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朋友是猎头,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教育行业。去年她曾给几个国内知名高中的异地分校做过服务,主要招聘的对象就两类,一是资深教师,最好是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甚至能组团队的那种,二是具有博士学历的人才。
但从后来的招聘结果来看,在招聘博士的过程中,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四个学科的招聘最为顺利,次之是地理、历史,之后是语文、政治,而英语的最难。至于原因,这个恐怕已经不需要解释了。
(在评论区中,很多人对英语博士为什么难招聘进行了讨论,我还是说下现实原因吧。英语博士难招聘,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英语学科的博士点本身就比较少,而大多数高校又都需要英语公共课及专业课的教师,因此到大量的高校在招聘英语教师的时候,仍然把学历限定在硕士及以上,博士去高校的难度不算高;
第二,别的专业即便找不到本专业的博士,也可以招临近专业的博士,比如材料学科类的博士担任化学老师问题一般不大,信息与计算科学类的博士担任数学老师也没多大问题,但英语博士就是英语博士,你几乎找不到相近专业的博士来替代,这样一来招聘的难度自然也就高了很多)
所以,就像之前武汉招聘社区工作者,生化环材大四喜齐刷刷的上榜一样。再看到博士进中小学这类标题,先看清楚应聘者的学科背景,比盲目吐槽是不是大材小用要有价值得多。
当然,这也不是说博士的培养机制就没问题,学科培养跟社会需求对接不上,始终是个问题。只是说,单纯拿“博士”来吸引眼球,其实没多大用。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想很多人也别因此就开骂,觉得博士去中小学就是傻。不管怎么说,博士就算社会阅历一般,但至少脑子还能转的过来。这几年所谓的“博士去中小学”的新闻你用点心去翻一下,会发现这些中小学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中学、深圳高级中学、深圳外国语中学等等。而与此同时,哪怕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你去翻一下教育局发布的公开招录教师拟录用名单,会发现这里面是很难找到几个博士的身影的。
比如今年广州白云区公布的2021年的拟录用教师公示中,一共185位教师,没有一个博士。本科和硕士的比例大约是6:4。在其他公布了教师毕业院校的名单里,还能看到其中有相当多数量的二本院校本科生。
也许一些不了解上面这些高中的人,不明白这些学校意味着什么。就拿深圳中学来说,其去年的重点本科率是94%。而西工大附中,本科上线率100%,理科一本率98%。
目前,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有允许教工子女直接入学的政策。而上面提到的那些中学,在其所在的城市对应学区的学区房,比普通房子贵几百万是常事,这相当于直接给教师发了几百万的补贴。而在现在学区房政策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教工子女入学这个政策的确定性,优势也就显得越来越明显。而那些目前来说本科率只有50%以下的高中,或许偶尔能找到几个愿意去的博士,但所谓“博士争着去中小学”,跟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虽然知乎上不少人“现在几百个人争一个公务员”的话从来没停下过,但现实是,内蒙、新疆、西藏、云南等很多地方,因为公务员招不到人,多年以前就开始把公务员报考的学历降低到大专。而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大多数媒体最热衷于渲染的也是“某某岗位报录比8000:1”,而那些报考人数仅有个位数甚至于为零的岗位,自然也不会出现在记者的眼中。
从我能看到的新闻来说,只要看到“博士去街道”、“博士去中小学”之类的报道,如果不出意外,几乎所有新闻的发生地,都是一线及强二线城市的核心城区。如果某天哪个县城的普通高中,也出现了一半博士来抢个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到时候再来吐槽也不迟。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这么多有文凭的人,然而它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于是只好让另一些人无事可做。因此,它只能把饭碗只给先来的,剩下的便全都成了它的敌人。从社会金字塔的最高层到最低层,从最卑贱的小秘书到教授和警察局长,有大量吹嘘文凭的人在围攻各种职位,商人想找到一个代他处理殖民地生意的人难上加难,成千上万的人却在谋求最平庸的官差。只在塞纳一地,就有两万名男女教师失业,他们全都蔑视农田或工场,只想从国家那儿讨生计。被选中的人数是有限的,因此肯定有大量心怀不满的人。他们随时会参与任何革命,不管它的头领是谁,也不管它有什么目标。可以说,掌握一些派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
