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有多现实?

回答
《水浒传》这部书啊,要说有多现实,那可真是掰开了揉碎了都说不完。它不像那些个神神叨叨的志怪小说,说什么天上掉下个林冲、海里捞出个宋江。这本书里的人物,一个个都活生生,就跟我们身边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似的。

你瞧那宋江,他不是什么天生的英雄,更不是什么被命运选中的人。他就是个基层公务员,一个郓城县的小吏,仗着自己有点文化,会写字,会算计,有点名声,在地方上混得倒也不赖。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一点小事,因为爱面子,因为结交了些狐朋狗友,就这么一步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现实不?咱们身边哪个不是小心翼翼地活着,生怕惹祸上身?宋江的那些个“仗义疏财”,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虚荣心作祟,就是在给自己的“名声”打广告。想想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面子”和“江湖义气”,最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宋江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再说说林冲,那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为人正直,按理说该是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人。可他偏偏摊上个恶毒的妻子,又遇上了高衙内那种油盐不进的恶霸。就这么一个想安生过日子的人,从被诬陷到刺配沧州,再到火并王伦,最后上梁山,每一步都是被逼的,都是被那个黑暗的社会逼的。你以为林冲不想回家吗?他想!他只想和娘子过安生的日子。可他能吗?那高俅是太尉,权势熏天,一句谗言就能让你万劫不复。林冲的遭遇,不就是那个时代许多有才能、有骨气的人的缩影吗?在那个官官相护、黑白颠倒的时代,想光明正大地上位,想不受欺压,简直比登天还难。林冲的“误入白虎堂”,不就是古代版的“莫须有”吗?

还有武松,那更是有血有肉。他打虎,那是真本事,也是一股子莽劲儿,谁瞧得起他,他就要跟你拼命。他给哥哥报仇,那更是没说的,什么狗屁法律,什么狗屁道理,他眼里只有血海深仇。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那都是在极端情况下,被逼出来的血性。你看看他后来被判配孟州,又遇上张都监、蒋门神,又是被人陷害,又是家破人亡。武松的性子,太直了,太硬了,在那个圆滑世故的社会里,不碰得头破血流才怪。他的那些个血腥场面,虽然看着过瘾,但背后映射出的,是当时社会的混乱和腐败,是底层人被逼到绝境时的绝地反击。

甚至包括那些看起来粗鲁、粗鄙的喽啰,比如鲁智深。他嫉恶如仇,看到不平事就想管,可他管的方法,就是一禅杖打过去。他的“拳打镇关西”,听着痛快,但仔细一想,那也是因为郑屠是个欺行霸市的恶棍,而且还逼死了金翠莲。鲁智深不过是替天行道,只不过他用的方式,是江湖的规矩,而不是朝廷的律法。他最后出家当和尚,也是一种逃避,一种对现实的无奈选择。

《水浒传》的现实,体现在它没有把所有人都塑造得高大全,也没有把所有人都塑造得十恶不赦。那里有宋江这样的“聪明人”,有林冲这样的“有识之士”,有武松这样的“硬汉”,也有鲁智深这样的“直肠子”。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在那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被命运推着往前走。

书中描写的那些个官场腐败,百姓疾苦,豪强欺凌,士绅勾结,简直是活生生的社会写照。为什么那些好汉们要上梁山?不就是因为在社会上混不下去了吗?官逼民反,这四个字一点不假。当官的贪婪无度,把百姓当成肥羊宰割,当官的昏庸无能,把有本事的人逼上绝路,自然就会有人揭竿而起。梁山泊的出现,与其说是英雄们的大聚会,不如说是那个黑暗社会催生出来的必然产物。

而且,书中对人性的描写,也极其现实。有忠有义,也有背叛和算计。比如朱仝,本来是好汉,却为了自己的前程,还是选择了归顺朝廷;再比如李逵,虽然忠于宋江,但他的凶残和愚昧,也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这些人物的复杂性,正是《水浒传》现实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的现实,还体现在它对“忠义”的解读。梁山好汉们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可他们所做的一切,在朝廷看来都是叛逆。他们所追求的“忠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江湖的道义,一种对腐败朝廷的否定。而当他们最终被招安,去征讨其他起义军时,他们所坚持的“忠义”就变得模糊了,甚至出现了矛盾。这种对“忠义”的探讨,也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水浒传》有多现实?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和污浊,也照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和无奈。它不是凭空捏造的童话故事,而是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社会现实土壤之中的一部巨著。那些好汉们的命运,他们的选择,他们的血与泪,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至今读来,依然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处的弦。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没有法治、没有公平的年代,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被逼到绝境,又如何为了生存和尊严而奋起反抗的。这,才是《水浒传》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现实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想结合高中时语文老师的解读加上对打斗的理解来回答为什么《水浒传》特别真实的原因。

