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钟南山表示,「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说法,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表态,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

首先,要明确钟南山院士的身份和他的发言所处的语境。钟南山院士是中国呼吸疾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观点往往被视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信息和科学判断。他的发言通常是在对当时疫情形势进行评估和研判的基础上提出的。

那么,他为什么会说“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当时的核酸检测能力和策略: 在疫情早期,尤其是2020年,中国的核酸检测能力虽然在快速提升,但相比于后期,覆盖范围和频率还是有限的。当时的检测主要集中在有症状的病例、密切接触者以及重点区域和人群。如果检测资源主要投向这些群体,那么发现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概率自然会降低。换句话说,“没发现”不等于“没有”,这可能是当时检测策略和资源配置下的一种结果。

对“无症状感染者”定义的理解和标准: 国际上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和识别标准在疫情的不同阶段也有一些调整和细化。早期的标准可能更侧重于那些在整个感染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的个体。而一些轻症患者,虽然症状很轻微,可能被误认为是“无症状”,或者他们本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病毒的传播特性和监测盲点: 任何传染病在早期,尤其是在大规模人群中传播时,总会有一定的监测盲点。即使有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他们没有进行检测,或者他们的传播能力相对较弱,那么在整体疫情数据中就很难被捕捉到“大量”的存在。这种表述可能是在说,根据现有的监测和数据,尚未发现一个足以对整体疫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的规模庞大的无症状感染者群体。

信息传达和公众认知的考量: 在疫情初期,公众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还很有限,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和传播能力也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官方信息需要传递一种可控和有序的信号。如果过早或过分强调无症状感染者的普遍存在,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影响民众的心理状态和配合度。因此,表述上可能更倾向于基于已确认的、有明确证据支持的疫情数据。

与国际情况的对比: 在全球范围内,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识别和统计也存在挑战。一些国家由于其检测策略、医疗资源和数据公开程度的差异,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情况也各不相同。钟南山院士的表述,可能也是基于中国当时的实际监测情况,与一些国家公开的数据进行的一种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病毒变异(例如奥密克戎的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和传播能力在后期确实有了显著的变化。 后期的数据显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有所上升,尤其是在某些变异株流行期间。

所以,看待钟南山院士当时的表态,应该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检测能力、科学认知和信息传递的策略来理解。这更像是一种基于当时有限信息和监测手段所做的最贴近实际情况的研判,而不是一个绝对的、不变的结论。科学的认知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我们对病毒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认识也会不断更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话说的很精准,也一语道破了中外的防疫为什么出现结果上那么大的差异



中国采用的方法,说直接一点,是严格的人员流动管控,按欧美黑中国的说法,是全民的禁足

就算是禁足好了,那效果也是真心好

作为第一爆发地,2个月时间就压制住了,现在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防止境外输入案例了

有没有被忽视的无症状感染者?

肯定有……都没有症状,感染者不知道,检查者也不可能全国每个人定期核酸试剂检测,这样当然有漏网的

有没有很大的危害?

按照现在防疫的严格程度,其实不会……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病毒可以存活3周左右的时间,一旦传染给了别人,有很大可能被列为密切接触者开始隔离;如果没有隔离,继续传染给其他人,一旦身边出现几个人感染,交叉定位很快就会发现是无症状感染者

所以只要中国人继续保持基本的防疫手段,依然出门戴口罩,公司学校食堂分餐制

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危害就可以降到最低

终南山推测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是基于中国疫情现状的

昨天一整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4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4例,本土病例1例

一般来说,‘无症状感染者’对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的传染率很高(因为隐藏性强),但是中国近期新冠肺炎新确诊病例数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不断下降

而且,现在任何的新增案例,都能溯源

如果真的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很快就会被交叉定位发现




而欧美,说句难听点的,按现在的趋势,有症状的感染者他们也只能当成无症状感染者处理

前期看戏和嘲笑太久了,中期依然高傲的认为新冠肺炎和流感差不多(特朗普语),后期就是错过封城关键时间让已经确诊的人数超过了医院的运行能力

纽约州现在已经挂了,预计纽约州在疫情高峰时期病床需求将达14万张,目前只有5.3万张病床可用,心心念念的医疗船也不过提供额外的一千张床位而已

所以哪怕确诊了,美国也医不过来,那还干嘛测试呢?这就是美国政客的结论……

所以3月8日,美国疾控中心报告称对1707名患者进行了检测,而此前一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局长哈恩表示这一数字约为5800

你看,撒谎之前都不对对稿子了

美国做一次新冠测试大概是3700美元,有医保的可以报销,但是,美国有2750万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

这些不被测试的人和不在医保范围内的人,不都是美国的【无症状感染者】么?



