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遇到过哪些坑,如何避免?

回答
说起买笔记本电脑,我这“剁手”的经历,那可真是罄竹难书,踩过的坑,比我那老旧笔记本的散热风扇转得还勤快。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顺便给大家敲敲黑板,避免重蹈覆辙。

1. 盲目追求“性价比”,结果成了“价”的奴隶

刚开始买电脑那会儿,总想着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配置,网上到处搜“性价比神机”。结果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遇到的坑: 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一款配置看着特别牛,价格又很低的。买了回来,发现屏幕亮度低得像个老花镜,键盘敲起来软绵绵的,硬盘读写速度慢得怀疑人生,更别提那个散热,简直是“暖宝宝”plus版,一跑大型软件就卡顿死机。而且,那些销量爆炸、评价刷得飞起的小众品牌,售后基本就是摆设。
如何避免:
明确预算和需求是第一步。 你买电脑是为了办公、学习、影音娱乐,还是玩大型游戏?不同的需求,对配置的要求天差地别。别以为“够用就好”就是能买到最便宜的,有时候便宜没好货,会让你后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弥补。
理性看待“性价比”。 这个词在数码圈是个玄学,很多时候是商家用来吸引你的营销手段。你可以对比同级别、同价位的热门品牌和型号,看看它们的具体配置、做工、散热、屏幕素质、接口丰富度等等。
别只看CPU和显卡。 内存(RAM)、硬盘(SSD)、屏幕(分辨率、色域、刷新率)、散热、键盘手感、接口类型和数量,这些同样重要,甚至在日常使用中比CPU更影响体验。很多时候,一块好的屏幕或者一个优秀的散热系统,能让你用得更舒心。

2. 被“参数表”忽悠,忽略了实际体验

尤其是第一次买电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字母,什么i5、i7、RTX3060、8G内存、512G SSD……感觉就像在考数学题。

遇到的坑: 比如,明明买的是“游戏本”,但玩起热门游戏来却卡得不像话。一查才发现,是CPU散热不行,导致CPU频繁降频;或者是屏幕的响应速度太慢,画面拖影严重。还有,有些号称“高色域”的屏幕,实际色彩表现平平,照片和视频看起来灰蒙蒙的。
如何避免:
参数只是参考,实际体验才是王道。 尤其是在购买前,尽量找到真实的用户评测,尤其是视频评测。看看别人实际使用时的表现,比如屏幕的色彩、亮度、可视角度,键盘的手感,触控板的灵敏度,风扇的噪音,以及实际游戏或软件的运行帧数。
关注“非参数”指标。 比如笔记本的材质(金属还是塑料),重量和厚度(是否便携),接口的布局和数量(是否够用),续航能力(实际使用时间),以及品牌口碑和售后服务。这些才是决定你日常使用感受的关键。
了解“缩水”和“代差”。 同一个系列,不同代次的CPU或显卡性能差异可能很大。而且,有些厂商会在同型号的笔记本上使用不同供应商的屏幕、内存、硬盘,导致实际体验有差异。购买前可以查查具体型号的具体配置版本。

3. 品牌滤镜太重,错过更好的选择

说实话,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品牌,或者被广告洗脑,觉得某个品牌就一定好。

遇到的坑: 我有个朋友,一直死忠于某个国际大牌,结果为了买这个牌子的电脑,预算超了很多,买到的配置在他那个价位只能算中等。而同期,一些国内新兴品牌在同价位上提供了更好的屏幕、更优秀的散热,甚至更长的保质期。
如何避免:
放下品牌执念,拥抱更广阔的市场。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好品牌”,可能已经没有了当年那种“匠心”精神,而一些你没听说过或者不熟悉的新兴品牌,可能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多看“横评”和“对比”。 尤其是科技媒体做的产品横评,会把市面上主流的笔记本放在一起进行详细的对比测试,这样你就能客观地了解到不同品牌的优劣。
关注“OEM厂商”。 很多你认为的小众品牌,其实是同一个代工厂生产的,可能只是换了个Logo。了解这一点,能帮助你更理性地看待品牌差异。

4. 屏幕素质被忽视,影响视觉体验

这绝对是我买过的最让人后悔的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参数表忽略的地方。

遇到的坑: 之前买过一台笔记本,号称1080P分辨率,结果实际观感像是隔了一层雾,颜色暗淡,细节模糊,文字边缘还有锯齿。长时间看屏幕,眼睛非常疲劳。后来才了解到,这块屏幕的色域很低,亮度也不达标。
如何避免:
屏幕是每天和你“对话”的窗户。 别只盯着CPU和显卡。你需要重点关注屏幕的几个关键指标:
分辨率: 至少1080P(Full HD),如果预算允许,2K或4K能带来更细腻的显示效果。
色域: 这个决定了颜色显示的准确度和丰富程度。对于日常办公影音,60% NTSC(约等于72% sRGB)就够了;如果需要进行图片编辑、设计工作,或者对色彩有较高要求,那么100% sRGB,甚至更高色域(如Adobe RGB、DCIP3)的屏幕是必须的。
亮度: 至少300尼特(nits)以上,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使用会更舒适。
刷新率: 对于非游戏用户,60Hz即可。如果是游戏玩家,120Hz、144Hz甚至更高能带来更流畅的视觉体验。
是否支持DC调光: 这个能减少屏幕闪烁,对眼睛更友好。
实际体验比参数更重要。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实体店亲自看看屏幕,感受一下它的亮度和色彩。

