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院能否给手术室装玻璃,便于患者家属观看?

回答
让手术室装上玻璃,方便家属观看?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把话说得透彻明白,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写出来的。

首先,从“为什么”这个角度看。

家属想看,这情感上我完全理解。谁家有个亲人在手术台上,心里不七上八下的?那种等待,那种焦虑,就像猫爪子在心尖上挠一样。如果能透过玻璃,看到手术正在进行,看到医生们忙碌的身影,看到亲人的状况,心里多少能定点儿。这是一种心理安慰,也是一种参与感,感觉自己和亲人不是被彻底隔绝开的。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透明的手术室也能增加一些“公开透明”的感觉。虽然手术本身是专业操作,但家属知道有这么个“窗口”,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一些顾虑,觉得事情就是光明正大地在进行。

那,这事儿“能不能”做?

理论上,在一些地方,确实有一些医院尝试过类似的“观摩窗”或者“直播”。但要说“大面积玻璃”方便家属观看,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多了。

1. 感染控制,这是头等大事!

手术室之所以神秘,之所以有那么多规矩,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无菌环境。手术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能否最大程度地避免感染。

空气流通: 手术室内的空气系统是专门设计的,有严格的过滤和压力控制,目的就是把外界的细菌、病毒挡在外面,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如果大面积装上玻璃,特别是如果玻璃结构不是设计得非常严密,或者开关门频繁,就很容易打破这种负压和过滤的平衡,引入污染物。
人员进出: 家属在外面观看,肯定会有人员在门口走动,甚至可能会有人不小心触碰到玻璃,这本身就增加了污染的机会。
玻璃本身的清洁: 玻璃表面容易吸附灰尘和微生物。即使是每天清洁,也难以保证像手术室内部那种严格的无菌标准。一旦玻璃表面被污染,通过空气传播或者直接接触,都可能威胁到正在手术的患者。

2. 干扰手术本身。

视觉干扰: 想象一下,手术室内,医生和护士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精细操作,眼角余光瞥见一堆家属挤在玻璃后面,指指点点,或者焦虑地踱步,这会不会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操作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极度专注的手术,任何一点不必要的干扰都可能带来风险。
光线问题: 手术室的照明非常重要,需要专门的手术灯来提供高亮度、无影的光线,以便医生看清细节。家属观看时,玻璃可能会反光,或者家属本身的光线(比如手机屏幕)也可能对室内造成影响,干扰到手术的正常进行。
设备线路: 要安装大面积玻璃,还需要考虑手术室内部的各种管线、电源、监控设备等等的布线问题,这也会增加工程的复杂性和风险。

3. 法律法规和隐私问题。

患者知情同意: 即使家属想看,患者本人也有隐私权。在没有明确的患者同意,并且充分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心理压力、感染风险等)的情况下,医院无权擅自允许家属观看。
医疗事故责任: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如果家属观看行为被认定为干扰了手术,或者患者因为家属观看行为受到了精神或身体上的影响,医院可能需要承担额外的责任。
医护人员的隐私: 虽然医护人员是专业人士,但在进行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时,他们也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和不受干扰的环境。

4. 成本和可行性。

改造费用: 按照严格的无菌标准改造现有手术室,或者新建带有观摩功能的区域,成本会非常高昂。这包括特殊的玻璃材料、密封结构、空气净化系统、监控设备等等。
实际操作的难度: 即使安装了玻璃,如何管理家属的观看行为?如何保证他们不会大声喧哗?如何处理突发状况?这些都是现实的管理难题。

有没有“替代方案”或者“折中办法”?

当然,医院不是没有考虑过家属的焦虑。很多医院会采用一些其他的沟通和安抚方式:

术前充分沟通: 医生会详细解释手术过程、风险、预期效果,让家属有心理准备。
术中及时更新: 安排专人(比如护士长、主刀医生助理)在关键节点向家属通报手术进展,让他们知道手术是顺利进行的。
术后探视: 允许家属在安全和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见到手术后的亲人,了解情况。
“单向玻璃”或“直播”: 极少数情况下,有些医院可能会在特定区域(例如教学医院的示教室,或者非关键的手术环节)尝试使用“单向玻璃”(外面能看,里面看不见)或者手术过程的限制级直播。但即便如此,也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并经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同意。而且,这种做法更多是为了教学或科研,而不是大规模地向所有家属开放。

