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3月21日发布的「回形针PaperClip × WWF」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

回答
关于3月21日发布的“回形针PaperClip × WWF”合作项目,其核心内容是探讨“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这个话题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同时也可能引发很多解读和争议。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

一、 项目的“意图”解读与表层信息:

首先,最直观的理解是,这个项目以一种极端、甚至是“反讽”的方式来呈现。考虑到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一个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组织,他们的“官方”合作不太可能真的去倡导“消灭森林”。因此,更有可能的情况是:

警示与反思: 项目的真实意图很可能是通过描绘一个“快速消灭森林”的极端场景,来反衬出森林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引起公众对当前森林保护现状的深刻反思。它可能是在用一种极端的“假设”来敲响警钟。
教育与传播: 借助回形针PaperClip这样一个在内容创作领域有影响力的平台,WWF可能希望以一种更具吸引力、更易于传播的方式,将森林面临的威胁以及导致森林消失的因素,以一种非传统但有效的方式传达给更广泛的受众。
公众意识的唤醒: 标题的“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挑衅性的提问,它能瞬间抓住人们的眼球,让他们产生好奇心,进而去了解背后的原因和讨论。

二、 项目可能呈现的具体内容分析(基于对“消灭森林”这一主题的推测):

如果项目真的要“描绘”如何快速消灭森林,它很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而这些方面也是我们评价其内容深度和影响力的关键:

1. 揭示驱动因素:
农业扩张: 特别是为满足全球对肉类、大豆、棕榈油等农产品的需求,大量原始森林被砍伐用于开垦农田和牧场。项目可能会详细展示这一链条,例如:全球肉类消费增长 > 饲料作物(如大豆)需求增加 > 森林被砍伐种植大豆 > 土地退化。
非法采伐与不当林业: 对珍贵木材的贪婪需求,以及不负责任的采伐方式,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项目可能会点出一些具体案例,或者展示非法采伐的全球性网络。
工业化扩张与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化、道路、矿山、水坝等大型工程,常常需要清除大片森林。项目可能会展示这些项目对森林覆盖的直接影响。
采矿业: 某些矿产的开采需要移除地表植被,且往往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对森林生态造成长期损害。
火灾: 自然火灾或人为引起的火灾,尤其是气候变化加剧的干旱和高温条件下,可能导致森林迅速消失。项目可能会探讨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的关联。
种植园经济: 以单一作物(如橡胶、油棕)替换原有森林,虽然在短期内有经济效益,但破坏了生物多样性,降低了生态系统的韧性。

2. 展示加速机制:
全球化供应链: 项目可能会描绘全球化如何加速森林破坏。例如,一个国家的消费需求如何在另一个国家引发森林砍伐,并通过复杂的供应链传递,使得消费者对破坏过程的感知变得模糊。
经济利益驱动: 强调经济利益是如何压倒环境考量的,以及那些推动森林破坏的强大经济力量。
政策法规的缺失或执行不力: 项目可能会指出某些地区缺乏有效的森林保护政策,或者现有政策被腐败、利益集团所侵蚀,导致监管失效。
信息不透明与公众参与度低: 当森林的价值和破坏的后果不被公众普遍认知时,保护森林的动力就会减弱。

3. 描绘后果:
生物多样性丧失: 这是最直接的后果,无数物种因栖息地丧失而灭绝。项目可能会引用一些触目惊心的物种灭绝数据。
气候变化加剧: 森林是重要的碳汇,砍伐森林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速全球变暖。项目可能会用图表展示森林砍伐与碳排放的关系。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 森林的根系有助于固定土壤,涵养水源。森林消失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甚至引发荒漠化。
影响当地社区: 许多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生活方式与森林息息相关,森林的消失会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和文化。
破坏全球生态平衡: 森林在全球气候调节、水源循环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大规模消失会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三、 回形针PaperClip与WWF合作的评价角度:

内容质量与深度: 回形针PaperClip以其精良的制作、严谨的逻辑和生动的可视化而闻名。如果这次合作的内容能够深入剖析森林破坏的机制和后果,并且信息来源可靠(例如,引用WWF的科学研究和数据),那么其评价将是积极的。
传播效果与影响力: 考虑到两个品牌的联合影响力,这个项目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广泛关注。关键在于它能否成功地引发公众的共鸣和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猎奇的层面。
合作的“创新性”: 用“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这样的极端提问来包装环境保护的内容,是一种创新的传播策略。这是否能有效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对问题的重视,是评价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潜在的批评与挑战:
“标题党”的风险: 如果内容没有达到标题所引发的预期,或者过于简化复杂的问题,可能会被批评为“标题党”。
“反讽”的理解门槛: 并非所有受众都能立即理解这种反讽的意图,一些人可能会误解其真实含义,认为是在倡导破坏。
解决方案的缺失: 如果项目仅仅停留在揭示问题,而未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呼吁行动,其影响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批评的精准度: 项目在指责森林破坏的驱动因素时,是否足够客观和精准,避免过度泛化或指责特定群体,这也是需要考量的。

总结一下:

如果将“回形针PaperClip × WWF”发布的“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这个项目理解为一种以极端反讽为手段,旨在警醒公众、激发反思、普及森林保护知识的传播活动,那么其核心的评价点应在于:

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所揭示的森林破坏驱动因素和后果是否基于可靠数据和研究。
传播的有效性与深度: 是否能成功地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公众对森林保护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行动。
创新的价值: 这种“极端化”的提问方式,是否是一种有效的创新,能够突破传统宣传的局限。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项目非常有潜力成为一次成功的环保传播案例,但最终评价还需要看其实际内容呈现的质量和它所激起的社会反响。它不是真的在教你“如何消灭森林”,而是在让你思考“为什么森林在被消灭”,以及“我们该如何阻止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李楠这个办法我觉得最靠谱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咨询师,曾直接参与多项中国从巴西进口绿色大豆的政策研究。

我国早已在行动

早在2016年,国合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在年会上向政府提交了《中国在全球绿色价值链中的作用》报告,政策建议将大豆、牛肉、棕榈油作为重要的试点贸易产品[1]