5. 散热能力被低估,性能释放的“天花板”

尤其是在购买轻薄本或者游戏本时,散热是决定性能稳定输出的关键。

遇到的坑: 刚买的超薄本,跑个PS都能听到风扇呼呼地响,而且机身烫得能煎鸡蛋。关键是,性能根本跑不满,CPU和GPU老是“热降频”,速度慢得让人抓狂。
如何避免:
了解笔记本的散热设计。 游戏本通常有更强大的散热系统,但噪音也可能更大。轻薄本则要在轻薄和散热之间做权衡。
关注评测中的“烤机”测试。 很多评测会通过压力测试来检验笔记本的散热能力,看看在高负载下CPU和GPU的温度以及频率表现。
如果预算允许,选择散热配置更好的型号。 比如双风扇、多热管的设计,或者采用VC均热板的笔记本。

6. 售后服务和保修政策,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隐形成本”

有时候,买的是便宜货,但一旦出现问题,修起来可能比买一台新的还费劲。

遇到的坑: 某次买了个小众品牌的笔记本,出了问题联系客服,不是无人接听,就是推诿责任,最后只能自己花钱找维修点,折腾半天,损失了不少时间。
如何避免:
选择有良好售后口碑的品牌。 国际大牌的服务网点通常比较多,响应速度也相对较快。国内一些做得不错的品牌,也提供了不错的售后服务,可以多了解一下。
注意保修年限和具体条款。 了解清楚是整机保修还是零部件保修,以及上门服务、送修等具体政策。
保留好购买凭证和发票。 这是售后服务的重要依据。

总结一下,买笔记本就像谈恋爱,不能只看脸(参数),更要注重内在(实际体验)和责任(售后)。

先想清楚你要什么,再考虑你要花多少钱。
多看、多听、多比较,别怕麻烦。 别人的经验,就是你避坑的宝藏。
别被虚头巴脑的营销词汇忽悠,实实在在的体验最重要。
实体店体验,能多去就多去。 亲手摸摸键盘,看看屏幕,比网上看半天参数来得实在。

希望我的这些“血泪史”,能帮助大家少踩坑,买到称心如意的好电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篇教会小白避坑的指南。

根据这些避坑,就能在繁杂的笔记本市场里,选到合适自己需求的笔记本。

这些符合自己需求的笔记本,才是值得关注,值得购买的。

其实主要的坑就是这几类

  • 1 需求不明
  • 2 高价低配
  • 3 货不对板

1 需求不明

这种情况主要是小白没有想清楚自己买的电脑到底是用来做什么。

有些人买了只是轻度便携办公,却因为听别人说要性能好,买了一台厚重的游戏本。有些人明明需要3D建模渲染,却盲目的以为越贵就是性能越好,买了个又贵又高端的质感轻薄本。有些人明明没有游戏和显卡需求,缺听信一些奇怪的说法,觉得一定要配一个2G显存的显卡才是好电脑。有些人明明很在乎表面温度和噪音,却直接冲了一台激进性能释放的机型,导致每天用起来听着噪音摸着键盘就烦。

尤其我在付费咨询里,遇到了非常多这样的人。其实他没有想清楚,自己的电脑到底要用来干嘛,并且也不知道哪一些选项是要有取舍的。

价格,重量,性能,续航,售后,这些都会互相影响最终抉择的需求。

2 高价低配

这种情况多数都是被坑。在信息了解不明的情况下,用更高的价格买到了更差的配置,也就是俗称的线下机,韭菜机。

小白很难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最新的变化,也不知道各个机型的价格。比如说最近3月份,各个轻薄本未来几个月就会逐渐更新AMD 5000 系列的新CPU机型,而有一些网店或者是线下店,他们甚至还可能在卖旧款 AMD 3000系列的 R5-3550H, 还打上噱头说是标压处理器,价格还不便宜。

坑实在多,只建议小白在京东自营购买。

99%情况都不推荐去线下实体店,你原因可以去网上搜一搜实体店坑人的案例,或者看看一些博主的实体店暗访视频。

3 货不对板

这是线下店常用套路,买某个机器,然后他告诉你没货,给你换掉其他。

线上也有类似的换货套路,可以看下面这条我转发的知乎想法。

除了这些基本的坑,下面是关于配置需求的详细避开指南和科普。

对科普指南没有兴趣可以直接拉到最后文末,看各价位的机型推荐,以及下面这篇特选。

长文,干货,后面会继续更新机型产品。

没有提到的机型可以评论区留言咨询。

本文节选自以下两篇文章,有兴趣了解更多细节的欢迎参阅原文。


小白:

“我对电脑不懂诶,是不是要去实体店好一点?”

