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钟南山称疫情恢复常态化的两个前提是病死率下降到约 0.1% 和复制指数约在 1-1.5 之间?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疫情恢复常态化的两个前提”,即病死率下降到约0.1%和复制指数(R值)约在11.5之间,这是基于科学的流行病学模型和对病毒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得出的判断。要理解这两个前提的意义,我们需要分别拆解它们,并结合当时的疫情背景来审视。

一、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下降到约0.1%

病死率是什么? 病死率是指感染了某种疾病的人群中,最终死亡的比例。它是一个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
为什么是约0.1%? 这个数字并非随意设定,而是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与其他已知传染病的比较得出的。
与流感比较: 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通常在0.1%左右,甚至更低。当新冠病毒的病死率能降到与流感相近的水平时,意味着其对公众生命健康的直接威胁已经大大降低,可以被视为一种“可控”的、类似于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疾病。
疫苗和治疗的进步: 疫苗的普及和治疗手段的进步是降低病死率最重要的因素。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者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也能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人数。当这两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时,即使有一定比例的人感染,死亡人数也会被控制在较低水平。
病毒本身的演变: 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变异。如果病毒变异朝着传播力增强但致病性减弱的方向发展(虽然这并非必然,但也存在可能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医疗挤兑的避免: 当病死率高企时,往往伴随着大量重症病例,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当病死率下降到0.1%的水平,意味着重症病例的比例大幅下降,医疗系统能够有效应对,避免崩溃。
意义: 病死率下降到这个水平,意味着新冠病毒不再具有压倒性的致病能力,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冲击将显著减弱。死亡不再是普遍性的威胁,人们可以更少地担忧感染后的生命危险。这为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全面恢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 复制指数(Reproduction Number, R)约在11.5之间

复制指数(R值)是什么? 复制指数(R值)是指一个感染者平均能够引起多少个新的感染者。
R0值(基本再生数): 指在完全易感人群中,一个感染者平均能传播的感染人数。
Re值(有效再生数): 指在特定时间点,考虑到人群免疫力(通过疫苗或既往感染)和采取的防控措施(如戴口罩、社交距离等)后,一个感染者平均能传播的感染人数。钟南山院士提到的通常是指Re值。
为什么是约11.5?
R > 1: 意味着疫情仍在扩散,感染人数会不断增加。
R < 1: 意味着疫情正在消退,感染人数会逐渐减少。
R = 1: 意味着疫情处于稳定状态,感染人数不再显著增减,但仍有持续传播的可能性。
11.5 的区间: 这个区间代表着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而不是彻底的零传播。
高于1但接近1.5: 这意味着病毒依然具有一定的传播能力,可能会在局部地区或特定人群中出现小规模的疫情爆发。然而,如果这个值被控制在较低水平(如1.5),并且有有效的监测和应对机制,例如快速的病例发现、隔离和接触者追踪,那么疫情的规模可以被限制住,不会发展成大规模的流行。
接近1: 如果R值稳定在1附近,意味着平均每名感染者只能再感染一个人,疫情不会呈爆炸式增长,但也不会迅速消失。这可能意味着病毒将作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存在,像流感一样,在人群中周期性或持续性地传播。
意义: R值在11.5之间意味着病毒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并非完全阻断。这是一种现实可行的“常态化”状态:
可预测性: 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相对可预测,不会出现失控的增长。
医疗系统承载力: 尽管病毒仍在传播,但其传播速度和感染人数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使得医疗系统能够有准备地应对可能出现的病例,避免挤兑。
防控措施的适应: 这种状态可能需要一定的持续性防控措施,例如鼓励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特定场所佩戴口罩等。但这些措施的强度和范围,可以远低于疫情高峰期时的封锁或强制性措施,从而实现“常态化”。

综合来看,这两个前提的提出,标志着对新冠疫情认识的一个重要转变:

