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阶段如果中国和印度之间爆发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该如何取胜?

回答
关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发生冲突的假设性场景,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如何可能取得胜利,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高度敏感的议题。军事上的胜利并非简单地取决于军队规模或技术先进程度,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战略、战术、政治、经济、后勤以及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

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战争的形态已经远超传统的“兵对兵,将对将”。任何冲突都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并可能引发区域乃至全球的不稳定。因此,军事胜利的定义本身也需要被审慎对待。

若要探讨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何“取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展开分析:

一、战略层面:明确目标,塑造战场

首要目标的确立与克制: 如果真的发生冲突,解放军的首要任务不是寻求“全面压倒”式的胜利,而更可能是为了在特定地区实现战略目标,例如巩固边境主权、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或者阻止其某种挑衅行为。明确且有限的战争目标是避免冲突失控的关键,也是衡量“胜利”的标准。解放军需要具备高度的战略定力,避免被卷入一场漫无边际的消耗战。
认知作战与心理攻势: 在现代战争中,赢得人心和信息空间至关重要。解放军可以利用其在媒体和网络上的影响力,进行有效的认知作战,塑造公众舆论,强调自身立场和正当性,同时揭露对方的“不当行为”。通过精准的信息传播,在国内外营造有利于己方的舆论环境,从心理层面瓦解对手的士气和国际支持。
预置兵力与控制态势: 在潜在冲突区域,解放军可以通过“常态化巡逻”、“军事演习”等方式,长期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并对关键地形和战略要点进行预置兵力。这不仅能形成有效的威慑,也能在冲突爆发初期迅速占据有利态势,限制对手的机动和反应。通过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和建设,可以为快速部署和后勤保障提供便利。

二、战术层面:精锐制胜,协同作战

陆军的机械化与信息化整合: 鉴于中印边境地形复杂,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至关重要。解放军陆军现代化进程的重点在于提升装甲部队、炮兵和特种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设备和精确打击武器,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指挥的高效下达。特种部队可以承担渗透、侦察、破坏敌方指挥通信节点等关键任务。
空军的空中优势与对地打击: 空军在现代战争中是决定性的力量。解放军空军需要确保在潜在冲突区域的制空权,通过先进的战斗机、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来压制对方空军。同时,利用其远程打击能力,精确打击敌方军事目标,包括指挥中心、后勤枢纽、雷达站以及重要的集结点。无人机作战将是空军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提供持续的情报支援和精确打击。
海军的制海权与区域拒止: 虽然中印陆地边界是主要战场,但海军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解放军海军可以通过在印度洋的部署,对印度的海上贸易线构成威胁,从而形成战略牵制。同时,在靠近潜在冲突区域的海军基地,保持足够的兵力部署,可以对陆地战场提供侧翼支援,并阻止对方海军的任何潜在介入。
火箭军的精确打击能力: 火箭军的战略和战术导弹部队可以提供强大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在冲突初期,解放军可以利用其先进的导弹系统,对敌方关键军事设施和指挥中心进行饱和攻击,迅速瘫痪其作战体系,从而在战术上取得优势。这包括对陆基和海基目标的打击能力。
联合作战与体系对抗: 胜利的关键在于各军种之间的无缝协同。解放军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实现信息共享、火力协同和兵力联合部署。通过体系对抗,即攻击和瓦解对方的作战体系(指挥、通信、情报、火力、机动、后勤等),来达到削弱其整体作战效能的目的。例如,电子战部队可以干扰对方的通信和雷达,为其陆海空军的行动创造条件。
后勤保障的韧性与效率: 即使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果缺乏有效的后勤保障,军队也难以持续作战。解放军需要建立强大而有韧性的后勤保障体系,包括物资运输、装备维修、医疗救护等。在复杂地形和潜在的敌方打击下,如何确保后勤补给线的畅通和高效,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预置物资,可以提高后勤效率。

