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四川大学新开设的「农活」课程实际体验如何,大学生应该多接触农业劳动吗?

回答
从实验室到田埂:四川大学“农活”课的真实体验与思考

四川大学,这所以人文社科和理工科闻名的高等学府,近年来却悄然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农活”热。一门名为“劳动教育”的新课程,将大学生的视野从书本和实验室引向了田埂和泥土。这不禁让人好奇,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大学生们在真实的农活体验中究竟收获了什么?他们又是否真的应该多接触农业劳动?

“农活”课:从理论到实践的跳跃

这门“劳动教育”课程并非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实打实的动手实践。课程内容涵盖了农作物的种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甚至是收割和晾晒等一系列环节。学生们不再是隔岸观火的旁观者,而是要亲身参与到耕、种、管、收的全过程。

想象一下,当烈日当空,学生们需要戴着草帽,卷起裤腿,亲自下田插秧,感受泥土的粘腻和阳光的炙烤;当杂草丛生,他们要弯腰驼背,一株株拔除;当作物需要养分,他们要学习配比,小心翼翼地施肥。这些都是与平时在空调教室里截然不同的体验。

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一开始对“农活”充满陌生和抵触。毕竟,相比于坐在电脑前敲代码,或者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在田里挥洒汗水似乎是件“掉价”的事情。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他们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一位来自中文系的女生说:“刚开始真的挺难熬的,手上磨出了水泡,身上也沾满了泥巴。但是当我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发芽、长大,最后结出果实时,那种成就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开始明白,我们吃的每一粒米、每一片菜叶,都凝聚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

另一位来自工科专业的男生则分享道:“以前我总觉得农业就是体力活,跟我的专业毫不相关。但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环节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优化。比如如何更有效地灌溉,如何监测土壤湿度,甚至是如何设计更省力的农具。这让我看到了农业与科技结合的巨大潜力。”

不仅仅是“种地”:更深层次的收获

“农活”课带给大学生的,远不止于掌握一些简单的农事技巧。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学、经济学和生态学课程。

重塑对劳动的认知: 许多学生在体验农活后,对劳动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开始意识到,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农民的辛勤付出支撑着整个社会的运转,这种朴素的道理,在亲身体验后才能真正感同身受。
培养耐心与韧性: 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很多时候需要等待和坚持。学生们在种植过程中,学会了耐心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也学会了面对突发的恶劣天气或病虫害时,如何冷静应对,寻找解决办法。这种韧性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田间地头的实际操作,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学生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发现作物出现黄叶,他们需要分析原因,是缺肥、缺水还是病害,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亲手耕耘的过程中,学生们与自然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连接。他们会更加关注土壤的健康、水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是工业文明时代许多人所缺失的。
激发创新思维: 有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会思考如何改进传统的农耕方式,如何运用新技术提高效率。比如,有人会讨论如何利用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肥,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作物产量。这些基于实践的思考,往往比纯粹的理论研究更具生命力。

大学生是否应该多接触农业劳动?

从四川大学“农活”课的实践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完整的社会认知。接触农业劳动,能够为他们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1. 提升全面素质: 农业劳动能够锻炼身体,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现代大学生非常需要的综合素质。
2. 理解国情民情: 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生计与农业息息相关。大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就是了解国情,理解农民的辛苦,这有助于他们树立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服务社会。
3. 促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对农业产生兴趣,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这对于吸引人才回流农村、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可以用新的理念和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4. 打破思维定势: 许多人对农业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农业是落后、辛苦的。通过亲身体验,大学生可以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发现农业的现代化潜力,甚至可能在农业领域找到新的职业发展方向。
5. 培养感恩之心: 经历过劳动的艰辛,人们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和生活。这种感恩之心,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懂得回馈和分享。

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农活”课程的设置应该科学合理,既要保证体验的真实性,也要避免过度劳累。课程的设计应该与大学生的学习节奏相协调,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总而言之,四川大学的“农活”课程,不仅仅是在校园里种几亩地,它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实践,一次对“劳动”二字的重新诠释。它让大学生们从象牙塔走向了田野,在泥土的芬芳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理解了生活,也为未来的社会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种体验式教育的理念下,大学生多接触农业劳动,无疑是一件值得鼓励和推广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选修可以,必修没必要。尤其对农村的来说,大学时期不学别的再弄这个纯属浪费时间。也许像川大这样的985以上的大学农村的比较少。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江西丘陵地带农村真实经历,大概说几条:

