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塞拜疆的故土都被伊朗占了,活在伊朗统治下的同胞比本国还多,为何不南下和伊朗一决生死却和亚美尼亚打?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误解的问题,它涉及阿塞拜疆的历史、民族认同、地缘政治以及与邻国(伊朗和亚美尼亚)的复杂关系。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个关键的认知误区:“阿塞拜疆的故土都被伊朗占了”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或者说,它是一种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视角,但从国际法和现实政治来看,情况远比这复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 阿塞拜疆与伊朗的民族构成与历史渊源:

伊朗的“南阿塞拜疆”: 在历史上,伊朗北部的大片地区,特别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伊朗的东阿塞拜疆省、西阿塞拜疆省、阿尔达比勒省以及赞詹省,都曾是古阿塞拜疆王国或以阿塞拜疆语(突厥语支的一个分支)为主的突厥语族聚居区。这里的居民,我们称之为“伊朗阿塞拜疆人”或“南阿塞拜疆人”,他们是伊朗最大的民族之一,约占伊朗总人口的1520%(数量上确实比独立的阿塞拜疆共和国人口多)。
历史的分裂: 这片土地真正与伊朗分离,并最终形成独立的阿塞拜疆国家,是在19世纪初俄罗斯帝国扩张时期。通过两次俄波战争(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波斯(伊朗)帝国被迫将高加索南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罗斯。这片被割让的土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独立的阿塞拜疆共和国(北阿塞拜疆)以及周边的一些地区。因此,从地缘政治和历史疆域的角度看,现在的阿塞拜疆共和国是历史上高加索阿塞拜疆人聚居区的一部分,而伊朗的阿塞拜疆地区则是“未被分离”或“留在伊朗的”部分。
民族认同的差异: 尽管“南阿塞拜疆人”和“北阿塞拜疆人”(即独立阿塞拜疆共和国的公民)在语言、文化和种族上有着深厚的联系,但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长期的政治分离,特别是“北阿塞拜疆”在苏联统治下的发展,使得两地人民的政治经验、社会结构和国家认同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分化。伊朗的阿塞拜疆人虽然有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但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被统治民族的身份存在于伊朗这个多民族国家之中。

2. 为何不南下与伊朗“一决生死”?

军事实力悬殊: 现代伊朗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拥有相对庞大的军队和工业基础。而独立的阿塞拜疆共和国,虽然在军事上有一定投入,但与伊朗相比,在整体实力上存在明显差距。贸然发起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国际法和主权: 伊朗是一个主权国家,其领土完整受到国际法的保护。任何旨在颠覆其领土完整的军事行动都会招致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甚至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地区冲突。
内部稳定问题: 如果阿塞拜疆共和国试图以武力干涉伊朗内政,这可能会在国际上被视为侵略行为,并可能引发伊朗国内对其阿塞拜疆族裔的镇压,从而给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带来更大的灾难,而非解放。此外,这也会严重损害阿塞拜疆共和国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非暴力民族运动的可能性: 实际上,在伊朗的阿塞拜疆人中间,确实存在着要求更大自治权、语言文化保护甚至更大政治权利的呼声。这些诉求往往通过非暴力、文化和政治的方式表达,例如出版物、学术研究、文化活动等。然而,这些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以及伊朗政府对其采取的政策,都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将这些诉求简单地比喻为“南下与伊朗一决生死”,过于简化了现实。

