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型5.56mm弹已经装备美军两年了,现在的反应怎么样,有没有当初说的那么好?

回答
美军换装新型5.56毫米弹药,也就是M855A1“增强性能弹”(Enhanced Performance Round, EPR)已经快两年了。当初这款弹药可是被寄予厚望,宣称要在穿透力、精度和可靠性上都比老大哥M855有显著提升,甚至能压制一些轻型装甲目标。那现在部队用着感觉怎么样,当初吹嘘的那些优点,到底兑现了多少?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M855A1到底是个啥?

先简单回顾一下M855A1的核心改进。它最大的变化在于弹头设计:

新的弹芯: M855A1摒弃了M855的钢芯,改用了铜合金弹芯,外加一点点钨,但整体来说,它被定位为“无铅”弹药,虽然严格说还是含有痕量金属。最关键的是,这个新弹芯的结构和配重有所优化。
“尖头”设计: 相比M855的圆头,M855A1的弹头更尖锐,这理论上能带来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提高射程和精度。
更好的枪管磨损: M855A1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减少对步枪枪管的磨损,特别是对M4卡宾枪这种短枪管的武器。

部队的反馈:褒贬不一,现实很骨感

装了两年,士兵们和部队的反馈是五花八门,绝不是当初宣传的那般“完美升级”。

说好的优点,实现程度如何?

1. 穿透力: 这是M855A1最被强调的升级点。厂家和军方都宣称它能更有效地穿透头盔、防弹衣以及一些轻型装甲车辆(比如某些防弹玻璃)。
实际情况: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M855A1确实表现出了比M855更强的穿透力,尤其是在应对新型个人防护装备方面,有一定进步。但它也不是“万能”的,面对重型防弹钢板或者更厚的装甲,它依旧力不从心。士兵们普遍认为,它在“某些”方面有所提升,但并没有达到“颠覆性”的程度,更不是你想象中的“一枪毙敌”或者“打穿一切”。“比M855强一点”是比较常见的评价。

2. 精度: 更尖锐的弹头设计理论上能提高精度,尤其是在长距离射击时。
实际情况: 大多数报告显示,M855A1的精度确实有所提升,尤其是在中远距离上,弹道更稳定。一些精度射击训练中,它的表现得到了认可。但是,对于基层士兵来说,这种精度上的提升可能不像穿透力那样是他们每天都能直接感受到的。在战场上,瞬时反应和快速交火是更重要的,微小的精度提升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不一定能转化为决定性的优势。

3. 枪管磨损: 减少对枪管的磨损,特别是M4卡宾枪,一直是M855A1的设计目标。
实际情况: 这是M855A1一个相对确定的改进。相比M855,M855A1对枪管的磨损确实有所降低。这对于部队来说是个好消息,延长了枪支的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不过,这对于普通士兵的日常感受可能也不那么明显,他们更多地关心武器的可靠性和射击性能。

遇到的问题和槽点:

1. 供弹问题: 这是M855A1最让部队头疼的问题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弹头设计和弹壳与弹头的配合方式,M855A1在某些枪支上(尤其是老式M16A2、M4A1的部分批次)更容易出现供弹故障,比如卡壳、弹药无法顺利进入弹膛。
原因分析: 新弹药的尺寸、公差以及与弹匣的配合可能不如M855那么“通用”。有些士兵抱怨,换了M855A1之后,他们的M4枪族“娇气”了,更容易出现“喂弹不良”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军方需要对枪支进行一定的改进或更换弹匣,这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和工作量。

2. 可靠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 战场环境复杂多变,M855A1在高温、低温、潮湿、沙尘等极端条件下,其可靠性是否能和M855一样稳定,还有待更长期的观察和验证。目前有一些零星的报告,显示在某些恶劣环境下,其故障率似乎比M855要高一些。

3. 成本: 新弹药的制造成本通常比老式弹药高。虽然军方可能从长远角度考虑,但对于训练和大规模装备来说,弹药的成本始终是一个重要因素。

4. “绿毒”的副作用: M855A1的弹头含有铜,在某些条件下,弹头与枪管摩擦后产生的铜粉末,如果进入士兵的呼吸系统,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所以也被称为“绿色毒药”。虽然军方和生产商都声称在安全范围内,但士兵们对此还是有所顾虑。

到底“好不好”? 结论:有进步,但不是完美的“灵丹妙药”

总的来说,M855A1确实在某些性能指标上有所提升,比如穿透力和精度。它更适合应对现代战场上出现的各种防护装备。

但是,它也并非当初宣传的那般“完美升级”。供弹可靠性问题是当前部队反馈中最集中的一个槽点,严重影响了士兵们对这款弹药的满意度。此外,成本和潜在的健康风险也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所以,它是不是当初说的那么好?

