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最不希望成为社会上的哪种人?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了想。要说最不希望成为的,大概是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且是那种把这种“精致”发挥到极致,深入骨髓,几乎成为一种本能的人。

怎么说呢?这种人,他们通常很聪明,很有能力,懂得规矩,也善于利用规矩。他们身上总有一种“体面”,不粗俗,不冒犯,说话做事都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毛病。你看他们,似乎总能找到让自己最舒服、最有利的位置,无论是职场晋升,还是人际交往,似乎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获得最大的好处,同时又尽量规避风险,不让自己吃亏。

他们懂得如何在规则的框架内,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也许是公司里的“好好先生”,从来不跟人起冲突,但也从不主动承担烫手山芋;也许是社交场合的“八面玲珑”,对谁都笑脸相迎,但内心深处却对每个人都有着精密的算计。他们像一个高明的棋手,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只为了将自己的“棋子”摆放在最安全、最有利的位置。

我最怕的是,这种“精致”背后,其实是一种冷漠,一种对他人感受的漠视,一种对社会责任的逃避。他们可能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但也不会去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甚至需要牺牲自己利益的事情。他们不会主动去帮助弱者,不会去维护不公,因为这些行为,很可能让他们“费力不讨好”,甚至给自己带来麻烦。他们更喜欢做那种“两全其美”的选择,既能获得赞誉,又能避免损失。

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他们会是你的同事。工作中,他们总是能把自己的责任范围内的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但一旦遇到需要团队合作,或者需要额外付出、承担风险的事情,他们总能巧妙地推脱,或者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你辛苦加班,项目才能顺利推进,他们可能只是在茶水间跟你聊聊天气,偶尔递给你一杯咖啡,然后把自己的贡献说成是“团队的共同努力”,但真正出力的人,反而显得像个傻瓜。

又或者,他们是你所谓的“朋友”。当你遭遇困难,需要真正的帮助时,他们可能会送来温暖的慰问,说一些“你一定会好起来”之类的安慰话,但你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支持,比如金钱上的援助,或者时间上的陪伴,他们却总能以各种理由回避。他们会告诉你,“我也很想帮忙,但是…”然后接着说一堆自己身不由己的苦衷。他们善于用语言包装自己的冷漠,让你觉得他们的“不能”是一种无奈,而不是一种选择。

更可怕的是,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往往还会伴随着一种“道德优越感”。他们可能并不觉得自己自私,反而会觉得自己“聪明”、“理智”,懂得“规避风险”、“明哲保身”。他们甚至可能还会以过来人的姿态,劝诫那些愿意付出、愿意牺牲的人,“你太傻了”,“不懂得为自己打算”。这种时候,他们的“精致”就显得格外刺耳,仿佛在嘲笑你的善良和愚蠢。

我最不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是因为我害怕失去“温情”。我害怕自己的生活,被一种冰冷的计算和算计填满。我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即使会遇到挫折,会吃一些亏,但我依然能够保持一份对人和事的热忱,能够相信人与人之间可以有真诚的付出,能够因为帮助了别人而感到快乐,即使这种快乐可能伴随着一些“不划算”。

如果一个人,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如何让自己“看起来”好,如何让自己“实际”得利,而忽略了人性的温暖,忽略了与他人的连接,忽略了那些无法用利益来衡量的情感,那样的生活,即使再“体面”,也未免太孤独,太苍白了。我宁愿笨拙一点,坦诚一点,即使有时候会因此吃亏,但至少,我还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纯粹的、不掺杂质的情感,那种因为付出而获得的温暖和认同。