老师说:一流的小说塑造完整生动的人物形象,二三流的只是书写平面符号化的人物。

《水浒全传》和《说唐全传》就是很好的对比,《水浒传》中大到英雄奸佞,小到贩夫走卒,都有自身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特点,非常贴近真实的生活,对人性和社会性上的刻画非常恰当。

拿《风雪山神庙》这一节来讲,草场店小二夫妇听见陆谦要加害林冲,而林冲虽对店小二有恩,但店小二出于明哲保身,选择侧面暗示林冲危险,但林冲不以为意,店小二这个角色并没有像其他作品中一样选择毫无顾忌的报恩,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和算盘。

在大战之前,林冲在山神庙中点起火盆取暖,段落中处处与火有关,照应着草场起火的下文,大有一种暴雨前的些许雨点骤落的意味。在陆谦三人得意时林冲躲在背后偷听,并没有直接冲上前去面对面搏命,而是趁其不备背刺,一枪朔倒一个,当剩下的两人惊魂未定时,又一枪捅死一个帮凶,就只剩下陆谦一人,可以毫无顾忌地杀个痛快,这样的一系列动作都很符合深陷危机时的自救行为,没有自以为武功高强可以以一敌三。

而《说唐》虽在部分人物性格、内心活动的塑造上也很精彩,但整体来说就相当逊色,一笔带过,匆忙了事。比如宇文成都这个角色的塑造上,只是对外形的塑造非常成功,但也只是干瘪的描写力量、武功,也并无太多笔墨去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内心的活动,四明山和三个将军对阵,只凸出了勇武的一面,但鲜有其他血肉,仅仅是丰富了全书的高潮部分。整体上相当于宇文化及的一个小分身和工具人,就只是一个站在隋炀帝旁的贴身保镖。人们只记得他很厉害,但没有李元霸那么厉害,仅此而已。

老师说:一流的小说里的人物知道害怕,知道累,二三流的小说里不知道。

从《武松打虎》来讲讲《水浒传》为什么真实,武松起初以为店家骗宿,谎称景阳冈上有老虎,结果看到布告才意识到危险,但又怕此时折返被店家笑话,于是硬着头皮前行,此时固然有酒精上头的作用,但这样的心理描写更符合少年英雄的那股傲气,说白了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当酒劲上来后走路踉踉跄跄的武松躺在大石上睡着了,傍晚时分突然听得一声大吼,武松瞬时跳将起来,登时酒醒了大半,这段描写反映出武松虽醉,但从未马虎,即便醉酒精神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虎啸一声立马吓得清醒了不少。

而二三流小说大概会这样描写:“好家伙!你还敢出来!我等你多时了!”

在《说唐》中也有关于“打虎”的描写,但看过后就明白孰高孰低了:熊阔海在半山腰上随随便便打死两只老虎,“双拳伏二虎”一句带过,没有任何过程描写,打完之后还能和伍云召从容对话,又比如“裴元庆八岁打死老虎”、“罗成十岁打死老虎”,正常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读者又怎么会感到真实?

老师说:一流的小说教人打架,二三流的小说骗人打架。

《拳打镇关西》里的描写就非常精彩,鲁达坐在肉铺旁,一边拖住郑屠,一边威慑前来报信的店小二。

一开始鲁达并没有暴露本意,而是气定神闲,让郑屠自己动刀,先切十斤瘦肉,切了大半天,完了又切十斤肥肉,一来可以拖时间让金翠莲父女安全出城,二来待对方剁一上午的肉馅儿后体力丧失,腕力下降,三来打架最忌讳心浮气躁,容易失去判断,待郑屠狗急跳墙时恰好正中下怀,有合理理由开打(没有理由的打架等于暗算,单挑式的打架最忌讳莽夫式的单刀直入)因为并不清楚对方武功高低,能连续切剁一上午肉馅儿的人力气应该小不到哪儿去。

