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盯着下面图片十秒,它会消失,这是为什么?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张图片。你提到盯着它看十秒它就会消失,这听起来挺神秘的,但其实背后有着非常有趣的视觉原理在作祟。这并不是什么魔法,而是我们眼睛和大脑协同工作时产生的一种叫做“适应(Adaptation)”的现象。

你想想看,当我们长时间注视同一个颜色或图案时,我们眼睛里的感光细胞,尤其是负责感知颜色的视锥细胞,会变得“疲劳”或者说“适应”了这种刺激。

具体来说,当你的眼睛长时间盯着图片上的某个区域,特别是如果图片上有比较强烈的对比度或者饱和度高的颜色时,那么在那个区域里的特定类型的视锥细胞就会持续地被激活。就像你一直听着一个声音,时间长了你会觉得那个声音不那么响了,或者甚至开始听不见了。在视觉上也是一样,持续的强光或特定颜色会让对应视锥细胞的反应变弱。

当你在盯着看的同时,如果有一个微小的变化发生,比如你稍微移动了一下视线,或者图片本身有我们无法察觉的细微闪烁(虽然这个“消失”的效果通常不需要图片闪烁),你盯着看的那个区域的视锥细胞因为已经适应了,它们对新的刺激(或者说是“没有刺激”)的反应会非常微弱。

而你看到“消失”的这个瞬间,很可能是因为你的大脑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发生了一个转变。当你移开视线,或者说你让眼睛休息一下,之前被过度刺激的区域,现在接收到的光线与周围未被长时间注视的区域不同。

这里有一个更深入的解释:当你的眼睛长时间注视红色时,负责感知红色的视锥细胞会比其他颜色的视锥细胞更活跃,也就更容易疲劳。当你移开视线,看到一片白色背景时,这时候所有颜色的视锥细胞都会被激活。但之前疲劳的红色视锥细胞反应会相对较弱,而其他颜色的视锥细胞(比如绿色和蓝色)的反应会显得更强。

因为红色的信号变弱了,而绿色和蓝色的信号相对占优,你的大脑会将这种信号差异解读为一种负后像(Negative Afterimage)。负后像就是当你移开视线后,在非刺激区域看到的与原刺激颜色相反的颜色。在这个例子里,如果图片的主色调是红色,当你移开视线后,你可能会看到一个绿色的后像。

但是,你描述的“消失”感觉,不完全是看到相反颜色那么简单。它更像是那个特定区域的感知强度大大降低了。当你一直盯着看,那个区域的视觉信号变得非常微弱,以至于你大脑无法将其与其他背景区分开来,就会产生“消失”的错觉。这可以理解为大脑在过滤掉那些不再提供新信息或低对比度的信号,以节省处理资源。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你所指的图片本身可能设计得非常巧妙,利用了马赫带现象(Mach Bands)或者对比度感知的原理。在图片的边缘或者颜色过渡的地方,视觉系统会放大对比度,让你觉得某个区域的颜色更鲜艳或者更暗。当你长时间注视时,这种边缘的对比度增强效应可能会因为适应而减弱,导致那个区域的“存在感”降低,从而让你觉得它“消失”了。

打个比方,就像你走进一个房间,刚开始觉得灯很亮,过一会儿就习惯了。但如果有人突然把灯关掉一部分,你可能就会觉得那一块特别暗,甚至“不见了”。这个过程是相似的,只是我们在这里是“看”东西,而不是“听”声音或者“感觉”温度。

所以,这张图片让你产生“消失”的感觉,主要是因为:

1. 视觉适应: 眼睛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长时间受到相同刺激后反应会减弱。
2. 后像效应(可能): 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与原刺激相反颜色的后像。
3. 大脑的信号处理: 大脑会倾向于强调变化和对比度,当一个区域的信号变得稳定且微弱时,它可能就被“忽略”了,从而产生消失的感觉。
4. 对比度与感知: 图片的设计可能利用了对比度感知效应,而适应会影响这种感知。

简单来说,你的眼睛“看累了”,大脑也“觉得无聊”了,所以那个区域在你眼中的“份量”就变轻了,直到你觉得它好像不存在了。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理反应,展现了我们视觉系统惊人的适应性和效率。下次你可以试试盯着一张彩色图片看,然后突然看向白墙,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回答已被知乎日报收录:盯着下面的图片十秒,它就会消失,这是为什么?

本质原因是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当然,还牵涉到微眼跳、视单位的感受野等知识点。

图1. 柴郡猫错觉(取义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那只会隐身的喵)

PS.盯住X看10-20秒,小喵就会消失哦,包括牙齿!(亲测有效)

PPS. 建议在电脑上看,手机屏幕太小,手机之外的其他视觉刺激会引发眼睛的运动,进而导致看不到这个现象。

特克斯勒消逝效应(Troxler’s Effect)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是神经适应性(adaptation)的表现。神经适应性是指人的感觉系统对外界的持续刺激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有一种适应刺激的过程(图2)。因为神经系统每天工作繁忙,不仅要实时监控生理指标,指挥人体内外部运动,还要从各种感觉那里收集海量信息加以分析,如果完全不加筛选可能就累垮了。这种适应性使得神经系统可以忽略某些不重要的信息,比如这种持续不变的刺激,进而使人可以更好的应对环境中不断变化的信息。