——勒庞《乌合之众》
1.数理化生科目在博士学位持有人的帮助下,可以构建既具有延展性又具有可学习性的知识体系。
换句话说,当前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割裂状况没有办法通过教育系统革命性的变革进行改善,但是通过在骨干单位建立以博士学位持有人为核心的教师团队有助于部分地改善这个问题。因为大国之间的“竞争性合作”总是需要高素质劳动力的,劳动力的素质上限一定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上限。因此不可能继续复制旧的好时代的中庸化办学思路,必然是走精准培养、高效培养的新办学思路。这个时候博士教师的优势就很明显了,他们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能够理解学界前沿动态,能够将课程标准、学界前沿动态和学生的可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点,帮助他们构建合适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
这点苏俄的实践和探索很多了,包括但不限于在在顶级高校加设专门附属中学,或者建立与高校合作关系密切的高级文理中学。总的来说,诸如莫斯科大学附属科学中学这样的院校,院士授课、大教授带习题,随便一个老师都有副博士学位,是存在的,而且在类似定位的学校中比较普及。
2.科研中广泛出现的跨学科需求要求中小学教育超越学科壁垒
这个很好理解,当前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科的,而不是基于宏观知识体系的。有充足的博士教师,才有能力去探索和构建基于宏观知识体系的教学法和教案。
3.大国之间的“高水平竞合”,本质上就是资源利用率开发到极致的过程
如果明确了这个基本性质,那么就很好理解当今中小学教育中的低效率为何不受待见。第一个是课纲内容长期没有增加,但是授课效率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每年都在提高。这也就意味着从数量上来说有大量的学生本身是学有余力的,只是碍于考纲的限制不得不戴上镣铐起舞,疯狂的提高做题熟练度。
基于学科壁垒的教学法和基于选拔的考试法,非常容易固化学生的观念。必有标答和揣摩出题人意图这种观念荼毒不浅。
为通过选拔性测试而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从大国竞合这个层面来看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与其大部分人花费大量时间在通过考试上卷,不如将选拔标准的上限提到非常高。只要考试范围足够大,区分性必然会相当明显。
这两年骨干中学屯博士,其实是在为未来5-8年后教育体制的大补丁进行人力储备。
从教师这个职业来讲,教书育人是根本,启发性思维我认为博士未必比那些本科和研究生好,教师有多少知识不代表学生能学到多少,所以还是得看教学能力。
搞教育确实要高人才,但是这些博士硕士有多少是专门搞教育的,或者是我偏见了。而且个人认为现在研究生和部分师范类本科生的水平可以任教中学。
一小部分博士进入中学没有问题,反而会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学历高不一定教的好,但是反过来说,学历低大概率教不好。但是太多博士去可真的有点浪费了。
唱个反调。
高学历人才热衷于中小学老师是利用自己的学历降维打击就业市场。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未必是福音。
清北名校基本上都是天赋型选手。天赋型选手的意思就是大部分课本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看就会,不用教就懂。他们怎么能理解非天才选手的痛苦?
利益相关。自己孩子的中学老师就是这批名校精英,开口讲课都是这个味的:
这道题很简单,一看就知道答案。我们从答案倒推。。。。。。
等等,下面至少有一半学生一眼看不到答案。但是老师理解吗?顶尖名校数学系本硕连读老师根本不懂你的烦恼在哪里。
而且教师是一个需要高情商的职业。学历高不等于情商高。过于精英很可能无法理解普通人的脑回路。
深圳四大也不是人人天才,这些精英教师是不是适合教育,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Top 2博士卷中学教学生考Top 2,有天坑博士卷天坑教授那味了。
在美国,物理学的博士在谷歌担任高等工程师,研发一系列的高科技产品,在赚取世界的同时还降低了本国科学发展门槛,提高了社会的相对福利。
在中国,物理学的博士在深圳中学担任高中物理老师,教授简单的切线运动,将一堆x二代子女教育的更好,让他们更有力的抢占社会的高等教育资源,拉开了社会的不平等差距。
事业编的待遇,学生时代的作息休假。
不香吗??
