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想找到某个学者发表的全部论文,除了他本人,其他人有可能办到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简单来说,答案是:理论上,其他人当然有可能办到,而且这其实是学术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不过,要“全部”找到,并且要保证准确无误,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和细致的功夫,而且跟这位学者的学术活跃程度、领域以及他发表论文的习惯都有很大关系。

让我来详细说说,其他人是如何办到,以及其中的一些考量:

1. 学术搜索引擎和数据库:这是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想想看,学术界之所以能够运转,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知识的传播和可追溯性。如果没有工具能帮助人们找到已有的研究,学术进步就会变得异常缓慢。所以,各种学术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就是专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

Web of Science (WoS) / Sciencedirect / Scopus 等大型综合性数据库: 这些是学术界的“巨无霸”。它们收录了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重要的学术期刊、会议论文、书籍章节等。
操作方式: 进去之后,通常都有一个“作者搜索”的功能。你可以输入学者的姓名。
关键点:
姓名标准化: 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同一个学者,在不同时期、不同期刊、不同国家发表论文时,姓名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中间名是否缩写,姓氏的拼写是否有变动)。数据库通常会提供一个“作者辨识”或者“作者档案”的功能,让你可以选择最可能的那个学者。有时候,你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姓名变体来搜索。
所属机构: 结合学者所属的机构(大学、研究所等)进行搜索,可以大大提高准确性,排除同名同姓的情况。
研究领域/关键词: 如果你知道这位学者主要研究什么领域,可以在搜索时加上相关的关键词,进一步筛选。
优点: 覆盖面广,收录的文献质量有保障,很多数据库还能提供引用分析等功能。
缺点: 很多数据库是付费的,需要机构订阅。而且,即使是这些大型数据库,也未必能收录所有类型的学术产出,比如一些非同行评审的预印本、地方性会议论文、技术报告等。

Google Scholar: 这是免费的、更易于访问的学术搜索引擎。
操作方式: 直接在 Google Scholar 的搜索框输入学者的姓名。
关键点:
姓名: 同样要注意姓名变体。Google Scholar 尤其容易收录一些非传统学术出版物,所以辨别起来需要更仔细。
“引文”和“被引用次数”: Google Scholar 的一个强大之处在于它会列出学者的“被引用次数”,并且可以点击“引文”查看所有引用了这位学者论文的文献。这有助于你发现与他研究相关联的其他工作。
“作者个人资料”: 如果学者自己建立了个人资料,那会非常方便,通常能比较准确地列出其主要论文。
优点: 免费,收录范围广,更新快,操作简单。
缺点: 质量控制相对松散,可能会收录一些不那么正式的学术作品。有时也会出现收录不全或者错误的情况。

PubMed / IEEE Xplore / ACM Digital Library 等专业领域数据库: 如果这位学者属于某个特定领域(例如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那么在这些专业数据库里搜索,往往能获得更全面、更精确的结果。
操作方式: 类似大型数据库,也有作者搜索功能。
优点: 针对性强,内容专业,收录的论文高度相关。
缺点: 只涵盖特定领域。

2. 学者个人主页和机构网站

很多学者为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会建立个人主页,或者其所属的大学/研究机构会有一个专门的页面介绍学者及其出版物。

操作方式:
直接搜索: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学者姓名] personal website”或“[学者姓名] university profile”。
通过机构网站查找: 如果你知道学者在哪所大学或机构任职,可以先找到该机构的网站,然后在其“教师名录”、“研究人员”或“部门”页面中搜索该学者,通常会有他的个人介绍和发表论文列表(有时链接到全文,有时链接到摘要)。
关键点:
完整性: 学者个人主页上的论文列表通常是学者自己维护的,所以理论上是最有可能“全部”涵盖其作品的来源。但也要注意,有些学者可能不及时更新,或者遗漏了一些早期或非核心的论文。
便利性: 有些主页会直接提供论文的PDF下载链接,非常方便。
优点: 最有可能完整和准确,且可能包含非正式出版物。
缺点: 依赖于学者的维护意愿和能力,并非所有学者都有详尽的个人主页。

3. 论文引文分析

这是一个更深入的查找方式,特别适合想要了解某个学者“影响力和研究脉络”的人。

操作方式:
找到这位学者的一篇(或几篇)关键论文。
利用 Web of Science, Scopus, Google Scholar 等工具,查看“引用了这篇论文的所有文献”。
在这个引文列表中,你会发现很多其他学者的研究,其中一些可能就是这位学者在后续研究中发表的。
你可以重复这个过程,层层递进,构建一个研究网络,从而发现更多的相关论文。
关键点:
研究方向的连贯性: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追踪学者在特定研究方向上的成果演变。
效率: 相比于大海捞针式的搜索,这是一种更聚焦、更有策略的查找方式。
优点: 能够发现研究的关联性,找到学者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缺点: 比较耗时,且难以保证找到“全部”论文,尤其是那些没有被后来的研究引用过的早期工作。