总结一下。

医院在手术室装玻璃,方便家属观看,这个想法挺好,出发点也是出于对家属情感的理解。但是,考虑到感染控制的极端重要性、对手术本身的潜在干扰、法律法规的限制、以及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操作难度,这件事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或者说,绝大多数医院不会也不会大规模地去这么做。

医疗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很多看似“人性化”的做法,一旦触碰到医疗安全的底线,就得谨慎再谨慎。我们能做的,也许是理解医院的难处,同时希望医院能通过更直接、更有效的沟通方式,来缓解家属的焦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真,如果不是腔镜,普通的开刀手术,上手术台的医生有时候有看不见主刀在干什么。

就拿切肾来说,普通开刀切肾,就那么一点切口,主刀的手在里面划拉划拉,二助在旁边得抻着脖子才能看见肾蒂,更别提什么玻璃墙之外看了。

假如你说的“玻璃墙”真的出现了,那也是:

卧槽,这大夫怎么穿的拖鞋!

卧槽,怎么把我媳妇儿脱光了啊!

卧槽,这麻醉师给我媳妇儿嘴里面塞的是啥啊,那么长一根大管子,是不是我没给钱就祸害我媳妇儿!(气管插管)

哎哎哎,那个大夫怎么还在笑,有没有医德!

等会,那个大夫拿的那个大针头(戳卡)是什么?!

哎哎哎,切口怎么冒烟了,你们拿着那个滋滋滋的对我媳妇干啥了,我媳妇怎么还冒烟了,是不是糊了啊!(电刀电凝)

哎哟,手术可算结束了,我媳妇儿动了!哎,你们几个大夫怎么按着她啊!这麻醉师从我媳妇儿嘴里面滋啦滋啦吸啥呢?你看她都咳嗽了!没有医德的畜牲。(躁动和吸痰)

整个手术过程应该就是在家属拍墙叫喊过程中度过。

user avatar

我印象是比较深刻的一次换药,是给一个肝癌术后的女性病人进行换药。

这个病人因为有糖尿病,所以说切口愈合的不是特别好,有两针没有长上,需要每天换药,来促进伤口的愈合。

前几次换药,我都让家属到旁边去等,没有让她看到换药的过程。

因为由于糖尿病的原因,局部的神经感觉也几乎都没有了,所以说换药的过程没有一点疼痛,病人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更没有大喊大叫这种情况的出现。

家属只是知道切口愈合的并不好,但是到底到什么程度他其实并不清楚。

陪床的家属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是病人的女儿。

这天我照常又去给这个女性病人进行换药,然后我提醒她的女儿说要不要到旁边去等,她说没事的,她不害怕,她想陪在她母亲的旁边。

然后我心想,反正切口比原来也愈合了一些,于是我就提醒他,离我换药的区域要稍微远一点,不要靠近病人太近。

然后我就先打开了腹带,然后揭掉外层的纱布,戴上手套以后,又拿掉内层的纱布,进行消毒,清理伤口的内部。

就在我用纱布条清理伤口的时候,病人的女儿突然倒下了。

我立刻让旁边的家属去呼叫护士过来帮忙,然后我放下手中的镊子和纱布,赶紧去查看病人女儿的情况。

护士很快就到达了现场,等护士到达的时候,她已经醒了过来。她想要挣扎着站起来,我制止了她,然后去查看她的头部有没有受伤,问她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她说刚才看到我在清理伤口的时候,浑身一阵发麻,感觉有一点反胃,然后感觉眼前一黑就倒下了。

然后我让护士赶紧给她量了血压,测了血糖。

血糖显示3.0, 有点低血糖,血压是正常的。

然后就让护士赶紧给她拿了一瓶含糖可乐给他喝上了。

再次确认她没有受到外伤,也没有其他的异常感觉以后慢慢的扶她站了起来。并把她扶到了病房外面的凳子上坐着休息去了。

我继续换药。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伤口换药,但是病人的家属因为受到了视觉上的强烈的刺激,导致出现了一个应激性的低血糖症状,而突然昏倒。