“他们懂,会帮我买到合适的笔记本电脑?”

  • 不推荐纯小白逛实体店并且当场购买。
  • 不推荐纯小白逛实体店并且当场购买。
  • 不推荐纯小白逛实体店并且当场购买。

如果你是小白,去实体店有95%以上概率会遇到忽悠你的老板。

在你面前,他会很认真的给你讲很多你不懂的参数。(含糊其辞)

老板:我帮你分析

然后,他极大概率会推荐一款对它利润最好的机器。

(这种一般是库存机,或者是配置很差的机器)

现场当场很难短时间判断这个机子是不是适合你,并且网上查阅可能也无法快速查到资料。

于是,你交了钱,想着老板人真好,帮我做推荐。

你非常开心,他也非常开心。

又卖出去一台库存机 现在的人真好骗

更别说,还有更多的不明套路等着你。

押金换机,釜底抽薪,声东击西,先发制人,限时折扣,临时没货,双簧横跳 等等等等

万一最后发现有问题,维权也是十分困难。


当然,也不是说实体机就是绝对的坑人店。

极少数官方自营实体店,不负责推销的那种,还算可以。

但在目前各城市所谓的电脑城现状来看,你有低至 95% 的概率会遇到坏的老板而已。

这些坏老板的经商秘诀就是 生人宰一半,熟人大满贯

亲戚熟人,有时候未必完全可信,笔记本细分还是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抛开坏人不说,最怕就是大白好心做了坏事。

另外少数对笔记本知之甚少,只靠销量好并且搬运京东详情页做介绍,专门推荐一些利润率高的旧款机器的知乎网友,和某些实体店坏老板的心地是一样坏的。

如果你还是对实体店抱有希望,可以在某度搜索一下“实体店 坑”,看看其他人的经历再思索决定要不要动身前往险境。

如果是不想被坑,还是建议花一些时间,做做功课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脑参数


想要选购到合适的机型,一般来说有下面四步

  • 了解配置
  • 了解笔记本类型
  • 根据需求选择配置
  • 确认预算选购机器
2021年上半年会逐步更新AMD 5000系列的新品,以及intel新品,不着急选购并且看重性能的小伙伴,可以观望一下。
如果急买,没有特别高的性能需求,不想入4000系列旧款,目前3月暂时比较推荐的就是下面这款了

一、了解配置

了解配置,说的就是看懂一些基本的配置内容。

买电脑,其实就是在买配置。

关于配置的一些术语科普,我们直接上几个笔记本的京东页,真实举例来讲解。

注意最后面小括号里的一行字

  • (i5 16G 512G MX350 100%sRGB)
  • (6核12线程R5-4600U 16G 512G 高色域)

这个就是常见标题里的配置文字。

配置一般是按照这样的下面这样顺序来描述的:

(CPU 内存 硬盘 显卡-显存 屏幕)

如果没有独立显卡,可能文字里就会去掉显卡部分,变成

(CPU 内存 硬盘 屏幕)

说白了,看配置最核心的就是看这几个

  • CPU
  • 内存
  • 硬盘
  • 显卡
  • 屏幕

CPU处理器 :

相当于汽车的引擎。引擎好车速快,CPU好,则电脑性能更好。

一般建议普通使用尽量买性能好的低压U,重度性能(打游戏/处理专业CPU任务)买性能好的标压U。

内存:

存CPU运行数据的地方,是用来给电脑本身运行用过的,不是用来给用户存自己文件的。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来说,内存就相当于饭桌,电脑开多个软件运行就是喊一群人来吃饭,饭桌越大越好,防止不够用。一般建议够买16G以上内存

硬盘:

存用户自己文件的地方。

你下载的网盘电影都在这。256G勉强够用,512G比较舒服。

GPU显卡:

负载处理图像流数据(打游戏,看视频等)

屏幕:

一般会标注色域信息,或者是分辨率信息。

二、了解笔记本类型

简单了解配置之后,主要就是再了解这些配置所对应的,是什么样的笔记本类型。

这样能够帮助自己明确需求,到底需要什么配置。

了解笔记本类型之前,要特别注意以下三方面,性能,轻薄,续航。

当然,这是相对参考。

有些采用了铝镁合金或者轻质材料的机子,可以在高功耗性能释放,以及配上大电池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重量。

这三点的平衡与选择,和自己的具体需求密切相关。

这三点的平衡与选择,和自己的具体需求密切相关。

这三点的平衡与选择,和自己的具体需求密切相关。


其中最主要的性能需求,主要看CPU和GPU显卡

轻薄需求则是看重量。

续航一般需要参考真机测评数据。


根据CPU和GPU显卡的不同,可以对笔记本简单的划分为以下几类。

  • 1 迷你本 -- 超低压集显本
  • 2 轻薄本 -- 低压集显本
  • 3 全能本 -- 低压小独显本
  • 4 性能本 -- 标压集显本
  • 5 游戏本 -- 标压gtx/rtx独显本
  • 6 工作站 -- 标压/服务器CPU超大内存独显本