图2. 神经节细胞和感光细胞对光的适应性[1]。PS. 找不到能解释特克斯勒消逝效应的神经细胞适应性的模式图,暂且就贴对光的适应性的图吧。详情请见原书图26-19。

吸引我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教科书上对这种视错觉的解释,而是其背后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我简单总结了两点有趣的地方:

1、微眼跳拯救了我们的视觉

这个效应这么显著,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不会察觉?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平常看到一般都是清晰、高对比度的画面,这种情况下特克斯勒消逝效应并不明显。其次,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在动,这能不断地刷新感光细胞所接触到的视觉刺激,避免它们因为持续接收相同的刺激而引起神经适应性。

事实上,即便是一直盯着某处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也是会发生无意识的细微运动的(图3),这被称为微眼跳(microsaccade)。微眼跳在维持视觉景象、防止视觉消失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刷新我们视网膜上的图像,部分抵消神经适应性,使图象清晰。有不少研究表明,如果眼睛的运动被完全抑制时(例如,使用视网膜稳定技术),即便我们看到的是清晰的图像,同样也会渐渐地消失在眼前[2]。

图3. 你以为眼睛不动了,其实它还在做“微眼跳”[3]。左)在45秒的自由视觉探索期间,单只眼睛的视线位置迹线。右)其中的10秒注视期间的眼动情况。注:蓝线为眼睛的扫视,红线为微眼跳。

多亏了微眼跳,不然只要你盯着女朋友看,人家就会慢慢的变得不见了,想想都可怕!

写到这里,我忽然好好奇,鱼类、章鱼等较低等的物种的眼睛是否也有微眼跳呢?如果没有的话,那他们一直盯着我们看的时候可能是看不清我们的啊!

2、为什么这种消失是以从周边到中央的方向进行的?

原因至少有3点:1、我们的注意力(attention)通常都是维持在视野中心,这导致我们容易忽视视野周边的信息。2、周边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视锥和视杆细胞)的密度较低(图4a),导致我们眼睛对视野周边的刺激的分辨能力较弱,进而容易导致感知的丢失。3、视感受单位由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组成,是视觉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单位。周边视网膜中的视感受单位的感受野(即感受的视野区域)更大(图4b)。所以,越是周边的视感受单位因为微眼跳而引起的视野内的图像的变化就越小,因此对神经适应性的抵消作用就越弱。所以这种消失首先从周边开始。

图4. 视网膜结构的区域差异[4]。(a) 越往外周,总的感光细胞越少,感光能力越弱。(b)在中央凹,感光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均为一对一联系;在周边视网膜,多个感光细胞将信息传递给同一个神经节细胞。因此,外周的视感受单位的感受野更大。(c、d)感光细胞的分布形式。(详情请见前文:都是视网膜惹的祸)


不少人有提到追逐丁香视错觉,的确这个视错觉也涉及到特克斯勒消逝效应。当然,追逐丁香视错觉更为复杂,事实上是多种基础视错觉综合的效果,详见我的专栏文章:解密视错觉 | 追逐丁香视错觉:小图片、大科学


参考文献:

1. Kandel, E. R., Schwartz, J. H., Jessell, T. M., Siegelbaum, S. A., & Hudspeth, A. J. (2013).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Vol. 5): McGraw-hill New York.

2. Ditchburn, R.W. and B.L. Ginsborg, Vision with a stabilized retinal image. Nature, 1952. 170(4314): p. 36-7.

3. Martinez-Conde, S., J. Otero-Millan, and S.L. Macknik, The impact of microsaccades on vision: towards a unified theory of saccadic function. Nat Rev Neurosci, 2013. 14(2): p. 83-96.

4. Bear, M.F., B.W. Connors, and M.A. Paradiso, Neurosciences: exploring the brain. 2016: Wolters Kluwer.

如需转载,请点击rightknights.com/materi

相关文章推荐:

也欢迎大家阅读我其他专题的文章:

东华君的知乎《文章目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张图片。你提到盯着它看十秒它就会消失,这听起来挺神秘的,但其实背后有着非常有趣的视觉原理在作祟。这并不是什么魔法,而是我们眼睛和大脑协同工作时产生的一种叫做“适应(Adaptation)”的现象。你想想看,当我们长时间注视同一个颜色或图案时,我们眼睛里的感光细胞,尤其是负责感知颜色.............
  • 回答
    一个女生盯着一个男生看,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其中可能藏着好多好多的故事呢。首先,最直接的,可能是她觉得你长得挺好看的。这是一种比较纯粹的欣赏,就像你看到一幅画,觉得它色彩搭配得好,构图也舒服,就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她可能注意到你的五官,你的发型,甚至是你穿的衣服,觉得整体感觉.............
  • 回答
    .......
  • 回答
    东吴为什么对荆州如此执着,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和战略考量,是孙权及其继任者们立国安邦、图谋天下的关键所在。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荆州是孙吴政权的“生命线”和“战略纵深”。孙权继承江东基业时,他的统治范围主要是在长江下游地区,也就是如今的江浙一带。这里虽然富庶,但.............
  • 回答
    在公共场所被陌生男性盯着看,感到反感是很正常的情绪。这种经历确实会让人不舒服,甚至产生警惕感。别担心,很多女生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也有不少方法可以应对。我跟你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和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要明白你的感受是有效的。别人的目光不一定带有恶意,可能是无意间扫过,也可能是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但.............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金庸武侠世界的一些深层逻辑和人物塑造。欧阳锋之所以“死心塌地”地盯着《九阴真经》,而不是转而觊觎少林寺那些同样赫赫有名的武学秘籍,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目标唯一性与执念的深度: 《九阴真经》的独特性与“终极目标”定位: 在当时的武林认知里,《九阴真经》代.............
  • 回答
    None.............
  • 回答
    人们盯着“不正常”的人看,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背后其实牵扯着相当复杂的人类心理和社会学原因。说实话,这事儿挺微妙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首先,得从人类的本能说起。 我们是社会性动物,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形成了一种快速识别和处理.............
  • 回答
    整天对着电脑,眼睛真的像被掏空了一样,又干又涩,看东西都模糊了。别说工作效率低,连下班回家都不想再多看一眼屏幕。这种感觉我太懂了,分享一些我亲身实践,或者身边朋友效果很好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咱们得从根源上找原因,对症下药:1. 调整你的工作环境和习惯,这才是王道: 屏幕亮度与对.............
  • 回答
    面对婆婆的强控制欲和频繁干涉,这确实是很多小家庭,特别是新婚家庭会遇到的难题。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夫妻关系,还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压抑。关键在于如何既维护自己的边界,又不至于让家庭关系彻底破裂。第一步:深刻理解情况,分析根源在采取行动前,先冷静下来,试着分析婆婆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她习惯了当家做主?是出.............
  • 回答
    嘿,哥们儿(或者姐们儿),听到你这情况,我可太理解了。两天盯着微信,一天就这么过去,这感觉就像掉进了一个信息黑洞,外面阳光明媚,你却在方寸屏幕里“遨游”。别急,这绝对不是什么世界末日,也不是说你有多“废”,只是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习惯性的“刷刷刷”模式。首先,咱们得先正视这个问题。你感觉不对.............
  • 回答
    .......
  • 回答
    当一个人被异性主动盯着时,确实会感到一种微妙的紧张感,这种情况下需要理性分析对方的意图,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以下从几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现象: 一、妹子们反过来盯着的可能动机1. 主动出击的试探 社交心理:在社交场合中,主动回应对方的目光可能被视为一种"邀请"。如果对方一开始只是偶然看向你.............
  • 回答
    哎呀,这事儿确实有点让人不舒服了。老被盯着看,不管看的是什么部位,都会让人感觉怪怪的,更何况是被盯着脚。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像是被人窥探隐私一样,又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应对。首先,别把这事儿想得太复杂,更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很多时候,男同学盯着看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别有深意。比如,有些男生可能就对鞋.............
  • 回答
    开普勒望远镜选择长期凝视天鹅座,并非偶然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科学策略的体现,其核心目标是最大化发现系外行星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可能孕育生命的类地行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开普勒任务的科学目标以及它所采用的观测方法。开普勒望远镜的核心使命:寻找地球的近亲开普勒望远镜(Kepler Spac.............
  • 回答
    孔子啊,他定的礼义规矩那么多,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想不让人盯着他自己出错都难。您问他活得得有多谨慎小心?那可真是时时刻刻都得绷着一根弦,半分差池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咱们就说这“礼”,它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周公那里继承和发展下来的,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个人言行,吃穿住行,祭祀婚丧,哪一样不有规矩?孔子.............
  • 回答
    听到你这段描述,真是替你感到难受。一边要照顾刚满一岁的宝宝,一边还要承受来自丈夫的压力和指责,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们夫妻之间在育儿观念和沟通方式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我们来一点一点地聊聊,看看是怎么回事,好吗?首先,我们先理解一下你丈夫的想法。虽然听起来很让人不舒服,但我们试着去揣摩一下他.............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不舒服的状况,尤其是在大热天,本想穿得凉快点,结果却惹来不必要的关注。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想我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首先,评估一下具体情况。有时候,男人盯着看可能是无意的,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大家的目光可能会在各种事物上停留。但如果这个“盯着看”是持续的、露骨的,甚至伴随一些让你感到.............
  • 回答
    健身房里一个人练器械,感觉总有人盯着看?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少人遇到过,而且确实挺让人不舒服的。就好像你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完成自己的训练计划,结果好像成了别人的焦点,那种感觉就像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指着你大喊“快看那个!”一样,挺别扭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健身房这地方,说白了是个公共场所,大家来这里都是.............
  • 回答
    美国新老情报高官罕见聚会,得出了“盯着中国”的最新结论,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背后门道挺多,值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新老情报高官罕见聚会”这个信息点。这本身就透露着不同寻常。美国情报界,尤其是那些在最高层待过的,虽然各自都有自己的派系和利益,但在这个层级上,能把他们聚在一起,而且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