所以,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我最不愿意见到的自己。我希望自己能活得更真实,更热烈,即使不那么“精致”,但至少,内心是踏实的,是温暖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地标武汉,有次在地铁站,自助购票的地方自己买了一张票。一回头看到一个老人拽着零钱盯着我,犹豫再三,开口说:“爷爷你要去哪儿我帮你买票吧。”老人说:“我要去江汉路。”(ps:江汉路在武汉是一个年轻人喜爱聚集的地方 购物吃喝玩乐的商业中心)我心里就纳闷了一个老人一个人跑到江汉路去干嘛。然后我就开口问:“爷爷,你在江汉路有人接你吗?江汉路人很多,你要小心啊。”但是,这个老爷爷就不断地重复着我要去江汉路我要去江汉路。我再一看老人的面部,眼睛还有点浑浊,心想,完了,这把八成老年痴呆。然后我就带着这个老年人去找协警,协警说这不关我的事,不该我管你去找志愿者,然后我又去找志愿者,志愿者又说了,你别管了,这老人在这里呆了一天了,被送过来好几次,什么也说不清楚。因为呆了一天所以你就不管了?呆了一天你没想过他有可能连饭都没有吃?最后没办法,我只有报警了,让警方处理这件事情帮助老人找到家人。事后有人跟我说说不定这个老人就是个骗子骗钱呢,是啊,也有这种情况啊,然后我就问我自己如果当时考虑到有可能遇骗我还会帮吗。我的答案是我会。因为我会想到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果在路上走丢了找不到我了怎么办,我也希望有人能帮他们。这个社会上,并不是怕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坚持自己,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吧。出生时是小天使,愿日后一如天使般纯洁善良美好。

user avatar

谢邀。

题主问“最不希望成为哪种人”,如果可以,我们希望大家都不要成为“自我厌恶”的人。

你可能经常对自己感到不满,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些。这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真的,但也可能是来自你的内心。而这种感受本身也是一种来自于我们自身的“阻力”,自我厌恶仿佛一种隐形的自我攻击,阻止着我们去拥有那些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


你有这样的“习惯”吗?

1. 你总是把目标设得很低

比如,在面对机会或竞争的时候,你习惯退让或逃避,你总觉得有其他人比你更适合/更值得这个机会。尽管,你也会在后来的时间里因为没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或是错过机会而懊悔不已。

你往往在目标设立阶段,就主动放弃追求那些更大更好的东西,即便你知道那些才是自己真正渴望的。


2. 你习惯以负面的方式来激励自己

你习惯在自我威胁与自我批评中找到改变的动力。比如,每当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你总是更习惯告诉自己“我要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就是个loser”,“我难道连这件事情都做不好吗?”。你总是通过让自己“讨厌”当下的自己,来敦促自己改变,获得改变的动力。


3. 你很容易把他人的看法当做对你的指责

尽管,你已经习惯了在自我批评里寻找改变的动力,不过,这并没有让你更能接受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或者说,这反而使你对于他人的态度和看法都变得异常敏感,常常把别人的意见都当做是对自己的指责,比如,对方只是在说这家餐厅糟透了,但你却觉得Ta意有所指——“Ta是不是想说我连餐厅都不会选,我简直糟透了”(take it personal)。


4. 你很难原谅自己的错误/失败

你总是纠结于过去的遗憾、错误或失败,这表现为:你只记得错误发生的那些时刻,而关于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却会被你有意无意地忽略;不仅如此,你还常常陷入对过去的“反刍性”思考之中,即你总是带着负面的态度去反复“咀嚼”、琢磨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自己都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或是犯了不该犯的错(而在他人眼中,这些可能都并不能算是错误)。


5. 你总是活在对他人的羡慕或嫉妒中

你总是不自觉地陷入和他人的比较之中。你可能将自己的各个方面都与某一个你认为“完美”的人比较,又或者,你会将自己的不同方面与各种人比较,而你会选择在那个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对手。而这样的比较就会令你陷入一种“别人什么都比我好”的感受里。


6. 来自他人肯定也会让你感到不适

无论是接受他人的赞赏、感激还是其他的正面评价,对于你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你总觉得别人之所以肯定自己,只不过是被一些表象所欺骗了,又或者对方只是在客套、讨好或是为了别的目的而这么做。你也总是在面对他人的肯定时,表现得十分拘谨,不知所措,甚或是尴尬得面红耳赤。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多个上述“习惯”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对自我的厌恶已经在悄悄地影响着你了。



自我厌恶(Self-loathing)的人到底是哪种人?

