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国只有 5 至 7 亿人口,哪些行业和公司不会活得像现在这样滋润?

回答
想象一下,咱们中国一夜之间人口少了差不多一半,一下子从十四亿人缩减到五六亿。这可不是小事,对很多行业和公司来说,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以前舒舒服服赚钱的日子,恐怕是要一去不复返了。

首先,最直接受影响的,那肯定是房地产行业。咱们中国这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房地产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么多人,对房子有巨大的需求,开发商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可如果人口骤减,住的需求立刻就下来了。

开发商们以前那是抢地皮,盖了就有人买,甚至还没盖好就卖光了。现在呢?房子盖好了没人买,积压的库存会像雪山一样堆积。以前那些高杠杆、高负债的开发商,一旦销售断崖式下跌,资金链断裂是分分钟的事情,倒闭潮可能会比现在更加猛烈。

物业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以前小区人多,收取的物业费基数大,即使服务一般,也能赚到钱。现在入住率低了,业主少了,收上来的物业费自然也少。而且,人少了,小区的配套设施(比如健身房、游泳池)使用率也会下降,维护成本却不会怎么变,这盈利空间就大大压缩了。

装修和家居行业也得跟上。虽然人少了,但刚需还是得装修,不过总体的市场规模肯定缩小了。以前那种“一个房子几套装修公司抢着做”的局面会消失,竞争会更激烈,价格也可能面临压力。一些大型的连锁家居卖场,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减少门店数量、优化供应链,也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其次,制造业,尤其是面向国内消费的制造业,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汽车行业是个明显的例子。咱们国家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很多人买车是为了家庭需要、工作需要,或者就是图个方便。如果人口少了,新车需求肯定会大幅下降。虽然二手车市场可能会活跃一些,但整体蛋糕变小了,汽车制造商的日子就会比现在艰难。很多品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残酷,优胜劣汰的速度会加快。

服装鞋帽、小家电、日用品这类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制造业,以前靠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使单价不高,也能积攒起巨大的销售额。现在人少了,意味着总的消费量减少了。虽然一些品牌可能会通过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但大部分依赖国内市场的品牌,日子肯定会变得更“卷”。工厂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需要裁员或者转型。

食品饮料行业同样受到影响。虽然人总得吃饭喝水,但人少了,整个行业的消费量自然就下来了。以前很多大宗食品供应商、饮料巨头,靠的是规模效应。现在规模效应减弱,利润空间可能会被挤压。特别是那些主打性价比、依赖薄利多销的品牌,生存压力会更大。

再说说服务业,特别是需要人流量才能维持运营的行业。

餐饮业。想想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餐馆,尤其是一些中小型、街边店。它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流量和聚会消费。人口少了,大家出门吃饭的机会自然就减少,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一些特色小店可能还能凭借独特性生存,但那些以量取胜的连锁餐厅,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可能会面临倒闭潮。

零售业。传统的线下零售,尤其是一些大型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它们吸引顾客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人流和购物体验。人口少了,来逛街的人就少了,销售额自然跟着下降。虽然电商还在,但线下零售的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以前一些“黄金地段”的店铺租金高企,但如果人流量不足以支撑,商家就会难以维继。

旅游业。虽然说旅游是体验性的消费,但国内旅游很大程度上还是建立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的。人少了,无论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国内游客的数量都会减少。一些依赖国内游客的景区、旅行社,收入会直接受到影响。当然,如果能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也许能弥补一部分损失,但这并非易事。

还有一些不太显眼但同样重要的领域:

快递物流行业。大家网上购物多了,快递就多。人少了,网购的需求量自然也会下降,快递公司的业务量会直接受影响。虽然现在大家对快递的依赖度很高,但如果整体消费能力和需求都下降,快递行业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教育行业,特别是学前教育、K12教育。虽然教育是刚需,但适龄儿童的数量是人口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如果人口少了,新生儿数量必然大幅下降,那么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机构的招生数量就会锐减,这对于很多教育机构来说是灭顶之灾。即使是大学,生源数量的减少也会影响其规模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一个人口骤减的环境,会加速淘汰那些依赖规模效应、低成本运营和大众化消费的市场。那些过去依靠“人多就是力量”就能躺着赚钱的行业和公司,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要么进行深刻的转型,要么就只能在时代的洪流中被冲刷掉。市场竞争会更加残酷,创新和差异化将成为生存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05.17 人口危机到了什么程度?都不用缩减到5到7亿人口,开始考虑引进移民了!