如果说让家属围观手术,那么手术的过程远比我换药要残忍血腥的多。对于没有医学知识基础和手术经验的人来讲,那无异于屠宰场的场面。相信这种手术的围观,对于病人家属来讲,没有任何意义和好处。

他们一方面看不懂,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因为这种围观而干扰了医生的,正常的手术操作,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说在围观手术的过程中由于受不了那种视觉上的刺激而出现了晕倒或者说是其他的不适症状,只会给其他家属添更多的麻烦。

user avatar

如果豪斯医生那电视剧在道具和场地方面足够真实的话,那么无论是手术室设计建造施工还是设置转播设备,都不是问题。

另外听说经常有心脏大会什么的都有场外专家看着手术直播为了谁的方案更靠谱吵起来的——这说明转播没有任何问题——有个医疗器械经销商跟我说的——为此我就服白求恩,不光是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之举,人当年用给自己设计手术方案并执行的方式击败了论敌……

妈的又扯远了……

问题出在家属身上——我不是说家属品德不好,大部分家属和大部分医生都是好人,而是手术这玩意太吓人……

这是最简单的整形注射抽脂类的器材。

这是很普通的一些器材


这是德国(划掉)骨科手术基本器材


什么头部固定架什么开颅用电锯的我都不给你看了,那玩意外行人看着要么像中世纪虐待女巫用的刑具要么像重口味电影的道具要么像机器人大战用的武器……

你确定要让患者家属亲眼看着这些玩意丁零当啷地在自家亲属身上怼来怼去捅来捅去切来切去凿来砸去?

能带着平常心看这个的患者家属,估计心得比我屁股都大……

另,作为非医学专业者,哥们第一次去医用器械商店看见骨科器材的时候,感想是“我擦这玩意看起来很趁手诶”——后来弄了点工具做模型用,妈的果然好使!

愿意看手术现场的家属,大部分心比我屁股都大

不不不,你们不用考虑我的屁股有多大……

user avatar

节选自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抱孙》


医生来了。一见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男大夫!男医生当收生婆?我的儿媳妇不能叫男子大汉给接生。这一阵还没炸完,又出来两个大汉,抬起儿媳妇就往床上放。老太太连耳朵都哆嗦开了!这是要造反呀,人家一个年青青的孕妇,怎么一群大汉来动手脚的?“放下,你们这儿有懂人事的没有?

要是有的话,叫几个女的来!不然,我们走!”恰巧遇上个顶和气的医生,他发了话:“放下,叫她们走吧!”

王老太太咽了口凉气,咽下去砸得心中怪热的,要不是为孙子,至少得打大夫几个最响的嘴巴!现官不如现管,谁叫孙子故意闹脾气呢。抬吧,不用说废话。

两个大汉刚把儿媳妇放在帆布床上,看!大夫用两只手在她肚子上这一阵按!王老太太闭上了眼,心中骂亲家母:你的女儿,叫男子这么按,你连一声也不发,德行!刚要骂出来,想起孙子;十来个月的没受过一点委屈,现在被大夫用手乱杵,嫩皮嫩骨的,受得住吗?她睁开了眼,想警告大夫。

哪知道大夫反倒先问下来了:“孕妇净吃什么来着?这么大的肚子!你们这些人没办法,什么也给孕妇吃,吃得小孩这么肥大。平日也不来检验,产不下来才找我们!”他没等王老太太回答,向两个大汉说:“抬走!”

王老太太一辈子没受过这个。“老太太”到哪儿不是圣人,今天竟自听了一顿教训!这还不提,话总得说得近情近理呀;孕妇不多吃点滋养品,怎能生小孩呢,小孩怎会生长呢?

难道大夫在胎里的时候专喝西北风?西医全是二毛子!不便和二毛子辩驳;拿娘家妈杀气吧,瞪着她!娘家妈没有意思挨瞪,跟着女儿就往里走。王老太太一看,也忙赶上前去。那位和气生财的大夫转过身来:“这儿等着!”

两亲家的眼都红了。怎么着,不叫进去看看?我们知道你把儿媳妇抬到哪儿去啊?是杀了,还是剐了啊?大夫走了。

王老太太把一肚子邪气全照顾了娘家妈:“你说不掏,看,连进去看看都不行!掏?还许大切八块呢!宰了你的女儿活该!万一要把我的孙子——我的老命不要了。跟你拚了吧!”