从“清零”到“可控”的过渡: 钟南山院士的表述,实际上是在为疫情从“急性大规模爆发”转向“慢性可控管理”提供一个量化的标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会彻底消失,而是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以降到与常见传染病相似的水平。
科学决策的依据: 这两个指标为政府和公众判断疫情是否进入“常态化”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指导着防控策略的调整。当这两个指标长期达到并维持在设定水平时,就可以逐步放宽更严格的限制措施,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
适应与共存: 最终,这代表着人类社会在科学认知和能力提升(疫苗、药物、医疗体系)的基础上,如何与一种新出现的、具有一定传播性和致病性的病毒共存,找到一个相对稳定和可持续的平衡点。

当然,这些前提的实现依赖于多方面的条件,包括疫苗的接种率和有效性、治疗手段的进步、病毒变异情况以及公众的依从性等。并且,随着病毒的进一步演变和科学认知的深入,这些指标本身也可能需要被动态地审视和调整。但作为当时判断疫情发展趋势和制定应对策略的重要参考,钟南山院士的这两个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复制指数约在 1-1.5 之间

这是在搞笑吧?复制指数Rt只要大于1,就会指数爆发。

爆发之后就成病毒培养皿了,病毒一变异,病死率可就不一定是0.1%了,复制指数也不一定能”在1到1.5之间“了。南非就几千万人,就养出来个omicron……

user avatar

下降到千分之一?那么不可能了。感冒病死率弄不好都超过千分之一。

这样有两个好处,既然国际航班不是那么有必要了,我们国内航班可以替换成国产飞机。这是对航空工业的重大利好消息,建议A股买起来。

每年冬天来一波新产品病毒,世界开始逆全球化,对衰落中的欧洲基本上是个好消息。有想润的感觉光脚润起来。

反正等两年了,另一只靴子已经落地,现在开始安心在泰国种地喽。

(此处懒得打分割线)

冠冕堂皇说完了上面的话以后,憋了五分钟。

重新冲进大厅,顺手把拖鞋扔上了主席台。

user avatar

考虑到我国是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分开计算的,个人理解钟老说的病死率=死亡数/确诊病例数。而在2020年5月以后,中国的确诊病例数占总感染数的50%左右。那么病死率0.1%就相当于总的感染死亡率0.05%,从2020年5月以后的情况来看,由于感染者中的老年人极其稀少,感染死亡率小于此指标。

复制指数在1-1.5之间。个人理解就是在一个传播周期(大概3-5天)结束后,新增病例是原有病例的1-1.5倍。

从国内几次疫情爆发的情况来看,在爆发前期无管控的情况下,病例数的增加是比较快的,复制指数至少在4以上,采取强力管控措施之后复制指数才大幅度下降。

而在国际上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指标。

所以,继续观察。

user avatar

这两个前提不够,必须限制病例人数

一.我国医疗资源不足,无法应对大量病例

1.甘肃病例重症率高达8.8~25%

【我省累计18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中西医结合诊疗 重症率由25%降至8%__搜狐网】


甘肃省公布了截至11月1日24时新增本土病例的年龄,健康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1月1日24时,甘肃本轮疫情新增本土病例113例,其中60岁及以上病例23例,占比超过1/5,还有4例80岁及以上病例。

据11月1日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消息,本轮疫情甘肃省共收治确诊病例危重型2人,重型8人。甘肃省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目前已累计有9名重症患者转为普通型。[1]

2.我国人均重症医疗资源只有韩国和新加坡的1/3左右

即使只考虑重症入院,我国目前大概有6万ICU,需要补到16万才能达到韩国和新加坡的标准,补充到40万才能达到德国标准。


3.医疗资源较充沛的新加坡在10月已经接近医疗饱和,有挤兑危险(由于医疗资源充足,新加坡已经渡过该次疫情高峰)

据英国卫报报道,新加坡政府官员10月20日警告称,新加坡的医疗保健系统面临被激增的冠状病毒感染"压倒"的风险。

新加坡卫生部周三报告了18例死亡病例,是新加坡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病例数为3862例,略低于前一天创下的3994例的纪录。