而欧洲,早就崩了

从英国开始群体免疫开始,我所在的荷兰就停止了对有发热感冒症状的人的检测

你必须满足多重条件才给你检测,发烧时间达到3天,以及,近期内去过中国或者意大利

为了保证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的增量不让群众惊慌

还采用了减少测试的方法

不过检测的确诊率,是瞒不住的

3月19号达到了18.8%,然后就停止公布数据了





所以终南山说,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

是有依据的

张文宏说,中国人无需为美国人干着急,他们的医疗体系可以应付

就是客气客气

user avatar

无症状感染者的处理,存在我国和世卫组织指南标准不一的问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只要化验发现阳性结果,不论有无症状或临床体征,一律列为确诊病例。[1]而我国诊疗指南中,无症状但化验阳性的人不列入确诊病例,只列入无症状感染者。

按最新消息[2]我国之后将对无症状感染者,至少是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予以信息公开和加强监测

要有针对性加大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新冠肺炎病例和已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有特殊要求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等。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公开透明发布信息

对这一问题,目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好消息,或者已经采用了一些比较积极的措施。

  • 无症状感染者大部分都是患者或者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在之前两个月以来高强度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追溯措施下,这些感染者大部分时候可以被有效追溯到。即便条件有限没做化验检测(比如试剂盒不够),也都已经接受严格的隔离观察了,不会在社区中传播病毒。但具体一线的检出能力是多少,化验指征是什么,检测范围有多大,我们其实了解的真实信息是很有限的,而了解真实信息的人,未必被允许在网上说。

比如武汉在封城后早期的一段时间里,每天确诊例数增加1000-2000例左右,这段时间里试剂盒有限,连有症状的患者都测不过来,其他密切接触者只能接受隔离。在隔离的密切接触者里,无症状转为有症状的人,相比始终没有症状的人,接受检测的几率更大。这段时间里,对始终无症状的人群检测能力是不足的。

  • 目前无症状感染者要求的上报时间同样是很短的,参照以下内容,管理规定是很严格,至少是存在不完全统计数字的:
目前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处置是发现即隔离并且于2个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在隔离期间继续进行核酸检测以及进一步观察其是否出现症状,也可以对其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干预。原则上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阴性后才可解除隔离。[3]
  • COVID-19是个自限性疾病。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来看并不会长期携带病毒,一般在被检出1-2周后,由于免疫系统的工作,病毒浓度会下降到无法传播、无法检出的程度,所以一般的观察隔离时限是2周。之后可能会根据各地诊疗流程复查。
  • 如果无症状感染者不是隐性感染者,而是在潜伏期。那么这部分人群在隔离期间出现症状后,也可以再次化验,计入确诊患者,这种情况也是会被识别出来和纳入统计数字的。
  • 在我国2月多来的高强度卫生防疫工作下,人们做了较好的自我防护。在长期的居家隔离下,即便无症状感染者始终不知情,自己没去医院没做检测,长时间呆在家自我隔离之后,体内病毒水平大部分也清零了,同样不会传染他人。
  • 从目前公开发布的情况来看,新增感染者数量已经过了高峰期。这表明,对病毒的感染者,不论有没有症状,之前的高强度防控措施都达到了预期效果。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的传播,和确诊患者造成的传播,都被大大遏制住了。

所以哪怕没有公开的具体数字,现存的无症状感染者,排除境外输入的情况,其余的人数,相对来看比疾病高峰期,至少在比例上,已经大大降低了。但是绝对数量我们目前仍然不太清楚。

目前也有一些问题仍然需要重视:

