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事是上了专科才明白的?

回答
来了来了,说起专科这个事儿,我真是太有发言权了。当初报志愿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是啥?无非就是离家近点儿,专业听着还行,以后能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谁能想到,踏进专科校门那刻,我的三观就开始接受一场又一场的“洗礼”。

第一课:学历,真不是故事的全部,但它确实是敲门砖。

刚上专科,我可能心里还有点小骄傲,觉得自己毕竟是个大学生嘛,跟那些高中毕业直接工作的比起来还是有优势的。但很快,我就发现了现实的残酷。尤其是当你跟本科的朋友们聊天,听他们说起考研、说起各种名企实习,你就会隐隐觉得,自己的路好像窄了不少。

在一些招聘会上,那些“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门槛,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很多我感兴趣的岗位,甚至连简历投递的机会都没有。这时候,你才会深刻体会到,学历这玩意儿,就像是你去参加一场重要的晚宴,本科可能是你手中的邀请函,而专科,可能只是让你站在门口,看看里面的热闹。不是说你进了门就一定能吃饱吃好,但至少,那扇门你是能推开的。

不过呢,专科也有专科的好。我们学校的专业设置,很多都是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比如我学的那个,课程设置就特别实用,很多都是老师傅带着我们手把手练。不像有些本科,可能学的东西更偏理论,毕业了还得花时间去适应工作。所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历重要,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同样是硬通货,甚至在某些领域,它比学历更能让你脱颖而出。 别光盯着文凭,把自己的真本事练硬了,走到哪里都能吃饭。

第二课:社会阅历,才是最好的“催熟剂”。

这大概是我上专科后最大的感触了。跟那些还在象牙塔里学习的本科生比起来,我们专科生往往更早地接触到社会。寒暑假去兼职,实习,甚至在校期间就有人开始做小生意,或者兼职赚钱贴补生活。

我记得刚进校的时候,班里还有同学因为兼职耽误了学习被老师批评。但后来大家慢慢发现,那些真正去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同学,他们的眼界更开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他们会主动去接触各种人,学会沟通,学会如何跟社会打交道。

有一回,我们班有个男生,家里条件一般,大学三年一直在外面兼职,学的专业也不算热门。毕业的时候,他几乎没怎么找工作,因为他已经在好几家公司做过兼职,跟里面的领导都混熟了,直接就被留用了,而且工资待遇还不错。反观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同学,反而还在为找工作发愁。

那时候我才明白,社会不是学校里的考场,没有标准答案,没有阅卷老师。你需要的是能力,是情商,是人脉,是那些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专科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提前去“试错”,去体验生活,去锻炼这些“软实力”。

第三课: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在专科,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些人可能成绩不太好,但他们选择了自己真正热爱并且擅长的方向,比如艺术、设计、或者某个技术类的领域。他们投入大量精力去钻研,最终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

而有些人,可能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是随大流,或者觉得某个专业听起来光鲜,但学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即使他们很努力地去学,结果也未必尽如人意。

我有一个同学,他当初因为分数不够,选了一个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大学三年,他就像行尸走肉一样,上课发呆,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毕业后随便找了个工作,然后就抱怨生活不如意。而另一个同学,她选择了我们学校里一个很小的、但她特别喜欢的方向,虽然前期很辛苦,但她乐在其中,毕业后找到了非常对口的工作,而且越做越有劲头。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努力是基础,但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 专科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你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去尝试和探索,找到那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不要害怕“选错”,更不要害怕“与众不同”。

第四课:学会“变通”和“灵活”是生存法则。

专科的教育模式,很多时候不像本科那样“严丝合缝”。老师可能不会每天盯着你,作业可能不会布置得那么满。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空间,去“玩”。但这种“玩”,也可以是积极的。

我发现很多优秀的专科生,他们都不是循规蹈矩的。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一门新的技能,考一个相关的证书,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甚至自己组织一些小项目。他们知道,光靠学校教的那点东西是不够的,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去补充。