娘家妈心中打了鼓,真要把女儿切了,可怎办?大切八块不是没有的事呀,那回医学堂开会不是大玻璃箱里装着人腿人腔子吗?没办法!事已至此,跟女儿的婆婆干吧!“你倒怨我?是谁一天到晚填我的女儿来着?没听大夫说吗?老叫儿媳妇的嘴不闲着,吃出毛病来没有?我见人见多了,就没看见一个象你这样的婆婆!”

“我给她吃?她在你们家的时候吃过饱饭吗?”王太太反攻。

“在我们家里没吃过饱饭,所以每次看女儿去得带八个食盒!”

“可是呀,八个食盒,我填她,你没有?”

两亲家混战一番,全不示弱,骂得也很具风格。

大夫又回来了。果不出王老太太所料,得用手术。手术二字虽听着耳生,可是猜也猜着了,手要是竖起来,还不是开刀问斩?大夫说:用手术,大人小孩或者都能保全。不然,全有生命的危险。小孩已经误了三小时,而且决不能产下来,孩子太大。不过,要施手术,得有亲族的签字。王老太太一个字没听见。掏是行不开的。

“怎样?快决定!”大夫十分的着急。

“掏是行不开的!”

“愿意签字不?快着!”大夫又紧了一板。

“我的孙子得养出来!”

娘家妈急了:“我签字行不行?”

王老太太对亲家母的话似乎特别的注意:“我的儿媳妇!你算哪道?”

大夫真急了,在王老太太的耳根子上扯开脖子喊:“这可是两条人命的关系!”

“掏是不行的!”

“那么你不要孙子了?”大夫想用孙子打动她。

果然有效,她半天没言语。她的眼前来了许多鬼影,全似乎是向她说:“我们要个接续香烟的,掏出来的也行!”她投降了。祖宗当然是愿要孙子;掏吧!“可有一样,掏出来得是活的!”

她既是听了祖宗的话,允许大夫给掏孙子,当然得说明了——要活的。掏出个死的来干吗用?只要掏出活孙子来,儿媳妇就是死了也没大关系。

娘家妈可是不放心女儿:“准能保大小都活着吗?”“少说话!”王老太太教训亲家太太。

“我相信没危险,”大夫急得直流汗,“可是小孩已经耽误了半天,难保没个意外;要不然请你签字干吗?”“不保准呀?乘早不用费这道手!”老太太对祖宗非常的负责任;好吗,掏了半天都再不会活着,对的起谁!“好吧,”大夫都气晕了,“请把她拉回去吧!你可记住了,两条人命!”

“两条三条吧,你又不保准,这不是瞎扯!”

大夫一声没出,抹头就走。

王老太太想起来了,试试也好。要不是大夫要走,她决想不起这一招儿来。“大夫,大夫!你回来呀,试试吧!”

大夫气得不知是哭好还是笑好。把单子念给她听,她画了个十字儿。

两亲家等了不晓得多么大的时候,眼看就天亮了,才掏了出来,好大的孙子,足分量十三磅!王老太太不晓得怎么笑好了,拉住亲家母的手一边笑一边刷刷的落泪。

亲家母已不是仇人了,变成了老姐姐。大夫也不是二毛子了,是王家的恩人,马上赏给他一百块钱才合适。假如不是这一掏,叫这么胖的大孙子生生的憋死,怎对祖宗呀?恨不能跪下就磕一阵头,可惜医院里没供着子孙娘娘。

胖孙子已被洗好,放在小儿室内。两位老太太要进去看看。不只是看看,要用一夜没洗过的老手指去摸摸孙子的胖脸蛋。看护不准两亲家进去,只能隔着玻璃窗看着。

眼看着自己的孙子在里面,自己的孙子,连摸摸都不准!娘家妈摸出个红封套来——本是预备赏给收生婆的——递给看护;给点运动费,还不准进去?事情都来得邪,看护居然不收。

王老太太揉了揉眼,细端详了看护一番,心里说:“不象洋鬼子妞呀,怎么给赏钱都不接着呢?也许是面生,不好意思的?有了,先跟她闲扯几句,打开了生脸就好办了。”指着屋里的一排小篮说:“这些孩子都是掏出来的吧?”

