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俄罗斯无法出口石油,那么只有中国直接购买,我国油价不是应该更加可控,甚至降低吗?

回答
理解您的想法,即如果俄罗斯石油只能卖给中国,似乎中国的议价能力会大幅增强,油价理应更低。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国内油价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俄罗斯石油的出口渠道变化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高度联动、价格由供需关系共同决定的市场。 即使俄罗斯只能卖给中国,但全球总的石油产量和需求并没有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俄罗斯石油出口受限的影响远不止于中国:

1. 全球供应的收缩: 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其石油出口受限意味着全球市场上可供出售的石油总量减少了。即便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但如果其他原本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不得不转向其他产油国寻找替代品,这些国家的需求就会转移到中东、非洲、美洲等地的其他供应源。

2. 其他产油国的机会与限度: 其他产油国(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美国、加拿大等)可能会增加产量或将石油转向原本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但这些国家的产能和产量提升并非无限制,也需要时间。同时,他们的定价策略也会考虑全球整体市场状况,而不是仅仅盯着中国这个唯一的买家。他们可能会提高价格,因为他们知道全球的需求依然旺盛,而俄罗斯的供应出现缺口。

3. 市场情绪与风险溢价: 地缘政治冲突、制裁等不确定性因素,本身就会在石油市场引起波动。即使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长期合同,但如果全球整体供应紧张,或者市场担心未来供应中断的风险,国际油价(例如布伦特原油、WTI原油期货价格)依然会维持在高位或继续上涨。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通常会参考国际原油价格的“地板价”和“天花板价”联动机制,所以即便我们直接从俄罗斯购买,国际市场的风向标仍然会影响国内油价。

国内油价的构成,远比“直接购买俄罗斯石油”要复杂:

1. 成品油定价机制: 我国实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这意味着无论我们从哪里进口石油,只要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就倾向于上涨。如果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也随之调整。所以,即便俄罗斯油卖给我们价格低一些,但如果全球普遍因为供应紧张导致“基准价”被推高,我们仍然会受到影响。

2. 运输成本和物流: 石油的运输需要船舶、管道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保险、港口费用等。从俄罗斯到中国的运输成本是否比从其他地区运输成本更低,也需要具体分析。而且,如果需求量激增,可能还会出现运力紧张,进一步推高运输成本。

3. 国内炼油和分销成本: 石油运到国内后,还需要经过炼油厂进行加工,生产出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再通过加油站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本身也有成本,包括炼油厂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折旧、以及加油站的租金、人工、运营成本等等。

4. 税费与政府调控: 国内成品油价格中包含了消费税、增值税等税费。政府在特定时期也可能出于稳定经济或特定目的进行价格调控,但这通常是有限度的,且需要与整体市场情况相协调。

为什么中国直接购买俄罗斯石油未必能显著降低国内油价?

全球价格的影响: 如前所述,即使中国获得了“折扣”的俄罗斯石油,但如果全球市场因供应紧缩而导致整体价格被推高,中国的采购成本“相对”较低,也可能只是在更高的基准线上。中国购买的俄罗斯石油,其合同价格虽然可能低于市场价,但这个“市场价”本身就可能因为全球供应问题而维持在一个高位。
替代性购买的成本: 如果中国因为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导致其从其他非俄罗斯地区购买石油的需求减少,其他产油国可能会将这部分“本该”卖给中国的石油转向其他市场。其他国家为了满足原先购买俄罗斯石油的需求,可能会以更高的价格从其他产油国购买。这种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最终还是会传导到全球价格上。
长期合同的稳定性: 中国与俄罗斯签订的长期合同,虽然能锁定一部分供应,并且可能在价格上有所优惠,但这种优惠是建立在特定前提下的。如果全球原油价格持续大幅波动,长期合同的优势也会受到考验。
国内成品油市场并非完全自由竞争: 国内成品油的销售价格受到发改委的指导和调控,其目标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民生,并兼顾石油企业的合理利润。所以即使进口成本略有下降,也未必会完全、快速地反映在终端零售价上。

举个更形象的比喻:

