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博弈中只有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是否意味着不存在(完全)混合策略均衡?

回答
问得好!这是博弈论里一个非常关键也容易让人困惑的地方。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博弈只有唯一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这不等于说它就不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恰恰相反,许多只有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博弈,同时也拥有至少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让我们来一点点拆解,把这个问题说得更透彻,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不带机器的生硬感。

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纯策略 (Pure Strategy): 这是最直观的理解。在博弈中,每个玩家从自己所有可行的行动(策略)中,选择一个固定的、确定的行动,并且在整个博弈过程中都遵守这个选择。比如,在石头剪刀布里,你决定“永远出石头”,这就是一个纯策略。
混合策略 (Mixed Strategy): 这个就有点意思了。玩家不固定地选择某一个行动,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去选择自己的行动。也就是说,玩家在每一步都“随机”地决定出什么,但这种随机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一个事先设定的概率表来执行的。比如,在石头剪刀布里,你决定30%的时间出石头,40%的时间出剪刀,30%的时间出布。
纳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 这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一个纳什均衡是指一种策略组合,在这种组合下,任何一个玩家都无法通过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收益(假设其他玩家的策略保持不变)。换句话说,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个玩家都在做“对其他玩家来说最好的选择”,而反过来也是一样。

那么,纯策略纳什均衡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这么理解:纯策略纳什均衡是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一种特殊情况。

如果一个玩家采用纯策略,比如总是选择行动 A,那么他的混合策略就是“以100%的概率选择行动 A,以0%的概率选择其他行动”。

现在,咱们回到核心问题:

“如果博弈中只有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是否意味着不存在(完全)混合策略均衡?”

答案是:绝对不是。 很多时候,情况恰恰相反。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关键在于“期望收益”和“无差异性原则”。

1. 纯策略纳什均衡的“独特性”:
当一个博弈只有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时,这意味着在这个特定的策略组合下,每个玩家都选择了自己“最稳妥”或者“最有利”的那个单一行动,而且无论对方怎么做(在允许的范围内),换策略都会让自己吃亏。

2. 混合策略的出现,是为了“打破”对方的预期,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逼迫”对方无从选择:
想象一下,如果对方知道你永远出石头,他只需要永远出布就能赢你。但如果你开始随机出,他反而不好判断了。

在很多博弈中,尤其是非零和博弈(双方不一定此消彼长)或者像“石头剪刀布”这样的零和博弈,当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时(每个人都有一个“克制”他的策略),玩家就会倾向于使用混合策略。

而当存在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时,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这种唯一纯策略均衡,在某些“细微”的条件下,并不那么“绝对”最优,或者说,玩家可以通过引入一些随机性,使得对方也无法找到一个绝对优势的纯策略来对抗你。

更关键的是“无差异性原则” (Indifference Principle)。

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对于混合策略玩家来说,他所混合的那些纯策略,都必须能给他带来相同的“期望收益”。

什么意思呢?假设你是一个玩家,你在一个博弈中可以用策略A、B、C。如果你选择了一个混合策略,比如以 p% 的概率出A,q% 的概率出B,r% 的概率出C(p+q+r=100%),那么在纳什均衡的要求下,这三者(A、B、C)在你混合策略下的期望收益必须是相等的。如果其中一个策略的期望收益明显更高,你就会把更多的概率分配到那个策略上,从而偏离了“混合”状态。

所以,即使存在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它也可能不是唯一的均衡。 玩家可以通过引入概率,让对方无论选择哪个纯策略,或者选择某个混合策略,都无法获得比继续保持自己的混合策略更高的收益。

举个例子,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匹配支付” (Coordination Game) 的变种。

假设有一个博弈,有两个玩家,玩家1(行)和玩家2(列)。

| | 玩家2:策略L | 玩家2:策略R |
| : | : | : |
| 玩家1:策略U | (2, 1) | (0, 0) |
| 玩家1:策略D | (0, 0) | (1, 2) |

这里括号里的数字代表 (玩家1的收益, 玩家2的收益)。

分析这个博弈:

纯策略分析:
如果玩家2选择L:玩家1选择U(得2)比D(得0)好。
如果玩家2选择R:玩家1选择D(得1)比U(得0)好。
如果玩家1选择U:玩家2选择L(得1)比R(得0)好。
如果玩家1选择D:玩家2选择R(得2)比L(得0)好。