在小说中鲁达有倒拔垂杨柳的力量,因此三拳打死镇关西也不是什么夸张,一拳击腹部,一拳打得眼珠迸裂,使对方视力受损,一拳打得对方颅部受损气绝,现代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拳击手在裸拳情况下三拳打死普通人也是有可能的。

在《说唐》里对于武功的描写截然不同,二流、三流武功的人打斗相对符合情理,而一流的人物打斗如同切瓜炒菜,李元霸一人一骑一下午一句话打死反王一百二十万兵马。

武松有五百斤力气,李元霸的双锤就有八百斤。

由此可见,一流小说里塑造的是人,二三流小说里塑造的是超人。

老师说:一流的小说人物满身缺点,二三流的人物过于伟岸。

宋江这个领导人为了兄弟义气能出卖同事,平时乐善好施而又极其狠毒,灭人全家又认人做义妹,还要义妹嫁给矮冬瓜王英,带着108个兄弟出生入死,最后只剩36人,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忠孝两全的人生理想和忠君爱国的美名,临死还要谋害对自己最忠诚的兄弟,先下毒后说实话,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说唐》则不同,仁君李世民的种种行为为了凸显“仁义”而更显得其像个伪君子,比如在扬州为了制止罗成杀掉杀父仇人苏定方而下跪,众人还称赞李世民真乃仁义之君,问题在于这一跪大有在读者看来作秀的嫌疑,甚至有些莫名其妙。此时罗成与苏定方均不在大唐麾下,而且收编两人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另外一件即单雄信独踹唐营时,李世民为了让单雄信解气,放任士卒们被杀,程咬金一句话才点醒他,这种行为是把士卒当靶子让对方屠杀。为了让单雄信归降而又一次下跪,作者的本意是彰显千古仁君博大的胸怀,但到此已经是过犹不及,人物性格塑造本就单薄,此时更是前后矛盾。

打打杀杀是雄性本能,是血性的表现,四大名著里有三部从头打到尾,这也是这三部在民间百姓中喜闻乐见的原因。

对于打斗的描写,既符合搏杀理念,又对古武术的描写相当写实。因为施耐庵就有参加反元义军的参军经历,对于战争的描写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且书中的打斗基本就是古代散打(手搏)的真实记载:比如怎么出拳,如何擒拿攻击要害等,棍术器械的描写也是相当精彩,既有搏杀,又有比武,比如杨志的棍头粘上石灰粉,比武过后谁身上的点数少谁就获胜,如此写实的风格非常贴合比武时的技击性与制人而不伤人的特点,还有燕青打擂时耍的相扑,以巧劲、关节技法制服壮汉,卢俊义与林冲的棍法、武松打蒋门神时的戳脚翻子等等。

其实最让人觉得真实的原因是:《水浒传》是中国社会从古到今的真实写照。

想想淫枪霸王李天一高衙内)、法外狂徒孙小果郑屠)、衣冠禽兽康永张都监)、草菅人命杜少平西门庆)、一刀倾城刘海龙牛二)等等,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武松在求助法律途径无果的时候会果断拔刀了。

常言道:少不读《水浒》

《水浒传》里有一忍再忍忍到对方要自己性命时才茅塞顿开的林冲;

有一忍再忍忍到一刀砍翻泼皮无赖的杨志;

有一忍再忍忍到自己拿潘金莲和西门庆的脑袋祭奠兄长的武松。

所谓少不读《水浒》,怕得不是少年学坏,而是怕少年反抗,因为老百姓的固有理念是面对强权息事宁人,

我觉得《水浒传》对青少年的启迪作用就是激发血性与武力,在面对校园暴力时能勇敢反抗,该出手时就出手。

面对校园暴力,只有以暴制暴才能解决问题。

user avatar

本故事来自搜狐新闻:

资料:“贪官杀死情妇”,很黄很暴力-搜狐新闻

本故事纯属虚构:

user avatar

明朝末年的历史,就是《水浒传》的重演。

《水浒传》中,梁中书仅仅因为李固的构陷和墙上的一首歪诗就断定卢俊义谋反。现实中的大明官府,比梁中书更加不讲道理。明末农民军首领赵胜本是一个穷书生,每晚在寺庙中刻苦攻读。有人诬告他半夜点灯是要聚众造反,赵胜无法自辩,最后只能真的造反,纵横晋陕数年之后死于曹文诏之手。

