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气工程师算不算??
上次答了本单位,被潜伏贵乎的领导抓住洗了次头,三令五申说还好没泄密,给我划了个红线,所有内部文件和通报事件不能说。
我就嘀咕了,单位也没啥好说的,毕竟安全搞得严,好多年没出过事,没料啊。。
但是隔壁各种设备厂商技术服务人员,和有些不属于体系的队伍倒是事情一大堆,因为同气连枝,好多都知道,我就来偷偷讲讲,也当给各位以后立志搞电的提个醒。。
(有些故事背景设定稍微改下,事件保留真实,防止有些单位对号入座神经敏感,所有事都保证是非通报,并且社会上基本都知道的 )
1.葫芦娃救爷爷的故事
某高压设备技术服务厂家
然后厂家去搞一个gis设备罐体,这个gis罐体呢,长得跟香肠差不多,一节一节的,不过里面塞的东西,是个叫六氟化硫的东西。
这玩意儿无毒,但是分子密度较大,所以对流比较慢,所以脑袋探进去,如果扩散时间不够,人很容易就因为缺氧,哐当了。
当然无毒不是绝对的,因为罐体里面经常会有操作电弧,在高能情况下,这玩意儿就可以和泄露进来的空气水分还有触头里面的一些非金属元素反应,产生各种各样剧毒物质。
所以平时检修这些玩意儿之前都必须用专业的回收装置把罐体里面的气体全部抽真空回收还要氮气冲洗。
然后这个设备厂商有一次玩脱了,气体抽相对微正压就直接开罐了,就地排放。
这些大兄弟也有安全意识,一大堆人蹲在变电区域在,在风口玩了半个多小时手机抽了半小时烟,然后掐指一算诶时间差不多了,然后撸起袖子开整。
第一个兄弟进去了,干了几分钟感觉不太对,但是在罐体内退得慢没出来,哐当躺了。
第二个监护的兄弟一下子慌了,也爬了进去想把第一个人拖出来,结果毫无意外也躺了。
然后其他几个兄弟见事不对,第三个也去救也躺了,一个人汇报现场呆着的领导,领导身先士卒撸着袖子救人,结果哐当一声也躺进去了。
最后好歹气体疏散得差不多了,终于葫芦侠没团灭,一个人把其他几个人挨个挨个拖出来了。结局嘛,头几个人基本凉了,领导和后面的人吸入的少,还勉强能苟。
事后我也见到了这个小领导,满脸都是ptsd的痕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业规范性很重要呀。
2.接地线既能防电也能引雷
某电厂搞高压试验,委托三方进行。
该作业队呢,干事情雷厉风行,很快噼里啪啦一顿操作,实验就做完了。
不愧是有钱拿的工作,飞快就把工作给结了。现场负责人全程像个日本将军,抽了个小马扎镇山河,心里数着钱美滋滋的,连做实验的声音都是卡沁卡沁的。
厂端的值守人员也去验收,不知道心里是不是在想露娜为什么无限连老断,验收就按照表上挨个挨个搞完了,其他一概没检查,然后兴冲冲又跑回去玩王者荣耀了
工作负责人见工作顺利收工,心想反正钱赚到手了,不如守他们把电送上去吧。厂端很感动,就去立马送了电。
然后立马发电厂母线跳了。
现场一看,负责人坐在小马扎上,身上衣服电没了,身上冒烟。
其他几个工作成员也全员gg,躺在地上不省人事。
当晚听说五杀的消息。
事故调查才知道,这些人做母线试验,感应电太大挂了一组临时屏蔽线,后来都忘了这事。然后又没有通知工作许可人,验收也不知道这事,然后到最后送电,这跟线依然在母线上绕树三匝。
然后一送电,这五个人就被通过这跟线五雷正法了。
最不巧的是,屏蔽线落点在小马扎旁边,工作负责人就变成雷电中心。
3.指点江山可以,不要指点雷电
3是属于道听途说,来源于隔壁省某公司
一个帮领导到现场巡视
国企领导大多有个特色
一般一把手大小王很平易近人,毕竟大多基层出来的懂的下面凄苦,回工作场地跟回家一样
而JKQA就不一样了,很多都会想方设法找存在感,有喜欢找茬的,有喜欢发表大论的,然后电力企业里面最怕的是最后一种,拿手指指点点的。
特别到了低压场地和无功设备场地,因为安全距离贼近,虽然日常巡视哪怕你是一米九的大汉都不会出问题。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空气湿度较大的时候,空气击穿距离会很短。
一般变电站有个习惯,任何时候尤其是低压场地,手不能超过肩膀,金属物件高度不能超过肩膀,换句话说肩膀之上只能有你的脑袋和安全帽,同时,下雨天不允许巡视,雨后一般不进低压场地内。
然后回到这帮jqka,那次视察正好是雨后,就等雨终于停了说哎呀去看一看设备好不啦的那种。然后一个小领导就开始发扬坏习惯,指指点点。
然后突然就电闪雷鸣
小领导以仙人指路的姿态现场飞升
事后很多人也很诧异,其实按照计算,带电部分哪怕在下雨天,你人举手都远远不会引雷。
后来监控发现,这个小领导不止指指点点,手上还拿着一根圆珠笔。
4.要致富先砍树的前提是树别在高压线旁边
某高压电线旁边,一棵树被发现过高危及线路,要砍掉。
已经谈好了青苗赔偿,价格合情合理也都接受,就等着开砍。