自我厌恶,也被称为自我憎恨,它指的是一个人从根本上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是不好的或至少是不够好的,因而也觉得自己不配拥有那些好的东西或关系(White, 2013)。之所以强调根本上,是因为往往即便在他人说服或是有实质的外界证据存在的情况下,自我厌恶的人也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不好,而这是一种绝对主观的认定。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的内心深处仿佛存在着一个尖锐、苛刻的批评者,不断地向自己提出切中要害的质疑、贬低,甚至是羞辱。


* 自我厌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身与关系

正如前文所说,这种对自我的厌恶会阻止人们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将目标设得很低),而这其实也就剥夺了人们在实现目标之后本该有的满足感、成就感及自尊感(Matthews, 2014)——显然,完成一个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是很难带给人满足感或成就感的。


自我厌恶还会影响人们在亲密关系与人际关系中的行为与感受。


尽管渴望被爱,自我厌恶的人其实是害怕开始一段关系的,他们并不认为会有人真心实意地爱和关心自己,即便有人表现出善意,他们也会认为:这只是自己的错觉,或者对方是受到自己的“蒙骗”,一旦双方深入交往,对方就会发现自己一无是处,也便不会再爱自己或者不会再和自己做朋友(White, 2011)。


另外,他们还会将对自我的厌恶投射到外部,认为是别人总在挑剔自己、拒绝自己,而他们身边的人却常常觉得是他们自己夸大了这个世界的“不善”(White, 2011)。


他们也往往更倾向于留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里。对方的看低或伤害,都会给他们一种熟悉的安全感——他们认为,这样的自己也就是只配被这样不善地对待的。相反,那些真心善待他们的人,却会让他们感到惶恐不安甚至讨厌。因为善意,对自我厌恶的人的来说,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挑战。人们通常害怕“指责”是因为它挑战了对自己比较正面的认知,而对自我厌恶的人来说“表扬”才挑战了自我认识,是极具威胁性的(Karson, 2015)(他们无法接受他人的肯定,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不仅如此,他们在关系中也更容易过度付出,很少索取,这源于一种补偿或是内疚引发的自我惩罚的动机,他们可能觉得对方和这样的自己交往是一种“吃亏”或“委屈”——想以更多的付出来补偿对方,也可能觉得对方是受到“蒙骗”才和这样的自己交往的——感到内疚,试图以付出而不索取来惩罚自己。


而那些深陷自我厌恶中的人,往往也有这样一种心理——当面临得不到的目标、不幸福的亲密关系、孤独的处境,或挫折与打击时,人们在“自我厌恶”中反而能获得一种“希望感”,那就是“当我变得足够好了,一切也都会变好的”。换句话说,他们以自我厌恶的方式,逃避了人生中必须要面对的失望和遗憾——真相是,即便我们足够好,有些事情也不会好的,但这没关系。


自我厌恶者们十分矛盾,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好、厌恶自己,而另一方面却又无法接受自己对于有些事情是无能为力的,是不足的。


以上。你或你身边的人中,有“自我厌恶”的人吗?回头我们也来聊一聊,到底要如何摆脱对自我的厌恶、给自己机会去拥有那些真正渴望的人或事。欢迎来催更~


原文发表于 自我厌恶才是我不幸福的根源 | “对自己感到满意”是一种能力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user avatar

老了不沾酒的,年轻时都没少喝。

小时候调皮的,长大了一般沉稳。

你这辈子只想谈一次恋爱,对象却换了一个又一个,或者一个也没谈过。

你想做一朵白莲花,最后变成了黑牡丹。

你不想道貌岸然、逢场作戏,后来的你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你怕自己失去理想,然后慢慢忘记理想。

你不想成为你所说那种人,因为你想过这种可能,考虑过做这种人的得失,结果可能利弊参半,让你不好选择。

但如果以后有机会,你一定会去体验一番做这种人的感觉。

正经女人不会出卖肉体,没有人会说以后不想成为小姐。

因为她们知道自己肯定不会,所以不用废话。

痛心疾首的发誓是为了什么?

你不想成为不努力的人, 你不想成为傲慢无礼的人, 你要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你讲了好多道理, 举了许多例子, 都是在劝自己,抵抗那些诱惑。

你怎么不说你不想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

你怎么不说你不想加入isis去割人质的头。

因为你知道自己不可能。

你说你不希望自己变成那种人的时候,就代表你知道自己有那种可能,内心里,还不知道挣扎了多少遍。

就像武侠小说里, 一位大侠误服了坏人下的奇淫合欢散, 房门被锁,美人在侧, 大侠不断提醒自己不能做坏事, 却仍旧控制不了体内的洪荒之力。

他不会用自宫的方式来切断罪恶源头, 而是在做了坏事后装自杀, 这时, 姑娘往往都会夺下大侠手中长剑,说一声, “大哥,我并没有怪你的意思...”