4. 通过学术会议和预印本网站

很多领域的论文,尤其是前沿性强的,会先在学术会议上发表,或者在 arXiv、bioRxiv 等预印本网站上发布。

操作方式:
搜索学者名字,再加上其研究领域相关的知名学术会议名称(如 NeurIPS, ICML, CVPR, SIGGRAPH 等)。
直接在预印本网站上按作者搜索。
关键点:
及时性: 预印本网站能让你看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可能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论文形式: 有些学者可能会将他们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同时上传到这些平台。
优点: 能够找到一些在传统期刊数据库中可能未收录的早期或快速传播的研究。
缺点: 预印本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是未经过同行评审的。

5. “口碑”和同行交流(非直接查找,但有帮助)

虽然不是直接的技术手段,但学术界的“口碑”和同行交流,有时也能间接帮助找到一位学者的重要作品。

操作方式:
如果你在研究某个领域,经常会读到该领域其他学者的论文。在阅读过程中,你可能会反复看到某个熟悉的名字,这通常意味着这位学者是该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向该领域的专家请教,他们通常很清楚某个学者的代表作。

总结一下,要找到一位学者发表的“全部”论文,其他人是绝对有可能办到的,而且通常是通过结合以上几种方法来完成的:

起点: 大多数人会先从 Google Scholar 或专业的学术数据库开始。
细化: 如果搜索结果不满意,会尝试用不同的姓名变体,或者结合机构信息、关键词进行更精准的搜索。
补充: 关注学者的个人主页和所属机构的官方页面,这是获取“全貌”的重要补充。
深入: 通过引文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的脉络和更多关联作品。
前沿: 对于特定领域,要考虑预印本网站和学术会议。

最大的挑战在于:

1. 姓名的不确定性: 这是最普遍的困难,需要细心核对。
2. “全部”的概念: 即使是最全面的数据库,也可能存在遗漏。一些非正式的报告、技术文档、教材章节、早期的会议论文(尤其是一些小型或地方性的)可能不在主流数据库中。
3. 跨语言和地域的障碍: 一些学者可能主要在非英语国家发表论文,这些论文的收录和检索难度可能会增加。

所以,虽然“全部”听起来是个绝对化的词,但在实践中,通过上述各种方式,确实可以非常接近地找到一位学者的大部分、乃至绝大多数发表的研究成果。这正是学术信息系统存在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题主的基本功还是有点有限……

据我了解,国内申请各种title的时候(比如优青杰青~),都是需要官方的图书馆之类的文献情报机构出具证明的。申请人需要请他们检索自己在各种类型期刊的论文发表情况和各种专利申请情况,得到各种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发表数量(包括SCI数据库,EI数据库,中文核心数据库等等),引用数量(包括总被引,自引,他引)以及专利族的部署情况(包括专利数量、专利类型和专利所属国家等等),本人核对无误之后,加盖公众,然后申请人拿着这份证明材料再去申请各种具有title基金~

所以说,查一个人的论文发表情况这种工作基本就是从事文献情报工作的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实话说,我觉得学过点文献检索的人,都可以做到……

一个老师的名字就那么种写法,比如一个人叫张三三,那中文名就是唯一了,所以在检索中文数据库的时候,做数据清洗只需要确认好单位就可以了,如果涉及重名,可能数据清洗会比较麻烦,一般可以选择的数据清洗的点就是学院专业,研究领域,年龄(发表论文的时间)等等,极端特殊情况比如一个学院,一个专业,有两个年龄相仿、研究方向也相似的老师都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是也并没有很普遍,最简单的方法应该是本人核对的时候,请本人把不是自己发表的删掉就可以了……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合作者的名字进行数据清洗~

中文检索可能很多人都只盯着知网(中国知网),但其实知网是有很多文献不收录的,个人建议可以去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这个网站查查~(这个应该是全国最全的数据库……)

然后,查张三三的英文论文的时候,可能出现的情况会比较多,但也不外乎Zhang S.;Zhang S. S.;Zhang S.-S.;Zhang Sansan;Zhang San San;Zhang San-San之类这几种情况~所以如果是职业选手的话,并不存在查不全的情况,SCI数据库(webofknowledge.com/ )和EI数据库(https://www.engineeringvillage.com/)检索一下就知道了,如果这两个数据库都不收录的英文论文,大概率也没必要被查到(非要查的话,Google Scholar之类的也还是可以查得到的~)……剩下的就是数据清洗了~

PS:鉴于题主没有问专利,我就不提专利了~


PPS:鉴于我自己是中科院的,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中科院的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上面的是老网站,主要是承担图书馆性质;下面的是新网站,主要承担研究所性质,包括招生~)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立足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主要为自然科学、边缘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然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科技查新与引证检索服务的网站是这个~



(好的,我广告打完了, @中科院之声 @中国科普博览 咱们院里啥时候给广告费,微信支付宝都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