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东方卫视的喜剧节目《相声有新人》?

回答


《相声有新人》是东方卫视于2015年推出的相声类综艺节目,旨在通过比赛形式推广传统相声艺术,同时结合现代娱乐元素,吸引年轻观众。该节目在形式、内容和传播效果上具有显著特色,但也面临一些争议。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特点、影响及评价:



一、节目形式与创新点
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节目以“相声比赛”为核心,但突破了传统相声的单一表演模式,融入了现代综艺元素。例如:
选手成长历程:选手从初赛、复赛到决赛的晋级过程被详细记录,展现其学习相声、突破自我的历程。
导师点评与互动:邀请知名相声演员(如郭德纲、于谦)作为导师,通过“对对碰”“挑战赛”等环节,既传授传统技艺,又加入互动游戏,增强节目趣味性。
舞台设计:舞台结合传统相声的“说学逗唱”与现代舞台技术(如灯光、音效),营造沉浸式体验。

2. 节目环节设计
“对对碰”环节:选手与导师或对手进行“双人相声”对决,既考验技艺,又通过幽默互动引发笑点。
“挑战赛”:设置主题任务(如模仿经典段子、即兴创作),考验选手的临场反应和创意能力。
“观众互动”:通过社交媒体投票、现场观众评分等方式,增强观众参与感。

3. 多维度评价体系
节目不仅关注选手的表演技巧,还通过“观众评分”“导师评分”“专业评审”等多维度打分,力求全面评估选手实力。



二、嘉宾阵容与影响力
1. 导师阵容
郭德纲、于谦:作为相声界的“黄金组合”,他们的参与为节目注入权威性,也带动了传统相声的传播。
其他嘉宾:如侯耀文、于谦、张云雷等,形成“老中青”三代相声演员的阵容,既传承传统,又吸引年轻观众。

2. 选手来源
节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招募选手,涵盖全国范围,既有专业相声演员,也有业余爱好者,扩大了受众基础。
例如,选手王佩瑜(国家一级演员)的参与,提升了节目的专业性。

3.会被认为是“相声推广的窗口”:节目通过娱乐化形式,让年轻观众对相声产生兴趣,甚至引发“相声复兴”的讨论。



三、观众反响与社会影响
1. 正面评价
年轻观众的吸引力:节目通过“快节奏”“高笑点”设计,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尤其是社交媒体上的话题度较高。
相声传承的尝试:节目被视作“相声进校园”“传统艺术现代化”的尝试,部分观众认为其有助于相声的传播。
选手培养:部分选手(如王佩瑜)通过节目获得关注,甚至进入专业相声团体,被视为“发掘新人”的成功案例。

2. 争议与批评
商业化倾向:有观众认为节目过于注重娱乐效果,甚至牺牲了相声的“严肃性”(如过度依赖搞笑段子)。
评委专业性争议:部分观众认为导师点评过于主观,或对选手的“技术短板”缺乏耐心,影响节目公信力。
“快餐式”传播:节目节奏快、内容密集,可能导致观众对相声艺术的深度理解不足。



四、节目特点与局限性
1. 亮点
创新性:将传统相声与综艺元素结合,打破“相声=严肃”的刻板印象。
传播力:通过东方卫视的全国影响力,以及社交媒体的传播,使节目成为“现象级”综艺。
文化符号化:节目中的“相声”元素被赋予新意义,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娱乐的结合体。

2. 局限性
形式与内容的失衡:部分环节可能过度依赖“搞笑”而非“技艺”,导致相声的“说学逗唱”核心被弱化。
选手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选手的表演能力不足,可能影响节目整体质量。
文化深度不足:节目对相声的历史、技巧、文化背景的讲解较少,难以满足深度观众的期待。



五、总结评价
《相声有新人》作为一档相声类综艺,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传播力,成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娱乐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为相声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其在专业性、文化深度和内容质量上仍有提升空间。总体而言,节目在“相声复兴”和“传统艺术现代化”的探索中具有积极意义,但需在形式与内容的平衡上进一步打磨。

推荐指数:★★★☆☆(中等偏上,适合对相声感兴趣但对传统艺术要求不高的观众)
文化价值:★★★★☆(在推广传统艺术与年轻观众之间取得一定平衡)

该节目既是一次传统艺术与现代娱乐的尝试,也反映了当下综艺节目的文化定位与观众需求之间的矛盾与融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喵喵喵