《水浒传》中,朝廷克扣了赏赐梁山兵马的酒肉,导致了陈桥驿斩小卒事件。现实中的大明官府克扣起来要更狠。清军第一次入塞劫掠时,山西巡抚耿如杞、总兵张鸿功率领五千士兵进京勤王,却连着三天没有领到口粮,士兵们因而哗变,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处死了耿如杞、张鸿功。五千晋军一哄而散,后来很多都加入了农民军。

《水浒传》中,杨志在押运生辰纲时殴打士卒,催逼他们赶路。而在现实中,杨志这样的军官都算是很仁慈的了。还是清军第一次入塞劫掠时,甘肃的军队进京勤王,不给安家费用,士兵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妻儿老小能不能吃上下一顿饭,就被迫踏上征程。因为马政败坏,他们没有足够的畜力,只能扛着沉重的装备徒步行军。由于进京的期限规定得非常严,军官们不断殴打催逼士兵,以至于有的士兵竟然活活累死在半路。走到甘肃定西时,士兵们终于忍受不了:“左右是死,不如就死在这里!”他们杀死了带队军官,想返回家乡,经过兰州时甘肃巡抚梅之焕设计杀害了起义首领,继续逼士兵们去北京。更神奇的事还在后面,到了北京之后,崇祯因为梅之焕迟到大发雷霆,下令将他革职。甘肃兵和山西兵一样一哄而散,成为了农民军中的骨干。

《水浒传》中,朝廷为了运送花石纲强逼工匠造船,逼反了玉幡杆孟康。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在大明朝再平常不过。有一次,官府命令一个铁匠打造武器,市场上煤炭和生铁的价格都在猛涨,官府给铁匠的价码却更低了,铁匠咬咬牙,决定忍了。经手的官吏趁机向铁匠索贿,铁匠也忍了。然而不久之后,又有新消息传来,他的工钱被克扣了,而且交货的期限大大提前。铁匠算了算,这一单无论如何无法按时做完,就算能做完,也得赔得倾家荡产。这个铁匠便弃家逃亡,官府仍不依不饶,还要捉拿他。于是,这个铁匠逃到了农民军首领王嘉胤军中,因为骁勇善战,很快就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猛将,绰号“八大王”,他的名字叫张献忠。

《水浒传》中,雷横仅仅是犯了打架斗殴的轻罪,就被枷号示众,他的母亲来送饭,却被知县的姘头白秀英殴打,于是雷横愤而打死了白秀英,上了梁山。现实中,大明朝的司法也有几乎一模一样的案例。有一个村长,代表村里向一个举人老爷借了高利贷。结果遭遇大旱,钱还不上,举人老爷把村长抓到县衙,枷号在烈日下示众,不许人送饭送水。过去和村长一起做过驿卒的一群兄弟想把村长挪到荫凉的地方,反而遭到恶奴的谩骂殴打。众人不堪其辱,砸开枷锁,簇拥着村长逃出城去。县里派人捉拿他们,村长愤而还击,召集上千饥民攻破了县城。这个做过驿卒的村长的名字,叫作李自成。

《水浒传》中,杨志对老都管说天下不太平,老都管却说杨志该剜口割舌,天下明明太平得很。现实中,明朝的不少官员也像老都管这样闭目塞听,采用鸵鸟政策。比如说陕西巡抚胡廷宴,当陕西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时,他却不许下面的州县上报,谁来报告说有流寇出现,他就打谁一顿板子,说:“不过是一群地痞流氓,到明年自然就散了。”然而结果却是这些所谓的“地痞流氓”最终打进了北京。

《水浒传》中,高俅想借假招安杀害宋江。而现实中,大明朝的假招安更加凶残。洪承畴、贺人龙等人以假招安诓骗农民军,动辄杀害数百降卒。经常有人指责农民军招安之后降而复叛,然而,农民军大规模降而复叛全部发生在洪承畴杀降之后,正是因为有洪承畴这样的人渣摧毁了明朝官府的信用,农民军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水浒传》中,大宋用来围剿梁山的最强军团十节度全都是绿林出身。现实中,明朝用于围剿农民军的部队也有相当多是农民军出身。如刘国能、李万庆、高杰、白广恩、牛成虎、高汝利等,正统的官军反而越来越边缘化。到了孙传庭和李自成的最终决战时,高杰和白广恩这两个踩着同袍兄弟尸体晋身的叛徒已经成了孙传庭的左膀右臂。