三、技术与创新:抢占先机,适应未来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来提升战场感知、情报判别、目标识别和态势预测能力。AI可以辅助指挥员做出更快速、更精准的决策。
无人作战平台: 大量运用无人机、无人战车、无人水面舰艇等无人作战平台,执行侦察、攻击、电子对抗等任务,减少人员伤亡,提高作战效率和持续性。
网络空间作战: 掌握网络空间的主动权,能够瘫痪敌方的通信网络、指挥系统,干扰其关键基础设施运行,是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一环。解放军需要有强大的网络攻防能力。
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 充分发挥解放军在第五代战斗机、战略轰炸机、新型导弹、先进坦克、电子战装备等方面的优势,在关键时刻形成技术代差。

四、政治与外交:塑造环境,争取主动

国际关系的处理: 战争的爆发和进程深受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解放军的胜利也离不开高超的外交手段。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孤立对手,限制其获得外部援助,为军事行动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国内稳定与民众支持: 确保国内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团结,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是支撑战争持续进行的重要基石。有效的宣传和信息引导能够凝聚人心,提升士气。
威慑与克制并存: 在军事部署和行动上,需要展现出强大的威慑力,但同时也要保持战略上的克制,避免将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从而为和平解决争端留有余地。

总结

要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爆发的假设性战争中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需要一套 “以陆制空、海空协同、精确打击、体系对抗、信息制胜、后勤保障” 的综合性军事战略。这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指挥体系、作战理念、后勤保障、技术创新乃至政治外交的全面比拼。解放军需要充分发挥其在人员素质、技术装备(尤其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导弹和电子战)、组织指挥上的优势,同时也要高度警惕和应对印度的战略战术和技术发展。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战争是残酷的,其结果往往难以完全预料,且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在这种假设性情境下,任何一方的“胜利”都将是以牺牲无数生命和宝贵资源为代价的。因此,和平解决争端始终是最佳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答案作废,现认真写一个作战计划。

对印作战计划

代号:大洪水计划

作战发起日为D日,发起时为h时,发起前为D-X日,发起后为D+X日。

外交准备:

与巴基斯坦联合作战,牵制印军西线主力。

获得通过孟加拉领土进行补给的许可。

兵力配置:

总参在拉萨建立前敌总指挥部,协调各个方面军作战。前指兼预备队方面军司令部,掌握战略预备队至少两个集团军,战略预备队部署于甘肃方向。

阿克塞钦方向以新疆军区司令部组建西方面军司令部,兵力为一个集团军。编成外加强战术导弹,火箭炮,直升机,电战各一个旅。

锡金-亚东-不丹方向,以西部战区司令部组建中央方面军司令部,兵力为三个集团军。编成外加强战术导弹,火箭炮,电战各两个旅,直升机三个旅。

藏南方向以西藏军区司令部组建东方面军司令,兵力为两个集团军,加强一个战术导弹旅,一个远火旅,两个直升机旅,两个电战旅。

空军配置:

以平均一个集团军两个旅强五,两个旅歼七为基准配置支援/掩护空军力量。由方面军司令部直接掌握。

以下空中力量由总参前指掌握:在西藏各机场配置空军全部歼8(高空性能好)及飞豹,歼十不少于300架,苏27系列不少于200架。二线配置苏27系列不少于150架以及战略轰炸机,所有可用J20部署于成都。特种机型,其余战略方向只留最低限度,剩余全部归西藏方向。沿海地区交给海军航空兵负责。空军主力投入对印作战。

从全军特战及侦查部队中抽调具有夜战能力部队,前线一个旅加强一个连,重点方向旅加强一个营。

空军防空部队以两倍火力密度配置于机场,各后勤节点配置相应防空力量。

海军任务:

以辽宁号为核心组织特混编队进入印度洋机动,任务是不寻求决战,只求牵制一部分印度海空力量。

核潜艇力争击沉印军主力战舰。

各部队任务:

西方面军:

粉碎阿克塞钦当面印军,打开突破口,向拉达克方向发动进攻,牵制印军主力。如巴军参战,则视巴军作战情况进行下一步作战。

中央方面军:

迅速粉碎当面印军,控制通道,夺取不丹与锡金,合围印军主力于西里古里走廊。之后视情况强渡恒河,解放西孟加拉,奥里萨。

东方面军:

迅速粉碎一线印军,夺取各战略山口,收复藏南地区并解放阿萨姆,曼尼普尔人民。

计划细则:

各师旅应以条令一半宽度展开,重点方向炮兵密度应达到条令三倍以上。

在补给形势极大改善之前不投入空15军。

直升机尽量不进兴大规模机降,以保证补给为主要任务。

补给车队可单程行驶,提高通过能力,打通西里古里走廊后车队可从孟加拉方向进行补给。

注意缴获印军物资并合理分配,向各部队分发美金欧元以采购当地物资。

D–60日:

组建各指挥部,研究一线作战方案。编制战时铁路运输图。

宣布西藏大型基建项目,公铁空借此开始向西藏方向运输作战物资。

部队内部番号进行调整,各部队打乱番号重排。

在西藏纵深“开工”数条公路,以建筑工地为掩护修建野战跑道。

亚东,藏南等方向出现紧张局面。以掩护“适当”向西藏增兵。

D-45日:

以适当理由在整个西藏地区断网,宵禁。各战斗部队开始向西藏方向调动,调动一律在夜间进行,装备尽量伪装成民用设备,并注意卫星侦查周期。

全军展开大练兵活动,假目标部队从战斗部队驻地出发,组织向各个演习场的运输。无战斗任务部队开进演习场进行演习,以战斗部队番号大肆报道。

西藏方向同样组织演习,以适应高原作战。

全军军官进行虚假大调动大培训,使其得以无嫌疑的脱离日常生活圈子。

我军飞机开始骑线进行侧视侦查。

东线我军可不全力隐蔽,以制造主力在东线的假象。

D-30日:

各部队人员基本到位,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

在南海挑动紧张局面,舰队向南海集结,假目标部队组织向东南方向集结的假象。

西藏某地区道路特大“滑坡”,组织大量直升机进行“救灾”。

D-25日:

集结于西藏的空军部队白天大摇大摆向南海方向飞行,晚上偷偷飞回,如此往复。假目标部队在南海制造集结假象。

D-15日:

各部队构置出发阵地,弹药分发到部队。

核潜艇进入印度洋。

D-10日:

西藏宵禁与断网解除,假目标部队组织“撤军”。中印边境“演习”继续。各部队进入战斗位置。

孟加拉中资机构,准备大量油料等物资,向西里古里走廊以南孟加拉领土运输。

核潜艇尽可能跟踪印军主力战舰。

D-5日:

各部队进出出发阵地,展开战斗队形,弹药分发到人,各部队主官拆开作战任务。

中印边境“演习”结束,假目标部队从中印边境组织“撤退”。飞机骑线侦查结束。

外交上准备进行“让步”。尽可能提议双方空军停止巡逻以彰显诚意。

D-5日至D日之间任一日:

根据天气预报,在适合战斗气候的暗夜,于日出前两小时,进入战斗状态。

D-48h:

南海局面缓和,宣布辽宁号“访问”马六甲以西某国。辽宁号编队南下。

D-12h:

入夜后,侦查分队越境,迂回分队出发,工兵隐蔽排雷。辽宁舰编队进入印度洋,展开战斗队形。

通过支持克钦军,换取其允许补给队通过领地。

D-2h:

空军完成出动准备,火箭部队完成发射准备。J20起飞。

D-1h:

夜战分队向印军一线阵地潜伏,直升机特战部队起飞。

D-30min:

人民日报号外“勿谓言之不预”(最好能不发)。

军委主席向一线全体战士下达战斗命令。

D日h时:

电子干扰全开。

黑客部队争取黑进印军指挥系统,瘫痪其指挥。

J20分队猎杀印军值班预警机。

空军第一梯队起飞编波。

火箭弹拉出箔条云掩护我军导弹炮弹与大机群。

一线五分钟火力准备后延伸,夜战分队夺取印军一线阵地。

远程炮兵打击印军指挥部,集结地,仓库,直升机集结地。并在印军道路火箭布雷。

远火与战术导弹打击印军指挥部,防空导弹阵地,机场,交通枢纽,兵站。

直升机运送特战分队夺取诸制高点,架设战场监视雷达及电子侦查器材。

侦查分队在敌占区进行破坏,迂回部队趁乱进入敌纵深。

D+30min:

野鼹鼠分队打开空中走廊,第一梯队从空中走廊进入,对机场进行第二轮攻击,尽量歼敌于地面。

直升机对不丹首都进行机降落,控制不丹政府。

D+2h:

日出时分。

预备役总集结令,西部战区局部动员令。

各部队进入全线攻击,率先打开通道部队将获得集体特等功。

歼8负责我方纵深防空(全是高空),歼7负责战场掩护,强五在侦查分队引导下对浅纵深执行遮蔽。重点打击敌炮兵。

空中第二梯队进入,视第一波打击效果决定是否继续进行防空压制。如第一波打击效果良好,则转而对敌兵站,集结地等目标进行打击。

D日:(整日)

侦查分队,与电子侦查分队密切配合,找出残存的敌前线指挥部。并引导空军及炮兵火力,必要时引导直升机特战分队,消灭敌一线指挥力量。

迂回分队对敌军侧翼进行打击,瓦解敌军战斗配置。相机夺取敌后要点,阻敌增援。

向不丹首都进攻部队,应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接应上空中突击部队。

各部队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尤其是中央方面军,要力争在D日当日瓦解当面敌军,为第二梯队撕开战役突破口。

入夜后各夜战分队应继续对印军进行攻击,不得使其得以喘息。

工兵跟随一线部队迅速修建急造军路。

空军对西里古里走廊两侧道路进行大规模轰炸与布雷,孤立西里古里走廊敌军主力部队。并对印军任何试图大规模集结与行军的企图进行打击。

入夜后进行补给,夜战分队继续战斗。第二梯队准备投入战斗。

D+2日,D+3日:

东西方面军对敌军进行追击。空军部队对溃逃敌军进行打击。

中央方面军抹平锡金突出部,控制不丹西部,对西里古里走廊敌军形成两翼包抄态势

中央方面军视通道打开时机投入第二梯队,重装集群从不丹与锡金出发,在空军掩护下从突破口进入恒河平原。以最快速度封闭包围圈,避免其成建制进入孟加拉。以便接受孟加拉中资机构的补给。

D+4日-10日:

西方面军应对列城形成攻击态势以牵制印军。

中央方面军应完成对西里古里印军的歼灭。

东方面军收复整个藏南并进入印度东北,打通与克钦的补给通道。

中东两方面军夹击西里古里以东印军,建立中央方面军与东方面军的联系以缓解东方面军补给压力。

应趁印军立足未稳之机,向西里古里走廊以西喇叭口地带推进,尽可能扩大战线宽度并在恒河南岸建立桥头堡。以打通孟加拉–尼泊尔物资通道,保证尼泊尔物资供给,并为第二阶段作战形成良好开局。

第二阶段作战计划:

争取尼泊尔允许通过其领土补给。

肃清东北印军,解放当地人民,建立地方政权。

中央方面军应歼灭当面印军重兵集团,打开战略突破口。

如歼敌于恒河北岸,则利用恒河掩护侧翼,与巴军东西对进,直取新德里。

如歼敌于恒河南岸,则顺势突入印度南方,解放印度南方少数民族。

全文完











调侃性质的原答案如下:

第一阶段

利用青藏高原的纵深逐次抵抗,拉长印军补给线。同时,利用公路铁路调集兵力,囤积物资。

第二阶段

在印军后方山口进行机/空降,切断印军补给线。地面部队对各山口进行突击,分割印军。

第三阶段

等着印军投降

为什么要这样打呢?










