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球上最清的水有多清?

回答
地球上最清的水,那可不是我们在城市里常见的自来水,也不是海边那些看起来晶莹剔透的海水。它们存在于一些极度偏远、鲜有人迹的地方,以一种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纯净度展现在我们面前。要说“有多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要从我们肉眼能感知到的透明度来说。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深不见底的湖边,但你能清晰地看到湖底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水草,甚至连水底细微的沙粒都能分辨。这不是什么神奇的视觉效果,而是水本身杂质含量极低的表现。在这种最清澈的水体中,我们能看到的能见度可以达到惊人的深度。通常来说,干净的泳池能见度大约在1015米左右,而普通的河流湖泊可能只有几米甚至更少。但地球上最清的水,能见度可以轻易超过50米,有些甚至能够达到100米以上。这意味着,如果你潜入其中,你可以一直看到阳光穿透水面,照亮远处的湖床,而不会被任何浑浊物所阻挡。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水如此清澈呢?关键在于“杂质”的少。这里的杂质,我们通常指的是悬浮在水中的颗粒物,比如泥土、沙子、藻类、有机物碎片等等。这些东西越多,水就越浑浊。

在地球上,这样的“奇迹之水”往往出现在一些非常特殊的地理环境中:

高山冰川融水: 许多世界上最清澈的水源来自遥远的、人迹罕至的高山冰川。冰川形成于数千甚至数万年前,在巨大的压力和低温下,形成非常致密的冰。当这些冰川缓慢融化时,流淌下来的水经过了漫长的地质过滤过程。在融化过程中,大部分的岩石碎屑和土壤会被冻结在冰川内部,或者在流淌过程中被拦截。最终,流淌下来的水非常纯净,几乎不含悬浮物。比如,新西兰南岛的冰川湖,或者加拿大洛矶山脉的一些湖泊,它们的水就能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蓝绿色,这是因为极少的杂质无法散射所有颜色的光,而蓝色的光更容易穿透。

地下水和泉水: 某些地区的地下水经过了漫长而复杂的土壤、岩石层过滤。这些地下水在流经地层时,其中的颗粒物会被吸附和沉淀,如同天然的过滤器。当这些地下水汇聚成泉水涌出地面时,往往会呈现出极高的纯净度。例如,在一些喀斯特地貌地区,泉水往往非常清澈,因为它们是从地下岩溶系统流出的。

极寒地区的湖泊: 在一些极度寒冷、生物活动极少、人类活动也基本没有的地区,湖泊的水体也可能异常清澈。这是因为低温会抑制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陆地上的侵蚀作用也相对较弱。

要更具体地衡量“清澈”,我们可以谈谈水的浊度(Turbidity)。浊度是用福尔马肼标准浊度单位(FNU)或者硅藻土浊度单位(NTU)来衡量的。

市政供水系统通常要求水的浊度低于1 NTU,以便于输送和饮用。
普通河流和湖泊的浊度可能在1050 NTU之间,甚至更高。
而地球上最清澈的水,其浊度可以低至0.5 NTU以下,甚至可能接近0.01 NTU的水平。

这0.01 NTU是什么概念呢?这就意味着,在1升水中,所含有的影响浑浊的颗粒物重量非常非常轻,微乎其微。用我们日常的理解,就是“肉眼完全看不见任何漂浮物”。你看到的只是水本身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以及水分子本身的振动所带来的微妙颜色变化(比如非常纯净的水在深邃处会呈现淡淡的蓝色)。