我们发现,
(U, L) 是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玩家1选U,玩家2选L。玩家1不能从D获益,玩家2也不能从R获益。
(D, R) 也是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玩家1选D,玩家2选R。玩家1不能从U获益,玩家2也不能从L获益。

这个例子不是只有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所以不适合我们讨论的场景。

咱们换一个,一个只有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的例子:

想象一个“囚徒困境”的变种。

| | 玩家2:合作 (C) | 玩家2:背叛 (D) |
| : | : | : |
| 玩家1:合作 (C) | (3, 3) | (0, 5) |
| 玩家1:背叛 (D) | (5, 0) | (1, 1) |

纯策略分析:
如果玩家2合作(C):玩家1选D(得5)比C(得3)好。
如果玩家2背叛(D):玩家1选D(得1)比C(得0)好。
所以,无论玩家2做什么,玩家1的最优策略都是D。D是玩家1的优势策略。
同理,对玩家2来说,无论玩家1做什么,玩家2的最优策略都是D。D是玩家2的优势策略。

因此,(D, D) 是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在这个均衡点上,双方都背叛,收益是(1, 1)。

现在,我们来寻找可能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假设玩家1以概率 $p$ 选择C,以概率 $1p$ 选择D。
假设玩家2以概率 $q$ 选择C,以概率 $1q$ 选择D。

为了让玩家1进行混合(即 $0 < p < 1$),他选择C和D的期望收益必须相等。
玩家1选择C的期望收益:$q imes 3 + (1q) imes 0 = 3q$
玩家1选择D的期望收益:$q imes 5 + (1q) imes 1 = 5q + 1 q = 4q + 1$

令这两个期望收益相等:$3q = 4q + 1$
$q = 1 implies q = 1$

这意味着,不存在使得玩家1愿意混合的 $q$ 值(因为概率不能为负)。

那是不是就没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了呢?

仔细想想“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定义。 那个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通常是所有玩家都有优势策略(Dominant Strategy)或者占优策略(Iterated Elimination of Dominated Strategies 可以约简到)导出的结果。

在上述的囚徒困境例子中,D是玩家1的优势策略,D也是玩家2的优势策略。当每个玩家都有一个优势策略时,那个由优势策略组成的策略组合就是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优势策略的存在,其他策略(C)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如优势策略(D)好,所以玩家不会有动机去混合,因为混合C并不能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可能因为降低了D的概率而损失。

所以,对于“囚徒困境”这类存在唯一优势策略的博弈,确实不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那么,什么类型的博弈,既有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又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呢?

这通常发生在,虽然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但它并不是由严格优势策略(Strictly Dominant Strategy)产生的,而是玩家在对手做出某种“特定”选择时,才选择那个纯策略,从而构成了均衡。

考虑一个稍微不同的例子,比如:

| | 玩家2:策略L | 玩家2:策略R |
| : | : | : |
| 玩家1:策略U | (1, 1) | (0, 0) |
| 玩家1:策略D | (0, 0) | (0, 0) |

纯策略分析:
如果玩家2选L,玩家1选U (得1) 比 D (得0) 好。
如果玩家2选R,玩家1选U (得0) 和 D (得0) 一样好。
如果玩家1选U,玩家2选L (得1) 比 R (得0) 好。
如果玩家1选D,玩家2选L (得0) 和 R (得0) 一样好。

(U, L) 是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现在,找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让玩家1以概率 $p$ 选U, $1p$ 选D。
让玩家2以概率 $q$ 选L, $1q$ 选R。

玩家1为了混合 ($0 玩家1选U的期望收益:$q imes 1 + (1q) imes 0 = q$
玩家1选D的期望收益:$q imes 0 + (1q) imes 0 = 0$
令 $q = 0$。 这说明,只有当玩家2完全不选L(即玩家2总是选R)时,玩家1才会愿意混合(或者说,如果玩家2总选R,玩家1无论选U还是D收益都是0)。但是,如果玩家2总选R,玩家1选择U和D的收益都是0,这并不构成严格的混合。