3. 为何与亚美尼亚“打”?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长期存在的冲突,核心是围绕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在阿塞拜疆境内,但主要由亚美尼亚族居住)的归属问题。这块地区在苏联时期被划入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其大部分人口是亚美尼亚族,有着强烈的独立或加入亚美尼亚共和国的愿望。
历史恩怨与民族矛盾: 高加索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聚居、民族矛盾复杂的地区。在苏联解体前后,关于卡拉巴赫的民族归属问题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导致了战争和人员伤亡,以及大规模的族裔驱逐。双方都认为对方侵占了自己的土地,并且都抱有深刻的历史民族仇恨。
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从阿塞拜疆的角度来看,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及其周边被亚美尼亚占领的地区,是其国家法理上的领土。收复这些领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体现。对于一个刚刚独立不久的国家来说,这是一种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驱动力。
战略地理与地缘政治: 卡拉巴赫地区的地理位置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同时,亚美尼亚与伊朗是传统盟友,而土耳其(阿塞拜疆的坚定支持者)与伊朗关系则较为复杂。这种地缘政治的交织,也使得卡拉巴赫冲突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还牵扯到地区大国的力量博弈。
国际社会对两国争端的反应: 国际社会对卡拉巴赫冲突的态度是分裂的。虽然大多数国家承认卡拉巴赫是阿塞拜疆领土,但亚美尼亚在冲突中的军事行动和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也使得问题变得棘手。

总结来说,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的冲突,是由于历史遗留的民族矛盾、领土归属争议以及国家主权认同驱动而引发的直接冲突。而阿塞拜疆共和国并未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原因在于伊朗的国力、国际政治的现实以及对境内阿塞拜疆族裔的潜在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那些生活在伊朗的阿塞拜疆人,他们的诉求更多地体现在民族权利和文化保护的框架内,而非立即的武装冲突。

将阿塞拜疆的政治行为简单地解释为“对伊朗的畏惧”或“战略失误”是片面的。这是一个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民族和地缘政治环境中,一个新兴国家为维护自身主权和民族认同所做的复杂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个国家的情况和这个描述非常相像——

墨西哥的故土,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这些,都被美国侵略占领了,活在美国统治下的同胞比本国还多,为何不北上,和美国一决生死?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估计埃苏丹要是听到这个设想,第一反应肯定是:我明白了,你这个希帕西还是吃得太饱。明天开始,你把圣索菲亚清真寺给我打扫干净,一遍不够,要一天三遍!

你是不是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有什么误解?

我们就简单来对比下两国国力数据:

阿塞拜疆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480.48亿美元。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内生产总值 (2017年),4453.45亿美元。(十倍碾压)

伊朗军事实力:武装力量总兵力约60.5万人,动员部队约40万人。

国防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组成,总兵力约为30.5万人,其中,陆军约25万人,编成17个师和14个独立旅。主要装备有坦克1500辆,其中250辆T-72、100辆T-62、500辆T-55、150辆M-47、150辆M-60等,非作战坦克数百辆,主要是T-55型。装甲运兵车1200辆,其中BMP型400辆、BTR型400辆1、M-113型250辆等。火炮2300门,其中自行火炮约300门(主要型号为M-107和M-109)。陆军航空兵装备100余架各型直升机和运输机。海军2万人,编成波斯湾阿曼海舰队、2个海防区和3个陆战队营,主要装备有各型舰艇近70艘,其中3艘"基洛"级潜艇、3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直升机和运输机等海航机近70架。空军3.5万人,编成25个中队,拥有各型飞机9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270余架,主要机型包括米格-29、苏-24、F-4、F-5、歼-7等。

革命卫队总兵力约30万人,其中,陆军约26.2万人,编成27个师和16个独立旅,主要装备有坦克500余辆、装甲运兵车500余辆,火炮1000余门。海军2万人,编成3个海防区,主要装备有各型巡逻艇150余艘、导弹快艇21艘和岸防导弹等。空军1.8万人,编成8个中队、3个地地导弹旅和1个防空导弹旅,装备各型飞机110架、“飞毛腿”B、C等型导弹数百枚。

全球武力排名,伊朗排十四,阿塞拜疆排52。

波斯帝国好歹也是有名有姓的体面人,地区小霸,什叶派之弧玩得飞起,背后有俄罗斯和中国两大流氓撑腰,连霸气侧漏的美国都要捏着鼻子忍下去。想要敲打伊朗的超级大V博尔顿把自己都给锤凉凉了。

在伊朗看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是真的菜鸡互啄啊!