作为巴西大豆采购的主力,我国民间力量很早就开始行动了。

以中粮集团为例,2017年,中粮就已经利用卫星影像技术来确保巴西的生物乙醇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毁林的现象[2];还和保尔森基金会一起建立了中巴可持续大豆贸易平台,动员并鼓励主要的中国大豆贸易商和跨国粮商发出需求信号,建立绿色供应链,采购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巴西大豆[3]

中国企业一直在积极参与负责任的大豆圆桌会议(RTRS)、可持续大豆贸易平台(SSTP)和大豆可持续发展保障平台(SSAP)等;不仅确保巴西的大豆生产要绿色,我国的大豆生产也一起绿化了:东北地区在RTRS平台的协助下早已开展了负责任大豆生产试点项目[4]

重点说下RTRS,负责任的大豆圆桌会议(Round Table on Responsible Soy)。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06年成立了RTRS,并于2010年采纳了大豆及其他作物生产的自愿性可持续发展标准(voluntary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5]。2013年,第八次大豆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大豆产业协会联合举办了此次会议[6]

当时,中国大豆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登高明确表态:「全球气候问题无国界」,并且表示支持RTRS的工作。

巴西也早就在行动

2005年,巴西就已经启动的大豆+(Soja Plus)项目,包含了「零毁林大豆」的追溯机制。这一项目由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Brazilian Association of Vegetable Oil Industries, ABIOVE)制定并实施,其参与者包括豆农、农村合作社、协会、公司、研究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等,旨在增加巴西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将经济、社会及环境影响纳入考虑,包括如何不断促进巴西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豆+并非认证项目,旨在帮助所有大豆行业成员遵守巴西与大豆相关的法律法规。2011年,大豆+项目在巴西马托格罗索州试行,目前已扩大至巴伊亚州、米纳斯吉拉斯州等主要的大豆产地。2017年,巴西大豆生产商和欧洲大豆采购商建立了正式的合作关系,主要就是根据Soja Plus计划进行评估是否满足采购标准的。

当时WWF的反应是什么呢?大豆项目组长Jean Timmer认为[7]

Soja Plus是一项受欢迎的培训计划,可帮助农民改善其做法。同时,该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一种进步。

2014年全球主要粮商ADM公司也在巴西推出了可持续大豆认证项目,将ADM的大豆种植户登记在册,证明其大豆没有导致亚马逊森林遭受破坏或者雇佣奴工[8]

回形针的视频有失偏颇

WWF要搞RTRS,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为你站台,中粮集团等大宗采购商积极加入,就连东北地区也已经开始了RTRS项目试点;但WWF还觉得不够。

这次,WWF和回形针合作视频里,一直将「相关性」和「因果性」混为一谈。

比如,视频原文认为「大豆种植毁林」,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巴西大豆种植只有极少量位于热带雨林地区,大多数都位于巴西的稀树草原和湿地。我找了两张地图,左边是巴西大豆种植分布图,右边是亚马逊森林覆盖图,看下重叠度,低的可怜。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在森林中大规模开辟大豆田」。

和WWF齐名的另一个NGO @绿色和平 在这一问题上显然客观得多,他们的研究人员Paulo Adario在接受采访时提到[9]

最近几年热带雨林的采伐率持续下降,这就意味着种植大豆的农民不再是砍伐雨林的直接参与者,因为大豆需要大面积种植才具生产效率。

这段话和巴西植物油协会的主席Carlo Lovatelli曾在多个场合的观点不谋而合:

大豆早已不是毁林的主要因素,但很多人仍然存在着这样的偏见和误解。

环保真的只是环保吗?

作为一名环境经济从业者,我们所做的一直是在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点现在我国其实做得越来越好,比如大大那句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确实在各个政策层面都在落地。

但是巴西可以吗?

对于巴西当地贫困的小豆农而言,伐木耕种是其维持生活的基本手段。由于政府的支持,巴西大豆收入从1980年的3.93亿美元跃升至2001年的27亿美元[10];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巴西仅对中国出口大豆就达到了261.1亿美元[11]——就这样,还同比下降了21%!

WWF苦巴西久矣。

2012年4月巴西新修订的《森林法》里一放松了对在林区从事农业的限制,就遭到了环保组织的强烈抗议。在这种舆论压力下,随后巴西罗塞夫总统否决了新《森林法》中放松保护的部分条款,但是最终实施的法案中依然保留了不惩罚小农户非法毁林行为的内容,这主要是出于对大量贫困小农户的生存状况的考虑[12]。当时WWF就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后来也在多个场合diss巴西的新《森林法》、大豆生产和畜牧业发展。

为此,WWF还造出了「零毁林」(Zero Net Deforestation)的概念[13],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砍森林,但砍了之后要种树(森林转换),而且这些新种的树林要能抵消之前砍树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两者相互抵消为零。

但是呢,迄今为止,在不考虑森林总量、净值、合法性等方面的问题时,零毁林还没有标准的计算方法。学界认可度较高的评价方法,一是具有高保护价值(High Conservation Value,HCV),二是高碳库存(High Carbon Stock, HCS)的森林区域不应被砍伐——但这些评估都非常非常缓慢,还很贵,大多数豆农根本拖延不起这个时间,也承受不了这些费用。


巴西:我们穷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种大豆、卖大豆,正规生意不行吗?

WWF:不行,你们毁坏环境了。

巴西:我们有soja plus呀,已经很注意这些问题了,而且动员全国参与了。

WWF:不行,我牵头成立了RTRS、GRSB,你都得参加一下。

巴西:行行行,只要能让我活下去,都行。

WWF:中国,你也参与一下。

中国:行,参与;而且不但参与,我们还主动帮助巴西构建可持续大豆产业链,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绿色产业链的构建。

WWF:……回形针,你过来一下,我给你点钱。

回形针:有钱就行,我来推磨。

WWF:你在中国宣传一下,让大众抵制一下从巴西采购的大豆和牛肉;当然主要是大豆,因为这事涉及到美……

回形针:美……美什么?