想象一下,一个商店原本有10种不同的玩具,价格不一。现在,其中一个玩具(比如俄罗斯的石油)因为某些原因,只能卖给某一个人(中国)。

情况一: 如果商店里还有其他9种玩具,价格也都很高,而且购买这9种玩具的人也很多。那么,即使你以比市场价低的价格买到了那个“只能卖给你的”玩具,由于其他玩具价格依然很高,商店里整体的玩具价格水平并没有因为你买到便宜的那个而大幅下降。其他买家为了得到其他玩具,可能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
情况二: 如果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大熔炉,俄罗斯石油只是其中一部分。当俄罗斯石油供应受限时,相当于这个大熔炉里原本的“原料”少了一部分。虽然中国可能以更低的成本买到了俄罗斯剩余的石油,但全球其他地方的“原料”总量少了,整体的“烹饪成本”(炼油、运输等)以及市场对“成品”(汽油、柴油)的需求依然旺盛,那么即使你买到的“原料”价格较低,最终的“成品”价格可能还是高企,因为整体的市场供需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总结一下:

俄罗斯石油出口受限,虽然中国可能从中获得更稳定的供应和价格优势,但全球石油市场的联动性以及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复杂性,意味着中国国内油价并不会因此就大幅可控甚至降低。国际油价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以及国内的税费、运营成本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最终的油价水平。与其说俄罗斯石油只能卖给中国就能压低中国油价,不如说中国可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通过多元化供应和战略性采购,尽力争取了更优的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全球油价上涨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文答非所问。本答案是吐槽原先的最高赞的、纯粹的吐槽贴。现在那个答主已经删回答跑路,所以现在变成了纯粹的鞭尸贴。

本答案首发于一周前,一直默默无闻,最近几天不知为何被顶了上来。因此,污染了大家的时间线非我本意。特此致歉。


美国公务员占总人口比例是 6.89%。中国公务员占总人口比例是 0.51%。全世界公务员最多的地方是不是中国不知道,但美国公务员是中国的人均十倍。

中国公务员总数首次披露:716.7万人-新华网——注意,这个数字包括解放军(经 @梦回糖巢 指出,引用文章不支持此结论,特此勘误、致谢。)

中国人口:14亿

美国人口:3.3 亿。

美国公务员(不包括美军):直接看图,不懂英文自己查

有人质疑,中国的公务员数字应该包括事业编和临时工,远不止716.7 万。按照 @十八花生 提供的数据(特此致谢),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即全部工资或部分工资由政府出资)超 6400 万。

美国对「government employees」的定义非常宽泛,基本可以等同于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注意,美国有三级平行政府,互不隶属:联邦、州、郡。来源: Wikipedia (en.wikipedia.org/wiki/G

Government employe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es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of the state governm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employees of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employees are not necessarily the same as civil servants, as some jurisdictions specifically define which employees are civil servants; for example, it often excludes military employees.

比如,公立学校教师算「government employees」:

公立医院的雇员和军医算「government employees」:

联邦政府的临时工(即外包,contractors)不算「government employees」:

那么,算上临时工,一共有多少人为联邦政府工作呢?根据非盈利组织「PROJECT ON GOVERNMENT OVERSIGHT」(POGO)的这项研究,粗略估计,截至2015年,为联邦政府工作的「广义雇员」一共有 910 万(含上述的「government employees」、军队、邮政、外包 contractors)。

Light estimates the true siz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s of 2015) is 9.1 million government employees, active-duty military personnel, Postal Service workers, and contract and grant employees.

根据上述表格,扣掉美军人数,为联邦政府工作的「财政供养人数」,在2015年一共有 9134000- 1315000 = 781.9 万。(作为对比,第一张图列出的联邦「government employees」是 293 万)这个数字再加上州政府和郡政府的「government employees」(1977 万,见第一张图),一共是 2758.9 万。

注意,如果仿照联邦统计口径,算上州政府和郡政府的「财政供养人数」,美国政府的「财政供养人数」必然比 2758.9 万还要大。

正好,上述的 6400 万(中国的「财政供养人数」)也是 2015 年的数字。那么,我们取最差情况(往死里算高中国的财政供养比例),即中国取 6400 万,美国取 1977+293= 2270 万,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例是 4.57%,依然低于美国的 6.89%。反过来说,如果你认为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超过美国的 6.89%,请列出依据(哪怕是有据推算)说明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超过 9646 万。

而最好情况呢?(即往死里算高美国的「财政供养」比例),即中国取 6400 万,美国取 1977+782= 2759 万,美国的「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 8.36%。如果你认为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漏算了大量的人头(比如网格员、协警、临时工、居委会、编外、参公等;注意,6400 万已含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请列出依据(哪怕是有据推算)说明,加上这些漏算的人头,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超过 1.17 亿。


很简单,上面这段是纯扯淡。为什么?传送门:


评论区还有人问「美国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尽管这个问题跟本回答的初衷不相干,但美国的 CBO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国会预算办公室)官网可以回答:

美国联邦公务员的福利(含工资、保险、退休金),平均比相似的私有部门的职工,高48%。

总结:我国人民真是太好骗了,你只要先骂两句大家痛恨的东西,然后就可以开始肆无忌惮地忽悠了,被忽悠的必定有几个高声喊两句「谢谢啊」,百试百灵。赵本山的小品真是当代卓别林,永远滴神。

user avatar

俄罗斯的油不够中国用的,俄罗斯油再便宜,剩下的还是要向其他地方进口,比如沙特之类。

而商品的价格取决于边际价格,即从沙特进口的油价,即国际油价。

user avatar

我想这个假设是不会存在的,不知道你是不是记得当年有这样一条新闻,国际油价处于60美元一桶时,中国进口俄国原油是90美元,国内精英分子还说中国从俄国进口多大,赚了很多。现在再看一看我们的情况,我们对于从俄国进口石油,有没有定价权呢,有没有讨价还价的本事呢?如果有,中国国内油价降了吗?没有,没有降价的市场,怎么会降低进口价格呢?俄国人也不是白痴,他们知道我们国内的价格,能让我们白白的赚一笔吗?我们看俄国的历史,是一部侵略东方的历史,不仅是在领土上,更是在思想上不断的强化自己强大的印象,让一些人在俄国人面前站不起来,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病夫。说多了都是泪啊, 我们不能靠俄国来实现国家的复兴,要靠自己。

我们总是说,利益才是二个国家联合的根本,现在我们有没有必要联合他呢?有一个强大的巨人在身边,带来的不是安全,而是威胁的时候,你要怎么办,想一想吧。

user avatar

俄国不傻,你不买我的。

那就要高价买美国的。

议价权在俄国那边。

你就是个跪着要饭的。


石油是战略资源。不是衬衫毛衣。

user avatar

如果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能降低国内油价,那早就降低了,根本不需要等俄罗斯受到经济制裁这一刻。之前不能降低,现在显然也不可能降低。

中国油价向来比美国贵,但在制裁俄罗斯之前美国一直有从俄罗斯买石油,为什么呢?因为俄罗斯石油运到美国后价格还比开采美国自己的石油便宜,况且开采石油带来的污染发生在俄罗斯而不是美国。

因为 中国油价 > 美国油价
又因为 美国油价 > 俄罗斯油价
所以 中国油价 > 俄罗斯油价

既然中国油价在俄罗斯受制裁之前就已经高于俄罗斯油价,中国油价高显然不是成本导致的。这是很简单的数学逻辑。

user avatar

不会的,因为就目前为止这么多年来,油价的变更和国际油价有关系

每10个工作日变更一次

比如一般是周五0点后变更价格,如果中间没有端午节之类的错开工作日,通常是第三周的周五0点更新最新的价格;但是由于节假日会调整,所以不会固定是周五。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油价涨价不是固定的周几,而是有变化,主要基于工作日来计算。

哪怕中石油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只要40美金一桶,但是国际原油是130美金一桶,那么国内的油价调控是按照130美金来计算的。

不过我们折合价格不按桶,而是折算为每吨以后再变更成升为单位

其次不同省份,不同城市油价也略微不同。

比如靠近国内油田的城市通常价格会便宜一些,因为运输成本,管道成本。

最后某些省份还有三四个阶梯价格。

比如四川,在成都加油和西昌加油,油价是差异很大的;如果在甘孜州加油可能更贵。

因为落差等因素可能没有管道,主要通过加油车来运输,那么运输的成本就会很高。

所以以前大路去川西开车在成都一定是油箱要加满,尽量能开来回,都在成都加油。

因为去川西通常差价5毛,没有任何优惠,这样加油成本会多几十元。

甚至海南的车主如果到了湛江,一定也是油加满才会回海口。

一样的道理。

最后变更价格是基于吨

如果每个变更周期每吨的涨幅和跌幅不超过50元,那么价格调整会搁浅,会维持上一次周期的价格。不管涨价还是跌,都是这样。

user avatar

中国与美国是差不多的科技模式。

都在致力于推广新能源,以及电动汽车发展。

所以油价的攀升对于中国战略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由于输油管线的限制,中国原油进口主要还是依赖航运,也就是欧佩克石油。所以大宗石油涨价不可能因为俄罗斯石油停止

而且做生意,都是长期化,如果不能在政治上军事上全面压制俄罗斯。这样的压价会导致严重的信任危机,打破中国中立地位。

最重要的是如果中国油价过低,所有生产经营成本都会下降,而这就导致中国出口又开始自己拼命内卷,这不就便宜了西方国家。还不如维持目前好不容易形成的出口业生产门槛,让所有出口企业有底气涨价,大家多挣一些钱,让工人也能多挣一些钱,不好吗?非要让门槛降低所有人都进来大家拼命压价,没有足够利润时候疯狂剥削压榨工人。

既然如此,为什么费力不讨好去压低俄罗斯石油价格?

