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色列称在研新药 5 天内治愈九成新冠重症者,如真实可靠,将对全球疫情带来怎样的转变?

回答
以色列在新冠疫情防治上一直走在前列,近期传出的关于他们正在研发的新药能在短短五天内治愈九成新冠重症患者的消息,若属实,无疑将在全球抗疫斗争中掀起一场颠覆性的变革。这不仅仅是医学上的突破,更可能意味着我们距离战胜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又近了一大步。

首先,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医疗体系的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目前,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全球医疗资源面临的最大挑战。漫长的ICU住院时间、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对医护人员身体和精神的巨大消耗,都让许多国家苦不堪言。如果这款新药真的能做到在五天内显著改善甚至治愈重症患者,那么住院时间将大大缩短,床位周转率将显著提高。这意味着医院可以腾出更多资源去收治其他急需治疗的病人,医护人员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工作状态,整体医疗系统的运转效率将得到质的飞跃。这将为那些尚未完全摆脱疫情影响的国家,或者在未来可能再次面临疫情冲击的国家,提供一个重要的缓冲和支撑。

其次,死亡率有望大幅下降。新冠病毒最令人恐惧之处在于其对生命的威胁,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如果新药能够有效阻止或逆转重症的发展,那么因新冠病毒导致的死亡人数将呈断崖式下降。这对于经历过亲人离世伤痛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安慰;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则是重拾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信心。死亡率的降低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和恐惧程度,逐步将其从“绝症”的阴影中拉出来。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全球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恢复将加速。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封锁措施、出行限制、供应链中断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一旦重症患者得到有效且快速的治疗,那么社会生活便能更大范围地回归正常。旅游业、餐饮业、文化娱乐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将迎来复苏的曙光。人们的出行和社交活动将不再受到太多顾虑,消费者信心有望回升,投资活动也将更加活跃。各国政府也能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中,而不是持续消耗在应对疫情的紧急状态。

此外,这款新药的出现,将深刻影响疫苗研发和接种策略的未来走向。虽然疫苗在预防感染和重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病毒的变异以及疫苗效力的衰减,使得持续的研发和接种成为必要。如果治疗重症的新药如此高效,那么未来在病毒防控策略上可能会发生一些调整。或许会更加侧重于早期检测和快速治疗,尤其是在那些疫苗接种率较低或存在免疫屏障的地区。同时,也可能促使全球科研力量更加专注于开发能够治疗病毒感染本身,而非仅仅预防感染的药物。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潜在的挑战和考量。首先是药物的可及性和成本问题。如果这款新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高昂,那么如何保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对低收入国家和地区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药物专利、生产技术转让等问题都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协商解决。其次,药物的副作用和长期安全性也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即使在短期内疗效显著,其对人体可能存在的长期影响仍需深入研究和观察。最后,病毒的变异永远是潜在的威胁。病毒是否会对这款新药产生耐药性,也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和持续的监测。

总而言之,以色列传出的这款新药消息,如果最终得到证实,其意义之重大无异于在抗击新冠的战场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它不仅能拯救无数生命,更能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秩序的重建注入强大的动力。这无疑是人类智慧和毅力的又一次伟大展现,也让我们对战胜疫情,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接下来,全球科学界和各国政府的关注焦点,无疑将集中在对这款药物的进一步验证、生产和普及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各位老铁邀啊~

但老夫就是个不会读空气的焦虑贩卖机而已,邀请老夫来回答这种喜气洋洋的问题,只会让大家感觉不爽快,何必呢。

不过来都来了,还是例行讲点丧气话吧。


一、

咱得先弄清楚几个基本概念。

首先看个图:

不喜欢看洋文没关系,简单口述一下。这是一张病程进展图,它主要说明一个事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是一种阶段划分很明确的疾病。从最开始的高危暴露开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 潜伏阶段:从高危暴露到发病,大概5天左右(感染delta的话可能发病会更快);
  • 急性感染阶段:也就是病毒继续在体内大量复制,但固有免疫系统被打得懵了逼,特异性免疫系统又还没反应过来的尴尬阶段;
  • 炎症反应/细胞因子风暴阶段:特异性免疫系统出马,顺利清除掉病毒,但各种细胞因子有可能刹不住车,继续发飙的阶段;
  • 恢复阶段:不用解释了吧。

