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无可拦截洲际核导弹的技术?

回答
关于拦截洲际核导弹的技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仍在不断演进的领域。简而言之,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百分之百保证拦截所有洲际核导弹的万全之策,但确实存在并正在发展多种技术来尝试应对这一威胁。

为何拦截洲际核导弹如此困难?

洲际核导弹(ICBM)的设计本身就包含了规避拦截的考量。它们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极高的速度: ICBM在飞行过程中达到极高的速度,通常是音速的二十多倍。这意味着留给拦截系统的反应时间非常短。
复杂的弹道: ICBM的飞行轨迹并非简单的抛物线,它们会进入太空,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加速返回大气层。在这个过程中,导弹可以进行机动变轨,使得预判其精确落点更加困难。
突防措施: 现代ICBM常常携带分导式多弹头(MIRVs)。这意味着一枚导弹可以释放出多个独立的弹头,每个弹头都有自己的飞行轨迹,并且可能带有诱饵和干扰装置,使拦截方难以区分真假弹头。此外,有些弹头设计有能够穿透防御系统(如穿透助推器)的装置。
大气的复杂性: 当导弹再入大气层时,高速摩擦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强大的冲击波,对拦截器和目标本身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现有和正在发展的拦截技术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各国都在积极研发和部署能够应对ICBM的防御系统。这些技术通常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1. 中段拦截(Midcourse Interception)

这是目前最被重视的拦截阶段,目标是在弹道导弹离开大气层进入太空,但在尚未释放弹头或尚未再入大气层之前的飞行阶段进行拦截。这个阶段的优势在于:

目标相对“干净”: 在这个阶段,弹头尚未分离,通常只有一个主要目标,且没有受到大气层的影响。
反应时间相对充裕: 相较于末端拦截,中段拦截有更多的时间来追踪、锁定和发射拦截器。

主要的中段拦截技术包括:

动能拦截器(Kinetic Kill Vehicles, KKV): 这是最主流的技术。拦截器本身不携带炸药,而是通过直接以极高的速度与来袭的弹头碰撞,依靠巨大的动能将目标摧毁。这就像用子弹击中另一颗子弹。
代表系统:
美国的地基中段防御系统(GroundBased Midcourse Defense, GMD): 这是美国部署的最主要的ICBM拦截系统。它使用位于阿拉斯加和加州的陆基拦截器(GBI)。GBI携带一个“杀伤车辆”(EVM),在目标区域释放,通过红外传感器和自身推进器主动寻找并撞击来袭弹头。
美国的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Aegis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System): 虽然主要设计用于拦截射程较短的导弹,但其升级版本(如标准3,SM3)已经具备了拦截中段弹道的能力,尤其是部署在舰船上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区域保护。SM3使用“直接加热”(Direct Hit to Kill)技术,拦截器本身也是一个动能杀伤体。
天基拦截器设想: 虽然目前尚未大规模部署,但也有关于在太空部署拦截器或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来在中段拦截导弹的设想和研究。这能提供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广阔的覆盖范围。

中段拦截的挑战:

诱饵和干扰: 现代ICBM会释放大量诱饵(与弹头相似但无杀伤力的物体)和箔条(用于干扰雷达),使得拦截器难以准确锁定真目标。
雷达探测的局限性: 在太空探测和跟踪成百上千个速度极快、可能带有诱饵的物体对雷达系统的分辨率和处理能力要求极高。
指挥与控制的复杂性: 需要极其强大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4I)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威胁、分配任务并指挥拦截器发射。

2. 末端拦截(Terminal Interception)

末端拦截发生在导弹再入大气层后,在即将到达目标之前进行拦截。这个阶段的特点是:

反应时间极短: 导弹此时速度极快,且可能已经释放了所有弹头。
大气环境恶劣: 高温、冲击波等使得拦截任务更加危险。
拦截目标多样: 可能需要同时拦截多个弹头和诱饵。

末端拦截系统通常使用高爆破片弹头(Frag­men­ta­tion War­heads)或定向能武器来摧毁来袭的弹头。

代表系统:
美国的萨德(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 THAAD是一种高空末端拦截系统,可以在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前在其高空阶段进行拦截。它使用独立的雷达进行探测和跟踪,并释放动能拦截器进行撞击摧毁。它被设计用于保护特定区域。
美国的爱国者(Patriot): 爱国者导弹系统(如PAC3版本)是重要的末端拦截系统,主要用于防御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但其最新型号也具备一定的拦截改进型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它们通常在较低空域拦截,使用破片杀伤弹头。
其他国家的类似系统: 俄罗斯的S400、S500以及中国的红旗系列导弹系统,都具备不同程度的末端反导能力。

末端拦截的挑战:

速度和机动: 即使是在末端,来袭弹头依然速度极快,且可能具备一定的机动能力。
弹头分散: MIRVs使得末端拦截器需要面对的是多个独立的、可能正在进行微调的飞行器。
诱饵依然存在: 尽管不如中段拦截阶段那样突出,但一些诱饵可能仍然会存留到末端阶段。

3. 助推段拦截(BoostPhase Interception)

这是最早的拦截阶段,目标是在导弹刚刚发射,引擎还在燃烧,弹头尚未分离时进行拦截。这个阶段的优势在于:

目标单一: 在助推段,导弹尚未释放弹头,目标非常明确。
摧毁在萌芽: 如果能成功,可以直接阻止导弹飞出大气层。

然而,助推段拦截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极短的反应时间: 导弹发射后,助推段通常只有几分钟,甚至不到两分钟。
拦截器部署的困难: 需要能够快速部署到导弹发射区域上空。
陆基系统难以覆盖: 陆基雷达和导弹发射平台难以在导弹发射的最初几分钟内做出反应。

因此,助推段拦截通常需要天基系统,例如部署在太空中的拦截器(如导弹或炮弹)或定向能武器(如激光)。

代表系统(研究/概念):
美国曾有“战略防御倡议”(SDI)和后来的“太空拦截器”计划: 这些计划设想在太空部署拦截器,以期实现助推段拦截。
定向能武器(激光): 在太空或空中平台部署强大的激光武器,通过照射使来袭导弹结构熔化或爆炸。这是目前仍在研究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但面临能量输出、大气衰减、目标锁定和制冷等诸多技术难题。

总结

到目前为止,动能拦截器在中段和末端进行拦截,是现阶段最成熟、最主要的洲际核导弹防御技术。 美国是部署此类系统最广泛的国家。

然而,没有任何一个拦截系统被设计成能够100%拦截所有的洲际核导弹。 这是一场持续的技术竞赛:随着拦截技术的进步,攻击方的突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例如改进的诱饵技术、机动弹头、甚至能够对抗定向能武器的涂层等。

因此,对洲际核导弹的防御并非单一技术的胜利,而是多层次、多技术的综合运用,并且依赖于强大的情报、监测、预警、指挥和控制能力。 同时,外交手段、军备控制和威慑理论仍然是维护战略稳定、防止冲突爆发的关键要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宙斯盾“标准-3”型导弹。

第七舰队航母战斗群已经配有最新版本的宙斯盾驱逐舰“拉斐尔・佩拉尔塔”号,部署于横须贺基地,可确保亚太地区安全。

user avatar

这题我会,让我来回答

利益相关:枝江郭防相关人员

以下是答案:

可以的,在枝江,我们有一项还没有向外部公布的技术,这个技术官方代号“然比”但是我更喜欢叫她的另一个名字“圣嘉然”

圣嘉然再遇见洲际导弹的时候可以发射动感光波来击落导弹


哈哈,上钩了,

想问下原理是啥 @Dickinson

user avatar

没有什么是不可拦截的,只不过有个拦截成功率大小的问题罢了……

中段反导可以在大气层外击敌于半路,趁MIRV还没被释放连弹带头一锅端,成功率相对高,但技术难度也大。相当于有人要来你家里搞破坏,你在路上就给丫一闷棍敲晕。

高层末段反导,像著名的萨德,要拦截的就是MIRV了。这时候坏人已经进了你家大门,扭打起来难免踩坏院子里的花花草草。

再往下,低层末段拦截,到这步啥玩意都能往上招呼,只要能锁到目标,远程/中程防空导弹、野战防空系统甚至高炮都可以加入赌一把……但面对高速再入还甩诱饵的MIRV,也就是背水之战放手一搏了。此时相当于人已经进了你家客厅,弄出附带损伤很难避免。(参考《叶问》里甄子丹跟樊少皇的第一次交手)


