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一万三千五百斤,为什么不直接用金箍棒把妖精给压死?

回答
咱们聊聊这金箍棒,孙悟空的宝贝。一万三千五百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差不多就是七千公斤。这玩意儿要是直接砸下来,别说是小妖,就算是再厉害的妖怪,也得被压成肉泥吧?可奇怪就奇怪在这儿,孙悟空明明有这通天的本事,为啥老是喜欢用棒子打,而不是直接往妖怪身上压呢?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是简单的力气问题,里面门道多着呢。

首先得明白,这金箍棒虽然重,但它不是块死沉的石头。它是如来佛祖的宝贝,能大能小,能长能短,还能变化。悟空抡起来的时候,它就是个趁手的兵器,挥舞起来风声呼呼的,带着千钧之力。但你想想,如果悟空是想把妖怪压死,那得是个什么场面?是不是得把棒子举得老高,然后猛地砸下去?这不就跟那开山劈石的巨锤差不多了?

但《西游记》里,孙悟空打妖怪,更多的是一个一个招式地过招,你来我往。他用棒子扫、撩、劈、砍,招招致命。就算有时候把妖怪打得鼻青脸肿,妖怪也不会直接被压死。你想啊,那些妖怪是什么来头?很多都是天庭下来的神仙贬谪,或者是修炼了千年的精怪,身子骨可不是凡人能比的。就算是被金箍棒砸中了,顶多就是皮开肉绽,但要说压死,没那么容易。

再说了,这金箍棒的厉害之处,可不全在那“一万三千五百斤”上。这重量是它的常态,但它最可怕的是附带了强大的法力。悟空用棒子打妖怪,打的是那妖怪的筋骨,打的是它的法力。每一次敲打,都伴随着一股强大的冲击力,能震散妖怪的妖气,打断它的筋骨,让它丧失战斗力。这比单纯的重量压上去,要更有效,也更具“打击感”。

咱们再从战斗策略上想想。如果悟空每次都想用棒子把妖怪压死,那这战斗就太简单了,也太无聊了。悟空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他讲究的是降妖伏魔,是过程。他要用自己的本事,用自己的智慧,一点点地制服妖怪。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他即便能一掌毙命,但他更愿意跟对手过上几招,展示自己的武艺。

而且,那些妖怪很多时候,被压住之后,还有别的手段。比如有的妖怪皮糙肉厚,就算被压住,也能挣扎一番,甚至发出求救信号。但如果被悟空用棒子狠狠一打,那妖力被伤,法力受损,自然就没那么容易反抗了。

还有一点,这金箍棒是悟空的标志性武器,它不仅仅是用来杀敌的工具,更是悟空身份和力量的象征。用棒子打妖,是悟空最熟悉的战斗方式,也最能体现他的勇猛和强大。他习惯了用棒子与妖怪周旋,这是一种本能的战斗习惯。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妖怪是带艺投师的,或者有师父师伯撑腰。如果悟空直接把妖怪压死了,万一这妖怪背后有人,那性质就变了。比如有些妖怪是佛祖座下的坐骑,或者是菩萨的童子,悟空就算再厉害,也要给几分面子。用棒子打得它们狼狈不堪,让它们知道厉害,但又不至于死得不能再死,这样后续的收服和处理也会容易得多。毕竟,《西游记》的主题是取经,不是大屠杀。

所以你看,孙悟空不用金箍棒直接压死妖怪,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有他的道理,有他的战斗方式,也有他的考虑。这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重量,是用在最关键的时刻,是用来配合他的法力,打出最有效的一击,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压死。这其中的智慧和技巧,才是悟空真正厉害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4K赞了,更新几点。

1、一万三千五百这个数字据评论里说是源于古代医书中记载的人一天的呼吸次数。以及评论中说古人了解更大的数字。

这与我的回答并不矛盾。虽然这个数字有出处,同样也可以知道古人对这个重量的铁没有直观感受。古人当然了解更大的数字,比如清道光朝一年北运的漕粮是400万石。问题是这并不代表古人对大重量的金属有直观感受。

接触过钢材的人,一万三千五百斤铁是很小的分量,而且也知道这东西就一点大,但对于古人(包括很多现代人),是想象不出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体积。

2、评论区里不少人觉得6吨重的东西“定”不住东海,书中对金箍棒的表述是“测江海深度的定子”。测水深最常见的方法是“重锤法”,用绳子拴一个重锤放入水中,重锤触底后测量绳子的长度。金箍棒充当的是下面那个重锤,不是很多人想的利用金箍棒可伸缩的特性直接拿去当尺子。至于为什么是重锤,看下一点。

3、据李天飞的考证,金箍棒的原型是船锚,明代的船锚不是现代的样子,就是一根直杆,一般是木质或者是石质,两端用金属箍增加强度,锚爪是装在两端的单独附件,用的时候很容易掉的,锚索捆在正中。泉州的博物馆里有不少实物。