阿塞拜疆何德何能可以与波斯帝国相提并论?他背后的山寨版奥斯曼帝国何德何能可以和中俄同日而语?

阿塞拜疆虽然是伊斯兰国家,可是人家并不笨啊,你为什么非要人家鸡蛋往石头上碰?

你和阿塞拜疆人民是什么怨什么仇啊?

你和土耳其人民是有什么仇什么怨啊?

是怕阿塞拜疆不够体面,要帮他体面?

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崽卖爷田心不疼!花式左倾冒险主义!

(喵星军事观察组 原创微信公众号)

user avatar

现实原因很简单,打不过,完全就不是一个体量的国家。如果想说历史渊源,那阿塞拜疆对阿国人而言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故土,阿塞拜疆共和国对伊朗阿塞拜疆的宣称根本站不住脚。这里就要讲讲阿塞拜疆的历史了。

首先,阿塞拜疆是什么意思?很多人知道是“火焰守护之地”,但这属于过度解读,这个词的意思其实很直白,“阿特罗帕特斯的领地”,火焰守护是对阿特罗帕特斯这个名字的意译。阿特罗帕特斯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三世手下的米底总督,一个波斯人贵族,在大流士三世败亡后投降了亚历山大。鉴于米底行省面积较大且地位重要,亚历山大对这个行省进行了分割,把阿拉斯河南部的一部分区域赐予阿特罗帕特斯作为领地,后来这片区域便以他的名字命名——阿特罗帕特尼(Atropatene),并最终演化成了波斯语中的阿塞拜疆(Azerbaijan)。

说了这么多,其实关键就一点,阿拉斯河南部。阿拉斯河是古代高加索地区和阿塞拜疆地区的自然分界线,也是现在的阿塞拜疆共和国和伊朗的界河。也就是说,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领土,和历史上的阿塞拜疆地区,基本没什么关系。这块区域曾有过很多个名字,最早是叫阿尔巴尼亚,后来也有阿兰、希尔凡等名字,但就没叫过阿塞拜疆。直到1918年,一群泛突分子趁着俄罗斯帝国内战解体,在高加索南部搞独立。独立成功了得起个国名吧,这群泛突分子致力于“解放被异族压迫的突厥同胞们”,环顾四周,东边是里海,西边是他们的突厥老大哥奥斯曼帝国,北边的内高加索没多少突厥人而且容易受内战波及,所以就盯上了南边以突厥人为主的伊朗阿塞拜疆地区。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就此诞生,想表达的意思很明显——我们就是冲着阿塞拜疆去的。然而此时生活在阿塞拜疆的突厥人知识分子觉得这事儿很操蛋,你们这帮阿兰人干嘛起个阿塞拜疆的名字,所以联名写信给当时的卡扎尔王朝政府,要求抗议。

后来卡扎尔王朝的确提出了抗议,不过还没等抗议出个什么结果,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就被红军给灭了。消灭归消灭,阿塞拜疆这个名字还是保留了下来,因为苏联当局觉得这个名字很有用,可以利用这个去“解放”伊朗阿塞拜疆。而且苏联还比之前那帮泛突更近一步。在30年代末期,苏联人提出了“阿塞拜疆人”这一新的民族概念,把高加索南部以及伊朗境内的定居突厥人全框进去了,在此之前他们一直都是自称突厥人的。阿塞拜疆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成了所有阿塞拜疆人的“家乡”,哪怕有不少阿塞拜疆人别说自己一辈子没去过,连他的祖宗都没去过那里。

二战期间,盟军曾占领过伊朗一段时间,避免他们倒向纳粹。苏联就在伊朗大不里士扶持了一个阿塞拜疆人民政府,准备把伊朗阿塞拜疆割出来,但最终放弃了,一方面是英美施压,另一方面是他们发现伊朗阿塞拜疆的突厥人的独立意愿被夸大了,并没有发生他们预想的热烈拥护人民政府的情况。在苏联军队撤走后,还没等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军队到达,人民政府就被大不里士市民给推翻了。阿塞拜疆苏维埃共和国还是保留了下来,在苏联解体之后独立成了现在的阿塞拜疆共和国。