然后另一个附近的人不知道是咋回事,树也不是他家的,突然晚上就偷偷出来想把那棵树砍了,不知道是眼红别人可以赔钱,还是单纯想抢先砍了卖钱。
会砍树的人都知道,砍树并不是像电视机里横着砍过去那么简单,特别是大树,一般上下各砍一道相反深痕,然后拉倒。倒下的方向和你上下痕的朝向有关
然后这个人估计没注意高压线,拉树的时候正好树就朝高压线过去了。
然后高压线通过树对地放电,这个人就很不幸死于剧烈雷击,而且更惨的是身子趴在树上,线路自动重合闸的时候那一发两倍正常电压的操作过电压和瞬态接地电流峰结结实实打身上。
后来线路故障排查一看行波测距,就知道大概就那个位置,就那棵树。
现场一看,结果不是最开始谈赔偿那个人,所有人都很蒙逼。
至于那个人为什么要砍树,谁也没法知道了,只知道从此以后,所有人想砍树首先得看看,举头三尺有没有高压电。
纺织工程师,曾遇见定型机导热油管爆裂,送油管端240℃的粘性导热油行成的粘性燃烧剂像喷淋一样喷出,沾到身上根本无法去除,只能越烧越深,此事共计三台定型机报废,五人被烧伤,其中两人失去劳动能力。
公司污水处理池,有化验员取样时不小心掉进富氧池,池水中含有的大量的气泡使得水的浮力很低,化验员其实水性还好,但是依然没能挣扎到池边栏杆处,保安从监控中发现,赶到位置其实只有不到三分钟,但是人已经溺亡了。
整经机全速旋转时速度可以到300m/秒,挡车工女孩子爱美,违规不盘发不带帽套,静电吸引头发卷入高速运转的盘头,人体就和一个布娃娃一样被卷入铸钢的盘头,仅仅是一瞬人就烟消玉损。
同样是整经机,帮兄弟单位整经,提供的是常州产的铸钢盘头,当时来的时候就发现此盘头质量不佳,在生产例会上明确不允许使用此盘头,但是车间主任是个老师傅,整经领班是他的干女儿,他们在夜班悄悄地上了这套盘头,等我接到车间报告赶来制止的时候,恰好盘头承压到极限爆裂,破片造成整经领班直接被切成了两段,车间主任也失去了一条腿。幸亏是德国整经机有盘头防护,否则飞溅到织机区可能造成更大的伤亡。此事幸亏我在生产例会上明确不可使用,并且实际封存了这几个盘头,否则就凭一死一重伤的结果,我这个生产负责人是要入狱的。
定型机老机,由于温度上不去被安排长期做棉类产品的定型。由于日常清洁保养不到位,导致生产中定型机腔室的油料糊料和飞花在高温作用下自燃,熊熊的火焰几乎能透着定型机外壳烧出来,场面极度壮观。此事件造成定型机尾操作员轻度烧伤,定型机机体部分报废。
摇粒机,那是很多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年的工人很多都是农村打工的青年,学历低玩性大安全意识淡薄,夜班摇粒组五个人,班长离岗抽烟,两个工人吃饭,两个工人值机,A工人将身体趴近摇粒机出缸,B工人恶作剧的启动了机器,好死不死这台机的安全保护被电工断开,机器启动人在滚筒中高速运转,等到班长听到呼喊赶到,A已经身亡,B全程被吓到目瞪口呆。此事件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因过失杀人入狱,公司电工因工作失职入狱。
些这些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只是因为安全无小事,我们作为工厂生产的参与者和管理者,见到了太多的人间惨剧。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我们针对发现的问题不停的增加着不允许操作的行为,尽所能的开发安全防护的措施和设施,不停的要求工人规范操作手势和操作流程直到变成下意识的反应,这些的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这些血的教训能够化成他人安全的保护。但是我们也有挑战,各种工厂的所谓增效操作,简化流程,打着增加效率的名义其实就是在拿工人的安全进行豪赌,但是国内工厂的积弊又往往助长了这些漠视安全生产行为的产生,大量的经验主义和机会主义思想在慢慢的毒化着各级的管理人员,使他们麻木松懈甚至变成帮凶。安全生产是防范小概率时间,但是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必然就是大问题,希望我上面列举的事例可以和各位共勉。
原北方某造船厂外协安全员。
先说入职后老师傅说的神奇案例:
1.工人维修甲板,需要换一块圆形铁板,那二货蹲圆心位置,转着圈用火焰切。切完咚的一下掉进20米深的船舱,肯定没了啊.
2.俩工人靠甲板外延脚手架抽烟,结果脚手架不牢固,俩人比翼双飞下去了,船坞到甲板高度30米吧,也肯定没了.....
亲眼见的!!!!!唯一一个我震惊的:四川那边十八九岁架子工,在20米高脚手架不系安全带,跳来跳去,是在脚手架上面跳来跳去,我艹,我在船坞边上,距离我十米远,亲眼所见,我都不敢大声喊他,怕他一不小心摔死了........
