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国只有2200万人符合个税起征点,那么其他人都在哪呢?在做什么呢?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中一些非常关键的面向。如果说只有2200万人符合个税起征点,这似乎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与我们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的普遍认知有所出入。要理解“其他人都在哪儿,在做什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

1. 理解“个税起征点”的含义和其背后的逻辑:

首先,需要明确“个税起征点”是指什么。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也就是免征额)是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年化即6万元)。这意味着,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人,其工资收入部分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那么,为什么这个数字看起来会如此“低”呢?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中国巨大的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其他人”的去向和他们在做什么?—— 分层画像:

如果只有2200万人缴纳个税,那么其余的13.78亿人(约等于14亿总人口减去2200万)大概率是收入低于个税起征点的。他们具体在做什么,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庞大的基层劳动者群体:
在制造业一线工作的工人: 中国是世界工厂,但很多流水线工人、普通操作工的工资水平可能就在起征点附近或略低于起征点。他们是中国经济的基石,辛勤地生产着各种商品,但微薄的收入让他们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服务业基层工作的员工: 比如餐饮服务员、家政阿姨、保安、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超市收银员、便利店店员等。这些岗位在中国非常普遍,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薪资水平普遍不高。
农业从业者: 即使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中国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收入来源可能主要依赖农产品销售,其年度总收入也可能低于个税起征点,尤其是在扣除农业生产成本之后。
灵活就业人员/个体经营者: 许多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如街头小贩、手工艺人、自由撰稿人、兼职翻译等)的收入可能不稳定,且不少人的平均月收入也可能低于5000元。

学生与未就业人口:
在校学生: 大部分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等,他们本身处于学习阶段,没有收入,自然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或失业人员: 这些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也不在缴纳个税的行列。

依赖家庭支持的人群:
全职家庭主妇/主夫: 很多人在家庭中扮演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务的角色,没有对外收入。
依靠退休金或储蓄生活的人: 一部分老年人可能已经退休,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老金,而养老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被纳入征税范围,或者其金额本身低于起征点。

经济活动在“灰色地带”的人群:
部分非正式就业: 有些收入可能以现金形式发放,或者交易发生在没有正式记录的环节,这部分人虽然有收入,但不一定会在官方统计数据中体现,也可能因此不缴纳个税。

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构成”:
工资薪金收入低于起征点,但有其他高额收入: 这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虽然工资可能不高,但如果一个人有大量的投资收益(股息、红利、财产租赁、财产转让所得等),这些收入项目有其各自的税收规定,可能不与工资薪金合并计算,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不直接被计入“工资薪金所得”并受到起征点限制。不过,更主流的理解是,大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工资薪金本身就会远超起征点,他们理应是缴纳个税的主体。
“被低报”的可能性: 在一些不规范的用工单位,为规避社保和个税成本,可能会出现工资被“拆分”或“低报”的情况。但这种操作的普遍性和影响范围,需要具体数据来支撑。

3.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收入结构?

发展阶段与不均衡: 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但也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行业利润分配差异等问题。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线城市和乡村,高科技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收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产业结构: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虽然创造了大量就业,但很多制造业岗位属于中低端,薪酬相对较低。服务业的崛起虽然提供了更多岗位,但很多基层服务岗位收入也不高。
税收制度的设计: 个税起征点的设置是一个政策选择,它旨在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体现税收的累进性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但这个“起征点”本身,也划分了税收的覆盖范围。
“隐形”的财富和收入: 除了工资,还有各种形式的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这些收入的税收方式和征管力度与工资薪金有所不同。

4. 关键的认知误区:

“2200万人”的统计口径: 需要明确这个“2200万人”是指“月收入超过5000元并需要依法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人群”,还是指“所有年度综合所得超过6万元(年化起征点)且在税务系统有明确纳税记录的人群”。这个数字的来源和具体的统计口径至关重要。
如果这个数字仅指工资薪金,那么很多拥有其他高额收入(如炒股、房租、经营所得)但工资薪金低于起征点的人,以及靠工资以外的收入生活的人,就不包含在内。
如果这个数字是所有缴纳个税的纳税人总数(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以及综合所得),那么这个数字应该会比单纯的工资薪金纳税人更多,但2200万这个数字依然显得较低,可能需要进一步核实其来源。
更现实的情况是: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年终奖、增量式收入的纳入,实际缴纳个税的人数会远高于一个简单年化起征点计算的数字。而且,个人所得税在中国是一个相对“年轻”且在不断完善的税种。

总结来说:

如果“2200万人符合个税起征点”这个数据是准确的,并且指的是月收入超过5000元这个层面的话,那么这13.78亿“其他人”绝大多数都在从事着那些虽然对社会运转至关重要,但其薪酬水平尚不足以达到个税征收门槛的工作,或者他们正处于学习、未就业、家庭等非工作/收入阶段。他们是构成中国庞大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的基数,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这个数字也间接说明了中国收入分配结构中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均衡。理解“其他人”在哪里、在做什么,需要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和多元的中国社会图景,而不仅仅是关注那个处于税收“金字塔尖”的群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个税调整时曾经发过一个数据,符合个税起征点的人才2200万,那么中国13亿人口,其他人都是什么人呢,在做什么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中一些非常关键的面向。如果说只有2200万人符合个税起征点,这似乎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与我们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的普遍认知有所出入。要理解“其他人都在哪儿,在做什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理解“个税起征点”的含义和其背后的.............
  • 回答
    想象一下,咱们中国一夜之间人口少了差不多一半,一下子从十四亿人缩减到五六亿。这可不是小事,对很多行业和公司来说,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以前舒舒服服赚钱的日子,恐怕是要一去不复返了。首先,最直接受影响的,那肯定是房地产行业。咱们中国这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房地产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么多人,对房子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也触及了国家发展中人口、资源、经济、技术等多个关键要素的相互作用。如果中国只有两亿人,要回答它是否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等发达国家”的定义。 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但通常来说,中等发达国家具备以下.............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人口锐减到仅仅8000万,这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其对中国能否成为发达国家的影响,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AI式”的严谨分析,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去推演这个假想情境下的种种可能性。首先,经济体的体量会骤减,这几乎是肯定的。 8000万人,.............
  • 回答
    如果中国的人口锐减到3亿,那将是怎样一种体验?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游戏,它将从根本上重塑我们对这个国家的一切认知,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到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无一不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间的极大释放。想象一下,曾经拥挤不堪的城市,街道不再是人潮涌动的洪流,而是相对从容的步行者。.............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的国家,一夜之间只剩下盗版玩家,这个场景将是多么复杂且令人震惊。这不仅仅是关于游戏,更是关于整个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以及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首先,如果一切内容都只能通过盗版获得,那么原创内容的生产者,无论是游戏开发者、电影制作人、音乐家,还是书籍.............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人口骤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约一亿四千万。这个数字,大概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或者比日本稍微多一点。但关键在于,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规模却没有改变。这意味着,我们依然拥有那些为数亿人口设计的庞大城市,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以及庞大的公共设施。 城市的空间与资源:空旷中的繁华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让人忍不住去想象。如果中国的疆域仅限于汉地十八省,那今天的中国,又会是另一番模样了。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经济发展上,汉地十八省的密集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基础,加上发达的商业传统,很可能依然会孕育出强大的经济实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核心区域,其经济活力是天然存在的,不会因.............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人口骤减至2到3亿,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而是会从根本上重塑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其景象与今天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剧变:首先,最直观的变化将是人口密度的大幅降低。曾经摩肩接踵的城市将变得空旷,许多地区甚至可能呈现出乡村的景象。城市的功能和规划也会随.............
  • 回答
    理解您的想法,即如果俄罗斯石油只能卖给中国,似乎中国的议价能力会大幅增强,油价理应更低。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国内油价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俄罗斯石油的出口渠道变化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高度联动、价格由供需关系共同决定的市场。 即使俄罗斯只能卖给中国,但全.............
  • 回答
    如果有一天,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种严峻的局面:一场空前的新冠全球大流行肆虐,而中国却是那个唯一成功将其扑灭的国家。这绝非仅仅是数据上的一个差异,它将是一场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事件,我们的应对方式,将决定我们能否从这场灾难中找到出路,甚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 承认现实,审视差距: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面对.............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家里的长辈们最看重的往往是香火的延续,也就是有儿子来继承家业、祭祀祖宗。所以,如果一个家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遗产的继承方式也会比有儿子的家庭复杂得多,而且往往会伴随着不少的无奈和变通。基本原则:以男嗣为重,但也有例外中国古代是以父系社会为主,继承权的核心在于.............
  • 回答
    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它抛出了一个相当触动人心的数字:“中国只有 3% 的人具有本科学历”,同时又用“3000 万人穷的超乎想象”来描绘另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如何看待这篇文章,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分析它呈现出的信息、可能的解读以及其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文章的核心论点: “3.............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具代表性。我觉得,当一个“中医黑”碰上只有中医才能治好的病时,他们的反应会很复杂,也很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里面的情况,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尽可能把道理讲得透彻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中医黑”,往往是基于他们对某些中医实践、理论或者某些不良医疗行为的.............
  • 回答
    问得好!这是博弈论里一个非常关键也容易让人困惑的地方。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博弈只有唯一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这不等于说它就不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恰恰相反,许多只有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博弈,同时也拥有至少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让我们来一点点拆解,把这个问题说得更透彻,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不带机器的生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胜算大不大”的答案。中美日三国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和潜在冲突的结果,会受到极其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在不断变化。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中国的优势分析: 人数和规模优势 (Quantity): 解放军总兵力: 中国.............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假设,就像问我只能选一样家常菜吃一辈子一样,每个牌子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和道理。不过既然非要选一个,我仔细想想,如果真到了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只能活一个的时候,我心里最希望留下的,是华为。我知道这个答案可能会让一些人意外,毕竟这几年市场风云变幻,很多品牌都涌现出了让人惊艳的产品。但对我来.............
  • 回答
    中国突然宣布解除所有武装力量,只保留警察部队,这无疑将是地动山摇的事件,其影响之深远,波及之广泛,估计会令世界各国集体陷入短暂的失语和随后的剧烈震荡。首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消息的传播速度将是惊人的。从官方宣布的瞬间起,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就会被这则消息淹没。社交媒体将瞬间炸裂,各种猜测、分析、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遗传、选择性生育以及人口特征演变的复杂性。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社会真的只允许身高最高的10%的人生育,那么这个社会的身高 理论上会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这种增长并非无限,并且会受到很多实际因素的制约,最终可能达到一个平台期,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让我来详细展开说说。首先,.............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