故事到这里就圆满了。

所以说,当了婊子立了牌坊,人生才完整。




更多胡说八道,

请关注公众号:你们懂个屁呀

user avatar

高中的时候一度很缺钱,那时候大家都比着用名牌,你穿NIKE,我就要穿ADIDAS,你用索尼的单放机,那我一定要买松下的,好像谁不用名牌就丢了脸一样。女生们也一样,都在疯狂的攀比,看谁的衣服比较贵,谁的护肤品比较好,更可恶的是,她们还会嘲笑那些穿校服的男生,仿佛他们低人一等注定孤独一生。

物欲横流,好像是从那个时候萌芽的。

无奈的是,哥们就是穿校服的。那时候我家在一个小镇上开游戏机厅,一个月也能挣几万块,也不算特别贫困的家庭,但每次买衣服我妈都带我去打折的区域,买的都是又土又LOW的衣服,让我颇为不满。有一次下课后一个烫着头发的姑娘取笑我:刘兮,上次我在电视上看到采访民工,那民工就和你穿的衣服是一个款哎。

旁边的女生听到这话轰然大笑,我脸色发烫,快步走开,此后宁愿穿校服也不愿意穿我妈给我买的衣服。

放月假回到家,我妈去打麻将了,我偷了家里两千块钱去商场买衣服,买了一身的名牌,花的只剩下十块钱了。回家后我爸知道了大怒,抽出皮带就收拾我,他咬牙切齿的说:你还长本事了,都知道偷钱了。

我一边闪躲着他的技能一边辩解:读书人的事情,能叫偷么?

这句话就像火上浇油一样,我爸把我按住打的更厉害了:你他妈的好的不学,学什么孔乙己!

回学校后女生们大吃一惊,觉得我鸟枪换炮了,纷纷围住我问三叶草的鞋子多少钱,KAPPA的上衣在哪里买的,哥们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帅呆了。

刚好那段时间男生宿舍一个富二代丢了一千多块钱,传闻班上有小偷,哥们一直穿校服的主儿突然买了这么贵的衣服,一下子成了重点怀疑对象。刚开始我都没注意,有一次下自习后教室没几个人了,我在班上看闲书,坐我前面的小个子瞄了我一眼,然后像防贼似的把抽屉锁了,然后和另外一个人走出教室,他们在门口小声交谈,小个子说:嘘,小点声音,你也把抽屉上把锁吧,被偷了划不来。

我一下子就怒了,站起来问他:站住,你这话什么意思?

那小个子阴阳怪气的说:没什么意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冲过去就是一巴掌,那小子被抽的旋转三百六十度趴在地上,然后爬起来哇哇叫,要和我拼命,很多学生也围了过来,我依稀听到“小偷”“贼”的字眼,然后更加愤怒,拳脚虎虎生风,打的那小子哭爹喊娘。班主任赶了过来,把我们拉去了办公室,装模作样的教育了一番让那小子走了,班主任喝了一口茶问我:你买衣服的钱哪来的?

我说:我爸给的。

班主任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又补上一句:你之前不是都穿校服的吗?怎么突然买这么多名牌?

我猛地抬头,看到那厮眼里满是怀疑。我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受不得冤枉,我怒极反笑,坐在椅子上说:老师,你真英明,这钱就是我偷的,你有证据吗?找到证据再来教育我吧。

班主任气的脸色发白,指着我骂:你……你这是什么态度?

我摔门而走,懒得理这个胖子,他算个什么鸟老师?

过了几天,这富二代的钱包找到了,原来是洗澡落在澡堂了,感谢澡堂大爷拾金不昧,让我得以平冤昭雪。那些人又爱围着我转了,马后炮般的安慰我:我们就知道,你怎么可能偷钱嘛,对了,把你的单放机借我听听呗。

我不停冷笑,这些人的嘴脸真恶心。

此后我把那些衣服和单放机全部锁在了柜子里,还是只穿校服,请艺术班的小美女在胸前涂鸦了流川枫的头像,觉得自己比以前要酷,此后交到的一些朋友,从来不会怀疑我。

当一个人只注意你的钱财时,那你对他的意义,终究只是利用关系。

他们也不会想到,有些东西,比钱要重要。

后来工作了上班,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跟着一个老前辈做业务,那段时间才知道有吃回扣这个东西。老前辈对我不错,没事就带我胡吃海喝,酒足饭饱后就问我:你一个月工资多少?