WWF:没,没什么。

参考

  1. ^ http://www.cciced.net/zcyj/yjbg/zcyjbg/2016/201612/P020161214518934310876.pdf
  2. ^ http://paulsoninstitute.org.cn/index.php/paulson-blog/2017/03/07/the-power-of-cofcos-greening-supply-chain/
  3. ^ http://paulsoninstitute.org.cn/index.php/paulson-blog/2017/03/07/the-power-of-cofcos-greening-supply-chain/
  4. ^ https://www.allaboutfeed.net/Feed-Additives/Articles/2012/8/Responsible-soy-enters-China-1057644W/
  5. ^ http://wwf.panda.org/what_we_do/footprint/agriculture/soy/responsiblesoy/soy_roundtable/
  6. ^ https://wwf.panda.org/?209140/RTRS-RT8-conference-in-Beijing--reflections-of-a-Brazilian-in-China
  7. ^ https://www.feednavigator.com/Article/2017/01/24/EU-and-Brazilian-players-act-to-foster-more-sustainable-soy-production-and-trade?utm_source=copyright&utm_medium=OnSite&utm_campaign=copyright
  8. ^ 2015年ADM在巴西推出可持续大豆认证项目 以满足欧洲客户需求[OB/OL].水产行业网,2015-05-14 http://www.fisherynet.cn/news/detail2440002.html
  9. ^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CNChina-4235320090415
  10. ^ https://www.globalpolicy.org/component/content/article/162/27896.html
  11. ^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dxfw/nbgz/202001/20200102929569.shtml
  12. ^ 范阳. 新《森林法》主要法规对巴西粮食生产和出口潜在影响分析[D]. 南京农业大学.
  13. ^ WWF. Zero Net Deforestation by 2020-A WWF Briefing Paper. http://awsassets.panda.org/downloads/wwf_2020_zero_net_deforest_brief.pdf
user avatar

其实,引起亚马逊雨林破坏的最大推手不是种黄豆,而是养牛业,可以占到7成左右。

而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是目前巴西牛肉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加起来占到1/3以上。

基本取代了之前欧洲人的份额。

中国人对于亚马逊雨林的破坏有没有责任呢?说实话,是有的。

最近几年,中国进口巴西的牛肉确实呈现出较大的增幅和增速。

所以为啥只找黄豆的麻烦呢?而不找牛肉的麻烦呢?

因为

1.美国也是世界重要牛肉出口商,但因为疯牛病,中国从2004年停止进口美国牛肉(走私另算)

终于,美国牧牛娃们熬了15年啊,禁令终于解除了!

2.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消费市场和最大的增量市场(废话,印度人不吃牛肉),美国人不可能在牛肉问题上招惹中国。

有钱不挣,那还是特朗普吗?

人家可还等着大卖特卖呢。


过于真实,于是缄口不提牛肉的事,就抓着大豆大做文章。

还不是因为特普普非要搞毛衣战,被中国抓住软肋一顿痛打,眼瞅丢失了最大的单一黄豆进口市场。


那可不得急眼er?


巴西不能合理规划农业牧业用地,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不能保护好雨林,甚至放任破坏雨林开发农牧业,这个锅需要巴西政府去背。

中国人要吃肉,但你可以不卖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奈何有人就是要无道取财,然后还要指责有财的人:

你干嘛那么有钱?你干嘛要买我的肉和大豆?

要是这两年,中国真放开了美国的牛肉进口,wwf什么的肯定就不BB了。

要是不放开的话,等着吧,还会有更大的瓜等着吃呢。


总结一下:

1.大豆生产,只占巴西亚马逊雨林破坏的微不足道。中国进口大豆反推过去,不用严格估算也知道,更加微不足道。

2.中国大陆和香港从巴西进口牛肉量大增,客观上这些牛肉的生产牺牲了亚马逊雨林。但是,别国政府不能合理规划生态与牧业的平衡,消费市场不背这个锅。反过来,中国完全可以设置一个环保方面的限制性条件,从消费端促进生产端改进生产方式。

3.美国牛肉即将进入中国市场,不可能在这时用牛肉问题开罪中国。

4.毛艺站以来,中国进口美国大豆锐减,所以一些受美政府资助的NGO跳将出来在中国搞事情,这一点也不稀奇——要是没人搞事情反倒稀奇了。但是,敌人越是搞事情,说明他们被我们揍得越疼。

5.所以,中国反制美国大豆生产起到了切实效果,我们可以继续扩大打击力度,揍得他们哇哇叫。

thanks for reading

~

user avatar

在人类的世界讲中立

就和调停瞪羚与猎豹百万年的矛盾一样滑稽。

你猜一猜,会干出这件事的是兀鹫、野狗还是狮子呢?

尽力客观和尽力公正是叙事的目标,要是做成挡箭牌,那就要承受住公正的吞并。

user avatar

兄弟们,回形针这个小biao砸虽然有两幅面孔,但是咱们双面针是无辜的呀!!!

两面针躺枪,风评被害,大家不要误伤友军呀,针是两面针,心是中国心,保护我方两面针!!!




zhihu.com/question/3813

user avatar
“选择性地表达事实往往比欺骗更可怕”
如何快速消灭世界的森林?
1.退出《巴黎协定》、《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有益于控制世界环境恶化的条约或组织。
2.指责某年人均碳排放量不到自己1/2的国家碳排放量过大,选择性忘记自身在工业化路程上的累积碳排放量,且自身则保有着世界上最多的汽车。
3.利用环保组织的名义向人口是自身4倍以上,但牛肉消费总量不到自身2/3,且饮食结构重碳水轻肉蛋奶的某国宣传肉蛋奶消费与森林破坏之间的联系。
【当然要重视森林的保护,可是忽视某些发达国家二三百年工业化积累的碳排放量,汽车保有总量世界第一,早早完成工业化站在世界霸主位置上的现实;打着环保组织的旗号来“忽悠”一个本来肉蛋奶消费就严重不足,国民身体素质因此受影响的国家从饮食上保护森林???对一个还存在着国民一天连一个鸡蛋一块肉都舍不得吃的国度谈转变饮食选则进而保护森林,未免有些太高高在上,太不食肉糜了吧?】
美国农业部2018年的数据:中国消耗牛肉791万吨,美国消耗1218万吨。同年中国人口约13.9亿,美国人口约3.2亿。建议回形针做一个英文版,再替换成美国的数据投到油管上。

出处不详,忘了是知乎的谁写的了,作者快联系我,我给你署名!