所以,当我们说“最清的水”时,我们描绘的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自然状态。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干净”,更是水体生态系统非常健康、极少受到外界干扰的证明。这种水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它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又透露着生命起源般的纯粹。它们是地球上宝贵的财富,是无数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然,即便是这些最清澈的水,它们也并非绝对的“纯净水”(即化学意义上的H₂O)。它们仍然会溶解一些矿物质、微量元素,或者存在极少量的微生物。但从我们感官和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来说,它们已经达到了我们所能想象的极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然界最清澈的水体是美国俄勒冈州马扎马火山(Mount Mazama)湖。7000年前这里火山喷发,烧毁了本地的全部有机物,抛出了所有的土壤,然后由熔岩形成凹地,几千年来只有雨水落下,没有自然水体流入。由于形成时间短,且地处高寒山区,除了少量藻类,水中原本没有生物,甚至周围岩石中的可溶物质都没有完全溶入,所以这个火山湖(Crater Lake)是地球上最清澈的大型水体——50平方公里,最深处接近600米。

在国家公园管理局放养鱼类之前,湖中一条鱼都没有,“水至清则无鱼”在这里是字面意思。现在公园管理方发现放养鱼类是个脑残决定,繁殖太快可能影响清澈的水体,所以鼓励游客钓鱼,钓得越多越好。

(前列图片可以点击放大)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世界上透明度最高的海是马尾藻海,马尾藻海又称萨加索(葡语葡萄果的意思)海,是大西洋中一个没有岸的海,大致在北纬20~35°、西经35~70°之间,覆盖大约500~600万平方千米的水域.马尾藻海最明显的特征是透明度大,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清澈的海.一般来说,热带海域的海水透明度较高,达50米,而马尾藻海的透明度达66米,世界上再也没有一处海洋有如此之高的透明度.

透明度最大的海区

所谓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至看不见的深度。北大西洋百慕大岛群附近的马尾藻海,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清澈的海,其透明度达到66.5米,在某些海区,透明度达到72米。每当晴天,把照相底片放在1000余米的深处,底片仍能感光。这是所有其它海区所望尘莫及的。马尾藻还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海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北纬23°—35°,西经40°—75°)正是大西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沿着高压中心的边缘经行的顺时针大洋环流形成了它的“海岸”,西、北纬墨西哥湾暖流,东为加那利寒流,南为北赤道暖流,中间围成了一个面积达64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4500米以上的海区。


马尾藻海是世界公认最清澈透明的海域,停泊在这里的船只,就像是漂浮在空中一样。

user avatar


最纯净的水绝对不是超级神冈用的水,而要数秦山核电站用来进行反应堆中子慢化的水。

理论上,最纯净的水不但应该做到凡人没有视力上影响观感的杂质,化学仪器上没有溶解的空气,没有离子。

【还要做到在核物理原子核层面,没有同位素】

是的这是原子核层面的差异和纯度,这种纯度丝毫不影响化学性质。人喝重水还是普通水,是感觉不出来的。

这种水大家平时接触不到,去核电站也看不到,和超级神冈里面有人划船(可能带来杂质)不同。重水始终在大型密闭容器之中,并有专门的一套庞大的化学容积系统进行实时净化,相当于永远在生产线上。神冈里面就做不到这点。

这种水里面只包含氢元素里面的氘,氘核素在自然水中只包含0.02%,提纯到近乎100%,大家都知道原子弹的U浓缩卡住了多少国家,这就是氘核素浓缩。


这项提纯太难了,所以,这种水不但世界上最纯净,而且也是最昂贵,一农夫山泉这样的水要5000软名币,10块钱一克。而超级神冈里的水,也就十块钱一斤的价格吧。

现在这种水,在各国重水反应堆中都在用,很多国家因为买不起这种水而不得不放弃这种反应堆堆型。(一个核电厂要几十顿重水呢!)