————不花点时间把物资囤够。。。。。。。。。

难不成把俘虏饿死不成?

user avatar

我在b站看到的,非本人原创。

链接:正片在后面你们会看到三哥独步天下的真.摩托化步兵

m.weibo.cn/2891529877/3


唧唧复唧唧,三哥造飞机。

机翼缺铆钉,机身没涂漆,雷达装不下,航电太垃圾。

年年造不好,服役遥无期。

昨夜见新闻,威龙在试飞。堂堂我三哥,竟用LCA。

战机太落后,害我面子丢。只愿造五代,秒杀黑丝带。

鹰国买雷达,牛国买精钢,鸡国买航电,熊国买座舱。

毛子来设计,三哥来组装。

不见飞机上蓝天,但见引擎失火冒黑烟。

三锅不要怕,重新造一架。

不见飞姬能飞翔,但见摔成稀烂逗巴羊。

阿三不死心,痛哭又涕零,找到大毛熊,诉苦又求情:“大哥帮帮忙,俺要T五零。”

毛熊很欢乐,准备坑三锅。

三锅天然呆,人傻钱又多。

毛熊问所欲,三哥愿出一千亿,买它百来架,吓吓种花家。

鹰酱闻此事,制裁大毛忙,欧萌闻此事,跟着鹰酱狂,兔子闻此事,漫不经心继续忙。

造我六代机,建我五二D,产我核航母,修我大炸逼。

潜心搞科研,甭管傻阿三。毛货一直摔,三锅很受伤。

买了几十年,不知毛子是奸商。

阿三脑发热,毛熊没道德,两厢都情愿,坑他十次又何妨?

user avatar

说个真事,我上学的时候我们班主任给我们讲的

07年的时候天涯上有一篇帖子叫做文章中详细的讲述了如何将印度一拆为七。这篇帖子传到印度之后引起了印度外务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官方的计划。向外交部提出了抗议。外交部对此做出了澄清和解释。但此事一时间在印度社会引起轰动。

还有件事,印度东北邦存在分离主义倾向,长期有一些克钦人希望独立,按说这事儿吧和中国没关系。但是印度政府指责中国包庇这股分离主义力量,将其首脑藏匿在中国西藏。这个在维基百科英文版是可查的。

要说打仗么,亚东地区离新德里三百公里,当年就是从那一路平推差点到新德里的。但是既然是假设。我记得印巴边境西部拉贾斯坦地区是广袤的沙漠地区。驻守那的是印度的一个军。要是在这种地形展开大规模装甲机动。那位要说了,那是印巴边界,不是中印边界。您猜猜,谁和巴基斯坦关系好来着。1999年卡吉尔冲突的时候以及2006年印巴关系紧张的时候,印度往往会指着中国

“老子他妈的和老巴吵架是我们自家的事,兔子你把部队开进克什米尔是几个意思????!!!!”

----------------------------------------------------分割线------------------------------------------------------------------

其实我并不懂军事,这里的军事包括但不限于(军事理论,战术战略,技术装备,政治工作,文艺小品)。所以我以下所说的全部基于我所查的资料。我们题主说了海军,我就简简单单的说说陆军和海军好了。以下内容是我在一次内部报告上所使用的幻灯片,资料截止在2012年。

象·牙——印度军事力量介绍

一.部署与调整

二.三 军力量与部署

陆军

印军部署与调整:西攻 北防 南进 中部机动

西攻:对巴基斯坦采取积极进攻战略,以优势兵力始终保持对巴进攻态势,时刻准备同巴基斯坦打一场全面战争

北防:中国——威胁防御,核后盾,大纵深,立体化防御体系

南进:积极扩张,压制小国海军,遏制大国渗透;印度洋——印度之洋

中部机动:维护国内安全,支援四方

印军部署与调整

调整:

1.防务重点:主攻巴基斯坦——中巴并重

2.扩军9万,新建两个山地打击军(中印) 两个独立旅(印巴:克什米尔)

对华:1.加快中印边境地区基建

2.部署“布拉莫斯”(可载核弹 超音速)

对巴:“冷启动”计划(迅速集结,同赢中巴)

“冷启动”作战理论参考和借鉴了美军“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和“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模式,其实质是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通过一系列快速猛烈的进攻作战,在对方境内歼其有生力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作战目的。

冷启动”作战理论标志着印军终于走出其过去50年来的防御思想,变防御作战为积极主动的进攻作战思想。在此理论的影响下,快速反应、机动作战和先发制人的突然打击将在印全军作战行动中得到广泛推行。