从深圳中学的入职教师名单来看,语文也有博士,但不多,物理化学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博士。
深圳中学2020年所有新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及博士(后)占比超过了40%,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毕业生占据了一半的比例。其他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海外名校的毕业生也站一席之地。
这种牛高中教师招聘,论卷的学科排名,大概是:
化学生物>物理数学>英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
新闻中提到的化学生物学科也就是大家说的天坑专业,就业本身就难,能找到比深圳编制教师稳定的、收入高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在杭州某高中,有博士老师的学科也是这两个。
物理数学有竞赛,名校出身带竞赛做项目搞科研写论文能力一般更强。
英语语文大学科,学的人多,竞争稍大,文科选考科目相对好一些,但至少也是名校硕士。
有这样的变化很正常,待遇是很吸引人的,下面这个图还是两年前的待遇,现在只高不低。
还有,以前还有个选择,可以去新x方,学x思,现在这条路也基本堵了。
深圳编制本就是全国编制教师待遇最好的,深圳四大校自然就属于金字塔塔尖,再加生化学科,自然卷到飞起不足为奇。
并非大材小用,能去深圳中学的,就已经算大用了。
一般教学效果和名校学历并不一定成正比,但不可否认,名校高学历毕业,写论文搞科研带竞赛确实强。
高学历不等于擅长教学,有的教学成绩一般,但我也见过很多学霸综合素质很高,能短时间内适应并赶超师范生。我个人觉得,无论是否名校毕业,博士还是本科,教师这行,责任心和个人的学习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学校教师来自名校,本来就是学校本身的金字招牌,能吸引人才就是实力的体现,也是招生的亮点。
高学历名校任教是东部一线城市名校的个别现象,其他城市也没有这么夸张。但学历贬值这种现象正在进行时,在不同地区以不同的速度发展中。
这正是:
清北老师教高中,
培养学生冲清北,
清北毕业回母校,
继续培养冲清北。
可谓一种循环了。
当一个工作能够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且不限于)时:
我觉得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这份工作不会供不应求导致准入门槛逐步提高。
至于“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是资源浪费”,“博士的讲课能力不一定就比师范生好”的说法,我觉得可能仍然是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念导致的言论。按照儒家传统的“学以致用”和“修齐治平”的理念,我们会认为一个人的学识应该在其实践上有充分的体现,而随着一个人的学习时间的增长,根据其学识水平会有不同等级的实践任务在等着他。换句话说,学多少东西,就会需要承担相应的实践义务,而对于这种伦理规则的违背则是不合理的。
批判理论的一代目霍克海默对于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称呼叫做“客观理性”(Objective reason),即认为人的行为需要满足和适应某种客观的理性规则,从而达到“至善”。而在职业选择上,这种客观理性往往会有某种“天职观”,即认为你作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客观上就应该从事某种职业。不仅仅是中国的儒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都或多或少代表着这么一种思想倾向。可以说,“客观理性”在前现代社会的伦理观念中一直是起支配作用的。
但是,作为已经经过启蒙和去魅了的现代社会,人们不会在笃信所谓的客观理性,也不会将符合客观理性看作是人生唯一的道路。取而代之的是“主观理性”(subjective reason),即从个人的主观实际需求出发,做能够实现自己主观愿望的行动才是合理的。具体到职业选择上说,主观理性会认为人拥有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的自由。你想保家卫国就可以去参军,想成就中国制造就可以投身实业,而如果想要一年拿三十万加寒暑假那就去深圳当老师。不同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一律平等。
因此,博士当中小学老师的问题,如果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上讲,确实可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因为它意味着对于博士的“天职”和“应该做的事情”的背离。但是站在主观理性的角度来讲,只要是自愿的选择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浪费”,恰恰相反,正因为他的博士学位能够帮助他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这反而是一种作为实现目的的必要手段的合理性。
而如果我们格局打开的话,就可以看到:在目前这个问题讨论的激烈性的背后,是前现代的客观理性和现代社会的主观理性之间的交锋。它恰恰反映的是我们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冲突过程。而假如我们的现代化进程顺利的话,那么这必将是一个主观理性战胜客观理性的过程。未来,博士前往发达地区当中小学老师便不会是一个新闻。
跟中学老师这个岗位无关。
而跟深圳这个城市,以及教师这个岗位对应的福利薪酬待遇有关。
把中学老师这个岗位排除出去,你拿出来任何一个在北上广深杭等具有人才吸引力的城市的岗位,这个岗位可以解决本地户口,可以给出30万以上的整体年薪,并且有编制,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种福利待遇以及节假日都能保证享受到。
这个岗位不管是中小学老师,街道办专员,还是城管或普通文员,只要符合这些特征,你就能吸引到大把的名校博士来应聘。
尤其是你再加一个,不限专业!
