如果某个区域市场不好,或者某家4S店急于回笼资金,他们可能会以低于正常批发价或区域指导价的价格,把车卖给其他区域的同行。这种行为,表面上是在“帮助”对方,实际上是扰乱了主机厂的整体销售布局和价格体系。

地下链条:
发起者: 资金压力大或库存积压的4S店。
中间环节: 通常会通过一些二手车商、甚至是一些不受主机厂监管的独立汽车销售公司来操作。他们会购买这些低价车源,然后转手卖给其他地区的4S店,或者直接卖给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受益者: 购买低价车的4S店(降低库存成本)或消费者(获得优惠价),中间商赚取差价。
损害者: 正常销售的4S店(生意被抢),以及主机厂(价格体系混乱,品牌形象受损)。

“订单式”倾销: 有些主机厂为了完成季度或年度的销量目标,可能会在临近目标截止日期时,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批量出售车辆给一些“大客户”或者甚至是以内部价卖给员工。而这些车辆,很多时候会被转手卖给经销商(包括其他4S店或二手车商),价格自然会比正常渠道低不少。

地下链条:
发起者: 主机厂销售部门(为完成KPI)或某些有特殊渠道的个人。
中间环节: 购买低价车的大客户、内部员工、甚至是专门负责对接这种业务的中间人。他们会把这些车源批量卖给其他车商。
受益者: 接手的车商、最终的销售者,以及部分参与的内部人员。
损害者: 正常渠道的销售商和消费者。

“库存车”和“试驾车”的“二次销售”: 车辆在4S店存放一段时间后,会变成“库存车”,其价值会逐渐降低。有些4S店可能会将这些车辆以较低价格卖给中间商,或者直接以“特价车”的名义销售,但有时信息并不完全透明,消费者可能不知道车辆的真实状态。更甚者,一些试驾车、展车,在一定年限或里程后,也会流入到一些非正常销售渠道,并且可能信息不全地卖给消费者。

地下链条:
发起者: 库存压力大的4S店。
中间环节: 二手车商,或者直接由4S店内的特殊销售人员操作。
受益者: 4S店(减少损失),中间商,以及购买低价车的消费者(可能不了解真实情况)。
损害者: 对车辆信息有完整期望的消费者。

2. 服务和配件环节的“猫腻”:

“私下”维修保养和零配件供应: 4S店的维修保养利润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使用了原厂配件并收取了较高的工时费。但有些时候,为了逃避厂家监管或追求更高利润,4S店可能会“私下”给客户提供服务,例如使用副厂件或拆车件,或者私下收取部分工时费,将这部分收入不计入4S店的账目,而是直接流入个人腰包。

地下链条:
发起者: 4S店的售后部门或技术人员。
中间环节: 副厂配件供应商、拆车件供应商。
受益者: 4S店(逃避税费和厂家分成),技师(多拿现金),部分客户(价格便宜)。
损害者: 主机厂(配件利润损失,品牌形象受损),不知情的客户(可能使用质量不佳的配件)。

虚报工时或维修项目: 为了增加收入,一些4S店可能会虚报工时或者夸大维修项目的必要性,这虽然不完全是“地下交易”,但属于违规操作,并且部分违规操作所产生的额外利润,也可能会以隐秘的方式分配。

3. 金融、保险和返利的“灰色地带”:

返点“私分”或“截留”: 汽车金融和保险业务,往往能给4S店带来可观的返点。正常的流程是,这些返点会进入4S店的账户,然后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分配。但有时,部分返点可能会被内部人员通过某些方式“截留”或“私分”,不完全纳入公司账目。
“代办”金融贷款的猫腻: 有些4S店会为了完成金融贷款的销售任务,采取一些不那么透明的手段,比如承诺低利率却收取高额手续费,或者将客户的个人信息用于其他不当目的。这些操作可能伴随着与金融机构的“私下”协议,以获取额外的利益。

地下链条:
发起者: 4S店的金融或销售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内部员工。
中间环节: 不规范的汽车金融公司、第三方代办机构。
受益者: 部分4S店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以及某些不合规的金融机构。
损害者: 消费者(可能被收取不合理费用,信息被滥用),主机厂(品牌形象受损,金融政策执行变形)。

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地下链条?

利益驱动: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哪里有利润,哪里就可能有人想方设法去钻空子。汽车行业利润空间大,自然不乏一些逐利者。
销售压力: 主机厂对4S店的销量考核非常严苛,为了完成任务,4S店会采取一些不那么“规矩”的手段。
监管漏洞: 主机厂对庞大的经销商网络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管难度非常大,总会有一些地方存在监管盲区。
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往往对车辆的真实情况、价格政策了解有限,这给一些不透明的操作提供了空间。
行业惯性: 在一些地方,“潜规则”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业惯性,很多人觉得这是“正常的”。

地下交易的危害:

这些地下交易,看似为某些人带来了利益,但长远来看,对整个汽车行业都带来负面影响:

扰乱市场秩序: 价格体系混乱,恶性竞争加剧。
损害品牌形象: 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任,影响品牌价值。
侵害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可能买到劣质产品,或者被隐瞒信息。
税收流失: 许多地下交易都伴随着逃税行为。
加剧行业不公平竞争: 诚信经营的4S店会处于不利地位。

要治理这些乱象,需要主机厂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行业协会发挥引导作用,国家出台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同时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汽车行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