在职期间别的区域发生的:
1几外协工队一起在造舱盖(电焊+切割作业),乙炔气体泄漏进入舱盖(可以理解为七八十平米的空心墙那么大吧),bong!!!一声,七八米高处天车大姐看残肢断臂满天飞,死不少人,但是当时当地新闻一点没有..........
2.修理液压油管路,但是俩人没有给管路放油,带压直接用火焰切割,喷射出来的液压油把俩人烧成黑棍棍,后续就不知道咋处理的了
3.新船下水后发现少一个人船出船坞后,船坞抽干净水后发现,人在船坞底呢.........
然后,我就怕了,挣得不多危险系数太高,干一年多就跑路了
多了去了。。。
说几个邪门儿的。
1.
核反应堆维护,需要更换某个部件还是啥的。为了减少员工辐射剂量也就是减少放射场工作时间,提前搞了个1:1模型用于培训。
然后正经施工的时候,几个傻哥们儿把模型放进去了。。。真家伙拎起来就往外跑。。。。
结论:人紧张起来不光傻而且瞎。。。。
2.
一个核电站里不止一个反应堆。都挨着。型号一样所以长得也差不多。但是每个堆状态可不一样。有的堆停堆大修,旁边儿的还满功率运行呢。
于是,某一天,仨给x号堆维护的工程师带了个安全帽就欢声笑语的奔y号堆去了,打算 真~带电作业。。。。。。
最后给主管气的,一边骂娘一边扛着油漆把去不同堆的通道刷成不同颜色。
你们不认字,不识数,会看色儿不?!
3.
这个住多伦多的肯定都听说过。一九年夏天安省给一些人手机莫名其妙误发了个pickering核泄漏的警告。。。。。
其中包括了几个当时在站里的工程师。。。。
几个人望着几百米外的反应堆大楼陷入了沉思:
“啥泄露了?”
“为啥没人告诉我?”
“值班儿的跑了?”
“他们跑得了么?”
“我也跑不了啊!”
“我这时候尿了不丢人吧?”
4.
911之后,加拿大人着魔了一样研究飞机撞各种设施的后果。。。包括核反应堆。。。
于是真就做了个实验(好像在cnl),把一架报废战斗力弹射撞向反应堆保护壳标本。
所有人准备就绪,弹射按钮按了一下没反应,又按了好几下,还没反应。于是一个傻哥们儿走向了弹射器,后腿刚迈过去,啪,飞机射了。。。。
他差了半秒钟就驮着飞机一起去了。
5.
还是cnl的事儿,只不过年头久了被传的神乎其神了。
一个工程师研究放射物空间内散布问题。想了各种方法做实验,最后不知道是谁附体,决定用炸药。。。。。。
找了个炸箱,里面放了个爆炸物外面包上放射物。。。。。
最后当然是被抓了。。。你说你不是那个意思的谁信啊。。。。
Ps. 说起cnl顿时就不困了。大家可以搜搜NRX核事故,俩工程师沟通不畅完成的后果很严重。。。。另外当时参与事故处理的有个美国海军军官叫卡特,几十年后当了美国总统。
6.
说个我亲身经历的事儿。实验室里墙上挂了个大几十公斤的压缩气瓶,一头连着手套箱(glove box,先这么翻译吧),然后有一天检查发现挂气瓶的螺丝松了。。。。
所有人一身冷汗。。。当天啥都不干了回家该拜啥拜啥去了。如果气瓶掉下来,扯掉了出气口,那它就是个几十公斤的喷气式弹头在存了各种放射物的实验室做布朗运动。。。。
其他的想起啥了再更吧
我工作几十年了,工作中倒是没遇见什么危险。不过,出差除外。
1)某次在北京某著名石化工程公司和设计院出差。到了某楼层的办公隔区见到了某位工程人员,寒暄几句,就让我们到会议室等待会谈。来到会议室刚落座,发现外面办公隔区一阵混乱,大家都围成一堆,不知何事。
由于事不关己,我们也不便询问。
过了一会儿,这位工程人员来了。询问他发生了何事?原来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过道,一台吊扇突然掉下来了,好在过道中没有人,没有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我们一阵庆幸。要知道,在吊扇掉落前不到一分钟,是我们最后经过过道呀!
2)某次从哈尔滨到北京,飞机下方是八达岭,北京已经在望了。
大概是山地到平原出现了下沉气流吧,飞机突然就掉下去了。空姐正在回收杯子,我把最后一口可乐喝掉,飞机掉落时被吓到了,手一松,杯子就在眼前飘着——飞机成了自由落体了。也不知有多久,感觉有1百年这么长,飞机下落停止了,杯子砸落在小桌板上,可乐四溅,机舱里一片哭声。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怕飞机颠簸了。笑!
