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这几波输入疫情,都是能倒回去找原因的,回去把漏洞堵上,就没了。
去年冷链传毒来了好几波,出台一项冷链必须检测、消毒,带毒按公司熔断的规定之后,今年虽然全球疫情更加严重,带毒冷链更多,但“冷链传毒”在中国已经没了,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
今年有“病毒强化传染性后造成隔离酒店感染”、“入境偷渡人员造成感染”,“机场国际区没有与国内区隔离造成感染”,“蒙古司机免隔离造成感染”等,这些疏漏。可以看到,这些都是疏漏,但只要做好了内外区完全隔离,新建“隔离小镇”独立下水道防交叉感染,边境建墙防偷渡、面对必须免隔离的人员做好防护,等等措施之后,这些疏漏也会被堵上。
诚然,随着病毒的变异,他找破口的能力也在逐渐加强,开发出很多新的入境方式,但破口毕竟是有限的,有一个破口堵一个,新冠病毒想要入境,就会越来越难。当然,堵这些破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相比“放病毒入境”会带来的损失,这些就是九牛一毛,是国家财政完全可以承担的。
并不需要悲观。
如果每次有本土病例时,哪怕只有一两例,哪怕因为防控及时没传开,都能总结经验、分享经验,在全国范围杜绝这种方式的传播,那么留给新冠病毒的余地就不多了。
网上有各种什么“如果新冠病毒持续20年,不可能一直堵下去”之类的论调,对于这种论调,我只想说,如果新冠病毒持续20年,那么欧洲、美国一直不积极抗疫,最保守的情况,也会各死至少1000万人。欧洲、美国死亡1000万都可以承受,中国维持20年全球最松的防疫措施,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今天意识到钟南山院士说的一个道理的正确性:
那就是,我们现在所采取的清零政策,是最低成本的选择
我们发现疫情,核酸检测,隔离清零
看似成本很大,但是对比一下国外的开放
几百万人感染,治理,隔离的成本难道就低了吗?只会更昂贵。
看似我们一次次的大规模核酸检测,消耗了很多检测试剂
难道国外就不消耗了吗?同样消耗
这是直接成本
那么间接成本呢?即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国国内生产正常,供应链也正常,虽然价格偏高,但是并非不可接受
选择开放的国家,经济就能正常运行了吗?
美国3亿人口,死了74万,两年来感染了4000多万人,还有大量的儿童,经济就正常运转了吗?
欧洲呢?
为什么呢?
小时候都被问过,树上七只鸟,开了一枪放倒一只,剩几只的问题?
道理一样,真正对经济造成影响的是人心
总是有疫情在传播,你就能安心的工作,旅游,消费了吗?
美国的特朗普说了,新冠就是大号流感,到如今,美国不少人也认为这是大号流感
问题是: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们,轮流流感一次吗?
治疗流感不花钱吗?
各位家长们,想想,你孩子感冒了是个什么情景?要是好几个孩子一起感冒了是个什么情景?何况孩子们还要上学,学校还在争论戴不戴口罩·····
经济学里面有一片空白,这片空白就是大规模死人之后,对经济的影响。以前灾难经济学说,自然灾害后重建将使经济总量增加,拉升GDP,但是如果死的人太多呢?
有人说,对啊,3亿多人口,死了70万不多,影响不大····人要是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是啊,树上不是还有六只鸟吗?
何况新冠比感冒厉害多了
这美国不是有4600万人已经体验过了吗?
我们坚持清零政策,事实上证明我们的经济受到的冲击最小
出口继续,贸易继续,只是人员往来麻烦了许多,动不动隔离一个月···
但是如今是个网络世界,人身隔离了,但是信息还能继续流通。
疫情对中国最大的冲击,是让人们开始收入降低重视储蓄,缩减消费······以及财政支出减少,经济乏力····
总之,辛苦的日子可能要熬过几年
但是,一旦躺平,会怎么样呢?
恐怕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人需要隔离治疗,这需要多少费用?多少资源?