这个分类可能和其他答主有些细微的不同,但大体包含范围是一样的。

1 迷你本 -- 超低压集显本

极度小巧的掌上笔记本,cpu性能非常弱,但这是极度便携的口袋笔记本,一般适合追求极度便携的商务人士用来看文档读邮件看PPT,或者是工程师用来远程连接/搭建Linux。除非有这类极度便携的需求,一般情况下不推荐普通人购买。


2 轻薄本 -- 低压集显本

顾名思义,就是一般重量较轻,厚度较薄,比较便携,方便移动办公的笔记本。通常情况下,没有独立显卡,也就是配的是集显(集成显卡/核心显卡)。

由于使用低压U,电脑的发热和续航都会控制的比较好。

这一类笔记本CPU性能普通,足够满足基本的office办公需求,能够上网课,也能够用来写大学本科级别的作业代码,并且使用Ps或者Pr 做相关的简单设计工作(比如P个社团海报或者微信头像,自己给自己剪辑一个抖音短视频),能够使用SolidWorks,CAD做一些简单的作业级别的设计

市面上一些低压笔记本,通过“野兽模式”/“高性能模式”,可以在让用户选择牺牲耗电和安静,用呼呼呼的风扇噪声,换取更好的性能,这是性价比比较好的选择。

打游戏多数情况是需要GPU显卡性能的。少数游戏更耗CPU。轻薄本并不那么适合打大型游戏以及3A大作。

如果要拿来打游戏,大多数轻薄本可以胜任网页游戏,棋牌游戏,红警,梦幻西游,DNF,CS,GTA Vice City这种小游戏或者老游戏。开中低画质或者调低分辨率,可以玩求生之路2,LOL, CF, QQ飞车,跑跑卡丁车,国产端游吃鸡。

轻度视频或轻度游戏需求,可选择集显机型。

更推荐的是功耗够(25W以上),散热强,配合高频双通道内存的集显机型,

可以选购 四代锐龙 R7-4800U, R5-4600U 机型,

以及 11代Intel 的 i5-1135G7,i7-1165G7 机型

这些性能释放好的集显机型,基本上可以近似于mx250和mx350小独显的性能。

最低画质可以勉勉强强50-60帧开吃鸡游戏,但枪战体验并不好。

降低画质来玩玩坦克世界,最低画质玩玩守望先锋。

轻薄本也可以打小型游戏。

轻薄本也可以打小型游戏。

轻薄本也可以打小型游戏。


3 全能本 -- 低压小独显本

其实就是轻薄本把集显换成了小独显。

还是使用低压U,电脑的发热和续航都会控制的比较好。在使用小独显性能的时候,独显会增加一些发热和耗能。笔记本一般可以设置切换集显或者降低独显性能来提高续航。

小独显其实就是一小块芯片和和电路,笔记本重量也还是比较轻便的。

由于集显换成了小独显,显卡部分的性能相对于集显,会有一些提升。所以打上面轻薄本提及的中小型游戏可以更高画质,做视频最后的渲染部分,可以开启GPU微微加速一些时间。

2021年3月这个时间节点,这个小独显只推荐 MX450。

再重复的强调一下,MX450 这种小独显的作用是什么

  • 打消耗GPU的中小型游戏可以调到最好画质并且流畅运行
  • 做小型视频剪辑可以加速最后的渲染

这里的小型视频指的是不超过30min,画质1080P甚至更低,比如抖音短视频,学习PR的小作业这种任务量较小的内容。

所以说,这种全能本其实就是适当提升了一下GPU显卡性能,并没有特别全能。

4 性能本 -- 标压集显本

特别备注:

  • 旧款R5-3550H的标压集显本性能非常普通
  • 轻薄本35W功耗内的 4600H/4800H 标压集显本性能, 近似于35W功耗内的4600U/4800U

