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答辩现场:
老师:“请回答一下热力学第二定律?”
我同学:“请问是用第一种表述还是第二种表述?”
老师:“随便吧?”
我同学:“我都不知道”
老师拍了拍头:“我没问题了”!
0、说个旁边的问题,为什么这么水
本科论文的水,连硕士都能看出来
答辩委员会往教室后面问了句,大家有什么意见和问题么?
旁席的师兄拉拉我袖子
别说话,别人要赶时间完成答辩,无论台上还是台下的人
我看了几个完整流程后就从后门撤了
1、未做过评委席的人可能不好理解
这么水,答辩有什么意义
2、保持水平是很重要,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需要拿很多东西去填
答辩现场,你总能看到有些人高分通过,但也总有些人相比而言懵懵懂懂
如你是评委,五分钟内怎么决定?
答辩不给过会有一系列后续,包括不限于
这个学生要二次答辩,甚至不能毕业;一系列人觉得你太严,和其他教授关系变硬,尤其是当事学生导师;学生中“名气不好”,大家不选你课,后来选课开不齐班;教务系统感受到额外压力,可能会跟你讨论润滑事宜;学校一级可能会看学院毕业率,优秀论文横向比对等涉及院系优劣的指标,然后通过学院传导某种压力,因为学校要和其他学校比微参数……
如果把学生的对抗情绪及其衍生行为考虑进来,事情会更复杂
两次严把质量关后,作为严师的你就会发现,严师不一定会出高徒,但会引来系统性压力
你还要做严师么?还是改成五分钟一个,流水线式放行?
注意,导师的水平是足够的,想要严厉,多半学生都是要回炉另造的
3、所有我们期待的好的结果,都需要有些人付出,以求变
最优的结果是教育系统以权威,引导整条线上的人协力改变,包括学生
只指望答辩委员会的几位老师,让他们维护学术尊严并承担前面提到的压力
有点儿强人所难了
我见过一个特别尴尬的,某一年答辩某同学实在是讲的太差,狗屁不通,糊弄的太过分了。下面教授发火:我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答的出来就让你过,答不出来就给我滚蛋!听好了:你PPT第20页所展示的实验设备,是在咱们院工程东楼,还是工程西楼?
当时瞬间引发哄堂大笑,底下老师学生全都笑疯了。后续是此人嗫嗫嚅嚅半天,也没能回答出来设备到底在哪儿,显然根本没有参与过实验,这是当天唯一一个没通过的。
本科毕业答辩
刚开始一点也不水,老师们问得很详细,原理、文献、思路、操作都细致过问,启(吐)发(槽)学生,由于启(吐)发(槽)得忘乎所以忘记了时间,突然发现天色渐暗时间不够了,开始放水,直到最后一位同学,只有一个问题。
问:你吃过午饭了吗?
答:还没。
结:快去吃晚饭吧。
认真干货没人看,抖个机灵近万赞......
出于不希望刻苦上进的同学浪时间在低效学习上,工作之余写数学和理综全科的学习讲义。
第1季通俗、透彻、全面地讲解基本概念。
第2季结合基本概念用正统的思路和方法易操作可复制地解决90%的题目。
第3季是简单学科思想和一些经典且常用的思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目前第1季数理化生的基础概念详细解读已初步更完,详见我的知乎专栏,正在完善修订后在公众号上发布可以直接打印的PDF,同时同步更新第2季用基础概念解90%的题目。公众号叫做“高中学习助手”,是个蓝底白字的logo,也可以从下面的文章链接点进去。
5.9更新:
很多人说教授怎么能这么水什么的,我想说一下,教授们是很专业的,但是首先我们是本科生,要求相对来说宽松,大家看看别的答案也就知道了。其次,答辩上午8点开始,到那位同学的时候已经下午快6点了,教授们也没那么多精力保持状态一整天。这种情况下也是情有可原的——反正一般来说,毕业论文过了就好。
还有人说,难道写论文中间教授不审稿吗?我们那时就是自己的指导老师审稿,别的学生的课题导师是不看的。另外还用说评委组怎么可能没有相关专业的老师的,你忘了我说过学院整个就是个烂摊子了么……
题外话,拿到5k赞居然是个搞笑回答,其他回答都不到两百赞,看来我成为一个逗逼的人生理想快要实现了。
原答案:
某工程学院答辩现场:
“你说的是脊椎吗?”
“是脊椎。”
“是人的脊椎吗?”
“是人的脊椎。”
“好的,我没有问题了。”
对话发生在n年前我们的毕业答辩,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我们是某985 211大学力学专业。学校原本拉了我们和几个相关专业组建了工程学院;而我们的毕业论文不是由学生自己决定题目的,而是老师们出题我们从中挑,并且老师也并不局限于本专业,也会有其他专业的老师,答辩的时候,不同专业的老师们互相配合,一直以来也没啥大问题。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工程学院发展不顺利,院长一职更是成了烫手的山芋。到最后,学校找了个千人计划的年轻教授当院长,然而他是学医的,他要求把老本行生物医学工程从医学院拉过来,于是学校居然真给拉过来了。
刚好那一年我们大四,到了选题的时候,一个同学不知道怎么阴阳差错的就选到了唯一一个生物医学工程老师出的题目——模拟脊椎内的体液流动。
然后,更阴阳差错的,答辩的时候,居然没有生医工的老师在场。这位同学是全班最后一个答辩的,当她走上台,打开PPT,屏幕上出现一条骨头的时候,全场一下安静了。
其实严格来说她做的的确是我们专业的东西(流体力学),只不过背景从河流变成了血管。然而也许是这群成天和建筑河流飞机之类的对象打交道的老师们受了太多的震撼,也许是第一次见这种展示骨头场面,等她讲完,教授们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到了提问环节。
“陈老师你问吧。”
“还是你问吧。”
“不不不还是陈老师你问吧”
“好吧……”
“……”
“嗯……你说的是脊椎吗?”
“是脊椎。”
“是人的脊椎吗?”
“是人的脊椎。”
“好的,我没有问题了。”
之后成绩出来,这位同学得了个平均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