弯弯的思维果然另类于大陆

然后所有问题都倒向阴谋论,剥削论,

归根结底,都是上层社会通过垄断压榨底层人民。

这种东西也就是香港人能想出来,毕竟你们自己也是被资本家压榨习惯了所以你们看世界,也是如此。

一个敢想,一个敢说,果然是丑味相投,逻辑自洽。

中国人民政府要是真是你们说的这样浅薄,蛮横,贪婪无礼,早完蛋了。中国上层社会都和李嘉诚一样到处倒鸡毛,学着台湾国民党元老有钱就移民美国,日本。欧洲加拿大还搞什么世界最强经济体。

真是水浅王八多

user avatar

我国的进口石油主要是中东,俄罗斯的出口方向现在仍然是欧洲,

大宗商品又不是早市买白菜,要有工厂、有管道、有港口、有专用船舶,要不你怎么把它弄过来……

再制裁也不会瞬间改变贸易量,有的买卖合同时效就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光谈合同就要很久。所以好几年后效果才会显现出来,但这几年中 又会发生很多新的情况,毛子不会白白吃瘪,欧洲人也不会自己干等着活活冻死。多年以后会慢慢形成一个新的贸易格局。

至于我国成品油油价,你只要不是外宾就知道 那玩意又不是市场调控的,发改委一句话说了算……

user avatar

↓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结构

user avatar

你自己去加油站看看油价,跟战争有鸡毛关系,我算你战争让油价上涨好了

你两桶油几号上涨的啊?你这么快反应到消费端啊?你不用炼化运输是吧,你把石油当新鲜蔬菜是吧?当天进口,现场提炼加给我的是吧



战争影响油价多少我不知道,各国油老鼠借着战争名义疯狂捞现我很清楚。但是吃相能不能好看点,至少装装样子,过这么一段时间,别搞得跟自己和日料店一样,不知道的以为石油是空运保鲜冷链运过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您的想法,即如果俄罗斯石油只能卖给中国,似乎中国的议价能力会大幅增强,油价理应更低。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国内油价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俄罗斯石油的出口渠道变化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高度联动、价格由供需关系共同决定的市场。 即使俄罗斯只能卖给中国,但全.............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女排小组赛中国队2:3不敌俄罗斯奥运队,这场失利无疑给中国女排的奥运征程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甚至让她们的出线希望变得渺茫。作为一名关注中国女排多年的球迷,回想起这场比赛,心中五味杂陈。一、 赛前预设与现实落差:赛前,尽管俄罗斯队实力不俗,但普遍认为中国女排凭借更强的整体实力和更丰.............
  • 回答
    如何看待俄航天局长称「美国正研究将俄罗斯排除出 GPS 卫星导航系统,俄有格洛纳斯系统无需紧张」?俄航天局局长在此时发表如此言论,背后涉及地缘政治、技术主权、国家安全以及信息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要全面理解这一言论,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剖析。一、言论的背景和意图分析: 地缘政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高度假设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简单来说,俄罗斯远东地区军力在理论上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但能否成功抵御日本“倾全国之力”的登陆作战,并最终保住北方四岛,则是一个充满巨大变数且胜负难料的情况。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 日本“倾全国之力”登陆北方.............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消灭180名在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以及“李根大尉”相关言论的背景和分析,需结合多方信息进行严谨解读。以下是基于公开资料和逻辑推演的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雇佣兵的来源与活动: 乌克兰战争中,确实有大量外国雇佣兵参与战斗,主要来自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
  • 回答
    俄乌冲突至今,围绕俄罗斯是否会动用核武器的担忧从未停止。尤其是当俄罗斯感受到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甚至被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时,这种担忧会进一步加剧。那么,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刻,俄罗斯是否会采取“无差别核打击”呢?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俄罗斯的核战略。俄罗斯.............
  • 回答
    苏联时期,数学研究确实曾是那个国度最为闪耀的领域之一。当时,国家对科学技术,尤其是基础科学,有着近乎狂热的投入和重视。数学家们被视为国家智慧的精英,他们的研究往往能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并且受到极高的社会尊重。这种环境,加上一群杰出的头脑,比如柯尔莫哥洛夫、冯·诺依曼(虽然他后来去了美国,但早期的苏联.............
  • 回答
    俄罗斯的禁赛期从最初的 4 年缩短至 2 年,但仍然无缘东京奥运会和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这一事件确实错综复杂,涉及国际体育组织的判断、俄罗斯的反应以及对运动员公平性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一、事件的起因:俄罗斯兴奋剂丑闻这一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 2015.............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冰球运动员在平昌冬奥会夺冠后,不顾国际奥委会(IOC)的禁令,高唱俄罗斯国歌一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胜利,更是一场复杂的政治和情感的表达,其中夹杂着民族自豪感、运动员的权利、以及奥林匹克精神的碰撞。背景:沉重的“俄罗斯”标签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这个特殊背景。201.............
