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国只有 5 至 7 亿人口,哪些行业和公司不会活得像现在这样滋润?

回答
想象一下,咱们中国一夜之间人口少了差不多一半,一下子从十四亿人缩减到五六亿。这可不是小事,对很多行业和公司来说,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以前舒舒服服赚钱的日子,恐怕是要一去不复返了。

首先,最直接受影响的,那肯定是房地产行业。咱们中国这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房地产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么多人,对房子有巨大的需求,开发商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可如果人口骤减,住的需求立刻就下来了。

开发商们以前那是抢地皮,盖了就有人买,甚至还没盖好就卖光了。现在呢?房子盖好了没人买,积压的库存会像雪山一样堆积。以前那些高杠杆、高负债的开发商,一旦销售断崖式下跌,资金链断裂是分分钟的事情,倒闭潮可能会比现在更加猛烈。

物业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以前小区人多,收取的物业费基数大,即使服务一般,也能赚到钱。现在入住率低了,业主少了,收上来的物业费自然也少。而且,人少了,小区的配套设施(比如健身房、游泳池)使用率也会下降,维护成本却不会怎么变,这盈利空间就大大压缩了。

装修和家居行业也得跟上。虽然人少了,但刚需还是得装修,不过总体的市场规模肯定缩小了。以前那种“一个房子几套装修公司抢着做”的局面会消失,竞争会更激烈,价格也可能面临压力。一些大型的连锁家居卖场,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减少门店数量、优化供应链,也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其次,制造业,尤其是面向国内消费的制造业,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汽车行业是个明显的例子。咱们国家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很多人买车是为了家庭需要、工作需要,或者就是图个方便。如果人口少了,新车需求肯定会大幅下降。虽然二手车市场可能会活跃一些,但整体蛋糕变小了,汽车制造商的日子就会比现在艰难。很多品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残酷,优胜劣汰的速度会加快。

服装鞋帽、小家电、日用品这类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制造业,以前靠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使单价不高,也能积攒起巨大的销售额。现在人少了,意味着总的消费量减少了。虽然一些品牌可能会通过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但大部分依赖国内市场的品牌,日子肯定会变得更“卷”。工厂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需要裁员或者转型。

食品饮料行业同样受到影响。虽然人总得吃饭喝水,但人少了,整个行业的消费量自然就下来了。以前很多大宗食品供应商、饮料巨头,靠的是规模效应。现在规模效应减弱,利润空间可能会被挤压。特别是那些主打性价比、依赖薄利多销的品牌,生存压力会更大。

再说说服务业,特别是需要人流量才能维持运营的行业。

餐饮业。想想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餐馆,尤其是一些中小型、街边店。它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流量和聚会消费。人口少了,大家出门吃饭的机会自然就减少,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一些特色小店可能还能凭借独特性生存,但那些以量取胜的连锁餐厅,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可能会面临倒闭潮。

零售业。传统的线下零售,尤其是一些大型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它们吸引顾客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人流和购物体验。人口少了,来逛街的人就少了,销售额自然跟着下降。虽然电商还在,但线下零售的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以前一些“黄金地段”的店铺租金高企,但如果人流量不足以支撑,商家就会难以维继。

旅游业。虽然说旅游是体验性的消费,但国内旅游很大程度上还是建立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的。人少了,无论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国内游客的数量都会减少。一些依赖国内游客的景区、旅行社,收入会直接受到影响。当然,如果能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也许能弥补一部分损失,但这并非易事。

还有一些不太显眼但同样重要的领域:

快递物流行业。大家网上购物多了,快递就多。人少了,网购的需求量自然也会下降,快递公司的业务量会直接受影响。虽然现在大家对快递的依赖度很高,但如果整体消费能力和需求都下降,快递行业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教育行业,特别是学前教育、K12教育。虽然教育是刚需,但适龄儿童的数量是人口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如果人口少了,新生儿数量必然大幅下降,那么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机构的招生数量就会锐减,这对于很多教育机构来说是灭顶之灾。即使是大学,生源数量的减少也会影响其规模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一个人口骤减的环境,会加速淘汰那些依赖规模效应、低成本运营和大众化消费的市场。那些过去依靠“人多就是力量”就能躺着赚钱的行业和公司,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要么进行深刻的转型,要么就只能在时代的洪流中被冲刷掉。市场竞争会更加残酷,创新和差异化将成为生存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05.17 人口危机到了什么程度?都不用缩减到5到7亿人口,开始考虑引进移民了!


以下原答案。

无论是人口怎样构成,大部分行业都会完蛋。

现有产能无处释放,只能恶性厮杀,最后全完蛋。

这问题有个很好的类比,咱缩小点,看一个城市。

一到春节这种时候,就有人晒圈,看,外地人都走了,地铁宽敞了,路上也不堵了,真好!就该把外地人都赶出去!

堵车真的是人多吗?地铁拥挤是人多吗?