你信不信,马上全球的生化环材博士都能来报名面试。
不是说博士都争着抢着去做这些工作,而是一方面这个岗位整体待遇确实挺香,更重要的是,某些学科在过去二十年培养了太多的硕士博士了,你看那些就业好的宇宙无敌专业怎么没那么多博士去当街道办专员或中小学老师呢?
收入的提升,外加相应待遇的提升和相对其他工作,更加稳定的教育环境。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跟一个数学老师关系特别好。那会他每天上下班骑摩托车,有时候他会骑摩托车带我回家(因为顺路)。而且我两偶尔还一起玩游戏。我现在都还记得那个游戏叫什么名字。
记得有一天他带我回去,我两路上聊,我说我以后也想做个老师,感觉还蛮有趣的,尤其是如果遇见像我这样的学生……
他立刻打断了我,说到。
你可不能这样,要有点志气,做老师是要饿死人的。
然后他问了我父母的工资,然后说了自己的工资……那一刻,我觉得我应该花钱给老师的摩托车加点油。
那会我才突然觉得,做男老师的人的确好少。除了一些校领导。毕竟赚钱真的不怎么样。
然而好的是近几年,教师待遇的提升,赚钱赚得多了,待遇什么的也很棒。那吸引人才自然就相对容易了很多。
毕竟多少人曾经深造读书的愿望,就四个字,多赚点钱。当然,我也不否认,还是有很多人有志向在某些领域做出创新创造的。这样的人是好样的,也是要继续创造的,科研岗位需要他们。
但是有些人志不在此嘛,所以换个角度去做老师,教书育人,也不适为一个好的方向。毕竟,祖国的花朵是需要滋养的。想起来我曾经一学霸朋友跟我聊天的时候说,“我辛辛苦苦那么多年,不就是为了以后在深圳中学教书吗?”
教育这个行业现在处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状态中:一方面,名牌大学毕业出来的高学历学生在内卷,找不到高薪工作。另一方面,当教师可以获得高收入,好的待遇,然后培养出一批找不到高薪工作的学生,之后他们又去当教师。
是不是很有意思?深圳这地方,劳动力便宜,有高学历的劳动力呢?也不贵,反正不够老师贵就行了。从教热这一现象的出现,真的是说明现在学历通货膨胀严重了,高薪岗位不够,还不如当老师教多点廉价劳动力出来。
蛋糕做不大,就只能反复吃下一代的红利,因为下一代的家长也没辙。深圳正在变得像香港,也在变得像韩国,学历高也找不到工作。
其实,现在的官方主流思想虽然没有明说,但事实摆在眼前就是:工作岗位真的不够了,你们要自己想出路了。即是说,你们得自己做小生意,创业谋生了。
这是很多做题家所无法接受的,因为这会让自己读过的书,做对的题,拿下的学历失去意义。而且这是一种全新的领域,和考试做题完全不一样,会失败,没什么人敢玩。所谓的大学,也不过是为减轻就业压力而延迟4年做的扩招而已。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掉。
当了教师,算是卷出头了,不用自己去想着怎么谋生了,而那些还在做题的人,他们仍然要面对内卷的环境。我建议那些读书读得不是很6的人,赶紧想一下别的出路吧。没人能救你了,你得自救了。这不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大环境就是这样,你完全可以一边抱怨一边坐以待毙。现在的大学是不保就业不包分配的,那个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一个清北博士出身的深圳中学教师去海边度假,看到一个穿着深圳中学校服的半大小子在海边晒着太阳打游戏。
博士教师忍不住问道:现在是上学期间,为什么你不努力学习?
