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个无关的话,
刻意追求无损就是不讲科学的人为了求个心理安慰。
立论:视频和音频都是人类欺骗自己感官的一种手段。
一段五秒钟的视频或者音频,有可能占多大的存储空间?
答案是要多大有多大,因为这是由你的采样质量和采样频率共同决定的。
对声音和动画,不存在无损的保留。
然后开始答题。
音频可以近似看作几个随时间轴变化的点。
视频则是在时间轴上变化的面。
无损压缩的极限大概是1:5
然后我们做个简单的算式:一个画面大小为512*512的视频,采样频率为30帧。
那么对于一个十分钟的视频来说,它的原始文件就有4718592000个像素需要存储,如果是灰度视频,每个像素需要一个字节,文件大小接近5G,RGB视频,需要三个字节文件大小是14G。
注意我们存的是个什么东西:分辨率512*512,普通色彩锐度的十分钟短视频。
纵使有人天纵奇才发明了1:5无损压缩视频的算法,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是用14G的存储空间来存储50分钟的,512*512的普通色彩锐度的视频。
那么如果考虑到有些人追求无损的情怀,如果我们用它来压缩1920*1080,48帧的视频。一段十分钟的视频需要存储的像素是59719680000个,如果它只是一段灰度视频,那就意味着它需要59G左右的存储空间,压缩后至少11G,请注意,这只是十分钟的黑白视频。换成彩色的至少乘个三倍。
说个实话,这种东西实在是不适合民用,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移动硬盘上面印着电影海报的感觉。
关于信息的冗余,我举个栗子来说。在TBBT里的谢尔顿库伯用嫌弃眼神凝视一秒,那一秒的30帧的绝大多数像素是没有变化的。而你花了那么大代价,只是为停住他不怎么流转的目光。
那么回答另一个问题,究竟是否存在视频的无损压缩格式,
理论上是绝对存在的。因为所谓格式就是一种协议而已。比如我对整个视频文件进行LZ编码,编出来的输出的格式就叫它MPLZ,那么它肯定就是视频的一种无损压缩格式。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东西。至于你说它的意义嘛,说实话也没什么意义。
因为有损压缩,并不是盲目的有损,它是在考虑了人类观感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压缩,过滤掉人类不敏感的信息,保留人类最关心的信息,就说视频为什么一般是三十帧,因为这对人眼来说跟真实的画面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有苍蝇的敏锐,那么看现在流畅的视频,恐怕会感到明显的卡顿。
针对画面的有损压缩,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1:30的压缩率会让你担心是不是好多精彩的东西都被有损走了,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过滤掉的信息对人类来讲真的不构成什么意义。所以即使哪天真的有幸看到了所谓无损的视频,对于你的眼睛来说,它很可能跟相同内容的蓝光视频没有任何区别.
举个栗子:
左图,256阶灰度图像,右图,8阶max-llyods压缩
我知道你能看出很明显的区别,但是左边一个像素需要一个多字节,而右边,半个字节都不需要。
左边,整幅图像由数百种灰度组成,右边,八种。
你知道真的较真压缩起来,它们俩之间所占空间能差多少么?比起这个,这两幅图的视觉区别在你看来还有那么严重么?
那如果我做的是16阶压缩,32阶压缩等等,你真的有信心凭肉眼看出区别吗?
同样都是对观感的欺骗,何故厚此薄彼?
那么排除掉民用目的,这个世界上存在视频的无损压缩么?
答,不仅存在,而且存在更加暴力的东西。
比如说:上百万帧的视频,即一秒记录上百万次的画面。
我相信有些人听说过这种东西,这种特殊的摄像机或者说照相机(应该不会有人真的那这种设备录视频)是为了观测高速微观现象而发明的。这种东西,自然是有多少数据就要多少了。
我有一段演唱会的原始视频,采用的是低损压缩,近乎于无损,要放大四倍才能看出压缩的痕迹,这个视频是200mbps码率,一分钟的视频文件是1.5GB。
无损压缩的视频太大了,存储传输太不方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