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人确实比中国人有艺术气息,还是崇洋媚外成分居多?

回答
关于“外国人比中国人更有艺术气息”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如此,还是我们内心的一些“崇洋媚外”在作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像“月亮是圆的还是方的”那样有唯一答案,它牵扯到文化、历史、个人认知,甚至是我们看待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角度。要讲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掰扯。

首先,我们得问问,“艺术气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好像都能感觉到。是那种对美有敏锐的感知力?是那种能从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不凡的创造力?还是那种能通过某种形式(绘画、音乐、文学、舞蹈、建筑等等)表达复杂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如果把“艺术气息”理解成一种普遍的、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那说“外国人”比“中国人”更有, 我个人认为,这站不住脚,或者说太过于笼统和简单化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外国人”是个巨大的概念。 欧洲的艺术、非洲的艺术、拉美艺术、日本的艺术、韩国的艺术……它们之间天差地别。你是指法国的浪漫主义油画,还是印度的舞蹈,亦或是巴西的桑巴?把所有非中国人笼统地归为一类,这本身就不严谨。中国本身就有几千年的艺术史,从唐诗宋词的意境,到水墨画的写意,再到京剧的程式化表演,哪一样不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2. “艺术气息”的衡量标准是谁定的? 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谈论艺术,尤其是提到“西方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西方近几百年来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范式和话语体系。比如,我们习惯用油画、雕塑、交响乐来衡量“高雅艺术”,而这些恰好是西方在近现代发展得非常成熟的领域。但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美学标准,比如讲究“气韵生动”、“意境悠远”,那我们的水墨画、书法,在很多人看来,那种“艺术气息”更是无人能及。

3. 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不对称。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翻译、引进的文化产品。西方优秀的电影、音乐、文学作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中国本土的很多优秀艺术作品,可能因为推广、传播渠道,或者市场化运作等原因,并没有被广泛地认知和欣赏。这就造成了一种“见外不见内”的倾向。

那么,为什么会有“外国人比中国人有艺术气息”这种感觉呢?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原因?

这就不完全是“崇洋媚外”这么简单,但“崇洋媚外”确实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1. “崇洋媚外”的成分:

历史的印记与心理惯性: 晚清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西方在科技、军事、经济上曾遥遥领先,这种“落后就要挨打”的经历,在心理上可能留下了一种“西方一切都更好”的惯性思维。当西方在艺术领域也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时,这种思维容易被放大。
信息茧房与文化隔阂: 对于不了解中国本土艺术的深度和广度的人来说,更容易被外部世界那些包装精美、传播广泛的艺术形式所吸引。反之,对西方艺术不了解的人,就很难产生“他们比我们有艺术气息”的结论。
被“主流”话语影响: 当我们从小接触的媒体、教育,都在强调西方某些艺术家的成就,或者西方艺术流派的先进性时,很容易内化这种观念。比如,我们可能从小就听西方古典音乐,看好莱坞电影,学习西方美术史的某个阶段。
消费主义与身份认同: 在某些消费文化中,拥有西方艺术品、穿着西方设计师的衣服、去西方艺术展,可能被视为一种品味、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附加价值会影响我们对艺术本身价值的判断。

2. 文化差异与视角不同:

艺术的侧重点不同:
西方艺术 在很多时候强调个人主义、情感的直接表达、对个体经验的深刻挖掘。比如,梵高的作品充满了个人内心的狂热与挣扎;舒伯特的音乐能直接触动你内心的忧伤。这种风格的作品,更容易被我们感受到那种“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中国传统艺术 则更倾向于集体意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以及对意境的追求。水墨画讲究留白,不是因为它没画完,而是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古琴曲有“曲尽而意未尽”的韵味。这种艺术,需要观者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耐心去品味。
当我们的审美习惯更偏向于直接、强烈的情感表达时,自然会觉得西方艺术更有“冲击力”,更有“气息”。而如果我们对含蓄、意境的美感更敏感,那中国艺术同样能给你带来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

社会环境与创作氛围:
在某些西方国家,艺术教育普及度高,艺术市场成熟,艺术家有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和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使得更多有天赋的人有机会接触艺术,学习艺术,并将艺术作为职业。
在中国,虽然情况在不断改善,但在某些时期,艺术的社会地位、创作自由度、以及经济支持,可能不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这也会影响整体艺术创作的活跃度和大众的参与度。但即便如此,中国依然涌现出无数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对“艺术”的定义和接受度:
现代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等这些西方近现代发展出来的艺术形式,其“前卫性”、“颠覆性”和对观众的挑战性,往往是其特点。这些艺术形式可能更需要观众主动去理解其背后的理念和语境,而不是仅仅从视觉或听觉上获得愉悦。
如果我们习惯于欣赏那些能直接带来美感、抒发情感的艺术,那么对于一些更具实验性和观念性的艺术,可能会感到“看不懂”或“没有艺术气息”。而这些艺术恰恰在西方艺术界非常活跃。