“只是你们这个,其余的都是好好养下来的。”“没那个事,”王老太太心里说,“上医院来的都得掏。”

“给孕妇大油大肉吃才掏呢,”看护有点爱说话。“不吃,孩子怎能长这么大呢!”娘家妈已和王老太太立在同一战线上。

“掏出来的胖宝贝总比养下来的瘦猴儿强!”王老太太有点觉得不掏出来的孩子没有住医院的资格。“上医院来‘养’,脱了裤子放屁,费什么两道手!”

无论怎说,两亲家干瞪眼进不去。

王老太太有了主意,“丫环,”她叫那个看护,“把孩子给我,我们家去。还得赶紧去预备洗三请客呢!”“我既不是丫环,也不能把小孩给你,”看护也够和气的。

“我的孙子,你敢不给我吗?医院里能请客办事吗?”

“用手术取出来的,大人一时不能给小孩奶吃,我们得给他奶吃。”

“你会,我们不会?我这快六十的人了,生过儿养过女,不比你懂得多;你养过小孩吗?”老太太也说不清看护是姑娘,还是媳妇,谁知道这头戴小白盔的是什么呢。

“没大夫的话,反正小孩不能交给你!”

“去把大夫叫来好了,我跟他说;还不愿意跟你费话呢!”“大夫还没完事呢,割开肚子还得缝上呢。”

看护说到这里,娘家妈想起来女儿。王老太太似乎还想不起儿媳妇是谁。孙子没生下来的时候,一想起孙子便也想到媳妇;孙子生下来了,似乎把媳妇忘了也没什么。娘家妈可是要看看女儿,谁知道女儿的肚子上开了多大一个洞呢?割病室不许闲人进去,没法,只好陪着王老太太瞭望着胖小子吧。

好容易看见大夫出来了。王老太太赶紧去交涉。

“用手术取小孩,顶好在院里住一个月,”大夫说。“那么三天满月怎么办呢?”王老太太问。

“是命要紧,还是办三天要紧呢?产妇的肚子没长上,怎能去应酬客人呢?”大夫反问。

王老太太确是以为办三天比人命要紧,可是不便于说出来,因为娘家妈在旁边听着呢。至于肚子没长好,怎能招待客人,那有办法:“叫她躺着招待,不必起来就是了。”大夫还是不答应。王老太太悟出一条理来:“住院不是为要钱吗?好,我给你钱,叫我们娘们走吧,这还不行?”“你自己看看去,她能走不能?”大夫说。

两亲家反都不敢去了。万一儿媳妇肚子上还有个盆大的洞,多么吓人?还是娘家妈爱女儿的心重,大着胆子想去看看。王老太太也不好意思不跟着。

到了病房,儿媳妇在床上放着的一张卧椅上躺着呢,脸就象一张白纸。娘家妈哭得放了声,不知道女儿是活还是死。王老太太到底心硬,只落了一半个泪,紧跟着炸了烟:“怎么不叫她平平正正的躺下呢?这是受什么洋刑罚呢?”“直着呀,肚子上缝的线就绷了,明白没有?”大夫说。“那么不会用胶粘上点吗?”王老太太总觉得大夫没有什么高明主意。

娘家妈想和女儿说几句话,大夫也不允许。两亲家似乎看出来,大夫不定使了什么坏招儿,把产妇弄成这个样。无论怎说吧,大概一时是不能出院。好吧。先把孙子抱走,回家好办三天呀。

大夫也不答应,王老太太急了。“医院里洗三不洗?要是洗的话,我把亲友全请到这儿来;要是不洗的话,再叫我抱走;头大的孙子,洗三不请客办事,还有什么脸得活着?”“谁给小孩奶吃呢?”大夫问。

“雇奶妈子!”王老太太完全胜利。

到底把孙子抱出来了。王老太太抱着孙子上了汽车,一上车就打嚏喷,一直打到家,每个嚏喷都是照准了孙子的脸射去的。到了家,赶紧派人去找奶妈子,孙子还在怀中抱着,以便接收嚏喷。

不错,王老太太知道自己是着了凉;可是至死也不能放下孙子。到了晌午,孙子接了至少有二百多个嚏喷,身上慢慢的热起来。王老太太更不肯撒手了。到了下午三点来钟,孙子烧得象块火炭了。到了夜里,奶妈子已雇妥了两个,可是孙子死了,一口奶也没有吃。

王老太太只哭了一大阵;哭完了,她的老眼瞪圆了:“掏出来的!掏出来的能活吗?跟医院打官司!那么沉重的孙子会只活了一天,哪有的事?全是医院的坏,二毛子们!”