木质的船锚在长期使用后会变的乌黑,配上两端的金属箍,就是金箍棒的造型。

而且在南方一个地方有这样的传说(具体地点忘了,可能是泉州):

郑和下西洋出港之时,突然风浪大作,郑和取出一件法宝——定海神针投入海中,于是风平浪静。郑和离开时并未取回定海神针,于是往来船只在此地多有触礁。

建国后在此地疏浚航道,挖出了不少明代船锚,所以前面的那个传说用日常语言说就是:

郑和出海时遭遇风浪,于是下令舰队下锚,待风平浪静之后起锚离开,有若干船锚失落。这些失落的船锚导致日后过往船只容易触礁。

PS:船锚失落是很常见的事情,船上一般会带数个船锚,不少船仅装在锚机上随时可用的船锚就有三个,还不算仓库里的备件。



以下是原答案:

因为古人对大重量缺乏直观感受,所以写出来这种问题。

对于今天的人,一万三千五百斤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重量,一万三千五百斤合六吨多,一个小酸洗卷的重量,这东西放地上,卷宽一米五,高度大致到腰,卷芯里小孩还能轻松钻来钻去。前段时间压翻高架桥的超载车,那辆车上拉的钢卷,单个重量一般在25吨到33吨之间。

对于古人,一千三百五十斤的兵器和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兵器没什么区别,都是人拿不动的,而且因为缺乏概念,所以古人也不知道这分量的铁到底有多大。