我在河北的一个村里堵过快2小时,那个村有不少玻璃棉厂,来往车辆很多,有人盖房子材料堆路边,就这样了。其实路比一般村庄宽很多。

没那么多人,就不会修那么多路,也不会修那么多地铁,远郊区也不会修那么多大超市。

一些本地人在超市排队结账时抱怨,外地人太多了,要是没有外地人多好,结账就不排队了!

结账不排队?超市怕是开不下去了吧。

人少少开几个通道,人多多开,甚至自助结账,总归不会安排一堆收银等着无事做。

最根本的是,如果周围人太少,超市就不会开在这里,您连排队的机会都没有

平时的拥挤和节假日的宽松都是正常的。

如果某城市修个地铁空荡荡,骂的就来了,比如,乌鲁木齐,浪费投资什么的。

当然,这事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高铁当年也没少晒运椅子照片。

城市,没有外来人口,人口不会暴增。人口不上去,各种高端行业都不会起来。

比如,医疗,小城市医生从业一辈子都看不到的病例,大城市医生可能见多了,至少同行交流很方便。

总不能村里卫生所也都配高级医疗器械吧?一年用不了几次,投资太大。

有足够的人口才会有高端服务,高端产业。

有没有人少,道路又宽不堵车的,有!

但这个正常吗?

米国很多地方现在上网都用ADSL,又慢又贵,为啥,人口不够密集,成本高!

我有个同学在哥斯达黎加,他从亚马逊买个腰带,4个月才送到,他还得开车去一个商店里拿,是不是跟天方夜谭似的?

是不是有人认为中国快递这么发达又很便宜是理所应当的?

工资低?拜托,快递员挣得不算少,中国现在工资也不算很低,不信你问问做企业的。

这是巨大的有消费能力的人口才能摊薄这些成本的。

没有足够的人口,很多行业也甭想出海赚钱了,难度很大。

摩托车,很多人说在越南恶性竞争,然后不行了,是的,说的对!

但为啥出去?

国内到处禁摩,市场严重萎缩,原来的产能怎么办?

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只能出去拼死一搏。

首尔有摩托一条街,小巷里还有小工厂呢。

小国通常只能玩几个特定领域的事,或者报团取暖。

什么,你钱多?

有钱人在哪都过得很舒服,即使是在卢旺达。

没有了足够的人口,有钱人也会变少。

米国有钱不是因为土地大人又少,加拿大土地更大,人更少,资源还丰富,还不是得跟着米国乖乖当狗?此处不展开了。

(评论区有人说我诋毁加拿大,好吧,我道歉!加拿大只是应美国的请求拘捕了孟晚舟。美国:上!加拿大:旺!)

有人可能会说房价,去新德里,胡志明,莫斯科,甚至卢旺达了解下,哪个便宜?

人口少,房价就会低?

西伯利亚有很多没人住的房子,哦,是整个城市都送给野生动物了,去住啊!

莫斯科房价可不低,人照样往里去,其他地方就业困难!

我国现在很多村庄已经只有老人在,甚至是无人村。村里的房子值钱吗?

为啥人要往大城市里去?

文青想的田园生活是她钱多的没处用才可以,她的孩子想有良好的教育,自己有医疗服务,下个馆子啥的还得去大城市,不限中国内。田园是没有这些服务的!

人口是很重要的!

不然米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甚至新加坡这种弹丸之地也不会一直移民,不然德国总理也不会顶着压力引入难民。

一个国家的财富从来就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指望减少人口来提高平均水准,这是做梦!

人口少,生产力也低,消费能力也低!

怎么会有人以为人少了日子就舒坦了?

没错,最富的几个国家是穷人天堂,但这不是说人家历史上没积累,现在所有人都躺着吃救济。

人少了后,蛋糕变小,穷的更穷,富得更富。

某些人竟然以为蛋糕变小了他就能多分??

简单的把问题归咎于人口过多的,需要去人口少的地方生活几个月体会下绝望的心情。

参见《甲方乙方》。

我今年(2018)去了一次黑龙江省通北镇,林区,2万出头人口,去整点山货。

早上在当地人带领下转了半天才找到一个吃早点的地方。

公共服务是需要足够的人口支撑的!人少,连早点都难吃上!