3)我还在老国企时,我到车间去调试设备。没想到车间某处发生了短路,电线电缆烧起来了,车间里一片火光。配电柜后方有一位电工,一步跨到开关柜后部,刚好断路器的上方有一把可以在柜内操作的隔离开关,这位电工就这么徒手拉下了隔离开关。
结果是,车间的电气火灾被阻止了,但这位电工被电弧烧成了残废。他当然成了英雄,但日后的生活会怎样?我都无法想象。
一个重要经验:绝对不能带载拉隔离开关!血的教训。
一个重要结论:在职场工作,在任何情况下,第一要务是保护自己。在满足保护自己的条件下,我们发扬英雄主义精神,去进行危险性的操作。
例如这位电工,完全可以拖延几秒钟,到开关柜的前面按下断路器分闸按钮,让电源脱离,既满足故障现场的断电要求,又能够确保不会出现自身的人身伤害,两全其美。
光学三维成像技术开发,需要用到激光器(线激光器,还不是点激光器)。
为了降低成本,一般用650nm红光激光器(或者绿色,蓝色激光器,很少有红外激光器)。
开激光器有非常显眼的红色激光线出来。
某一年为了测试,买了一根850nm的红外激光器,人眼看不见,但是确实有强光出射(200mW,Class IV级别的激光器)。
放了一段时间之后,需要临时用一下,就上电开机了。
上电之后一点光没有,我还以为是激光器坏了。东瞅西瞅,就是不出光。
后来仔细看了看参数,发现用的是850nm的激光器,有光但是人眼看不见。
还好,有个好习惯,
就是任何时候,不管激光器是否开启,人眼不会凑到光路上去。
就是任何时候,不管激光器是否开启,人眼不会凑到光路上去。
就是任何时候,不管激光器是否开启,人眼不会凑到光路上去。
感谢多年前老师的培养,身体本能避开了这个危险动作。
若干年前,那会还在干QC,一天车间油缸装配完在做耐压试验,小菜鸟图省事,缸头螺栓就装了四五颗好像,刚开始充油空行没事,1.25倍耐压时,导向套带着缸口法兰飞出去了,擦着油漆工的鼻子飞出去了,一直飞到车间后门,让后绑的一下把后门放倒了。
还是在总装车间,液压站油箱渗油,我在检测漏点,在油箱里面喷完清洗剂后等了一会,刚喷完渗透剂,油箱外面看见漏点有渗透剂渗出了,麻痹,傻货二把刀焊工焊条就呲起来了,我还在油箱里面往外退,然后油箱里面就着了。幸亏带着防毒面具,不然燃烧的丙酮气体就一路烧进肺了。差点就凉了。头发,眉毛喷香。
后来一次在和电气工程师在现场,但是应该是闸门限位卡了不知道怎么地,当时是电气工程师和当地县里水务局的局长下去了,我们家工程师穿了救生衣,局长没穿(当地人水性极佳)。进了廊道之后将近半个小时也没见动静。然后我们在下游好远才找我们家工程师,河里飘了差不多有四五十分钟。局长到今天都没找到。
17年的时候,由此车间转成捆的槽钢,两台叉车在抬,小叉车在前面,大叉车在后面,转弯的时候三顿半的小车翻了,司机整体被压在叉车下面,我们都以为司机玩了,结果司机命大,没死,只是骨折,只是骨折。
其他林林总总,从闸门上摔下去的,脚被型材,钢板砸的,手被剪板机压紧油缸压扁的。。太多了。还有被钻床绞进去的(大臂骨折,没死),铣床绞进去的(这哥们最硬,双手硬撑工作台把机床给憋停了,身上肌肉出力超载撕裂了。),车床绞进去的(一个妹子,下班换完衣服去关床子,连衣裙绞进去了),大中午被镗床绞进去的(部分骨架在镗杆上,车间从地面到屋顶都是组织物)。
18年换了单位,夏天的时候我们总工在试飞(发动机意外停车)的时候摔死了,稀碎。
后来转入了机器人自动化行业,被机器人飞车干骨折的,被变位机绞死的,被机器人插死各一次。
一次印象深刻的生产事故。
当年广东某家电大厂。
花了将近2000万,从我们公司买了一台热处理生产线。
那天凌晨老板带着几个技术员连夜杀到广东,客户说我们的炉子炸了。
生产线炉膛长度近五十米,方形的炉子被炸成了香肠状,炉内所有的设备都轰得稀碎,幸亏外壳是用10mm钢板焊得严严实实,否则半个厂房都要化为废墟。
我们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很有信心,客户上来就指责我们的设备有问题,把老板气得摔杯子。
我们的生产线集成度很高,用的是成熟可靠的机械操纵加数字探测,只需一个工人就能操作。但我们早先给这家客户培训了不下十个操作工。
为什么要培训这么多?
因为他们平均干几个月都提桶了。
我们的工程师都说他们厂迟早要出事。
于是我们直奔操作记录。结果他们不做记录(这tm什么神仙管理)……
我们只能一边修设备一边查。查了半个月,才明白怎么回事。
炉膛工作的核心炉温在1800度左右,最高可以烧到2400度。开机要按照程序通入天然气燃烧逐步积累热量,耗时十余小时。
半燃烧的天然气充斥在炉内作为保护气。
他们周一要开工,于是让一个刚来两个月的小工周天晚上来开机……开机是自动的,只要保证管路接通就行,小工开启程序后就睡觉去了。
然而,他没开自来水管阀,冷却池水不够,凌晨时分设备缺水和高温告警相继被触发。
最骚的来了……
三千多度,炉膛都熔化了。
开膛时空气灌进去,和可燃气来了个充分混合,场面相当刺激。
仰赖于这家大厂优秀的管理机制,这个小工出事后消失了,走之前甚至要了一笔工伤补偿。
2022年3月10日
我看热度差不多过去了,就来更新一下。也算是对前文的补充和解释。
1.我们这类是非标设备,每一台都不一样,所有程序都是在试生产中一边试验一边编写的。而且所有动作都是机械传动——这给了操作者极大的自由度,但也对其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正常关机程序和开机一样复杂,需要数个小时逐步消耗气氛和热量。急停程序启动后要全面检查(可能面临大修),炉内数十万的产品都要报废,整个生产线上下游都要暂停。
以上两点就是我们不设置自动急停的原因。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现代列车的自动化程度那么高,可是出了问题紧急刹车不是要驾驶员自己拉么?