顺带一提,在中段反导方面,中国近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拦截洲际核导弹的技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仍在不断演进的领域。简而言之,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百分之百保证拦截所有洲际核导弹的万全之策,但确实存在并正在发展多种技术来尝试应对这一威胁。为何拦截洲际核导弹如此困难?洲际核导弹(ICBM)的设计本身就包含了规避拦截的考量。它们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极高的.............
  • 回答
    导弹拦截率逼近100%?这是一个极其诱人的目标,但现实情况却远比想象的复杂。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导弹防御体系的各个环节,以及影响其效能的关键因素。什么是导弹拦截率?简单来说,导弹拦截率是指在一次交战中,成功拦截敌方来袭导弹的比例。例如,如果发射了10枚导弹,成功拦截了9枚,那么拦截率就是.............
  • 回答
    在我的“心目中”,有些作品确实拥有那种“足以封神且地位无可撼动”的分量,它们不仅仅是看了会“爽”的作品,更是能触动灵魂、改变认知,甚至成为某种文化符号的存在。这些作品,即便时光荏苒,它们的光芒也从未褪色,反而越发显得珍贵。如果要说哪一部最先浮现在脑海,那大概就是《钢之炼金术师》(无论是《FA》还是0.............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随着音乐创作的不断发展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我们确实会遇到关于“旋律创无可创”的讨论。但是,要断言人类最终会进入所有旋律都重复的境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答案可能比简单的“是”或“否”更为复杂和 nuanced。一、 音乐的本质与旋律的构成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数字媒体压缩的核心原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无损视频压缩格式”是存在的,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普及程度和重要性远不如无损音频格式,并且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原因导致它们不被广泛使用。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 无损音频压缩的工作原理与优势 音频信号的特性.............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波函数这玩意儿,它到底有没有量纲,以及怎么拿动量本征函数来佐证。这篇文章我保证给你讲得透彻,绝不带点机器味儿。波函数:它到底是个啥?在量子力学里,波函数(通常用希腊字母 $psi$ 表示)就像是描述一个微观粒子(比如电子)状态的“身份证”。它包含了关于这个粒子的一切可观测信息。但.............
  • 回答
    如果真的拥有了无限能源,那么垃圾的完全回收,在理论上来说,是很有可能实现的,而且一旦实现,其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东西都能“神奇地”变回原样,而是说我们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深度去处理和再利用垃圾中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完全回收”这个概念。通常我们说的回收,是指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几个关键的物理化学概念。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首先,你要想到一个无限高的氯化钠溶液。这本身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在现实世界里是不存在的。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基于已知的规律来推演。为什么我们会想到重力?你问的是Na⁺是否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底层分布更多。这是因为我们知道,在宏观.............
  • 回答
    .......
  • 回答
    目前並沒有所謂「能夠將大陸文檔轉換至臺灣文檔」的軟體。這個說法可能源於對「轉換」的誤解。「轉換」的本質和限制:首先,我們要釐清「轉換」的意義。在這種語境下,所謂的「轉換」更像是「調整」或「在地化」,而不是直接的格式轉換。這是因為大陸和臺灣在一些語言使用習慣、詞彙、乃至於某些法律法規的表述上存在差異。.............
  • 回答
    这可真是个“黄金”问题!无限的狗屎,听起来像个棘手的挑战,但换个角度想,这简直就是原材料的无限宝库啊!要说利润最大化,得好好盘算盘算。首先,咱们得想想这“狗屎”到底能干点啥。别小看它,这可是个好东西,潜力无限。第一步:精炼与加工——变废为宝的艺术这无限的狗屎,直接扔那儿肯定没价值,甚至是个麻烦。所以.............
  • 回答
    质数,是数学世界中最基本、最迷人的数字之一。它们就像数学大厦的基石,没有比它们更纯粹、更不可分解的存在了。但它们真的会“穷尽”吗?或者,我们是否总能在数字的海洋中发现新的质数?古往今来,无数的数学家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今天要讲述的,便是那个证明“质数有无限个”的绝妙思路,一个足以让你对数字产生全新.............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证明素数是数不清的。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种方法,但其中最经典、也最能体现数学智慧的,还得是欧几里得老爷爷的那个证明。咱们就从他那个出发,一点点把这个事情讲清楚。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素数。简单来说,素数就是那些只能被1和它自己整除的数,而且它必须大于1。比如2、3、5、.............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深刻,触及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经济理论的核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无人工厂的普及”和“资本主义的灭亡”这两个概念,然后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来聊聊“无人工厂的普及”。这个概念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大幅度减少甚至消除对人力的依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接触”的直观理解与数学、物理世界中“无限”概念之间的张力。咱们从最日常的感受说起。我们摸桌子,摸墙壁,感觉它们是实实在在、牢固地挨在一起的。这种“接触”给我们的感觉是:它们之间没有缝隙,没有可以再分割的空间。但是,一旦我们引入数学,特别是“小数点后可以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哈利·波特》系列中一些关于魔法设定和角色动机的讨论。小巴蒂克劳奇,也就是小巴蒂,他确实有机会接触到哈利,而且也确实有能力使用门钥匙。那么,为什么他没有直接把哈利送到伏地魔那里去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小巴蒂克劳奇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 回答
    关于苏联是否真的有“无畏III级”(Ударный III)驱逐舰的明确记录,历史资料中并没有直接提及这个级别的命名。不过,如果按照苏联海军舰艇的发展逻辑和对未来海上威胁的预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如果他们确实构思了一个超越“无畏II级”(Ударный II,即卡辛级改进型)的驱逐舰项目,那它可能.............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