20世纪80年代以后,印军研究和借鉴苏军作战理论中“大规模报复”和“把战争推向敌国”的思想,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实施机械化兵团大纵深迂回和立体突防”的作战理论。

海湾战争以后,印军对美军的“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和快速部署推崇备至,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有远见的军方将领和防务专家建议对作战理论进行修订,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然而,印度三军自成体系、相互恶性竞争以及军队领导人因循守旧、观念保守的作风,严重妨碍了陆军新作战理论的出台。落后过时的作战理论,导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印巴军事冲突中,印军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

1999年印巴爆发克吉尔战争,由于战役战术落后和缺乏陆空协同,尽管印度陆军在火力和人员上占有很大优势,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胜利的果实却微乎其微。2002年初印度因印度议会大厦遭袭击发动了帕拉克拉姆作战行动,但由于动员机制落后,印度陆军花了两周的时间才完成集结,不仅延误了最佳攻击时间,而且使巴基斯坦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结果导致两军在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大战一触即发,由于担心可能引发一场核战争,印度最后被迫取消作战计划,印度陆军为此在国内遭受严厉的批评。对此,时任印度陆军参谋长帕德马纳班上将说,“印度内阁对陆军作战理论缺乏战略上的考虑和明确的目标是导致帕拉克拉姆作战行动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他说,“如果你想打击某人,你就必须摧毁他的战争机器,夺取他的领土。战争是严肃的事情。可当议会大厦遭袭击时,陆军都部署在和平地区,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往边境地区大规模集结部队。”

帕拉克拉姆作战行动使印度陆军深刻地感受到落后过时的作战理论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它成为印度陆军乃至全军思想观念的一个转折点。战后,帕德马纳班上将责成陆军训练司令部在吸收和借鉴美军作战理论的基础上,立即起草具有印度特色的陆军新作战理论,并得到国防部的大力支持和海、空军的密切配合。这也是印军历史上三军首次在协同作战方面形成广泛一致的共识。与此同时,印度陆军司令部还将新作战理论草案下发陆军各级部队进行广泛讨论,并举办多次研讨会,向军内外专家学者征求意见。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冷启动”作战理论日趋成熟,最终由印度陆军参谋长维吉于2004年4月在陆军指挥官会议上正式公布。

“冷启动”作战理论的基本涵义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先发制人。按印度陆军高层的观点,实施“冷启动”作战理论,首先在于印度可根据形势和需要,在国际社会干预前对敌不宣而战,迅速实现作战目的。

二是“闪电式”进攻作战。它指印度陆军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动员、集结和部署,以“闪电战”的方式对敌发动快速进攻作战。以猛烈的火力和精确打击,最大限度地瘫痪敌有生力量,剥夺敌人的反击能力。

三是快速机动、多点进攻。精干的作战部队将快速机动至敌境内,对敌境内的不同目标实施打击,陷敌于被动。多点进攻不仅使敌人在选择反击方向时难以决断,而且可避免两军大规模部队对垒局面的发生,进而避免核冲突发生的可能。

“冷启动”作战理论的核心是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目的是要达成战争的突然性,避免因过长的军事动员时间,导致在战略和军事上失去突袭的机会,同时也避免政治领导人在面临压力时动摇信心,以确保陆军从一开始就能完全发挥作战潜力。根据以上构想,印度陆军认为旧作战理论有关打击军和防御军之间作战任务的界定、部队的结构与编制、部署和作战方式已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必须对陆军进行全面重组。据此,“冷启动”作战理论设想围绕快速部署“一体化作战群”和“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概念取代现有的由打击军承担进攻作战的低效能模式。