那个冲击有多大?那时候可能我们消耗将比美国大多了。
新加坡,以色列,躺平之后又被新冠拉了起来
人民日报说了,我们和新冠病毒之间是你死我亡的斗争···
刘慈欣说了:一个种族对另外一个种族最大的重视是——赶尽杀绝
所以,抗议清零,必须坚持
关注知乎第一流氓,职场政治专家,传说中无所不能的老王/期货作手,原号:寰宇视野
欢迎关注公众号:交易哲学家
流程图工具链接:ProcessOn
可点击“查看原图”放大,或者下载图片后查看
备用查看地址:2021年10月额济纳旗疫情传播链 | 密码1101
备用下载地址:流程图 (访问密码 : 1101)
例如额济纳旗策克口岸境外货车途径道路与境内人员活动区域未完全分离,且口岸区域有游客进入
又如进口俄罗斯货物的黑河港离居民区较近
口岸区域应当合理布局,离居民区有适当距离,且禁止无关人员出入。
浦东机场要求:一线岗位人员集中居住,封闭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场内人员2-3天一次核酸检测。一线人员定期轮换休息,轮换休息时,必须隔离一段时间才允许进入城区。
通过以上方式,浦东机场相关的疫情都可以控制在萌芽状态。
如果内蒙和黑龙江也能坚持类似的管理制度,疫情输入的风险就能小很多。
(1)嘉峪关疾控发现混采阳性后没有给西安发函隔离,只是电话通知要求游客去复测。
(2)在发现指向额济纳旗的多个传播链后,当地提升风险等级较慢。如果能更早提升风险等级,其他地区的工作人员就可以看到有旅行史人员的黄码,及时采取措施。
(3)多地对有额济纳旗旅行史的游客隔离较晚。
(4)跨地区的游客一旦确诊,沿途信息公布不及时。
自驾的旅客一旦确诊或者明确为密接,应当进行全程流调并及时通告沿途所有经过地区。如果公布不全面,就不能及时提示到过相同服务区的人员去核酸检测。
(5)还有多个传播链不能明确源头,疫情还有继续扩散的风险。
经验可以通过线上培训和考试解决,在去年春节后,我国北大医院等优秀医院的老师录制了在线课程,全国的医务工作者都学习考试,提升了业务能力。
在疾控领域也可以开展类似的培训。
西部地区疾控人员完成线上培训和考试后,可安排发达地区有经验的疾控人员赴中西部边境县进行现场交流。
也可以考虑对口支援。
根据2020年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风险划定标准,新冠疫情风险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
其中,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为中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为高风险地区。[1]
如果疫情发现较晚传播面积较大,发现疫情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容易延误定级;
另外不常发生疫情的地区可能缺乏经验,定级可能较慢。
建议考虑传播链条的情况,如果发现有多条传播链集中指向某一地区,即使该地区病例没有50例,也应当及时定中风险。
在今年1月石家庄疫情、南京疫情、莆田疫情中,都没有做到尽早发现,直到疫情扩散开才发现。究其原因,我们还缺乏普适性的社区监控手段。
@陈晨 提到:核酸检测费用对于很多老百姓价格还是过高,导致宁愿自己买药,也不愿意去正规医院检测。
另外,只有城镇才有核酸检测场所,农村地区的群众去检测需要跑很远,时间成本也很高。
(1)在国际机场周边、对外码头周边、沿边村寨等高危地点建立核酸检测能力,每3天检测一次。
(2)加快快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努力降低成本,让所有地区的群众可以方便的随时检测。
我就想知道疫苗的有效率究竟是多少?本轮为什么这么多重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动了躺平的心思。
主要原因是现在世界的疫情已经看不到结束的希望,觉得国内这样费大功夫清零不是长久之计。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疫情的进展是没有人能够完全准确的预测了,就像疫情开始的时候,没有人会预测它会像今天这么严重,但是他就这样了。
大家都对疫情开始绝望的时候,说不定事情就会有转机。
很显然,经验主义对新冠病毒是无效的。
就算那些躺平了的国家,仍然面临比较严重的医疗问题,在不断的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比我们现在封锁的代价更大。
现在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以静待变:坚持清零政策,等待国外疫情的演变。
不管疫情管控多么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国家都是受影响最小的一个。
怕什么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