(还有其他分类法,比如在急性感染阶段后面额外划分出一个肺炎阶段等)

(图的上方那几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疾病分型的病毒载量变化…可以看到,病毒载量的最高峰出现在发病期前一刻)

二、

请继续看图:

左边的红点是代表高危暴露期,右边的灰点是痊愈,中间的橘色曲线代表病毒载量,曲线中间红色线段代表传染期,横轴上的绿色波浪线则代表发病期。

请把这张灵魂画手匠心大作代入图一(病程进展图),然后大声问自己——

当感染者已经病重到需要磕以色列神药保命的地步时,他/她还有没有传染性?


三、

下面转进到另外一个基本概念。

啥是烈性传染病?

顾名思义,这玩意儿突出一个烈性传染过程,其次才是一种疾病。

烈性传染病对社会生活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烈性传染这一部分,

疾病那部分只是雪上加霜罢了。

只说疾病的话,世界上比COVID凶猛的疾病可真是太多了,世界上死于其他各种疾病的人数也比死于COVID的多太多了。

可其他那些疾病为啥不会让全世界停摆,不会让各国如临大敌,不会让知乎上等人天天激烈讨论该不该闭关锁国?

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东西可没这个指数增长的本事,

尤其是顶着疫苗每两三天翻一台的本事。

——比如说啊,近期正在发生的众多指数增长事件一例,请品鉴:

这样的大起大落,谁TM受得了?


四、

所以答案就很明显了。

以色列这个药,疗效具体咋样,老夫还没找到paper,就算它真的像新闻吹的那么有奇效吧,

它还是没法对全球疫情带来什么实质性改变。

甚至还有可能带来一丢丢负面影响……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

  1. 本次疫情对人类社会的最大冲击来自于指数级传播,不是来自于需要靠磕神药解决的重症;
  2. 病毒传播主要发生在潜伏阶段(当然也发生在急性感染阶段)。等到需要磕神药保命时,传播窗口期早就过了。

或者,咱可以说直白一点~

对于新冠爸爸来说,那些需要磕神药保命的病人,不过是一堆利用完剩下的炉渣而已,

救得回来救不回来都没关系。爹爹我早就跳去祸害下一位了~

同样的意思,换一个角度理解就是——要搞定全球疫情,唯一有效的做法只能是切断传播链,让病毒没办法跳去祸害下一位——而不是撵着病毒的脚后跟给幸存的炉渣们上猛药。

就这种意义上来说,以色列神药既然不可能在可见的未来实现全球普及,那么它更大的存在意义就是给那些有机会磕得上神药的特权阶级们一个不去背水一战的选择余地——

而这显然是不利于全球疫情的。


五、

最后,为了不给某些天真烂漫的朋友任何抬杠机会,老夫预防性地把他们的主要论点给封死了吧。对于本次疫情来说呢——

死亡不是唯一的bad ending。

死亡不是唯一的bad ending。

死亡不是唯一的bad ending。

所以单单减少死亡并不足以减轻疫情爆发造成的巨大损失。

其实这一点,对于经历过非典的地区来说,本来应该不言自明才对,

实在想不通为啥有那么多朋友选择性地忽略这一点……还是说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走几个例子。

——比如这篇:

文章作者对土耳其安卡拉某医院共1007位确诊感染者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下:

大约5%-25%的受访者声称新冠治愈后仍然存在长期症状,包括:疲劳、呼吸困难、胸痛、失眠、注意力缺陷、记忆力缺陷等。


——再比如这篇:

作者调查了挪威第一波爆发期间卑尔根市共65位入院感染者和247位居家治疗感染者(四舍五入就对于轻症)。以上311位感染者占了第一波爆发期间卑尔根总感染者人数的82%,结果如下:

dyspnea=呼吸困难,fatigue=疲倦,concentration problems=注意力障碍,memory problems=记忆障碍。以上全部是长期症状。具体数据自己看图。


——再再比如这篇:

作者调查了瑞士苏黎世地区共431位成年既往感染者(其中81位入院,其余的可以粗略理解为是轻症),结果如下:

懒得划重点了,自己看图吧~


这样的paper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但总之,一句话总结就是——

死不死人不是判断疫情危害的唯一标准,死亡更不是唯一的bad ending。

如果因为有神药保命就任由感染人数暴增的话呢,

病毒带给个人的,是三成左右风险患上长期呼吸困难、记忆障碍、认知障碍等一大堆后遗症。

而病毒带给全体人类的,则是按人口比例计算的整体失能和长期医疗负担。

按人口比例计算的整体失能和长期医疗负担。

按人口比例计算的整体失能和长期医疗负担。

user avatar

神药(包括神疫苗)有宣传的效果的话,以色列就不会现在每天新冠死20个人了。

800万人口,正常死亡也就是每天200人左右,一下子多了10%,而且还在快速上升。

user avatar

2月份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已经开过发布会吹过这个“神药”了

但是目前来看,很难说这个药好还是不好,因为:

1、没有任何期刊或学术杂志上有公开发布的、同行评审过的详细内容;

2、还在二期、规模不大,一期更是只有35个人;

3、也没有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组;


另外,除了内塔尼亚胡吹它是“神奇小药丸”之外,吹这个药最猛的是“巴西特朗普”,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声称是“治疗新冠的真正解药”。

这俩老兄的加持,反而让人不太看好这药的未来啊……

user avatar

瑞德西韦、羟氯喹、消毒水、下一个又开始力?啥时候俺们拆尼斯的板蓝根也露露脸

user avatar

真突破还是“薅羊毛”?

“所有的临床试验结果要以专业文献支持,大众媒体的报道不能作数,在当下,就以色列这一新药的疗效,临床上尚未听说过。”

针对这一消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是如上表示。

先来了解下相关事件:

由于此前以色列疫情好转,重症患者数量较少,二期实验在希腊进行。据报道,在希腊多所医院内接受EXO-CD24治疗的90名患者中,有93%在5天内出院,对未能快速治愈的患者似乎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无一例需插管或使用呼吸机治疗,更无一例死亡。
EXO-CD24是CD24蛋白与外泌体的结合体。CD24能够降低免疫系统作用,外泌体则是小的脂质囊泡,主要作为CD24的运输工具。该药物通过鼻腔吸入,主要作用于患者肺部,其原理是通过抑制重症新冠患者常见的“免疫风暴”,使免疫系统更安全地清除病毒。
2020年9月,以色列卫生部批准EXO-CD24开启临床试验。首批30名重症患者中有29人在经过5天治疗后全部治愈,无一例因药物出现严重的副作用。阿尔伯表示,当前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该药物是否安全,直到目前,在一、二期实验的患者中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此前,阿尔伯曾称,相比使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遏制免疫风暴的传统治疗方案,EXO-CD24通过气管直接吸入免疫风暴的“心脏”——肺部,使用外泌体技术低剂量局部给药,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且效果显著。同时,其易于生产、成本较低。此外,该药物或可用于其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哮喘、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
据悉,EXO-CD24即将开始下一阶段实验,该阶段将有155名重症患者参与,其中三分之二使用EXO-CD24治疗,三分之一服用安慰剂,预计将在今年年底结束。

实际上,随着“德尔塔”病毒的传播形势日趋严峻,各家生物医药企业纷纷披露“特效药”的研发进展。

7月30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杨子峰教授指出,“三药三方”的代表药物连花清瘟和一些中药单体对德尔塔变异株(Delta)都有抑制效果,其中连花清瘟无论是Alpha、Beta还是这次的Delta变异株都显示了稳定的体外抗病毒作用,进一步体内研究正在进行中。

随后,8月4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官微发文称,

近期,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杨晓明研究员团队最新发现针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效的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IC50高达5ng/ml。这意味着,单抗对德尔塔等新冠变异株有效,新冠肺炎治疗有望迎来特效药。

也是从这一消息发布后,市场反应敏感,各家纷纷效仿,陆续传来好消息。

康泰生物称已经成功分离出多株“德尔塔”变异株单克隆毒种;
中国科兴称,疫苗可以帮助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效抵御新冠病毒伽马变异毒株;
康希诺高管公开表示,接种加强1针,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可增加约8倍。