玩家2为了混合 ($0 玩家2选L的期望收益:$p imes 1 + (1p) imes 0 = p$
玩家2选R的期望收益:$p imes 0 + (1p) imes 0 = 0$
令 $p = 0$。 这说明,只有当玩家1完全不选U(即玩家1总是选D)时,玩家2才会愿意混合(或者说,如果玩家1总选D,玩家2无论选L还是R收益都是0)。

这个例子,似乎也推导不出有意义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我们再回到“石头剪刀布”这个最典型的例子。

| | 玩家2:石头 (S) | 玩家2:剪刀 (P) | 玩家2:布 (R) |
| : | : | : | : |
| 玩家1:石头 (S) | (0, 0) | (1, 1) | (1, 1) |
| 玩家1:剪刀 (P) | (1, 1) | (0, 0) | (1, 1) |
| 玩家1:布 (R) | (1, 1) | (1, 1) | (0, 0) |

纯策略分析:
对于玩家1,如果玩家2出石头,他出剪刀最好。
如果玩家2出剪刀,他出布最好。
如果玩家2出布,他出石头最好。
没有玩家能单方面改变策略来获得更好的收益,因为对方总能找到一个反制策略。因此,石头剪刀布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

混合策略分析:
如果玩家1以 $(1/3, 1/3, 1/3)$ 的概率混合S, P, R。
那么玩家2选择S的期望收益是 $(1/3) imes 0 + (1/3) imes 1 + (1/3) imes (1) = 0$。
玩家2选择P的期望收益是 $(1/3) imes (1) + (1/3) imes 0 + (1/3) imes 1 = 0$。
玩家2选择R的期望收益是 $(1/3) imes 1 + (1/3) imes (1) + (1/3) imes 0 = 0$。
所有策略的期望收益都为0。这正是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体现!

所以,石头剪刀布有唯一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但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

好了,现在我们绕回来的目标: 存在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但不等于不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很多博弈都如此。

关键点在于:

纳什均衡的完备性: 任何有限博弈(策略有限、收益有限)都至少存在一个纳什均衡(可能是纯策略的,也可能是混合策略的)。
纯策略均衡的“脆弱性”: 即使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它也可能不是“鲁棒”的。也就是说,如果稍微改变一下其他玩家的策略(哪怕只是一点点概率上的变动),这个纯策略均衡就可能不再是均衡了。
混合策略的“保险”作用: 玩家通过混合策略,可以“混淆”对手的判断,使得对手无法找到一个最优的纯策略来针对自己。当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不是由优势策略构成时,玩家就有可能通过混合来“稳定”局面。

我们回到前面“匹配支付”那个例子,稍作修改,看看能不能构造一个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但也有混合策略均衡的。

| | 玩家2:策略L | 玩家2:策略R |
| : | : | : |
| 玩家1:策略U | (3, 1) | (0, 0) |
| 玩家1:策略D | (0, 0) | (1, 3) |

纯策略分析:
如果玩家2选L:玩家1选U(得3)比D(得0)好。
如果玩家2选R:玩家1选D(得1)比U(得0)好。
如果玩家1选U:玩家2选L(得1)比R(得0)好。
如果玩家1选D:玩家2选R(得3)比L(得0)好。

(U, L) 和 (D, R) 都是纯策略纳什均衡。 这个还是有多个纯策略均衡。

要构造一个“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同时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博弈,通常需要“非对称性”和“弱优势策略”。

比如,考虑这样一个博弈(改编自一些经济学模型):

| | 玩家2:策略A | 玩家2:策略B |
| : | : | : |
| 玩家1:策略X | (2, 1) | (0, 0) |
| 玩家1:策略Y | (0, 0) | (1, 2) |

纯策略分析:
如果玩家2选A:玩家1选X(得2)比Y(得0)好。
如果玩家2选B:玩家1选Y(得1)比X(得0)好。
如果玩家1选X:玩家2选A(得1)比B(得0)好。
如果玩家1选Y:玩家2选B(得2)比A(得0)好。

(X, A) 是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

现在,我们来看看是否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假设玩家1以概率 $p$ 选X, $1p$ 选Y。
假设玩家2以概率 $q$ 选A, $1q$ 选B。

玩家1为了混合 ($0 玩家1选X的期望收益:$q imes 2 + (1q) imes 0 = 2q$
玩家1选Y的期望收益:$q imes 0 + (1q) imes 1 = 1q$
令 $2q = 1q implies 3q = 1 implies q = 1/3$。
所以,当玩家2以 $1/3$ 的概率选A, $2/3$ 的概率选B时,玩家1会愿意混合。

