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对于《王者荣耀》的文化合作,其实我是有个转变过程的。
开始的时候,我曾和很多人一样,以为《王者荣耀》的所谓传统文化合作更多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和对市场对这部作品的指责做出的一个形象工程,但6年下来,这个“形象工程”不但并没有“意思意思就够了”,而且还持续了下来,现在,《王者荣耀》已经和20多个省市的传统文化及民俗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度合作。合作的内容不仅仅是游戏内的插图、皮肤和场景。也同样在现实世界的非遗和古典文化传承起到了作用。
或许《王者荣耀》并非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心怀大任,但这样的一系列行为很难就用“样子”两个字轻轻推开。不说别的,从三周年起到今天,虽然《王者荣耀》在英雄的来历和取材方面可以说是涵盖东西,甚至偶尔有联动。但《王者荣耀》一年一度的“福利”,周年庆皮肤,都是有自己的东方韵味和内涵:三周年时周年庆的皮肤是敦煌主题的“遇见飞天”,四周年是越剧主题的“梁祝”,五周年则是中国功夫主题的“李小龙”。还有今年刚刚公布的传统文化主题“高山流水”,都能看出,在游戏的成长和宣传方面,《王者荣耀》还是想主动的传承经典,传播经典。
而且,倘若你有仔细关注过这些经典文化和游戏的联动,你会发现,《王者荣耀》在文化主题的合作上的进步也绝非是跬步之遥——比如,王者荣耀曾经和敦煌研究院展开过两次活动,一次是18年的杨玉环“遇见飞天”皮肤,一次是之前不久推出的貂蝉“遇见胡璇”皮肤,同样是敦煌学文化、同样是游戏角色和传统题材的合作,两者之前的变迁还是能看的很明显。初次合作时,所选择的主题是普罗大众最熟悉也最直观的“飞天”系列造型,在形象绘制、最终呈现和整体韵味上都较容易把握和拿捏,而到了“遇见胡璇”则不然,胡旋舞本身是已经失传散落的舞蹈,虽然诗词章句里有很多此类意象的表达,古籍里也有隐约的只言片语,但胡璇该如何呈现,并能让人们见证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的底蕴?这其实是个难题,但从最终的呈现和反馈上来看。貂蝉的这个胡旋舞造型和神韵还是实现了对于舞蹈灵魂的触碰和诠释,而皮肤故事中从黄沙处来长安,惊艳众人后又成为画卷被刻画在敦煌,沉眠于黄沙的故事。也勾勒了这个舞蹈在中原传播的一个实际的轨迹……可以看到,在做到“不出错”的情况下,《王者荣耀》对于IP能够阐述的文化内容,对于文化内容的刻画方面,已然有着自己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这也的合作也让那些合作方对于游戏的态度,对于游戏的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些内容的制作过程和产出效益也直接服务了不少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反哺了文化产品的本身。这对于未来,游戏作为新的大众文化媒介的整体形象和责任感的塑造的作用不言而喻……特别是在现在对游戏的评论阴晴不定的环境下。可以说重要性每个玩家都心知肚明。
至于未来怎么做这个问题,我个人才疏学浅,有两个不太成熟的思路:
一个是在游戏内,除了赛季故事包装和皮肤等一些周边元素之外,是否能够在游戏机制和其他内容里添加更多的传统趣味元素。简单的例子,比如《王者荣耀》中的三分之地对应的是著名的东汉末年的赤壁战场。而民间的游戏里也有华容道这样的传统游戏内容和机制。那么,是否能够在某些副玩法上推出一些更传统也不乏趣味性的机制活动进行联动,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我相信《王者荣耀》内部应该有一个更丰富的选题库,如果一个传统选题有趣、有梗有机制,那么,利用故事本身的机制来传播,或许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另一个则是在游戏外,现在,《王者荣耀》的周边生态和游戏环境已然建立,相关的漫画、节目也不断在推出,不过,涉及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还是少了一点。可能这是出于对于传统文化严肃性的讨论,但是实际上,我觉得,有的时候,恰当的文化输出也可以是轻量化和娱乐化的。现在,《王者荣耀》的IP宇宙已然在拓展,那么传统的故事和合作是否也能突破游戏平台,来到现实,甚至我有点期待,在这个IP逐渐成型后,会不会出现和迪士尼、环球影城那样的IP主题公园,那样的时候,《王者荣耀》的这些幕后努力,或许会成为更多人瞩目的焦点。对于IP的长久粘性和传播,也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也期待,我这些想象,最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