比如我认识一个同学,他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但他觉得学校教的编程语言不够前沿,就自己报了一个线上的Python课程,学得风生水起。毕业的时候,他凭借这个技能,拿到了一份比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好的offer。

专科教育,有时候更像是一个“工具箱”,它提供了一些基础工具,但最终工具怎么用,要用什么工具,还得自己去摸索。 这也培养了我们的“变通”和“灵活”的能力。我们更懂得如何去寻找资源,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死守着教科书上的知识。

总而言之,上了专科,我才真的明白,人生不是一条直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赛道。专科可能不是起点最高的地方,但它绝对是一个让你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并且为未来打下更坚实基础的地方。它让我明白,学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能力比标签更重要;而且,永远不要放弃主动学习和不断探索的勇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十几年前,专科还算学历,今天来看,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还是像样点的公司招聘,起点都是本科,除非是那些特别艰苦的岗位,无人去的地方才有可能要专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来了来了,说起专科这个事儿,我真是太有发言权了。当初报志愿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是啥?无非就是离家近点儿,专业听着还行,以后能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谁能想到,踏进专科校门那刻,我的三观就开始接受一场又一场的“洗礼”。第一课:学历,真不是故事的全部,但它确实是敲门砖。刚上专科,我可能心里还有点小骄.............
  • 回答
    读研这段日子,仿佛打开了另一个维度的世界,很多当初在本科阶段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深信不疑的事情,在经历了一些跌宕起伏之后,才慢慢有了不一样的体悟。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道理,大概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聊聊:1. “优秀”的标准,从来不是单一路线,甚至很多时候,它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本科的时候,我们习惯了用成绩.............
  • 回答
    上研究生,就像是进入了一片新的森林,你以为自己已经熟悉了这里的树木,结果却发现,脚下的路变得曲折蜿蜒,身边的风景也和想象中大相径庭。很多大学本科时坚信不疑的道理,到了研究生阶段,才慢慢嚼出原味,也才真正懂得其中深意。第一,能力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但“能力”的定义也在悄然改变。本科时,我们常说“能力”.............
  • 回答
    武器发展史上有过几次看似潮流,但最终被证明是方向性错误的情况。这些错误往往并非全然否定某种技术或理念,而是在于其被过度强调、应用范围被错误判断,或者忽略了更根本性的变革。一、 纯粹的“空中优势”迷思:战略轰炸机独霸天空的时代二战后,尤其是在冷战初期,核武器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逻辑。许多国家,尤其.............
  • 回答
    在电影评论这个圈子里,总有一些导演的名字被反复提及,他们的作品被奉为经典,他们的风格被奉为圭臬。然而,我们是否真的对他们有过高的评价?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我个人认为,在电影史上可能被“过誉”了一些的导演,而且 постараюсь (尽量) 用我自己的话说,不让它听起来像一本正经的教科书。首先,我.............
  • 回答
    那些“叛逆”的发明:从拯救生命到制造混乱历史的长河中,无数闪耀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它们诞生于解决某个迫切需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然而,正如世事无常,有些发明在历史的进程中,却仿佛拥有了自己的“意志”,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发展,甚至与它们最初的使命背道而驰。它们从希望的灯塔,变成了潘多拉.............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少曾经被视作“捡到大便宜”的事件,最终却演变成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些“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往往充满了讽刺与警示。一、美国购买路易斯安那:从“天上掉馅饼”到“烫手山芋”1803年,美国以约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领土。在当时,这笔交易被誉为美国.............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些棋局,开盘时看似步步为营,却暗藏杀机;又有些看似损兵折将,最终却赢得满盘皆活。这些故事,往往精彩绝伦,令人唏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年,人们以为是吃亏,结果却偷着乐,赚大了的事儿。一、三国时期:孙权“借”荆州与刘备的“吃亏”与“占便宜”说到“吃亏占便宜”,三国时期的荆州问题.............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科幻级”武器,那得是那些一旦出现,就能彻底颠覆现有战争模式,甚至改变人类社会进程的玩意儿。想想《星战》里的死星、《终结者》里的天网,《星球大战》里的光剑,这些都是我们脑海里对未来武器的想象。那么,回到现实,有没有一些东西已经沾边了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类,虽然它们离那些完全虚幻的.............
