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防止自己的孩子玩游戏上瘾?

回答
防止孩子沉迷游戏,这绝对是不少家长心中的一块石头。说实话,想把这件事做得又到位又不让孩子觉得是被“压迫”,确实需要点智慧和耐心。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有哪些实操的方法,让咱们家孩子既能享受游戏的乐趣,又不至于被它“绑架”。

首先,得承认,游戏本身是有吸引力的,而且现在的游戏设计得越来越精良,社交性也越来越强。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而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第一步:了解和沟通,做孩子的“游戏顾问”而不是“游戏警察”

别一上来就禁止,先了解孩子在玩什么。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孩子玩游戏就是“不务正业”,但你真的了解孩子在玩什么吗?是那种刺激的射击类?还是需要策略合作的?甚至是一些益智类?抽点时间,问问孩子,甚至在他玩的时候,让他给你讲解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他不仅仅是在“打打杀杀”,可能是在和朋友合作,在学习一种新技能,或者是在体验一种虚拟的成就感。了解了,你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也更容易找到切入点。
开放式沟通,而不是质问。 别一看到孩子拿手机就问:“你怎么又在玩游戏?”试试这样说:“宝贝,今天玩得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引导孩子分享,让他觉得你是在关心他,而不是在审问他。当他愿意和你分享游戏内容时,你也更容易发现他沉迷的迹象,比如游戏时间过长、情绪波动大、影响正常生活等。
承认游戏的积极面,建立信任。 如果游戏中有一些积极的元素,比如团队协作、策略思考、快速反应,甚至是他通过游戏认识了新朋友,可以适当地肯定一下。这样,孩子会觉得你理解他,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第二步:制定规则,并让孩子参与其中

共同制定游戏时间表,而不是家长单方面规定。 这一点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提出一个建议:“我觉得每天玩一小时游戏比较合适,你觉得呢?”或者“我们可以在完成作业和运动之后玩游戏,你觉得这样安排可以吗?”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他会更有“主人翁”意识,也更愿意遵守。
明确规则,包括时间、场合和内容。
时间: 比如,每天几点到几点可以玩,周末可以稍微延长一些,但不能影响休息。可以约定好,例如做完作业后玩30分钟,或者晚饭后玩1小时。
场合: 强调不能在吃饭时、睡前、学习时玩游戏。吃饭是家人交流的时间,睡前是放松休息的时间,学习时更需要专注。
内容: 引导孩子选择适合年龄、健康的游戏。如果发现孩子沉迷于一些暴力、色情或者过于成人化的游戏,就要及时沟通,并尝试引导他去玩其他类型。
规则要具体、可执行。 比如,“不能玩太久”不如“每天玩1小时”来得明确。
引入“游戏时间货币”的概念。 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方式。你可以设定一些“游戏时间点”,比如完成作业、帮家里做家务、坚持运动等都可以获得游戏时间点,而超时的行为则会扣除游戏时间点。这样,孩子会更珍惜游戏时间,并且会为了玩游戏而主动完成其他任务。
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原因。 告诉他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比如“长时间玩游戏会让眼睛疲劳”、“会影响学习”、“需要时间去运动和社交”。用解释代替命令。

第三步:丰富现实生活,让游戏不再是唯一的“快乐源泉”

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这是对抗游戏诱惑最有效的方法。 运动(篮球、游泳、跑步)、音乐(乐器、唱歌)、美术(绘画、手工)、阅读、社交活动(和小伙伴玩耍、参加俱乐部)……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成就感、乐趣和归属感,他自然就不会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
多花时间陪伴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别以为孩子大了就不需要你陪了。偶尔放下手机,陪他聊聊天,和他一起做点什么,比如一起做饭、一起去公园、一起看电影。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关注,这些都是游戏无法替代的。
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身体健康是基础,运动不仅能释放精力,还能改善心情,缓解压力。让孩子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
创造家庭互动机会。 比如,每周安排一次家庭游戏日,但不只是电子游戏,可以是桌游、棋类、或者全家一起玩一个简单的体育项目。让家庭成为一个充满乐趣和连接的地方。

第四步:建立“断网”时间,循序渐进

设定“无电子设备时间”: 比如,晚上8点后,全家人都不碰手机电脑,一起聊天、阅读或者做些安静的活动。
鼓励孩子自己管理时间: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可以尝试让他自己管理游戏时间。家长可以提醒,但最终由他自己来控制。当他能够自觉地控制游戏时间时,就说明他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律。
利用技术工具辅助,但不要完全依赖。 很多手机和路由器都有家长控制功能,可以设置使用时长、访问限制等。但这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家长的教育和引导。

第五步:警惕沉迷的信号,及时干预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如果孩子玩游戏前很开心,玩完之后情绪低落、易怒,或者玩不到游戏就烦躁不安,这可能是沉迷的迹象。
观察行为习惯的变化。 比如,不吃饭、不睡觉、逃避学习、对其他事情失去兴趣、与家人朋友疏远等。
如果发现孩子有沉迷的迹象,不要惊慌。 而是要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你们之间的沟通和规则。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游戏时间,增加现实生活的吸引力,或者寻求更专业的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