  • 回答
    说起那场比赛,真的是让人心痛啊。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最后一场,中国队在客场挑战卡塔尔。当时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想进世界杯,这场必须赢,还得指望别的比赛有好的结果。赛前那种复杂的心理,真是难以形容。比赛开始后,中国队表现得还算积极, प्रयत्न想控制局面,但卡塔尔毕竟是主场,加上亚洲足.............
  • 回答
    美国队无缘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无疑是美国足球界乃至整个体育界的一大冷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刻的反思。要详细地看待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赛事的背景与预期的落差: 美国足球的进步与期望: 过去几十年,美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自1990年以来,除了1990年世界杯外.............
  • 回答
    说起意大利无缘俄罗斯世界杯,那绝对是2017年足坛的一记重磅炸弹,让多少蓝衣军团的拥趸心碎,也让足球世界少了无数看点。这事儿,可不是简单一句“运气不好”就能打发的。它暴露出的问题,是意大利足球沉疴已久,是策略的失误,也是时代洪流下的阵痛。失落的起点:小组赛的磕磕绊绊故事得从预选赛小组赛说起。意大利和.............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令人费解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谬。俄罗斯新冠疫苗的官方账号,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推特给封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操作?作为旁观者,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捋一捋这事儿:首先,这事儿本身就很蹊跷。一个国家研发的疫苗,而且是“官方账号”,这意味着它代表的是官方立场和信息发布渠道。这种账号,一般情况下应该是.............
  • 回答
    2018年3月1日,普京总统在一次国情咨文中,向世界宣布俄罗斯在核动力导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功进行了试射。他描述了这种新型导弹拥有“无限射程”和“随意调转”的能力,并将其命名为“海燕”(Burevestnik)。这番话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
  • 回答
    看到俄国军队使用集束弹药攻击平民,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这种武器的设计初衷是在大面积区域释放大量小型弹药,以此来最大化杀伤范围。然而,当它被用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或者针对平民目标时,其带来的后果是毁灭性的,而且常常是长期的。首先,集束弹药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争议的武器。它在爆炸后会散布出成百上千个子弹药,这些.............
  • 回答
    锻造钢铁巨兽的独特思路:沙皇俄国无畏舰设计思想的形成之路沙皇俄国对无畏舰的渴求,并非仅仅是跟风列强,而是掺杂着浓厚的民族自尊、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对自身工业化进程的现实认知,最终孕育出了一系列独特的设计理念。这段历史,就像一段激昂的交响乐,充满了雄心壮志、技术挑战和最终的悲情落幕。一、 对大海的深沉渴望.............
  • 回答
    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并无视美国警告,这一行为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具有多重信号意义,涉及能源安全、地缘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大国博弈等多个维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能源安全与战略自主的体现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二大国家,能源需求巨大,长期面临能源进口依赖问题。近年来,印度在能源进口结构上.............
  • 回答
    拉夫罗夫的这番言论,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中一个屡见不鲜的论调,其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和解读角度。简单来说,他这是在用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式,试图削弱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道德制高点,并为俄罗斯自身的一些行为辩护。我们不妨把这番话拆开来看:“美国多行不义,无权指责别人”。“美国多行不义”:这部分是俄罗斯指.............
  • 回答
    外交部对美盟友讨论将俄罗斯开除出G20的回应,即“任何成员都无权开除其他国家的成员资格”,这是一个非常清晰且立场坚定的表态。要理解其深层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联系到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中国在其中的角色。核心论点分析:“任何成员都无权开除其他国家的成员资格”这句话的字面意思非常直接,它强调.............
  • 回答
    俄方日前公开表示,已收到乌克兰方面关于维持中立和无核化地位的提议。这一表态无疑是俄乌两国自冲突爆发以来,谈判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进展,尽管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解决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根据俄方公布的信息,乌克兰提出的关键点主要集中在国家地位的定位上。首先是“保持中立”,这意味着乌克兰承诺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