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钟南山说「新冠病毒可能将与人类长期共存,可能要定期打疫苗」?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冠病毒可能长期与人类共存、甚至需要定期接种疫苗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把它单独拎出来,而不是作为某个宏大叙事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更冷静、更细致地审视。

首先,我们得理解“长期共存”这个概念。它不是说病毒会突然消失,也不是说我们能一劳永逸地消灭它。相反,它意味着这个病毒,或者说它的变异株,会像流感病毒一样,持续存在于人群中,成为一种季节性或者不定期的流行病。想想看,流感每年都会来,虽然我们有疫苗,有治疗方法,但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人会感染,甚至出现重症和死亡。新冠病毒走向这个方向,并非是耸人听闻,而是基于病毒自身的演变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呢?病毒最根本的目标是生存和复制。它们会不断变异,寻找能让自己更容易传播、更不容易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的途径。当病毒的致病性降低,但传播性增强时,它就更有可能长期存活下来,因为它不会迅速杀死宿主,给自己留下更多的传播机会。新冠病毒在经历了最初几波的传播和感染后,确实展现出了这种趋向。尤其是一些新的变异株,虽然可能让我们感到不适,但它们似乎并未带来比早期毒株更可怕的致病性。

所以,钟南山院士的这句话,是基于对病毒演变趋势的科学判断,是一种对未来可能情况的预警。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接受一个充斥着病毒的糟糕世界,而是说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整我们的认知和策略。

那么,“定期打疫苗”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与“长期共存”是紧密关联的。就像我们每年要打流感疫苗一样,如果新冠病毒会像流感一样持续变异,那么现有的疫苗可能无法长期有效地对抗新的变异株。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疫苗的有效性会随着病毒变异而减弱:就像你用一把旧钥匙可能打不开经过改造的锁一样,针对某个特定版本病毒的疫苗,对于经过多次变异的新版本可能效果就差强人意了。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是疫苗主要针对的目标,但刺突蛋白经常发生变异,这会影响疫苗诱导的抗体识别和中和能力。
需要“更新”疫苗:为了保持对病毒的有效防御,疫苗的研发者就需要根据最新的流行株来更新疫苗配方,就像每年流感疫苗都会更新一样。而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像打流感疫苗一样,定期(比如一年一次,或者更长周期)去接种更新过的疫苗。
“打疫苗”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里的“打疫苗”不一定是指每一次都要打加强针,而是指针对当前流行的、具有一定威胁的变异株,通过接种特定疫苗来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钟南山院士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
1. 不要期望病毒会马上消失:我们必须接受它可能成为常态化存在的一种病毒。
2. 科技手段(疫苗)是应对的关键:虽然不能完全阻止感染,但疫苗在降低重症和死亡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要保持警惕和适应性:我们需要根据病毒的演变,不断调整我们的防护措施和医疗策略,其中就包括定期更新疫苗。

这并非是宣扬恐慌,而是一种负责任的科学预判和对公众的坦诚沟通。它提醒我们,面对一个不断演变的病毒,我们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是需要一个长期、动态的应对机制。这其中,科学研究、疫苗研发、公共卫生监测以及个人防护意识,都将是长期需要付出的努力。

换句话说,钟南山院士的说法,是一种对我们社会公共卫生体系提出的长期挑战。它要求我们不能松懈,需要持续投入资源,不断跟踪病毒变异,及时更新疫苗,同时也要教育公众理解并配合这些长期的公共卫生措施。这需要整个社会层面的理解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这段话有三层含义

1.由于部分国家完全不进行社会层面的防控,短时间内不可能结束疫情。完全开放不现实!