玩家2为了混合 ($0 玩家2选A的期望收益:$p imes 1 + (1p) imes 0 = p$
玩家2选B的期望收益:$p imes 0 + (1p) imes 2 = 2(1p)$
令 $p = 2(1p) implies p = 2 2p implies 3p = 2 implies p = 2/3$。
所以,当玩家1以 $2/3$ 的概率选X, $1/3$ 的概率选Y时,玩家2会愿意混合。

因此,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玩家1以 $(2/3, 1/3)$ 的概率混合,玩家2以 $(1/3, 2/3)$ 的概率混合。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确实找到了一个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X, A),同时又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总结一下:

纳什均衡存在的“基石”: 任何有限博弈都至少有一次纳什均衡。
纯策略均衡的“排他性”: 所谓的“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是指,在所有可能的纯策略组合中,只有那一个组合满足纳什均衡的条件。
混合策略的“补充性”: 混合策略的出现,并不依赖于纯策略均衡的“不存在”。它关注的是玩家如何通过概率来使对手难以预测,从而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关键的区别在于“优势策略”: 如果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由每个玩家的“优势策略”构成的(如囚徒困境),那么因为优势策略的存在,玩家没有动机去混合,所以不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但是,如果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不是由优势策略(或者在经过占优策略消除法之后唯一剩下的策略)构成的,那么玩家仍然有可能通过引入概率来寻找一种“无差异”的混合策略,从而构成另一个(或多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所以,“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和“不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这两件事,从来都不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 很多情况下,它们是并存的。