这件事故的原因是工厂方面从上至下视操作手册于无物,全都严重违规操作,属于甲方全责。很多人说是设备的问题,甚至有语言激烈者连发数条评论展开批判(已删除),我不能理解。
虽然已经交付了,但产品仍在交付一年内,因此按合同我们依然有责任无偿修好这个几乎只剩壳子的设备。我们一位老工人,用厂房中的行车和数吨重的钢卷,硬生生地把气球一样的炉子压回了方形,用极低的成本奇迹般地修好了。
年底算账,这样的灾年我们居然还挣了十来万过春节。
找个时间,我想写个回答专门讲讲这位几乎不识字却能和老板坐一起吃饭的老工人。
至于那家大厂……不出所料,由于经营不善,产品生产线如今产能不到设计的1/6。而那个企业,似乎并不在乎一个工厂的损失。。。
评论区的诸位知友讨论的有点激烈,我特来更一下。
1、此文中出现的所有支架,都未正式投入使用,我们去检查,就是为了更安全的投入使用,避免可能因支撑体系问题而出现大的安全事故。所以,我的项目从头到尾没有出过大的安全问题。
2、引用评论区一位知友的话:见过工人干活吗?---既然工人不仅能爬那么高,还能把各个位置搭起来,那为什么我们不能爬上去检查?甚至于,我觉得,我们的检查也是应该的。
3、第一幅图片中的钢管支架,之前是有封闭式防护笼的,但是几次倒运都坏没了。就这样爬确实不对也不应该,项目部的这点决定我承认不对。但是,对于仅使用几次的(工人多爬几次,我们仅一次。其实有封闭式防护笼在安装支架钢管时,防护笼的骨骼钢筋和吊装钢丝绳的干扰也是个安全隐患),是否需要安装那个,我觉得这是个可以平衡考虑的问题(支架正式建成后,所有人员从顶部检查梯下去,如下图)。
4、别用规范来套现场的施工,不仅是现场管理,包括流程管理。我去过的工地不是几个,中铁中交中建都有!基建狂魔的疯狂速度是有代价的。
5、关于佩戴安全绳问题,我确实没有见过评论区多为知友提示的五点式安全绳。当时我们项目买的都是那种普通的一个钢扣然后类似于赛车安全带那样的安全绳。一根安全绳差不多有3kg左右的重量。垂直爬高,还是60多米,戴那个玩意我们自己也不愿意,不仅因为更换安全扣时危险更大,同时垂直爬高负重而且是负这种有头有尾的重,确实不方便。我更多的认为,安全绳适合于作业时候用,这种保持移动的用起来确实不方便。当然,这里我说的都是传统的那种背带式安全绳。
还是类似原文结尾那句话:希望诸位知友对高架路桥施工人员多点敬意和理解!也请对你未知的保持敬畏。虽然我已经离开,但是那几年那几个项目,我更多的仍然是感恩!
--------------------------------------------------------------------------------------------------------------------------------------------------------------------------------------------
谢邀!以自己历史为鉴,希望诸位同行知友一生平安。
对于我们土建工程师而言,我觉得第一个危险当然是爬高,刚在中铁现场管理那会儿,经常要爬支架爬模板。如下图:
看我 上图中红框圈选的部分,我们就没有安全带(有安全带爬的过程中要不断变换安全带位置,反而更危险)没有安全通道沿着那个小钢筋焊的楼梯爬上去了,垂直的爬上去了,中间是不是还能看到木板搭设的简易脚手架,每到这个位置,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得变换个姿势才能穿过它继续爬上去(我这张照片也是站在这种脚手架上拍的)。嗷,忘记说高度了,爬到顶是63米,爬上去一方面是为了检查各个钢管桩(钢管桩直径1m,不太好抱)之间的连接质量,一方面是为了检查下图的这些玩意。
说实话,爬上面的支架时,我是不太愿意的,但是我们部长都爬了,我们又还能说什么呢。爬的时候也是鼓起了勇气和胆量,并没有那么害怕。但是,讲真,下来之后是越想越怕,在那种位置,随便失次手或者踩滑一脚,那就.......