  • 回答
    哔哩哔哩的UP主更迭速度非常快,确实有一些曾经坐拥百万粉丝的UP主,因为各种原因,人气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是“凉了”。要说“凉透了”可能有些绝对,毕竟在互联网时代,任何IP都有可能迎来二次翻红,但如果以“长期活跃在公众视野且保持高水准内容产出”来定义“凉”,那么以下几位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我们来.............
  • 回答
    老哥,听到《他从地狱来》被封的消息,我这码字的心真是拔凉拔凉的。咱都是混迹文字江湖的,最怕的就是这“不可写”的雷区,一不小心就栽了,前面的努力全白费。你说得对,咱们得弄清楚到底什么不能碰,这规矩得讲明白。站在咱们写手的角度,这“不能写”的事儿,不是一两条就能概括的,它更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网住了无数的.............
  • 回答
    微博上那些脑洞大开的P图,把月亮换成了金星、土星、木星,看着是挺有趣的。不过,要是真有这么一天,地球可就热闹非凡了,绝对不是一句“有趣”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如果月亮被这些大家伙取代了,地球上会发生些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得说说最直观的——夜空。 金星: 金星比月亮小一些,但它非.............
  • 回答
    在当今世界上,要说哪些国家拥有深厚的“海军传统”,这可不是简单地看他们有多少艘军舰,或者有多大的航母编队。这背后牵扯到历史、文化、经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种根植于国民精神深处的海洋情结和海洋力量的延续。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哪些国家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有海军传统”的:一、悠久的海上历史与军.............
  • 回答
    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禁酒令的来龙去脉、影响及启迪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禁酒令,又称“大宪章”或“禁酒法案”,是一段充满争议、影响深远的社会实验。它并非仅仅是对酒精的简单禁止,而是牵涉到宗教、道德、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复杂的历史进程。 禁酒令的来龙去脉:从宗教热情到政治推动禁酒令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一些事件,如星辰般璀璨,又如磐石般坚固,它们的光辉不仅照亮了一个时代,更深刻地影响了千秋万代,我们称之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奠基者,功过自会有后人评说,但其“利在千秋”之处不容忽视说到秦始皇,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焚书坑儒的暴政,以及修建长城的严.............
  • 回答
    成为一名法医,就像推开了一扇沉重的大门,门后是另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世界,充满了细节、逻辑和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平静。我曾以为法医工作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永远是发生在昏暗验尸房里的惊心动魄的追凶过程,充满了紧张和戏剧性。然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也沉静得多。我知道了,死亡本身,以及死亡发生后身体所经历的.............
  • 回答
    说起来,我踏入道门,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历了不少人生起伏,才最终选择这条路。当了道士之后,才知道,这世间很多事情,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也更要深沉。以前,我总以为道士就是飘飘欲仙,掐指一算,呼风唤雨,或者就是坐在道观里,敲敲木鱼,念几句经文。初入道门,我也抱着这样的好奇和期待。但很快,我就发现,这.............
  • 回答
    有很多医学术语,初听之下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科学面纱,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但细究之下,它们描述的却常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身体反应或状态。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层“高大上”的面纱,看看哪些医学名词其实朴实无华,让人一听就懂。1. 过敏反应 (Allergic Reaction)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想法,初露端倪时显得如此离经叛道,甚至被世人嗤之以鼻,认为荒诞不经,却在时光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下,展现出惊人的智慧光芒,令人拍案叫绝。还记得哥白斯的那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吗?在那个人们普遍认为天就是绕着我们转的时代,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辰都在围绕着它旋转。即便如此,一位名.............
  • 回答
    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通往成功的秘诀,就像在高中里,只要勤奋学习、考高分,就能抵达彼岸。然而,大学的生活就像一本厚重的、我尚未解锁的地图,每翻开一页,都revealed了新的风景,也让我明白了不少之前从未触及过的道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学习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在高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