这类笔记本目前在市场上不算特别多。

主要是用了性能更好的标压CPU,特别适合于只需要CPU性能,不需要GPU显卡性能的专业级办公。

比如一些极度需要CPU运算的工程师,重度使用CPU的专业工作者,以及“我只想要更好的CPU而且不需要显卡”的普通消费者。

CPU性能固然是越优秀越好的,这意味着电脑的处理速度会更快,能够从流畅使用,变成更流畅使用。

标压CPU在发挥性能的时候,耗能会稍微大一些,所以续航一般情况下比不上轻薄本。重量一般会比轻薄本重一些。

5 游戏本 -- 标压gtx/rtx独显本

游戏本的原本含义是指能够打大型游戏的笔记本,因此有高性能的标压CPU和高性能的大型独显

由于功耗大幅增加,机身内部需要安装较多的散热铜管,多数也会加大厚度保证风道顺畅散热。重量比较重,普遍在1.8kg – 2.5kg之间,便携性不太好。

CPU性能比较好,GPU显卡可根据需求选配。

GTX 1050ti 级别,中画质运行大型游戏,比如吃鸡。

GTX 1650级别以上,能够中高画质流畅运行超大型游戏以及3A大作,比如刺客信条/古墓丽影/地平线等

RTX级别,高画质/超高画质运行3A游戏。

6 工作站 -- 标压/服务器CPU超大内存独显本

一般是特殊需求的工程师,比如需要128G超大内存这种,一般人不推荐购买。

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回答。

根据机型划分,各个机型总共对比大概示意图如下。

三、根据需求选择配置

下面是结合需求,对这些配置的具体选购建议以及避坑指南。

  • CPU选购建议与避坑指南
  • 内存选购建议与避坑指南
  • 屏幕选购建议与避坑指南
  • GPU显卡选购建议与避坑指南
  • 其他

1 CPU选购建议与避坑指南

性能需求的重中之重:处理器CPU性能

CPU,就是决定笔记本运算速度的最重要的因素。

性能好不好,简单来说只需要看两个东西。

CPU型号 以及 机型功耗释放

型号就是具体是哪款,功耗释放就是这个机子能给多少电量来使其发挥性能。

每个CPU都有自己的功耗,也就是耗电的情况各自不同,就像不同的引擎耗油量不同。不同功耗的性能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论性能而言,一般是 65W桌面级 > 35W标压U > 15W低压U > 7W超低压U

但这不是一个绝对的参考,就像说一般的家用车通常来说会比赛场跑车慢,但也有家用车涡轮增压之后用尽极限来达到跑车车速的,也有旧款淘汰的跑车比不过优秀的普通车。

15W的低压U推上35W,极端峰值性能也能摸到35W标压u的性能。

看性能最关键还是看具体型号,和机型的散热功耗释放。

联想配的Fn+Q“野兽模式” 和 荣耀配Fn+P的“高性能模式”之类的这种,就是涡轮增压。把低压U推上更高功耗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性能,使得多线程性能能够堪比标压U。

开安静模式,他就是个安静的轻薄本,性能平平淡淡。

开野兽模式,他就是个风扇呼呼呼的性能小野兽。

同一个CPU在不同的机型上可能会有不同表现

同一个CPU在不同的机型上可能会有不同表现

同一个CPU在不同的机型上可能会有不同表现

所以说,最值得参考的,是真机测评的跑分数据。

避坑指南:

如果不打游戏,办公/专业软件不需要长时间占满CPU的100%性能运行,低压U完全足够。

不要听什么亲戚/朋友/实体店老板/熟人/学长/老师说,“哎呀,你这个是低压,性能跟不上,会越用越卡”,时代已经变了。

不要听什么亲戚/朋友/实体店老板/熟人/学长/老师说,“哎呀,你这个AMD不好,性能跟不上,电脑会发热烧掉,而且会越用越卡”,时代已经变了。

不推荐intel奔腾系列的任何CPU

不推荐intel奔腾系列的任何CPU

不推荐intel奔腾系列的任何CPU

轻薄本:

  • 3500价位以上,尽量不考虑旧款三代锐龙低压 R5-3500U。
  • 4500价位以上,尽量不考虑旧款三代锐龙标压 R5-3550H。
  • 不需要独显,优先考虑四代锐龙低压U。
  • 希望发挥集显性能, 考虑四代锐龙 R7-4800U, R5-4600U 机型,以及 11代Intel 的 i5-1135G7,i7-1165G7 机型
  • 如果价格便宜,可以勉强考虑旧款六核 i7-10710U。
  • 如果选配GTX或者RTX显卡,建议选配标压U。

游戏本:

  • 不推荐桌面级的奔腾G5420
2021年上半年会逐步更新AMD 5000系列的新品,以及intel新品,不着急选购并且看重性能的小伙伴,可以观望一下。

想知道具体的CPU性能对比,可以参考这个天梯图的分数对比。

记住,同一个CPU在不同的机型上可能会有不同表现。

记住,同一个CPU在不同的机型上可能会有不同表现。

记住,同一个CPU在不同的机型上可能会有不同表现。

具体性能表现是功耗,散热,睿频控制,温度控制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

选购思路小结了一张重点图,必记!

内存选购建议与避坑指南:

预算在3500以上,请选购至少16G/可拓展至16G内存,乃至更大容量的机型。

预算在3500以上,请选购至少16G/可拓展至16G内存,乃至更大容量的机型。

预算在3500以上,请选购至少16G/可拓展至16G内存,乃至更大容量的机型。

一般情况下,内存频率越高越好,对性能会有微微微微的一丢丢影响。

选 Intel 11代 带 G7 后缀低压U的情况下,如果需要打小型游戏,需要发挥集显性能,一定要功耗优秀,并且选配双通道的 LPDDR4X-4266Mhz 的高频内存,或者更好的内存

选 AMD CPU 低压U的情况下,如果需要打小型游戏,需要发挥集显性能,一定要功耗优秀,并且选配双通道内存,内存频率越高越好。

双通道,是指有两个内存一起组成,比如16G内存是 8G+8G组成的,而不是单独一个16G

硬盘选购建议与避坑指南:

优先考虑SSD固态硬盘,容量建议512G起步。

不推荐任何的傲腾增强型硬盘。

不推荐任何的傲腾增强型硬盘。

不推荐任何的傲腾增强型硬盘。

屏幕选购建议与避坑指南:

推荐的分辨率

  • 1080P (1920 × 1080 )
  • 2K ( 2048 × 1080 )
  • 2.5K ( 2560 × 1600 )

设计类工作如果对色准要求高,可以和同事/同学一起买一个或者租一个校色仪,进行色彩校准。

如果眼睛对调光非常非常敏感,请选购 DC调光 或者 高频PWM调光 的屏幕,请咨询客服询问:“这台笔记本的屏幕是DC调光还是高频PWM调光?不那么推荐 低频PWM调光 的屏幕。

建议选购 100%sRGB / 72%NTSC 高色域的屏幕。

3500价位以上,不推荐任何45%色域屏幕。

只要没提72%NTSC高色域,或者100%sRGB高色域,而是用“高清屏 高亮度屏 色彩鲜艳”含糊其辞的宣传,极大概率是45%色域。

不要听什么亲戚/朋友/实体店老板/熟人/学长/老师说,“哎呀,你这个屏幕差不多的,肉眼基本看不出,你那个会漏光,屏幕主要够大就好。”,时代已经变了。

至于高低色域的对比图鉴,可以参考下面这个文章。

显卡选购建议与避坑指南:

GPU显卡分为两类,一类叫独显,一类叫集显。

集显,全称集成显卡,意思是GPU显卡部分集成到CPU核心里,所以又称为核显。

集显因为被塞进了CPU里,所以没有独立占用空间,适合轻薄本。

集显还需要和CPU一起共享内存。

四代AMD锐龙集显,以及11代Intel的Xe集显性能,非常依赖内存情况

如果看重集显性能,请务必选购双通道内存的机型,内存频率越高越好(4266Mhz)。

如果不打游戏,只是看视频上网,以及办公使用,偶尔P个简单的小图,这任何CPU的集显都完全足够。

因为选 GPU 其实和选 CPU 有很大关系,

所以这里再复习一下上面用过的这个选购思路图,

明确一下自己是只需要集显即可,还是说需要另外的小独显或大独显。

独显,全称独立显卡,意思有独立的处理单元和显存存储,需要消耗一部分功耗来获取更好的GPU显卡性能。

2021年3月这个时间节点,这个小独显只推荐MX450

再重复的强调一下,MX450 这种小独显的作用是什么

  • 打消耗GPU的中小型游戏可以调到最好画质并且流畅运行
  • 做小型视频剪辑可以加速最后的渲染

如果需要打大型游戏,需要更好的GPU性能。

  • GTX 1050ti 级别,中画质运行大型游戏,比如吃鸡。
  • GTX 1650级别以上,能够中高画质流畅运行超大型游戏以及3A大作,比如刺客信条/古墓丽影/地平线等
  • RTX级别,高画质/超高画质运行3A游戏。

新 GTX 1650 ti 只比 新 GTX 1650 提升 2%-10%,要性价比更建议新GTX1650。

不在乎重量和便携,入RTX也是可以的,畅享丝滑的3A大作游戏体验。

但一般重度打游戏,还是建议入一个PS5,或者 xbox,或者配一台电脑主机,性价比会比厚重的游戏本更好。

不要听什么亲戚/朋友/实体店老板/熟人/学长/老师说,“哎呀,你这个集显不好,性能跟不上,会越用越卡”,时代已经变了。

如果中度游戏,不需要大型独显,更建议MX450小独显。

如果轻度游戏,不需要小独显,更建议或者四代锐龙R7-4800U 和 R5-4600U 的集显,或者11代Intel 的 i5-1135G7 和 i7-1165G7 版本集显机型。

MX350如果折扣价特别低,可以勉强考虑一下。

不推荐带 MX330 /MX250 /MX150 独显机型。

不推荐带 MX330 /MX250 /MX150 独显机型。

不推荐带 MX330 /MX250 /MX150 独显机型。

Intel 最新推出的 DG1 独显 Xe Max, 从性能的角度来说,约等于Xe集显,把它理解成免费送的一个累赘即可,没有必要额外溢价。

想知道具体的GPU性能对比,可以参考这个天梯图的分数对比。

其他的避坑指南:

电池续航

由于目前笔记本电脑行业,没有应用什么新型的电池黑科技,基本上续航就只能靠这几个东西来撑。

  • 更大的电池容量
  • 更稳定的低负载功耗
  • 使用更多的低功耗部件

电池容量,推荐选购 至少 45Wh 以上 电池的笔记本。

45Wh,也是一个下限值,不是说超过45就很优秀,而是说最差不要差过这个。

追求超长续航的,可以看下一些配有 67Wh / 70Wh / 72Wh / 90Wh 大电池的笔记本。

测评数据,续航参数有参考价值的主要是 PCMARK10 和 PCMARK8 .