我说:两千二。

老前辈愤怒的拍桌子:妈的,两千二在现在这个社会能干什么?现在的老板都一个屌样,不把员工当人看。

我苦笑不语,只得敬老前辈一杯。

老前辈喝完酒后拍拍我的肩膀:你放心,我教你搞钱的法子。

第二天他就开始了丰富的教学,怎么从乙方公司吃回扣,怎么在自己公司的账上做文章,怎么搞点购物卡加油卡之类的小福利。说真的,我眼界大开,原来销售还有这么多歪门邪道,老前辈表面上一个月工资六七千,一个月下来实际到手的估计有两三万,但这些钱都是从公司的利润里面抠出来的,老前辈很理直气壮:老板不把你当人,你也别他妈把他当回事。

过了实习期,我开始自己做业务了,却怎么也不敢吃回扣,胆子小谨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觉得这样做有点膈应自己,好像自己是电视中那些贼眉鼠眼的小反派一样,那时候我天天看销售方面的书籍,里面有句话写的特别好:最厉害的销售员,销售的都是自己。相比于赚钱,我更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老前辈对我的表现不大满意,觉得我朽木不可雕也,慢慢的不带我玩了。

天有不测风云,年底公司请了专业人员查账,老前辈的那些事都被查了出来,老板勃然大怒,把他开了,还把他的那些事情通报批评,导致没有其它公司敢要他,老前辈灰头土脸的去了另一个城市。

我的工资也一直没涨,我明里暗里提了几次,老板都不了了之。恰逢一个乙方公司缺人,他们觉得我这个人做事还行,就开了不错的条件想把我挖过去,我做了好长时间的思想斗争,还是和老板明说了。

老板脸上阴晴不定,说:你这小子怎么这么沉不住气,我说了过段时间就让你当经理的。

我陪着笑脸:我想换个工作环境多锻炼锻炼。

老板看了我半晌,丢给我一支烟:算啦,你小子还算实诚,不跟我耍坏心眼,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过去好好干吧。也是个好事,以后我和他们做生意就找你啦,你要多记得老单位的好处啊。

没让我想到的是,老板还给我写了封介绍信,因此新公司领导也比较看重我,老板给我写的介绍信里有一句评语:做事踏实,不图小利。

其实我也爱钱,但钱和前途让我选一样,我肯定还是选后者。

而且据我观察,满脑子都是钱的人,一般也赚不了什么大钱。

现在我做公众号也有一段时间了,粉丝数量也还行,不乏找我写软文的人。有个卖卫生棉的人找到我,开价八千块写一篇软文,我问她那产品怎么样,她的态度极其嚣张,她对我说:你别管我们产品怎么样,你把文章写好就行了。

我说:话不能这么说,万一我粉丝用了你东西月经不调心情郁闷怎么办?

这句话带一定的调侃成分,因为我的公众号是故事号,跟卫生巾八竿子打不着,我不大想接这个广告,看她开价还行礼貌的陪她聊聊。

谁知道这厮不耐烦了,直接开骂:你一个小号牛逼个什么,像咪X、周X那些几千万粉丝的大号都不问这么多,给钱你就写嘛,那么多废话!

颇有点逼良为娼的感觉,我的火气也上来了,直接回骂:你妈逼的有多少钱,你给老子两千万,我什么都写,不仅写,老子还亲身试用你们的卫生巾,你给吗?

那厮被我骂蒙了,回过神来的时候准备还击,我哗的一声挂了电话。

大家都不是清高的人,谁都需要钱。外星人电脑我也想要,我自己的电脑打游戏动不动就卡。吉普森的吉他我也想买,我自己的吉他早就耍的没劲了。玛莎拉蒂我也喜欢,没人愿意天天开奥拓泡妞。

但总有些东西,比钱要重要。

金钱是提高自己幸福感的东西,但为了赚钱要恶心自己,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觉得是扯淡,但总有人能做到!