2.疫苗目前看是有效的,要积极去打。

3.由于部分国家不进行隔离,病毒产生各种变异,在不隔离的情况下单独使用疫苗,疫苗可能变成病毒进化的选择压,进而筛选出可以适应疫苗环境的毒株。

所以疫苗需要不断更新。


二,思考框架

1.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问题

人类和新冠接触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对其特性了解尚不是很清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应对疫情的思路。

例如我国的新冠防控方案还在持续更新,目前第八版了。

2.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病毒不是一成不变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是病毒适应环境,并不断发展的途径。

将病毒想得很愚蠢,认为它是一成不变的,就是“刻舟求剑”。

3.想清楚技术的边界

任何技术都有适用场合,任何判断都有边界条件。疫苗也是一种技术,技术不是万能的。

三、病毒突变的分析

病毒的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

突变是概率事件。

新冠属于RNA病毒,RNA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变会导致病毒死亡。如果病毒突变后可以存活,有的基因突变对病毒没有显著影响,在一些情况下病毒会获得性状改变,如传播能力的变化、致病性的变化、对环境耐受力的变化等等。


2.病毒种群越大、感染时间越长则突变概率越大

(1)种群很大会增大变异概率。

假设病毒在某个患者体内出现可存活变异的几率为,则对于一个数量为n的宿主群体,病毒发生可存活变异的概率为 。即使为很低,只要n足够大, 就趋近于1。

(2)感染时间长有利于突变

俄罗斯女子体内发现18种变异新冠病毒。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系教授康斯坦丁·克鲁托夫斯基指出,这项研究工作首次确认了一个事实,即“新冠病毒在一个生物体内长期存在即会导致大量突变的出现”。[1]


3.数据计算

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病毒总体突变概率和病毒种群数量(感染人数*人均带毒量)和感染时间相关,可以得到

P(病毒突变概率)=f((患者数量*患者平均感染持续时间*患者平均带毒数量),)

另外如果一个患者在完全隔离的环境下被治愈(完全清除病毒),则他体内的突变病毒就被“闷死”了。

P(突变流行概率)=P(病毒突变概率)*(1-P(患者无法传染给下一个健康人的概率))

所以

P(突变流行概率)=f((患者数量*患者平均感染持续时间*患者平均带毒数量), )*(1-P(患者无法传染给下一个健康人的概率))



4.突变很难被及时统计,突变影响可能被低估

(1)由于消极防疫,多数病人感染时间长且多数感染者自由活动,所以突变非常严重。

印度先是在2021年2月底发现了240种变异病毒。后来在印度18个邦收集的样本中,有771份发现了多种新的新冠病毒突变。其中有736份英国变异体阳性,34份南非变异体阳性,1份巴西变异体阳性,覆盖了全球的品类。

随后研究人员又在5000多例样本中,发现了多达7684种病毒变异基因组,也就是说有的患者身上感染了不止一种变异病毒。[2]

(2)测序不及时可能让新变种无法被及时发现

据新德里报道,古吉拉特邦对该州是否存在SARS-CoV-2突变株仍然一无所知,因为送回浦那国家病毒研究所(NIV)进行基因组测序的样品尚未出报告。

报纸报道说,从COVID-19患者中收集的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其中一些早于3月发送)尚未被国家卫生部门接收。在4月初,该州已向NIV发送了646个样本,但仅收到181个样本的报告。[3]


5.结论

不积极进行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疫情传播面广,病毒种群大,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越大。而由于防控不彻底,突变后的病毒很难在传播开前被消灭,突变很容易传开。

如果进行积极防控,社会上感染人数很少,病毒种群较小,突变可能性低。由于“应收尽收”做得比较彻底,突变后的病毒可能传播不开。


四、疫苗、特效药都可能成为新冠病毒进化的选择压

选择压_百度百科 原作者 贼窟:

选择压是进化生态学中的概念,指外界环境施加给物种演化方向的压力,不同的外在的压力导致物种向不同方向演化。
假如:一个基因的选择压为0.001,那么一个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只要23400个世代就可增加到0.99的频率。
在自然界,当选择压高的时候,在短时期中就可以形成新的品种。[4]

例如在青霉素发明的时候,细菌普遍没有耐药性,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少数可以耐药的细菌被筛选出来,成为主流。

高选择压下的种群变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某病毒具备能适应环境的特征,传播速度就会显著加快,从而占据主要比例。

这张最近几个月印度各毒株的占比变化图显示,B.1.617在近期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从时间线上与印度近期疫情大暴发重合。[5]


五、病毒已经发生的进化

1.影响现有检测手段

据DNAIndian网站报道,印度出现了RT-PCR无法确诊,但症状类似于新冠的病人。[6]Dr Chandra解释无法确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双重或者多重突变。