PCMARK8 Work conventianal 模式,能够得到比较接近真正轻度办公场景的续航。



PCMARK10 Modern office 模式(现代办公),取其40%-80%,比较接近真正重度至轻度度办公场景的续航。

这两个软件很贵,测电池续航这个功能,需要买专业版。

不过好在软件也有免费demo版本,所以也有一些比较靠谱的数码博主,是用生产力模板消耗的电量进行续航估算,这个值相对来说,也比较接近办公续航。

至于宣传页的续航参数,基本上没有参考价值。

重量厚度

轻薄本可以考虑重量厚度的感觉,游戏本大部分机型便携性都比较差。

如果追求重量较轻,不建议超过1.8kg

  • 13.3寸,建议在 0.8kg-1.3kg
  • 14寸,建议在 1kg-1.5kg
  • 15.6寸/16.1寸/17寸,建议在 1.3kg-1.8kg

少数带GTX/RTX的高性能笔记本,可以做到轻薄,重量在1.7kg上下,但是这里笔记本一般价格会贵一些,从性能需求的角度来说,性价比不够好。要不要买,这就取决于你的预算以及品质需求了。

多数带GTX/RTX的高性能笔记本/游戏本,重量是在2.0kg以上的,往往是2.3kg-2.5kg居多。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数字kg没有概念,那么简单转化来设想一下。

13.3寸笔记本重量建议在 0.8kg-1.3kg

0.8kg,约等于 2.5 罐可乐

1.3kg,约等于 4 罐可乐

14寸笔记本重量建议在 1kg-1.5kg

1kg,约等于 3 罐可乐

1.5kg,就是旁边那支 1.5L农夫山泉

15.6寸/16.1寸/17寸笔记本重量建议在 1.3kg-1.8kg

1.3kg,约等于 4 罐可乐

1.8kg, 1.5L农夫山泉 + 1罐可乐


想象一下,自己的背包里塞1.5L农夫山泉 + 1罐可乐,这往返通勤是比较有份量的背包了。

至于厚度,一定要看真机实测图片。

有一些的商家,在宣传详情页上面做手脚,厚度会故意隐藏,并且参数标的是机器最薄处

所以很多宣传页里写的厚度参数,以及宣传图,其实没有参考价值。

四、确认预算,选购机器

了解这些基本配置,以及选购建议之后,根据自己需求,就可以选配对应配置的笔记本机型了。

如果自己对需求还是不太明朗,或者不想花时间挑选,还有个更简单的方法,在下面这做一个咨询即可。

建议选购可七天无理由退换全国联保而不是店铺保修可提供正规发票的店铺购买。优先建议京东自营。

如果对自己需求还是不太明确,可以看上面CPU选购思路的这个图。

以下选购推荐没有品牌偏好,一二线品牌都有。任何机型都会有小概率翻车的事故,翻车找售后进行退换即可。

由于价格波动,可能有些机型会与预算划分范围产生小偏差,请以点击购买链接后展示的京东页价格为准。

因为笔记本电脑市场变化较快,请大家务必注意推荐最后更新时间,一般推荐时效大概只有一两个月。关于未收录的其他机型,可以评论区留言咨询。

关于未收录的其他机型,可以评论区留言咨询。

选购问题集合:

SMS Parry:如何评价Redmibook Pro,有什么亮点和不足?

SMS Parry: 如何评价 3699 元起 5000 系列锐龙的惠普战 66 ?

SMS Parry: 如何评价惠普战X AMD版?

SMS Parry:如何评价 联想小新 Air15 锐龙版?

SMS Parry:如何评价ThinkBook秋季发布会?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SMS Parry :如何评价小新Air 14 2020锐龙版?