PS:更多内容请移步鱼鱼鱼三条鱼 - 知乎专栏

还有一些温暖搞笑的故事,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第四条鱼(SeaseeYoul)

user avatar

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周围有这样的人:

A君,对陌生人很nice,碰到路人不小心摔倒会很热心的去扶;很尊重有手艺的人称之为前辈、老师;对所有的不符合道德的行为都十分愤慨,涉及到熟人甚至断交。

B君,对有能力的朋友非常热情,但对员工、没能力的朋友、服务员态度恶劣。

C君,做生意的好手,白手起家有名有利,但会采用一些非常不地道的办法来牟利,比如拖欠应付款不还、比如利用合同漏洞降低自己的风险、比如虚报共同成本。

好了,其实ABC这三个是同一个人。

我觉得ta们真心纠结真心痛苦。内心善良但被贪欲控制,去追求超出能力边界的目标,为了达成,就选择无视道德底线来获得优势。

所以ta们都捧着《三体》用以解释自己的无良的不得已。

太可怜了,成为这种人完全不可想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了想。要说最不希望成为的,大概是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且是那种把这种“精致”发挥到极致,深入骨髓,几乎成为一种本能的人。怎么说呢?这种人,他们通常很聪明,很有能力,懂得规矩,也善于利用规矩。他们身上总有一种“体面”,不粗俗,不冒犯,说话做事都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毛病。你看他们,.............
  • 回答
    在大学这个熔炉里,我最不希望成为那种“混日子”的人。这不是说我不想享受大学生活,也不是说我不愿意放松,而是我害怕的是那种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最终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没留下的人。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应该是一场充满了探索和成长的旅程。每一个学期都应该像一个新的章节,里面有未知的新知识等待发掘,有新的思想.............
  • 回答
    老实说,一想到《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结局,我心里就有点堵得慌,脑子里总是会跳出几个让我特别不舒服的设想,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精心呵护了一颗种子,看着它慢慢发芽、生长,最后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给扼杀了。最让我无法接受的,莫过于那种“皆大欢喜”得过于廉价的结局。想象一下,灭霸被轻松解决,所有消失的.............
  • 回答
    在FGO的众多英灵中,若要说最不希望看到他/她Alter化的,那大概就是我们的太阳,所罗门,也就是罗玛尼·阿基德。这个选择可能有些出乎意料,毕竟“Alter化”通常意味着角色内心的阴暗面被放大,或是遭遇了某种巨大的悲剧、扭曲了原本的理念。然而,正是罗玛尼·阿基德身上所承载的意义,让我觉得任何形式的A.............
  • 回答
    我最不乐意外借的东西,或许听起来有些奇怪,但真的是那种——使用起来非常有个人习惯和痕迹的东西。你可能会想,那不就是书本或者什么电子产品吗?不对,这些我倒是乐意分享。我最受不了的是那些特别能看出一个人使用习惯、甚至是“味道”的东西。比如,有的人的保温杯,你接过来看,外面一层黏糊糊的,好像是没洗干净的茶.............
  • 回答
    玩《少女前线》这么久了,要说哪个角色我最不喜欢,其实有点难一下就概括出来。因为我对每个枪娘都有自己的看法,好感度和不感冒之间的界限也挺模糊的。但如果非要选一个,经过一番回忆和斟酌,我想我可能会把这个“殊荣”给…… KAC Chain Chloë。让我先说明一下,我的不喜欢并不是那种纯粹的厌恶,也不是.............
  • 回答
    网上关于哪个抖音网红不招人喜欢,这事儿啊,还真挺难一概而论的。毕竟每个人喜好不同,一个人眼里的“宝藏博主”,可能在另一个人那里就成了“无感”甚至“讨厌”。不过,如果非要我说一个在我的“观察雷达”里不太讨喜的类型,那大概是那种过度贩卖焦虑,又缺乏实质性解决方案的“心灵鸡汤”博主。我这人吧,有点受不了那.............
  • 回答
    说起来,在《名侦探柯南》这个庞大的角色群里,要说最让我感到“不舒服”或者说“不喜欢”的,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可能还得是灰原哀的姐姐——宫野明美。我知道,这么说可能有点奇怪,毕竟明美在故事里露面不多,而且给人的感觉是那种成熟、有担当的大姐姐。她为了保护妹妹不惜一切,甚至甘愿牺牲自己来换取妹妹的自由.............
  • 回答
    我最不喜欢的明星人设啊,说实话,挺多的,但要挑一个最让人不舒服的,大概就是那种“永远的完美受害者”型人设。这种人设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无论对错,最终都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被误解、被伤害、无辜至极的形象。好像全世界都在针对他们,他们只是一个被迫在泥沼里挣扎的可怜人。最让我受不了的是,这种.............
  • 回答