我国秦山核电站的三期1~2号机组,就是重水堆。不过重水堆的大户是加拿大

user avatar

最纯净的水有上限,那就是除了水什么都没有:没有悬浮的杂质,没有溶解的离子,甚至没有溶解的空气。虽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上限,但是目前确实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制备出来这样的超纯水,纯到不导电,电阻率达到18兆欧姆·厘米,是优良的绝缘体。

然而问题是,这样的水装一瓶拿给我,看上去和纯净水,甚至不纯净的矿泉水都是一样的,看不出来谁更清。

所以想要说哪里的水最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水要多,多才能看得出来清。如果有个地方,有一大桶几乎绝对透明的水,这个桶比一栋楼还大,是不是很想去看看。

这个地方在日本。

在日本岐阜县飞驒市神冈町的茂住矿山地下1000米之下的地方,东京大学建造了一座探测器,叫超级神冈探测器,可以探测来到地球的中微子。

中微子的特性是速度接近光速,静止质量极小。对于中微子来说,整个地球几乎是透明的。也就是说,每时每刻都有非常多的中微子穿过整个地球,而没有和地球上的任何东西产生互动,当然也就不会被我们探测到。

而其中极小的一部分会在穿过地球的时候极其幸运地与地球上的物质产生作用,而这个中微子探测器就是要在这些极其幸运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找到中微子留下的线索。

这个极其幸运的事件就是中微子一头撞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直径只有 原子的几万分之一,原子核之间则是广袤的空间。这也是地球对中微子几乎透明的根本原因。如果原子是一个20平米的房间,原子核就是一个一根头发切出来的长宽一致的头发丁。如果一个中微子足够幸运撞到一个原子,还需要在这个房间里找到那个头发丁。而去撞这个头发丁的小子弹,直径是头发丁的一亿分之一。

一旦当这个幸运事件发生,中微子与原子核相撞之后,会释放出轻粒子,而轻粒子会进一步产生切连科夫辐射,释放出紫外频段的光,甚至可见光。

所以为了看到中微子留下的那一点点线索,我们需要一个足够大的靶子,还需要很多眼睛盯着这个靶子。

这个靶子就是水,5万吨的超纯水,放在一个不锈钢大桶里面,相当于把20个奥运会标准泳池的水倒在一个桶里面。光是装满这个桶,就用了2个月的时间。

这个桶直径39.3米,深度41.4米。相当于一个单层1200平米,13层的高楼。

右下角有两个工作人员在船上。看不清没关系,放大了看。

而眼睛则是一万多个光电倍增管。就是上图中的金色的圆球。光电倍增管可以把光信号放大1亿倍,使得极其微弱的光信号也可以被检测到。

而这一切,需要浸没在满满一桶超纯水里面。如果水不够纯净,就会带来干扰,让中微子留下的那一点点线索淹没在噪音里。这就意味着,在光学意义上,这桶水是几乎绝对透明的,这样一个可见光透明的靶子,才能让这一万多只眼睛可以发现中微子经过的痕迹。

为了维持这一桶水的纯净,这些水会不断的被循环净化,除掉里面的颗粒物,电解质,甚至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将水的电阻率维持在18.2兆欧姆·厘米,几乎达到水的理论极限。

甚至这个桶里面剩余的空气,也是净化过的空气,甚至移除了空气中的氡气,以避免氡气辐射带来的干扰。

这个中微子探测器位于地下1000米的废弃矿井中,目的就是尽可能地隔绝宇宙射线或人类活动的干扰。

这里除了这一桶水和一万多只眼睛之外,什么都没有。它们就这样在地下1000米的黑暗中,等待某个中微子穿过茫茫宇宙,幸运地一头撞到某一个小小的原子核,发出那么一点点的微光。

听起来是不是很寂寞。

这还不是最寂寞的。

超级神冈探测器(及其前身神冈探测器)建设的初衷,是观测这个宇宙的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质子衰变。20多年过去了,暂时还没看到。

怕什么真理无穷。

user avatar

已经有答主提到了,就是超纯水——杂质少到不导电,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电阻率达到18MΩ.cm @25℃。

最清的水,理论上来说,当然就是纯H2O,不过,自然界存在的水,可离100%纯粹的水远得很,即使是眼见“最清”,也包含许多肉眼不可见的矿物质。

随着科技的进步,超纯水的制造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了,并且在大家想不到的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就分享几个超纯水会出现的场景。