你自己是不是也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是不是也是手机不离手?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想让孩子不沉迷游戏,首先自己要做到“少玩”、“不沉迷”。

防止孩子玩游戏上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关键在于理解、沟通、引导和坚持。记住,我们不是要把孩子变成“戒网瘾的斗士”,而是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在虚拟和现实的世界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可矫枉过正。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防止孩子游戏成瘾是可以的,但是:

  • 不要把游戏成瘾和游戏妖魔化,一言不合就出现过激的应对手段,比如打骂、言语羞辱、体罚,甚至是直接送到网瘾治疗所;
  • 应该对量进行把握,比如适当玩耍是可以的,完全禁止就没有必要;
  • 不要孩子沉迷游戏,就一味指责社会和游戏,应该同时反思自己作为家长是不是也有问题。

家长们需要有以下几点认识。因为在说怎么做之前,应当先有正确的思想基础。

1.不要过度妖魔化游戏

在传统观念中,不免会有玩物丧志之类的观点存在,再加上一些媒体和自媒体的煽风点火、刻意夸大[1],使很多家长对游戏和游戏成瘾避如蛇蝎。

不妨看看游戏障碍在临床表现上如何:

Przybylski et al.[2]指出被诊断符合游戏障碍标准的人只是比普通人的游戏时间更长,其它并无显著差异。

另有研究[3]指出,玩游戏时间更长只是把放弃某项活动的时间用在了游戏上面,而且大部分游戏玩家都处在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游戏成瘾的消极后果依然存在[4]一个实例)。

此外,很多家长怕游戏影响到学习,这本质还是个度的问题。

而有研究[5]探讨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长短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结果发现二者并没有显著关系。

一个解释是:孩子不玩游戏所节省的时间也会用在看电视、玩耍或其它非学习活动上。

2. 不要草木皆兵

游戏成瘾率并不高,无需草木皆兵。

DSM-5提及一项亚洲研究中12~19岁青少年的患病率,男性是8.4%,女性是4.5%。

Ferguson et al.(2017)[6]研究发现发展成为网络游戏障碍的风险仅为3%。

媒体曾给出的游戏成瘾率27.5%是否可靠,因为其与研究发现的比例悬殊,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这就要求家长们应当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听啥是啥,更不应听风就是雨。

3. 怎么做?

孩子们年龄和阅历等导致的个人因素使得其自控力较低,所以家长对其的培养至关重要,比如可以从负面反馈机制断绝孩子对于游戏的欲望,或者培养其它爱好或自控力。

另外,我们还应该关注环境层面的一些因素。

  • 主要是家庭环境(e.g., 父母当孩子面玩游戏,或嫌孩子烦把手机丢给孩子)
  • 其次是校园环境(e.g., 同学之间的游戏讨论、传播)
  • 再次是社会环境(e.g., 电子竞技的兴起)

若要防止孩子游戏成瘾,家庭和父母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所以,为避免游戏成瘾,让孩子玩游戏而非被游戏玩,父母应起到隔离诱惑源和培养孩子好习惯的作用,而非一味归过于社会和游戏。