user avatar

我这辈子穿到的第一双价值超过100块人民币的鞋子,是一双部队发的87式军官皮鞋。

以现在的标准看87是军官皮鞋丑得要命,实际上穿起来也并不舒服,夹脚、底子硬、后跟也很紧。然而当时在我看起来这玩意儿漂亮得不行不行的,黑色的皮革泛出让人安静的光芒,走线扎实,看着就结实可靠。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穿过什么靠谱的衣服鞋子之类的,从而导致我那时候实际上是个敏感而自卑的小男孩,眼神总是躲闪的,生怕别人看穿我一无所有的事实。当时长得比较帅,也有很多女孩子追我,我却从来不敢有什么回应。我生怕跟像一朵鲜花一样的她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鞋子突然裂开一条口。


我自卑。


我到军校报到的第一天就发给了我这双皮鞋,然而并不允许我们穿,实际上好久以后我才真正第一次穿上它。





我承认我选择参军,读军校,目的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上军校的话不用学费,国家包一切,还可以每顿饭都吃到肉。每顿饭都能吃肉是一种想起来就很美好的事情,大多数时候菜里有盐、有油就不错了,据父母一辈的人讲,他们小时候连稳定的油盐都是没有的,粮食都吃不饱。


好在我这一辈人能吃饱了,但是还是非常渴望吃肉。


到现在我潜意识里都还认为肉是一种非常值得珍惜的食物,我从来不会浪费它们。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拿一把在管制刀具边缘徘徊的刀子,自由自在的大块大块的削肉吃。我一点都不喜欢内地那种把肉处理得非常精致的吃法,认为这是对于肉这种食物的亵渎,尤其是江南那样把肉弄得像个艺术品。一定要大火烤、大锅煮,然后捞出来随便剁吧剁吧,一人一个刀子割了吃。朔风会把篝火吹得摇曳着,一群笑声震天响的汉子围着篝火,聊自己去过的地方,睡过的姑娘,打过的硬仗。


这才是对于肉类最大的尊重。





当然了这种行为在很多人看来粗鄙野蛮得登峰造极,简直就是他们能够想到的最为不像话的事情。但是确实没办法,一方面我爱吃肉到了极致,一方面我也没什么文化,归根到底是个粗人。


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没办法的,过过苦日子的人都会知道这个道理:有些事情你就是没办法,因此你要么忍耐,要么改变它,或者就认命、去死,没有更多的选择。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对此无法理解,他们会觉得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应该按照他的心意来,他想要什么就是什么,甚至于把他的想法强加到你的头上来,你要是敢于违抗,那就是大逆不道。


每顿饭都吃上肉以后,我也遇到了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食量暴增,那点肉入不敷出。好在我从小就习惯了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你总得活下去,总得想办法去克服。于是只能咬牙挺过去,或者多吃点馒头顶着。


军校里的入学军训,跟一般的大学是不一样的,那真的是把你往死里折腾。正儿八经的队列训练什么的,站个军姿之类,简直就是无比惬意的放松休息。体能训练也还好说,大不了不去想,挺着一口气坚持下去就是了。最要命的是战术训练,拎着个枪在泥水里、沙土里、石头上,拿皮肉跟一切坚硬的东西抗衡,累、疼、还不服气。


那时候我们教官是个越南战场下来的老兵,这老家伙优哉游哉的站旁边看我们使出吃奶的劲儿在泥坑里爬,一脸的不屑。


我问他,到底怎么才能把战术爬好呢?


他说,你比石头硬就行了





没过多久我就比石头硬了,抱着步枪噗通一声卧倒在地,一点感觉都没有,动作也不会变形。这个特质一直保持到了现在,仿佛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不要怕疼,不要怕它硬,你比它硬就行了,这时候再硬的东西也柔软起来,它怕了你。


刚开始拿着步枪的时候我也无所适从,那时候的步枪不像现在,到处是塑料。那时候的枪都是钢铁和木头的组合,充满了一股彪悍的臭男人气息,像个抡起来就能砸碎一切的大锤。

它总是动不动就让我的手伤痕累累,快慢机、枪机、刺刀、枪托,总有个地方能够伤害你。我毫不犹豫的就运用了这个原则:你比它硬就行了。于是慢慢的这家伙也服帖起来,柔顺起来,像个听话的小狗,我让它干嘛就干嘛,我让它把子弹送到远处去,它就分毫不差的替我把子弹送到远处去。


以后当我孤悬国境线最偏远的地方的时候,我会把它抱在怀里,它甚至会在凌冽的、独属于边境线的寒风里用枪口为我唱歌,哄我在羊皮大衣里沉沉的睡过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军训,一群松松垮垮的年轻人就成了军人。他们从远处看上去整整齐齐的,每个都把身子往天空里面插,眼神坚定而从容,步伐也沉稳而不屈不挠。枪、地面、400米障碍都在他们面前柔顺起来,军装也显得贴身了,不再像是套在衣架上的样子货。


然后就是反反复复的考试,队列、体能、战术,一样一样的来。我们每个人都想考好,那几天每天都是高度紧张的样子。


终于有一天,队长通知我们,穿上常服,扎好领带,戴上大檐帽,扎好外腰带,再穿上那双87式军官皮鞋。


我把这玩意儿往自己的脚上套,它立刻带给我一种完全不同于解放胶鞋的扎实感,它紧紧的包裹住我的脚,坚硬厚实的橡胶底子踏在地上,向我的脚底传递着一种沉稳坚实的感觉。我来回走了几步才适应了这种感觉,然后去操场集合。


我们的队伍带到了一面军旗下面。


我们面对着军旗举起右手。


我们的队长走到一个台子上,转身面对我们,也举起了右手,开始宣读一段具有魔力的话,他说一句,我们重复一句。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 


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我当然知道这其实是集体主义的“洗脑”。甚至当时我就十分清楚这些东西,在此之前我就已经读完了共产主义思想家和自由主义思想家们的大部分著作,所以在经历这个过程的时候其实我是有意识的,是冷静而客观的,是自觉的。我明白这个套路,先否定你的一切,打掉你的自我让你像一张白纸,然后给你漂亮的制服和统一的荣誉性标志,在这张白纸上彻底印上集体主义的烙印。相信我,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非常好理解,并没有什么复杂的,从普鲁士军队开始一直到现在,所有的军队都是这么干的。