先说一个很听起来酷,但乍眼一看,与纯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的犯罪学。

讲到犯罪学,大家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是《神探夏洛克》之类的大型脑补剧——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大侦探波罗的灰色小细胞到夏洛克的头脑宫殿,这些天才角色撑起了一次次的神奇破案过程,让我们往往忽略了真正能定罪的王牌证据——forensic evidence,也就是来自实验室的真正铁证。近年来,因为不断更新的实验方法,公安机关对悬案的证物经过新的分析,找到了新的切入点,甚至是犯人。其中一项最重要的突破就是DNA检测技术。

举这两年比较轰动的国内大案——白银连环杀人案。自1988年第一次案发,直到2017年,案件才水落石出。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就是Y-DNA检测。

说起DNA检测,首先要保证提取得到的DNA片段的完整性,而DNA完整性的一大克星就是核酸酶。

众所周知,DNA的基本结构是脱氧核苷酸,每个核苷酸单元通过磷酸二酯键结合。而核酸酶则可以裂解破坏核苷酸单元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所以,在DNA提取过程中使用的缓冲液务必要保证无核酸酶。目前缓冲液除去核酸酶采用的方法有高压灭菌以及DEPC处理。DEPC处理虽然可以使核酸酶灭活,但是会对水质产生影响,使得水的pH和有机物含量发生了变化,改变了DNA的保存环境,进而会破坏其结构。因此,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使用超纯水配置缓冲液是个万全之策。超纯水通过超滤方式将酶移除,且不会对水质产生影响。

离不开超纯水的科学研究领域很多——离我们比较近的还有海洋生物学、文物修复过程。

在海洋生物学研究中,会涉及到组织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环境毒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比如污染物对分子、细胞、组织和有机体的影响,要保证实验结果不受实验器材、试剂的影响,实验用水当然就非常重要了。

说到文物修复,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超高的工匠技艺,但现代的文物修复技术,可不只需要“匠心”,科学家一般的知识基础和严谨精神,也极其重要。在文物保护中,有一个“最小介入原则”,也就是在保护、修护的过程中,要尽量少地引入文物本身以外的其他物质,这也就给了超纯水巨大的发挥空间。刚出土的文物,都会被裹上保鲜膜,再送到文物中心,使用超纯水开始最基本的清理和修复工作。

宣纸字画,也要用超纯水进行清洗,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使用超纯水浸泡老化的熟宣纸,可以溶解掉宣纸加工过程中的胶矾剂带来酸性物质,减慢纸的老化速度。

最后,再说一说知友们更熟悉,但可能从没和“超纯水”联系起来的行业——芯片制造。

芯片制造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清洗。微量污染也会导致器件失效。当然,清洗去污的同时,对水质的严格要求,就是为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在芯片清洗过程中,不论是重金属等无机物,还是生产过程中接触到人带来的油脂、纤维,甚至是尘埃、细菌、微生物等颗粒物,都有可能导致芯片的各种缺陷。因此,清洗环节至关重要,重中之重,当然就是清洗用水——超纯水。正因如此,中国芯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超纯水制造行业注入了动力。

关于制造纯水,默克Milli-Q已经积累了五十多年的经验,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实验室、制造加工行业提供接近“理论”极限的超纯水。想了解更多超纯水的应用,可关注“默克MilliQ纯水”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

参考资料:

东方红3号科考船交付!搭载“海上实验室”共赴星辰大海

《模拟熟宣纸古旧字画修复过程中超纯水有限洗涤脱酸的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第23卷,第4期,2011年11月

默克Milli-Q系列:sigmaaldrich.com/china-

user avatar

我小时候路过家里附近的一条小溪,中间最深两米多的地方能看见水底,我没忍住趴在溪边上喝吸了好几口水。

后来我将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大学室友听的时候,他说我骗他,他长这么大就没见过那么清澈的水。我只能说,在城市长大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补充:后来我发现小溪里面的水是从养鱼池流出来的。。。结果晚上就拉肚子了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