继续爬高系列:
垂直高度依然平均60m左右,就这么个60cm宽的小道,1m高的简易围栏,我们得完成一周环形模板支撑体系的检查。
这张图片 我在哪拍的,请诸位自己脑补。
继续,这种高度13m左右,我爬的时候,踩滑过一次,然后幸好抓住了缆绳,在半空中悬了一会儿。
这种满堂支架也经常爬,这是在哪个角度拍的照片,不难想象。当时的项目这种支架平均高度6m左右,我有个同事在4m左右的地方摔了下去,摔断了一条腿,我们心疼了好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请对你未知的,保持敬畏。
建筑工程行业,大型国企土建工程师一枚讲讲自己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
1,项目工程离不开混凝土,混凝土运输是靠橄榄车来送到工地,就是马路上常见的那种罐子车,满载总重要接近50t。当时一辆橄榄车在场地内调方向卸料,一个刚来现场工作三个月的新毕业大学生在后面指挥,大车的视角都有很大的盲区,这个新人恰恰站在车的正后方,卸料倒车的地方恰恰又有个小斜坡,大车因为斜坡而且又满载的原因没有立刻刹住,这个大学生就被橄榄车直接挤到了后面的围墙上,直接挤碎了上半边半个脑袋,场景就不仔细描述了,这种情况安全帽像纸糊的一样毫无用处。难以想象年轻的生命在刚踏上工作岗位就以这种残忍的方式凋零,家人又该怎么接受。公司赔偿了180几w吧好像。
2,地上结构阶段,楼板洞口防护没到位,半块隔墙砌块莫名从楼板间的30cm见方的预留洞口13层坠落,直接拍到在2楼工作的工人身上,工人当场没了。后尸检内脏全碎。
3,19岁的年轻电焊工,交流焊机漏电,恰巧防漏电元器件失效,人也是当场就没了。人走的时候全身呈黑紫色。
4,最诡异的一场事故。施工现场如果道路没有硬化,为了防止挖机过去施工陷进松软的土里去,一般会垫一些钢板在地上做临时道路,这种是一种很通常的做法。事故中的老师傅站在钢板上指挥挖机,挖机开过的时候履带不知为何就把成吨重的钢板直接卷起来了,人和钢板直接被带飞,落地后的钢板拍在了落地了老师傅身上,人直接被拍进了土里……
写在最后,知乎首答,做工程的几年见过的听过的事故真的好多,有人祸也有天灾。这个行业很辛苦,待遇却不高,真心希望工程人注意安全,有些不注意安全的人和事我们都会严厉管教,毕竟生命只有一次,200w换不来原先完整的家庭和希望,毕竟我们每个人也不是只为自己活着。
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钢管厂。直径1米左右,一根几吨重的钢管,用钢丝绳吊着在厂房里来回过,有时候工人工程师就在下面。
刚入职几天,就见到一次钢管吊起时,还没离地,钢丝绳断了。大家还很淡定,表示断了换一个就是了。
这种制造业企业都是有指标的,苦不苦不说,死亡率比当【】还高。
锻造行业,说几条吧。
1.二车间机修上螺丝时偷懒用天车挂钩勾套筒,滑脱后打到膝盖上,粉碎性骨折,截止目前大半年了还在家里。
2.二车间的锤锻模,锻件沾模,新来的技术员好奇把头伸进去看,机修往车边去时被地上的油滑倒按到了踏板,上下合模,技术员往后躲,没被夹死。。。。被上模紧固用的锯条打到头上,头盔打碎把颅骨打穿。。。。。被打死了
3.锻打前需要将切好的钢材捣进炉里加热,一工人修炉时没关捣料器,而且到另一边的时候偷懒没有绕过捣料器而是跨过捣料器,结果被自动捣料的捣料机构把小腿腿捣穿了,骨头没事,是把肉捣穿了。。。捣料器的捣料棒有乒乓球粗细。。。不可思议,我总觉得会直接把腿骨带折的。这是三车间的事儿。
4.又是三车间,在修设备时从三米高的设备上掉下一个二三百斤左右的配件,下面的机修本能的去接了一下,两只手好几只手指粉碎性骨折,一年半了,还在家里歇,据说有几根手指已经萎缩了,吃不上力。
5.还是三车间,三车间的锤锻设备好像需要加氮气,但是加错了加成了氧气,结果发生爆炸,把操作手的耳朵给炸成了耳膜穿孔。我不懂为嘛氧气会跟氮气发生爆炸,上网也没搜出来,有懂行的帮忙科普下。
6.以上几件事有几个亲历者是我朋友,有几件是前辈聊天时告诉我。至于我本人倒没有经历过什么大事件,最危险的一次也就是在生产中上模的定位键掉了下来不知道怎么掉到了模具中间,结果合模时把键弹了出来,打到了操作手的腿上。伤并不重,2500T的压力机加上键本身的三百度高温,结果也只是在腿上烙出一个28×70的印,然后腿肿了半个月。危险在于这个印在大腿根部,离男人的要害只有一寸之遥。
7.我们一车间没有什么好提的,除了上一件也就是我当班时遇到的叉车倒车时压到脚,换模具时被40×580×400的垫板砸到脚,锻打时模具打崩碎片崩到手等等只是骨折的小事件,一般来说我把人送医院时都还能搀着走,没有把人躺着送进去的。。。。
18.10.25再次更新
又放翻一个,二车间老哥干活儿时棒料砸脚了,把劳保鞋钢板砸变形,把脚趾头砸成粉碎性骨折,回家休工伤去了。。羡慕。
我觉得作为燃气工程师有必要说一下用气安全了。
几个亲身经历吧,有时候自己注意安全耐不住别人作死偷懒。
1.大竹本人,做家用燃气热备,需要测试一氧化碳等性能,有个探杆伸进火焰上方受理燃烧产物,那个温度不是太高,也就6百度左右,测试员测的时候没有固定,我经过的时候倒了,你没看错倒了,砸在我的胳膊上,我用肉身弹开,他又回来了。4年了,这个疤还是可以看得见,当时我就看见我的手臂在发出煎牛排的滋滋声,一万句MMP .