王老太太约上亲家母,上医院去闹。娘家妈也想把女儿赶紧接出来,医院是靠不住的!

把儿媳妇接出来了;不接出来怎好打官司呢?接出来不久,儿媳妇的肚子裂了缝,贴上“产后回春膏”也没什么用,她也不言不语的死了。好吧,两案归一,王老太太把医院告了下来。老命不要了,不能不给孙子和媳妇报仇!

user avatar

敢情躺手术台上的不是你自个儿。。。

手术消毒区域非常大,不是半裸就全裸。你觉得媳妇儿被路过的患者家属观看真的好吗?

再说了,手术台就那么大,都被医生护士围着,一群背影有啥好看?看手术视野吗?血滋啦呼…刀光剑影…你也不知道啥该切啥该缝。

搞不懂究竟想看啥………

如果这么没有安全感,还是患者家属亲自操刀吧……

简单来说就是“患方希望通过录像作为追责依据,比如这个出血究竟是医生操作失误还是患者自身原因。”

这么说虽然赤裸裸,但的确就是根本问题。其实,看到这里,医生们就不会愿意动刀子了。本来手术是为了你的健康我愿意搏一搏,变成了我必须赢否则就是不尽力。看到知情同意书就潜意识觉得医生“推卸”责任的人,对医学实在是了解太少了。医生不是患者的对立面,医生是跟你站在一起跟疾病搏斗的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相互信任,否则录再多影像都是枉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手术室装上玻璃,方便家属观看?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把话说得透彻明白,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写出来的。首先,从“为什么”这个角度看。家属想看,这情感上我完全理解。谁家有个亲人在手术台上,心里不七上八下的?那种等待,那种焦虑,就像猫爪子在心尖上挠一样。如果能.............
  • 回答
    在中国,医生能否以患者患有艾滋病为由拒绝为其进行手术,这是一个涉及伦理、法律和医疗实践的复杂问题。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文规定医生可以因为患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AIDS患者)而拒绝提供医疗服务,包括手术。恰恰相反,中国的《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
  • 回答
    山东日照那起医生直播妇科手术的事件,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触及了医疗行业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敏感神经。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疗违规操作,它背后牵扯到的伦理、法律、监管以及公众信任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对患者尊严和隐私的严重侵犯。妇科手术本身就属.............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四川某医学院,一名在医院实习的男生,因为一时糊涂,竟然利用职务之便,偷取了医院的医用麻醉品,然后给了他的女友吸食。然而,这次“浪漫”的尝试却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他的女友因为吸食了过量的麻醉品,竟然因此丧命。医用麻醉品,尤其是某些类型的麻醉品,确实可能产生致幻作用。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
  • 回答
    CD24外泌体药物:重塑重症医学与慢性感染治疗的潜力CD24,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胞表面糖蛋白,正在悄然引发一场医学革命,尤其是在重症医学和慢性感染这两个充满挑战的领域。由CD24介导的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信使,其药物化潜力的挖掘,预示着我们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准和有效的方式干预疾病进程。这不仅.............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让一个现代医学生穿越回古代,手里还握着一些现代医学的“利器”,这场景想想就挺带感的。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小子能在古代闹出多大的名堂来。首先,得明确这位“普通医学生”穿越的是哪个朝代。虽然问题没说,但咱们姑且假设他穿越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发达、但又没有青霉素和肾上腺素.............
  • 回答
    医院引入类似支付宝“满意才好评,不满意退款”的模式,这在理论上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会异常复杂,且可能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产生诸多冲突。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种模式在电商领域之所以能行得通,是因为它建立在“商品”这个相对标准化、可量化的基础上。消费者购买一件衣服,如果发现尺码不对、颜色有偏差,甚.............
  • 回答
    扩大医院规模能否切实改善百姓就医环境,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既有潜在的积极影响,也可能伴随着新的挑战。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扩大医院规模的潜在积极影响 (可能改善的方面)1. 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缓解“看病难”问.............
  • 回答