综上所述,阿塞拜疆共和国其实就是个顶着阿塞拜疆名字的冒牌货,而阿塞拜疆人则是苏联为了吞并伊朗阿塞拜疆地区而生造出来的一个民族,都是在20世纪之后才诞生的政治概念,完全谈不上什么自古以来。现在的小阿利耶夫已经没他老爹那么激进了,相对务实,虽然还是喜欢搞小动作,但在正式场合一般是不会过度刺激伊朗的,对外自称也是高加索阿塞拜疆。对他们而言阿塞拜疆共和国这个名字只有两个作用,一是有限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阿利耶夫家族的统治,二是与伊朗交恶时用来故意恶心他们。吞并伊朗阿塞拜疆?根本不现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误解的问题,它涉及阿塞拜疆的历史、民族认同、地缘政治以及与邻国(伊朗和亚美尼亚)的复杂关系。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个关键的认知误区:“阿塞拜疆的故土都被伊朗占了”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或者说,它是一种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视角,但从国际法和现.............
  • 回答
    在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纳卡地区冲突中,很多人会有“联合国似乎没起什么作用”的感觉,这种感受背后,其实是联合国作为国际和平与安全机构,在处理复杂地缘政治冲突时所面临的重重局限性和现实挑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联合国的职能与授权是关键。联合国宪章赋予了安全理事会维护国际和平.............
  • 回答
    亚美尼亚不进攻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地区,这是一个复杂的战略和政治考量交织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敢不敢”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1. 地理位置与战略劣势:纳希切万,一个位于亚美尼亚西南部、被土耳其和伊朗环绕的阿塞拜疆飞地,它的地理位置本身就为亚美尼亚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
  • 回答
    阿塞拜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有着悠久而复杂的故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就能概括的地方,而是充满了对比、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以及许多值得深入了解的侧面。地理与自然风光:想象一下,你的脚下既有高耸的、被白雪覆盖的高加索山脉,也能感受到里海温暖而辽阔的海风。阿塞拜疆就是这样一个地理上的十字路口。北面,.............
  • 回答
    关于波斯北部呼罗珊和大阿塞拜疆之间大片地区是否曾是突厥语占优势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细致地辨析其历史演变和地理范围。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民族迁徙、政治变迁以及语言文化融合的复杂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确所说的“大片地区”具体指的是哪里。在古代波斯帝国时期,呼罗珊(今伊.............
  • 回答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冲突,主要围绕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地区的主权归属展开,是一个历史悠久、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地区性冲突。要理解这场冲突,需要从历史根源、民族构成、地缘政治以及近期发展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历史根源:千丝万缕的纠葛与民族矛盾 古老地域与民族的交织: 纳卡地区位于亚美.............
  • 回答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冲突,尤其是2020年的那场“第二次纳卡战争”,无疑是近几十年来地区局势中最具爆炸性的事件之一。至于这次冲突是否是阿塞拜疆单方面挑起,以及土耳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冲突的根源与历史纠葛要理解为什么纳卡地区的冲突.............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交流。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对地缘政治事件的看法,以及人们立场变化的可能性。我将尝试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回应,并尽可能地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避免使用过于刻板或“AI味”的语言。首先,我需要声明,我个人没有明确的立场支持某一方,我更倾向于理解事件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国家和地.............
  • 回答
    关于亚美尼亚S300防空导弹系统在纳卡冲突中遭受损失的说法,以及由此引发的“S300系统不行”的论断,这其中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绝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事实上,关于具体损毁情况的公开信息并不完全,并且在战时信息的不确定性很高。但我们可以从技术、战术、情报以及战场环境等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我.............
  • 回答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阿塞拜疆:从泥火山到国家符号谈起阿塞拜疆,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石油、里海,或是那片充满历史沉淀的土地。但如果你认为这就勾勒出了阿塞拜疆的全部,那可就错过太多有趣的细节了。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有着许多鲜为人知却又足够吸引人的故事和特色。1. 泥浆狂欢:地球的“愤怒”还是“赠予.............