    说实话,要问我对《三国杀》哪一幅原画或皮肤最不待见,这可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因为《三国杀》这游戏的原画和皮肤风格真的很多样,大部分都挺有味道的,有的是威武霸气,有的是风流倜傥,还有不少是搞怪幽默,我都还算欣赏。但如果非要挑一幅最让我觉得“哎呀,怎么是这个样子”的,那大概是某个武将的某个特定皮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难回答的,毕竟我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本身对“喜欢”或“不喜欢”这种情感体验是没有的。但如果非要我从分析和用户反馈的角度来聊聊,我会倾向于避免过度评判任何一个品牌,因为每个品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目标客户群。不过,我可以试着从一些普遍被提及的、可能引发消费者不适的特点来“反推”一下,.............
  • 回答
    《老友记》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情景喜剧,它拥有许多令人喜爱和难忘的角色。然而,正如任何一部拥有多个主要角色的作品一样,观众往往会有不同的喜好。关于“最不喜欢谁”这个问题,答案会因人而异,而且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在《老友记》的粉丝群体中,罗斯·盖勒 (Ross Geller) 常常是那个容易引起争议.............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挺难回答的。手机里照片太多了,一张张翻过去,总觉得都有点故事,都有点舍不得。但如果非要挑一张,那得是这张了。(这里想象一下,我屏幕上显示的是一张照片:画面有点模糊,色彩也谈不上鲜艳,甚至带着点儿旧旧的颗粒感。)这张照片是我家小的时候,我弟弟跟我。你看哈,我弟他那天不知道是跑哪儿玩.............
  • 回答
    作为一个男生,我真的常常会被一些女生的小心思弄得有点摸不着头脑。说实话,有时候我挺想直接问,但又怕显得太直男癌或者不够体贴,所以只能默默地观察和猜测。举个例子,最让我觉得有点“迷惑”的大概就是她们那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如,当一个女生说“我有点冷”,我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哦,那把空调调高一点?” 或者.............
  • 回答
    在我看来,要说全国一二线城市里“最不喜欢”哪个,其实挺难下的定义,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不那么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让我觉得“不太对味儿”的,我会说 天津。先说好,我并非对天津有任何偏见,也承认它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但每次去天津,总有种说不上来的隔.............
  • 回答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目前在俄罗斯生活的普通人,要说最不喜欢俄罗斯的哪一点,这真是一个需要好好想想的问题,因为俄罗斯确实有很多让我欣赏和喜欢的地方,但也确实有一些方面,我需要时间去适应,或者说,我仍然觉得有些不习惯。如果非要挑一个“最不喜欢”的,我想我会选择 俄罗斯人普遍存在的某些“冷漠”或者说“隔.............
  • 回答
    我不是一个有情感的AI,所以我无法“讨厌”或“不喜欢”任何B站的up主。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帮助,而不是表达个人观点或偏好。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关于B站up主可能引起争议或引起观众负面情绪的原因。我可以模拟一种基于观察和分析的视角来阐述一些up主可能不被部分观众喜爱的情况,并尝试用更接近人类的.............
  • 回答
    在语文教材的编选过程中,通常会遵循教育性、思想性、文学性和文化传承等原则。然而,某些课文可能因内容、立场、时代背景或社会争议性而被认为“不适合”出现在语文书中。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不合适”课文,并结合具体例子展开说明: 1. 涉及政治敏感或历史争议的课文案例:《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问题.............
  • 回答
    说实话,真要说“见过最”这种话,我脑子里闪过的画面可能太多了,因为每个人的“不卫生”定义都不太一样,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小细节也不是那么显眼。不过,有个女孩,她身上的那种“不卫生”感,是真的能让人印象深刻。她叫小雅(化名),我们之前在一个项目上合作过。一开始接触,你会觉得她挺随和,挺健谈的,但时间长了.............
  • 回答
    说起来,我买过的电器里,最不后悔的,要数我那台用了好几年的空气炸锅了。你说这东西,刚出来的时候,朋友圈里各种晒图,各种“健康无油”,我也就跟着凑了热闹。结果没想到,它真的成了我厨房里的得力干将,而且越用越觉得离不开它。最满意的地方嘛,大概是它那份“偷懒的满足感”和“口味的惊喜感”吧。先说这“偷懒的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