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开端》14-15集?

回答
《开端》的第14集和第15集,可以说是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是槽点和泪点齐飞的阶段。这两集围绕着肖鹤云和李诗情寻找炸弹真相和阻止爆炸展开,情节紧凑,情绪张力十足,但同时也有一些观众觉得略显生硬和刻意的地方。

先说说第14集。

这一集主要聚焦在李诗情和肖鹤云试图寻找藏匿在公交车上的炸弹。他们有了前几轮循环的经验,对一些关键人物的行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比如,他们更加警惕地关注着那个拿着保温杯的中年男人(也就是后来的“老狗”),以及那个行为有些古怪的年轻男人。

亮点:

紧张氛围的营造: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两人对爆炸的恐惧和救人的决心也越发强烈。每一秒钟都像被拉长,他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公交车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可能是目标,也可能是帮助他们的人,这种不确定性让观众也跟着提心吊胆。
细节的挖掘:这一集开始深入挖掘锅姨的背景故事,通过李诗情和肖鹤云的观察和试探,我们逐渐了解到锅姨身上隐藏的悲伤和她与女儿之间的复杂情感。她那个破旧的帆布包,成为了她内心世界的载体,里面的照片和女儿的名字,一点点揭示了她的动机。
人物弧光的初步显现:锅姨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在这几集里得到了更深刻的展现。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制造炸弹的恶人,而是一个被伤痛折磨、试图用极端方式来获得“正义”的母亲。这种转变是引人深思的。

一些观众可能觉得略显不足的地方:

信息传递的效率:虽然信息量很大,但有时候感觉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过于“巧合”或者有些生硬。比如,锅姨为什么会突然暴露自己的一些细节,或者他们在公交车上“恰好”能听到一些关键对话,可能需要观众的“脑补”和接受一定程度的戏剧化处理。
逻辑上的小瑕疵:毕竟是科幻设定,一些细节上的逻辑处理可能无法做到滴水不漏,比如他们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精准找到炸弹,或者如何说服一些不配合的人。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故事的整体节奏和情感所掩盖。

接下来是第15集。

这一集可以说是矛盾激化,情感爆发的集数。锅姨的身份正式揭晓,她与她女儿的悲剧故事也得以详述。同时,李诗情和肖鹤云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他们不仅要阻止爆炸,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道德困境。

亮点:

锅姨悲惨过往的揭露:这一集的情感核无疑是锅姨的故事。她女儿的遭遇(被公交车司机酒驾撞死),以及她因此而经历的绝望和无助,让她的行为有了“理解”的维度。虽然她的方法极端错误,但作为母亲的痛苦和对正义的渴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段戏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张力十足。
“我们都是受害者”的共鸣:锅姨的女儿本身也是一个无辜的生命。她的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悲剧,让观众意识到,在这个事件中,很多看似加害者的人物,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创伤。这种“谁不曾是受害者”的视角,为剧情增添了厚度和深度。
肖鹤云的成长与担当:肖鹤云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被动卷入,到后来的主动承担责任,他展现出了一个普通人面对危险时的勇气和智慧。他对李诗情的情感也逐渐加深,两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和信任成为了支撑他们走下去的重要力量。
关于“和解”的探讨:即使是悲剧,最终也需要一个解决的出口。锅姨的故事,虽然以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呈现,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社会对受害者的关注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当然,电视剧并没有简单地“洗白”锅姨,而是呈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一些观众可能觉得略显生硬或引人不适的地方:

情感的爆发点过于集中:锅姨的情感爆发,虽然感人,但可能在一些观众看来,其细节的铺垫或许可以更自然一些,让观众的情绪能够更平缓地过渡到高潮。不过,考虑到戏剧的需要,这种集中的情感爆发也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心。
道德困境的极端化:为了突出矛盾,有时会把人物推到非常极端的道德困境中。例如,如何处理锅姨身上的炸弹,以及如何面对她的绝望,这都是极其困难的选择,但戏剧化的呈现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理想化”或者过于戏剧化。

总的来说,《开端》的第14、15集是 承上启下 的关键集数。它们在继续推进主线剧情、揭示真相的同时,也深入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锅姨这个角色的复杂性。这一部分的亮点在于其 情感的深度 和 人物塑造的饱满,虽然在细节的处理上可能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整体上成功地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顶点,为接下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这两集也成功地让观众开始思考,在一个看似简单的爆炸事件背后,隐藏着多少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创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平平无奇又勉强合格的结尾。

