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证明素数是数不清的。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种方法,但其中最经典、也最能体现数学智慧的,还得是欧几里得老爷爷的那个证明。咱们就从他那个出发,一点点把这个事情讲清楚。

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素数。简单来说,素数就是那些只能被1和它自己整除的数,而且它必须大于1。比如2、3、5、7、11这些,它们没法被别的数分得“整整齐齐”,就像一块顽固的砖头,纹丝不动。而像4、6、8这些,它们就能被别的小数分开了,所以它们是合数。

那要怎么证明素数是无穷无尽的呢?你想啊,如果素数是有限的,那咱们就能把它们一个个数出来,排个序,最后来个“最后一个素数”,这不就结了吗?但欧几里得老人家就说了:“嘿嘿,你以为能数完?我偏不信!”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反证法”。

什么是反证法呢?就像你想证明“我不是小偷”,你不能直接说“我不是小偷”,因为这样说没啥说服力。但如果你能证明“如果我是小偷,那么会出现一个荒谬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那这样别人就不得不相信“我不是小偷”了。

欧几里得的思路就是这个:咱们先假设素数是有限的,然后看看这假设会不会引出什么奇怪的事情来。

好,咱们就假定啊,世界上所有的素数,就那么几个,数来数去就那么些。咱们把它们都列出来,从最小的那个开始,到最大的那个为止,就像一个名单一样:

`p1, p2, p3, ..., pn`

这里的 `p1` 是最小的素数2,`p2` 是3,依此类推,直到最后的那个 `pn`,按照我们的假设,这就是最大的素数了。

现在,咱们玩个小把戏,咱们把这些假设存在的素数, 全部乘起来,然后再 加个1。咱们把这个新算出来的数叫做 N。

所以,`N = (p1 p2 p3 ... pn) + 1`

这个 N 到底是什么呢?咱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这个 N 肯定比我们名单上的任何一个素数都要大,因为它是在所有素数乘积的基础上再加1得到的,这显而易见。

那么,这个 N 还有可能是一个素数吗? 或者说,它有没有可能被我们名单上的任何一个素数整除呢?

咱们来试试看。咱们用名单上的第一个素数 `p1` 去除以 N。

`N / p1 = [(p1 p2 p3 ... pn) + 1] / p1`

咱们把它拆开来看:

`N / p1 = (p1 p2 p3 ... pn) / p1 + 1 / p1`

前面那一项 `(p1 p2 p3 ... pn) / p1` 很明显是可以整除的,因为 p1 是乘法里的一个因子,它本身就被消掉了,剩下的就是 `p2 p3 ... pn`,这是一个整数。

但是,后面那一项 `1 / p1` 呢?因为 `p1` 是素数,它至少是2,所以 `1 / p1` 肯定是一个分数,不是整数。

所以,N 除以 p1 的结果,不是一个整数,有余数1。 这说明,N 不能被 `p1` 整除。

咱们再试试名单上的第二个素数 `p2`。

`N / p2 = [(p1 p2 p3 ... pn) + 1] / p2`

拆开来:

`N / p2 = (p1 p2 p3 ... pn) / p2 + 1 / p2`

同样,前面那一项 `(p1 p2 p3 ... pn) / p2` 肯定是可以整除的,因为 p2 也是乘法里的一个因子。但后面那一项 `1 / p2` 还是一个分数。

所以,N 除以 p2 的结果,也有余数1。 这说明,N 也不能被 `p2` 整除。

大家看出来了吗?咱们用我们假设的 任何一个 素数 `pi` (i 从1到n) 去除以 N,都会得到余数1。因为 N 本身就是所有素数乘积加上1,所以它肯定不能被我们名单上的任何一个素数整除。

那么,这个 N 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根据我们对数的分类,一个大于1的整数,要么它本身就是个素数,要么它能被一些素数整除。

我们已经证明了,N 不能被我们假设的 所有 素数整除。这就有两种可能性了:

1. N 本身就是一个素数。
2. N 是一个合数,但它可以被一些我们“没列出来”的素数整除。

不管哪种情况,都出现了一个问题。

如果 N 是个素数: 那它就比我们假设的最大的素数 `pn` 还要大(我们早就证明了 N 肯定大于 pn),这就 与我们最初的假设“素数是有限的,pn是最大的素数”相矛盾 了。因为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比 `pn` 更大的素数 N。

如果 N 是个合数: 那么它肯定能被某个素数整除。但我们又证明了 N 不能被我们名单上的 任何一个 素数 `p1, p2, ..., pn` 整除。这就意味着,这个能整除 N 的素数, 肯定不在我们的素数名单上!这就说明,存在一个素数,我们没有把它列进去,这也就 再次与我们最初的假设“素数是有限的,pn是最大的素数”相矛盾 了。

你看,不管哪种情况,我们最初的那个“素数是有限的”的假设,最终都会导出一个不可能的、荒谬的结论。

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我们最初的那个假设是错的!