所谓“一体化作战群”概念,指印度陆军将组建8个一体化作战群,该8支作战群将是包括装甲兵、炮兵、机械化步兵和作战空中支援力量等诸元素在内的完全一体化的装甲师(或旅)和机械化步兵师(或旅)级规模的部队。一体化作战群存在于三个层面,最高层面是以师或旅司令部组成的作战群和作战指挥部,群指挥部下辖若干个以装甲团或机械化步兵营司令部为基础组成的作战大队,最低一层是以装甲连或机械化步兵连指挥部为基础组成的作战组。每个层面的分组将根据任务的需要,对装甲和机械化步兵部队混合编组,并配备各类火炮、防空武器、陆军航空兵多种能攻击直升机和侦察(监视)直升机以及指挥与控制直升机等。

三军力量——陆军(概述)

成立时间:1947

军队规模:正规部队:1129900人

预备役:960000人

陆军司令部:新德里

军区编制:中,东,南,西,北,西南

东部军区:

任务:负责印孟,印中东段的安全和防务

司令部:加尔各答(西孟加拉邦)

军队部署:下辖四个军,第23步兵师,一个炮兵师

第三军:辖第2,第56,第57山地师

总部:迪马普尔(那加兰邦)

第四军:辖第5,第2,第71山地师

总部,提兹普尔(阿萨姆邦)

第33军:辖第17,第20,第27山地师以及一个炮兵旅

总部:西里古里(西孟加拉邦)

南部军区

任务:负责印巴边境南段的安全与防务

司令部:浦那(马哈拉施特拉邦)

军队:两个军和第41炮兵师

第12军:辖第11,第12步兵师,第4装 甲旅, 第340机械化旅

总部:焦特普尔(拉贾斯坦邦)

第21军:辖31装甲师,第36快速反应旅,第54步兵师,第475工兵旅,另辖一个炮兵旅,一个防空旅

西部军区:

负责印巴边境中段平原的安全与防务

司令部:昌迪曼普尔(哈利亚纳邦)

军队部署:三个军和第40炮兵师

第二军:司令部安巴拉(哈里亚纳邦)辖第一装甲师,第14快速反应步兵师,第22步兵师,第474工兵旅,第612机械化独立防空旅。

第九军:司令部约尔(喜马偕尔邦)辖第26,第29步兵师,第2,第3独立装甲旅

第11军:贾朗达尔(旁遮普邦)辖第七,第九,第15步兵师,第23装甲旅,第55机械化旅

北部军区

任务:克什米尔地区印巴边界北段和印中边界西段的安全和防务

司令部:乌达木普尔(克什米尔)

第十四军:司令部:列城,辖第三步兵师,第八山地师,和一个炮兵旅

第15军:司令部:那罗塔辖第10,第25和第39步兵师,第十炮兵旅和一个装甲旅


西南军区

于2005年4月15日成立,同年8月15日正式行使职能

任务:负责从旁遮普邦的法兹卡尔至拉贾斯坦邦的甘加纳加尔和比坎内尔县之间的重要区域的安全的防务

司令部:斋普尔(拉贾斯坦邦)

军队部署:第一军司令部:马图拉(北方邦)辖第四步兵师,第六山地师,第33装甲师和一个工兵旅:(第一军是印度军队中的精锐,不仅装备着印度最精锐的装甲坦克,其333,334,334,345营控制着印度的战略弹道导弹,没错,就是大地和烈火,之前一直驻守在克什米尔边境,后来撤到现在的位置。印度的对巴冷启动战略就是围绕第一军来做的)

第五军司令部:巴丁达(旁遮普邦)辖第16步兵师,第18,第24快速反应步兵师,第六独立装甲旅,第615独立防空旅和第417工兵旅

其实可以说的更细一点,但是再细就够涉密标准了,所以就先说这么多,在这个尺度下如果对他们的海空军以及军工感兴趣的可以点赞留言,我会更新。至于怎么打得问题,你们可以问问 @Wei William

user avatar

印度基本情况分析:

如果现在全面开打双方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印度没多少远程防空力量(目前有购买s400的计划),核武装并未形成完全战力(烈火2前年刚失败、98年核试验貌似也没完全成功)、战斗机正青黄不接、海军航母战斗群还没有真正的盾舰可以防空、陆军连大口径榴弹炮不能自产、坦克主力主要是过时t72与T90。真正对于能威胁到中国的是边境的几个山地师和指标卓越、但不断摔机的苏30mki、布拉莫斯射程太短载具平台有限。除此之外,除了空军飞机坦克比较多之外,就是一只比阿拉伯国家好不到哪去的常规武装力量。