单从剧情讲,这个结尾不如原著,如果原著结尾能打个7、80分,剧中结尾最多60、65。

靠最后关头感化司机放弃犯罪,给我一种春晚小品似的教育性结尾,过于生硬,也不合情理。前期办案精明的警察仿佛集体降智了,勇敢形象到是突出来了。

但如果完全按原著拍,锅姨和司机俩人在逮进去之后,警察才查明真相,而且最后色狼也没抓着,那即便这是个网剧,它也铁定过不了审。

而且不论哪个结局,都没有解释循环的原因,反倒是小说的结局里给了一些猜测,稍微圆了一下剧情,漏洞更少。

其实如果两个结局能中和一下,或许会更好一点。前半部分按照小说,靠着乘客帮忙和警察的努力抢下炸弹,后半部分可以按照剧中的模式,警察找辅导员联系相关同学查明真相,逮住公交车上的色狼,给王萌萌的父母一个交代。

既便是如此的中和性结尾,也显得有些消极,没有这俩人搞爆炸案,就没有人主动查明真相,会给人一种不出大事情警察就不努力办案的错觉,有些大案看影响的影子,同样有可能过不了审。

在当前的舆论氛围和审批制度之下,可能这个结尾已经是能做到的最好结果了。只是有些显得平淡,有些对不起前面的精彩铺垫,也很难引起观众的反思(如果不是最近时事这么巧合的话)。

我喜欢一个圆满的结局,但不喜欢这么刻意的圆满的结局。编剧在剧中其实已经埋了一些引子,比如那个色狼也有女儿,但还是有一些力差一筹的感觉。这点还不如原著更能给人反思,王蒙蒙的悲剧是由于网络舆论造成的,但是王蒙蒙的真相也是网络舆论查清的,正好与最近时事相对比,颇具讽刺意味。

在细节方面,正午阳光值得表扬,感情线倒是收尾得出乎意料的好,完全没有言情剧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没有刻意的矫揉造作,实实在在算是一个小惊喜。

总结,这部剧开头可以打九十五分,中间的也可以打九十分,除了个别情节水灌得略多,广告有点生硬,但这个结尾,真的是看得不畅快,拉低了整部剧,整体而言可以达到七十以上,算是几年来少有我能完整看完的剧。

实话说这个剧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远不如当年我看《非自然死亡》给我的震撼大,之所以还能给这么高的评价,全凭国内同行的衬托呀( ̄∇ ̄)


Ps:

当年看《非自然死亡》,前面两集觉得今后国产剧组努努力,或许能做到,直到那个失去女朋友的小哥,一刀捅了她那个闺蜜,在女主的阻拦下又坚决捅了第二刀,我当时就心想完了,国产剧永远达不到这样的高度(ー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开端》的第14集和第15集,可以说是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是槽点和泪点齐飞的阶段。这两集围绕着肖鹤云和李诗情寻找炸弹真相和阻止爆炸展开,情节紧凑,情绪张力十足,但同时也有一些观众觉得略显生硬和刻意的地方。先说说第14集。这一集主要聚焦在李诗情和肖鹤云试图寻找藏匿在公交车上的炸弹。他们有了前几.............
  • 回答
    《开端》:一场循环的生死时速,一次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度拷问《开端》,这部剧火了,而且火得理所当然。它不像某些爆款那样昙花一现,而是凭借其独特的设定、精巧的剧情和深刻的内核,在观众心中留下了长久的印记。如果让我来评价它,我想说,这是一次将惊悚悬疑、青春成长与社会批判巧妙融合的成功尝试,它不仅提供了一场扣.............
  • 回答
    电视剧《开端》的结局堪称近年国产悬疑剧中的一股清流,它以一个既有张力又充满温情的结局,回应了观众对于主角命运、时间循环的解答以及正义的期待。评价其结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核心主题的回归与升华: 对生命的珍视与守护: 《开端》的内核始终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无辜生命的守护。结局中,李诗.............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开端》第1113集,这几集可以说是将整个故事推向了白热化,也让我们看到了男女主角在不断循环中的成长和变化。第11集:绝望的边缘与一丝曙光这一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绝望感被拉到了顶点。李诗情和肖鹤云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循环,每一次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眼看着爆炸的倒计时一步步逼近,那种无力.............
  • 回答
    《开端》播到第九、十集,可以说是将观众的胃口吊到了顶点。前面几集铺垫了庞大的时间循环和人物关系,到了这个阶段,剧情的齿轮开始更加迅猛地转动,悬疑感和情感张力都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从叙事节奏来看,这两集堪称“快准狠”。以往的集数,可能还会花一些篇幅去展现主角们在循环中的摸索和试探。但到了第九、.............
  • 回答
    白敬亭和赵今麦主演的《开端》,这几年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刚开始看的时候,是被那股子“无限流”的劲儿给吸引住了,但看完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循环故事,而是更像一个精巧的社会观察器,把许多现实的痛点都剖开了,让人一边看得心惊肉跳,一边又忍不住去思考。首先,从故事设定来说,《开端》的脑洞确实很大。.............
  • 回答
    说到《那年花开月正圆》,这剧我可是从头追到尾的,当时周围追剧的朋友们也都是议论纷纷。要说它到底好不好,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而且不能一概而论。先说说它的“好”,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周莹这个角色,太立住了! 这是我最深的感受。孙俪把周莹演得活灵活现,那种从一个江湖野丫头,被逼着嫁进沈家,然后一.............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曾许诺》这部剧。说实话,一听到“黑华夏黑黄帝”这几个字,我这心里咯噔一下。毕竟,咱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符号,那可是带着敬意的。黄帝,那可是咱们中华文明的开端,是民族的象征。如果一部作品,尤其是以神话传说为背景的作品,上来就“黑”,那可真得掂量掂量了。《曾许诺》这个IP,本身就挺有争议.............
  • 回答
    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光环》真人剧,这消息一出来,简直就是给无数《光环》粉丝打了一剂强心针。毕竟,谁不认识斯皮尔伯格?这位在电影界呼风唤雨的大神,他出手的东西,质量上总是能让人放心。所以,当听到他要为《光环》真人剧“站台”的时候,期待值瞬间就飙升了。先说说为啥这消息这么劲爆。《光环》这个IP,那可是游戏.............
  • 回答
    小米等智能电视在开机和关机画面植入广告这件事,说实话,是挺让人又爱又恨的。爱呢,是冲着小米电视本身性价比高、功能全,这几年做得确实不错,很多家庭都成了“米粉”。但恨呢,就是每次开机那十几秒,甚至几十秒的广告,看着就有点糟心。为什么厂商要这么做?首先,得明白厂商的逻辑。智能电视本身硬件利润空间可能不像.............
  • 回答
    “首批电竞本科生几乎没人从事电竞”——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扎心,也确实触及了一个挺现实的问题。但要评价这句话,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这句话为什么会引发关注?首先,这背后有一个很直观的逻辑:大家花了几年时间、花了不少钱,学了一门“电竞”的专业,结果毕业了却没去做和电竞相关的“正经事”。这放在任何一个普通.............
  • 回答
    最近腾讯游戏针对LPL电竞圈的一些现象发布了一篇反思文章,标题很抓眼球:“喷子太多狂带节奏,选手甩锅不敢开团”。这篇文章触及到了当前LPL发展过程中一些比较敏感也比较普遍的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这篇文章点出了“喷子太多狂带节奏”的现象。这在任何一个热门的电竞圈,甚至体育圈都是一个普遍存在.............
  • 回答
    电视剧《觉醒年代》(2021年)作为中国首部以“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为背景的革命历史剧,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广泛讨论,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中的重要作品。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为核心人物,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封建制度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剧烈变革过程。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部剧进.............
  • 回答
    电视剧《大决战》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大叙事作品,它以极其详实和全景式的视角,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作为一部献礼剧,它的制作之精良、阵容之强大、主题之鲜明,都使其在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整体评价:《大决战》是一部史诗级巨制,它在.............
  • 回答
    电视剧《亮剑》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战争题材电视剧之一。自2005年播出以来,它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要评价《亮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硬核的战争场面与写实的军事风格:《亮剑》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对战争场面的刻画。它.............
  • 回答
    电视剧《突围》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它聚焦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复杂的利益博弈、人性的挣扎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作为《人民的名义》姊妹篇,《突围》无疑承载了观众很高的期待。要评价《突围》这部剧拍得怎么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剧本与剧情: 优点: 题材.............
  • 回答
    电视剧《人民的正义》作为《人民的名义》的姊妹篇,自然承载着观众极高的期待。要评价这部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剧情、人物、主题、制作水准以及与《人民的名义》的比较。整体评价:《人民的正义》在继承《人民的名义》的“正义”精神和反腐主题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总体而言,它未能达到《人民的名.............
  • 回答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一部穿越时空的国民级喜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电视剧自2000年首播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亿万观众,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这部剧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鲜活的人物塑造、巧妙的剧情设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创新演绎,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题材转化为老少皆宜的国民级喜剧.............
  • 回答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引起巨大轰动的反腐题材电视剧。自2017年播出以来,它不仅收视率屡创新高,更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讨论,甚至被誉为“现象级”作品。对这部剧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题材的现实主义与突破性: 深刻的现实关照: 《人民的名义》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对当.............
  • 回答
    如何评价电视剧《生逢灿烂的日子》?《生逢灿烂的日子》作为一部年代剧,无疑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普通家庭,特别是那四个性格迥异的兄弟的成长历程,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迷茫、希望与失落。这部剧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