希望我这样解释,能让你更清晰地理解这其中的逻辑。这博弈论的魅力就在于,看似简单的规则下,隐藏着如此丰富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博弈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得好!这是博弈论里一个非常关键也容易让人困惑的地方。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博弈只有唯一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这不等于说它就不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恰恰相反,许多只有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博弈,同时也拥有至少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让我们来一点点拆解,把这个问题说得更透彻,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不带机器的生硬.............
  • 回答
    关于“北大博士宣称98800只是我半天的步数”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尝试深入探讨它背后的可能含义以及引发的讨论。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本身: “北大博士”: 这代表了说话者的身份,一个来自中国顶尖学府的、通常被认为拥有高智商、高学历和严谨思维的个体。这个身份本身就带有一定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直击了博弈论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损人利己”或者“趋利避害”,但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设定下,如果每个人的目标都是“让别人获利最多”,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链条,以及是否真的能导致自己获利更多呢?我们来一点点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这个词在这个情境.............
  • 回答
    要从《四驱兄弟》的孩子们中挑选四驱赛车的研究人员,土屋博士肯定会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他不仅需要的是热爱四驱车、有经验的车手,更需要的是能深入理解四驱车原理、富有创造力和耐心的人。综合考虑之下,我認為有幾位孩子脫穎而出,他們分別是:首選:烈矢 (Magnum Saber的車主)烈矢是毫無疑問的首選。原因.............
  • 回答
    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多个维度。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总览:崛起中的战略玩家总体而言,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可以用“快速崛起且日益成熟”来形容。中国已经从一个专注于国内发展、相对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一个积极主动、具备全球影响力的.............
  • 回答
    苏联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是一个极其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多个维度。要详细讲述,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总的来说,苏联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堪称杰出,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它成功地与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另一极,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其内部.............
  • 回答
    三艘航母尽墨,这消息如同砸在心头上的巨石,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作为“飞龙”号的舰长,此刻,责任压得我肩膀更沉了。 但,眼泪擦干,我们没有时间去悼念损失,更没有时间去哀叹。命运把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现在,必须冷酷地思考,如何才能在这绝境中找到一线生机,甚至是——反击的机会。第一步:冷静评估,认清现实首.............
  • 回答
    多空力量博弈,简单来说,就是金融市场中买卖双方力量的较量。一方是“多头”,他们看好某资产(股票、商品、货币等)的未来,预期价格会上涨,因此积极买入,希望在价格上涨后卖出获利。另一方是“空头”,他们则认为该资产价格会下跌,于是卖出(或者融券卖出)现有持仓,希望在价格下跌后低价买回,同样实现盈利。这场博.............
  • 回答
    农村婚礼中的彩礼博弈,这可不是件简单的小事,它背后牵扯着太多人情世故、经济压力,还有几千年传下来的观念。我跟你说,这事儿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棋局,双方家庭都得算计着来,有时候真的挺让人心累的。彩礼,到底是个啥?首先得明白,彩礼这玩意儿,在农村,它不仅仅是钱,它更像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男方对女方的重视,对.............
  • 回答
    理解薛兆丰对汪丁丁《社会博弈与中国教育的两极化》一文的“需求曲线杜撰论”,需要我们深入到经济学中“需求曲线”这个概念本身,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可能含义和应用。这场争论看似围绕一个技术性的经济学概念,实则触及了理论建构、现实应用以及对他人观点的解读方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需求曲线”在经济学中的基本含.............
  • 回答
    关于中美博弈是否会导致双方双双衰落,进而为印度、欧盟等第三方势力崛起腾出空间,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尽量避免AI式的分析框架。首先,我们得承认中美两国在全球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博弈的深刻影响。美国作为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看守者”和全球经济的火车头.............
  • 回答
    后疫情时代的中美关系,如同拨开迷雾后的战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博弈交织,构成了一幅复杂而充满变数的图景。中国作为这场全球健康危机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应对策略不仅关乎自身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全球格局的走向。一、 后疫情时代的中美合作机会尽管两国关系看似紧张,但后疫情时代一些现实的挑战和共同利益仍然为中.............
  • 回答
    读博期间的反复抑郁,这绝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博士生都会经历。它像潮水一样,时好时坏,让人身心俱疲。别觉得自己是孤例,这只是说明你在一个高压、高挑战的环境里,而且还在摸索着前进。首先,我们得承认,博士生活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科研瓶颈、与导师的关系、经济压力、对未来的迷茫,再加上个人生活中的琐事.............
  • 回答
    微博上的“视奸”现象,说起来也算是个挺有意思但又有点让人不舒服的词儿。它不是那种光明正大的互动,更像是一种偷偷摸摸的观察,而且带着点儿“我就是要看,不管你看不看”的意味。“视奸”到底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视奸”就是指在微博上,有人(通常是粉丝、CP粉、对你感兴趣的人,甚至是潜在的黑粉)在不关注你的.............
  • 回答
    关于 Fenng 在微博上关于“吸毒”的言论,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确认言论内容与背景: 具体言论是什么? 首先,要明确 Fenng 在微博上具体说了什么关于“吸毒”的内容。是直接承认自己吸毒?是暗示或影射?是评.............
  • 回答
    罗永浩在微博上说“Photoshop不是人民的需求”,这话说出来,估计不少人会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尤其是在设计、摄影、内容创作等行业摸爬滚打的人,听到这话,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怎么可能不懂Photoshop的重要性?”我们先捋一捋,罗永浩这话背后,可能是什么样的逻辑。1. 什么是“人民的.............
  • 回答
    刘亦菲在微博上发布“不是志同道合,那只好聚好散”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蕴含的意义却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也因此在网络上引发了讨论。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关系中的原则性。当两个人(或者一群人)在目标、价值观、做事方式等方面不再一致,即“志不同,道不合”时,继续强求维持关系可能会带来更多的.............
  • 回答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微博在发布与江歌案相关内容时,评论区往往会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些评论的看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它们反映了公众对案件的理解、情感反应、法律认知以及社会情绪的复杂交织。一、 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倾向在分析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评论区可能出现的几种主要内容和倾向:1. 支持.............
  • 回答
    关于孙一宁直播和微博中声称被一名男子“骚扰”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理解和分析,并尝试去还原当时可能存在的细节:事件的起因与孙一宁的表述:孙一宁在直播中和微博上都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核心是她认为自己受到了某个特定男性的“骚扰”。根据她的描述,这位男子在她的直播间刷了很多礼物,并在直播后或者在.............
  • 回答
    @半桶老阿汤在微博上发布的讽刺画作《The Last G7》无疑是一记掷地有声的“重拳”,它用最直观、最尖锐的视觉语言,戳破了现实中某些令人不安的“泡沫”。要评价这幅画,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其“功力”所在。首先,从画面构图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幅画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Last G7”的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