2。不要相信任何人给你的说的我做好了你可以动手点火了,一头飘逸的头发,就因为一个傻逼跟我说他把接头接好了,我直接点火了,一个火球在我眼前迸发出美丽的光芒,我的头发被烧成阴阳头,两万句MMP .
3. 大竹跟着领导去工厂看生产线,该工厂也是牛逼,燃气管道用的是比较长的软管,生产车间的环境较为恶劣,漏了,是的漏了,一堆人在看试点火,然后看见一个巨大的火球像光像电一样闪现在我们跟前,我领导可以跟刘翔比赛跑步,而我,经过前期的熏陶,我们两个工程研发部门的人在别人反应过来时已经在五十米外了,从那之后我们公司的人只要看见我们工程的人跑了,他们会跟上,这没什么不好的,是的挺好。
4.这个也是大竹本人看见的,工厂的经理指导工程师操作,对,就是传说中外行指导内行的那种,点火测试一切顺利,然后该经理嫌收拾太慢,直接拧下了高压阀门接头,火源还在着,一个爆燃,我觉得温压炸弹也就是这个原理吧,还好半张脸毁容,手烧了半熟,医院治了治没什么大碍。该经理现在消停了好多,不亲身指导了。
6. 这个是听闻,一个小伙子搬运甲烷罐,偷懒没用搬运气瓶的推车,用了人力叉车,然后倒了,上面的阀门断了,我觉得这就是火箭弹,据说飞了有50米。
声明是如此的晶才,远离工程狗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
燃气小熊
工程师遇到的危险绝大部分和违章作业有关。说一个我自己的。
当年刚工作不久,车间临时停产搞保养,有个小蒸汽炉里面的加热管坏了,电工不够用,揣了个对讲机就下现场。
蒸汽炉里有水,怕水珠溅到哪里出问题啥的,所以要把380V电源从外部断掉,保险起见,再把电缆拆除。我在对讲机里喊外面电源管理人员把电断掉,对方确认断电了,我就开始拆电缆。其实这个时候按操作标准是需要二次确认的,我带了万用表但是没做二次确认,还好带了橡胶手套(无尘间标配),加上良好的操作习惯-----每次拆线必用绝缘胶带把线缆头包好做好绝缘,并且包绝缘胶带的时候不和线缆头金属露出部分做直接接触。标准的操作流程和良好的操作习惯加上绝缘性优异的工具(带绝缘手柄的扳手)给了我生存的机会。
拆卸完毕,一切顺利,更换加热管,一切顺利,重新装上380V电缆----70的电缆很硬弯来弯去很费劲,也都顺利。到最后一步一个接继电器的线的时候,那条线忽然从手中滑了出去,蹭到了380电缆端子的固定螺母,都还没看清,瞬间就电光一闪,这条小线就烧断了,我脑袋一下就蒙了--这特么没断电?!!!70的电缆带电拆装!!!鬼门关转了一圈的感觉,脚都有点软。
然后手就开始抖,退后两步对讲机再次呼叫断电,工具一扔,维修牌挂好,警示带围好。跑出去连抽了几根烟才缓过劲。
//*********************
有人看的话,一会再更一个。
//*********************
第二个,前两年的事。
某日摸鱼中,对讲机里说某设备不好调试,我心说就这破机械一点技术含量没有,一点点的试呗。正好有空,就过去看一看是不是有人耍花活。
过去之后发现俩人确实不太灵光,就说了几个结构要点让他俩自己来,我在后面看。恩,设备在最前面,后面一米多是一个钢平台,我就站在钢平台后面,膝盖和钢平台差不多高。
看了一会儿,忽然就感觉有东西推我,回头一看尼玛一个叉车叉着一车原材料正从后面怼我,把我挤在中间,卧槽,特么动都动不了,赶紧大喊,前面的兄弟闻声看见也赶紧大喊示意司机停车。就这样又捡了一命。
原材料一垛高一米,司机两垛一起叉,两米高再加上离地距离,绝对挡住司机视线,严重违规。又是电动叉车,一点声音也没有,神不知鬼不觉就把我挤住了,他么的叉子离地距离正好比钢平台高那么一丢丢,竖着挤横着挤我都得死在那,最好的结果也是双腿骨折,卧了个大槽。
等叉车退后我跑出来,指着司机鼻子问候了他八辈祖宗,很热情地。出去抽了半包烟才缓过来。
//*********************
第三个,不是我亲历,听说的,现场的人也都认识。
ABB旁边的传送带坏了,两位电工去修。这台ABB是两线共用的,这条线传送带坏了之后ABB就只在另外一条线工作了。两人之中的新电工一个没注意,感应了传送带旁的传感器,ABB瞬间调头过来捏爆了这位的脑袋。另外那个电工当时就吓瘫了。
事故原因:1、故障线未停线;2、进ABB区域未经过安全门。
我不是工程师,只是在建设期被派到工地上去支援工作的。
虽然过去好几年了,现在想想也有点儿后怕。
应该是14年11月。又被派到建设现场查进度,当然啦,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绳三大件必不可少。
路过一个施工中没有护栏开放式的户外楼梯,5层那么高吧。低头上台阶呢,突然有人喊
“哎!”
