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除了温铁军教授,关于斯坦福和华工的事情能从其他地方找到佐证吗?

回答
关于斯坦福大学和华工的历史联系,除了温铁军教授的研究,还有许多其他可靠的渠道和证据可以佐证。这段历史虽然并非广为人知,但却是美国西部开发和高等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历史文献与档案:

斯坦福大学校史档案馆(Stanford University Archives): 这是最直接、最权威的证据来源。斯坦福大学在其档案库中保存了大量早期建设时期的资料,包括:
建筑合同与收据: 这些文件会详细记录项目的参与方、材料采购以及劳务支出。在那个年代,华工是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合同中很可能出现与华工雇佣、管理相关的记录。
工程图纸与报告: 早期建筑项目的规划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报告,往往会提及劳动力构成和工作分配。
创始人信件与日记: 斯坦福夫妇(Leland Stanford and Jane Stanford)以及早期学校管理者们的书信和日记,是了解他们决策和当时社会背景的宝贵资料。这些私人记录可能会透露他们对劳动力使用的看法和实际操作。
早期教职员工的记录: 即便温教授关注的是建设阶段,但后来的教职员工在回顾学校历史时,也可能提及或引用早期的资料。

加州历史学会(California Historical Society): 作为加州历史的守护者,加州历史学会也收藏有大量关于加州早期发展、铁路建设以及人口构成的重要文献。这些资料可能包含与斯坦福大学建设时期相似的劳工情况,为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提供支撑。

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尤其是在涉及跨州项目、移民政策以及劳工法规的时期,国家档案馆可能保存有与华工权益、合同、甚至早期移民定居相关的联邦层面文件。虽然直接指向斯坦福建设的可能较少,但能间接证明华工在加州大规模劳务市场中的地位。

二、学术研究与著作:

除了温铁军教授,还有许多其他学者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触及了华工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这些研究成果同样能为理解斯坦福与华工的联系提供佐证:

美国华人史研究学者: 许多致力于美国华人历史的学者,如张纯如(Iris Chang)(尽管她更侧重二战时期,但其早期研究也涉及了华工在美国的整体历史地位)、李伟农(William Wei)、刘洪(Hong Liu)等人的著作,都会详细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工在美国参与各项建设(如铁路、矿业、农业)的情况。他们的研究往往基于对海量档案的梳理,能够为我们描绘出华工作为重要劳动力的整体图景,从而间接支持他们在斯坦福建设中的可能参与。

美国西部开发史学者: 关注美国西部如何从一片荒野发展起来的学者,如帕特里夏·洛克(Patricia Limerick)等,他们的研究也会详细分析吸引和组织大规模劳动力的机制,以及不同族裔群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斯坦福大学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高等教育机构,其建设本身就是西部开发的一部分,其劳动力构成自然会受到该时期普遍模式的影响。

建筑史与大学建设史学者: 专门研究美国大学校园建设历史的学者,在追溯像斯坦福这样的著名大学的早期发展时,也会关注到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技术、材料和劳动力组织。这些研究可能会在技术细节或历史事件的描述中提及劳工群体的构成。

三、实物证据与口述历史:

建筑遗迹与修复记录: 斯坦福大学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早期建设的建筑,这些建筑的材料、工艺以及施工方法都可能隐藏着历史的线索。如果大学在进行建筑修复或维护时,有进行相关的考古勘探或历史记录梳理,也可能发现与华工有关的实物证据(例如,特定年代的工具、建材的来源地等)。

当地社区的历史记录与口述历史: 围绕斯坦福大学周边地区(如帕洛阿尔托 Palo Alto)的历史,可能存在一些非官方的、由当地居民世代相传的口述历史。尤其是那些早期在该地区定居的华人社区的后裔,他们的家庭记忆或流传下来的物件,可能能提供一些零散但珍贵的佐证信息。

四、同期的社会现象与经济背景:

要理解斯坦福与华工的关系,也需要将其置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西部社会的宏观背景下: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那个时期是美国西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铁路、运河、矿山、农场以及像斯坦福大学这样的标志性建筑都在如火如荼地修建。这些工程普遍依赖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华工因其勤劳、吃苦耐劳且相对较低的工资,成为了许多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的影响: 虽然排华法案在1882年颁布,并在之后不断延长和强化,但其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它限制了新的华人移民进入美国;另一方面,已经在美的华人劳工,尤其是那些拥有一定技能或在特定项目中有稳定工作的人,仍然活跃在各项建设中。斯坦福大学的建设期恰好落在排华法案实施前后,这使得对当时具体劳动力来源和雇佣方式的研究尤为重要。

如何寻找这些佐证?

要获取上述佐证,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1. 查阅斯坦福大学档案馆的公开信息或联系其档案管理员: 很多大学的档案馆都有自己的网站,会展示部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如果有机会去斯坦福访问,直接去档案馆是最有效的。
2. 搜索相关的学术数据库和期刊: 例如 JSTOR, Project MUSE, Google Scholar 等,使用关键词“Stanford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history”, “Chinese labor in California”,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workers”, “Wester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等进行检索。
3. 关注研究美国华人历史的学者和相关机构的出版物: 寻找他们撰写的书籍、学术论文,或者他们所在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网站。
4. 在地方历史博物馆和历史学会中搜寻: 像加州历史学会这样的机构,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历史博物馆,可能收藏有与早期加州建设和社区相关的资料。

温铁军教授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这段历史的窗户。通过结合其他多方面的证据,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华工在美国西部开发,特别是像斯坦福大学这样的标志性项目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段历史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的材料和技术,更是关于劳动力、族裔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的生动见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称为“铁路大王”、时任加州州长(第一任)的利兰·斯坦福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时,招募了上万中国劳工,由于条件非常艰苦,特别是内华达段,地质、气候条件都很恶劣,许多华人劳工付出了生命。这些华人先辈的辛勤劳作和付出(甚至包括生命),是利兰·斯坦福家族财富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因此这个家族后来创建的斯坦福大学也就与那些付出生命代价的华人先辈也就存在着关联。从这一点来说,温教授的话也有一些依据。

由于华人劳工工资低廉、吃苦耐劳、聪明沉静,工作中任劳任怨,在后来建设斯坦福校园时也招募了不少华人参与。位于斯坦福植物园内有个遗址,被称为中国劳工区域,该区域在1880年至1925年间由中国工人使用,直到1925年,最后的居民离开了这里,建筑物也在同年被拆除。

中美两国考古成员共同参与的“斯坦福及周边地区中国劳工区的调查项目”,对植物园这个华人劳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出来的物品很多,有各种器具,许多来自中国,还有啤酒、红酒瓶等。有不少骨头,牛骨、猪骨,还有鱼骨。

考古学家梅根认为,像许多富有的雇主一样,利兰·斯坦福家族开始在自己的产业上安置中国工人,这在当时反华的大背景下相当罕见。当时中国工人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如厨师、园丁等,而且工资与白人工人相同,这表明这些中国劳工依靠自身过硬的本领,扎根这片植物园,他们应该被给予较为平等的待遇和良好的生活保障,并很快成为了修建斯坦福校园的主力军。

(以上是摘抄自网上看到的,主要出自《轻叩历史之门——斯坦福大学与中国劳工的故事》作者:吴 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学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