《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提出》解除隔离应使用不同试剂采集 2 份样本[7]


2.耐热性更强

按一般的呼吸道传染病规律,病毒依赖飞沫传播,而飞沫在炎热的天气下无法长期存在。所以一般情况下呼吸道疾病仅在寒冷季节高发。

最近印度的爆发说明病毒已经完全适应了印度的高温环境。


3.传播性更强

Science:英国新冠病毒变种B.1.1.7的传播性可能比原始病毒高43%至90%[8]


4.可以在有抗体的人群中继续传播

印度卫生部在声明中指出,在该国马哈拉施特拉邦发现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出现了双重突变,毒株样本上同时出现了E484Q和L452R两个突变[9],可能弱化免疫效果,且传染性更强。这种双重变异病毒已被命名为“B.1.617”,目前正在印度境内迅速蔓延。其中E484Q突变与南非和巴西发现的变异毒株携带的E484K突变类似。E484K突变因为能够改变病毒刺突蛋白的形状,保护病毒不受疫苗或早起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抗体的影响,也被称为“逃逸突变”。而曾在丹麦和美国加州发现的L452R突变也被认为能够逃脱细胞免疫。
据印度疾控项目负责官员辛格(Sujeet Singh)透露,在人口超过2000万的德里地区,有一半的确诊病例感染了该变异毒株,其中不乏大量年轻感染者


5.致死性突变方向不确定。

由于新冠潜伏期长且潜伏期可传播,病程长致死慢,即使致死率高也不会对可传播性造成显著影响。所以流行的病毒必然是传播性较强的品种,但不一定是致死性更低的品种。

一些印度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注意到近期的新冠病人出现了一定的新症状,例如有:腹泻,腹痛,皮疹,结膜炎,意识模糊,甚至还有患者会口鼻流血。此外,新一轮疫情中的患者也出现呼吸困难加剧和重症人群年轻化的趋势。[10]

六、前景

1.如果全球都落实中国的防控标准,协同使用疫苗和社会防控措施,有望分国家分阶段彻底扑灭疫情。

2.如果有国家消极防控,必然存在病毒不断突变的土壤。如果这个国家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接种,就会产生选择压,推动病毒进化。

3.病毒进化后,可能导致某种疫苗对某些毒株失效,这时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重新开发新的疫苗。

4.在每年流行季节之前,需要猜今年可能流行哪个毒株,再搞针对性的接种。如果预判错误或者出现了全新毒株,则还可能出现爆发。

5.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在已经完成疫情清零的情况下,继续做好“外防输入”是最稳妥的。