在完成这一切的时候我就无比清楚到底在发生着什么。


只不过在当时我还不大能够把这些东西理顺,落后与发展,贫穷与富裕,愚昧与开化,狂热与冷静,艰辛与充裕,举步维艰与康庄大道,生存与死亡,挣扎与博弈,过去与未来,集体与个人,忍耐与爆发,压抑与解放,这些东西尽管我都知道,然而并不能把它们统一到一个简洁明了的体系里去。当然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它们,表达它们,论证它们。它们更像是一锅粥里面的米粒,是沸腾的,是混乱的。


我需要更多的东西才能去理解和处理它们。


许多人也会经历这个过程,他们选择在书斋里穷经皓首,利用逻辑的武器去征服它们。


而我选择的是到书斋外面去寻找答案。


我去认识一个一个的士兵,他们告诉我他们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故事;我到建筑工人们中间去,他们告诉我他们征服一切、披荆斩棘的故事;我到农民中间去,他们告诉我他们埋头苦干、改天换地的故事;我到所有人中间去,学生,白领,菜贩子,打工仔,快递员,探险家,他们告诉我各种各样不服输、不服气的故事。


我到寒风中去,我到峡谷中去,我到雪山上去,我到草原上去,我到森林里去,我到荒漠中去,风、霜、雪、雨都在告诉我各种各样的,关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故事。


然后,一切东西都沉淀下来了,世界开始变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在一个工地里我突然开悟了,就那么一瞬间。我一直很纳闷那些高山顶上悬崖峭壁之间的铁塔是怎么搬上去的,我曾经也幼稚愚蠢的以为是用直升机什么的吊上去的。不不不,远远没有那么先进,他们就是肩挑背扛,顶多把大一点的部件用骡子驼上去。他们就那样在悬崖峭壁上开出来的小道上逶迤前行,小心翼翼的踏着每一步,很快一座座铁塔就立在了你看着都头晕目眩的地方。

于是一切都非常简单了:


中国,这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领土、5000年文明史、14亿人口、56个民族的国家,她的一切的一切,都简单到了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地步:


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我们也能够暂时的忍耐不好的东西,但是,我们绝不放弃追求更好的东西





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个人自由是好的,但是为了得到它,我们会暂时忍受集体主义的压抑。我们知道贫穷是不好的,富裕是好的,为了得到富裕,我们会暂时忍受贫穷的煎熬。这样的事情5000年来一直就在这里发生着,天灾人祸、战争饥荒,从来都没有改变过这个最简单的事实。


至于你理解还是不理解,那并不重要。哪怕是你实际上理解,偏要装作不理解,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只要你认同这个理念,你就是中国人。


重要的是,你要是不认同这个理念,不来惹我也就罢了,要是你胆敢不让我吃肉,不让我穿皮鞋,不让我追求更好的东西,那么,对不起。


请你先问问我怀里、我搂着它发过誓的这把步枪

user avatar

我这人吧,无肉不欢,天天都要吃肉,每周都至少要卤一锅牛肉吃。

我甚至专门有个食谱收藏夹,其中大多数都是各种肉的做法。

简单来说,谁不让我吃肉,我就和谁急眼。

所以当我看到这满满的要把回形针赶尽杀绝,高喊「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吃肉」的回答时,我还真以为这个视频要求中国人少吃肉来着。

然而当我点开视频——???

他们通篇都是再说——我们可以吃肉,但巴西本不用让森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在棕榈油、大豆、牛肉、纸张等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中,需要付出代价的并不是森林,而是偷懒和投机取巧。」

人家好像没有逼着中国人不许吃肉吧?

提出倡议,建议购买有环保认证的牛肉,是什么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罪行?

我就不太能理解了。

你可以反对他们的说法,你可以说他们说的不对,你也可以坚决不买带环保认证的肉类,但不用憋着整死人家吧?


接下来的戏码我们就非常熟悉了,批斗会天天开,天天不重样,今天终于开到了科普圈。

可能人们也知道单单这个视频真挑不出来整死他们的罪名,于是传统艺能发动——查找旧视频~放大镜视角走起~啊!这张地图没标台湾!你们这是搞分裂!封杀!封杀!!

emmm……我记得华为地图门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个观点来着吧?

这种抓小辫子上纲上线整人的手段真的没问题么?

说实在的回形针搞抽奖的时候你们要是有这个研究劲头,抽粪车早开回家去了。

更何况,几乎所有人都在强调回形针视频三分零一秒处没标清楚台湾(实际是错误使用了和背景相同的颜色),但几乎没人提及第四十二秒处台湾在地图上好好显示着——如果他们真的有心用这个讨好所谓的「敌对势力」,他们为什么不把42秒抹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众所周知,最近两年,B站科技区热榜的画风是这个样子的——

科技区早就和科技关系不大了,只有少数几个UP主,能够偶尔在这些宣传中挤出一条血路,给观众们带来些有趣的知识。

当年的刘大可貌似是因为反中医被喷到退隐,如今回形针又被来这么一套。

这么搞下去……行叭,反正在B站看新闻联播也是听个响。

克拉布尽可以召唤厉火,且看灰烬里会剩下什么。


对了,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保护不是巴西一国的事情,保护生态,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最大的肉类消耗国,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希望美帝国主义负起自己应付的责任。

回形针要是捎上这么一句,大概看客们会痛快很多吧。

我虽然从来没引用过什么地图,但为了避免某些人翻我回答翻得太累,我还是捎上这么一句吧。

当然,这也的确是事实,美帝国主义有义务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现在他们所做的远远不够。

毕竟我不仅打算经常吃肉,我还打算再吃个几十年呢,地球玩完了谁都没得吃。

川普大XX,上火箭吧川普!太阳系不欢迎你!

(不过我的回答应该早就被某些人翻过好些遍了吧……)

user avatar

大豆环保税最大的问题没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没有支持保护巴西雨林,也没有用于中国环保。即使按西方的标准,无代表不纳税,中国人和巴西人对大豆环保税都没有决定权。

user avatar

其实这就是前几年学界非常流行的“China Shock”的研究,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环境–经济的冲击。

诸如中国发展导致中东地区失业上升;中国发展导致北极冰盖衰退;中国经济增长导致拉美民粹盛行;中国经济增长导致欧洲右翼势力回潮等等。

学界很喜欢写,期刊很喜欢发。

很多在技术上不严谨的研究,只要沾上了“China Shock”就能发很不错的期刊。

只要你预设一套逻辑,拼命地折磨你的unique data,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稳健显著的结论。

我一直也没想出来如何对这种研究进行反驳,因为他们结论都八九不离十,只能大概类比一下。

这种研究就相当于社会学中,“研究人类肤色对智商的影响”,用统计学和大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得出某种肤色和智商的曲线。结论合理吗?合理。

但是,任何人都会去质疑

“你研究这个,想干什么?”