  • 无症状感染者本身是个防控难点,这是毋庸置疑的。至少有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可以传播他人,但这部分人自己因为没有症状,并不知情,也不会主动就医接受检测。如果没有被目前的监测系统及时追溯到这个群体,就会造成疾病传播。
  • 年龄小的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如儿童青少年,这部分人群自身没有危险,但可能把疾病传给其他家庭成员。所以开学时间的选择要极其慎重。例如[4]3月25日刊发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的《11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点分析》,对武汉儿童医院115例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特点分析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达到53%。
  • 我很好奇南华早报的非权威渠道获得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是哪里找的。[5][6]这个数据目前用国内的搜索引擎还能搜索到,并没有大规模清除掉。看来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科学上合理的,不用严格屏蔽的数据,而且与国内外的数学模型的结果对得上。但是毕竟来源存疑,所以就不太适合大规模传播了。
  • ”钟南山院士表示:关于中国国内“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目前了解得很有限:既没有具体数字,也未有详尽研究。“这里令人担忧的是,如果钟南山都这么表示,那么目前来看,无症状感染者虽然信息有记录(至少是不完全统计),但是目前的统计数字,可能是分散储存的,缺乏汇总,大部分研究者不便获取,或者不宜公开这方面的资料。
  • 河南的漯河和郏县的案例表明,各地政府可能利用目前“无症状感染者”不用公开数字的规定,来做不规范的诊断,造成信息不透明的情况。无症状感染者的不恰当的统计方式,可能会引起瞒报,或者在某些层级出现数据的截留,导致各级机构获得的数字不一致。这会妨碍直报数据的真实性。
  • 疾病防控需要公众参与,如果多数公众和一般研究者都无法获取数据,信息不透明会妨碍公众知道各地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公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引用新闻报道[7],我们可以看一些国外的数据:

韩国采用的是世卫组织的确诊病例定义。韩国疾控中心主任郑银敬在3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韩国目前的无症状病例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这可能是由于我们进行了广泛的检测。”截至3月18日,韩国已经进行了近30万次检测。在韩国疾控中心报告的无症状病例中,有20%以上的感染病例在出院前仍无症状。
2月13日,《国际传染病杂志》收到北海道大学流行病学家西村浩史等日本专家的论文。这篇论文对从武汉包机撤离的565名日本公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撤离者有13人感染,其中4人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为30.8%。就此,西村团队估计,在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可能有少于一半的感染者没有症状。
“钻石公主”号邮轮的样本可能更接近实际情况。3月12日,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数学流行病学家杰勒多·考尔教授在《欧洲监测》发表的研究显示,截至2月20日,船上634人为阳性,考尔的统计建模估计,无症状感染比例为17.9%。

从学术层面上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中,症状轻微,或者早期潜伏期症状轻微的人群比例是足以引起传播规模扩大的,是超出一些国家的检出能力的。

各国普遍情况是,重症患者比轻症患者接受检测的几率更大,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症状,不会主动就医,自由活动感染他人的几率就大,接受检测的机会和可用的资源都更少,很难被马上识别出来,受到的监测和防控措施干预也更少。

  • 正是因为轻症多,所以武汉一开始的措施并没有阻止疾病流行(早期文章中报道的往往是接受检测的重症,而大量的轻症得不到检测只能居家隔离)。
  • 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其他国家也担心自己的检测能力和管控措施达不到要求,或者无法应对隔离措施的高昂成本。
  • 也是同样的原因,一些国家一开始才要搞“群体免疫”,不寄希望于消除病毒。

我们看到的所有这些新闻背后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一致的:轻症太多,许多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无力对其进行充分的检测和隔离。

人们都希望数字看上去低一些,但这并不是事实。邬堂春教授的文章指出,基于模型推算,感染者有60%无症状/轻症,其中很多没有检出。这篇文章能公诸于众,对于人们做好自我防护,对下一步的防控措施制定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武汉本地的教授基于本地数据做的分析,应该重视这个结论。

而国内之前使用的1.2%的数字,很可能与抽样调查的方法有关。这就好比,如果拿着一个ICU里的数据作为总体,那无症状感染者肯定就不存在了。这方面的方法学问题,以及实际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问题,还需要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数字估算,我们也可以测抗体来进行计算。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姜庆五教授指出:

“在武汉地区,抗体抽样调查是完全可操作的。这也是武汉应该完成的,因为除武汉之外,没有其他地区可以完成。这样的调查对武汉、对国家都很有意义,只要有可能性,即使砸锅卖铁也应该做。”姜庆五强调。[8]

王辰院士也有类似表述[9]

王辰: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传播与致病规律还远未深入掌握,而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是把握这一疾病流行规律的最关键科学证据,是对进一步防控措施作出科学决策的最重要依据。
现在,没有人知道这种2019冠状病毒疾病是像SARS一样戛然而止、倏然而去?还是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间断流行?或同乙肝一样可长期存在于一部分缺乏足够对之免疫力的人体,进而传染其他人?还有无其他情况?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回答这些问题,而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观察并在今后动态观察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与免疫状态,得知其传播与发病规律,据以制定防控方略。
当前,就总体而言,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此时须及时、立即调查以武汉为代表的疫情严重地区和其他代表性地区的人群中核酸与血清抗体的基线情况,今后动态把握。