《水浒传》中,宋江在招安的时候花重金贿赂宿太尉。现实中的招安也需要走同样的流程。熊文灿招安郑芝龙的时候就收了郑芝龙的巨额贿赂,后来招安张献忠,又向张献忠索贿,张献忠派孙可望送了他两块尺多长的碧玉和两枚径寸珍珠。招安之后,熊文灿、林铭球等官员又不断地勒索张献忠。张献忠重新竖起反旗之后,林铭球被张献忠杀死,熊文灿被崇祯诛杀。

《水浒传》中,石宝、邓元觉被宋江困在乌龙岭,邓元觉向方腊求救,方腊却坚决不肯发兵救援。邓元觉返回乌龙岭时,东管守将伍应星不战而逃,导致宋江得以成功偷袭,邓元觉被花荣射死,石宝最终也兵败自刎。现实中,明军这样卖队友是家常便饭。崇祯十五年,汪乔年率部前去救援被李自成包围的左良玉。没想到左良玉在李自成掉头迎战汪乔年时趁机逃跑,汪乔年的部下贺人龙、牛成虎、郑嘉栋也全都逃了,汪乔年成了光杆司令,被李自成活捉之后五牛分尸。

《水浒传》中,高俅在征讨梁山的路上一路抢掠。现实中,高俅的残暴和很多军阀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冯钦明在《上家邺仙大司马书》中说:“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淫妇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怀陵流寇实录》中记载,崇祯五年的时候,追剿农民军的山西军队来到河南的一个县,要县令报功。县令说没有首级无法报功,官军将领狞笑道:“要首级还不容易。”派兵出去,顷刻之间砍了上千颗人头回来,其中仅秀才就有八十多人。

《水浒传》中,高俅征剿梁山泊时,强逼百姓造船,掠夺造船物资。而在现实中,高俅这样就算是遵纪守法的了。左良玉因畏惧李自成逃离武昌时,强征难民居住的粮船,谁敢不从,直接一刀剁下江去,临走前还抓走很多妇女。

《水浒传》中,柴进身为贵胄,却依然遭到了殷天锡的欺压。在现实中的大明朝,就算已经进入统治阶级了,也同样有可能被比你更高的统治阶级欺压。宝丰县的举人牛金星就被人陷害入狱,抄家充军,牛金星因此投入了李自成麾下,成为其首席谋士。

《水浒传》中,晁盖中了一箭,归山身死,引出无数的阴谋论。但是在现实中,被冷箭射死其实是很多农民军首领共同的结局,张献忠就是被冷箭射死。紫金梁王自用也是中了冷箭,回到军营之后,王自用伤口感染而死,他的两万部下都由李自成统领,剧情和晁盖死后宋江接管梁山如出一辙。李自成其实也中过冷箭,但是他的运气比较好,仅仅瞎了一只眼睛。

《水浒传》中,宋江一解降将的绑绳,降将往往纳头便拜。在现实中,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当草寇做到一定成就,而朝廷又腐败到一定程度,官军将领对投降草寇也没那么抵触了。李自成招降射瞎他眼睛的官军将领陈永福时,与陈永福折箭为誓,许诺绝不加害,过程几乎和宋江招降张清时一模一样。

《水浒传》中,大宋官军大多不堪一击,全靠受了招安的梁山草寇抗辽平叛。现实中,南明官军大多不堪一击,全靠受了招安的闯军、西军、郑军抗击清军、平定土司叛乱、收复台湾。