"在目前情况下,我们面临着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的巨大风险,"政府应对Covid-19小组联席主席劳伦斯·黄在新数据公布前表示。

兼任财政部长的黄光裕表示,新加坡为Covid-19患者提供1650张隔离病床,截至10月20日,其中89%已满员,超过三分之二的重症监护病房床位已经占用。为了容纳更多新冠患者,医院已经推迟了后续检查和择期手术。[2]

"我们正在努力增加容量,但这不仅仅是有加床或购买新设备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医务人员捉襟见肘,疲惫不堪。"黄说。

"当我们试图加强医疗团队时,这些增援部队需要时间才能进入。

虽然需要重症监护的Covid-19患者人数在所有病例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他们对医院系统的要求却不成比例地大。

今年7月,新加坡卫生部长翁叶坤说,新加坡可以为Covid-19患者开设1000张ICU病床。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两个月后,只有大约100张这样的床。

现在,它仍然只有不到300张ICU床位。为了将产能提升至300张床位,该国将不得不忍受"正常服务的进一步恶化"。

在放宽一些限制后,最近感染人数激增,促使新加坡暂停进一步重新开放。


可见,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数量是最大的短板。


二.医疗资源扩张慢,且医疗费用对医保造成较大压力

1.医务人员不够

一个床位至少需要1个医生,3名护士,但没有5年时间培养不出有经验的 医务人员

2.设备配置需要时间

ICU很多设备要进口,而疫情期间多数国家生产不正常。这么多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需要较长的周期,人员还需要和设备磨合


3.医保难承担

按每个ICU床位每年开支500万元计算,增加的20万ICU每年开支1万亿,我国很难承担这些费用

按《传染病防治法》,病人无论有无经济能力必须强制隔离治疗,所以需要由医保和财政保障治疗费用。

而这1万亿医保是否承担得起呢?

国家医保局:2020年全国“医保账单”公布

2020年,职工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5732亿元,比上年减少0.7%。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020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9145亿元,比上年减少8.6%;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7931亿元,比上年减少0.1%;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当期结存1214亿元,累计结存(含生育保险)15327亿元。2020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6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个人账户支出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个人账户当期结存1650亿元,累计结存10096亿元。[3]

可见,光新冠的治疗就会吃光绝大多数的的医保费用。

而不强制治疗一方面涉及法律的修改,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很多人看不起病,死亡率大幅上升。而放任部分病例在社会上自由活动会导致传播愈演愈烈,进一步加大医院的压力。