还没反应过来,就听“铛”一声,然后感觉一股不大不小的力从头顶安全帽传了过来,因为是低头虽然力不大,让我一个趔趄,一脚踩了一个有钉子的木板上,又因为没有护栏我整个人一个不稳半个身子侧出了台阶。万幸,我系了安全绳,要不就“自由落体”定了。
后来自己起身,知道是你个师傅用锤子不小心锤头飞了,砸到了我头上。
因为带了安全帽,我幸免被开瓢
因为穿了安全鞋,我幸免脚被插管
因为系了安全绳,我幸免“自由落体”
我被同行的乙方单位工程师戏称,我是他从业二十年来唯一一个“没来几次工地,三大件用全过的人”
大概是在12年的时候,刚从学校出来进入了一家风电企业做现场的技术工程师。那个时候国内很多标准都没有,一些情况大家都没遇到过。
真的是自己摸爬滚打,遇到什么情况大家都不知道,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来自未知的危险,因为你没办法预防,或者发生了你不知道那是危险。
给大家看看风机发电机
这是站在发电机顶端拍了,非常的大,高度大概在100米这样,一根一根的。
原理就是风吹,发电机励磁切割磁场。叶片有三根,是有角度的,0°就是开花风吹到叶片上,动能最大在通过齿轮箱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定子绕组切割转子磁场,产生电力。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风越大,叶片承受的力也越大,传递给发电机的力也越大。这个时候如果风速过大了,叶片就得调整角度从0°变到20°或者30°,最后停机。
问题就在于,风力太大后很容易出现控制程序想收,却收不回来的情况。最后就会变成叶片越转越快,最后飞车。
飞车的结局如下:
故事就发生在我在的一个风场,有一台风机叶片收不回来,转的跟电风扇一样。各种振动,温度都哔哔哔的报警。
这个时候,我们的领导为了自己的业绩。因为一台上千万,发生事故他肯定被撸。居然叫我爬上去,手动调节叶片的角度强行停机。
当时谁都没经验,我还真傻的背着电脑往上爬。85米的爬梯,怕到一半就闻到各种铁烧红,塑料燃烧的味道。那个烟实在是太浓了,浓不是指它的面积,而是指它的密度。
怎么形容,就像飘在空气中的塑料味马卡龙。
我们领导还在下面用对讲机疯狂的对我输出,问我怎么还没上去。然后塔筒那个抖的呀,比我抖腿还要快。
结果我怂了,也没想那么多有的没的赶快往下爬。跑到外面就赶快跑的远远的,电脑啥的都不要了。领导也觉得不对劲,手机都丢了撒丫子就跟我跑。
突然一声巨响,叶片承受不住撕裂开了。
那个时候,直接吓傻了。过了大半个小时,才想起来点烟。结果打火机在口袋里,怎么都掏不出来。
当时回去的路上还在庆幸,人没事就好。结果到住的地方,那个后怕呀。爬上去也有可能中毒,风机整个差不多有80吨重,随便一个铁块从100米高空砸到人都可以致命。
在哪以后,秉承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原则,猥琐发育。
讲一个故事各位就当笑话听吧。
老单位给某机场供某种配电柜的时候,我们单位负责协调发货的是个迷糊女士,A,B两个仓库,从A选到B,再从B选到A,来回折腾好几回,最终确定是A不改了。结果到现场一看还是发错了。
我销售同事带着售后工程师在现场就去协调怎么把货物从A再运到B。找到机场的施工方,施工方开口要一万五。三公里路无疑是狮子大开口。同事还价,施工方说这路程虽短,但是因为还在建设期,路不好走中间要用到大叉车,小叉车,平板车各种,这个价格所有事情全包。(全包划重点)
汇报公司,公司同意一万五。施工方真的很快活啊。然后销售同事带着售后工程师和施工方的人一起就开始把柜子挪过去了。
走到半道,因为路不平,导致配电柜在车上剧烈摇晃。我司售后工程师一看,大喊:快跑。就冲出去好几米,销售同事跟着跑了才缓过神来。施工方随车押运的小伙子,第一个反应是去扶。结果配电柜倒了,压住小伙子,断了好几根肋骨。
后来施工方要求我司赔偿,我销售同事说你不是说一万五全包。那这个工伤也含里边了。因为机场建设,安全很重要,闹大对谁都没好处。后来不了了之。
我司售后工程师说,有个人肉缓冲,柜子损坏不严重只需要换下壳体。
我销售同事跟我说,当时还没反应过来,那售后工程师就蹿出去了。他紧跟跑了。施工方的小伙为了维护我司财产选择用手去扶。
只能感叹还是年轻人身体好,那个柜子重达900kg。断几根肋骨不幸中的大幸了。
再讲个笑话吧
前几年刚入一加合资公司,去某大矿看我司产品实地运行效果。
闲着跟矿场技术工程师聊天。聊到某同行,好像是刚研发某设备,性能不稳定。开机调试时,同行工程师按下开机键直接带甲方跑出电控室,怕炸机。甲方说的时候云淡风轻,估计当时心里mmp。这招标都买的啥玩意。其实想做进国企矿也简单,都是有背景的经销商。没有关系做死也做不进去。
所以工程师遇到危险,直接跑就对了 甭管设备怎么样,保命要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