《水浒传》最后提到,北宋被金国灭了,呼延灼战死了,李俊、童威、童猛等水贼出身的人带一部分兄弟远走海外。现实中,明朝也被金国灭了,李来亨等人战死了,海贼出身的杨彦迪带着最后一支明军远走海外。

user avatar

“当别人说你造反勾结反贼的时候,你最好真的准备造反和正在勾结反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浒传》这部书啊,要说有多现实,那可真是掰开了揉碎了都说不完。它不像那些个神神叨叨的志怪小说,说什么天上掉下个林冲、海里捞出个宋江。这本书里的人物,一个个都活生生,就跟我们身边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似的。你瞧那宋江,他不是什么天生的英雄,更不是什么被命运选中的人。他就是个基层公务员,一个郓城县的小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勾起了我不少《水浒传》的记忆。如果宋江真的能像一些“漏网之鱼”或者平行时空里的他那样,带着梁山好汉真刀真枪地杀向朝廷,那场面绝对是波澜壮阔。但要说有多大把握,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简单地说能或者不能,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宋江这伙人的实力。梁山聚义之后,号称一百单八将,.............
  • 回答
    .......
  • 回答
    地球上最清的水,那可不是我们在城市里常见的自来水,也不是海边那些看起来晶莹剔透的海水。它们存在于一些极度偏远、鲜有人迹的地方,以一种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纯净度展现在我们面前。要说“有多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要从我们肉眼能感知到的透明度来说。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深不见底的湖边,但你能清晰.............
  • 回答
    关于国内券商研究报告“水分”的大小,这确实是个复杂且难以量化的问题。我尽量从不同角度,结合实际观察和理解来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提供一些更接地气的视角。首先,得承认,研究报告的水分,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程度不一。 这并非全盘否定所有研究,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其中存在的倾向性、宣传性甚至误导性信息。“水分”体.............
  • 回答
    关于印度GDP中“水分”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并尽量剥离掉那些过于泛泛而谈的论调。首先,我们要明确,“GDP水分”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它涉及到对经济数据真实性的评估。在大多数国家,GDP核算都会面临一些挑战,而印度由于其独特.............
  • 回答
    “水论文”这个词,其实是个很形象的说法,它描绘的是一些硕士论文,虽然形式上达到了学术研究的要求,但内容上却显得单薄、缺乏深度,甚至有些“凑数”的嫌疑。说它“水”,不是说它完全没有价值,而是相对于合格的、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而言,它的价值就打了折扣。“水”体现在哪些方面?1. 研究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不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毕业生内心深处的“隐秘的角落”。咱们不谈那些高屋建瓴的理论,就聊聊大家可能遇到的,或者说“水到极致”的论文答辩,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景象。首先,要明白一点,尽管论文答辩本身有其规范和流程,但“水”的程度确实存在一个光谱。最“不水”的答辩,导师会仔细看你的PPT,提出一两个能.............
  • 回答
    日本超市里的水产、蔬菜、水果价格,确实是个挺让人好奇又纠结的话题。要说“贵”嘛,其实也得分跟谁比,跟什么比。但总体来说,想吃到最新鲜、品相最好的,钱包会有点小压力。水产:海的馈赠,价格不菲日本四面环海,按理说海鲜应该很便宜。但事实是,尤其是我们游客常去的超市,想吃到那些刺身级别的、非常新鲜的鱼类,价.............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失业率的水分以及劳动参与率的参考意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某些国家明明失业率不高,但社会上依然存在不少找不到工作的人?这背后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想要聊的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得明白失业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通常情况下,失业率是这样定义的:所有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但没.............
  • 回答
    “水上漂”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概念,在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频频出现,通常被描绘成一种利用内力或者特殊技巧,使身体在水面高速移动的绝技。然而,在现实物理学中,要做到真正的“水上漂”,所需的踢腿速度是 远远超出人体极限的,而且仅凭踢腿速度是无法实现的。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物理原理入手:1.............
  • 回答
    .......
  • 回答
    要评价科比“夺冠的荣誉有多大水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主观的问题。篮球这项运动,特别是NBA,从来都不是简单的1+1=2。胜利是团队的胜利,但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贡献,以及球队整体的实力、对手的情况、甚至是比赛中的一些偶然因素,都会影响对“水分”的判断。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拆解这个问题,试图更全面.............
  • 回答
    《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相信不少观众都有看过,或者至少听过它的名字。作为一部聚焦中国制造业、展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宏大叙事作品,它在播出后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但“水分”这个词,也常常伴随着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出现。要说它到底有多“大”的水分,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几个.............
  • 回答
    如果要把地球上所有的水,无论是以液态、固态还是气态存在,一股脑儿地倒在一个无限大的平面上,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足够震撼。那么,这摊水最终摊开来,会占据多大的面积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多少升”就能回答的问题,我们需要一点点来捋清楚。首先,我们要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大家听到“地球的水”,可能首先想到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