印度最致命之处在于其国内糟糕的基础设施:最典型的就是国内两大主要城市主干铁路时速不超过50km,国内电网建设落后大规模停电现象严重。这些基础设施的问题在战时就会严重阻碍全国各个部分资源的集中调配。

而且一些关键性的资源,常常把握在世袭的地方权贵手里,如电力、矿产等等,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央政府统筹规划不足。

印度各邦分裂倾向严重,曼尼普尔、穆斯林、锡克教、毛派武装都有各自的暴力机构。

最奇怪的事印度的三军指挥体系:

源自于英国的殖民地军队,平时没有三军联合指挥部,统归内阁总理领导,国防部全是文职人员(殖民时代是英国压制本土力量的关键,却被完全继承,严重制约了印度军队的体制现代化)。而战时作战权给予主要兵种参谋长,这种体制使得印度长期就有联合作战能力低下的问题——各打各的。

以上因素使得印度缺乏全国统筹作战的组织力、凝聚力,是所谓的泥足巨人。根本原因在于,从殖民地直接建立的所谓国家,各方面继承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体系(知道这个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最大饥荒问题的国家还是出口粮食大国这种古怪的现象),又没有外部压力使其变革。

由此,战争假想如下:

一、印度的军力分布为形成边境上的优势(短视),因此重装部队与军用机场靠前布置集中于于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南麓(25%)与印巴边境(45%),地面雷达、机场、铁路枢纽、军营都处在解放军青藏高原部署的中程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射程内,可以第一时间直接摧毁,瘫痪其陆军调动能力、与空军的持续作战的力量。同时以四代机和预警机以及巡航导弹为核心,拼掉印度空军精锐。

二、印度海军,徒有航空母舰群的框架,米格29k舰载机航程有限,舰队防空能力为成型,水下力量战斗力成疑(潜艇乌龙丑闻),因此以核攻击潜艇部队直接封锁马六甲海峡、在孟加拉湾伏击就能牵制一般重点部署于阿拉伯海的印度海军主力,使其短时间无法进入孟加拉湾对于藏南地区进行威胁。

三、对于第一时间进入藏南地区的印度山地部队,用地空远程火力(远程火箭炮等)与地面穿插部队在西南展区云贵机场起飞的4代空中力量掩护下,切断其进攻与撤退通道,围而待攻。将重型防空武器如S400等运上高原,直接切断印军空中掩护。

四、对于印度的核武器力量,应对的方式:

1,以最短时间催毁印军整体作战能力,不给印度决策层使用核武的决策时间。

2、以印中同样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造声势,给印度高层吃核武定心丸。

3、有必要的情况下大规模疏散西南地区城市居民,提前部署西南地区的反导系统。

4、有限但快速的地面进攻夺取藏南,直逼恒河腹地,要求印度谈判。

5、战前进行,东风系列试射,威慑印度。

总之,就是利用印度泥足巨人、整合不足的特点,全方位分割瓦解印度三军作战力量,重点在藏南地区打痛摧毁印度山地精锐,让新德里再次想起62年的恐惧。到时候内部分裂势力四起,对外战争失利,两相权衡下,印度的文官高层肯定愿意接受和谈,并把锅推给军队。

最后,梳理下套路:

参考海湾战争的,隐形战机加巡航导弹开道,先炸全境机场雷达指挥中心瓦解空军战斗力(以中短程弹道导弹代替美军的阿帕奇突击力量),瘫痪基础设施,在严密搜寻摧毁大规模杀伤新武器,差不多就是这个局面。这是美军倾尽全力应该可以达到的效果,但考虑到体量比起伊拉克战争花费恐怕不是一个量级的。解放军能不能做到没法下定论,反正该有的武器差不多都有了。陆地战场怎么样,太具体了没法想象,考虑到双方主战武器以及空中优势和工业基础,62年重演的可能性比较高,不过这次应该是又能力直接推到新德里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