半大小子: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博士:如果你努力学习,你将来就能考上清华北大。
小子:为啥要考清华北大?
博士:考上清华北大你就能找一个好工作,比如深圳中学教师岗。
小子:考上清华北大就能去深圳中学?
博士:也不是,现在起码博士起步,博士后比较稳。
小子(指着校服):那么辛苦干嘛?那你看我是哪的?
博士: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去深圳中学工作,而不是上学。
小子:我为啥要去深圳中学工作?
博士:那样你就有钱有闲,可以来海边晒太阳。
小子指着手机:那你现在看我在干啥?
博士:你怎么不明白,你现在是学生,还得学习,不能像我们教师一样休假。要知道休假,不但需要有钱,还需要有时间。学生两者都不具备。
小子:休假要花多少钱?
博士:一般只有到我这个收入的人才休得起。
小子:你每年赚多少钱?
博士:不多,也就40个W吧。
小子:那还真不多,我一年压岁钱都50个w。
博士:????压岁钱是你爸妈帮你掌管的,不算你的钱。
小子:那你觉得我为什么有钱来海边?
博士(觉得哪里不对,重来):如果你好好学习,考上清华北大,就能靠自己的能力赚到这么多钱,以后在深圳买房买车。
小子:为什么要买房?
博士:你买了房就能在深圳安居,成为真正的深圳人!
小子(拿出4403开头的身份证):你说的是这个?
博士(接过身份证仔细看看):你家住在xx小区?
小子:对啊。
博士:那我们是邻居啊,我也住在哪个小区,还在你家隔壁。当年你爸妈一定很努力,考上了清华北大,才买得起这么好的小区吧?
小子:????我爸妈初中都没读完。
博士:不可能。
小子:骗你干啥。
博士:那他们怎么有钱买这么好的房子?
小子:嗨,我家的厂房当时拆迁,在这个小区分了10套。10套都连在一起,除了一套自住外,其余9套都租给了你们这群博士教师。
博士(泪流满面,没想到休假巧遇房东儿子):原来是少房东,请受我一拜。
小子摆摆手:对了,你刚才要跟我说什么来着?
博士:那个啥,太阳有点晒,我先走了...
传承文明本来就是人类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
中学教师的工作,可能是文明传承最重要的环节,但这份工作的意义远远被低估了。
首先深圳教师的待遇是全国最高的,一年30万都是很常见的,这么高的工资已经足够吸引很多幻彩花生的博士来当老师了。
而且深圳教师岗位有个大招:保证子女入学,要知道一线城市留不住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学区房太贵,强行留下来子女上学问题解决不了,而当老师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要知道一个深圳的顶级学区房价格都是千万以上,这个大招直接帮人省了几千万,在深圳当码农得卷多久才能给子女卷出同样的入学资格?别看深圳码农赚的多,实际上码农都羡慕老师的生活,当老师的话子女上学问题直接解决了,而且可以和家人孩子有充分的相处时间,带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了。如果进了深圳外国语学校(四大名校之一)这种小初高都有的学校,那就直接完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全频段覆盖,怎么看都是很值得的。
所以一旦在深圳当老师,那么留深的难度直接从地狱难度变成easy模式,更何况教师这个工作更稳定,而且学校还会给老师配人才房,给住房补贴之类的优惠,只能说当老师yyds。
老师这个工作非常好,但是岗位有只有这么一点,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疯狂内卷,门槛也会越卷越高,最后卷到博士也不奇怪。
如果再继续卷下去,估计哪一天就和北京四中,人大附中一样,都是海外名校博士来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