忙里偷闲把三期的相声有新人全看了,本以为是个垃圾节目,没想到看完之后感受颇多,待我一条条道来:

  • 勇者斗恶龙

之前网络上总说郭德纲是变成恶龙的勇者,但我说实话那些所谓“主流相声艺人”根本算不上什么恶龙,那时的郭德纲自然也不是什么勇士而只是个普通的村民,整个故事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在一番努力后变成了大地主,中间其他地主一直在阻挠他但一直没成功而已。

但就该他像其他地主一样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时,他却真的站了出来转职成为了勇者,挥剑斩向了这个愈发浮躁的社会和市场,要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让相声重新火起来,让浮躁的人心踏实下来,老老实实掏钱买票坐那听一下午相声。鲁迅说过: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曾经的主流相声界,对于相声的日薄西山无能为力,专心营私自肥,内卷化严重;不仅如此,还给尚在襁褓之中的新兴势力予以致命打击,是为懦夫。而在郭德纲成为村里最大的地主之后,并没有忙着去对之前的懦夫们进行报复,而是抽出刀来指向了一个不可名状的可怕存在——市场,比起市场这个克苏鲁,之前那些真的算个屁。

如若郭德纲屠龙成功,那么他便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如若失败,他也是一名优秀的入殓师,让相声风光体面地寿终正寝。

就个人来说,我希望他能成功。

  • 饭辙

节目里不止一次提到,这些年轻的相声艺人在地方上开园子,平均一年一百万的赔钱。相声创始之初本身是份要饭的学问,弄成现在这样也是令人啼笑皆非。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些新生代相声演员没挨过饿,不仅没挨过饿,反而动辄几百万几百万地往里砸钱,最关键的砸的还都不是自己的钱。

文穷而后工,这话是欧阳修说的,身处绝境而面不改色,才能说你是天选之子的坯子。举我自己的例子,关注我的人都知道,我前一段时间非常认真地追一个女孩子,被拒之后转过天来哭的稀里哗啦的,一边哭一边写完了一份2200字的稿件,还饶上三个搞笑段子,你得有这种狠心和不要脸的精神才能成为天选之子的坯子。当然我也只是举我最近的一个例子,这种事对我来说已经不叫事了,我要想成事的话,以后还得继续倒霉来磨练心性。

之前杨少华和马志明聊天时就说,自己当初没饭辙,马三立拉着他到长安大剧院带着他说了场相声,让观众认识认识他,上之前就拍着杨少华的肩膀说:”宝贝儿,你有饭辙了!“,杨少华当时眼泪就下来了。之后和马志明同台演出,马志明在台下给他说活,杨少华心里是不服的,不服能怎么办,不服就饿死了,只能忍着。打碎了所有的尊严为了挣一口饭吃,你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自己吃的油光满面,烧着别人的钱做艺术能成功的,不说没有,只是少之又少且几乎不可复制。

要我说这节目到中间某一期,就该把这十几组演员找个大场馆一扔,从下午一点撂地说相声说到下午六点,送进去二三千的观众,一人手里拿20个牌,就模拟当初天桥三不管地区要饭的相声艺人那个状态,五个小时说下来,谁活深,谁底实,谁体格好,谁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就全有了。

  • 天选之子

注意的读者可能发现了,我上面一直说的是”天选之子的坯子“而非”天选之子“。

因为我现在真心觉得那些至正纯金,能够青史留名的天选之子一定要多才多艺,并且能靠这些能耐赚到钱

我上面说了,这些年轻的相声艺人在地方上开园子,每年百八十万地赔钱;可想的是当初郭德纲是1996年来北京办德云社,一直到2005年才算真正红起来,中间这九年郭德纲自己到底是贴进去多少钱。郭德纲自己也说过,自己给人写剧本,拍电视剧,录综艺(比如被关在玻璃橱窗里48个小时)等等,是靠着这些钱一直补贴着自己的相声事业。别看郭德纲拍的电影烂的不行,但是九十年代一直到世纪初,很多脍炙人口的电视剧的剧本都是郭德纲写的,创作能力非同小可。郭德纲是真的多才多艺,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本事能卖钱

因此成就一位真正的天选之子远非历史的行程和他在这行上的高深造诣那么简单,关键在于一个容错率。有多少人也许拥有冠绝当世的才能和天赋,却因为技能种类太过单一,容错率不够,终于还是没能熬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就是节目给我的启发,希望能和各位共勉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