在8月5日,腾盛博药又宣布,其单克隆中和抗体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的ACTIV-2三期研究已在美国、巴西、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研究中心完成846位受试者的入组工作。此外,据腾盛博药披露,目前的体外假病毒实验数据表明,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对需要关注的病毒变异株“贝塔”(Beta)、“伽马”(Gamma)、“伊普西龙”(Epsilon)以及“德尔塔”(Delta)保持中和活性。

此外,目前一期及二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了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在中国的二期临床试验(NCT04787211)正在进行,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牵头。针对中国近期出现的由“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新冠病例,腾盛博药已与中国政府机构和医院开展合作,向广州、深圳、瑞丽、昆明、南京以及扬州提供BRII-196/BRII-198开展临床救治。

该消息传出后,腾盛博药连续三日暴涨,累计涨幅近80%。该股早盘继续获资金追捧,盘中涨超10%,高见44.35港元,继续刷新上市新高。截至8月10日上午11时20分,报40.8港元,成交量609.5万港元,总市值已突破291.9亿港元。

眼下,毫无疑问,无论是药物是否最终为“特效药”,市场反应已经或者正在使得相关企业薅了一波羊毛。

新冠肺炎重症治疗,仍以“共识”为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临床上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法有3大类型,具体为:

根据病情确定治疗场所、一般治疗、重症病例的治疗,

每项治疗措施都包含很多的新冠病毒治疗细节。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较重,住院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患者治疗仍然是一个难题。

根据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临床诊治、培训、研究合作中心共同主任卢洪洲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上海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临床救治是成功的,而坚持合理用药、科学施治是关键。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承担了全市95%以上确诊患者的救治任务。

卢洪洲介绍,

“回顾抗疫历程,特别是输入性病例的成功救治,上海共识中的关键治疗用药概括为‘四素一肽’的集束化诊疗方案,即激素、肝素、大剂量维生素C、干扰素-κ、胸腺肽的联合使用,可有效阻断重症化进展。”

也就是说,目前,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四素一肽”诊疗方案成为上海新冠肺炎治疗的主要选择。

在其他地方也有各自的治疗策略,例如,对于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来说,其自身免疫力低下,对抗病毒能力较差,从外界输入恢复期的血浆可以协助机体对抗病毒,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而对一些免疫力低下,不发病、只传播的病毒携带者,如老人、小孩,病毒长期在其体内存活更加危险,恢复期血浆也可以帮助他们把病毒杀掉。因此,在不少地方康复患者的血浆也成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手段之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去年年初,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组建恢复期血浆专家组共采集了43份恢复期血浆,治疗了湖南省长沙、湘潭、株洲、怀化等地的21名重症病人,21名患者全部救治成功,0死亡。

王新宇教授表示,

“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一般还是支持治疗为主,上海的治疗标准是以‘上海共识’为基础,各地在新冠肺炎治疗方式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就现有提到的特效药,还有待专业文献的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让诸多疫苗研发药企赚得盆满钵满,而随着疫情反复,多个疫苗研发进展好消息更是不断,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即将到来,而相关特效药是否真能如期到来,拭目以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科技日报

user avatar

目前公布的是2期结果,但是不包含对照组,结果需理性看待。

他们自己接受采访就说了,在没有对照组之前,是得不到确切结论的。

希望这条回答评论区别出现什么葡萄酸的话语,这么回复只能显得你不正常。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要认知一个问题。

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在轻症和普通症状患者中,大部分人体受到的损害都是病毒造成的。也就是病毒入侵了我们的肺部,肠道或者其他地方的器官造成的损伤。

但在重症(以及部分普通型偏重)的患者中,很多的损伤是由患者本身造成。也就是因为新冠病毒引发了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攻击自身,严重的会导致发生炎症因子风暴,最后致人死亡。

所以,我们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有2种,一种是针对病毒的,一种是针对炎症因子的。

前者更多的是抗病毒治疗,一般是用在轻症和普通型身上,比如瑞德西韦,还有包括再生元和礼来等公司的单抗药物。

这些药物的普遍问题是,对重症没什么收益。因为重症阶段抗病毒就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如何平复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激增才是核心点。

那么对于重症我们一般用什么药呢?