三、所以,我国必须将感染人数限制在很低水平,才能保证整个医疗体系的有效运转


参考,德国分子生物学家Kai 认为只有限制传染规模才能阻止类似Omicron这样的突变株出现

参考

  1. ^ https://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211109/40253322_2.html
  2. ^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health/still-risk-of-healthcare-system-reaching-tipping-point-0
  3. ^ https://www.sohu.com/a/471624837_12110690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疫情恢复常态化的两个前提”,即病死率下降到约0.1%和复制指数(R值)约在11.5之间,这是基于科学的流行病学模型和对病毒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得出的判断。要理解这两个前提的意义,我们需要分别拆解它们,并结合当时的疫情背景来审视。一、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全球疫情可能延续到6月的估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未来疫情走向的判断,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深远影响。理解这个判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的估计:1. 科学依据与专业判断: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呼吸病学专家,他在.............
  • 回答
    关于“群体免疫”这一概念及其对中国疫情发展的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将围绕钟南山相关言论的背景、科学逻辑、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可能性展开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的定义与科学依据1. 概念解析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指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使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具有免.............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对辉瑞疫苗实验结果的评价,以及他强调“保护率不是唯一指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涉及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疫苗评估的全面性,以及公共卫生决策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钟南山院士的评价:为何说“远远不够”?钟南山院士的“远远不够”并非否定辉瑞疫苗的有效性,.............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疫苗半年后效果下降,需及时补加强针”的提醒,可以说是给咱们疫情的防控节奏又敲了一记警钟,也预示着咱们未来在应对新冠病毒的策略上,需要更加精细化和长期化。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钟院士的提醒,本质上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对病毒变异的研判。你看啊,任何疫苗,哪怕是最先进的,它的保护效.............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国产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有效”的表态,无疑是在当时全球疫情焦灼,特别是德尔塔变异株肆虐的情况下,给国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判断,更是对公众信心、国家疫苗研发能力和未来防控策略的重要释放。核心信息:国产疫苗的有效性这句话最直接、最核心的信息就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疫苗,.............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关于“全国 80%~85% 人口接种疫苗后且病毒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才可以完全开放”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分析。一、背景与出发点:科学的审慎与对生命的尊重首先要明确钟南山院士的身份和他的出发点。作为中国顶级的呼吸病学专家,他长期以.............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冠病毒可能长期与人类共存、甚至需要定期接种疫苗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把它单独拎出来,而不是作为某个宏大叙事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更冷静、更细致地审视。首先,我们得理解“长期共存”这个概念。它不是说病毒会突然消失,也不是说我们能一劳永逸地消灭它。相反,它意味着这个病.............
  • 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称“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钟南山院士提出的“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的说法,是基于当时疫情发展和对病毒传播途径的深入研究和判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要理解这个说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概念的理解:环境传人 vs. 人传人 人传人(Persontoperson .............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医学和互联网都是解决痛点,都应‘科技向善’”这一观点,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句话:一、 核心论点拆解: “医学和互联网都是解决痛点”: 医学的痛点: 传统医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人类的疾病痛点,减轻病痛折磨,延长生命,提.............
  • 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表示连花清瘟治疗普通新冠肺炎有效?这意味着什么?钟南山院士作为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观点自然备受关注。当他公开表示连花清瘟对普通新冠肺炎有效时,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钟南山院.............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药对新冠肺炎有效性的观点,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复杂性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科学证据、传统医学的价值、临床实践以及公众认知等。一、 钟南山院士的观点及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具体观点。他及其团队在中医、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做了大量.............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疾控中心地位太低了”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它触及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问题。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钟南山院士的背景和立场: 医学界泰斗和公众偶像: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尤其在SARS和新冠疫情中,他作为领头羊的角色,.............
  • 回答
    最近,围绕着钟南山院士的商业代言传闻甚嚣尘上,而钟南山院士本人也对此进行了公开否认。这件事情,说实话,挺让人关注的,也引出了不少值得咱们聊聊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钟南山院士是咱们国家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医学专家,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他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他的专业能力、人格.............
  • 回答
    钟南山院士获授“共和国勋章”,无疑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对他在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中所做贡献的高度肯定。要全面看待这一荣誉,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对“共和国勋章”的理解:其分量与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共和国勋章”的定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向欧洲推荐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和六神丸,这是一个在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中医药的特点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的“病原体药物”模式不同。中医药更侧重于“整体观念”和“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团队关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结果,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发表后,关于其疗效和临床意义的讨论也从未间断。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分析。研究背景与目标首先,理解这项研究的背景很重要。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早期,全球对病毒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有效的治疗手段相对匮乏。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荣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杰出校友奖(Edinburgh Medal),这无疑是一项殊荣,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在医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学者,尤其是他活跃在抗击疫情一线并提供重要指导的形象,让这一荣誉的背后蕴含着多重意义。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爱丁堡大学作为世界顶尖学府之一,其设立的“杰出.............
  • 回答
    关于钟南山院士关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疗效的说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公众关注度极高的情况下。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包括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临床实践的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科学研究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任何一种药物的疗效,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说法,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表态,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要明确钟南山院士的身份和他的发言所处的语境。钟南山院士是中国呼吸疾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观点往往被视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信息和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