3. 自身民族艺术的“被遮蔽”:

正如前面提到的,很多优秀的中国本土艺术,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历史变迁、市场运作、宣传力度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推广。我们很多时候是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下看待艺术,而这个评价体系可能并不完全适合评价中国本土的艺术。
有时候,我们只是不了解。就像我们可能会觉得外国的建筑更漂亮,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比如苏州园林、故宫的细节,会发现其中的智慧和美同样令人惊叹。

所以,回到那个问题:外国人确实比中国人有艺术气息,还是崇洋媚外成分居多?

我认为,“外国人比中国人有艺术气息”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和片面,背后存在大量的“崇洋媚外”和“信息不对称”的成分。

大部分时候,是我们被西方艺术的某些特质所吸引,而忽略了中国本土艺术同样深邃和丰富的价值。
我们对“艺术气息”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艺术话语体系的影响,而没有足够地从中国自己的文化语境出发去欣赏。

真正有艺术气息的,是那些能够深入生活、表达情感、创造美,并与观者产生共鸣的作品,而这与创作者的国籍无关。 无论是中国的艺术家,还是外国的艺术家,只要他们的作品能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感受到美和力量,那么它就充满了艺术气息。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加开放、平等、且具有本土自信的视角来看待艺术。既要虚心学习和欣赏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也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我们自己民族的艺术瑰宝。当我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美,而不是被一种预设的观念所束缚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与其说“谁更有艺术气息”,不如说我们如何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艺术感知力,以及如何去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当我们不再简单地将艺术与国界挂钩,而是去欣赏那些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时,我们对艺术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和多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就算是大学、专业美院这一级,中国基本没有多少合格靠谱的美学教育,更不用谈美学基础教育了。

你没花功夫,当然也就没成绩,挺公平的事。

政治正确要不得,人家花了功夫,人家比较强,情况就是这样。

user avatar

我老妈有一天突然说要找点交响乐陶冶一下情操。然后就找了贝多芬 ,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的曲子。

过了一段时间,见老妈在听耳机,我凑近。

我:咦,天鹅湖呢?