    丁苯肽降价50%,医院药费差价能否退还?这事儿,咱们得掰扯清楚!最近,关于丁苯肽大幅降价的消息在朋友圈、病友群里传得沸沸扬扬。50%的降幅,这可不是小数目,不少患者都在关心:我之前花了高价买的丁苯肽,现在价格跌了这么多,之前多花的钱能退回来吗?医院会不会把差价退还给我们?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复杂的,.............
  • 回答
    .......
  • 回答
    林小清事件,这阵风刮得可不小,尤其是当事人还是个百万大V的皮肤科医生,事情的走向也确实让人唏嘘。从最初的指控,到他本人“甩锅”助理,再到被医院解聘,整个过程信息量很大,咱们得一件件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事件回顾:从被指控到“甩锅”助理首先,林小清被曝出性骚扰事件,当时舆论一片哗然。毕竟,一个在公众视野.............
  • 回答
    关于美国新冠疫情是否已“爆发”,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放在一个更细致的视角下去审视。简单地说“是”或“否”并不能完全抓住问题的核心,因为“爆发”本身就是一个动态且多层面的概念。理解“爆发”:不仅仅是数字从统计学意义上讲,当一个地区的新增病例、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在短时间内出现指数级增长,并且远远超出常规水平.............
  • 回答
    这事儿啊,说实话,要是美国真到了新冠肺炎大爆发、病例像潮水一样涌来的地步,现有的医疗体系能不能顶住,这绝对是个大问题,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医疗机构这块儿。你想想,美国虽然医疗水平在全球那是响当当的,医院数量也多,医护人员也训练有素。但是,新冠这玩意儿的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一旦爆发起来,那数字增长速度.............
  • 回答
    关于孤雌生殖是否能证明女性基因优等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生物学中一些非常根本的原理。我想从几个层面来和大家聊聊,尽量避免那些干巴巴的学术术语,希望能讲得浅显易懂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孤雌生殖。简单来说,就是卵细胞在没有精子受精的情况下,自行发育成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在自然界,我们确.............
  • 回答
    从纯医学和纯技术角度分析昆山震川路龙哥被砍事件中,以“龙哥”的伤势,如果及时送医,能否存活下来,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 伤情分析(基于公开报道的推测):尽管我们无法获得详细的医疗报告,但根据公众看到的画面和描述,可以进行一些医学上的推测: 钝器(砍刀/菜刀)造成的伤害: 报告和视频显.............
  • 回答
    近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针对医学科研领域论文挂名乱象,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医学科研人员若无实质性贡献,不得在论文中挂名。这一举措无疑是在科研诚信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意在拨乱反正,重塑科研生态。那么,这一规定究竟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又能否触类旁通,推广到其他学科领域呢?一、 规范.............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也是当前医疗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痛点。让医院的影像检查部门(如CT、X光等)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互联网机构,理论上确实能解决不少问题,尤其是避免重复检查和缩短等待时间。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事儿。现在的状况是怎么样的?想象一下,你身体不舒服,去一家医院看病。医生根据你的情况.............
  • 回答
    医院是否能强制危重病人出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医疗伦理、法律法规以及病人和家属的权利。简单来说,医院通常情况下不能随意强制危重病人出院,尤其是在病人仍然需要积极治疗和监护的情况下。要详细地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 危重病人的定义和医院的责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
  • 回答
    陕西省委书记要求医院“能开尽开”,第一时间救治透析患者和孕产妇,这一政策对特殊人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1. 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透析患者(如慢性肾衰竭患者)需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若因医院资源紧张或治疗延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心.............
  • 回答
    在医院里,无知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缺乏,而是一种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思维状态。这种无知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从对自身疾病的理解,到对医疗流程的认识,再到对医护人员工作的尊重。当这种无知与恐惧、焦虑甚至固执结合时,就可能演变成令人啼笑皆非,又令人深感无奈的局面。一、 对自身疾病的“我不知道”:这可能是最普遍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