目前我们都很希望能看到武汉直接抗体抽样调查结果。因为这个信息有助于我们判断,武汉到底有多少人接触过病毒,其中到底有多少人有症状。而这个数据,也有助于帮助我们调整防控措施的力度。

而前几天报道的疾控人员继续留在武汉做调查的新闻,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和比例:

按照目前的理论推导和调查数据,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是小于或等于确诊患者的。在后续时间里,对于个人,我们比较可行的防护和注意事项包括:.

  • 勤洗手,用流动水洗手,避免不干净的手触摸眼部和口鼻。
  • 在公共场所的密闭环境或乘坐公共交通时戴口罩。
  • 日常接触保持距离(1.5米及以上)。
  • 有咳嗽、发烧等症状时,需要减少不必要的与他人的接触,就医时注意戴口罩。

以前的回答,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每次相关内容出现都要贴一遍:

如何看待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对外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介绍

如何看待 Nature 统计和意大利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占比超过 50%?——无症状感染者的介绍

如何看待河南郏县发现两例新冠肺炎阳性检测者?单阳性又是什么?——无症状感染的案例

3月28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45例,河南新增本土病例1例,目前的防控形势如何? ——案例补充

如何理解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称新冠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自限性疾病有哪些特征,该如何治疗?——自限性疾病的介绍

核酸与CT检测冠状病毒哪个可信度高?——灵敏度、特异度及检测手段有效性评价方法的介绍

德国研究指出新型肺炎患者康复后体内或仍携带病毒,会有传染性吗?需要注意些什么 ——潜伏期传染性和恢复期核酸阳性的介绍

天津一位患者经过 4 次检测才确诊新型肺炎,原因是什么?检测结果会有可能不准吗? ——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案例

参考

  1. ^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31231/WHO-2019-nCoV-SurveillanceGuidance-2020.4-chi.pdf
  2. ^ http://www.gov.cn/premier/2020-03/30/content_5497208.htm
  3. ^ http://www.hainan.gov.cn/hainan/hygq/202003/0c63c04c802b48879784ddd551a47100.shtml
  4. ^ https://www.yicai.com/news/100571749.html
  5. ^ https://new.qq.com/omn/20200323/20200323A0OSAW00
  6. ^ https://www.sohu.com/a/382457410_114986
  7. ^ https://mp.weixin.qq.com/s/CG57F3o9eodmpTJXUYvtlw
  8. ^ https://mp.weixin.qq.com/s/CG57F3o9eodmpTJXUYvtlw
  9.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3/13/c_1125708821.htm
user avatar

“无症状感染者”似乎突然之间就成了热词。

突然这么多人不断强调“无症状感染者”,其实目的真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就是竭力证明灯塔情况没我们严重,因为说完我国不统计无症状感染者,往往会强调一下灯塔是统计无症状感染者的。

今天看到一个人,声称无症状感染者占所有感染者60%的比例。按它的说法,代入我国公布的8万人确诊数量,意思是政府瞒报了至少十万人——加起来就比美国十二万多出一半了,灯塔还是亮嘛。

这种想法,真的挺阿Q的。

首先不说别的,就算你一张嘴把我国的感染人数翻了个倍,按美国增长速度,没几天也会超过这个数,到时候怎么办?把无症状感染者占的比例编成99%?

然后这个60%的数据太反智了,无症状感染者是会传染的,真的有十来万传染源放任在外不管,早已成鬼域。而事实如钟南山院士所言,中国疫情人数稳定快一个月了,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必然是极少的一部分。临床数据也显示,感染了病毒还能一点症状都没的“幸运儿”确实是少数,六成人感染了连个头疼脑热都没有,你把新冠病毒看的多仁慈?