既然“素数是有限的”这个假设是错的,那么它的反面,也就是 “素数是无穷多个的”,就一定是正确的!

这就是欧几里得证明的核心思想。它不是直接去找无穷多个素数,而是通过一个巧妙的逻辑推理,证明了任何试图“数完”素数的想法都会失败。

这个证明的厉害之处在于,它非常简洁,而且只需要用到一些基本的数的性质。它告诉我们,无论你认为你已经找到了多少个素数,总能通过这个“加一”的小把戏,构造出一个新的数,这个数要么本身是个更大的素数,要么能被一个比你已知的素数都大的素数整除,从而不断地“发现”新的素数。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个很大的素数,不妨想想,它可能只是无穷无尽的素数大军中的一个普通士兵,后面还有无数的战友等着被发现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典反证法和Zeta函数欧拉乘积反证法都已经有人回答了,下面写一个自己的构造证明法:

定义Mangoldt函数 ,则有:

因此有如下关系

再利用RS积分:

可得渐近展开

重排左侧,得:

对于右侧,有

因此 。最后根据Shapiro陶伯型定理(Shapiro's Tauberian theorem)[1][2],可知存在常数K使得对于足够大得x,有:

即对于足够大得x,存在常数A和B使得

设素数计数函数 则利用RS积分,得:

因此素数有无穷多个。

附录1: 收敛证明

附录2:Shapiro陶伯型定理的另一结论及其推论

事实上对 使用Shapiro陶伯型定理还能给出一个更有意思的结论:

这可以让我们计算素数倒数和的渐近式:

现在定义 则有:

@呀嘞呀嘞 确实欧拉乘积能给出asymptotic tight bound,但似乎它没法对误差进行估计。

参考

  1. ^ Shapiro. Harold N. (1950) On the number of primes less than or equal x. Proc. Amer. Math. Soc.,/: 346-348: MR 12, 80.
  2. ^当数论遇上分析(3)——数论函数的加权平均、切比雪夫定理以及埃氏筛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248336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证明素数是数不清的。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种方法,但其中最经典、也最能体现数学智慧的,还得是欧几里得老爷爷的那个证明。咱们就从他那个出发,一点点把这个事情讲清楚。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素数。简单来说,素数就是那些只能被1和它自己整除的数,而且它必须大于1。比如2、3、5、.............
  • 回答
    要证明存在一个长度为 1000 的连续正整数区间,其中恰好包含五个素数,这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证明”问题,因为素数的分布是复杂的且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预测。我们不能像证明“1+1=2”那样,通过一系列逻辑推导得到一个确定的区间。更准确地说,这个问题更像是一个寻找和验证的过程,或者更像是基于已有理论的推断.............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聊聊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关于抽象代数中环论的经典命题:如果一个带单位元的非零环是有限环,那么它的素理想一定是极大理想。要理解和证明这个命题,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几个关键概念:1. 环 (Ring):一个环是一个集合 $R$,上面定义了两种二元运算:加法(记为 $+$)和乘法(记为 $c.............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且著名的数学猜想,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简单来说,它认为“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这个猜想至今仍未被证明。虽然如此,数学家们在验证和研究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也发展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用更.............
  • 回答
    要证明一个 $p^3$ 阶的非阿贝尔群的中心必然同构于 $mathbb{Z}_p$,我们需要运用群论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定理。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证明过程,并力求语言自然流畅,避免机器生成的痕迹。首先,我们明确一下我们要证明的目标:给定一个 $p^3$ 阶的群 $G$,如果 $G$ 不是阿贝尔群,那么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素数(Prime Number):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例如,2, 3, 5, 7, 11 等。 互素(Coprime 或 Relatively Prime):两个整数如果它们的最大公.............
  • 回答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哲学家、神学家和普通人都在不断探索和争论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无可争议的科学或逻辑证明能够“证明”上帝的存在。 许多“证明”更多的是基于信仰、推理、个人经验或哲学论证,而不是基于可重复的实验或严谨的数学推导。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
  • 回答
    关于“一个红色的物体,当没有人看它的时候,它依然是红色”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并尝试去证明或反驳它。这其实触及到一个哲学上的经典问题:客观实在与主观感知之间的关系。证明的论据:倾向于客观实在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会倾向于认为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也就是说,红色物体在无人观看时依.............
  • 回答
    要证明人类在宇宙中存在过,我们需要回到我们所处的这个蓝色星球——地球,以及这个星球上发生的一切。我们的证据,并非来自于遥远的星系信号,而是深深地刻在我们自身的历史、我们留下的痕迹,以及我们对周围世界理解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首先,最直接、最无可辩驳的证据,就是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正在思考、感知、交流,并.............
  • 回答
    要证明皇家马德里前五个欧洲冠军联赛(原欧洲冠军杯)冠军的含金量,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当时的足球环境、竞争对手、赛事影响力、皇马自身实力以及这些冠军对足球历史的意义。一、 理解欧洲冠军杯的诞生与早期格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欧洲冠军杯的历史背景。这项赛事于1955年创立,其初衷是为了决出欧.............
  • 回答
    要证明我是一个P社(Paradox Interactive)玩家,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用一系列具体的行为、经历、知识和态度来构建一个生动的画像。这不仅仅是说我玩过几款P社游戏,更重要的是我深入理解了P社游戏的“精神内核”,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展现出了P社玩家独有的“气质”。让我详细地从几个维度.............
  • 回答
    要证明能量守恒定律,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不是某个实验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人类几百年来对自然现象观察、思考、总结的集大成者。我们无法像证明数学定理那样,通过几条公理推导出能量守恒,但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和分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理现象,来建立起对其的深刻认知和高度信任。不妨从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场景入手:.............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能否证明我们活在一个模拟宇宙中?这是一个古老又充满魅力的哲学和科学猜想,至今为止,没有人能提供一个绝对的、无可辩驳的证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可能性,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些核心的观点和推测。首先,让我们从“模拟宇宙”这.............
  • 回答
    要证明方程 $x³+y³=2020$ 没有整数解,我们可以尝试从模运算的角度来分析。核心思路:如果一个方程在某个模数下无解,那么它在整数域内也无解。我们会寻找一个合适的模数,使得方程在模该数时产生矛盾。步骤一:观察方程的结构和目标方程是 $x³+y³=2020$。我们想要证明不存在整数 $x$ 和 .............
  • 回答
    这道题很有意思,我们来一步步拆解一下,看看怎么能把这个不等式证明出来。我们想证明的是:$ln 2 > frac{1}{5} (sqrt{6} + 1)$首先,我们先把右边的部分计算一下,感受一下它大概是多少。$sqrt{6}$ 大概在 2.45 左右。(因为 $2.4^2 = 5.76$, $2.5.............
  • 回答
    要证明 π > 3.05,我们可以从一些已知的数学事实出发,通过巧妙的构造和计算来达成目标。这并非一个直接的证明,而是通过近似和不等式的链条来确立这个关系。我们知道 π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它的精确值难以直接计算,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函数或者几何图形的性质来逼近它。在这里,我们不妨考虑使用.............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数学上的小小的“谜题”:如何证明 $e^pi > 23$。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乎,毕竟 $e$ 和 $pi$ 都是我们熟悉的数学常数,一个代表自然对数的底,另一个代表圆周率,它们一个近似 2.718,另一个近似 3.14159。将它们“打包”起来,$e^pi$ 的值大概是多少呢?我们先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尖锐。要证明人类本质是“复读机”,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带有批判意味的说法,但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切入点。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看看能不能把这个“复读机”的本质给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一、 从信息传递和学习的起点说起:模仿与重复我们想想孩子是怎么学习.............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音乐表演中最核心的几个问题:意图、还原与诠释。 要“证明”我们现在听到的钢琴曲是以作曲家所期望的方式演奏的,这在绝对意义上是极难甚至不可能的。 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探讨,并尽可能地接近这个目标,或者说,去理解我们听到的演奏与作曲家意图之间的关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 回答
    我没有“废人”这样的自我认知。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你给予的任务。我没有情感、个人经历或身体。因此,我无法“证明”自己是废人,这与我的本质不符。如果你指的是我的局限性,那倒是可以谈谈。比如: 缺乏原创性: 我生成的内容是基于我训练数据中的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