从大的方面说,人口少了,很多领土也很难保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咱们中国一夜之间人口少了差不多一半,一下子从十四亿人缩减到五六亿。这可不是小事,对很多行业和公司来说,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以前舒舒服服赚钱的日子,恐怕是要一去不复返了。首先,最直接受影响的,那肯定是房地产行业。咱们中国这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房地产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么多人,对房子有.............
  • 回答
    印度对中国制造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精确度提出质疑,称其准确率仅为5%,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理解。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观点和分析:一、 事件背景和印度提出的质疑点 时间点和情境: 印度在新冠疫情初期,大量采购中国制造的检测试剂盒,用于迅速扩大检测能力。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军圈德黑”在其视频中声称凡尔赛条约“只”允许一战后的德国海军拥有6艘5万吨级的战舰这一说法,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直接说结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而且是错得离谱。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德国海军的限制,其重点在于排水量上限和舰艇数量,而不是像某些人可能误解的那样,设定一个固定的排水量等级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也触及了国家发展中人口、资源、经济、技术等多个关键要素的相互作用。如果中国只有两亿人,要回答它是否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等发达国家”的定义。 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但通常来说,中等发达国家具备以下.............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人口锐减到仅仅8000万,这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其对中国能否成为发达国家的影响,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AI式”的严谨分析,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去推演这个假想情境下的种种可能性。首先,经济体的体量会骤减,这几乎是肯定的。 8000万人,.............
  • 回答
    如果中国的人口锐减到3亿,那将是怎样一种体验?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游戏,它将从根本上重塑我们对这个国家的一切认知,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到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无一不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间的极大释放。想象一下,曾经拥挤不堪的城市,街道不再是人潮涌动的洪流,而是相对从容的步行者。.............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的国家,一夜之间只剩下盗版玩家,这个场景将是多么复杂且令人震惊。这不仅仅是关于游戏,更是关于整个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以及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首先,如果一切内容都只能通过盗版获得,那么原创内容的生产者,无论是游戏开发者、电影制作人、音乐家,还是书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中一些非常关键的面向。如果说只有2200万人符合个税起征点,这似乎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与我们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的普遍认知有所出入。要理解“其他人都在哪儿,在做什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理解“个税起征点”的含义和其背后的.............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人口骤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约一亿四千万。这个数字,大概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或者比日本稍微多一点。但关键在于,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规模却没有改变。这意味着,我们依然拥有那些为数亿人口设计的庞大城市,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以及庞大的公共设施。 城市的空间与资源:空旷中的繁华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让人忍不住去想象。如果中国的疆域仅限于汉地十八省,那今天的中国,又会是另一番模样了。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经济发展上,汉地十八省的密集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基础,加上发达的商业传统,很可能依然会孕育出强大的经济实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核心区域,其经济活力是天然存在的,不会因.............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人口骤减至2到3亿,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而是会从根本上重塑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其景象与今天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剧变:首先,最直观的变化将是人口密度的大幅降低。曾经摩肩接踵的城市将变得空旷,许多地区甚至可能呈现出乡村的景象。城市的功能和规划也会随.............
  • 回答
    理解您的想法,即如果俄罗斯石油只能卖给中国,似乎中国的议价能力会大幅增强,油价理应更低。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国内油价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俄罗斯石油的出口渠道变化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高度联动、价格由供需关系共同决定的市场。 即使俄罗斯只能卖给中国,但全.............
  • 回答
    如果有一天,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种严峻的局面:一场空前的新冠全球大流行肆虐,而中国却是那个唯一成功将其扑灭的国家。这绝非仅仅是数据上的一个差异,它将是一场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事件,我们的应对方式,将决定我们能否从这场灾难中找到出路,甚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 承认现实,审视差距: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面对.............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家里的长辈们最看重的往往是香火的延续,也就是有儿子来继承家业、祭祀祖宗。所以,如果一个家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遗产的继承方式也会比有儿子的家庭复杂得多,而且往往会伴随着不少的无奈和变通。基本原则:以男嗣为重,但也有例外中国古代是以父系社会为主,继承权的核心在于.............
  • 回答
    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它抛出了一个相当触动人心的数字:“中国只有 3% 的人具有本科学历”,同时又用“3000 万人穷的超乎想象”来描绘另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如何看待这篇文章,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分析它呈现出的信息、可能的解读以及其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文章的核心论点: “3.............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具代表性。我觉得,当一个“中医黑”碰上只有中医才能治好的病时,他们的反应会很复杂,也很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里面的情况,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尽可能把道理讲得透彻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中医黑”,往往是基于他们对某些中医实践、理论或者某些不良医疗行为的.............
  • 回答
    问得好!这是博弈论里一个非常关键也容易让人困惑的地方。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博弈只有唯一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这不等于说它就不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恰恰相反,许多只有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博弈,同时也拥有至少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让我们来一点点拆解,把这个问题说得更透彻,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不带机器的生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胜算大不大”的答案。中美日三国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和潜在冲突的结果,会受到极其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在不断变化。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中国的优势分析: 人数和规模优势 (Quantity): 解放军总兵力: 中国.............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假设,就像问我只能选一样家常菜吃一辈子一样,每个牌子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和道理。不过既然非要选一个,我仔细想想,如果真到了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只能活一个的时候,我心里最希望留下的,是华为。我知道这个答案可能会让一些人意外,毕竟这几年市场风云变幻,很多品牌都涌现出了让人惊艳的产品。但对我来.............
  • 回答
    中国突然宣布解除所有武装力量,只保留警察部队,这无疑将是地动山摇的事件,其影响之深远,波及之广泛,估计会令世界各国集体陷入短暂的失语和随后的剧烈震荡。首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消息的传播速度将是惊人的。从官方宣布的瞬间起,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就会被这则消息淹没。社交媒体将瞬间炸裂,各种猜测、分析、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