最后我双手赞成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字,把这个数字加进我国确诊人数里,我想看看“美国感染人数多是因为算了无症状感染者”这层底裤扒掉后,某些人还有什么新花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说法,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表态,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要明确钟南山院士的身份和他的发言所处的语境。钟南山院士是中国呼吸疾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观点往往被视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信息和科学.............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国产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有效”的表态,无疑是在当时全球疫情焦灼,特别是德尔塔变异株肆虐的情况下,给国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判断,更是对公众信心、国家疫苗研发能力和未来防控策略的重要释放。核心信息:国产疫苗的有效性这句话最直接、最核心的信息就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疫苗,.............
  • 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表示连花清瘟治疗普通新冠肺炎有效?这意味着什么?钟南山院士作为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观点自然备受关注。当他公开表示连花清瘟对普通新冠肺炎有效时,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钟南山院.............
  • 回答
    关于5月4日钟南山院士关于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抑制作用的表述,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药物的实际疗效以及公众的期待。要理解这个表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钟南山院士作为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他的表述是基于科研数据和临床观察的。当他说“有一些,但是很弱”.............
  • 回答
    关于“群体免疫”这一概念及其对中国疫情发展的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将围绕钟南山相关言论的背景、科学逻辑、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可能性展开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的定义与科学依据1. 概念解析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指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使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具有免.............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对辉瑞疫苗实验结果的评价,以及他强调“保护率不是唯一指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涉及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疫苗评估的全面性,以及公共卫生决策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钟南山院士的评价:为何说“远远不够”?钟南山院士的“远远不够”并非否定辉瑞疫苗的有效性,.............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医学和互联网都是解决痛点,都应‘科技向善’”这一观点,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句话:一、 核心论点拆解: “医学和互联网都是解决痛点”: 医学的痛点: 传统医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人类的疾病痛点,减轻病痛折磨,延长生命,提.............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药对新冠肺炎有效性的观点,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复杂性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科学证据、传统医学的价值、临床实践以及公众认知等。一、 钟南山院士的观点及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具体观点。他及其团队在中医、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做了大量.............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全球疫情可能延续到6月的估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未来疫情走向的判断,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深远影响。理解这个判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的估计:1. 科学依据与专业判断: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呼吸病学专家,他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疾控中心地位太低了”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它触及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问题。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钟南山院士的背景和立场: 医学界泰斗和公众偶像: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尤其在SARS和新冠疫情中,他作为领头羊的角色,.............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疫情恢复常态化的两个前提”,即病死率下降到约0.1%和复制指数(R值)约在11.5之间,这是基于科学的流行病学模型和对病毒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得出的判断。要理解这两个前提的意义,我们需要分别拆解它们,并结合当时的疫情背景来审视。一、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关于“全国 80%~85% 人口接种疫苗后且病毒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才可以完全开放”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分析。一、背景与出发点:科学的审慎与对生命的尊重首先要明确钟南山院士的身份和他的出发点。作为中国顶级的呼吸病学专家,他长期以.............
  • 回答
    最近,围绕着钟南山院士的商业代言传闻甚嚣尘上,而钟南山院士本人也对此进行了公开否认。这件事情,说实话,挺让人关注的,也引出了不少值得咱们聊聊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钟南山院士是咱们国家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医学专家,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他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他的专业能力、人格.............
  • 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称“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钟南山院士提出的“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的说法,是基于当时疫情发展和对病毒传播途径的深入研究和判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要理解这个说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概念的理解:环境传人 vs. 人传人 人传人(Persontoperson .............
  • 回答
    钟南山院士获授“共和国勋章”,无疑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对他在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中所做贡献的高度肯定。要全面看待这一荣誉,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对“共和国勋章”的理解:其分量与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共和国勋章”的定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向欧洲推荐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和六神丸,这是一个在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中医药的特点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的“病原体药物”模式不同。中医药更侧重于“整体观念”和“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团队关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结果,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发表后,关于其疗效和临床意义的讨论也从未间断。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分析。研究背景与目标首先,理解这项研究的背景很重要。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早期,全球对病毒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有效的治疗手段相对匮乏。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荣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杰出校友奖(Edinburgh Medal),这无疑是一项殊荣,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在医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学者,尤其是他活跃在抗击疫情一线并提供重要指导的形象,让这一荣誉的背后蕴含着多重意义。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爱丁堡大学作为世界顶尖学府之一,其设立的“杰出.............
  • 回答
    关于钟南山院士关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疗效的说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公众关注度极高的情况下。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包括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临床实践的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科学研究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任何一种药物的疗效,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的零传播政策并非高成本做法”的论断,无疑触及了当前疫情防控的核心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思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国情以及更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项公共卫生政策,无论其目标是什么,都会伴随着一定的经济和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