以下原答案。

无论是人口怎样构成,大部分行业都会完蛋。

现有产能无处释放,只能恶性厮杀,最后全完蛋。

这问题有个很好的类比,咱缩小点,看一个城市。

一到春节这种时候,就有人晒圈,看,外地人都走了,地铁宽敞了,路上也不堵了,真好!就该把外地人都赶出去!

堵车真的是人多吗?地铁拥挤是人多吗?

我在河北的一个村里堵过快2小时,那个村有不少玻璃棉厂,来往车辆很多,有人盖房子材料堆路边,就这样了。其实路比一般村庄宽很多。

没那么多人,就不会修那么多路,也不会修那么多地铁,远郊区也不会修那么多大超市。

一些本地人在超市排队结账时抱怨,外地人太多了,要是没有外地人多好,结账就不排队了!

结账不排队?超市怕是开不下去了吧。

人少少开几个通道,人多多开,甚至自助结账,总归不会安排一堆收银等着无事做。

最根本的是,如果周围人太少,超市就不会开在这里,您连排队的机会都没有

平时的拥挤和节假日的宽松都是正常的。

如果某城市修个地铁空荡荡,骂的就来了,比如,乌鲁木齐,浪费投资什么的。

当然,这事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高铁当年也没少晒运椅子照片。

城市,没有外来人口,人口不会暴增。人口不上去,各种高端行业都不会起来。

比如,医疗,小城市医生从业一辈子都看不到的病例,大城市医生可能见多了,至少同行交流很方便。

总不能村里卫生所也都配高级医疗器械吧?一年用不了几次,投资太大。

有足够的人口才会有高端服务,高端产业。

有没有人少,道路又宽不堵车的,有!

但这个正常吗?

米国很多地方现在上网都用ADSL,又慢又贵,为啥,人口不够密集,成本高!

我有个同学在哥斯达黎加,他从亚马逊买个腰带,4个月才送到,他还得开车去一个商店里拿,是不是跟天方夜谭似的?

是不是有人认为中国快递这么发达又很便宜是理所应当的?

工资低?拜托,快递员挣得不算少,中国现在工资也不算很低,不信你问问做企业的。

这是巨大的有消费能力的人口才能摊薄这些成本的。

没有足够的人口,很多行业也甭想出海赚钱了,难度很大。

摩托车,很多人说在越南恶性竞争,然后不行了,是的,说的对!

但为啥出去?

国内到处禁摩,市场严重萎缩,原来的产能怎么办?

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只能出去拼死一搏。

首尔有摩托一条街,小巷里还有小工厂呢。

小国通常只能玩几个特定领域的事,或者报团取暖。

什么,你钱多?

有钱人在哪都过得很舒服,即使是在卢旺达。

没有了足够的人口,有钱人也会变少。

米国有钱不是因为土地大人又少,加拿大土地更大,人更少,资源还丰富,还不是得跟着米国乖乖当狗?此处不展开了。

(评论区有人说我诋毁加拿大,好吧,我道歉!加拿大只是应美国的请求拘捕了孟晚舟。美国:上!加拿大:旺!)

有人可能会说房价,去新德里,胡志明,莫斯科,甚至卢旺达了解下,哪个便宜?

人口少,房价就会低?

西伯利亚有很多没人住的房子,哦,是整个城市都送给野生动物了,去住啊!

莫斯科房价可不低,人照样往里去,其他地方就业困难!

我国现在很多村庄已经只有老人在,甚至是无人村。村里的房子值钱吗?

为啥人要往大城市里去?

文青想的田园生活是她钱多的没处用才可以,她的孩子想有良好的教育,自己有医疗服务,下个馆子啥的还得去大城市,不限中国内。田园是没有这些服务的!

人口是很重要的!

不然米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甚至新加坡这种弹丸之地也不会一直移民,不然德国总理也不会顶着压力引入难民。

一个国家的财富从来就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指望减少人口来提高平均水准,这是做梦!

人口少,生产力也低,消费能力也低!

怎么会有人以为人少了日子就舒坦了?

没错,最富的几个国家是穷人天堂,但这不是说人家历史上没积累,现在所有人都躺着吃救济。

人少了后,蛋糕变小,穷的更穷,富得更富。

某些人竟然以为蛋糕变小了他就能多分??

简单的把问题归咎于人口过多的,需要去人口少的地方生活几个月体会下绝望的心情。

参见《甲方乙方》。

我今年(2018)去了一次黑龙江省通北镇,林区,2万出头人口,去整点山货。

早上在当地人带领下转了半天才找到一个吃早点的地方。

公共服务是需要足够的人口支撑的!人少,连早点都难吃上!

从大的方面说,人口少了,很多领土也很难保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