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对英国“群体免疫”方案以及其他国家的迷惑行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身保护和防控?

回答
英国的“群体免疫”策略,以及一些国家在疫情初期表现出的犹豫和反复,确实让许多人在担忧之余,也感到些许迷茫。面对这样一个复杂且仍在演变中的全球性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做好自身的防护和贡献于整体的防控。与其被动接受信息,不如主动掌握知识,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群体免疫”虽然在理论上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尤其是在对病毒认识尚不完全,且疫苗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病毒自然传播来达成群体免疫,很可能会付出极其高昂的生命代价,并且给医疗系统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其他国家的一些“迷惑行为”,很多时候反映了在信息不透明、科学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反应和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别人”会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而必须依赖自身的判断和行动。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自身保护和防控呢?

第一,科学认知是基石。
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 核心是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这意味着病毒主要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以及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眼而传播。
认识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即使在所谓的“常态化”时期,也要清楚病毒可能依然存在。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持续有效的防护措施。
关注权威信息来源: 警惕网络上的谣言和不实信息,主动去官方卫生部门(如世界卫生组织、国家疾控中心、地方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指南和研究报告。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疫苗的有效性、药物的进展等,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第二,筑牢个人防护的第一道防线。
规范佩戴口罩: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减少飞沫传播的方式。
选择合适的口罩: 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室内场所,或者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级别的防护口罩(如N95/KN95)。
正确佩戴: 确保口罩紧密贴合面部,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紧。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外侧。
及时更换: 口罩潮湿、脏污或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勤洗手,讲究卫生:
洗手方法: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水彻底清洗双手至少20秒。关键的洗手时机包括: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触摸口鼻眼前、外出回家后。
替代方案: 在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保持社交距离:
物理距离: 在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最好2米)的距离。
减少聚集: 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要时刻保持警惕。
注意咳嗽礼仪:
遮挡: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处理: 使用过的纸巾立即丢弃到有盖的垃圾桶,并洗手。
做好环境卫生:
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清洁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手机、键盘、桌面等。

第三,提升自身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均衡饮食: 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正常运作。
适度运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处于焦虑和压力下不利于身体健康。学会放松,调整心态。

第四,疫苗接种是重要的保护手段。
了解疫苗: 关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信息,了解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积极接种: 在符合接种条件的情况下,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统一安排,积极接种疫苗,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手段之一。
加强针: 根据科学研究和官方建议,及时接种加强针,以维持和增强免疫力。

第五,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防控。
配合防疫规定: 遵守各地出台的防疫政策和措施,如扫码、测温、核酸检测等。
主动报告: 如果出现疑似症状,或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要主动向社区或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隔离和检测。
不信谣,不传谣: 保持理性,用科学的态度面对疫情,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对于“群体免疫”的思考: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群体免疫”理解为“放任自流”。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即使要走向“群体免疫”,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管理”病毒的传播,例如:
保护高危人群: 优先为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提供疫苗接种和必要的防护措施。
加强医疗系统能力: 确保在疫情高峰期,医疗资源(如ICU床位、呼吸机、医护人员)能够满足需求,避免医疗挤兑。
监测和预警: 建立有效的病毒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病毒的变异。
有针对性的干预: 在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局部性的、精准的防控措施,而不是“一刀切”。

总结一下,面对全球疫情的复杂性,我们个人的责任在于:

1. 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掌握科学知识,辨别信息真伪。
2. 成为一个“自律的执行者”,坚持做好个人防护。
3. 成为一个“健康的维护者”,从生活方式上增强自身抵抗力。
4. 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参与者”,配合社区和国家的防控体系。

英国的策略是一种选择,其他国家的做法也有其背景。但无论如何,最终的保护伞依然是科学的认知和个人的自觉行动。我们不必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用科学武装自己,用行动守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这才是最踏实有效的应对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懂流行病学,但是我懂打仗




这次全球疫情流行远未结束,可以说甚至才刚刚开始,第一回合才进入尾声,后面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回合呢。但是仅就第一回合来看,大体上的发展态势已经比较明确了。这里就第一回合的较量,从战术的角度做一个分析。


不管病毒到底来自于哪里,疫情首先在中国爆发。面对一个完全未知的新疫情,中国的应对在经历了前期的混乱后,迅速制定了堪称完美的应对方案并强力实施,最终在短时间内将疫情顺利的控制在湖北省内,建立了前线——一线纵深——后方纵深的完整战场体系,掌握了战术上的主动权。


武汉是前线。通过强硬封城、彻底落实,将疫情的首发地完全封闭,这样就避免了敌方战线拉得太长,为后续增援提供了可能性。


湖北是一线纵深。作为前线的缓冲区,湖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缓冲作用,进可攻退可守,把我方战线拉长,对敌形成了局部优势。


全国是后方纵深。在取得了局部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稳住疫情,防止多线作战,一方面抽调精兵强将和大量物资支援前线,巩固局部优势。


最终通过建立这一套完整的战场体系,迫使疫情只能掌握住武汉这个“点”,而我方掌握了湖北环绕武汉这个“线”,调动起全国这个“面”,最终实现了优势资源向武汉集中,逐步稳住疫情、逐渐解决疫情。这就是我们取得疫情斗争阶段性胜利的战术考量。