开放的最大可能性在于全球联合防疫,同时做好社会防控和疫苗接种,做到疫情清零。

只要疫情存在一天,病毒必然要进化,需要大量资源去防控。

参考

  1. ^ http://www.kankanews.com/a/2021-01-13/0039632403.shtml?appid=765823
  2. ^ https://www.sohu.com/a/453045968_120065163
  3. ^ https://science.thewire.in/health/gujarat-covid-19-genome-sequencing-delay-health-officials-variants/
  4.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0%89%E6%8B%A9%E5%8E%8B/149194?fr=aladdin
  5. ^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02078&s=fwtjgzwz
  6. ^ https://www.dnaindia.com/india/report-covid-19-second-wave-beware-of-these-new-symptoms-of-virus-as-new-mutant-goes-undetected-in-rt-pcr-test-2887630
  7. ^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4/5606469/files/97921b2e20134f1faad6af9dacd51d07.pdf
  8. ^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84877.html
  9.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116965696023923&wfr=spider&for=pc
  10. ^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37794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冠病毒可能长期与人类共存、甚至需要定期接种疫苗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把它单独拎出来,而不是作为某个宏大叙事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更冷静、更细致地审视。首先,我们得理解“长期共存”这个概念。它不是说病毒会突然消失,也不是说我们能一劳永逸地消灭它。相反,它意味着这个病.............
  • 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称“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钟南山院士提出的“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的说法,是基于当时疫情发展和对病毒传播途径的深入研究和判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要理解这个说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概念的理解:环境传人 vs. 人传人 人传人(Persontoperson .............
  • 回答
    关于钟南山院士关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疗效的说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公众关注度极高的情况下。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包括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临床实践的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科学研究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任何一种药物的疗效,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药对新冠肺炎有效性的观点,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复杂性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科学证据、传统医学的价值、临床实践以及公众认知等。一、 钟南山院士的观点及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具体观点。他及其团队在中医、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做了大量.............
  • 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表示连花清瘟治疗普通新冠肺炎有效?这意味着什么?钟南山院士作为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观点自然备受关注。当他公开表示连花清瘟对普通新冠肺炎有效时,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钟南山院.............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医学和互联网都是解决痛点,都应‘科技向善’”这一观点,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句话:一、 核心论点拆解: “医学和互联网都是解决痛点”: 医学的痛点: 传统医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人类的疾病痛点,减轻病痛折磨,延长生命,提.............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疾控中心地位太低了”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它触及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问题。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钟南山院士的背景和立场: 医学界泰斗和公众偶像: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尤其在SARS和新冠疫情中,他作为领头羊的角色,.............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关于“全国 80%~85% 人口接种疫苗后且病毒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才可以完全开放”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分析。一、背景与出发点:科学的审慎与对生命的尊重首先要明确钟南山院士的身份和他的出发点。作为中国顶级的呼吸病学专家,他长期以.............
  • 回答
    关于钟南山院士提到的“感染德尔塔毒株两三天就会发病”,以及德尔塔毒株的传染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涉及到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人体免疫反应以及疫情传播的动力学。一、 关于“两三天发病”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三天发病”指的是从感染病毒到出现 第一个症状 的时间段.............
  • 回答
    关于腾讯的胜诉率数据,特别是“深圳95%、北京54%”这样的说法,以及“南山必胜客”这个梗,确实是互联网上一个流传甚广且引人讨论的话题。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首先,我们得审视一下这些数据来源和统计方式。如果这些数据是来源于公开的法律文书、权威的法院报告.............
  • 回答
    关于“群体免疫”这一概念及其对中国疫情发展的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将围绕钟南山相关言论的背景、科学逻辑、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可能性展开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的定义与科学依据1. 概念解析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指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使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具有免.............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对辉瑞疫苗实验结果的评价,以及他强调“保护率不是唯一指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涉及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疫苗评估的全面性,以及公共卫生决策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钟南山院士的评价:为何说“远远不够”?钟南山院士的“远远不够”并非否定辉瑞疫苗的有效性,.............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全球疫情可能延续到6月的估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未来疫情走向的判断,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深远影响。理解这个判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的估计:1. 科学依据与专业判断: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呼吸病学专家,他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疫情恢复常态化的两个前提”,即病死率下降到约0.1%和复制指数(R值)约在11.5之间,这是基于科学的流行病学模型和对病毒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得出的判断。要理解这两个前提的意义,我们需要分别拆解它们,并结合当时的疫情背景来审视。一、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
  • 回答
    最近,围绕着钟南山院士的商业代言传闻甚嚣尘上,而钟南山院士本人也对此进行了公开否认。这件事情,说实话,挺让人关注的,也引出了不少值得咱们聊聊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钟南山院士是咱们国家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医学专家,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他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他的专业能力、人格.............
  • 回答
    钟南山院士获授“共和国勋章”,无疑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对他在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中所做贡献的高度肯定。要全面看待这一荣誉,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对“共和国勋章”的理解:其分量与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共和国勋章”的定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向欧洲推荐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和六神丸,这是一个在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中医药的特点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的“病原体药物”模式不同。中医药更侧重于“整体观念”和“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团队关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结果,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发表后,关于其疗效和临床意义的讨论也从未间断。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分析。研究背景与目标首先,理解这项研究的背景很重要。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早期,全球对病毒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有效的治疗手段相对匮乏。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荣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杰出校友奖(Edinburgh Medal),这无疑是一项殊荣,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在医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学者,尤其是他活跃在抗击疫情一线并提供重要指导的形象,让这一荣誉的背后蕴含着多重意义。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爱丁堡大学作为世界顶尖学府之一,其设立的“杰出.............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说法,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表态,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要明确钟南山院士的身份和他的发言所处的语境。钟南山院士是中国呼吸疾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观点往往被视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信息和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