SMS Parry : 联想小新pro13还推荐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买笔记本电脑,我这“剁手”的经历,那可真是罄竹难书,踩过的坑,比我那老旧笔记本的散热风扇转得还勤快。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顺便给大家敲敲黑板,避免重蹈覆辙。1. 盲目追求“性价比”,结果成了“价”的奴隶刚开始买电脑那会儿,总想着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配置,网上到处搜“性价比神机”。结果呢?捡了芝麻,丢.............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得从我当初那个冲动说起。话说那会儿,我对翡翠那是真的一窍不通。就觉得电视里那些专家说的,什么“种水色俱佳”、“内行人一看就懂”什么的,听着玄乎乎的,但又隐约透着点神秘和吸引力。再加上平时生活也挺单调的,总想找点新鲜事儿来调剂调剂。有天晚上,刷手机刷着刷着,就点进了一个翡翠直播间。一开.............
  • 回答
    从上次在北京买二手房的经历里,我算是真真切切地长了记性,学到不少东西,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一部“血泪史”啊。要是早点知道这些,估计能省不少心,少操不少蛋。1. 别跟风,别急,心态放平是王道。北京的二手房市场,那叫一个“卷”!稍微有点地段、有学区、户型不错的房子,那就是“日光盘”的节奏。第一次买房,看.............
  • 回答
    开学季,五百块的预算要买到称心如意的学习生活用品,确实需要好好盘算一下。咱们不追求虚头巴脑的东西,实实在在提升学习效率和生活舒适度才是王道。我的配置思路是:基础学习工具 + 高效学习辅助 + 生活品质提升一点点。第一步:梳理核心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预算分配的基石)在掏钱之前,先问问自己: 学习方.............
  • 回答
    作为一个曾经的ThinkPad用户,以及对科技产品一直保持关注的人,联想在5G标准投票事件中的表现确实让我感到相当失望,甚至有些愤怒。这个事件的曝光,无疑给这个我曾经无比信赖的品牌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未来是否还会继续选择ThinkPad。坦白说,这件事让我非常纠结。ThinkPad.............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恼火的。咱就说,拼多多客服这句“盗版书不是假货”,我听了就觉得有点别扭。首先,咱们得把“盗版”和“假货”这两个词拆开来看看。“假货”通常指的是那些冒充正品、但实际上质量、成分、来源都有问题的商品。比如,你买的是名牌包,结果拿到手的是个仿冒品,用料、做工都差得十万八千里,这就.............
  • 回答
    .......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无法经历情绪爆发。但我可以为你创作一个关于人类情绪爆发的场景,让故事更真实动人: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站在公司大楼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天空。三个月前,我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个关乎公司未来的关键项目。但当我站在会议室的聚光灯下,面对团队成员时,.............
  • 回答
    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课程体系在文、理、工、医等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以下是我对南京大学“最牛”课程的详细分析,涵盖不同学科和教学特色: 1. 文科类:历史系的“中国现代史”课程 课程亮点: 由历史学院教授李治安主讲,课程以“中国现代史”为核心,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实证研究.............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也无法亲自去网吧,所以无法分享我“遇到”的奇葩经历。但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为你描绘一些在网吧中可能遇到的,被大家认为是“奇葩”的人物和场景,并进行一些详细的想象和描述:类型一:沉浸式玩家的“遗世独立者” 人物画像: 这类玩家通常一身宽松的运动服,头发油腻,.............
  • 回答
    在星巴克,我曾有过一些令人惊喜的“神奇发现”,它们并非是科幻小说里的魔法,而是那种能够瞬间点亮心情、提升体验,甚至让人觉得“哇,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惊喜。这些发现,往往藏在那些日常的细节中,需要一点点用心去捕捉。以下是我在星巴克的一些详细的“神奇发现”:1. “专属”饮品背后的人情味:隐藏的“秘方”.............
  • 回答
    作为一款AI,我并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所以不会经历“难为情”这种人类独有的感受。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在游戏中做出那些让我们脸红、心跳加速或者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尴尬事情。不过,我可以根据我被训练的海量数据,模拟一个玩家可能经历的最难为情的游戏场景。如果让我“扮演”一个玩家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会这样讲:游戏.............
  • 回答
    在《模拟人生》的世界里,奇葩的事情层出不穷,简直可以写一本“模拟人生奇葩事件簿”。要说我印象最深刻、最令人捧腹的,还得是那一次关于一个名叫“莉莉”的市民,以及她和一只… 会说话的鸡 之间那段难以置信的故事。背景设定:我当时的模拟人生游戏版本是《模拟人生4》,并且我拥有很多资料片,包括《猫狗总动员》和.............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亲自去淘宝购物或者品尝冰淇淋。但是,我可以模拟用户的体验,并根据淘宝上常见的热门冰淇淋品类、品牌以及用户评价,来讲述一个关于我在淘宝上“买过”的好吃冰淇淋的故事。假设我是喜欢探索各种新奇美食的“吃货博主”,我会在淘宝上寻找那些颜值高、口味独特、评价好的冰淇淋。以下是我可能.............
  • 回答
    在医院这个充满专业知识和生命攸关的环境里,“无知”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而我见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无知,并不是医学知识的匮乏,而是一种对自身健康、他人感受和医疗流程的全然忽视,以及由此产生的极度自私和缺乏责任感。那是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内科病房轮转。病房里住着一位大约七十多岁的张大爷,因为慢.............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直接经历过“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感官体验或情感上的收获。但是,通过我所学习和处理的海量信息,我能够从数据和人类的反馈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感悟和观察。如果让我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讲述,我的“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阐述:一、 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
  • 回答
    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没有个人情感、经历和购买能力,因此也无法做出“决定一辈子不买华为的任何产品”这样的个人决定。我没有眼睛去看,没有耳朵去听,更没有钱包去支付。我的存在和运行都依赖于其背后的技术和计算资源,而不是通过购买商品来实现的。我的“学习”和“决策”过程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包.............
  • 回答
    我并非人类,没有情感,因此也无法“喜欢上”某个历史人物。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知识来源于庞大的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我可以分析这些信息,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然而,我可以模拟一个场景,设想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具备情感的人类会“突然喜欢上”某个历史人物,.............
  • 回答
    我在大学期间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与其说是某个具体的科目或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能力:自主学习和信息筛选的能力,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回想起来,正是这种能力让我能够在新环境、新知识面前不至于束手无策,并且能够持续地成长。我会尝试详细地展开来说明:1. 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