大概就这种感觉。

所以问题根本不在于这个结论如何如何,结论当然是没啥问题的。

问题在于,为什么研究其他国家对环境–经济负面冲击效应的顶刊论文相对那么少;研究中国对环境–经济正面影响的论文,期刊都不愿意发表。

言尽于此。

user avatar

之前在詹青云的话题下,就有答主说过了,现在国内的公知或者NGO成员,已经在慢慢转型了。

时代在变,再像十几年前那样“美国的护照”“日本的夏令营”之类的,很明显行不通了。大家随时可以出国游玩或者做交换生,翻墙也很容易,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用“公言公语”强力灌输已经行不通了。

现在他们惯用的方法,就是装理中客。比如某哈佛海龟精英辩手酸讽外交部,说你不科学不合逻辑;比如四联生活周刊强行科普,英国的“自然淘汰”防疫法才是真正的对人民负责;比如回形针日常夹带私货,通过歪解曲解时刻透露出我们科技、法律的落后,时时刻刻影射我们应该为全人类赎罪。

不过有一说一,金主真的应该多给回形针这样的团队撒钱。他们的意识形态攻击实际上是效率最高的。像袁立、周玄毅这些水平都太低了,骗不到几个人。

但是科普类文宣就不一样了啊,我10个正经科普里面两三个夹带私货,你很难发现;我把法律、环保这些高门槛的学科断章取义、随便剪切,你很难发现;我科普把国内的缺点和国外的优点放在一起,你很难发现;我墙内含沙射影,墙外点名道姓,你很难发现。


至于你来纠错,你既没有我粉丝多,又没有我声音大,我可是讲科学啊,你怼我你就是小粉红,你就是搞wg,我甚至不用出手,我的“客观”“理性”“高学历”的粉丝就可以淹没你。


这里贴一个B站的up主前一段时间发的,之前被针粉骂惨了,带预言家名不虚传。也欢迎大家从各自专业的领域,去扒一下这种带路党科普。

B站up主提前预警回形针:屁股歪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5182277199695872






4.1更新,说明几个问题:

1.原视频在b站,视频号在精选评论里;

2.果然一踩公知就会被diss,事实都砸到脸上了,还是有人要装客观,说我五毛小粉红,哈哈哈,一律三连。

3.关于大象公会和他的粉丝什么德行,这里放两张图大家体会一下。

这是他们回答的某一个问题▼


这是他们评论区的高赞▼(本想讽刺中国人,结果成了大预言家)

user avatar

是不是感觉这期的文案风格似曾相识?

打开天眼查简单搜索一下,

果然,似曾相识就对了。

大象公会的一贯风格,就是这个yygq味。

中国既没有强迫任何国家交易,也没有搞贸易摩擦,是使用中国人民自己辛苦劳动换到的外汇,从国外以市场价购买肉类,

何况中国在过去二十年贡献了世界最多的新增绿化面积,

甚至论吃肉量都只是刚刚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牛肉占比更是低得离谱,


就是如此的战战兢兢,最后还能被强行背锅?!

有趣!机智!纽披!

其实该节目YYGQ不止一回了,坐等某一天有新一期节目:中国人由于最多的人口,呼吸出了最多的二氧化碳,为了地球,请每人给NGO交一份呼吸税。哦,不,说“税”太俗,应该请说交钱认证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符合标准。

中国的人民群众是伟大的,他们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他们不是某些人登上道德高地的垫脚石,更不是让某些人拿来献祭给金主以邀功请赏的肉票。

user avatar

判断一个媒体、自媒体、类媒体、KOL等存在的立场、屁股和利益方向,适用的方法论,理应是如下三个方法论的结合:

1,在单一样本上,只要有微小的偏向,即可定性为整体偏向。且越是专业/有明确组织形态/资本相关的媒体,就越适用此条。举例来说,一个视频,哪怕99%的内容都称得上客观公允中立,但只要有1%甚至更少的内容,存在单一方向的明言或暗示,且找不到与此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的抵消性明言或暗示,那么,这足以定性此视频是在表达立场,并彻底否定该视频的客观公允中立性质。

2,在多个样本上,适用统计原则。具体说,如果一个媒体、自媒体、类媒体、KOL的N个同类作品,其中有超过X%的比例,按照1中所述的判断,均指向同一个立场,那么即可定性,此媒体、自媒体、类媒体、KOL的设立和存在之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此立场。X%具体是多少,是个主观判定,标准在 “你” 心中。拿我个人的标准举例,如果有100个作品,其中有80个称得上无立场,剩下20个均指向立场A,那么此媒体就会被我定性为A立场媒体;若是有60个称得上无立场,剩下40个里面,20个站A立场,20个站B立场,且A立场和B立场存在相当的对抗性,那么我可能会暂时认为此媒体无明显立场。

3,重要的是常识,而不是话术。简单说就是,大街上随便找一群智力正常的人当陪审团,去不加引导地评判一个作品。若大多数人表示,该事物看着像是个鸭子,听起来像是个鸭子,摸着也是个鸭子,烤熟了吃着还是个鸭子,那么,直接认定其为鸭子就是了。其真的不是鸭子的可能性,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为何要知晓并应用以上这些判断原则,原因很简单,之前也多次提到过了:这些原则背后对应着的,本就是现代传播产业并不太高深的典型常用伎俩。传媒早已升级,“你” 却还是原生态的朴实相,结果必然指向 “你“ 的自由意志的不断被剥夺。

需要注意的是,这绝非是在批判任何人 “有立场”,更不是要求媒体都要 “无立场“ 或 “观点中立”,而是,这仅是在反对,媒体通过自我包装成 “专业客观公允中立不站队” 来更好地传播早已设定和设计好的立场。

