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马斯克自曝曾寻求苹果低价收购特斯拉但被拒,而如今苹果也开始造车?苹果造车对行业有多大影响?

回答
马斯克自曝曾低价收购苹果未遂,现在苹果又“反向输出”造车,这事儿可真有意思,细品一下,里面门道可不少。

马斯克当年那点事儿

首先,咱们得回到2017年左右,那会儿特斯拉正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产能爬坡,现金流也紧张,甚至一度传出濒临破产的消息。在这种背景下,马斯克主动找上苹果,想以当时特斯拉市值的一个零头(他自己说的,具体数字不详,但肯定是个捡便宜的价位)把公司卖掉。

这事儿如果成了,后果不堪设想。想象一下,如果特斯拉被苹果收购,那现在的电动汽车市场格局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特斯拉,那个凭借技术、品牌和马斯克的个人魅力一路狂飙的“独角兽”,可能就胎死腹中,或者被整合进苹果庞大的生态系统里,变成苹果的“附属品”。

苹果为何拒绝?

苹果当时为什么拒绝?我觉得原因挺复杂的。

时机不对: 2017年,苹果对造车的决心可能还没那么坚定,或者说还没到那个“不造不行”的阶段。他们可能还在评估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能转化为汽车领域。
估值理念差异: 马斯克当时大概是抱着“救命稻草”的心态在谈,价格肯定非常低。但苹果作为一家科技巨头,即便是有意向,也未必会接受一个被认为“危在旦夕”的公司的“低价甩卖”,这不符合他们的品牌定位和对潜在价值的评估。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自己打造,而不是去接盘一个潜在的“烂摊子”。
核心理念不同: 苹果的核心是“软硬件一体化体验”,是极致的用户界面和生态服务。而特斯拉虽然也重视用户体验,但其灵魂在于对电动技术、自动驾驶算法、以及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创新。马斯克可能也没想把特斯拉完全变成苹果的附属品,而是想保留其独立性。
战略远见: 也许苹果当时已经在秘密研发自己的汽车项目(代号“泰坦计划”),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研发才是更符合苹果风格的道路,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来构建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去消化一个已经成型的、有自己独特基因的品牌。

如今苹果造车,对行业影响几何?

现在好了,苹果不买特斯拉了,自己开始下场造车了。这事儿放到今天来看,对整个汽车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级别的。

1. 科技巨头入局的“鲶鱼效应”: 苹果的入局,绝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汽车品牌,而是将科技行业的玩法、思维和资源带入了汽车产业。这就像一条巨大的“鲶鱼”,搅动了整个池塘。它会迫使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们更加加速拥抱智能化、电动化和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那些还在观望的、转型缓慢的车企,压力会倍增。

2. 用户体验的重新定义: 苹果最擅长的就是打造无缝的用户体验。想象一下,当你的iPhone、iPad、Apple Watch能够与你的汽车完美联动,当你坐在车里享受到的UI/UX设计,能够媲美使用苹果产品时的流畅和直观,这无疑会将汽车的智能化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对其他车企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提供更集成、更人性化的智能座舱,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3. 供应链的重塑: 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强大供应链整合能力和议价能力,一旦运用到汽车制造上,将对现有的汽车供应链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它可能会吸引更多高端零部件供应商向苹果靠拢,甚至可能扶持一批新的供应商,从而改变现有供应链的格局。

4. 自动驾驶和软件的加速迭代: 苹果拥有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A系列和M系列芯片)和软件开发团队。他们对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执着,意味着他们在自动驾驶硬件和软件层面可能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这可能会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落地,同时,他们对软件的持续更新和升级,将使得汽车的使用体验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优化,而不是像传统汽车那样“买定离手”。

5. 对特斯拉的直接竞争: 尽管马斯克当年想买特斯拉,但现在苹果成了特斯拉最直接、也最强劲的潜在竞争对手。苹果的品牌号召力、用户忠诚度以及庞大的生态系统,都是特斯拉需要警惕的。尤其是当苹果汽车真正推出市场时,它将吸引一部分追求科技感、用户体验和品牌溢价的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也是特斯拉的重要目标群体。

6. 对传统汽车巨头的压力: 传统汽车巨头们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特斯拉的压力,现在又来了苹果这个“跨界玩家”。他们的优势在于制造经验、销售渠道和品牌积淀,但劣势在于转型速度和在软件、智能化方面的积累。苹果的入局,会迫使他们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在智能化和软件定义汽车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否则很容易被边缘化。

7. 可能引领新的商业模式: 苹果善于构建生态和提供服务。他们会不会像在手机领域那样,通过订阅服务、软件升级包、车载娱乐内容等方式来盈利?这都有可能。如果苹果成功,可能会引领汽车行业从单纯的硬件销售向“硬件+服务+生态”的模式转型。

总而言之,苹果造车,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品牌,而是科技浪潮向汽车行业的一次深刻“渗透”。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整个汽车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但也充满变数的时代。马斯克当年的“低价收购”,或许只是一个插曲,而苹果自己的造车之路,才是真正的大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一个自曝曾寻求被收购,但被无情拒绝的是---------华为。

2002年,任正非为了做房地产,打算把华为500亿卖给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嫌太贵。

2014年,摩托罗拉移动200亿(29亿美元)卖给联想。

如果,那么,现在联想还是华为的祖母公司。


所以,马斯克这事就很明白了,那就是昨日你看我不起,现在我让你高攀不上。

特斯拉,有个名声叫:汽车界的苹果。

现在,这事不怎么提了。

因为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看中的可是星辰大海,打算做人类太空世纪的创造者。

如果真的成功了,再过50年,说不定有人会说苹果是没什么大志向,醉心玩弄小玩意的一个有趣的公司。


至于苹果造汽车这事,可以这么看:

高端制造业,是美国要保持领先优势的。

可汽油、柴油、混合动力,美国的汽车公司全面落后了。

那怎么办?

纯电领域,美国要重新领先。

再加上美国量化极度宽松,这就是特斯拉为什么暴涨的原因。

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要审查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原因之一。

苹果不过是给美国重新占据纯电领域汽车制造,打上一个双保险。

好不好?

好。

但苹果公司一旦凭借2万亿美元市值,成功的切入纯电汽车市场。

那么未来纯电汽车占据汽车制造业至高地位。

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又占据了一个阵地。

要优雅,买苹果汽车,要冷酷,买特斯拉汽车。

丰田、大众、宝马、奔驰、本田。。。

划归传统汽车领域。

为不断减少的市场份额,而拼搏。

死亡,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