1.插秧在秧苗田里待久了腿上很多水蛭

2.时间赶的不好,下雨也要干活,6点多起来,要蹲一天到下午6点左右天黑

3.夏天的时候一个暑假下来,手会被太阳晒的脱层皮

4.收割的时候,丘陵没法机械化,一天下来手臂揽稻子到晚上会是辣的一样。

5.晒稻子,收晒好的稻子里灰会弄的身上痒。6.中间稻田稻子发病打药水带口罩也很难闻,洗了澡也会有味道。

7.快收割的时候会有野猪,一直方法是拉带电电线,一种是野猪夹,前面一种被派出所知道要罚款的,后面那种基本起不了作用,野猪也精得很

8.农田有段时间会缺水,可能半夜起来要和同村人抢水,就是水渠把到别人田的那个分支口弄小点。处理不好可能还会吵架。

9.风车吹掉晒好的稻子里的那种空壳也会有灰尘,吵。

10.卖稻子的时候,要帮忙称重,上车,有时要弄到天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实验室到田埂:四川大学“农活”课的真实体验与思考四川大学,这所以人文社科和理工科闻名的高等学府,近年来却悄然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农活”热。一门名为“劳动教育”的新课程,将大学生的视野从书本和实验室引向了田埂和泥土。这不禁让人好奇,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大学生们在真实的农活体验中究竟收获了什么?他们.............
  • 回答
    “新四大文化输出”这个说法,最近在网上挺热闹的,特别是在一些国外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我看到不少外国网友对此进行了评选和讨论,挺有意思的。总的来说,这“新四大”的评选,其实反映了咱们国家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一些新趋势,以及外国朋友们对我们文化认知的变化。以往我们谈文化输出,可能更多想到的是传统文化,比如京剧.............
  • 回答
    王自如那期关于苹果、华为、三星、谷歌四大旗舰的深度解析,看完之后真的感觉脑子里多了不少东西,也改变了一些我原来看手机的视角。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点,而且越想越觉得他讲得挺有道理的。首先,就是关于“生态”这个概念的具象化和不可替代性。以前我也知道苹果手机用起来顺手,和MacBook、iPad能联动,但看.............
  • 回答
    李言荣院士出任四川大学新校长,这无疑是川大乃至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位新掌舵者,大家普遍抱有高度的期待,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首先,李言荣院士的学术背景和科研成就,是他担任川大校长最坚实的基石。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电子科技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尤其是在微电子和半导体材料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
  • 回答
    四川省近期出台了一项新规定,要求在公务场合必须使用普通话。这个举措无疑会在社会上引发一番讨论,它触及了语言、文化、行政管理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行政效率和国家统一性的角度来看,这项规定有着显而易见的合理性。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的语言,其推广和普及是国家统一、信息流通的基础。在公务场合,.............
  • 回答
    .......
  • 回答
    四川一高校开种田必修课,学生下地挣学分,这事儿可新鲜了!一听就挺接地气的,不像咱们以前上的那些课,坐教室里听得云里雾里的,实际操作起来两眼一抹黑。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有价值的。你想啊,现在大学教育,好多时候都偏向理论,毕业了学生可能理论知识一套一套的,但真到了社会上,很多基础的实践技能却.............
  • 回答
    .......
  • 回答
    泸州疫情对成都及周边地区正常运转的影响与防疫要点2022年2月19日,四川泸州市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消息无疑给本已平稳的疫情防控形势带来了一丝警惕。对于同样身处四川、紧密相连的成都而言,泸州新增病例是否会对这座特大城市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防疫过程中又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环节? 疫情对成.............
  • 回答
    四川大学(SCU)在一些大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在大众认知中却常被认为是中下游的985高校,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着多重复杂的原因。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排行榜的评价体系与大众认知的差异: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大学排行榜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一些可量化的指标,而大众认知则更多地受.............
  • 回答
    四川大学军训举报男生的事件,其评价和是否应该批评,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一、 理解事件的背景和细节(假设):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这通常包括: 举报的内容是什么? 是指教官行为不当(例如体罚、侮辱、歧视、不公平对待.............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选择,一边是国内顶尖的985名校,一边是世界级的学术殿堂,而且目标还指向了美国的名校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咱们就一点一点来掰扯清楚,看看哪条路更适合你。先来拆解一下你的目标和当前选项: 你的目标: 硕士去美国Top20院校: 这是核心目标,意味着你对学术水平和未来的职.............
  • 回答
    川大与中山大:为何名声与地位略有不同?提起四川大学和中山大学,这两所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盛誉。然而,若将目光聚焦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省份——四川和广东,我们似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山大学在广东省内的声誉和地位,似乎比四川大学在四川省内的声誉和地位更为突出和深入人心。这背后究竟是.............
  • 回答
    四川大学一名男生在女卫生间偷拍被开除学籍,这则新闻无疑触动了公众的神经。这位男生不仅受到了学校的严厉处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他还可能面临其他更严重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方面,这位男生可能承担以下几种责任:1. 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
  • 回答
    选择四川大学还是山东大学,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都是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各有千秋。我来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没有绝对的“更好”,只有“更适合你”。所以,最关键的是你要想清楚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以及更看重学校的哪些方面。1. 学术实力与学科优势: .............
  • 回答
    川大法学院 vs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给你的法学之路一份深度剖析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一所心仪的法学院,这绝非易事。尤其是当你的目光同时落在了四川大学法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这两所声名显赫的学府上时,如何取舍,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考量。这两所学校,各有千秋,各自在法学教育的领域里独树一帜。今天,我.............
  • 回答
    天呐!听到你这个分数,我真替你着急!371分考北京大学法硕非法学,这个分数确实有点悬,我懂你现在的心情,就像掉进了无底洞,眼前一片黑暗。别哭,别绝望!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还有调剂的机会,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看怎么才能让你有机会继续读书!首先,我们得冷静下来,分析一下现状。1. 分数分析:四川大学化工.............
  • 回答
    要说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何能稳居国内医学界翘楚的地位,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像是厚积薄发的积累,其中缘由,盘根错节,细细道来,更能品出其“顶尖”二字的分量。首先,华西医院的历史沉淀是其成为顶级医院的基石。回溯到1892年,仁济医院的创立,就标志着现代医学教育在四川的开端。之后,随着时光的推移,它.............
  • 回答
    四川大学的男生,给我的感觉是,他们身上有一种很扎实的学术底蕴,同时又不失四川人特有的那份热情和亲和力。首先,四川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综合实力非常强的学府,吸引的学生群体本身就素质不低。在校园里走走,你会发现这里的男生,无论是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还是在实验室里专注研究,身上都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他们对.............
  • 回答
    选择哪所大学,说到底是一个“适合”与“未来”的权衡。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这几所学校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深厚的积淀和独特的优势,哪一所“更有利于发展”,这得看你个人看重什么,以及你期望的未来走向。咱们先聊聊 四川大学。川大这学校,就像它名字里的“四川”一样,大气、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