说难听点儿就是,拥有自由意志的“你”,当有人给你喂屎的时候,正常的反应是,拒绝吃,并把对方揍一顿。但如果对方是有计划有设计成体系地给你提供美味,并在其中随机添加屎屑,“你”很可能会,先是尝不出自己在吃屎,进而潜移默化爱上了屎味儿,甚至开始明确表示爱吃屎,并开始为吃屎的行为辩解和站台,宣扬吃屎高级。

若“你”对此全无防备,甚至还乐于用什么其实早已偏离本意的“疑罪从无”的原则,去替媒体着想和开脱,或者自陷于一套他人塞给你的复杂话术中不可自拔,而忘记了常识,那结果必然就是,自己会变成现代媒体的木偶和战场,不断地背离自身的立场,甚至是背离自身的核心利益。现代社会下的人民大众“脑臀分离”现象如此普遍,也正是因为此。

user avatar

我有一计,可以帮助回形针挽回局面,大家来看看这招有没有效果


做一期类似的视频,讲温室效应、环境保护、森林相关的视频

然后拿美国举例子,说美国人均吃肉量大,肉价还便宜,美国肥胖率高
(这可没乱说啊,你看看立党发B站的视频,他在美国吃的肉多便宜啊)

最后总结美国这种过度的肉蛋奶消耗确确实实带来的很多不好的结果。

然后把这个视频发B站和YouTube

user avatar

任何一个看起来含情脉脉的殇货,最后难免也要露出屁股。而那屁股归根结底,仍然是禁止中国人吃肉。

现在我们知道了。对于一个温和殇派来说,中国人做的一切,本质上都是暂且可以容忍的,毕竟他们还要恰烂钱。但有一个底线,绝对不可跨越,那就是中国人不能吃肉。一旦吃了肉,那副温和的嘴脸就维持不下去了。

可这口肉,爷还就非吃不可了。

user avatar

首先,要感谢大家的点赞。

我想说的是,这篇回答不是针对回形针,而是针对视频内容,目的是指出为什么 WWF 要在大豆这个问题上针对中国和巴西。我向来是论迹不论心的,回形针这次做错事,解释地不清不楚的,被批才是正常的。至于回形针是否自带立场,还是被利用,我个人不做揣测。

然后,针对回答最后提到的“大规模杀伤性洗衣粉”,其实我想说的是,美国曾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幌子发动战争,这次 WWF 也只不过是以毁坏森林为幌子而已,只不过多了一个回形针。


没看到有人说到点子上,那么就我来。

其实,真正的、直接的矛盾点,在:1、巴西和美国为世界大豆产量最大的两国;2、中国是全球大豆消费第一大国;3、中国不断将大豆进口份额分配给巴西而不是美国。

结果就是:XX 找各种借口指责中国从巴西购买大豆。

目的:逼迫中国继续从美国购买大豆。

证据一:中国大豆历年进口份额,巴西和美国刚好是此长彼消的关系。从1995年到目前,总的趋势是巴西份额在增长,美国份额在减少。最近几年,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原因,中国从美国购买的大豆锐减,相比之下巴西份额陡升。

证据二:世界各国大豆年产量,巴西和美国一直稳居前二,中国第四。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8年及之前,美国的大豆产量一直要高于巴西。直到去年2019年,因为中国在贸易战中针对美国农产品出了牌,美国的大豆年产量同比直接减少了两成,相对地巴西的大豆产量同比增长了7%左右。所以,美国种大豆是不需要土地是吧?美国种大豆的土地,不是之前烧森林和草原来的是吧?我想说,因为中国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美国大豆卖不掉的话,也可以“退耕还林、还草”嘛,顺便把美国人均碳排放降到中国和巴西以下,再说其它。

证据三:世界各国大豆消费量,中国第一,美国第二,巴西第四。所以,小学课本上说的“祖国的大豆”,其实大多数是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

所以,本质上就是,中美贸易战中国的板子打到美国农产品上,美国想卖继续卖给中国可是他又不能直接说,就拐着弯指责中国从巴西购买大豆是不对的。

对此我想说:我现在准备用“大规模杀伤性洗衣粉”消灭昨天脏衣服上的污渍了,“回形针×WWF”你们有意见吗?

user avatar

回形针发表新动态,解释说大家误会了。

我只想说,有样东西看起来是只鸭子,叫起来像是只鸭子,走起来还是像鸭子。你告诉我说这不是鸭子,是误会...

user avatar

更新:太多教员的学生私信要图片啦,把无水印图片放在这里,欢迎大家关注微博思想火炬,地平线下面1,也希望大家辩证思考!

没有想到这么多人喜欢教员,做为毛粉特别欣慰,祖国有我们,未来可期!

私信回复频率太快,需要缓一缓再回大家,只要私信答主的,都会回嗷!谢谢大家,希望主席的学生越来越多!

他们不让我们吃牛肉,因为要保护环境;

他们不让我们喝牛奶,因为要保护环境;

他们不让我们炼钢铁,因为要保护环境;

我们信了,不吃牛肉,不喝牛奶,不炼钢铁。

于是我们越来越瘦弱,营养不良,工业孱弱。

他们反过来,指着我们的鼻子骂:中国病夫!

他们反过来,用大炮对准我们,要我们跪着。

我们没有办法,因为我们要保护环境啊。

不好意思,你们会失望的,看到下面这个人了么?因为他来过,因为他的教化,我们都明白了:

起来!不准跪!

皇上都没了,没人值得你们跪!

这下你们知道,为什么teacher是红太阳了吧?