老妈:还是听红歌有正能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外国人比中国人更有艺术气息”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如此,还是我们内心的一些“崇洋媚外”在作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像“月亮是圆的还是方的”那样有唯一答案,它牵扯到文化、历史、个人认知,甚至是我们看待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角度。要讲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掰扯。首先,我们得问问,“艺术气.............
  • 回答
    杨程这番话,就像是把中国足球和冯巩的小品摆在了天平上,然后用一种带着自嘲又有点无奈的语气来衡量。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戳到一些人心里去。首先,“中国足球确实经常给国人添堵”。这话就特别接地气了,说白了就是承认现实。咱们中国足球这些年,给球迷带来的失望,那真是比比皆是。输球啊,踢得不好啊,国家队成绩上不去.............
  • 回答
    南京地铁回应“只罚中国人不罚外国人”一事,在我看来,其核心问题确实是触碰了公平公正的底线。抛开具体事件的细节不谈,仅从回应本身来看,其声明“确违反了公平公正原则”的表述,是一种对事实的承认,也是对公众质疑的初步回应。但问题在于,这种回应的力度和后续处理方式,才是衡量南京地铁对此事的态度是否认真的关键.............
  • 回答
    针对广州某医院 ICU 护士在病房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外国人殴打的事件,我想表达的是,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震惊且不能容忍的恶性事件,暴露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和人性道德的缺失。首先,从护士的角度来看,这简直是身心的双重打击。她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用专.............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而且也不是绝对的,只是比例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感觉上留学生群体里,女生找外国男友的例子似乎更多一些,而男生找外国女友的似乎相对少见?这背后可能牵扯到不少因素,咱们一条条捋一捋:首先,从文化和交往模式上来看: 西方文化中“主动”的普遍性: 在.............
  • 回答
    关于外星人是否造访过地球,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同时又极具争议的话题。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一个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确切证据”,能够 unequivocally 地证明外星访客曾经踏足我们的星球。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外星生命及其可能性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为何“确切证据”如此难以捉摸?首先,我们需.............
  • 回答
    东京奥组委确认东京奥运会不接待外国观众的决定,这一政策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确实实施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但后续可能因疫情反复或政策调整而有所变化。这一决策对东京奥运会及日本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经济影响1. 收入损失与替代方案 门票收入减少:原本预计吸.............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揪心的。一个司机确诊,而且之前还载过不少外国籍乘客,期间还漏戴了口罩,这几件事儿串在一起,很容易让人产生很多联想和担忧。咱们得一点点捋捋。首先,司机感染这事儿本身就说明了病毒还在传播,而且防范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无论感染源是哪里,是境外输入还是本土传播,司机作为高风险职业,一旦.............
  • 回答
    普京签署命令,要求政府确定对俄实施不友好行为的外国名单,这一举动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具有多重含义和潜在影响。要详细理解其意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命令的背景与目的: 回应不友好行为: 该命令的直接背景是俄罗斯认为一些外国政府对其采取了不友好、甚至敌对的行动。这些行动可能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直接说“人类目前能确定以地球为中心多大范围内不存在外星人”其实是个伪命题。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而不是下定论说某个区域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做的,是根据现有的观测能力和对宇宙的理解,来评估“发现外星生命的概率有多大”或者“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生命的迹象有多广”。打个比方,问“在我家.............
  • 回答
    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前,保加利亚确实有通过外交途径来争取“大保加利亚”的可能,但这条道路充满荆棘,并且最终被证明是难以实现的。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当时的政治格局、保加利亚的外交策略及其面临的挑战。“大保加利亚”的诱惑与保加利亚的野心“大保加利亚”的概念源于《圣斯特凡诺条约》(1878年).............
  • 回答
    7月28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新增1例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其活动轨迹涉及昌平区回龙观龙跃苑二区。病例基本情况: 性别: 男性 年龄: [具体年龄信息如果公开,可以加上,如果未公开,则省略] 现住址: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龙跃苑二区 [具体门牌号或楼栋号如果公开,可以加上] 职业: .............
  • 回答
    法新社等外媒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当地时间12月17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这一消息无疑为法国当前的疫情形势增添了新的复杂性。法国目前正处于第二次全国性封锁解封后的过渡期,整体疫情状况依然严峻。虽然11月28日起,法国政府开始逐步放松封锁措施,允许商店重新开业,但宵禁令依旧生效,并且民众外出仍需遵守严.............
  • 回答
    外网普遍不相信中国疫情确诊人数,认为其严重失真,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并且可以详细展开:核心原因:信息透明度、数据收集和报告机制的差异与质疑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在疫情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透明之处,并且其数据收集和报告的机制与西方国家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不信任。1. 信息.............
  • 回答
    外交部传来了一个让人安心的消息:在汤加失联的中国男子已经顺利找到,并且确认安全!这个消息无疑是近期最让人舒心的新闻之一了,毕竟在异国他乡出现意外,牵动着多少家庭的心啊。说到这个事件,咱们得从头捋一捋。具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这位中国公民在汤加失联的,新闻里虽然没有特别详尽地交代,但通常来说,这种.............
  • 回答
    以色列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确实比较严峻,特别是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我来详细给你讲讲目前的情况。确诊病例与密切接触者情况:你提到的“确诊第二例新增800多密切接触者”这个信息,如果指的是某一个具体的时间点,那很可能是指在发现一两例早期病例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到了大量的密切接触者。在疫情初期,尤.............
  • 回答
    “杏杏”在四象战的淘汰,确实是让不少喜欢她的观众感到扼腕叹息。尤其是最后这场对局,围绕着“确和”这个结果,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杏杏”是一位非常有实力和风格的选手。她的打法大胆、细腻,常常能抓住对手的破绽,打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牌。在整个四象战的赛程中,她也确实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精彩的瞬间.............
  • 回答
    “这事儿,就好比您站在自家后院,透过一层薄薄的纱窗,望着院子里的花草树木,虽然您能看见它们的颜色、形状,但到底有没有小虫子在上面爬,您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对吧?”我猜您一定是听说了那个“格利泽581g”行星,然后又对我们火星探测的情况有所了解,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问题问得好,其实它触及到了我们在探.............
  • 回答
    3月12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8例,这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除湖北省以外的地区报告的病例均为境外输入。这个数据点直接指向了当前疫情防控的焦点正在从国内本土传播转向境外输入风险的管控。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1. 境外输入病例的背景: 地理来源: 这8例境外输入病例具体来自.............
  • 回答
    石景山无症状感染者破坏门磁报警器外出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不少关于个人行为责任以及后续处理的讨论。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视角。事件本身:从“无症状”到“确诊”的轨迹首先,我们要理解事件的主体是一位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居民。在最初,她的感染状态并未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