地塞米松,虽然是个激素,虽然是非典就在用,但现在依然也好用,而且是WHO唯一一种被认可可以降低死亡率的药物。当然激素药物的副作用也是显著的。

另外还有一个也是我在去年给大家介绍过的,托珠单抗。这个药是治疗关节炎的,那就有人问了,关节炎跟新冠有什么关系?确实没什么关系,但是炎症因子风暴有。

托珠单抗是通过靶向炎症因子里边的白介素6,来治疗关节炎。白介素,也就是白细胞介素,是白细胞分泌的一种炎症因子,他们用来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消息。我们大多数的免疫反应都依赖于白介素。托珠单抗刚好就是通过靶向了这个白介素,来消除炎症反应。

同理,它也可以靶向白介素6,来扼制炎症因子风暴。

但要注意,这些药物本身对病毒无效,对于没有发生炎症因子风暴的患者,反而会降低他们平时的自身免疫力。

而这次以色列神药“EXO-CD24”也是类似的作用,它本身的对病毒无效,而是通过CD24蛋白来降低免疫反应消除炎症因子风暴的。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按着他们的报道,超过90%的参与实验的重症患者在5天内治愈出院。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别说重症哈,就是普通患者,5天出院,也很难做到的。

就是病毒清除过程都没有这么快。在瑞德西韦的临床里,综合了轻症,普通和重症患者,对照组康复时间是平均15天,用瑞德西韦组是10天。

那么,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来了,对照组呢?疫苗接种情况呢?

这些都没有的话,如果,不用这个药,5天也有9成治愈呢?

user avatar

又来了……

可别再立flag了。

当初力推瑞德西韦那会儿,我还说过,假设那药真那么有效,也必须得跟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策略配合使用。而且,最好是轻症的时候就搞定,别拖到重症。