答案是:没有。

它是一款有进步的弹药,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在设计和与现有武器系统兼容性方面的问题。美军在更换弹药的同时,也需要同步进行武器系统的调整和升级,以充分发挥M855A1的优势,同时规避其缺点。

目前,美军似乎还在继续装备和使用M855A1,但同时也在评估其他新型弹药,或者寻求对M855A1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这款弹药的未来,可能还会经历一段“磨合期”和“调整期”。对于士兵来说,他们更希望的是一款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定可靠地击发、并且能有效遂行任务的弹药,而不是一款“性能参数高”但却容易出问题的弹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说的是M855A1吗?那先说答案,评价整体不错,除了陆军,海军陆战队也紧跟形势用上了。

从头说起好了,也为了让其他不知道来龙去脉的朋友了解清楚。

美军60年代在越南战场开始使用的M16A1步枪发射的是5.56x45mm M193弹,这种子弹的基础是民用弹,铅芯、黄铜被甲,弹头轻,只有3.56g,初速很高,有997m/s。

这种又轻速度又高的弹头在近距离内有非常好的弹道性能,弹道非常平直低伸,而且在击中人体后会迅速失稳翻转,里面的铅芯会被甩出,有爆炸一般的效果,致伤效果非常强。

但是这种全铅芯的M193弹远距离性能欠佳,超过300m后侵彻力和射击精度都不好,这是因为它是铅芯弹、弹头又轻的缘故。到了上世纪80年代,美军列装了M16A2步枪,发射比利时研制的北约SS109步枪弹,也是北约标准小口径步枪弹,美军的代号是M855步枪弹。为了和外形尺寸一样的M193弹区分,M855弹弹头涂上了绿色色标。

M855弹相比于M193弹更注重侵彻性能和远距离,弹头更长也更重,有4g,弹头弧线也更尖锐。弹头内部结构方面,改用钢铅复合弹芯,前半部分有一个钢尖锥,后半部分填塞铅柱,用M16A2步枪发射初速为940m/s。为了提高弹头飞行的稳定性,步枪缠距从M193弹配套的305mm缩短到178mm(缠距就是膛线在枪管内绕完一圈需要的距离,缠距越短,说明膛线绕得越密,转速越快,弹头飞行也越稳。)。这种新的M855弹侵彻力比M193弹明显提高了,在640m距离上能射穿3.45mm厚的北约标准软钢靶板,在小口径步枪弹中应该说很优秀了。

在提高侵彻力的同时,M855弹的致伤效果仍然不错,击中目标后弹体还是会失稳翻转,弹头尾部的铅芯会甩出裂解,制造出很大的创伤。

但是M855弹要发挥比较好的致伤效果需要较高的存速,存速越高,弹头失稳破裂就越容易出现,在用20英寸枪管的M16A2、A4发射时初速够高,这当然不成问题。但是美军机械化程度高,很多部队把单兵用步枪换成了枪管长度14.5英寸的M4A1卡宾枪,问题就来了:后者的枪管长度短,同样发射M855弹初速只有900m/s,在较低的着速命中人体时,M855弹有时候还没来得及翻转失稳破裂就穿出了人体,打出一个平直细小的伤道,致伤效果就不足。

还有个因素是被命中者的体格。由于长期战乱营养不良,很多伊拉克、阿富汗武装人员体格单薄瘦弱,M855弹命中时还没达到能翻滚失稳的深度,就穿出了人体……

还有是在阿富汗、伊拉克的报告反映,M855弹在射击汽车车门、风挡玻璃后的目标时,弹头穿过车门和玻璃后发生裂解,无力再杀伤目标。

为此,美军认为有必要为M4A1卡宾枪设计一种新弹,新弹要有更高的存速、更强的侵彻力、更可靠的致伤效果,于是就有了M855A1弹。

M855A1弹弹头更长,不再使用全金属被甲结构,而采用钢芯外露的半被甲结构。弹体头部有一截尖头钢锥,钢锥头部外露;早期型号的弹头后半部分为铅铋合金弹芯;弹头被甲材料为黄铜。后来为减小靶场的铅污染,后期改进的M855A1把铅铋合金弹芯换成了铜弹芯。

侵彻力方面,M855A1比M855提高了一倍多,甚至其侵彻力比7.62x51mm口径的M80铅芯普通弹还要高。特别是在射击门板后、汽车风挡玻璃后的目标时,弹头击穿门板和风挡玻璃后仍有足够动能杀伤目标,甚至有时候弹头在穿过风挡玻璃时虽然裂解,但是较重的头部钢锥和尾部的铜弹芯一分为二继续飞行,仍有足够的杀伤力。

在射击无防护人体时,M855A1的弹道创伤特性也很鲜明,子弹射入后立即失稳翻滚,铜被甲裂成碎片在体内飞溅,铜弹芯和头部的钢锥因为质量较大,分裂后继续翻滚着向前运动,既保证了侵彻深度,又有足够的能量释放。

M855A1的这种特点美军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不但用在5.56x45mm小口径步枪弹上,连7.62x51mm中口径机枪上也出现了类似弹种,M80A1普通弹。

它把原M80普通弹的铅芯弹头换成铜芯+钢锥的半被甲弹头,结构和M855A1类似,侵彻能力大大提高。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微信公众号以图文科普为主,你的关注就是最大的支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