  • 回答
    纳卡地区的战火,这团阴影,已经笼罩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片土地太久太久。自1990年代初以来,围绕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这片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属于阿塞拜疆,但主要由亚美尼亚族人控制的地区,两国就如同被诅咒般,一次次地陷入血腥的冲突。最近一次的大规模冲突,无疑是2020年的那场,其惨烈程度和地.............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不少人对阿塞拜疆地理位置和文化认同的误解。实际上,将阿塞拜疆称为“中东国家”,甚至说是“伊朗的后花园”,以及“大家都去阿塞拜疆度假”,这些说法并不准确,需要我们拨开迷雾,好好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阿塞拜疆在地理上,严格来说,并不属于中东地区。 中东的地理范.............
  • 回答
    阿塞拜疆近期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地区采取的一系列动作,无疑给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增添了新的变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战略性的、带有明确政治目标的举措,其背后牵扯着历史恩怨、民族认同、地区势力平衡以及国际社会的复杂反应。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阿塞拜疆的行动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基于长.............
  • 回答
    “哪哪都有土耳其的事儿”,尤其是提到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时候,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地缘政治现实和文化纽带在起作用。想把这个问题说透,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土耳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国家,它更是突厥民族的根源和文化象征。 阿塞拜疆人,虽然在政治.............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涉及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长期存在的冲突,特别是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简称纳卡地区)。以下将从您提出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如何看待15日阿塞拜疆射杀亚美尼亚老年战俘事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形式的虐待、杀害战俘都是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和.............
  • 回答
    亚阿冲突中,以色列对阿塞拜疆的支持,以及不倾向于历史上有联系的亚美尼亚,这其中的缘由是相当复杂的,并非简单地归结于所谓的“可萨突厥血统”。事实上,将以色列对阿塞拜疆的支持直接与亚美尼亚人所谓“可萨突厥血统”联系起来,是一种误解,也忽略了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以及历史叙事中更深层次的考量。首先,让我们厘清.............
  • 回答
    好的,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分析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纳卡冲突的现状、可能的发展以及“死结”的解开之道,力求语言自然、不带AI痕迹。纳卡冲突:一次难以愈合的伤口,未来走向迷雾重重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地区的冲突,其根源深植于历史、民族和地缘政治的复杂纠葛之中。2020年的那.............
  • 回答
    伊朗和阿富汗的突厥语系语言,主要包括阿塞拜疆语和乌孜别克语,其使用情况非常值得关注。这两国都拥有庞大且历史悠久的突厥语族群,他们的语言也因此在当地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伊朗的突厥语系语言在伊朗,最主要的突厥语系语言是阿塞拜疆语(Azerbaijani)。伊朗的阿塞拜疆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伊朗西北部.............
  • 回答
    在深入探讨土耳其与亚美尼亚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可能影响阿塞拜疆之前,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双方地图上的位置和历史的复杂纠葛。只有理解了这些基础,我们才能更清晰地判断土耳其是否存在领土野心,以及潜在的地缘政治动向。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地图上的位置。土耳其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扼守亚欧大陆的交汇点,.............
  • 回答
    阿塞拜疆人,一个在世界舞台上以其丰富文化、悠久历史和独特身份而著称的民族,其形成过程如同地毯上错综复杂的丝线,交织着古老文明的根基、外来民族的融合以及自身顽强的生命力。要理解阿塞拜疆人是如何形成的,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高加索地区漫长的历史长河。古代的奠基: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的遗产阿塞拜疆民族形成的最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