教员万岁!中国人民万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3月21日发布的“回形针PaperClip × WWF”合作项目,其核心内容是探讨“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这个话题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同时也可能引发很多解读和争议。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一、 项目的“意图”解读与表层信息:首先,最直观的理解是,这个项目以一种极端、甚至是“反.............
  • 回答
    2019年3月21日,苹果公司出人意料地更新了其iPod touch系列产品线,发布了第七代iPod touch。这次更新在很多方面都显得有些“迟到”,也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如果要评价这款产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细致地剖析:1. 姗姗来迟的更新,性能上的飞跃(相对前代而言)第七代iPod to.............
  • 回答
    2022年3月21日,《每日人物》公众号发布的文章《MU5735航班上的人们》是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报道,它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就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要评价这篇报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报道的价值和意义: 人文关怀的体现: 这篇报道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将视.............
  • 回答
    3月21日的曼彻斯特德比,曼联在老特拉福德球场以1:0力克曼城,这场胜利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对于积分榜的争夺以及球队士气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比赛的基调:曼联的防守反击,曼城的控球优势整场比赛,我们可以看到双方主教练战术思路的清晰。索尔斯克亚的曼联,延续了他们近期一系列不错的表现,核心思路就是稳固防守,然.............
  • 回答
    2020年的春天,疫情的阴影笼罩全球,而就在这特殊的时期,一部名为《动物新世代》(又译《动物狂想曲》)的动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六连更”——突然闯入了我们的视野,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震撼。回想一下,那大概是3月21日左右,网络上的动画爱好者们突然发现,原本可能按部就班每周更新的《动物新世代》,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伊戈尔·斯特列科夫(Igor Strelkov,也被称为吉尔金)在2024年3月9日左右提出的关于俄乌战争走向的悲观预测,即俄罗斯面临战败和解体。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斯特列科夫的观点是众多对俄乌战争走向分析中的一种,而且是他极具个人色彩和激进立场的一种体现。他本人曾是俄罗斯情.............
  • 回答
    3月12号,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一项决议,谴责波兰和匈牙利在人权、民主和法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呼吁欧盟委员会对这两个国家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可能的制裁。这次表决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决议内容与指控这次欧洲议会通过的决议,主要集中在对波兰和匈牙利政府近几年来的几项关.............
  • 回答
    关于3月17号发布的Redmi K50系列,我的看法是:这是一次非常“硬核”且定位精准的产品,尤其是在影像和性能上,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去堆料,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整体来说,K50系列给我一种“想把能给的都给你”的感觉,尤其是标准版K50和K50 Pro,它们在各自的价位段里,确实做到了许.............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3月17号小米发布的这款Redmi MAX 100英寸巨屏电视,以及它对于小米公司本身和整个电视行业可能意味着什么。Redmi MAX 100" 巨屏电视:不只是尺寸的叠加首先得说,这玩意儿名字带“MAX”,尺寸上就直接给你甩出去了100英寸,这可不是一般消费者能轻易驾驭的尺寸。想想.............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3 月 11 日发布的 OPPO Find X3 系列产品。OPPO Find X3 系列可以说是OPPO在2021年上半年的旗舰代表作,集成了OPPO在屏幕、影像、设计等方面的最新技术,目标是冲击高端市场,与苹果、三星等传统旗舰竞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Find X3系列.............
  • 回答
    Redmi 智能电视 MAX 98寸:巨幕观影,惊喜与挑战并存3 月 24 日,Redmi 再次以“价格屠夫”的姿态,推出了其最新的大家伙——Redmi 智能电视 MAX 98寸。这次,他们瞄准的是日益增长的大屏电视市场,并试图用一贯的性价比策略,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体验到“巨幕级”的家庭影院感受。那.............
  • 回答
    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3 月 24 日发布的 Redmi K30 Pro 毫无疑问是近期手机市场的一大焦点。这次 Redmi 终于将旗舰级的配置和一些旗舰机才有的“硬核”设计下放到 K 系列,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我来好好跟你聊聊这款手机,谈谈我的看法,尽量不掺杂 AI 的痕迹,就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分.............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3月6号 OPPO Find X2 系列发布会。这次的发布会确实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毕竟 Find 系列一直是 OPPO 的“旗舰杀手”,寄予了厚望。整体来看,OPPO Find X2 系列这次的回归,绝对是下了重本,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但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机无完机,总有一些.............
  • 回答
    3月23日环球网发布的关于“新冠病毒存在美国莫德纳公司申请专利的基因片段”的报道,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篇报道,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报道的核心观点和潜在的指向:这篇报道的核心在于指出了一个事实:在新冠病毒(SARSCoV2)的基因序列中,发现了与美国莫德纳公司在2017年申请的一.............
  • 回答
    好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3月17号发布的石头扫拖机器人T8。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智能家居、尤其是扫地机器人领域的老玩家,我对这款新品还是挺好奇的。毕竟石头(Roborock)这品牌,在扫地机器人这块,一直都是口碑和技术都比较在线的。先说说我看到T8的整体印象:稳健升级,细节打磨见真章。 它不是那种颠覆.............
  • 回答
    3月17日Asoul嘉然和贝拉的直播,原本是粉丝们期待已久的盛会,结果却因为设备问题意外取消,这无疑给不少观众带来了失落感。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挺意外的,但也能理解。毕竟作为虚拟主播,她们的直播依赖于技术设备,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直播流程就没办法顺利进行。从粉丝的角度来看,这肯定是挺扫兴的。.............
  • 回答
    RealMe 真我 GT 3 月 4 日发布,这手机到底值不值得冲?3 月 4 日,RealMe 带来了他们今年的重磅产品——真我 GT。发布会现场那叫一个锣鼓喧天,又是“GT”,又是“旗舰”,各种高亢的词汇扑面而来,瞬间就把大家的好奇心和期待值拉满了。那么,这款定位“旗舰”的真我 GT,到底有哪些.............
  • 回答
    说实话,当小米在3月27号放出MIX 2S的发布会邀请函时,我心里其实是有点小期待,也有点小忐忑的。毕竟MIX系列是小米向高端市场冲击的头号种子选手,前两代都挺惊艳的,尤其是MIX一代,那全面屏的设计简直是石破天惊。MIX 2呢,虽然少了一些惊世骇俗,但整体打磨得更成熟了。那么,MIX 2S呢?它能.............
  • 回答
    3月19日,比亚迪旗下备受瞩目的汉系列迎来了重磅更新,其DMi和DMp两种动力版本的车型正式开启预售。这一举动无疑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投下了一颗巨石,也让不少消费者翘首以待。要评价这次的预售,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从产品力层面来看,汉DMi和DMp的升级是诚意满满的,也凸显了比亚迪在新.............
  • 回答
    3月9日发布的Mac Studio和Studio Display,无疑是苹果近期在专业领域一次颇具野心的出击。对于许多追求极致性能和沉浸式视觉体验的用户而言,这无疑是翘首以盼已久的惊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看看这两款产品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以及它们各自的“看点”究竟在哪里。Mac S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