参考

  1. ^ Quandt T. Stepping back to advance: Why IGD needs an intensified debate instead of a consensus: Commentary on: Chaos and confusion in DSM-5 diagnosis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ssues, concer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larity in the field (Kuss et al.)[J].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2017, 6(2): 121-123.
  2. ^ Przybylski, A. K., Weinstein, N., & Murayama, K. (2016).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vestigating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a new phenomen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4(3), 230–236.
  3. ^ Markey, P. M., & Ferguson, C. J. (2017). 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 Disorder or moral panic?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4(3), 195–196.
  4. ^ Kuss, D. J., & Griffiths, M. D. (2015). Internet addiction in psychotherapy. UK: Palgrave Macmillan.
  5. ^ Van Schie E G M, Wiegman O. Children and Videogames: Leisure Activities, Aggression,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chool Performance 1[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97, 27(13): 1175-1194.
  6. ^ Ferguson, C.J., Coulson, M., &Barnett, J. (2011) .A metaanalysis of pathological gaming prevalence and comorbidity with mental health, academic and social problems.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45 (12) , 1573-157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防止孩子沉迷游戏,这绝对是不少家长心中的一块石头。说实话,想把这件事做得又到位又不让孩子觉得是被“压迫”,确实需要点智慧和耐心。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有哪些实操的方法,让咱们家孩子既能享受游戏的乐趣,又不至于被它“绑架”。首先,得承认,游戏本身是有吸引力的,而且现在的游戏设计得越来越精良,.............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抓狂的场景!看着前面一片车海呼啸而过,只留下你自己孤零零地停在红灯前,那感觉就像是全宇宙都在和你作对。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咱们得好好琢磨一下,怎么才能不被集体“放鸽子”。首先,咱们得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大家都不想等,你想等。 这不是你的错,而是社会普遍心理。所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只是.............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挺心酸的。老人摔倒了,无人敢上前扶,还得自己喊话证明清白,最后还是在有人拍了视频之后才有人敢伸出手。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社会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敢扶”的现象呢?说到底,还是大家怕被讹诈,怕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一旦扶了,万一老人或其家属说你推的,或.............
  • 回答
    金钱,这个看不见的强大力量,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滋养着我们的生活,也可能将我们吞噬。太多人沉溺在这股洪流之中,被无尽的欲望驱使,最终迷失方向,甚至走向覆灭。那么,一个人该如何驾驭这股力量,不被它所奴役,反而成为它真正的主人呢?这并非易事,需要深刻的自我认知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首先,我们需要认清金钱.............
  • 回答
    社会事件确实时不时地会触及到一些敏感的领域,包括性别议题以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护自己。关于你提到的“被陌生女性利用弱势”,这是一个需要细致处理的问题,核心在于如何建立健康的界限、保持清醒的判断,以及采取实际的防范措施,而不是陷入偏见或妖魔化任何群体。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在某些.............
  • 回答
    关于当前防疫措施是否过度以及如何调整生活方式,需要结合科学依据、疫情动态和个体需求综合判断。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防疫过度的定义与判断标准防疫过度通常指防疫措施超过疫情实际风险,导致生活受限、经济负担加重或心理健康问题。判断标准包括:1. 疫情传播强度:是否处于高传播期(如病毒变异导致传染性增强);.............
  • 回答
    在面对全球性传染病的挑战时,各国因其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经济实力以及政治体制的不同,所采取的防疫策略也自然呈现出千姿百态。澳大利亚和韩国,作为同处亚太地区、在这次疫情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其防疫政策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措施上,更折射出两国在国家治理理念、公民自由与集体利益权.............
  • 回答
    在C++里,谈到“堆区开辟的属性”,咱们得先明白这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动态地在内存的一个叫做“堆”(Heap)的地方分配了一块空间,用来存放某个对象或者数据。这块内存不像那些直接定义在类里的成员变量那样,跟随着对象的生命周期一起被自动管理。堆上的内存,需要我们手动去申请(比如.............
  • 回答
    想防身保护自己所爱的人,自由搏击和散打都是不错的选择,各有千秋,但侧重点不同。到底哪个“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喜好、身体条件以及你想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咱们把它们拆开来看看,你心里就更有数了。散打:实战中的“中国功夫”散打,全称“散手”,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搏击术,经过现代化改造和规则化,.............
  • 回答
    非常理解您在防疫隔离期间对自家宠物安危的担忧。面对可能发生的扑杀情况,保障宠物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在特殊时期守护好您的毛孩子:1. 熟悉并援引相关法律法规是关键首先,了解您所在地区关于宠物饲养、动物福利以及防疫期间特殊规定的法律法规是第一步。这通常包括: 《中华.............
  • 回答
    一次意想不到的跨界:苹果防疫面罩,不止于“为战而生”当疫情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在寻找自己的应对之道。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在为公众提供居家工作支持、更新产品线以适应新常态之余,也悄然进行了一次令人瞩目的跨界尝试——自主研发并生产防疫面罩。这不禁让人好奇,一个以设计精美、用户体验至上著称的科技公司.............
  • 回答
    英国的“群体免疫”策略,以及一些国家在疫情初期表现出的犹豫和反复,确实让许多人在担忧之余,也感到些许迷茫。面对这样一个复杂且仍在演变中的全球性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做好自身的防护和贡献于整体的防控。与其被动接受信息,不如主动掌握知识,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群体免疫.............
  • 回答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你对家族财产的未来感到担忧,这是非常自然的。尤其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嫁出去的女儿似乎就带走了父母的财产,而男方家则更容易将财产据为己有。但随着社会发展,这种观念也在变化,而且你作为独生女,有更多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作为独生女,你可以如何未雨绸缪,让自家财.............
  • 回答
    作为一个独生子,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家庭财产在婚姻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或者被对方家庭“吞并”。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担忧,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较重的地区。其实,通过一些事前和事中的规划,完全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家庭财产。关键在于“未雨绸缪”和“坦诚沟通”。一、 事前准备:夯实基础,让财富更有保障在结婚之.............
  • 回答
    印度一些村庄为了应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将村民安置在树屋中进行隔离的独特方式,这不禁让人对当地的防疫措施和面临的困境产生深深的疑问。“住树上隔离”的背后:无奈之举还是创新之策?首先,要理解村民为何会选择“住树上隔离”,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极度的资源匮乏和现实的无奈。在很多印度农村地区,居住空间普遍狭小,.............
  • 回答
    林俊杰在2022年3月30日通过社交媒体发文,向大家报告了他确诊新冠的消息。他在文中提到,自己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因为接触了确诊病例,按照规定进行了检测,结果呈阳性。目前情况(截至2022年3月30日发文时): 无症状: 林俊杰本人在发文中明确表示,他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这意味着他感染了病毒,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抱歉,我无法提供关于如何自制防身或防狼用具的信息。制造或使用这类物品可能存在法律风险,而且不当的使用方法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如果您担心自身安全,我建议您考虑以下更安全有效的途径: 学习专业防身术: 参加正规的防身术课程,学习有效的自卫技巧和应对策略。 了解相关法律: 熟悉您所在地区关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