所以,从战术的角度来理解,这次武汉“战疫”就是一次漂亮的“围点打援”。

大致上就是这个造型:疫情从武汉开始爆发并扩散,在先期接触中不可避免的我们会产生一些应对上的混乱,然而这是必然会出现的接触阶段的混乱。随着对病毒引起重视,迅速以湖北为主建立了歼击区,再全国调集资源,逐步压缩疫情活动范围,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很明显是“运动战”的战术思想,是我军典型战术思想之一,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早就驾轻就熟。这个战术的基础是大踏步的前进后退,决不能让敌方把战线拉开,而要把我们自己的战线铺展开,做到我可以打你,你不能打我。试想1月的时候除了湖北,疫情还打开了第二个口子,拉开了战线,我们就不得不两线作战,最终疲于应付。很简单,如果有两个疫情爆发点,那么每个点上我们能够投入的力量就只有现实世界里武汉的一半了,三个点就是三分之一,四个点就是四分之一。





英国?英国是至少5个点,至多上百个点……


大多数西方国家因为前期的傲慢和偏见,让疫情在自己国内全面爆发,现在围点打援的机会已经永远的失去了。我理解他们的想法,战术窗口已经过去了,就算是抄中国作业,甚至全面接受中国的指导,也已经不可能了。


围点打援的战术时机只有一次,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只有韩国,形势跟中国相似,只在大邱地区一个爆发点的情况下果断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把疫情控制在了一个地区,再调集全国资源稳住了疫情。


估计是在朝鲜战场被志愿军教做人教了太多太多次,学到了这个战术。


于是他们选择了躺平:打起了自己最擅长的阵地战


简单说所谓的“群体免疫”对策就是全线作战、全面开花。上一次采取这个战术的人叫常凯申,有力的支援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为解放军运送了大量的物资,被誉为“开国第十一大元帅”。

当然还有直接投降的,比如发扬投降传统的髪国。还有发扬了闪击战传统、以抢夺资源为目的的得国


不得不承认欧洲老牌国家就是不一样,阵地战真的是打顺手了,围点打援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力。非要等着病毒把战线拉开,才一拥而上、公平竞争,fair play精神深入人心,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都要讲究个骑士精神。对方还没有列队完毕、鸣锣三响,怎么可以打人家一个措手不及呢?


欧洲老牌、绅士风度、贵族传统,讲究的就是个排队枪毙!


现在病毒已经彻底拉开了战线,全国均匀分布,go go go,上吧。





理清了前期国内疫情应对的战术思想,就能够对下一步输入性病例的管控提出一套指导方针了。

国际交流不可避免,国际贸易不可能完全停下来。至少在有效的疫苗大批量供应市场之前,应当大幅度收缩国际机场、国际港口数量,只留下吞吐量最大的几个机场港口对外国开放,这样才能确保形成局部优势。配合以严格的前线防控措施和入境人员跟踪管理措施,确保后续疫情在国内保持散发的态势。


如图所示,当然图中选的几个城市也只是我随手选的,表达意思就行了。


这样我们依旧可以保持局部医疗资源充裕,不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这个疫情也就不会有太高的死亡率。


要做到这些,务必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边境管控,确保无偷渡、偷越国界行为;


2、收缩对外机场、港口。现在屁大个机场都是“国际机场”,至少疫情期间不能这样,仅保留不超过十个国际机场。我个人的建议是至少4F以上机场才继续对外国航班开放。


3、建立完善的境外输入人员跟踪管理制度,最好是做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例如临时发放电子身份证等措施。


4、掌握预备队




单独说明一下预备队的问题。预备队,不是预备役!预备队是战术上的一个概念,一般不会把全部力量一下子都投入到前线上去,而是要把一部分精锐力量作为应急支援力量使用,观察战场走势,在适当的时候才会把预备队投入进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就目前形势看来,中国的预备队力量是全球最强的。


这次疫情,还远远没有触及到中国的最底层预备力量,也就是我们的“板凳深度”还深得很。虽然前期已经动员了医疗、防疫、社会行政等等诸多力量统一协调加入战场,实际上也还不是全中国总动员。中国还没有采取的进一步措施还有:现役部队实施军管、有限国防动员、全面国防动员、全面战时体制。前段时间湖北有个别地方提出所谓的“战时体制”,这只是基层公务员不熟悉军事法律闹的笑话,真正的战时体制只有全国人大才有权力宣布并实施。他们搞的那些东西离真的战时体制还差得远,跟真的战时体制比起来跟儿戏差不多。


实际上,这次疫情应对也只动用了中国实力的20%不到,这就足够了,这就已经让很多国家震惊了,这就是“举国体制”的恐怖之处。


面对国际上一些国家的不负责任行为,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祸水东引”、“绥靖政策”,是不是让你联想起什么东西呢?这次疫情是RNA病毒引起的,特别容易变异,有没有群体免疫这一说还不一定呢,就全面投降了。我国在第一回合较量中付出极大代价取得的优势,很有可能被他们毁于一旦。


但是不用怕。


还有80%的实力根本还没动呢。我们能够动用的力量还非常充足,经过前期第一回合的较量,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实力有了一个底数,应该对后面的较量有信心。通俗一点说:武汉模式不行咱还有现役部队实施军管;现役部队搞不定咱们还可以动员退伍兵、退休医护人员;部分动员搞不定咱就全国总动员;全国总动员都还搞不定,那就全面战时体制。


真到了这种程度,地球上恐怕就只有一个中国了。


冒出水面的冰山并不可怕,藏在水下的部分才真的让人害怕。对于病毒是这样,对于中国也是一样。


在此我作为一个退役军人表态:若有战、召必回,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