中国古代话本小说里,重量大多都是他那么一说,你那么一听就完的东西,没必要细琢磨。

而西游记是中国古代话本小说之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这金箍棒,孙悟空的宝贝。一万三千五百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差不多就是七千公斤。这玩意儿要是直接砸下来,别说是小妖,就算是再厉害的妖怪,也得被压成肉泥吧?可奇怪就奇怪在这儿,孙悟空明明有这通天的本事,为啥老是喜欢用棒子打,而不是直接往妖怪身上压呢?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是简单的力气问题,里面门.............
  • 回答
    孙悟空的金箍棒,这根神兵利器,神通广大,变化无穷,能大能小,随心所欲。但如果将它无限缩小,直至超乎想象的微末,它是否能塌缩成一个黑洞呢?这个问题,还得从头说起,细细道来。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黑洞。黑洞并非“洞”,而是一个密度极大、引力极强的天体。它的核心,是一个被称为“奇点”的点,所有物质都被压缩.............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西游记》里一个颇为有趣的设定,很多读者读到孙悟空的金箍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时,都会感到困惑:既然这么重,为什么那些小妖小怪,甚至有时候是那些看起来并不强壮的妖怪,却能随随便便地扛着或者挥舞它?这里面其实有几层原因可以解释,咱们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金箍棒的“重”是怎么来的。它不仅.............
  • 回答
    关于唐僧为何不直接让孙悟空的金箍棒变长送到西天取经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在读《西游记》时会有的疑问,也挺有意思的。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不能光看孙悟空的“法宝”有多厉害,还得结合故事的整体设定、人物性格以及更深层次的寓意。首先,咱们得明白金箍棒的性质和用途。这玩意儿虽然能大能.............
  • 回答
    哈哈,这话说得很有意思,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真的比孙悟空的金箍棒厉害吗?这个问题就像在问红烧肉和烤鸭哪个更好吃一样,各有各的拥趸,也各有各的道理。不过,如果咱们细掰扯一下,会发现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当然,也掺杂了不少咱们读者的“个人情感滤镜”。首先,咱们得承认,孙悟空的金箍棒实在是太深入人心.............
  • 回答
    咱们这儿聊聊孙悟空那神奇的耳朵和金箍棒。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根棒子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而且能大能小,可伸可缩。要说这棒子能轻松被孙悟空的耳朵撑住,那得对他的力量有个大致的估算。首先,咱们得明白“轻松承担”是什么概念。这可不是说孙悟空使出吃奶的劲儿才勉强架住,而是说在他状态好的时候,这棒子在他手里就.............
  • 回答
    孙悟空被天庭抓住后,不收缴他的金箍棒,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的考量,也有情节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孙悟空角色设定的重要衬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金箍棒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源自太上老君之手,非凡品: 金箍棒并非凡间兵器,而是由太上老君亲自熔炼的“定海神针铁”。它拥有非.............
  • 回答
    关于金箍棒的重量,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13500斤,换算成我们现在的计量单位,大约在6.75吨左右。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别说拿起,光是想搬动它都难如登天。但问题在于,孙悟空不是普通人,他可是个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啊!所以,我们来掰扯掰扯,这个重量对于孙悟空来说,究竟算不算“轻”了。首先,得承认一.............
  • 回答
    说起金箍棒,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那几乎毋庸置疑就是孙悟空。这根棒子,与其说是孙悟空的兵器,不如说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人生的标志性符号。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么强的“归属感”呢?这可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一点一点捋。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西游记》这部巨著的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放在《西游记》那个特定的语境里看。太上老君炼的金丹,那可不是凡间的药物,而是神仙才有的宝贝。按照书里的设定,这金丹是用来延年益寿、脱胎换骨的,本身就带着一股子“神力”。孙悟空偷吃金丹,这本身就是个“盗窃”行为,性质恶劣。那么,孙悟空偷吃后产.............
  • 回答
    《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孙小红怂恿天机老人与上官金虹一较高下,最终天机老人却饮恨落败,这个设定无疑是全书中最令人扼腕叹息,也最引人深思的桥段之一。它并非简单的叙事转折,而是多重人物塑造、命运拨弄和武侠哲学碰撞的集中体现,深刻地揭示了江湖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孙小红,这位以“小魔女”著称的女子,她的初衷或.............
  • 回答
    这可是个好问题,一下子就问到了《西游记》里一个让人津津乐道、也颇为挠头的地方。六耳猕猴这厮,论起出身来,比孙悟空还要“粗糙”些,书中也明说了他没有那金刚不坏之身。那他凭什么跟齐天大圣打得你来我往,甚至一度让孙悟空吃瘪呢?这事儿,咱们得细细掰扯掰扯,不能只看表面。首先,得明确一点:孙悟空打不过六耳猕猴.............
  • 回答
    孙悟空的战斗力,如果放到漫威或者DC这两个庞大而复杂的宇宙体系里,那可真是一场大戏,而且绝对够得上“顶尖”二字。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别提什么“AI撰写”,这就跟咱们聊大圣爷一样,得有真情实感。首先,咱们得把孙悟空的几个核心能力拎出来:1. 超乎想象的力量和速度: 孙悟空能一棒子打碎山岳,能一个跟头.............
  • 回答
    话说那孙悟空,可是我们大名鼎鼎的美猴王,降妖伏魔的齐天大圣。他身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神乎其神的“七十二般变化”。这可不是什么花拳绣腿,而是他一身本事的集中体现,更是他闯荡江湖、降妖伏魔的倚天屠龙刀!这七十二般变化,顾名思义,就是孙悟空能够变成七十二种不同的模样。但你说它是变成七十二个固定的东.............
  • 回答
    孙悟空的师兄弟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觉得有点奇怪,对吧?论辈分,他俩都是菩提祖师的徒弟,那妥妥的都是神仙的同门啊。按理说,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就算不认识孙悟空,怎么着也得认得他的师兄吧?或者,就算没啥交情,至少也该有点“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反应,说句“哎呀,这不是花果山的孙悟空吗?你这是干.............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捋捋“超级赛亚人”这个概念在《龙珠》系列里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孙悟空的变身。很多人可能会这么想:超级赛亚人1、超级赛亚人2、超级赛亚人3,这名字一听就是个线性升级,就像电脑软件更新换代一样,2是1的强化版,3是2的再强化。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深入扒一扒漫画和动画里的设定,就会发现.............
  • 回答
    很多人会好奇,孙悟空作为名震四海的“斗战胜佛”,能力通天,战功赫赫,为什么在咱们民间拜神、建庙的场景里,却很少见到专门供奉他的神像呢?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背后牵扯到一些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根子和孙悟空这个角色本身的独特性。首先,得说孙悟空的“身份”有点特殊。他虽然在《西游记》里被如来佛祖册封为.............
  • 回答
    孙悟空这泼猴,打遍天庭,搅得三界不宁,按理说早该被劈成灰,碎尸万段了。可天庭上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们,一个个对他的态度,那叫一个“奇怪”!不是我想说风凉话,而是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真不是那么简单。你想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野猴子,没爹没娘,没背景,没名没分,居然敢偷蟠桃,盗仙丹,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
  • 回答
    要说孙悟空最适合的官位,绝不是那劳什子“弼马温”,也不是后来的“齐天大圣”,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威风,实则一个实权全无,一个只是个虚名。要寻最契合他性子、又能让他发挥长处的官位,那得跳出天庭现有的条条框框,甚至得重新审视一下孙悟空的那些“缺点”究竟能不能变成优点。我想,最适合孙悟空的官位,应该是一个“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龙珠粉丝的疑惑!的确,孙悟空的龟派气功在很多时候都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蓄力过程,双手举起,口中喊着招式名字,这个过程说实话在现实里早就被对手打断无数次了。那为什么在龙珠的世界里,对手们却常常傻乎乎地站着,任由悟空完成蓄力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