要不然,都像某些国家,每天新增十几万,也不知道药够不够用。搞得治病的速度跟不上传染的速度,那就尴尬了。

哦,对了,别忘了发展中国家的穷兄弟。

要是他们吃不上药,还是等同于超大号培养皿,鬼知道后面又会炼出什么蛊来。

唉,早就说过了,疫苗跟药物都是好东西,就是使用的人哪,一言难尽。

就跟砌城墙似的,砖是好砖,就是砌的时候只围一半(还不到),另一边还敞着,你这边就算用铁打的砖头,砌到天上去也是拦不住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以色列在新冠疫情防治上一直走在前列,近期传出的关于他们正在研发的新药能在短短五天内治愈九成新冠重症患者的消息,若属实,无疑将在全球抗疫斗争中掀起一场颠覆性的变革。这不仅仅是医学上的突破,更可能意味着我们距离战胜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又近了一大步。首先,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医疗体系的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目前.............
  • 回答
    以色列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一直表现突出,近期关于其研制的新药在重症患者治疗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的消息,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关于“5天内治愈90%新冠重症者”的说法,我们需要更详细地了解其背景和具体细节。通常情况下,这类信息的来源是权威的医学研究机构、制药公司发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或者是由国家卫生部门进行评估.............
  • 回答
    以色列近期确实面临着新冠疫情的“重新暴发”挑战,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近期公开场合表达了对疫情反弹的担忧。这并非简单的口头警告,而是基于一系列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判断。疫情反弹的迹象与表现: 感染人数上升: 最直观的指标是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持续增加。虽然以色列曾在疫苗接种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近期数据显示,.............
  • 回答
    6月23日,俄军在黑海的行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其向英国海军“戴安娜”号驱逐舰开火示警的事件,以及英国事后的回应,都充满了解读空间。简单一句“以为俄军在射击演习”的回应,背后可能隐藏着多层含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从信息披露与舆论引导的角度来看,这种表态可能是一种刻意的模糊化处理。在国际关系如.............
  • 回答
    .......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疫情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以及年底疫苗接种率目标达到八成的预测,无疑给公众注入了强心剂。这背后反映的是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医疗科技的进步以及广大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然而,在当前的防控形势下,我们绝不能因此掉以轻心,甚至产生松懈情绪。要真正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并朝着实现“动态清零”或与.............
  • 回答
    看到小米说“近两年来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我第一个感觉是:这年头,一个有野心的科技公司,不往研发上使劲儿,那才叫怪事。先别急着点赞,我们来掰扯掰扯这事儿。“每年30%的增速”——数字背后是啥?首先,30%的增速听起来挺唬人的,是个不低的数字。但我们得明白,这只是一个增长率。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纠结的情况,尤其是当事情发生在艺考这种特殊时期,还有“同床过夜”这样的字眼出现。我来帮你梳理一下,看看这件事的可信度有多大,希望能给你一些更清晰的视角。首先,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不要被情绪左右,而是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艺考期间住宿的普遍情况和经济压力:艺考通常需要在外地进行,而且.............
  • 回答
    美媒报道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设立前总统办公室一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举措,更可能蕴含着他未来的政治布局和公开活动意图。首先,关于这个前总统办公室的性质和意义: 延续总统身份和影响力: 美国总统卸任后,会获得设立办公室的权力,用于处理与卸任总统职责相关的事务,包括管理其官.............
  • 回答
    普京将美国的行为比作苏联的“老路”,这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政治表态,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意识形态解读。要理解普京的发言,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普京发言的核心指控与对比:普京的发言并非空穴来风,他通常会指责美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走在苏联的老路上”: 扩张主义与地缘政治野心: 苏联.............
  • 回答
    针对《纽约时报》关于“中国黑客导致孟买大停电,以此在边界冲突中威胁印度”的报道,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这则报道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为它触及了网络安全、地缘政治以及信息战等敏感领域。以下是我对这则报道的详细看法:1. 报道的背景与指控的性质: 时间点: 报道特别强调了孟买大停电发.............
  • 回答
    马云这番话,听起来真是掷地有声,而且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简单来说,他这话的意思就是,阿里巴巴未来每年都会“放飞”一批在公司摸爬滚打了十年以上的老员工,让他们出去闯荡,去开创新的事业,去改变世界。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推动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阿里这么.............
  • 回答
    关于以色列在吞并巴勒斯坦后是否会向其他方向扩张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敏感的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地缘战略、国际法以及各方力量的博弈。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以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核心问题: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和安全考量以色列作为一个人质安全受到高度关注的国家,其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受到对其安.............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一个很有趣的历史和文化现象。说在以色列建国前犹太人中“没有”文学家、艺术家,这说法有些绝对了,但要说为什么相对“不那么显眼”或者说集中涌现的现象不那么突出,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犹太民族的文学和艺术传统其实是非常悠久的,只是在“建立以色列”这个概念出现之.............
  • 回答
    以色列在加沙地区进行军事行动前的“通知”行为,是一个涉及国际法、人道主义责任、军事策略和国际舆论的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行为的背景、争议点及可能的国际反应: 1. 事件背景与具体行为根据2024年10月加沙冲突期间的报道,以色列军方曾在轰炸加沙居民区前,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向部分居.............
  • 回答
    2018年4月30日,以色列对叙利亚的轰炸,是此前一系列类似行动中的一次。要理解这次事件,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和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战略之下。事件的背景: 叙利亚内战的持续: 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一直处于内战状态,局势复杂,涉及叙利亚政府、多个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如ISIS)以及地.............
  • 回答
    以色列在发出警告后炸毁了半岛电视台和美联社的办公大楼,这无疑是近期加沙冲突中最令人震惊和担忧的事件之一。这件事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层面,涉及到战争法、新闻自由、国际关系以及人道主义关切。首先,从以色列的官方说法来看,他们声称这些建筑被用作哈马斯军事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例如情报部门或武器仓库。以色列国防军.............
  • 回答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色列在中东地区造成的伤亡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涉及多个冲突、军事行动和长期存在的敌对关系。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总数非常困难,因为“死亡人数”的定义、统计方法以及信息来源都可能存在差异。而且,任何数字都无法真正触及这些冲突背后的人道主义悲剧。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时间节点和.............
  • 回答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那会儿中东局势可乱着呢,欧洲那边也刚经历完一场大战(二战)。话说回来,大家可能都知道,犹太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流离失所,尤其是在欧洲,受尽了各种欺压,二战时期希特勒搞的那一套(大屠杀)更是让他们痛不欲生。这种背景下,犹太人想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一个让他们能安全生.............
  • 回答
    以色列建国于巴勒斯坦地区是否“对”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非判断。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宗教、政治、人权、国际法等多个层面,以及不同群体截然不同的叙事和利益。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复杂性以及为何“换个地方”并非易事。1. 以色列建国的历史背景和论据: 犹太民族的千年回归愿望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